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行古诗牧童改写成短文改写600字

  清溪行①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清溪行》赏读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清溪行① 中国论文网 /1/view-5414106.htm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②,空悲远游子。   注释   ①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宣州,在池州府城北五里。   ②向:临近。   简析   从诗题中的诗体标志词“行”字可知,这是一首古体诗。诗歌抒发了诗人行游至清溪的观感。   所观如何?所感如何?   跟随诗人的眼光看过去吧:清溪就在眼前。清溪之水清兮,可以清我心。当然,时隔一千多年,已无法想见当年的李白眼中所见究竟是何等清亮的一方水,却可以想象那水清得纯净,清得透亮,水草摇摇,卵石历历,可映蓝天白云,能照秀树雅姿,让诗人在污浊的凡俗间被尘灰所蔽的心灵为之一清。于是诗人不由感慨:这么清亮的水是自己以前看到的众多水流都无法可比的呀!接着诗人便从记忆中请出“新安江”来,要问问她――你怎么能比得上清溪之水一清到底呢?   这一清到底的江水实实在在地让诗人叹赏不已了,让诗人心旷神怡了,让诗人产生幻觉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诗人觉得自己哪里是行走在水畔,分明是行走在一方明镜中嘛!看,镜里那个潇洒飘逸的形象,俊朗映现;瞧,那翩翩的鸟儿竟然在七叠八弯的屏风之上飞舞起来了……   水如明镜,山似屏风;人行镜中,鸟度屏里。诗人一时之间竟然忘记自己处身于人间的山水之中了。   然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猩猩悲凄的啼声从山林之中破空而来,直入诗人耳中、心中。于是诗人从画中清醒了,忽然间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在人间,正远游他乡。那猩猩的啼声似乎是在为自己漂泊不定的处境而悲,为自己失却稳定的家的温暖而悲,为自己无法在远处的帝都施展志向而悲……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后,安史之乱带来的国势动荡未曾平复,诗人从污浊的官场脱身而出的惆怅尚在,身在污浊之世,心遭诸般创伤,志受无尽挫磨,时年50多岁的诗人之身心该是多么疲惫啊!然而,清朗不凡的诗人依然让自己清隽的心灵,从这个叫清溪的地方,盛开了这朵带着浓浓的陶醉与带点淡淡的悲情的绝妙好诗的花朵。   名句欣赏   这首诗中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清溪水比作明镜,将溪畔的山环水绕之景比作屏风,描绘了人影映现溪中,好像行走于明镜之中,鸟儿飞翔山水之间,仿佛是在屏风之间滑动的如梦似幻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被清溪之景陶醉的情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答案带解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 【注】& 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1)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哪个词?(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溪:清澈。诗人: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出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
(3)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解析】无
考点分析:
&古诗鉴赏基本知识&
&1、了解简单的分类。古代诗歌的分类很复杂,作为初中学生,只要能够了解简单的分类即 可。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
& & & &①根据诗歌的内容,一般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 & & &②根据诗歌发展演变的形式,又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词曲。其中近体诗又可分为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
2、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
3、问“表达方式”,则答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 &
4、“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 5、“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
6、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
7、风格流派: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
8、评价主旨: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9、表现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象征、寄寓、寄托、侧面描写等。&
10、语言特点: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11、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如话、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
12、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
13、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14、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梅花是高洁的象征,枫叶是离人的象征,长亭是分别的象征,老马是陌路的象征,泰山是立志的象征,华山是险峻象征,夕阳是老人的象征,秋风是悲情的象征,梨花是纯洁的象征,杏花是含情的象征,宝刀是英雄的象征,残月是愁苦的象征,柳是离别的象征,落叶、落日、秋风是失意的象征,满月是相思的象征,望月是怀远的象征,片云、孤月是孤独的象征,兰草是友情的象征,香草美人是忠臣贤良、道德理想的象征,梧桐雨是凄楚悲凉的象征,见流水是年华的象征。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相关试题推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②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②子女:偏义名词,偏指“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遁:撤军
B.即斩关纳外兵&&&&&
纳:容纳
C.策其马谢世充&&&&& 谢:告别&&
D.走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走,击退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3分)(&&&&&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9分)
(1)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
(2)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
(3)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
(4)&&&&&&&&&&&&&&&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5)&&&&&&&&&&&&&&&
,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6)&&&&&&&&&&&&&&&
,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杜牧《阿房宫赋》)
(8)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
,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李密《陈情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互联网“范文”唾手可得&有几个学生能坚定地说不?
