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与哪种中药田七配偶

&&所属分类 &&
  中药材三七,又叫做:田七、假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三七是以其根部入药,其性温,味辛,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因常在春冬两季采挖,又分为“春七”和“冬七”。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三七的功效:  【性味】甘微苦,温。  1.《纲目》:"甘微苦,温,无毒。"  2.《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归经】入肝、胃、大肠经。  1.《本草汇言》:"入阳明、厥阴经。"  2.《本草求真》:"入肝、胃,兼入心、大肠。"  3.《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能主治】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1.《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2.《玉揪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三七三七的作用:  1.治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濒湖集简方》)  2.治吐血:鸡蛋一枚,打开,和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同寿录》)  3.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花蕊石三钱(煅存性),三七二钱,血余一钱(煅存性)。共研细末。分两次,开水送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  4.治亦痢血痢: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  5.治大肠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  6.治产后血多:三七研末,米汤服一钱。  7.治赤眼,十分重者:三七根磨汁涂四围。(④方以下出《濒湖集简方》)  8.治刀伤,收口:好龙骨、象皮、血竭、人参三七、乳香、没药、降香末各等分。为末,温酒下。或掺上。(《纲目拾遗》七宝散)  9.止血:人参三七、白蜡、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蛎各等分。不经火,为末。敷之。(《回生集》军门止血方)  10.治无名痈肿,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调涂。已破者,研末干涂。(《纲目》)  11.吐血、务血不止。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  12.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调服。  13.大肠下血。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三服可愈。  14.妇女血崩。治法同上。  15.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  16.无名痈肿,疼痛不止。用三七根磨米醋调涂;如痈已破,则用三七研细干涂。  17.虎咬虫伤。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另取三七嚼涂伤处。三七药理作用:  1、三七块根流浸膏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有止血作用。  2、三七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氧消耗的作用。并能对抗因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血压升高、冠状动脉收缩的作用。  3、三七块根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4、三七灌胃能促进小白鼠肝糖元的积累。  5、毒性:三七皂甙给猴等等物静注,有溶血作用,对小鼠静注其半数致死量为460毫克/公斤。对金鱼毒性极轻。
三七各家论述
