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哪些动物是活吞食物的?吞下去后动物并没有死亡,在生化危机6捕食者者体内挣扎并最终破肚而出,成功逃生出体外

(2014o绍兴)如图,肝吸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肝脏里,受精卵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内排除,在水中被淡水螺吞食,孵化、发育后进入淡水鱼体内,幼虫最终与不煮熟的鱼一起被吃进人体,进入肝脏发育为成虫.回答下列问题:(1)肝吸虫病属于______(选填“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疾病.(2)肝吸虫的个体发育从______开始.(3)螺、鱼可按______分成两类.
憽人擦19ea
(1)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肝吸虫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所以是传染病.(2)动物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肝吸虫的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的.(3)螺属于软体动物,鱼属于鱼类,二者的差异在于鱼体内有脊柱,螺体内没有脊柱,因此二者可按有无脊椎骨分成两类.故答案为:(1)传染性;(2)受精卵;(3)有无脊椎骨.
为您推荐:
判断是否是传染病应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应该是由病原体引起的,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感染后可产生免疫.
本题考点:
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生物的基本常识.
考点点评:
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对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可以直接或..
对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变成自身组成物质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被吸收后,一部分分解为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并释放能量,分解出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C.动物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D.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有:①动物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无法在体内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为食,动物以绿色植物或其它动物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所需的物质,体内的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等排出体外,同时动物排出的粪便或其遗体经过腐生菌的分解后,也能释放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反过来又可以被植物所利用,所以,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②动物的活动也影响植物的繁衍生息,例如,一些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③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其它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对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此题答案为C。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对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可以直接或..”主要考查你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多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但是,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发现相似题
与“对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可以直接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5606195920471817568199041217904(1)随着浜螺密度增加,对浒苔捕食作用加大,从而限制了浒苔的发展,有利于其它藻类的繁殖,故藻类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当浜螺的捕食压力超过一定程度,即浜螺密度过大时其种内斗争加剧,导致对浒苔等小型藻类捕食量增多,从而引起藻类的多样性降低。
(2)中等捕食压力。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把握好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应定期对各种生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有效地控制各种生物的密度,特别是控制优势种群的密度。以做到既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又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3)(其它答案合理也给分)
实验步骤:①取两个等大的适当容积的玻璃缸,各加入一定量的海水,编号为甲、乙;②在甲、乙两玻璃缸中分别加入适量的藻类,并以一定的比例加入各种具有岩石基底的潮间带无脊椎动物。其中甲中加入一定量的海星,乙中不加海星。③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甲、乙两生态缸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情况及稳定性。
实验结果和结论:①若两生态缸中的稳定性相似,说明海星对具有岩石基底的潮间带群落结构无影响;②若两生态缸中的稳定性有差异,说明海星对具有岩石基底的潮间带群落结构有影响。
(1)从甲图可以看出:浜螺密度低时,由于浜螺喜食小型绿藻,如浒苔,因浒苔在与其它藻类的竞争中经常会占据优势,所以当浜螺密度增加,浒苔与其他藻类的竞争优势被抑制,其它藻类的繁殖增强,导致物种多样性提高。当浜螺的密度过大,种内斗争加剧,对浒苔等小型藻类大量捕食,多样性又会降低。
(2)通过对曲线分析,生态系统中,捕食压力过大或过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没好处。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茂名市实验中学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人教版)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某科研所做了如下几个科学实验,请仔细阅读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将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3H标记后,放在普通培养基上繁殖两代,并跟踪检测子代细菌DNA的放射性,见图。该实验有力证明了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所示,科研人员合成了一段含15N的特定DNA片段。用它作为探针,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检测待测标本中的遗传信息。
①这项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②这项技术目前可应用到下列哪些方面(填答案序号)_____________。
A.肝炎等疾病诊断
B.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C.修复有缺陷的基因
D.检测饮水中病毒含量
  科研人员选取一棵健壮的柳树幼苗(见下图),给它的一片叶施加14CO2(如图所示),用以探究土壤温度和气温对其体内有机物运输方向的影响。然后控制不同温度条件,分别在A、B处测定含14C的有机物含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阅读理解
已知有荚膜的肺炎球菌引起动物致死性肺炎,无荚膜的肺炎球菌对动物无害。请仔细阅读下列实验过程和结果:
(1)注射有荚膜菌→使动物死亡→动物体内出现有荚膜菌(如下图)
(2)注射杀死的有荚膜菌→对动物无害→动物体内不出现有荚膜菌(如下图)
(3)注射无荚膜菌→对动物无害→动物体内出现无荚膜菌(如下图)
(4)注射无荚膜菌加杀死的有荚膜菌→使动物死亡→动物体内出现有荚膜菌后代有荚膜菌使动物死亡(如下图)
(5)注射无荚膜菌加由杀死的有荚膜菌中提取的DNA→使动物死亡→动物体内出现有荚膜菌后代有荚膜菌使动物死亡(如下图)
(6)注射无荚膜菌加由杀死的有荚膜菌提取的蛋白质→对动物无害→动物体内出现无荚膜菌(如下图)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阅读理解
请仔细阅读下图及其说明,分析捕食作用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回答问题:
甲图为藻类种类与浜螺密度的关系。浜螺是潮间带常见的捕食者,吃多种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如浒苔。浒苔在与其它藻类的竞争中经常会占据优势,从而限制了其它种类的生长。乙图为具有岩石基底的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该图表示了该群落的一些重要种类及其食物联系,其中石鳖、帽贝、贻贝、藤壶、龟足均以藻类为食。
(1)从甲图可以看出,随着浜螺密度增加,藻类的物种多样性提高,但如果浜螺的捕食压力超过一定程度,藻类的多样性又会降低。请分析这种变化可能的原因。
(2)我们把捕食压力按程度分成三个级别:高捕食压力(很难获得食物);中等捕食压力和低捕食压力(易获得食物)。你认为哪个级别的捕食压力会对物种的多样性最有利?这在生态系统管理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对你有何启示?