&&&&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黄小淇居然会上网抄袭作文了。这是贵阳的家长叶欢近来最烦心的一件事。
&&&&这天,一篇只要写300字的想象作文愁坏了黄小淇。老师布置的周末作文题目是《未来的能源》,可小淇不太懂“能源”是什么意思,也想象不出未来的能源是什么样。
&&&&叶欢便提醒他:“你可以上网学习一下科学家们怎么说。”
&&&&没过多久,小淇交卷了。作文本上工工整整:“2030年的一天,我漫步在公路旁。只见,公路两旁栽满了挺拔的大树,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用混合燃料发动的……”
&&&&叶欢不太相信儿子会用“漫步”、“挺拔”这些词儿。她起了疑心:“这真是你写的?”老实的黄小淇立即低头承认:“是在网上抄的。”
&&&&叶欢气得拉着儿子到电脑前。网页还没有关掉,她发现,只会用一只指头敲键盘的小淇居然找到了一个专为小学生作文提供范本的网站,而这个网站上有十多篇题为《未来的能源》的作文。被小淇抄袭的这一篇有七八百字,“不知道他是懒还是聪明,只抄了300多字。”
&&&&虽然小淇写下保证书,以后再也不抄作文了,叶欢还是觉得事情严重,第二天便心急火燎地去找老师商量对策。可老师说,上网抄作文在这些四年级的孩子中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黄小淇的老师说,自从学生们从三年级时开始学着写作文,每个班都偶尔会有抄袭现象,以前是抄作文书和杂志,现在抄网络。
&&&&“现在孩子们都是连字母都不认识的时候就会玩电脑游戏,快捷键用得比老师还熟练。”这位苦恼的老师说,当孩子们学会了利用现代科技来逃避功课、偷工减料时,教师们该如何应对?这是互联网给中小学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一位语文界人士认为,如何引导学生向互联网唾手可得的“范文”坚定地说“不”,这不仅是一个德育问题,也应该引发语文教师们对作文教育现状的思考。
老师核查“Google作文”&一查一个准
&&&&贵阳市南明区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赵小婷每次发现有学生抄袭作文,都会在班上点名批评,但这样的情况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发生一次
&&&&“其实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样,老师心里都有数。如果哪个学生的作文表现突然超越了平时的写作能力,我肯定会查一查。”赵小婷说,这样的“核查”基本上“一查一个准”。
&&&&昆明某中学语文教师邢丽曾经布置给初二学生一篇命题作文《人生如四季》。一位女生交上来的文章文字非常优美,用了很深奥的词语,邢丽觉得“如果不是经历了沧桑的人不可能感悟到那个程度”,便有些怀疑。但女生矢口否认。结果邢丽没用一分钟便在网上搜出了原文。
&&&&赵小婷说,现在一些为中小学生辅导作文的网站收录了大量作文,几乎涵盖了老师们能想得出的所有题材和题目,而且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各层次应有尽有。
&&&&“虽然这些网站设立的初衷是为学生们提供优秀作文的范本,但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们也许就很难忍住全文照搬的冲动。”赵小婷说。
&&&&赵小婷甚至发现过有学生上网“悬赏”征集写手为其捉刀。有一回她发现一篇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关怀》“表达过于流畅”,便上网搜索,居然在一个互动问答网站上找到了原文。
&&&&原来,这个学生在这个网站上悬赏10分求人帮忙:“写作文《关怀》,四年级的,急急急啊,快啊,450字左右,记住小学四年级,不要太深奥哦!”看到无人响应,心急的孩子又把悬赏的分数提高到50分,没过几个小时,便有人跟帖奉上了一篇“原创”作文。
&&&&“虽然作者努力模仿四年级学生的语气,但那种成年人的思考模式和叙事方法是怎么都掩盖不了的。我真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人为了网上的虚拟分数帮助孩子们造假呢?”这位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气愤地说。
学生视作文为“畏途”
&&&&学生们并不是不知道抄作文“不对”,但这些有过抄袭经历的学生来说,“写作文太痛苦了”。
&&&&昆明的初一学生陈莲莲(化名)说,每次老师布置作文时,教室里总是叹气声、抗议声一片。如果哪个周末的作业中有“作文”这一项,那一定是整个周末最艰巨的任务。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写不出来,总是觉得没什么好写的。”这个平时语言表达很流利、跟同学们讲起笑话来“效果特别好”的女生说:“特别讨厌写作文,尤其不爱写说明文和散文。”
&&&&在一次快被一篇命题游记“逼疯了”的情况下,她上网搜了有关那个景点的资料,并大段大段地抄了下来。当然,老师很容易就发现了这篇“游记”的破绽。
&&&&“我还不算夸张的。我们有同学写《我的……》,要求写身边一个熟悉的人。他上网抄,抄到一半才发现,网上那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他讲给我们听,我们都笑话了他好久。”陈莲莲说。
&&&&当然,孩子们都知道如何防范老师的“核查”。有的学生会改动作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有的会大幅度打乱文章的叙事顺序,还有的会将几篇文章掐头去尾捏合成一篇。
要求:请从“作文、抄袭、网络、经历、感悟、教育、积弊、个性”等词中任选四个作为关键词(“作文”一词必选),联系实际,角度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简答。(每题100字左右,10分)
11.1)简述《三国演义》&单刀赴会&的故事
2)简述《三国演义》“三家归晋”。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清溪行_李白鉴赏答案_诗歌阅读-学习知识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站内文章搜索
清溪行_李白鉴赏答案
&&&&&&&&&&★★★
清溪行_李白鉴赏答案
编辑: 文章来源:互联网 标签: 点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6、(1)、(4分)领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4分)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学习知识网推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更多关注: --这里可能有您更喜欢的内容!
【】【】【】
&&&&&&&&&&
&&&&&&&&&&
&&&&&&&&&&
诗歌阅读知识大全
&&&&&&&&&&
其他人还看了
&&&&&&&&&&&&
学习知识网为网友提供各种学习资料,教学资料,学习知识,课程资料,学习资源,学习资讯,帮助学习者学习跟多最新课后知识!
联系站长:QQ:网站备案号:粤ICP备号网站站长:李白:清溪行&系列诗文名句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这首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秋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1)北宋诗评家胡仔在谈到此诗时说:李白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脱胎于东晋王羲之的“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他认为李白 “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语益工”的理由。(3分)