  1.《纲目》: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味温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麒麟竭、紫矿相同。......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2.《本草新编》: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药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  3.《本草求真》:三七,世人仅知功能上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疼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4.《医学衷中参西录》: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疾下血鲜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寝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肠烂欲穿(三七能化腐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疼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外敷内服,奏效尤捷。疮疡初起肿痛者,敷之可消(当与末等分,醋调敷)。凡疮之毒在于骨者,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  5.《玉揪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6.《纲目拾遗》:《金沙江志》,昭参,即人参三七,产昭通府,肉厚而明润,颇胜粤产。形如人参,中油熟。《百草镜》云,人参三七,味微甘,颇似人参,人口生津,切开,内沥青色,外皮细而绿。又一种出云南昭通者,能乱人参,色味无异,且油熟明透,但少芦耳,然回味太甜。盆御乘云,近时市品三七之外,有水三七,有三七,有竹节三七,其形状功效,皆未见其有考核者。按人参三七,形如荸荠,尖圆不等,色青黄,有皮,味甘苦,绝类人参,故名。昭参无皮,形如手指,绝无圆小者,间有短扁形者,亦颇类白芨样。《金沙江志》所载,以为即人参三七,恐未确。
三七的用药禁忌及注意事项
禁忌  孕妇忌服。  ①《本草从新》:"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  ②《得配本草》:"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注意事项  1、身体属于虚寒之人请注意观察使用,或者不用,因为三七花药性属于凉性对虚寒之症有加重的作用,比如有些人一喝三七花就感冒,流鼻涕。  2、女性月经期间最好不要用,月经期间本不能食用凉性食品(三七花药性属于凉性),加之三七花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容易导致月经出血过多,但如果有血瘀型月经不调用三七花就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了。  3、寒凉感冒期间不要用,也是因为三七花凉性有加重凉感的作用。  4、孕妇,尽量不要使用任何三七产品,这个和孕妇不要吃药是一样的,为的是以免对胎儿有影响,但产后补血三七就是极品了。三七对失血性贫血具有极好的效果。  5、不建议三七花和其它花茶一起使用,因为三七花单味使用效果最好,如果是不习惯它的味道可以加点冰糖。  6、用量,三七粉每人每天不要超过10克,一次不要超过5克,外用止血除外。  7、注意三七粉的生吃和熟吃,三七粉生吃和熟吃效果和功效侧重点不一样;例如骨折前期用三七粉主要是化瘀血的作用,血药生吃;中后期熟吃三七粉具有补血和促进骨骼愈合的作用;如果是外伤出血,直接用三七粉敷于出血处,流血即止。  三七是中药,从其功效来说是活血化瘀类的药物,而活血类的药物,在活血的同时还会耗损人体的正气,在使用的时候要同其它的补气药、补血药一起配伍使用,长期使用会耗损人的正气。  中医讲究中病即止,不建议长期单独服用。  因为药物都是有偏性的,也就是说对正常的人体都有三分毒,就像三七这个药是对血分病常用的药物,如果心脏真的需要常用的话可以用,但是量要掌握好。可以和蜂蜜同用。  三七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它有止血化瘀活血养血的双向调节功能,它降血压、降血脂,可以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吃了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每天吃的量不要大,如果就是保健的话每天2―5克就可以了;还有就是感冒的时候和孕妇不要使用三七,和蜂蜜可以同时使用。
三七的食用方法
  注意:购买田七,以颗大、坚实、滑身、无枝爪者、没有经过打蜡加工、无霉变、无虫蛀者为优。若要达到滋补的作用,需要服用熟的田七,可以直接做成药膳吃,也可以将三七加工熟后服用,比如用鸡油微火炒至微黄,冷却后用锤子敲碎或者磨粉服用。  购买三七时分头数:意思就40头三七,就是40个三七有500g重量,60头三七就是60个三七才有500g。头数越小三七越大。大三七说明生长的时间长药效好点。田七的食用方法推荐:  1、木耳田七红枣汤:  材料:黑木耳50克,田七15克,10枚,生姜2片。  制作:将黑木耳浸软,去头切碎,田七洗净切碎或打碎,红枣洗净拍松去核,上述材料和姜片 放入锅中,加水1000ml,大火滚后,中火再煮2小时左右,最后加入适当地盐调味即可。  作用:具有滋肝补肺,和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体虚贫血,气短咳嗽,脾胃 不和的人。  