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原尿中的葡萄糖什么方式

您的位置:>
>>> > 例析有关物质穿越膜层数的计算
21:26来源:
物质穿越膜层数的计算问题,在高中生物试题中经常出现,也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一、穿膜层数的计算问题常涉及的知识点
(1)常涉及到的细胞结构的膜的层数: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2层膜,液泡、细胞膜均为1层膜、核糖体、核膜上的核孔均为0层膜等。
(2)常涉及到结构和细胞:红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粘膜上皮、肾小囊壁、肾小管壁细胞等均为单层上皮细胞,物质在穿越这些细胞时均穿越了两层细胞膜。
(3)常涉及到的生理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泌尿、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二、穿膜问题典型题例析
  1.动物体内氧气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穿膜问题
例1.空气中的02被吸收到人体内参加细胞的有氧呼吸,这一过程中02共穿过( )层膜
  解析:呼吸的全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处的气体交换;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
①肺的通气:此过程中02没有穿膜行为,而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肺泡;②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此过程02需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及红细胞的细胞膜,最终进入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其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因此在此过程中02共需穿过5层膜;⑧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此过程中02始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没有出红细胞,因而没有穿膜行为;④组织处的气体交换:此过程中02需从红细胞出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中,依据上面的分析,此处共需穿过4层膜;⑤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02进入组织细胞后,还需进入线粒体内才能参与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是双层膜细胞器,因此此过程中02需穿过2层膜。综合上述五个过程,02共需穿过11层膜。
  2.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穿膜问题
例2.人小肠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成为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共穿过( )层膜
解析:主要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问题。小肠中的葡萄糖需要穿过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浆成为血糖。再经过血液循环,穿越毛细血管到达组织液,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的薄壁,而穿过每一层细胞都需穿过2层细胞膜,因此此过程中葡萄糖共穿过7层膜。
  3.动物泌尿过程中的穿膜问题
 例3.血浆中的某个葡萄糖分子,流经肾小球后,最终发现于肾静脉中,那么它总共穿过了几层磷脂分子结构(
D.0层或16层
  解析:主要考查了泌尿的过程。葡萄糖分子由血浆通过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有可能不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直接从出球小动脉出来,进入肾静脉,则没有过穿越膜结构。还有可能穿越了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最后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回血管,这种情况下所穿越的膜结构依次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壁→肾小管壁→毛细血管壁,共8层膜,即16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D
  4.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穿膜问题
例4.细胞线粒体产生的C02,进入相邻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此过程中C02需穿过( )层膜
解析:关键词是“相邻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C02从一个细胞的线粒体出来,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内,需穿过两层细胞膜和线粒体、叶绿体的各两层膜.共计6层膜。若为同一细胞内,则只穿越4层膜。
  5.特殊情况下的穿膜问题
例5.转录形成的mRNA从细胞核内出来后,会附着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此过程中mRNA需穿过
解析: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但mRNA是大分子化合物,无法穿膜通过,它从细胞核内出来是从核膜上的通道——核孔出来的,因此穿过0层膜。
例6.当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此过程中共穿越了几层膜结构(
