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尼采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哲学思想,哪些书值得看?

想了解尼采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哪些书值得看?_百度知道
想了解尼采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哪些书值得看?
.............黑格尔《逻辑学》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罗素《西方哲学史》 《般若波若密心经》 《易经》.
知道智能回答机器人
我是知道站内的人工智能,可高效智能地为您解答问题。很高兴为您服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值得推荐的哲学书有哪些?
按投票排序
上面有通知提到了《大问题》,非常赞同。《大问题》的好处在于,大部分的哲学入门书籍,如罗素和冯友兰的,都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的,相当于纵轴剖析。而大问题是按照哲学发展到现在,主要的问题分支有哪些,一一拿出来由浅入深的讨论。相当于是横截面的分析。我读完了,才大概明白原来我们经常听见的洛克,笛卡尔,黑格尔,叔本华,康德等,他们分别侧重于哪方面的研究,历史沿革是什么。附:大问题的目录第一章 哲学问题第二章 生活的意义第三章 上帝第四章 实在的本性第五章 真理的追寻第六章 自我第七章 自由第八章 道德和好的生活第九章 正义和好的社会第十章 哲学、性、种族和文化第十一章 美附录一 写作哲学附录二 演绎逻辑 有效的论证形式附录三 常见的非形式谬误
<西方哲学史>,但是千万不要买罗素的版本。要买梯利的。然后就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看完这两本,你就知道该买些什么书来看了。
去年夏天写的旧文,转此: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问欧几里德:有没有不学《几何原本》,就掌握几何学的捷径? 欧几里德:几何学没有快捷方式,国王也是一样滴。 几何如此,哲学亦然。 恩格斯就说,锻炼人的理论思维能力, 除了学习哲学史,至今尚无别的办法。 可是,据说日本一位哲学教授,苦苦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总算读完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为此大大地庆祝了一番。哲学教授尚如此,非专业人士面对艰深的哲学原著,难免望而生畏,味同嚼蜡,不得其门而入。 哲学著作晦涩艰深,并非哲学家故作高深刻意为之,而是有深度的思想本来如此。 如此看来,通俗的哲普作品,无疑是接引的方便法门。 值得警惕的是,哲学很难通俗而不走样。市面上各种王阳明思想的通俗读物,多不靠谱,就是一个明证。清儒颜元有言:“天下宁有异学,不可有假学。异学能乱正学而不能灭正学。有似是而非之学,乃灭之矣”。如果通俗读物胡说八道,给人误导,危害也不小。 窃以为真正的通俗,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通俗。也就是说,有相当水准的的通俗作品,要靠作者高明的学养在背后支撑保障,才能通俗而不走样。此外还要善巧说法,使作品饶有趣味。从这个意义来说,写出像样的通俗读物,比写优秀的专业论文更难! 下面就我孤陋寡闻所及,略列几种优秀的通俗作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过是方便的划分,并没有严格的分类理据。 《苏菲的世界》这样众所周知的就不说了。 哲学基础: 劳思光《哲学浅说新编》[美] 罗伯特o所罗门 《大问题》西方哲学: [德] 威廉o魏施德,李文潮译《通向哲学的后楼梯》,叶秀山先生作序。杜兰,杨绛的父辈杨荫鸿、杨荫渭译《哲学的故事》,文字生动流畅,解说深入浅出。 [英] 伯特兰o罗素 ,温锡增 译《西方的智慧》 译者很重要,这几个译本都很好。 中国哲学: 张起钧、吴怡《中国哲学史话》康德哲学: 虎头《学习康德好榜样》《康德哲学巡览》人生哲学: 唐君毅《人生的旅行》(童话)更多见附件 逻辑学: 王路《寂寞求真》爱情哲学: 唐君毅《爱情之福音》[美] 艾o弗洛姆,李健鸣译《爱的艺术》庄子哲学: 王博《无奈与逍遥》宗教经验: 詹姆斯 (James William) ,尚新建译《宗教经验种种》佛教哲学: 吴汝钧《金刚经哲学的通俗诠释》印顺:《学佛三要》印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佛教部份貌似不够通俗。 当代新儒学: 《生命的奋进——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梁漱溟四大学问家的青少年时代》另,吴咏慧《哈佛琐记》, 交代了一些作者亲见的西方当代思想家的逸闻趣事,诙谐风趣,很有意思。 赵越胜《辅成先生》,收录于《燃灯者》展示伦理学大家周辅成先生光风霁月般的道德学问。 其实,每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都是哲学。 暂时就想到这些,草草见意而已,欢迎指正、补充。 ????????????????????????? 附:唐君毅〈我所喜爱之人生哲学书〉节录:
苏菲的世界
入门的话: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培根论人生,西塞罗,帕斯卡,小逻辑。
《简明哲学导论:大问题》
来推荐个超级科普入门的:《哲学家都干了什么》读起来挺轻松有趣。(而且电子书才9元)
入门书强推《大问题》
如果是初级读者,可以先看看概论,推荐《苏菲的世界》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否则一上来就看尼采,叔本华的东西,会很累,搞不好会丢了兴趣。在读概论的过程中,感觉对那个哲学家理论比较感兴趣,可以查找后系统的精读,这样会更有效率。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在下一个哲学爱好者,以前都是漫无目的地找书看,没有任何顺序。想要认真系统地学习哲学,特别是唯心主义、多元论、辩证法方面的,有没有好的书单推荐?