2、三七胡椒根煲猪肚  材料:田七15克、胡椒根30~50克、猪肚500克、猪脊骨100克、生姜3片。  制作:微火热铁镬,下鸡膏,下田七炒至微黄,晾后打碎;胡椒根稍浸泡;用生盐洗净猪肚、再冲净;刀背敲裂猪脊骨。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作用:胡椒根性温味甘、辛,能驱寒祛湿、暖胃消积,广东民间常在冬冷春湿时用于煲或炖猪肚。现加入熟田七的作用更好,煲后的汤香浓可口,能养心暖胃、驱寒祛湿,是冬春湿冷时的家庭养生靓汤。  3、三七炖鱼肚  用料:田七5克、鱼肚100克、细盐少许  作法:先将鱼肚隔夜用清水浸软发大,切块备用,田七用清水洗净,打碎。将田七、鱼肚一同放入炖盅,加入适量的清水,上盖,放入锅内,用小火隔水炖4小左右,加油盐少许调味即可食用。  特色:营养丰富,补身养颜。俗语所谓的鲍、参、翅、肝,肝就是鱼肚,就是鱼鳔(鱼泡)的干制品。鱼肝富有粘性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极高,亦有人因而称之为鱼胶、花胶。田七有去淤止血、消肿止痛的功用,配合鱼肚,对于体质虚弱、真阴亏损、精神过劳、房劳过度之人,作为进补尤为适合。另外对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病症的人亦有一定疗效。  4、三七丹参川芎炖乌鸡  材料:三七、各12克,5克, 15克(中药店均有售),乌鸡半只,红枣3个,生姜3片。  制作:各物分别洗净。药材稍浸泡;乌鸡去脏杂、尾部;红枣去核。一起与生姜放下炖内,加入冷开水1000毫升(约4碗量),加盖隔水炖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  作用:中药田七丹参川芎都是具有通经、活络、祛瘀、护心、益气功效的中药,乌鸡因气味平和药效显著,在此既是为食药兼之所用,亦为药引。合而为汤,有通经络、祛瘀养心的功效,也是冠心病患者的平素食养汤方。  5、三七胡椒根煲猪肚  材料:三七15克、胡椒根30~50克、猪肚500克、猪脊骨100克、生姜3片。  制作:微火热铁镬,下鸡膏,下田七炒至微黄,晾后打碎;胡椒根稍浸泡;用生盐洗净猪肚、再冲净;刀背敲裂猪脊骨。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作用:胡椒根性温味甘、辛,能驱寒祛湿、暖胃消积,广东民间常在冬冷春湿时用于煲或炖猪肚。现加入熟田七的作用更好,煲后的汤香浓可口,能养心暖胃、驱寒祛湿,是冬春湿冷时的家庭养生靓汤。  6、木耳田七红枣汤(两人吃):  材料:黑木耳50克,三七15克,红枣10枚,生姜2片。  制作:将黑木耳浸软,去头切碎,田七洗净切碎或打碎,红枣洗净拍松去核,上述材料和姜片 放入锅中,加水1000ml,大火滚后,中火再煮2小时左右,最后加入适当地盐调味即可。  作用:具有滋肝补肺,和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体虚贫血,气短咳嗽,脾胃不和的人。  7、木耳田七红枣汤(一人吃):  功效:肥胖、手脚冰冷、活血调经、防治脸部黑斑、润肺补血气。  材料:黑木耳一两 三七三钱 红枣十粒生姜两片  做法:  1、将黑木耳浸软,去头切碎。  2、田七洗净切碎或打碎;红枣洗净拍松去核。  3、上述材料和姜片加入十碗水,大火滚后,用中火再煮两个小时左右,最后加入适当的盐调味即可。  说明:木耳性味甘寒,能补血气、降脂、润肺、止血、青瘀。 田七性味微甘苦、微温,能去瘀止血、消肿、促进冠状动脉血液循环。  脸部长黑斑和气滞血瘀、肌肤营养不良有关,木耳田七红枣汤可调和营养,补气活血。  过水:烹调肉类一定要过水,以便去除腥味及泡沫。  做法是,水中加一两片姜用大火煮滚,在放入肉类,煮两到五分钟(视肉类的大小、厚薄而定),之后,捞起肉类再用清水洗一遍。把“过水”用过的水倒掉后,再换上干净的水煮滚。接下来准备熬汤。  水滚下料:“汤”是香港人常用的术语,意思是煮一锅正点又好喝的汤,相当于‘煮好汤“的意思。”汤“一定要记得,先把水煮开至大滚,才把材料放进去,千万不能把材料放进冷水一起滚。“水滚才下料”的汤才好喝,又不会黏底。煮汤也是要一气呵成,不能中途加水或加盐,应该把汤煮好才加调味。  8、三七乌鸡汤  用料:乌鸡(竹丝鸡)1只,南枣6粒,l块,田七20克,水6碗,盐1茶匙。  做法:  ①南枣用水浸洗。  ②乌鸡宰洗干净,切去鸡尾。  ③田七砸碎,连同其他已洗净的材料一并放入炖盅内,隔水炖4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说明:产妇分娩时身体大量失血,若欠进补,就会脾肾两虚、面黄乏力。要调理好身体,就应经常饮用滋补汤水。产妇饮田七乌鸡汤,可收强心补血、祛瘀止血的功用,当能补益身心,神采再现。  三七有消肿止痛、止血祛瘀功用,产妇用田七煲滋补汤水作食疗,效果显著。在药材铺买田七时,店员会将田七砸碎,以方便煲汤之用。田七表皮黑而有光泽属正货,表皮白则为移种品种。乌鸡又名竹丝鸡,煲汤有食疗作用,可益阴补血,补而不燥。孕妇不宜饮用田七乌鸡汤。
&&&&&&三七三七&&&&三七&&三七&&三七&&三七&&
下载次数:0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声明: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暂无同义词
超级管理员
最近编辑者
浏览次数: 8192 次
编辑次数: 2次中药的田七,三七,川七是同一种东西吗?各有什么功效?