解析:突触结构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外排或胞吐作用,不穿越膜结构。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的过程中也没有穿越膜结构,故总计穿越了0层膜结构。
(编辑: crawl)我要评论
一键分享: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广州日报大洋网()
随时随地畅享资讯
订制《广州日报》手机报:发送AA到
订制《信息时报》手机报:发送AB到
赞助商链接2013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技士)考前押题试题及答案(二)
2013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技士)考前押题试题及答案(二)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的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是因为肝内存在有(  )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B.葡萄糖激酶C.糖原磷酸化酶D.葡萄糖―6―磷酸酶E.磷酸果糖激酶 2.脑组织主要以什么作为能源供给物(  )A.葡萄糖B.脂肪C.蛋白质D.氨基酸E.核酸3.C―肽存在于(  )A.人内源性胰岛素中B.商品动物源胰岛素中C.人工合成胰岛素中D.胰岛素中E.胰高血糖素中4.运输内源性胆固醇的脂蛋白主要是下列哪一种(  )A.HDLB.VLDLC.LDLD.CME.Lp(a)5.脂肪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A.胃B.食管C.小肠D.结肠E.直肠6.载脂蛋白AI是下列哪种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  )A.LD(a)B.LDLC.VLDLD.CME.HDL7.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主要是下列哪一种(  )A.CMB.VLDLC.LDLD.HDLE.Lp(a)8.人体内贮存铁的蛋白质是(  )A.铁蛋白B.转铁蛋白C.细胞色素类D.血红蛋白E.肌红蛋白9.根据有无哪一种元素可将蛋白质与碳水化物及脂类区别开(  )A.硫B.氮C.磷D.氢E.氧10.细胞外的主要阳离子是(  )A.钾离子B.钠离子C.钙离子D.镁离子E.铁离子顶一下(0)0%踩一下(0)0%11.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是(  )A.血红蛋白缓冲系统B.碳酸氢盐―碳酸缓冲系统C.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系统D.血浆蛋白缓冲系统E.H+作为底物被利用12.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梯度的维持是依靠(  )A.膜的渗透性B.膜上钠钾泵的主动转运C.离子间的交换D.电荷交换E.离子的浓度差异13.肝中参与胆红素生物转化的主要物质是(  )A.硫酸根B.乙酰基C.葡萄糖醛酸D.甲基E.甘氨酰基14.正常人体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作用是(  )A.使药物失效B.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使毒物毒性降低D.使非极性化合物变为极性化合物,利于排出体夕}E.使某些药物药性更强或毒性增加15.正常成人每l3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约为(  )A.1.5LB.3LC.50LD.100LE.180L16.正常情况下,能被肾小管几乎完全重吸收的物质是(  )A.尿素B.肌酐C.尿酸D.白蛋白E.葡萄糖17.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一般多在下列哪项范围内(  )A.275~3050sm/kgH2OB.280~3200sm/kgH2OC.200~4000sm/kgH2OD.300~5000sm/kgH2OE.600~10000sm/kgH2O18.CK―MM主要存在于(  )A.脑组织B.肝脏C.心肌D.骨骼肌E.红细胞19.人体内的淀粉酶是(  )A.α淀粉酶B.β淀粉酶C.γ淀粉酶D.A和BE.A和C20.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甲状腺激素是(  )A.游离T3B.结合型T3C.游离T4D.结合型T4E.总T3顶一下(0)0%踩一下(0)0%21.根据国际生化学会委员会的规定,酶的一个国际单位是指(  )A.最适合条件下,每小时催化生成1mmol产物的酶量B.37℃下,每分钟催化生成1μmol产物的酶量C.25℃下,其他为最适条件,每分钟催化生成1μmol产物的酶量D.30℃下,每小时催化生成1mmol产物的酶量E.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μmol底物反应所需的酶量22.解放初期我国危害严重,流行广泛的五大寄生虫病是(  )A.蛔虫病、钩虫病、丝虫病、鞭虫病、日本血吸虫病B.日本血吸虫病,钩虫病,黑热病,丝虫病,蛔虫病C.日本血吸虫病,钩虫病,黑热病,丝虫病,弓形虫病D.日本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钩虫病,丝虫病E.日本血吸虫病,疟疾,钩虫病,蛔虫病,黑热病23.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特点是(  )A.地方性,流行性,季节性B.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C.地方性,季节性,连续性D.地方性,季节性,阶段性E.季节性,多样性,自然疫源性24.在人体寄生的寄生虫卵中最大者为(  )A.肝吸虫病B.肺吸虫卵C.姜片虫卵D.日本血吸虫卵E.钩虫卵25.实验室所用的生理盐水和普通培养基常用什么方法灭菌(  )A.巴氏消毒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间歇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煮沸法26.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双股环状DNA是(  )A.核仁B.质粒C.核糖体D.线粒体E.转位因子27.细菌L型是(  )A.细胞膜与细胞壁缺损的细菌B.细胞核缺陷和缺乏质粒的细菌C.细胞壁缺陷的细菌D.