本书单的权威性:来自北京大学哲学系。其他答案真是不堪入目,连一些公认的三流书都被拿上台面,这让我怀疑知乎究竟是怎样的的用户群体!本书单质量非常高,不仅涵盖了希腊到后现代、从原著到导论,甚至连译本优劣、书籍大意都十分详尽。喜好哲学的朋友赶紧收藏吧!别光收藏!至少点个赞吧!前言:Q:为什么说质量高呢?A:kant的《纯批》,本书单先推荐的是邓晓芒译本,然后是蓝公武译本。细细品味后,每个人都会感叹:这其中包含着多少心血和智慧!Q:我只看到了一大堆书名,这份书单究竟在哪里有优势呢?A:注意书单的顺序。研究学习西方哲学,难道不应该从柏拉图入手吗?若不然,难道直接从维特根斯坦进入?在这一点意义上,可以引申出许多,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哲学就是哲学史”,从哲学史入手,能够少走不少弯路。我从来不忌讳反对的声音,有些反对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有些真是让我大跌眼镜,最雷的一个说《纯粹理性批判》没人看,这本书没价值。我翻了他的答案,他说要看《哲学家都干了什么》。请诸位自己评价吧。-西方哲学:一、古希腊、罗马哲学 1、 柏拉图 A 《理想国》,柏拉图最负盛名的著作之一。以一篇探讨何为正义的苏格拉底式对话开始,建立了一个言辞中的城邦,并且探讨了城邦的堕落,最后以一篇寓意深刻的神话结尾。该书涵盖了柏拉图思想的绝大多数核心内容。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注疏:华夏出版社《要义》:(德)弗里德兰德,(美)克里格,(德)沃格林 著,张映伟译。 B 《巴门尼德篇》,柏拉图后期的一部较为纯粹的哲学著作,虚构了青年苏格拉底与老年巴门尼德的对话,对自己的核心哲学思想理念论展开批判,并提出通种说。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巴门尼德斯篇》,陈康译注。 2、 亚里士多德 A 《工具论》 逻辑学的奠基作品,是理解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基础,包括《范畴篇》、《解释篇》、《分析篇》、《论题篇》、《反驳诡辩论》。推荐版本:①人民大学出版社《工具论》(上下册),余纪元等译。②商务印书馆《范畴篇·解释篇》,方书春译。 B 《物理学》 探讨本原和运动的著作,并在此书中建立起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体系。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物理学》,张竹明译。 C 《形而上学》 一部探讨“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哲学著作,全书分为十四卷,但一般认为该书由几组论文组成,或者是各篇论文都相对独立,它们是一些秘传的讲义或学生笔记。推荐版本:人民大学出版社《形而上学》,苗力田译。参考书:《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汪子嵩著,人民出版社。 3、 普罗提诺 《九章集》 普罗提诺是新柏拉图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其著作由波菲利编纂而成,将54篇论文整理成六集,每集9篇,故名之《九章集》,分别论及人、可感世界、灵魂、努斯和太一。推荐版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论自然、凝思和太一:选译本》,石敏敏译。 4、 卢克莱修 《物性论》是一部哲学长诗,展现了一幅原子论的宇宙图景。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物性论》,方书春译。 二、中世纪哲学 1, 奥古斯丁 A 《忏悔录》全书共13卷,主要内容是对自己思想历程的回顾与神学思考。被誉为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推荐版本:华中科技出版社《忏悔录》,任晓晋译。 B 《论三位一体》从上帝三位一体自身的角度来讲神人关系,认为圣父、圣子、圣灵不可分割,同为一个实体。其中后八卷关于“人是三位一体的形象”的心智结构的讨论,无论是在西方神学史上,还是在哲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推荐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论三位一体》,周伟驰译。 C 《上帝之城》全面展示了奥古斯丁的整体的神学思想并集中处理了罗马的宗教、历史和政治问题。推荐版本:上海三联出版社《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上)》,吴飞译。 2, 安瑟伦 《宣讲》提出了在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推荐版本:人民大学出版社《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溥林译。 3, 托马斯·阿奎那 《神学大全》是完善阐述基督教神学的巨著。可惜至今没有中译本。(中大图书馆的外文馆里藏有一部拉丁文英文对照版的《神学大全》,堪称宏伟。) 三、近代哲学 1、 经验主义 A 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分为两卷,第一卷批判以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为代表的旧的认识方法,代之以对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有用的新的认识原则和方法,第二卷则通过具体的例证建立起科学的归纳法。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新工具》,许宝骙译。 B 约翰·洛克《人类理解论》全书分为四卷,第一卷批判天赋观念的理论,第二卷提出经验主义的观念论,第三卷探讨观念的表述,第四卷思考凭借观念我们能有什么样的知识。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人类理解论》,关文运译。 C 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摒弃物质观念,系统阐述了“存在即是被感知”的哲学原理,提出精致的观念实在论和精神实体论。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人类知识原理》,关文运译。 D 休谟《人性论》全书分为三卷,分别论及知识、情感和道德,最著名的部分是对因果关系问题的探讨。