简述世界三大黑土区排干沼泽水和出售黑土对三江平原自然环境的危害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3年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高三地理复习学案:第一章《东北地区》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2013年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高三地理复习学案:第一章《东北地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15:47:1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3年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高三地理复习学案:第一章《
官方公共微信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长春市十一高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 理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行为方式的改变往往导致地理环境的改变,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从I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从Ⅲ到Ⅳ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下图是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技术改革  &B.气候
C.市场&&&&
4.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地形   &C.光热资源  D.水源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宁夏平原
C.黄河三角洲 &D.三江平原
6.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A.自然灾害多发& 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农业投入不足& 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读我国某年东中西部GDP分布、网民数分布和人口数分布比较图,回答7~8题。7.三大经济地带中,网民数分布密度最大的是
A.东部& B.中部&
C.西部& D.无法判断
8.图中信息反映出
A.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故互联网发展基础好
B.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人口相对较少,故网民比重较低
C.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网民比重均超过人口所占比重
D.我国东部地区的网民比重是其人口比重的两倍多
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据此回答9~10题。
9.工程技术人员指挥无人遥控直升飞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RS ②GP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
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 ②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 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 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对植物来说,同类植物由于生长状况、健康程度不同,其反射率也有较大差异。读图回答11~12题。
11.在遥感彩色红外线图片上能把健康的和受病害的松树区分开来,其原理是
A.健康松树的反射率在任何波段都高于有病害的松树
B.健康的松树在0.4~0.76微米波长范围内反射率高于有病害的松树
C.在波长0.8~1.4微米范围内有病害松树的反射率明显低于健康的松树,病害越重,此波段反射率越低
D.在波长大于1.6微米时,健康松树的反射率高于有病害松树
12.松树属针叶林,要把松树与阔叶林区分开可利用
A.GIS技术&
&B.RS技术&&&&
C.GPS技术& &D.计算机技术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13~14题。
13.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14.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7~19题。
1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9.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20~21题。
20.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医药之源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C.C&&& D.D
23.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 枯枝落叶&
B.土壤&&&
C.生物&&&&&&
D.供给养分
24.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挑战有:
①人均资源量少 ②人均能源消费量高& ③单位产值能耗低&
④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25.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一电一铝& ②煤一焦一化&
③煤一气一液& ④煤一铁一钢⑤煤一电一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26.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主要条件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石油资源丰富&
C.科技发达& D.水电、火电、核电丰富
27.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注重了
A.以畜牧业为主&&&&&&&&&&&&&&&
B.以种植业为主
C.农、林、牧、渔综合发展&&&&&
D.美化环境,发展旅游业
28.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和早春是河流的主汛期&&&&&&&
B.夏季多持续性降雨,且多暴雨
C.多年平均降水量800多毫米&&&&&&&
D.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
29.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B.梯级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3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②平原地区耕作层厚度大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④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⑤东北三江平原适宜建设商品粮基地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32.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广&&&&&&&&&&&&&&&&&
D.土壤肥沃
33.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4.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35.东北林业生产的基础应是
A.以营林为基础&&&&&&&&&&&&
&B.以综合利用为基础
C.以木材深加工为基础&&
D.以原木生产为基础
36.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37~38题。
37.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38.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9~40题。
39.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偏北,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  &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
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
&&D.位于高气压中心
40.限制该地农业生产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4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新华网太原日电 建设历时34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
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材料2:“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
(1)写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
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C是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4分)
(2)图中字母D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作用。(4分)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6分)
(4)在长江中上游山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4分)
42.(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止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4分)
(2)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作用?(2分)
(3)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4分)
43.(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6分)
(2)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可能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6分)
参考答案:
41.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三北防护林带的作用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结论。第(3)题,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第(4)题,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可以使长江径流量趋向平缓,长江含沙量减少。
(1)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横断山区(4分)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创造经济效益。(4分)
(3)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6分)
(4)对径流量的影响: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对水质的影响: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小。(4分)
42.(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4分)
(2))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2分)
(3)“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43.(1)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6分)
(2)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4分)
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等。(2分)
我的更多文章:
( 08:24:30)( 09:44:22)( 09:14:40)( 08:00:58)( 07:59:07)( 07:59:08)( 09:15:11)( 09:13:49)( 14:21:10)( 08:12:0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隋唐时期西安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隋唐时期西安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的信息看,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降水D.土壤