细胞膜和核质缺乏的细菌E.细胞膜的外膜层缺陷的细菌28.用革兰染色法染色,革兰阳性菌被染成(  )A.红色B.绿色C.灰色D.紫色E.黄色29.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  )A.菌血症B.败血症C.菌群失调症D.脓毒血症E.毒血症30.关于医院感染错误的是(  )A.医院感染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B.患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也可能是医院感染C.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D.医院感染发生的基本条件是感染源的存在、适当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E.医院感染大多以暴发形式流行顶一下(0)0%踩一下(0)0%31.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  )A.磷壁酸B.脂多糖C.脂蛋白D.脂质E.肽聚糖32.目前实验室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是(  )A.冷冻保存法B.半固体保存法C.冷冻真空干燥法D.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E.干燥保存法33.霍乱弧菌增菌培养用的碱性蛋白胨水的pH为(  )A.6.5~6.8B.7.2~7.6C.7.8~8.2D.8.4~8.6E.5.5―6.53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的(  )A.磷壁酸B.脂质C.糖类D.蛋白质E.脂多糖35.免疫系统包括(  )A.中枢淋巴器官B.外周淋巴器官C.免疫活性细胞D.以上均是E.肝脏36.一种免疫佐剂必须能(  )A.增进某些物质的抗原性,这些物质原有抗原性属于较差或可疑者B.降低循环抗体的水平C.有利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产生D.防止实验室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发生E.减少过敏反应37.中枢免疫器官主要包括(  )A.胸腺和淋巴结B.骨髓和胸腺C.脾脏和胸腺D.淋巴结和脾脏E.脾脏和肝脏38.肿瘤是否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尤其是(  )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C.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E.自身免疫39.人类ABO血型属于(  )A.异种抗原B.异嗜性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自身抗原E.半抗原40.在抗体形成时(  )A.只有T细胞有免疫记忆B.T细胞通过其细胞表面的个体型作为抗原受体C.巨噬细胞在异常情况下,才作为辅助细胞D.B细胞比T细胞增殖更多E.NK细胞活跃顶一下(0)0%踩一下(0)0%41.T细胞表面具有如下哪些受体(  )A.EA花环,EAC花环,丝裂原受体及EB病毒受体B.Fc受体,丝裂原受体,SmIg及EB病毒受体C.SRBC受体,丝裂原受体,EB病毒受体,丝裂原受体D.SRBC受体,丝裂原受体,抗原受体及白细胞介素受体E.仅有各种白细胞介素受体42.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A.必须受MHC分子的约束B.不受MHC分子的约束C.必须依赖于TCR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D.必须有事先的抗原致敏E.杀伤有特异性43.半抗原(  )A.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B.有免疫反应性,但无免疫原性C.有免疫原性,但无免疫反应性D.无免疫原性,也无免疫反应性E.只能是同种抗原44.人体的IgA分子主要特征(  )A.能通过胎盘B.通常在分泌液中是双聚体C.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D.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E.在分泌液中是五聚体45.能通过胎盘屏障传递的抗体类型包括(  )A.IgGB.IgAC.IgMD.IgEE.IgD46.补体活化替代途径开始于(  )A.C4的活化B.C2的活化C.C3的活化D.C4的活化E.C1+C2的活化47.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称为(  )A.补体B.抗体C.免疫球蛋白D.细胞因乎E.白介素48.人类补体系统由几种球蛋白组成(  )A.3B.9C.11D.13E.1549.关于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管收缩反应B.促凝物质释放C.激活血小板D.激活凝血途径E.局部血液黏度下降,50.血小板α颗粒内较特异产物是(  )A.B―TG和纤维蛋白原B.B―TG和vWFC.B―TG和PDGFD.B―TG和PF4E.13―TG和ADP顶一下(0)0%踩一下(0)0%51.染色体如下图所示,哪项符合编号部位1、2、3的相应名称(  )A.短臂次缢痕长臂B.短臂着丝粒长臂C.短臂端粒长臂D.长臂端粒短臂E.长臂次缢痕短臂52.关于细胞外铁,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反映骨髓贮存铁量B.它是铁蛋白的聚合体C.以普鲁士蓝反应显示其存在D.正常人为阴性反应E.缺铁性贫血时,骨髓细胞外铁明显降低甚至消失53.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作用是(  )A.参与血块收缩B.参与黏附反应C.参与释放反应D.参与聚集反应E.参与凝血54.关于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X′片段,Y′片段B.D′片段,A、B及附属物C.D―二聚体,DD―ER复合物D.F1+2,FPAE.E′片段55.下列对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胞浆量由少到多(淋巴细胞例外)B.核染色质由紧密到疏松C.核仁显著可见到无D.核染色质着色淡紫色变深紫色E.核浆比例由大变小56.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  )A.