中药的田七,三七,川七是同一种东西吗?各有什么功效?
09-01-29 &
田七又名“三七”,是广西、云南的著名特产,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为我国人民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田七要根据使用目的来决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异。一般说,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确可达到药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调成糊状,敷于疮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肿作用。内服田七要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应服生田七;补血、补身则服熟田七。熟田七的制法是把生田七切成片,用盐水浸透,晒干后研成细粉即成。也有将生田七置小碗中,碗内置清水,水量以田七能吸干为度,再蒸软、切片,用油炸成黄色,酥而不焦,然后研成粉末,便成熟田七。两种方法均可。熟田七有补气、活血、补血、去瘀、生新作用,用熟田七炖鸡,是妇女产后服食的上佳补品。在广西的名菜谱上,这叫“田七炖鸡”。用熟田七配以北芪、党参、杞子、杜仲等药材浸酒,就是“田七大补酒”,早晚适量饮用能补血补气,舒筋活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进健康,是药酒中之上品。近年,用田七配制成的“田七牙膏”对防治牙疾有良好作用。 田七的去瘀作用是非常强的,传说有一屠工杀猪得一大盆猪血,因手被割伤,急取田七粉敷伤口,匆忙中把一些田七粉撒落于正在凝结的猪血里。不久,猪血尽化为血水。因此,届间鉴别田七真伪的方法,常用凝血块用试验,能化为血水的是真田七,否则是假田七。 购买田七,以颗大、坚实、滑身、无枝爪者为优。田七是多年生植物,要种三年以上才能收。种植年代越长,个头越大,质量越好。因此,田七的大小等级以每市斤有多少头(个)为准。如四十头,指每市斤有三十一至四十个,六十头指每市斤有四十一至六十个,百二头指每市斤有八十一至一百二十个;民间分级则没有这么严,百二头,一般指每市斤不超过一百三十个,八十头指每市斤不超过八十五个。总之,头数越多,表明田七越小,头数越少,则田七越大。二十头、四十头的田七一般要种七年以上,那是田七中的佼佼者了。 田七的加工也要得法,挖取回来后,洗净剪下须根(须根晒干也可入药),置阳光下曝晒,边晒边搓,直至根块全部干透,用牙咬也不留痕迹为止。如加工到最后阶段,换用小木板揉搓,它的表面就更加光滑圆整。如遇阴雨天气,则用炭火烤干,火力以摄氏三十至三十五度为宜,也要经常翻动,边烤边搓,中间不能停火,以免温度降低,出现“回汗”现象。大量的田七贮存要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止受潮、霉变或虫蛀;少量的放密封瓶中即可长期存用。 田七是第三纪古热带孑遗植物,现在全世界仅有我国广西、云南等省区部分县种植。广西的田七分布在田东、田阳、靖西、德保等地,特别是靖西因田七产量高,质量好,被称为“田七之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田七又名“三七”,是广西、云南的著名特产,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为我国人民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田七要根据使用目的来决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异。一般说,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确可达到药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调成糊状,敷于疮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肿作用。内服田七要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应服生田七;补血、补身则服熟田七。熟田七的制法是把生田七切成片,用盐水浸透,晒干后研成细粉即成。也有将生田七置小碗中,碗内置清水,水量以田七能吸干为度,再蒸软、切片,用油炸成黄色,酥而不焦,然后研成粉末,便成熟田七。两种方法均可。熟田七有补气、活血、补血、去瘀、生新作用,用熟田七炖鸡,是妇女产后服食的上佳补品。在广西的名菜谱上,这叫“田七炖鸡”。用熟田七配以北芪、党参、杞子、杜仲等药材浸酒,就是“田七大补酒”,早晚适量饮用能补血补气,舒筋活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进健康,是药酒中之上品。近年,用田七配制成的“田七牙膏”对防治牙疾有良好作用。 田七的去瘀作用是非常强的,传说有一屠工杀猪得一大盆猪血,因手被割伤,急取田七粉敷伤口,匆忙中把一些田七粉撒落于正在凝结的猪血里。不久,猪血尽化为血水。因此,届间鉴别田七真伪的方法,常用凝血块用试验,能化为血水的是真田七,否则是假田七。 购买田七,以颗大、坚实、滑身、无枝爪者为优。田七是多年生植物,要种三年以上才能收。种植年代越长,个头越大,质量越好。因此,田七的大小等级以每市斤有多少头(个)为准。如四十头,指每市斤有三十一至四十个,六十头指每市斤有四十一至六十个,百二头指每市斤有八十一至一百二十个;民间分级则没有这么严,百二头,一般指每市斤不超过一百三十个,八十头指每市斤不超过八十五个。总之,头数越多,表明田七越小,头数越少,则田七越大。二十头、四十头的田七一般要种七年以上,那是田七中的佼佼者了。 田七的加工也要得法,挖取回来后,洗净剪下须根(须根晒干也可入药),置阳光下曝晒,边晒边搓,直至根块全部干透,用牙咬也不留痕迹为止。如加工到最后阶段,换用小木板揉搓,它的表面就更加光滑圆整。