(3)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在具有岩石基底的潮间带群落,顶级食肉动物海星能否影响群落的结构。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阅读理解
请仔细阅读下图及其说明,分析捕食作用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回答问题:
甲图为藻类种类与浜螺密度的关系。浜螺是潮间带常见的捕食者,吃多种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如浒苔。浒苔在与其它藻类的竞争中经常会占据优势,从而限制了其它种类的生长。乙图为具有岩石基底的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该图表示了该群落的一些重要种类及其食物联系,其中石鳖、帽贝、贻贝、藤壶、龟足均以藻类为食。
(1)从甲图可以看出,随着浜螺密度增加,藻类的物种多样性提高,但如果浜螺的捕食压力超过一定程度,藻类的多样性又会降低。请分析这种变化可能的原因。
(2)我们把捕食压力按程度分成三个级别:高捕食压力(很难获得食物);中等捕食压力和低捕食压力(易获得食物)。你认为哪个级别的捕食压力会对物种的多样性最有利?这在生态系统管理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对你有何启示?
(3)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在具有岩石基底的潮间带群落,顶级食肉动物海星能否影响群落的结构。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08生态1,生态建设,生态环境,生..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自然界里最成功的捕食者竟然是它?
自然界里最成功的捕食者竟然是它?
导读:一想到致命的食肉动物,你的脑海中可能就会浮现强悍的鲨鱼或者是凶猛的狮子。但是科学家指出,在捕捉猎物方面,蜻蜓才是自然界里最成功的捕食者。
  一想到致命的食肉,你的脑海中可能就会浮现强悍的鲨鱼或者是凶猛的狮子。但是家指出,在捕捉猎物方面,蜻蜓才是界里最成功的捕食者。
  这种长着翅膀的昆虫捕捉目标猎物的成功率超过95%,这是大白鲨的两倍,是丛林之王狮子的4倍。蜻蜓吃蚊子和苍蝇、蜜蜂、蚂蚁及黄蜂等其他小型昆虫,而且偶尔也会捕捉蝴蝶,它们经常会出现在沼泽地、湖泊、池塘、溪流和湿地上空,搜寻捕猎目标。蜻蜓之所以能成为如此高效的猎手,其原因是它一旦确定捕猎对象,就会时刻让猎物保持在它的视线范围内,不断调整飞行路线,并能在采取行动前预测目标物的动向。美国弗吉尼亚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把这种昆虫的预测(关于自己的移动以及目标物的移动情况)与那些芭蕾舞演员为了与同伴保持同步所采用的预测相媲美。
  这是无脊椎动物拥有这种技能的第一个实例。当蜻蜓静静的停在一片树叶上,耐心等待猎物从它头顶飞过时,它的大眼睛看到的这个世界几乎是一个球形的。当时机成熟时,它就会迅速起飞,开始追击,并用毛茸茸的腿在瞬间捕获受害者。蜻蜓的视觉敏锐,反应像闪电一样神速(因为它拥有的特殊神经元能帮助它察觉目标物的运动情况,并指导翅膀及时做出响应),这些使得它成为一种可怕的猎手。高速测量向我们展示了蜻蜓是如何依靠预测和视觉反应确定一只苍蝇的位置,并操控自己迅速飞向目标物的。科学家给蜻蜓安装上微型反射标志,利用运动捕捉技术以每秒1000帧的速度记录这种昆虫的运动情况,并用比原片慢20倍的速度重放这段录像,分析它们的微小动作。
  这段录像证实,蜻蜓的行动是通过把对猎物运动情况的预测与视觉反应相结合后作出的。这能让它估计出一只苍蝇的位置,并确定在捕捉猎物时翅膀和它的脑袋需要怎样运动。为了避免被发现,蜻蜓会从下面靠近目标,使自己的身体与猎物的运动方向保持平行。它的身体和脑袋能够独立运动,后者负责锁定目标物,而它的身体则负责把它带到最佳位置,以方便发起攻击。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它指出,蜻蜓的操纵行为比我们以前认为的更加复杂,但是其他无脊椎动物是不是也存在这种情况,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安东尼-里昂那多说:&该研究强调了内部模式在这种动物构建如此复杂的行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开始重塑我们对这种行为的神经基础的看法。&
  研究人员录像时,蜻蜓正在追赶一只果蝇,或者是从滑轮系统上滴落的水珠,科学家更容易准确控制后者。从录像中可以清楚看到,蜻蜓并不是对猎物的运动做出简单反应。而是进行结构性调整,甚至在猎物的飞行轨迹还未发生变化时,提前改变自己的身体方位。里昂那多博士说:&这些改变是受到蜻蜓身体里的内部表征和它掌握的旋转身体的知识的驱使,并以特殊方式与猎物的飞行路线保持平行。在追击的最后阶段,蜻蜓的腿会形成一个篮子结构,让猎物落到里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捕食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