肝脏B.脾脏C.胸腺D.骨髓E.卵黄囊57.α―NAE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原粒细胞B.早幼粒细胞C.中幼粒细胞D.幼单核细胞E.幼淋巴细胞58.关于血型天然抗体哪项是错误的(  )A.以IgG为主B.以IgM为主C.可被相应抗原中和D.无可查觉的抗原刺激E.不能通过胎盘59.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后其寿命约为(  )A.50天B.100天C.120天D.150天E.180天60.成人“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  )A.0.1LB.0.2LC.0.3LD.0.4LE.1L顶一下(0)0%踩一下(0)0%61.班氏法尿糖定性,其试剂与尿的比例为(  )A.1:9B.9:1C.1:10D.10:1E.4:162.在尿比密测定时,如尿液温度低于指定温度3℃,则其结果应(  )A.增加0.001B.减去0.001C.增加0.003D.减去0.003E.增加0.00463.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多少时称为“蛋白尿”(  )A.50mg/24hB.100mg/24hC.150mg/24hD.200mg/24hE.250mg/24h64.CSF氯化物含量参考值为(  )A.98~106mmol/LB.78~98mmol/LC.58~78mmol/LD.53~69mmol/LE.123~130mmol/L65.CSF中葡萄糖含量(  )A.与血糖含量相同B.比血糖含量高1/3C.比血糖含量高1/2D.相当于血糖含量的20%~40%E.相当于血糖含量的50%~80%66.下列哪项不符合渗出液的特点(  )A.多由炎症所致B.比密为1.025C.细胞计数为6×109/LD.李凡他试验呈阳性E.葡萄糖含量与血糖一致67.正常精液刚液化时,pH值为(  )A.5.5~6.0B.6.2~6.6C.6.8~7.2D.7.2~7.8E.8.O~8.368.胶乳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尿液HCG,一般在妊娠多少天后呈阳性结果(  )A.5~7天B.10~20天C.20~30天D.35~40天E.60~80天69.正常粪便镜检,无(  )A.大肠杆菌B.脂肪滴C.肠黏膜上皮细胞D.肌肉纤维E.淀粉颗粒70.下列均是粪标本正确取材方法,但除外(  )A.多部位采集标本B.随意取标本C.取脓液和血液交界处的粪便D.取脓液,血液和黏液交界处粪便E.取采便管采集的粪便顶一下(0)0%踩一下(0)0%二、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A.近曲小管B.远曲小管C.髓襻D.集合管E.肾小球71.肾单位不包括(  )72.肾脏重吸收物质最重要的部位是(  )A.参与止血过程B.参与凝集过程C.参与纤溶激活过程D.参与纤溶抑制过程E.参与抗凝过程73.高分子激肽原(  )7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  )75.血栓收缩蛋白(  )7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77.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A.中幼红细胞B.原始红细胞C.浆细胞D.原始单核细胞E.中性中幼粒细胞78.胞体大且有伪足,染色质纤维网状,并见一个大而清晰核仁,核形不规则,有扭曲,胞浆呈毛玻璃样,灰蓝色,未见颗粒(  )79.核偏位,胞浆有混浊泡沫感,可见核旁淡染区,核染色质呈车轮状(  )80.核圆形居中,染色质呈块状,核仁消失,胞浆呈多色性(  )81.核染色质聚集,有核仁或消失,胞浆较多,呈淡红色,浆内有嗜苯胺蓝颗粒,核浆比约为1:1(  )82.核染色质粗粒状,不均匀,着色深,核仁较大,界限不清,胞浆深蓝色,浓稠,不均匀,核周有淡染区,可见伪足突出(  )A.(4.0~5.0)×1012/LB.(3.5~5.0)×1012/LC.(3.0~5.0)×1012/LD.120~160g/LE.110~150g/L成人女性的参考值分别是83.红细胞(  )84.血红蛋白(  )A.0.1%B.3%~8%C.0.5%~5%D.20%~40%E.50%~70%85.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占(  )86.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单核细胞占(  )A.RBCB.WBCC.RDWD.HctE.ESR87.红细胞名称相应的缩写是(  )88.血沉名称相应的缩写是(  )89.血细胞比容名称相应的缩写是(  )A.RBCB.MCHC.HGBD.HctE.MCV90.平均红细胞相对应的缩写是(  )9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应的缩写是(  )92.血红蛋白相对应的缩写是(  )三、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备选答案中所有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93.肾脏的生理功能包括(  )A.调节体液的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平衡B.排泄体内代谢产物C.分泌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D.对外来物质和体内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生物转化E.保留体内所需的氨基酸、葡萄糖等94.血浆蛋白中自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营养作用B.免疫作用C.运输作用D.维持胶体渗透作用E.缓冲作用95.常用的消毒剂有(  )A.高锰酸钾B.碘酒C.石炭酸D.环氧乙烷E.甲醇96.临床标本细菌分离培养方法主要包括(  )A.需氧培养法B.微需氧培养法C.二氧化碳培养法D.厌氧培养法E.组织培养法97.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表现在(  )A.免疫防御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D.免疫效应E.免疫耐受98.铁的功能包括(  )A.贮存铁B.合成含铁酶C.参与重要代谢D.合成血红蛋白E.合成肌红蛋白99.尿中酮体包括(  )A.乙酰乙酸B.丙酮C.β―羟丁酸D.丙二酮E.乙酰丁酸100.