如遇阴雨天气,则用炭火烤干,火力以摄氏三十至三十五度为宜,也要经常翻动,边烤边搓,中间不能停火,以免温度降低,出现“回汗”现象。大量的田七贮存要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止受潮、霉变或虫蛀;少量的放密封瓶中即可长期存用。 田七是第三纪古热带孑遗植物,现在全世界仅有我国广西、云南等省区部分县种植。广西的田七分布在田东、田阳、靖西、德保等地,特别是靖西因田七产量高,质量好,被称为“田七之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田七又名“三七”,是广西、云南的著名特产,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为我国人民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三七的功效介绍】:三七 (《纲目》) 【别名】山漆、金不换(《纲目》),血参(《医林纂要》),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三七、田漆(《伪药条辨》),田七(《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五茄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    【植物形态】人参三七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厘米。   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   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   掌状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厘米,宽2~5厘米,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   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厘米;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厘米;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   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毫米;嫩时绿色.熟时红色。   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   花期6~8月。   果期8~10月。    栽培或野生于山坡林阴下。   主要栽培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野生。    本植物的叶(三七叶)、花(三七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收。   选生3~7年以上者,挖取根部,去净泥土,剪除细根及茎基,晒至半干,反复搓揉,然后晒干。   再置容器内,加入蜡块,反复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   本品以夏、秋采者,充实饱满,品质较佳,称为春七;冬采者,形瘦皱缩,质量较差,称为冬七。   其剪下的粗支根,称为筋条;较细者为剪口三七;最细者为绒根。    【药材】干燥的根,呈不规则类圆柱形或纺锤形,长约3~5厘米,直径约0.3~3厘米,顶端有根茎残基。   外表灰黄色或棕黑色,有光泽,具断续的纵皱纹,及横向隆起之皮孔,并有支根的断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木部与皮部常分离,皮部黄色、灰色或棕黑色,本部角质光滑,有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先苦而后微甜。   以个大坚实、体重皮细、断面棕黑色、无裂痕者为佳。    筋条、剪口及绒根大多不饱满而有较多的纵皱,并带有灰黄色的栓皮。   易折断,断面颗粒状或角质状。    主产云南、广西等地。    同属植物秀丽假人参(又名:竹节三七)。    【炮制】拣尽杂质,捣碎,研末或润透切片晒干。   三七粉 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性味】甘微苦,温。    ①《纲目》:甘微苦,温,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归经】入肝、胃、大肠经。    ①《本草汇言》:入阳明、厥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胃,兼入心、大肠。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三七的功效】止血,散瘀,消肿,定痛。   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①《纲目》:止血,散血,定痛。   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   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②《玉揪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研末,0.5~1钱。   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孕妇忌服。    ①《本草从新》: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    ②《得配本草》: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附方】 三七号称金疮要药,人们把它比为金不换,是外科、伤科的常用药物,我国著名的云南白药中即含有本品。   