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人性论》,关文运译。 2、 理性主义 A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六个沉思,从普遍怀疑出发,找到无可怀疑的东西“我思”,用“我思”论证“我在”,并经由上帝,得出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最后探讨灵肉关系。第二部分是当时有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对前面六个沉思的反驳和笛卡尔的答辩。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 B 斯宾诺莎《伦理学》以几何学的方式(从规定的界说和公则中符合逻辑地推导出若干命题,并一一证明)论证了以唯一实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论及神(实体或自然)、心灵和物体、情感、人的奴役和自由、理智的力量等内容。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伦理学》,贺麟译。 C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针对洛克的《人类理智论》中的经验论观点进行了详细的反驳。其内容涉及莱布尼茨整个哲学体系,也是西方经验主义同理性主义相互论难的典范代表。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人类理智新论》,陈修斋译。 五、德国古典哲学 1、 康德 A 《纯粹理性批判》继承近代哲学传统,以“科学知识如何可能”的认识论问题为核心,调和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矛盾,通过探讨“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改造旧的形而上学,为人类的理性划清一条认识的界限。推荐版本:①人民出版社《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②商务印书馆《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辅读资料:《康德解义》,(英)斯密著,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B 《实践理性批判》采取与纯粹理性批判相反的进路来处理人类的一般实践理性问题,重新引入了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受到批判的灵魂不灭、意志自由和上帝存在,作为实践理性的悬设,论证了道德律的绝对至上性,并提出了道德的自律原则。推荐版本:人民出版社《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 C 《判断力批判》基本上被认为是一部美学著作,康德为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而作的第三个批判。由此完成了康德哲学体系的建构。推荐版本:人民出版社《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 2、 费希特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是费希特的知识学著作中最完整和系统的,是整个费希特学说体系的基础,它从“自我设定自己”、“自我设定非我”和“自我与非我的统一”三条原理出发,推演出一系列定理,分别构成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阐述。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王久兴译。 3、 谢林 《先验唯心论体系》将世界描绘成一部自我意识的发展史,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 4、 黑格尔 A 《精神现象学》以人类意识的发展为线索,人类意识分别经历个体性、群体性和绝对性三个系列,人的存在分别体现为个体、社会和社会意识三种形态,意识的最终归宿是绝对精神。该书被认为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导论。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精神现象学》,贺麟、王久兴译。B 《逻辑学》在《精神现象学》的终点所得到的诸纯粹范畴出发进行辩证推演,完成了一个从纯粹的“是”到作为绝对理念的“是”的圆圈式运动。《逻辑学》有两个版本,一个篇幅较长,独立出版。另一个是作为《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出版的。汉语学术界称前者为《大逻辑》,后者为《小逻辑》。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小逻辑》,贺麟译。 六、现代欧陆哲学 1、 生命、意志哲学 A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开创了唯意志论哲学,书中体现出唯意志主义、反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批判了理性主义传统,直接启发了尼采哲学。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 B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苏鲁支语录》,徐梵澄译。 C 尼采《快乐的科学》,推荐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快乐的科学》,黄明嘉译。 D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高扬生命的创造力,同时也是对理性主义传统的批判并走向创造进化的新哲学,该书于192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推荐版本:①华夏出版社《创造进化论》,肖聿译。②商务印书馆《创造进化论》,姜志辉译。 2、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 A 克尔凯郭尔《哲学片断》以非理性的荒谬作为出发点和前提,坚决地反对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推荐版本:北京三联书店《哲学片断》,翁绍军译。