易被误认为管型的物质有(  )A.类圆柱体B.草酸钙结晶C.肾小管上皮细胞D.黏液丝E.非晶形尿酸盐参考答案及解析1.D2.A3.D4.C5.C6.E7.B8.A9.Bl0.B11.Bl2.B13.C14.Dl5.E16.El7.A18.D19.A20.D21.E22.D23.B24.C25.D26.B27.C28.D29.C30.E31.E32.C33.D34.E35.D36.A37.B38.A39.C40.D41.D42.B43.B44.B45.A46.C47.A48.A49.E50.D51.B52.D53.D54.D55.B56.E57.D58.A59.C60.D61.D62.B63.C64.E65.E66.E67.D68.D69.C70.B71.D72.A73.B74.E75.A76.D77.C78.D79.C80.A81.E82.B83.B84.E85.D86.B87.A88.E89.D90.E91.B92.C93.ABCE94.ACDE95.ABCD96.ABCD97.ABC98.ABCDE99.ABC100.ADE
热点推荐:&&&&
热门培训123456123456123456123456123456123456123456123456123456参考答案_新浪教育_新浪网
13:15& 双博士丛书
  一、名词解释
  1.肾糖阈: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糖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极限,此时的血糖浓度即为肾糖阈。
  2.肾素: 肾近球细胞(颗粒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由肾静脉入血。
  3.心房肽: 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使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使每博输出量变少,心率减慢;肾排水排钠增多;导致体内细胞外液量减少
  4.肾小球有效率过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约为0))―(血浆胶体渗透压(可变)+肾小囊内压)。
  5.Glomerulotubular balance: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 65%~70%,这种现象为球管平衡。
  6.Transport maximum of glucose葡萄糖转运极限量:当血糖浓度过高(大于300mg/100mL)时,由于肾小管壁上同向转运体的数量有限,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到了极限,使得尿糖浓度随血糖升高而平行升高,称此时达到了葡萄糖转运极限量。
  7.H+Na+交换:指小管液中的钠离子和管壁细胞内的氢离子与管腔膜上的交换体结合,使小管液中的钠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的同时,将细胞内的氢离子分泌到小管液中。
  8.filtration equilibrium:滤过平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由于不断生成滤过液,血浆中蛋白浓度就会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随之升高,有效滤过压则不断下降,当其下降为0时,没有滤过液再生成,称达到了滤过平衡。
  9.ADH: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又称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AVP)。由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的神经分泌的九肽,在细胞体中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释放。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H2O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浓缩尿;能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和内髓集合管对尿素通透性,提高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利于尿浓缩。由血浆渗透压和循环血量调节分泌。
  10.髓质高渗梯度:在肾髓质由于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和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高通透性使小管液中的溶质进入肾髓质组织间液,造成肾髓质的高渗状态,为髓质高渗梯度。
  11.glomeruler filtration:肾小球滤过作用,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部分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过,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这个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二、填空题
  1.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以两部分,一部分在近球小管处亦吸改,其特点是被动重吸收,另一部分在远球小管集合管处重吸收,其特点是主动重吸收。
  2. 当血中H+浓度增高时,可推测尿钾的排泄,尿中钾含量增高。
  3. 当测得体内某物质血浆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时,肾小管对该物质有分泌作用。
  4. 影响肾小管与集合管泌尿机能的因素有抗利尿激素和肾系―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系统。
  5. 肾近球细胞的颗粒细胞要分泌肾素。
  6. 碳酸氢盐在肾小管中主要以CO2形式被重吸收:在小管液中氢离子浓度偏低时,碳酸氢盐的重吸收将减少。
  7. 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有赖于髓袢升支粗段部位和主动重吸收,NaCl和内髓部集合管部位的被动重吸收尿素的缘故。
  三、论述题
  1.简述肾小管的钠离子、钾离子转运过程及影响因素。