2.从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A.防洪B.发电C.提供水源D.拦截泥沙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隋唐时期西安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主要考查你对&&区域农业的发展,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区域农业的发展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区域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区城性特征。影响一个区城农业发展大方向的区位因众既有自然条件,又有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 (1)区域概况 东北区组成:黑吉辽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气候与主要农作物: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满足一年一熟,南部暖温带、种植冬小麦、棉花;中部中温带生长小麦、大豆、玉米、高梁、水稻、甜菜、亚麻、北部春小麦、大豆为主 附:东北区温度带与作物类型 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西、北、东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森林居三大林区之首。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居全国之首 附:东北区农林基地的地貌条件 经济协作条件好、农业工业有良好基础,雄厚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土地资源优势——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最有利的条件 耕地面积广大,占全国1/5,人均耕地很高的黑土、黑钙土 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国土整治的一个方向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速以商品粮为重点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 (3)森林资源优势 全国最大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森林蓄积占全国的1/3 宜林地区广 森林树种丰富,主要林木以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和以红松为代表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4)结论:东北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对建成全国性的大型农业、林业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东北作为全国农产品生产基地,首先是粮食基地。 (5)注意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挥现有耕地和平潜力,提高单产,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 2.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1)黑土的利用: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主要是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沼泽的保护 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3)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化比重在全国最大。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林业的现状与问题 现状: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木才供应基地,其中黑龙江省最多,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问题: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高,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2)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 坚持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按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采伐量积极营造人工林。从长远看,营林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和平的根本 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3)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 挖掘森林工业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最大限度地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是东北林业基地发展的重点,从事采集、养殖、载培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是林区人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区,发展作蚕生产等途径,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东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地貌取决定性影响 (2)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具有春早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等特点。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加上和缓的地势,使黄淮海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升刘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雨季洼地积水,形成洪涝灾害。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重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3)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耕地中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日益下降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黄滩海平原提高农业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对黄淮海平原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辛店洼为例 特点: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成土母持为黄河沉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治理: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 优点: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以北丘洼为例 形成: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也称水盐运动。旱季,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加强,土壤又开始了积盐过程。因此,土壤中水盐运动,具有春季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地方低山丘陵区为例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人口数量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关系出现了明显矛盾 大量非耕地利用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自然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2)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生物资源:口种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土地和土壤资源: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酸性强,土持黏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结论: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热等最难改造的生产条件并不存在根本缺陷,但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一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 (3)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乱砍滥伐森林。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其一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其二,这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地表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业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三,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1)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综合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山区日益繁荣,综合开发有利于低山丘陵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 ②走立体农业之路 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立体农业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的品种,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脆弱,立体农业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千烟洲的立体农业:“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这种农业既可以促进中、远期才能受益的林果生产,又能带动当前即或受益的农、牧、渔业的发展,达到致富的目标。 ③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通过鸭、野生猕猴桃、残次木材的加工,大大提高农民收 (2)生态建设 农村生活用能短缺是重要原因,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但是其真正实现,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一、北方、南方地区
二、西北、青藏地区
三、北京1、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2、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40°N,116°E);(2)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华北地区);(3)地形区及行政区域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北经河北省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东北经河北省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平原,向东经天津达渤海,距渤海仅150千米,向南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向西经河北省出太行山进入黄土高原。3、气候:(1)处于暖温带;(2)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旱。4、建设现代化大都市:(1)北京市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许多新区和卫星城;(2)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地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3)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城市快速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三个特别行政区:
六、台湾省 1、位置: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弯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2、台湾自然地理: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山是玉山,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最长河是浊水溪,最大湖是日月潭,气侯是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侯,温暖湿润。3、资源:(1)台湾岛是美丽而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2)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之称;(3)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森林之海”的美誉,樟树世界闻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4)旅游资源:我国东部最高峰玉山,日月潭等;(5)台湾岛其他的美称:“东南盐库(海上盐仓)”。 4、经济:(1)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产品以工业产品为主。有利因素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海岛多港口;大量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2)台湾最大的城市和省会是台北,最大的海港是高雄港,台湾的城市分布在西部。&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地位和位置: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邻国最多的省区。省会是乌鲁木齐。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它们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3、气候特征: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侯。这里有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4、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1)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众多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2)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热量充足和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如西红柿、石榴和枸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源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3)修建引水渠、灌渠、尤其是著名的坎儿井引水工程;(4)小麦、玉米和高粱是主要农作物,基于新疆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新疆的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绿洲地区。 5、能源、资源开发:(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2)西气东输工程路线:起点轮南——终点上海,经新、陇、宁、陕、晋、豫、皖、苏、沪影响: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迅速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由于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所以西气东输可以改善东部环境;此外还会改善沿线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压力。 八、珠江三角洲 1、地位和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紧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位于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为主。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南部地区。本区有两条南北大动脉京广线和京九线。2、经济:(1)本区是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和珠海)、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2)本区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是全国著名的侨乡。(3)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区利用其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大量外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外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地区,与他们的合作模式是“前店后厂”。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九、西双版纳 1、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境内,横断山脉最南端,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和与泰国、越南水路相连,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于热带季风气侯,地形属于云贵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位于南部地区。 2、丰富的旅游资源:(1)热带雨林景观(植物、动物):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热带动物王国”: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少数民族风情:本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傣族的泼水节、佛教建筑群、竹楼、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菠萝饭和竹筒饭;(3)旅游业: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作用、问题和对策 十、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自然状况:(1)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位于第二级阶梯,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位于黄河的中游地区。(2)黄土物质来源——“风成说”占主导地位,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3)其他:它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产地,其中山西省最多。3、水土流失原因:(1)自然:黄土土质疏松的特性;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2)人为: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人类活动使植被破坏。危害:(1)带走地表肥沃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3)向黄河下游输送泥沙,使下游形成“地上河”,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都位于第二级阶梯。4、脆弱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旱灾、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和塌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所以这里的环境特别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后不易恢复。本区的人地关系是恶性循环。
&5、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1)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2)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十一、长江沿江地带1、地理位置:以长江为生命线的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的攀枝花。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区域。 2、自然条件:(1)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2)气侯是亚热带季风气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四季分明;(3)属于湿润地区,地理区域属于南部地区;(4)流经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5)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宜宾以下河段四季通航。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1)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一个“H”型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和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2)沿江地带的城市:①依托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其他资源及相应产业,形成四大城市密集区:上游是重庆、中游是武汉、下游是南京和上海。各个城市都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②上海是“龙头”城市并是全国最大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的最大港口,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最大的商业中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③中下游地区城镇分布密集,上游地区沿江城市较少。(3)沿江地带的工业: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①四个工业基地,自上游到下游: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沪宁杭等城市组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②两个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的“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的“汽车工业走廊”。③长江沿江地带的相互协作:西电东送和产业转移。4、生态环境问题:(1)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危害: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造成水库淤积,降低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洪水灾害。(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3)沿岸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严重。酸雨区广布:西南酸雨区、华中酸雨区和华东酸雨区,其中华中酸雨区是全国最大、强度最高的酸雨区。(图8.33p85)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现象,会导致水体和土壤酸化,对植物和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4)治理长江: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上中游建水库,调节河流季节水量变化;下游退耕还湖,清理河道,增加蓄洪能力。 四大高原区域特征:
四大盆地:四大平原: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隋唐时期西安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778224170090290226845998262317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江平原湿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