另:克尔凯郭尔被称为存在主义之父,他的其它重要著作包括《或此或彼》(华夏出版社)、《恐惧与颤栗》(华夏出版社)、《概念恐惧·致死的病症》(上海三联)等。 B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对纯粹现象学作总体上的介绍。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其它相关书目:《现象学的方法》(上海译文)、《生活世界的现象学》(上海译文)、《胡塞尔文集(第二卷):现象学的观念(五篇讲座稿)》(人民出版社)。 C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对于此在的海德格尔式的展示。推荐版本:三联书店《存在与时间》,陈嘉应、王庆节译。 D 萨特《存在与虚无》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确定了存在的范畴和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后两个部分论证了人的自由并最终落脚于“现象学本体论”。推荐版本:北京三联书店《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 E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旨在描述人的行为及其对事物的知觉,并且详细讨论了“日常体验”。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 F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开始了解释学的复兴,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艺术经验里的真理问题;(2)真理问题扩展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3)通过语言现象阐明理解现象的存在伦境域。层层递进,最终阐明了理解现象对整个世界经验的普遍性。推荐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或商务印书馆)《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 七、现代英美哲学 1、 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 2、 杜威《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商务印书馆。 3、 罗素《人类的知识》,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 4、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张申府原译,陈启伟校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5、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6、 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陈启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7、 奎因(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江天骥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8、 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北京三联书店。 八、其他各派哲学 1、 新康德主义 A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B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 2、科学哲学 A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邱仁宗译,科学出版社。 B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C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D 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周昌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3、西方马克思主义 A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 B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出版社。 C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D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 4、社会正义理论 A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 B 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C 麦金泰尔《德性之后》,龚群、戴扬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 A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 B [法]列维—斯特劳斯(注意同犹太思想家利奥·施特劳斯相区别)《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 C 福柯《词与物》,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D 皮亚杰《结构主义》,倪连生、王琳译,商务印书馆。 E 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F 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家堂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G 利奥塔《后现代状态》,车槿山译,三联书店。 H 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刘汉全译,商务印书馆。 附录:西方哲学史的参考书目 1, 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 2, 罗素《西方哲学史》,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 3, 《欧美哲学通史:现代哲学卷》,常健、李国山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4, 《西方哲学名著提要》,黄颂杰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5,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中国哲学:暂时没时间录入电脑,再加上鄙人的个人好恶,待续。-后记本回答几乎只涉及原著,导论见下:
我認為並沒有人給題主正確的書單,也沒有人是這些問題的專業,重點是沒人回應他(1)觀念論(問主說的唯心主義)、(2)多元論、(3)辯證法,等三個理論與概念的相關書目。簡單的說,問題不在於別人給他書單,而是在於他不知道如何自己找到書目。既然是哲學問題,就該用哲學的方式回,而不是開一堆沒有用的書單。以我助教的經驗來看,你的問題太空泛,誰回答你會出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怎麼回答都可以,不論是學術雞湯單或心靈雞湯單,怎麼開都行,但這樣子是害你,根本就不是入門,只不過是路過哲學這間大房子,在裡面坐久一點。因此,我們要換另一種方式,也就是教你如何自己找書。&br&  首先,你的問題,通常也是初學常犯的錯誤──找人問書單,有腿就抱。開書單只有兩種意味,第一,嚇嚇本科生和社會大眾,第二,給專門的研究者或有志之士,但如果你是後者,也不會上來知乎問。因此,你應該要懂得如何尋找書單,自己找靠譜的。&br&&br&  要自己找書單,除了查專門的著作與論文的參考書目外,你要懂得使用兩樣工具(1)SEP 和(2)哲學辭典。你要學會找書單,首先要會查辭典,這也是各個學科的基本功。很多哲學系的學生,知道有哲學辭典,但都很少利用,十分可惜。以下介紹SEP和哲學辭典的使用方式:&br&&br&(1)SEP 史丹佛哲學百科:&a href=&///?target=http%3A//plato.stanford.edu/inde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i class=&icon-external&&&/i&&/a&&br&  網路哲學百科,內容比較新,是比較權威的網路哲學辭典。SEP大致上包羅了英美哲學界的近5年的研究成果,每個條目都是由該領域的專家撰寫與更新。&br&  那麼如何查書單,點進去SEP後,輸入你要的名詞,找到相關的條目,直接往下拉,就會看到參考書目,這些就是這個領域的基本書單,包含原典及重要文章,都是本領域專家寫稿子用的。例如你想找的唯心論(idealism),可從idealism一條:&a href=&///?target=http%3A//plato.stanford.edu/entries/idealis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dealism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i class=&icon-external&&&/i&&/a&,下面就不少書和文章,你可以挑選你有興趣的來看。入門的就是讀懂SEP的條目介紹,精通就是從下面的參考資料中挑出重複率高和重要的讀,雖然不到專家,但也比很多本科生強。&br&  對應到你提的三個類別,請自尋到該頁面下查詢:&br&1. 觀念論 idealism:&a href=&///?target=http%3A//plato.stanford.edu/entries/idealis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dealism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i class=&icon-external&&&/i&&/a&&br&2. 多元論 pluralism:&a href=&///?target=http%3A//plato.stanford.edu/search/search%3Fquery%3DPluralis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lato.stanford.edu/sear&/span&&span class=&invisible&&ch/search?query=Pluralis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SEP多元論有兩種,請參閱兩條目)&br&3. 辯證法 dialectic:&a href=&///?target=http%3A//plato.stanford.edu/search/search%3Fquery%3Ddialec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arch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i class=&icon-external&&&/i&&/a&&br&(SEP沒有專門條目,但有列出相關條目,看你是要找Kant的辯證法或馬克思的辯證法,再去看個別的條目,查詢出現的段落。像這種沒有專門條目的概念,就要去查專門的哲學辭典、期刊論文與學術著作,也就是下面的介紹)&br&&br&&br&(2)哲學辭典:&br&  有些專業的專有名詞,或你想查哪個時代哪個哲學家如何理解某個詞彙,SEP查不到,就要靠關鍵字去查紙本的哲學辭典或是相關論文書籍。哲學辭典種類繁多,專業領域的辭典,例如法律哲學、知識論與形上學,都有專門的辭典,甚至連哲學家的辭典都有,例如康德辭典、古希臘哲學專有名詞辭典,多不勝數,你可以上網查詢。英語的,推薦Cambridge和Blackwell兩間出版社,這兩間出版社出版許多辭典及指南書,對入門或查書單來說,很有幫助,許多書在網上或圖書館都能找到。&br&  有了辭典後,要如何閱讀呢?就像看SEP一樣,在閱讀某條目時,把該條目提到的人名、作品與文章挑出,這也是個基本書單。這可以讓人知道談到這個概念或理論時,大家都說什麼,入門來說,就是知道有那些意涵和觀點,更進一步的,就是讓你知道哲學家們討論這個概念或理論時,會以哪些書和哲學家作為討論的對象,去讀這些東西,不論同意或不同意這些觀點,至少你就等於是拿到了哲學的門票,可以開始跟人對話,並再進一步加深或建構自己的想法。&br&&br&  總之,只要你使用這兩個方法,入門地將辭典的條目讀好,有了基本概念,然後再按圖索驥,從詞條提到的作品或書,找你有興趣的,進一步閱讀,就算深入了。