(2)你认为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1)李白化用了前人诗句,却显得更工整流畅,新颖别致。诗人以“鸟度”对“人行”,以“屏风里”对“明镜中”对仗工稳。(1分)以“明镜”喻清溪,以群山比“屏风”,比喻清新。(1分)你看,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1分)
&& (2)“清我心”的“清”(1分)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山水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1分)因为诗人在朝廷屡遭排挤和打击,实感官场污浊,今见清溪潺潺流水,认为可以“清心”,洁白自律,精神愉悦。(1分)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属御史台按之,非是,贺者趣具顺狱。
(2)所以报先帝者,宜莫若此也。
(3)上所亲非儒学之臣,恐无益圣德。
(1)不久让御史台审讯此人,(结果发现)此人不是(李顺),祝贺者都催促了结李顺案)
(2)能够用来报答先帝的,应该莫过于此(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3)圣上亲近的不是儒臣,恐怕对圣德(的养成)没有什么益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词首尾写现实情,中间写昔日景,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3分)
(3)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1)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领起下文,引出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2)别来与长忆;钓鱼竿与钓鱼舟;水云寒与正清秋。
(3)言之成理即可。
a.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
b.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
4补写出些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4)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6)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论语》)
&&&(1)别有幽愁暗恨生&&&
(2)哀民生之多艰&&&
(3)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4)水随天去秋无际&&&
(5)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6)学而不厌&&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5分)
(2)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5分)
.(1)当时翟奕一类人依仗权势,作威作福,有人稍稍抵触(他们),(他们)就进谗言,罗织罪名构害(他人),(使那人)立即被杀害。(辈:一类人;少:稍稍、略微;忤:违逆、抵触;见:被动句式;每处各1分,句子通顺1分,共5分)
(2)大家的意见是请你们二位(撰写碑文),而且已经报告给郑王(崔立)了,希望二位不要推辞。(属:劝请、邀;白:报告、禀告;其:副词,祈使表希望;让:推辞;每处各1分,句子通顺1分,共5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①.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5分)
②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6分)
①“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动”字揭出“客情”,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
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2分)
②衬托或对比。(2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2)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4)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山头斜照却相迎&&
也无风雨也无晴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人比黄花瘦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韶恶之,悉以宝器赐其徒,攻弓箭库,仗士拒之,不胜。(5分)
⑵群臣诣延英门见天子,然至者不十一二,坐贼所入阑不禁者数十人,杖而不诛。(5分)
(1)张韶厌恶此言,把珍贵的器物全部赏赐给同伙去攻打弓箭库,依仗卫士予以抵抗,不能取胜。
(2)群臣到延英殿去见敬宗,但前来的人不到十分之一二。因为没有禁止贼人在深夜的时间里进宫而获罪的有数十人,敬宗只加杖责没有处斩。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阮郎归 曾 觌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
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扬,轻盈体态狂。
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⑴结尾二句是全篇的警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分析。(4分)
⑵全文处处说燕,却始终不着一个燕字,正如邹祗谟在《远志斋词衷》所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如用意。”联系全词分析咏物的这一特点。(4分)
(1)暮春时节,落红阵阵,有的飘零岸上,有的落入水中,殊为人怜惜;写燕子惜花,同时也是将诗人怜惜美好事物的心情反映出来。
(2)起首两句,不是说燕子而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画其特点;三四句用“蹴水忙”三字,写燕子之神,活画出一幅飞燕闹春图;五六句写柳絮在风中飞来飞去,正好衬托出燕子在空中飞翔的优美姿态;结句中的“衔”正是燕子的动作。全篇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不取其貌,用烘托、陪衬的手法,写燕子所处的环境、声音、体态等。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①诗云:“他人有心,&&&&&&&&&&&&&&&&&&&&&&&&&&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③&&&&&&&&&&&&&&&&&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民为贵,&&&&&&&&&&&&&&&&&
,君为轻。
