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纳妾是哪个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

第04版:视点
本版新闻列表
台州日报社旗下媒体:
也谈“家风”
  周凌华&&    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一重要讲话,旨在以领导干部良好的家风带动向善向上的党风民风。  家风,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行为习惯和处事原则。良好的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风关系着一个家庭和家族的兴衰。拿经商者来说,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但现实生活中却不能一概而论,原因是不同的家风决定着家庭家族的不同命运。从徽商和晋商经历来看便见分晓,就经商能力来讲,两者不相上下,但由于家风不同,各自的命运截然不同。徽商即徽州商人,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徽商历史上曾被称为中国的第二商帮,经商极为成功,他们从事盐业、茶叶、典当和木材业,也曾经富甲天下,明清时徽商达到鼎盛之时,可大多“富不过三代”。原因是他们在经商成功后,大多家风不严,生活奢华,行为放纵,在徽商中几乎没有不纳妾的,有人竟纳了一百多个妾,号称“百妾主人”,这样纵有金山、银山也有吃光、用光之时,其家道衰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但同时代的晋商却富过了三代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晋商的为人之道。这里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在晋商的富商大户中,经商成功后都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把儒家的做人道理一代代传下去,教育子孙要知书达理,始终保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为人态度,实现人格上的完整,并将之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他们中的曹家、乔家、常家、渠家等晋商名家,都有一个良好的家风,为富二百多年。可见,以德立身,富而不纵,这是其富过三代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对我们当代民营企业家在将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如何把企业做久不无启示。  家风也关系着从政者的成败。古之为官,凡行稳致远者都十分注重家风建设,做到戒急用忍。在清朝鼎盛时期,以文风著称于世的安徽桐城,张英家族之所以父子两代为相,是因为他们努力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为,是一个良好的家风引领他们走稳了坎坷的仕途。今日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的“六尺巷”就是张英家族与人为善、谦让低调家风的历史见证。这是一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相传,张英任清朝宰相时,其老宅前有块空地,与吴姓为邻。吴家建房时越界侵占,家人驰书到京城,希望张英出面干预,可是这位宰相肚里能撑船,写了四句打油诗寄回。诗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遂让三尺。吴家感其义,亦让三尺,留下这六尺地。后人称之为“六尺巷”。两家的礼让之举特别是张家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家风至今仍被国人所传颂。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更关系一个执行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为领导干部从社会总体来说是少数人,但从影响力来讲却是关键的一环,因为他们掌握着最为核心的资源分配权,占据着最为“诱人”的寻租空间,其家风直接关系着党风、影响着民风。因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齐家”是“治国”的前提,领导者要管好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先要管好自己的家庭,营造良好的家风,严格对家人的教育管理。在这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周总理为防止亲属特殊化,定下“十条家规”;刘少奇同志除了管好家人外,还与身边的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两者都突出了“廉洁”二字,为当代党员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少数”,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态,把“没事”当“有事”来看,把“小事”当“大事”来管,对家庭和身边工作人员中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警醒、早纠正,防患于未然,从而以关键的少数影响大多数。  如果说齐家是治国的前提,那么修身则是齐家的基础。廉洁修身,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自觉的锻炼和修正,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消除、克制自己内心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在自我完善、自我升华中形成“廉洁”的价值取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并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管好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带头树立良好的家风,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href='/lz/lywh/.html'下①页
更多文明之旅相关文章: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快捷检索获取您需要的内容
?&?&?&?&?&?&?&?&?&?&福州市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美德传承从家风开始
  福州三坊七巷起于晋,成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大量对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被誉为“近代名人聚居地”。而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就位于三坊七巷光禄坊刘家大院花厅,占地350平方米,其中汇集了林则徐、冰心、严复、林觉民、邓拓、郁达夫、沈葆桢、林旭、方声洞、沙镇冰、张云逸、郭化若、王冷斋、王荷波等40位三坊七巷爱国爱家、勤政廉政、教育大家等名人的家风家训,迎门而进,家风迎面,如沐春风。
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就位于三坊七巷光禄坊刘家大院花厅
独特的明清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家风迎面、如沐春风
古朴的建筑,透着浓重的文化气息
无处不在的家风家训令人受益
无处不在的家风家训令人受益
  馆内展示有林则徐家风《十无益》、冰心家族的《十条家规》,林觉民的《与妻书》,方声洞的《凛父书》等家训,翰墨挥洒的背后,是一代名门教导后世的至理名言,是一代先贤谆谆教诲的一片苦心。
馆内展示着林则徐、冰心、严复、林觉民等40位名人家训
馆内展示着林则徐、冰心、严复、林觉民等40位名人家训
馆内展示着林则徐、冰心、严复、林觉民等40位名人家训
冰心为族谱写的序
冰心族谱十条家规
  在逛三坊七巷之余,不少人选择走进刘家大院的名人家风家训馆,既感受到古色古香、错落有致的大院风情,又通过名人家风家训体会到和谐内敛儒雅的传统文化内涵。底蕴深厚、寓意深远。背一则家训回家,勉励自我,教育子女,传文明家风,树家庭美德,促家庭和睦,让亲人相亲相爱,让下一代健康成长。
图为馆内导游为游客讲解名人家风家训
图为馆内导游为游客讲解名人家风家训
每天到此的旅客络绎不绝
  让我们共同重视家庭建设,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传承中国博大文化精髓,从家风开始。
(责任编辑: 何红蓼)
Insert title here
地方文明网
中央文明委成员单位
中央统战部
中央政法委
国务院办公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人口和计生委
国务院国资委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旅游局
国家社会科学院
中国保监会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中国红十字总会