  [考点]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解析] 钠离子转运过程: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每日从肾小球滤过的Na+约540g,但随尿排出的Na+仅3~5g,说明滤液中99%以上的Na+被重吸收。约70%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其余部分在小管各段被重吸收。除髓袢升支细段为被动扩散外,其余各段,均依靠钠泵来完成,属主动重吸收,Cl-和水也随之被动重吸收。Na+重吸收有利于维持内环境中Na+、Cl-的浓度,容量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葡萄糖和氨基酸全部在近球小管被主动重吸收,亦依靠钠泵才能完成。
  钾离子转运过程:钾离子也绝大部分被近球小管重吸收,尿中排出的钾离子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钾离子的分泌与钠离子的主动重吸收有密切关系。由于钠离子的主动重吸收所构成的小管内外电荷的不平衡,形成了分泌钾离子的动力,促使钾离子从组织间隙扩散入小管液中去。也就是说,有了钠离子的主动重吸收方有钾离子的分泌。这一现象,称为钾离子―钠离子交换。
  氢离子―钠离子交换存在着竞争,故氢离子―钠离子交换增多时,钾离子―钠离子交换将减少。这是值得注意的,例如在酸中毒的情况下,肾泌氢离子增多,势必影响钾离子的排出,导致血钾离子的浓度升高,出现高血钾现象。
  2、试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尿生成调节中的作用。
  [考点]尿生成的体液调节因素。
  [解析] 血管紧张素因失血引起循环血量减少或肾疾病导致肾血流量减少等,可促进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肾素(一种酸性蛋白酶),进入血液后,使血中由肝生成的血管紧张素原(属α球蛋白)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10肽),它随血液流经肺循环时,受肺所含的转化酶作用,被水解为8肽的血管紧张素Ⅱ,部分血管紧张素Ⅱ受血浆和组织液中血管紧张素酶A的作用,被水解为7肽的血管紧张素Ⅲ。
  血管紧张素Ⅰ的缩血管作用弱,但能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都能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还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醛固酮,使血浆中醛固酮的浓度升高。由于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Ⅲ的浓度较低,故血管紧张素Ⅱ是刺激醛固酮合成和分泌的主要因素。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钠离子的主动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出。所以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在重吸收钠离子的同时,必然伴有氯离子和水的重吸收,因而增加了细胞外液量。醛固酮的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血钾离子、血钠离子浓度的调节。
  在正常情况下,肾血流量充足,肾素分泌很少,而且破坏很快,所以对血压调节作用不大。但在大失血情况下,由于血压显著下降,肾血流量减少,致使肾素大量分泌,从而可以升高血压或阻止血压过度下降。如果肾血流量长期减少(如肾血管痉挛或狭窄时),可使肾素分泌量增加,血管紧张素产生过多,导致肾性高血压。
  但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Ⅲ的浓度较低,肾素分泌的量,将决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的浓度。当肾素―血管紧张素在血中浓度增加时,醛固酮在血中浓度也增加;相反,醛固酮在血中浓度降低。
  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三者在血浆中的水平通常保持一致,从而构成一个相互关连的功能系统,称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3、简述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考点]肾小管对尿液的浓缩稀释功能。
  [解析]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主要在肾髓质内进行。肾皮质组织液的渗透浓度与血浆渗透浓度之比为1.0,说明皮质组织液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髓质部组织液与血浆渗透浓度之比,是随髓质外层向乳头深入而逐步升高,分别为2.0、3.0、4.0。这表明肾髓质组织液不仅经常处于高渗状态,而且从外髓到内髓,越向乳头部深入渗透压越高,具有明显的渗透压梯度。当来自远曲小管的低渗或等渗小管液流经集合管时,因集合管与髓袢平行,处于高渗梯度之中,在血管升压素作用下,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大,小管液中水分被吸出管外,尿被浓缩为高渗尿。如果机体缺水,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尿被进一步浓缩,其渗透压可高达mOsm/L。机体饮水过多,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减小,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减少,小管液中Na+仍继续被重吸收,因而尿被稀释为低渗尿,可低至30~40mOsm/L。
  4、一次大量饮清水(1000mL左右)尿量有何变化?试解释其机制。
  [解题技巧]大量的清水引起血液晶体渗透压的改变,是主要因素。
  [解析]正常人一次饮用1000mL清水后,约过半个小时,尿量就开始增加,到第一小时末,尿量可达最高值;随后尿量减少,2~3 小时后尿量恢复到原来水平。这是因为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液稀释,尿量增加,从而使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
  5、肾脏血管结构特点是什么?与肾功能的关系?