(1)予忖度之&&&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4)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5)社稷次之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2)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3)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1)郭进管理部下非常严格,这一定是犯罪的人害怕郭进的军法,想要诬陷郭进来谋求自己免遭责罚。(是、以各1分,句意1分)
&& (2)有人把这事告诉太祖,太祖立即下令,李汉超私设交易市场的地方,全部免除赋税。
&& (以、悉各1分
句意各1分)
&& (3)太祖任用将领的方法就是这样,所有供养的将士少但积聚的力量多,使用的方法简略但收取的功效广啊。(故、操、博各1分,句意1分)
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曰:“平世为将,抚众而已。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5分)
(2)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5分)
.(10分)(1)
王忠嗣曾说:“太平时期做将领,安抚好士卒百姓就行了。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平世:太平时期:而已:就行了;竭:使……枯竭,倾尽;中国力:中原的人力、物力;幸:取得。每处l分,共5分。)
(2)预计攻取石堡城得不偿失(或: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了。(当:抵偿;直:价钱;空:使匮乏;论:断定。萌:萌芽,迹象。每处1分,共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②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湛江上鼓鼙声
【注】①估客:指乘船商人。 ②三湘:指湘江的三条支流,此泛指洞庭湖和湘江一带。
(1)这首诗写了作者在舟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情绪较为低沉。具体而言,流露出诗人
、&&&&&&&&&&
、&&&&&&&&&&
、&&&&&&&&&&
等复杂的心情。(每条不超过4个字)(4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一联作简要赏析。(4分)
(1)伤老;悲秋;思归;厌战。[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3)“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一联,写诗人如霜的鬓发与凄凉的秋色相映,想要归家的内心与冷清的明月相对(2分),将憔悴的形象、惆怅的情绪与暗淡的景物融于一体,情景交融(2分)。[评分标准:本题4分。诗句大意(情景是什么),2分;简析关系(情景怎么样),2分。单纯回答“情景交融”等术语而无阐释分析,不给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故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劝学》)
         ,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②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答案:①哀民生之多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师一表真名世。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纵一苇之所如。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 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1)请对首句中的“频”字进行赏析。(4分)
(2)颔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分)
(3)“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渲染了什么氛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1)“频”字,表明了雁群之多,雁群投宿之急。由雁及己,更惹诗人思归之情。(4分,每句1分)
(2)颔联: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尾联:直抒胸臆。(2分,每点1分)
(3)渲染了宁静、清冷、孤寂的氛围。(2分)写法:烘托,“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以邻居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烘托出自己孑然、孤单。(2分)
16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7分)
②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3分)
17古诗默写。(必须默写,2分)
①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2)古文默写(任选一题作答,4分)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
。&&&&&&&&&&&&&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③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
&&&&&&&&&&&&&&&&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18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3分)
(2)决狱断刑,多依矜恕。(3分)
(3)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 (4分)
(1)皇帝认为做兄长的没有教育好弟弟,所以判了哥哥的重刑而免除了弟弟的死罪。(3分,“训”“故”各1分,句意1分)
&& (2)审案判刑,大多依从于同情宽恕。(3分“狱”、“衿”“恕”各1分)
&& (3)都不应加鞭笞而发配到金城(守边),这样既保全人命,又有益于边防。(4分,“笞”“诣”“全”各1分,句意1分)
19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②。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注:①张炎,宋末元初词人。宋室南渡后举家迁至临安 (今杭州)。宋亡以后,落拓而终。本诗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②西泠:西泠桥,西湖胜景之一。
(1)词的上片描写了诗人即将归杭时怎样复杂的心情?下片诗人为什么不要朋友折柳相送?(5分)
(2)请简要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技巧。(3分)
.(1)上片既表现了诗人即将别四明诸友的离情,又表现了因为即将回到故乡的喜悦心情和归乡时已是“鬓丝断雪”的迟暮之人的悲伤之情。(3分)折柳送别本是古代的风俗,然而作者却劝朋友不要去折柳,因为深秋之际的杨柳正落叶纷纷、不堪再折,正如我辈一样,都有着“飘零”的身世。(2分)
(2)“疏篱……渊明”一句运用了典故(1分),含蓄地写出了自己的生活境况,以陶渊明自比,表明自己未曾变节,形象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故国之思和甘为大宋遗民的思想。