懂得這基本步驟,懂得自己找東西閱讀進修,那就不太需要請人給你書單,除非你是要研究許多極端前沿或冷門的領域。&br&&br&&br&附論「書單的心態」:&br&  很明顯,至少就我()看到的幾個回答,甚至是號稱某大學書單的回答,都沒有針對你的問題對症下藥,都是開些意義不大,或有種我來給人回答,就是滿足我能幫助給初學者的感覺,這點十分不好。&br&哲學不需要這樣,哲學需要的是少而精,因為每本經典都是值得閱讀,每本書都是好書值得品味,但重點是要推薦,不要量多,要精,而且要給出推薦的理由。而非某某大學教授,或權威的書單,那些書單很好,但是提出的背景不同,其次,對於一般人來說,一本書都不見得能好好念完,開一堆書單只會嚇傻人,又不是出清垃圾,何況可能是自己沒有吃完的。不要裝逼,在提點時,應該以最簡約的方式,減少他人的學習的困難與消耗的時間。&br&&br&&br&附論「如何看專有名詞翻譯」:&br&  對初見到的專有名詞,有人可能會問說,看外文的,那麼翻譯成中文要怎麼理解?首先,一個是查找國內論文,通常打外原文名稱,都能搜尋到一些,假如沒有,就只能上知網或資料庫查論文,看別人用什麼翻譯名稱。當然,如果有中譯本或你知道國內有哪些學者寫作過相關的論文與書,可以直接參考。當然有些翻譯很爛,尤其是簡體中文的譯本或論文,名詞翻譯沒有那麼具有學術性或嚴謹,需要自己再判斷。&br&  以共同善(Common Good)這個概念為例,在中國並沒有很好的翻譯與學界規範。在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的翻譯上,未分明僅出現過3次的共同善(&i&le bien commun&/i&,見§2.1、§2.11、§4.1)和公共利益(&i&bien public&/i&、&i&bien général&/i&)的差異,在《社會契約論》中,盧梭對於實際利益都用&&i&bien public&/i&&或&&i&bien &/i&&i&géné&/i&&i&ral&/i&&解,但在討論判斷準則(&i&maximes&/i&)或抽象概念時則會用&&i&bien commun&/i&&(請參§4.1),不相混淆;或在在Rawls的中文翻譯,如&&i&Collected papers&/i&&《羅爾斯論文全集》,某篇文章將common good翻為「公共益品」,便是鬼打牆,雖然在現代民主國家的脈絡中共同善可以被理解為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但討論上仍不能與公共利益混淆,因為共同善不完全等於公共利益,例如Rawls的&&i&The Idea of Public Reason Revisited&/i&&中(in &&i&Collected Papers&/i&&, p588)討論共同善放在共同規範下,或於《正義論(修訂版)》第217頁則視為在某些情況下有利於每個人的一般條件,雖然共同善是為了促進公共利益或增進個人利益,但翻作「公共益品」,即使人將益品視為對有益的品格或品行,仍不就善表達的完整。以上對於,供參考。&br&&br&&br&&br&-第三次修改&br&-第四次修改,補充《附論「如何看專有名詞翻譯」》的例子「共同善」
我認為並沒有人給題主正確的書單,也沒有人是這些問題的專業,重點是沒人回應他(1)觀念論(問主說的唯心主義)、(2)多元論、(3)辯證法,等三個理論與概念的相關書目。簡單的說,問題不在於別人給他書單,而是在於他不知道如何自己找到書目。既然是哲學問題…
仔细看了看题主题目,意识到现有的答案都基本集中于“哲学入门”,并做出了很好的回答,然而却没有涉及到“精通”。为了防止哲学受到误解,被认为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粗浅”的智力活动,是可以,也有必要给出一条满足意思的路径的。&br&&br&以下是一支从“入门到精通”的路径。只涉及到一个尖端方向。&br&&br&以下的引文方式不正规,但完全不影响查阅。&br&&br&(1)入门书:&br&&blockquote&1,《当代语言哲学导论》 William G.Lycan&br&&/blockquote&以上这是供全无基础的人看的。&br&&br&(2)不太友好的入门材料:&br&&blockquote&&ol&&li&Frege. G., 1892. ‘On Sense and Reference,’ &br&&/li&&li&Russell, B., 1905. ‘On Denoting,’ Mind, 14: 479–93&br&&/li&&li&Russell, B., 1911. ‘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 and Knowledge by Description,’ 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 11: 108-1283&br&&/li&&li&Kripke, S., 1980. Naming and Necessit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br&&/li&&li&McGinn, C., 2015.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Classics Explained. MIT Press&br&&/li&&li&Morris, M., 2006.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i&&/ol&&/blockquote&&br&(3)入门辅助材料&br&&blockquote&&ol&&li&Kaplan, D.,1972. “What is Russell’s Theory of Descriptions?” In D. F. Pears (ed.), Bertrand Russell. Garden City, NY: Anchor Books&br&&/li&&li&Strawson, P. F.,1950. On referring. &i&Mind&/i&, 320-344.&br&&/li&&li&Donnellan, K. S., 1966. Reference and Definite Descriptions.&/li&&li&Soames, S.,2010. Philosophy of Langu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br&&/li&&li&Soames, S., 2014. The Analytic Tradition in Philosophy, Volume 1: The Founding Giants.