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放大器和达林顿管工作原理组成的恒流源的原理是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源技术研究--《电子器件》2011年01期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源技术研究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控恒流源。数控恒流源以AT89S52为控制核心,采用了高共模抑制比低温漂的运算放大器OP07和达林顿管TIP122构成恒流源的主体,配以高精度12bitD/A芯片MAX532以及16bitA/D芯片AD7715完成单片机对输出电流的实时监测。通过键盘来设置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设置步进等级可达1mA,并可由数码管显示电流设定值和实际输出电流值。数控恒流源具有控制界面直观、简洁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TN86【正文快照】:
直流恒流源的输出电流,是相对稳定而非绝对不变的,它只是变化很小,小到可以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产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电网输入电压不稳定所致电网供电有高峰期和低谷期,不可能始终稳定如初。(2)由负载变化形成的比如负载短路,负载电流会很大,电源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华毅,李霞,徐景德;[J];电力电子技术;2001年06期
刘晓娟;赵庆明;唐君明;刘颜琼;王明哲;于晓微;;[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祝辉;[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杨华;[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陈霞;[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郑宝华;[D];吉林大学;2010年
周守强;[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张好明;[D];江苏大学;2009年
王涌;[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张小鸣;[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撒昱;[D];天津大学;2010年
章丹艳;[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乘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徐伟;[D];重庆大学;2010年
李建国;[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刘准;[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王亮;[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孟玉洪;[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练勇;[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曹喜凤;[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谢毅;[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张飞龙;[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希林;[J];电测与仪表;1998年09期
顾正平;[J];微型机与应用;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勤;顾立志;;[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石桂名;冀勇钢;彭海龙;;[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01期
史儒慧;王琪;朱刘路;王晓婷;张启升;;[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石金才;秦开宇;吴绍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3期
王骏跃;;[J];电子元器件应用;2010年01期
高万兵;王忠庆;任一峰;;[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0年03期
高旭;朱军;;[J];电子技术;2010年01期
王素芹;;[J];才智;2010年02期
高小娅;卢博友;王天赐;;[J];农机化研究;2010年03期
左现刚;贾蒙;;[J];内江科技;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凯;许芬;;[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杜智涛;魏洪峰;姜明波;李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常少莉;纪春阳;解禾;;[A];2010第十五届可靠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罗焰明;;[A];2010年国际制冷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王铁锋;常明;王莹莹;;[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国湖;卢增艺;陈为;;[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邵斌;;[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邵期友;王鹏;;[A];煤矿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王东;孙辉;;[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贾敏智;李珠;石晓敏;;[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山东 段丽红;[N];电子报;2010年
山东 段丽红;[N];电子报;2010年
山东 段丽红;[N];电子报;2010年
山东 段丽红;[N];电子报;2010年
山东 段丽红;[N];电子报;2010年
山东 段丽红;[N];电子报;2010年
山东 段丽红;[N];电子报;2010年
山东 段丽红;[N];电子报;2010年
山东 段丽红;[N];电子报;2010年
山东 段丽红;[N];电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任仲;[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宋金岩;[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单鸿涛;[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朱国荣;[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刘锬;[D];上海大学;2009年