20.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古文默写。(任选一段默写)
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②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
&&&&&&&&&&&&&
。&&&&&&&&&&&&&&&&&&&&&&
,&&&&&&&&&&&&&&&&&&&&&&&&
。(贾谊《过秦论》)
(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2)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秦观贬徙郴州所作。
①“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请你谈谈“砌”字的表达效果。(5分)
②.王国维评价“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一种“有我之境”,请结合诗句简要阐述。(6分)
⑴(1)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束束梅花,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1分)(2)一个“砌”字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变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给人一种直觉的感受,如砖石砌墙。(2分)(3)同时也可以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消解。(2分)
⑵(1)词人居住在寂寞的孤馆,料峭春寒不时袭来,杜鹃啼血之声凄厉无比,恰逢日暮时分,夕阳西下,郴州客馆其境不胜其悲。(3分)
(2)可堪,即不堪。词人羁旅之身,感受此境,抒发了客居的寂寞孤单,游子的归思,遭逢贬谪的凄苦心情。(3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原《离骚》)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2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
暮过山村(唐)贾岛
&&&&&&&&&&&&&&&&&&&&&&&&&&&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这首诗的首联前后句各从什么角度描写?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1)前句从听觉上片j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描绘山村的宁静。(每点1分)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山对和平。j。静生活的热爱。(每点2分)
(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山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充分揭示诗歌的主题,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第一问1分,第2问2分)
&2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4)&&&&&&&&&&&&&&&&&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5)然后施行,&&&&&&&&&&&&&&
,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6)&&&&&&&&&&&&&&&&&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7)&&&&&&&&&&&&&&&&&
,悠悠我心。(《诗经& 郑风》)
(8)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2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③不见封候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
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候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⑴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前所写。诗人见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5分)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1分)想到的是:一是首联想到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担十九年的各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1分)
二是颔联追思苏武当年望雁思归、荒塞牧归两幅画面,概写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1分)三是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依旧,而自身已衰老;(1分)
四是尾联想到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1分)
⑵通过写所见所想,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2分)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本诗的首联、颔联选取了哪些景物?(2分)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2分)
答:本诗选取流水、谢花、东风、子规、夜月等景物(只要列出相关的四个景物即可)。(2分)
这些景物构成了清冷、惆怅、凄凉、黯淡、愁惨、悲伤的意境(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2)简要说明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答: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
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之苦和对年华流逝的悲叹。(2分)
27古文默写(必须默写)
①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闯之弱月,耳得之而为声,日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
&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仰观宇宙之大 &,&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2)古诗默写(任选一首默写)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 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 &&士贰其行
&&。(《诗经·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牧童古诗改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