中国关工委
市政府机构
中国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福州市发改委
福州市城乡规划局
福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福州市科技局
福州市教育局
福州市民政局
福州市旅游局
全国文明网站
中国文明网
首都文明热线
天津未成年人网
河北文明网
山西文明网
辽宁文明网
吉林文明网
黑龙江文明网
上海文明网
浙江文明网
安徽文明网
福建文明风
江西文明网
齐鲁文明网
湖南文明网
荆楚文明网
岭南文明网
重庆文明网
四川文明网
贵州文明网
云南文明网
甘肃文明网
宁夏文明网
新疆文明网
太原文明网
长春文明网
东方文明网
南京文明网
杭州文明网
宁波文明网
合肥文明网
马鞍山文明网
淮北文明网
郑州文明网
长沙文明网
武汉文明网
成都文明网
西安文明网
唐山文明网
文明秦皇岛在线
长治文明网
晋城文明网
张家港文明办
南通文明网
嘉兴文明网
厦门文明网
济宁文明网
中山文明网
肇庆文明网
桂林文明网
包头文明网
鄂尔多斯文明网
蚌埠文明网
伊春文明网
大连文明网
重庆渝中文明网
惠州文明网
苏州文明网
仙桃文明网
濮阳文明网
库尔勒精神文明网
满洲里文明网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中国未成年人网
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
中国网联网
我们的文明
文明公民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红色旅游网
企业文明网
学习与实践
公益广告网
超越时空的紫禁城
中国人权网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福州市邮政局科研所名人谈家风·谈自己的家风
&&最近,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伴随着记者的采访镜头,赵本山说:“父亲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头发都白了,老爹活着的时候还骂我,嫌我生活不够节俭。人要信仰你的长辈和祖国,不爱国家的人我也会瞧不起,过去的节目中我经常提铁岭,因为那是我的母亲,是我出生的地方。”
&莫言说:“过去给儿子找媳妇,给女儿找婆家的时候,都会了解一下这个家庭的家风,家风好代表这个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受的教育好。我想,我们中国的多数家庭实际上是受中国儒家文化所熏陶的,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是在与时俱进,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我们家的家风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家风差不多,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说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 姚明则坦言,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他对家风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
&& 老舍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到:“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老师,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好的家风,是父母留给孩子巨大的财富,是比金钱、物质和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是一个家庭长期积淀下来的人文底蕴。
我们早已熟知“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等忠孝典故,也了解“指鹿为马”所表达的意思,可真正让我们明白做人道理的,却是父母朴素的言语。“吃饭时要洗手”、“见长辈要主动打招呼”、“有空余的时间多看看书”、“不要说脏话”……这就是对家风最真挚、最直白的解释。
&请谈谈你的家风。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家风系列文章(之二)——名人名言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俄]叶甫图申科《家庭》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鲁迅《随感录三十三》
  家兴出孝子,家败出妖孽。--中国谚语
  国威不可内伤,家丑不可外扬。--中国谚语
  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中国谚语
  亲人间的他恨比蝎子还危险。--阿拉伯谚语
  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里,等于生活在地狱里。--土耳其谚语
  君子居家,须是能容。--《古今图书集成·家范范》
  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清·范寅《越谚》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
  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英]斯珀吉翁《农夫约翰》
  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发家在于勤,败家多为淫。--中国谚语
  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新约·马可福音》
  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英]泰勒《布道书》
  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有意义的生活必有计划。--陶行知《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
  为妻子儿女制造幸福的炉边气氛,是真正崇高热情的人生。--[英]彭斯《致布赖克劳克医生》
  人吵败,猪叫卖。--中国谚语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宋·林逋《省心录》
  不严不能成器。--清·曹雪芹《红楼梦》
  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鲁迅
  和顺日子容易过,忤逆日子一时难。--中国谚语
  人道之兴,必由夫妇。--《孔子集语·易者》
  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中国谚语
  事要好,问三老;家要兴,看后丁。--中国谚语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宋·林逋《省心录》
  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明·刘基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清·石天基《传家宝》
  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宋·陆游《小儿入城》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鲁迅《上海的儿童》
  治家者最忌者奢。--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家诫》
  算算用用,吃穿不穷;用用算算,海干山空。--中国谚语
  吃饭穿衣量家当,一屋老小心不慌。--中国谚语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清·王豫《蕉窗日记》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清·钱泳《履园丛话·治家》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鲁迅《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鲁迅《安贫乐道法》
  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题苏联妇女生活展》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明·徐渭《杀狗记》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清·陈荩《修匿余编》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清·金缨《格言联璧》
  积小钱,办大事;积闲钱,办急事。--中国谚语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宋·王应麟《三字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人家风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