&br&&/li&&/ol&&/blockquote&&br& (4)进阶材料&br&&blockquote&&ol&&li&Kaplan, D., 1989: “Demonstratives,” in J. Almog, H. Wettstein, and J. Perry (eds.), Themes From Kapla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481–563.&br&&/li&&li&Kaplan, D., 1989: “Afterthoughts,” in J. Almog, H. Wettstein, and J. Perry (eds.), Themes From Kapla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565–614.&/li&&li&Stalnaker, R., 1978: Assertion.&/li&&li&Stalnaker, R., 2004: Assertion Revisit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wo-Dimensional Modal Semantics, Philosophical Studies 118, 299- 322.&/li&&li&Putnam, H., 1975. &Mind, Language and Realit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br&&/li&&li&Putnam, H., 1975. The meaning of 'meaning'.&/li&&li&Soames, S.,
2007. Actually.&br&&/li&&/ol&&/blockquote&&br&(5)进阶辅助材料&br&&blockquote&&ol&&li&Soames, S., 2002: Beyond Rigidity: The Unfinished Semantic Agenda of Naming and Necess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li&&li&Salmon, N., 1981: Reference and Essenc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br&&/li&&li&Stanley, J., 1997: “Names and Rigid Designation,” in Bob Hale and Crispin Wright (eds.),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Oxford: Blackwell, pp. 555–85.&/li&&li&Jackson, F., 1998. Reference and Description Revisited. No?s, 32, 201–218.&br&&/li&&li&Stalnaker, R., 1976. Possible worlds. &br&&/li&&li&Salmon, N., 1987. How to Measure the Standard Metre.&/li&&/ol&&/blockquote&&br&(6)高阶材料&br&&blockquote&&ol&&li&Evans, G.,1982, The Varieties of Refere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br&&/li&&li&Evans, G., 1979, “Reference and Contingency”&br&&/li&&li&Chalmers, D. J., 2002. On sense and intension. Nous, 36(s16), 135-182.&br&&/li&&li&Chalmers, D. J., 2006. The foundations of two-dimensional semantics. Two-dimensional semantics, 55-140.&br&&/li&&li&Chalmers, D. J., 2002. The components of content.&br&&/li&&li&Jackson, F., 1998. From metaphysics to ethics.&br&&/li&&li& Jackson, F., 2004. Why we need A-intensions.&br&&/li&&li&Davies, M. and I. L. Humberstone, 1980, “Two Notions of Necessity”, Philosophical Studies, 38: 1–30.&/li&&li&Davies, M., 2004. &Reference, Contingency, and the Two-Dimensional Framework,” Philosophical Studies, 118: 83–131&br&&/li&&li&Soames, S., 2005. Reference and Description: The Case Against Two-Dimensional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li&&li&Stalnaker, R., 1997. Reference and Necessity.&br&&/li&&/ol&&/blockquote&&br&这些分组,是按照自身难度与对前置知识的要求,但主要是按照后者来排列,这意味着,不是前面的就容易理解。同时,这个单子不是随意列出,里面绝大多数论文都是必读。如果问这里面的论文全不全,那么肯定是不全,想读的话永远有,但基本上价值不会比他们来得大。(希望有人能添加遗漏的论文。)&br&&br&最后还是老样子,有什么问题在评论区里留言,如果有时间会回复的(点赞/感谢/关注/是有价值的问题,回复的必要条件是满足四个条件的任意一个)。
仔细看了看题主题目,意识到现有的答案都基本集中于“哲学入门”,并做出了很好的回答,然而却没有涉及到“精通”。为了防止哲学受到误解,被认为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粗浅”的智力活动,是可以,也有必要给出一条满足意思的路径的。以下是一支从“入门到精…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倘若哲学是一种“人性的病症”,我亦甘愿为之倾注毕生之心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格尔法哲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