人工栽培的三七,多种在田野,称为田七。      三七的叶,也有止血消炎的作用。    【选方】①治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   (《濒湖集简方》) ②治吐血:鸡蛋一枚,打开,和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   (《同寿录》) ③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花蕊石三钱(煅存性),三七二钱,血余一钱(煅存性)。   共研细末。   分两次,开水送服。   (《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 ④治亦痢血痢: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    ⑤治大肠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   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    ⑥治产后血多:三七研末,米汤服一钱。    ⑦治赤眼,十分重者:三七根磨汁涂四围。   (④方以下出《濒湖集简方》) ⑧治刀伤,收口:好龙骨、象皮、血竭、人参三七、乳香、没药、降香末各等分。   为末,温酒下。   或掺上。   (《纲目拾遗》七宝散) ⑨止血:人参三七、白蜡、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蛎各等分。   不经火,为末。   敷之。   (《回生集》军门止血方) ⑩治无名痈肿,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调涂。   已破者,研末干涂。   (《纲目》) ⑾吐血、务血不止。   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    ⑿赤痢血痢。   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调服。    ⒀大肠下血。   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   三服可愈。    ⒁妇女血崩。   治法同上。    ⒂重度赤眼。   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    ⒃无名痈肿,疼痛不止。   用三七根磨米醋调涂;如痈已破,则用三七研细干涂。    ⒄虎咬虫伤。   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另取三七嚼涂伤处。    【临床应用】①治疗心绞痛每次口服o.45克,日服3次,重症加倍。   16例以心绞痛为主诉的冠心病患者,经治疗除1例心绞痛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者用药数天无效而停药外,其余15例止痛疗效均满意。   有4例原需长期服用复方硝酸甘油片者,服三七后即可停服;5例合并高血压病者,服药后血压缓慢下降;3例服药后心率转缓;4例心电图轻度好转。   实验结果证明,三七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又有降低动脉压及略减心率的作用,使心脏工作量减低。   上述作用,均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缓和心肌需氧与供氧不足之间的矛盾,因而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利因素。   又据少数病例观察,每日用三七粉1.8克,分3次食前服,连续1月,对降低血脂及胆甾醇有一定效果。   服药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有些病例服药后觉精力旺盛,临床症状亦有所减轻。   经血常规检查,血象无明显变化,对血小板似有提高之作用。    ②治疗咯血三七粉2~3分,日服2~3次,共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及肺脓肿等病引起的咯血患者10例。   咯血1次量为50~600毫升不等。   服药后5天止血者1例,10~30天止血者6例,31~60天止血者3例。   其中完全止血者8例,有2例于止血后1~2周又有少量咯血。   此药对肺部疾患有止血、镇咳,祛痰及镇痛作用,服药后无1例产生副作用。    ③治疗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用三七研细末,每次3分,日服3次,开水送服。   共治8例,治愈7例。   一般服药后2日腹痛减轻,4~5日后肠蠕动恢复,7日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全愈。   继续服药15天以巩固疗效。    ④治疗眼出血应用1%三七液点眼,每日2~6次。   或先用0.5%狄卡因点眼,再加少量2%普鲁卡因于1%三七液内,一同注入结膜下,每次0.1~0.3毫升,每日1次。   观察12例外伤后或眼内手术后前房出血的患者,Ⅰ°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毫米以下)在1~2天内血液吸收;Ⅱ°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毫米以上,不超过瞳孔中间线)在3~4天内吸收;Ⅲ°出血患者(前房出血超过中间线一直到前房全积血)多在第6天左右被吸收。   最严重的全前房出血患者,都在3~6天内吸收。   应用上述溶液,不论点眼或结膜下注射,均无不良反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材田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