满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冯仪;[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姚雨迎;[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何中一;[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仇志凌;[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士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潘天放;[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谢建宇;[D];浙江大学;2010年
滕少卿;[D];江苏大学;2010年
吕伟鹏;[D];江苏大学;2010年
齐飞;[D];燕山大学;2010年
冯卓民;[D];浙江大学;2010年
于水婧;[D];吉林大学;2010年
关炀;[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刘汉北;[D];吉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采用运算放大器和BSY86达林顿管的恒流源电路
采用运算放大器和BSY86达林顿管的恒流源电路
发布: | 作者: | 来源:
| 查看:150次 | 用户关注:
  该电路因采用达林顿晶体管BSY86,所以输出电流较大。  该电路输出电流的大小由电位器调节,且输出电流最大值由电阻R=150Ω限制,与负载电阻RL无关而保持常数。图中电位器Rp1为10kΩ,输出电流在5μA~40mA范围内。  运算放大器输入端A、B、C三点所围部分可用电位器Rp1代替,此时BSY86的发射极电位可通过Rp2调整到对地-0. 6V,电位器滑动触点对稳压管正端电位为-12V,于是
  该电路因采用达林顿晶体管BSY86,所以输出电流较大。  该电路输出电流的大小由电位器调节,且输出电流最大值由电阻R=150Ω限制,与负载电阻RL无关而保持常数。图中电位器Rp1为10kΩ,输出电流在5μA~40mA范围内。  运算放大器输入端A、B、C三点所围部分可用电位器Rp1代替,此时BSY86的发射极电位可通过Rp2调整到对地-0. 6V,电位器滑动触点对稳压管正端电位为-12V,于是电阻R和电位器Rp1可以取消。&&来源:LILI
本页面信息由华强电子网用户提供,如果涉嫌侵权,请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电路图分类
&&& 目前,处理器性能的主要衡量指标是时钟恒流源 文献综述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恒流源 文献综述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捷配欢迎您!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基于单片机的恒流源技术研究
  摘 要:设计了一种基于控制的数控恒流源。数控恒流源以 为控制核心,采用了高共模抑制比低温漂的 和达林顿管 构成恒流源的主体,配以高精度12 bit D/ A 芯片 以及16 bit A/D芯片 完成单片机对输出电流的实时监测。通过键盘来设置直流的输出电流,设置步进等级可达1 mA,并可由数码管显示电流设定值和实际输出电流值。数控恒流源具有控制界面直观、简洁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能。
  直流恒流源的输出电流,是相对稳定而非绝对不变的,它只是变化很小,小到可以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产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电网输入电压不稳定所致 电网供电有高峰期和低谷期,不可能始终稳定如初。(2) 由负载变化形成的 比如负载短路,负载电流会很大,电源的输出电压会趋于接近于零,时间一长还会烧坏电源。(3)由稳定电源本身条件促成的 构成稳定电源的质量不好,参数有变化或完全失效时,就不可能有效地调节前两种原因引起的波动。(4)元器件因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而改变性能也会影响稳定电源的输出不稳。恒流源设计中主要针对以上第3 和第4 个因素设计了基于数字控制的直流恒流源,可以提高恒流源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1 数字控制直流电流源系统工作原理
  本论文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数控恒流源,该系统由恒流源主电路和单片机最小系统组成,其中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控制单元、A/ D 和D/ A 转换模块以及负载及键盘显示模块组成,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单片机控制系统以单片机AT89S52 为核心[1] ,高精度12 bit A/ D 芯片AD1674 实现采样输入,12 bitD/ A 芯片DAC1230 产生控制输出,实现了输出电流的精确设定和检测,系统还设置了串口通讯功能。
  技术指标:输入电压180 V ~250 V/50 Hz,输出电流范围为20 ~2 000 mA,具有" +"、" -"步进调整功能,步进&=10 mA;输出电流最大偏差小于1 mA,纹波电流小于0. 05 mA.数控直流电流源系统框图如图1 所示。
图1 数控直流电流源系统框图
  1. 1 恒流源主电路设计
  恒流源电路原理结构图如图2 所示,由于D/ A转换输出的模拟信号不稳定,加上C3 稳定电压。经过3.6 K 的和1 K 的加到单运放OP07 的同相输入端,调节电位器的阻值的大小可调节同相输入端的电位,从而改变输出点的电位,输出电位加到达林顿管的B 管脚上,进入达林顿信号产生自激信号,通过C1过滤掉。利用达林顿管的电流放大特性,可实现大电流的输出,电流放大倍数为1 000 ~15 000倍。
图2 恒流源主电路原理结构图
  1. 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数控电路组成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A/ D 采样输入电路和D/ A 控制输出电路。其中数控直流电流源的控制电路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对电路各部分进行控制。最小系统由MCU、采样输入、控制输出、串口通讯电路及复位电路、键盘、显示电路组成。
  单片机最小系统图如图3 所示。MCU 选用ATMEL公司的AT89S52 单片机。AT89S52 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CMOS 工艺的8 bit 单片机,与标准MCS51 的引脚和指令完全兼容。其外接频率范围为0 Hz ~33 MHz,内置256 B 片内RAM,3 个16 位定时器/ 记数器,片内看门狗。其性能好于我们常用的89C52 系列单片机。
图3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技术资料出处:cnstl
该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归作者所有。
因本网站内容较多,未能及时联系上的作者,请按本网站显示的方式与我们联系。
【】【】【】【】
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已有(0)篇评论
发表技术资料评论,请使用文明用语
字符数不能超过255
暂且没有评论!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 布线优先次序
  关键信号线优先:电源、摸拟小信号、高速信号、时钟信号和同步信号等关键信号优先布线。
[][][][][][][][][][]
IC热门型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林顿管恒流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