  [考点]与排泄功能有关的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解析]肾脏有两套毛细血管网:肾动脉经过多次分支变成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形成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再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而离开肾小体。这种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出球小动脉再次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缠绕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周围,然后再汇合成静脉。这种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6、气候炎热并运动时,机体的汗液分泌和尿生成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
  [考点]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解析]尿量减少。因为汗液为低渗液体,大量出汗造成机体水分的丢失大于电解质的丢失,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促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7、一次分别饮1L白开水或生理盐水,尿量各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考点]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解析]饮1L白开水后,尿量增加,因为大量饮清水,造成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抗利尿剂激素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加。而大量饮用生理盐水时(0.9%NaCl溶液),则排尿量不出现饮清水后那样的变化。
  8、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影响因素。
  [考点]肾小球的滤过机能及影响因素。
  [解析]决定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有效滤过压,另一个是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有效滤过作用的动力,它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就会使有效滤过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正常情况下,当血压在10.6~23.9kPa(80~180mmHg)变动时,通过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作用,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不会有大的变化,只有在大失血等情况下,动脉血压降至10.6kPa(80mmHg)以下,毛细血管血压才会明显降低,导致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出现少尿。
  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在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但当蛋白质摄取不足或因蛋白质尿造成血浆蛋白大量减少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升高,滤过率增高,出现多尿,另外,在输尿管或肾盂结石的情况下,囊内压会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出现少尿。
  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大的改变,但在某些肾脏疾病的情况下,滤过膜面积减少,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其通透性增加,将会出现蛋白尿甚至血尿。
  9、试述神经和体液对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
  [考点]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机能的因素。
  [解析](1)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元合成,贮存于神经垂体内,由神经垂体释放入血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了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升高和循环血量的减少,是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刺激。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视上核及其周围区域。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加强,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尿量减少,以保体内的水分。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泄等造成的水分丢失所引起的尿量减少,就是这个道理。而大量饮水,必然造成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的排出量增多,出现水利尿。
  2)循环血量的改变 循环血量的改变可以通过刺激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容量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循环血量过多刺激容量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迷走神经传人下丘脑,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产生利尿效应,排出多余的水分,使循环血量恢复正常。反之,如大量失血使循环血量减少时,对容量感受器的牵张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以恢复循环血量。
  此外,尚有其他因素可以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例如疼痛、情绪紧张时的尿量减少和冷刺激所引起的尿量增多等。下丘脑或下丘脑垂体束病变导致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障碍时,则出现尿量显著增多,严重时每日尿量可达10L以上,称为尿崩症。
  (2)醛固酮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以钠离子的主动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出。所以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在重吸收钠离子的同时,必然伴有氯离子和水的重吸收,因而增加了细胞外液量。醛固酮的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血钾离子、血钠离子浓度的调节。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心血管活动的体液性调节部分,已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产生机理,这里不再重复。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都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分泌醛固酮。由于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Ⅲ的浓度较低,血管紧张素Ⅱ对醛固酮的分泌起主要作用。
  2)血钾离子和钠离子浓度 血钾离子浓度升高或血钠离子浓度降低时,特别是血钾离子浓度升高,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促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血钠离子,排出血钾离子,以维持血钾和血钠的正常浓度。
  由上所述还可以看出,当机体缺水时,尿的渗透压比血浆高,称为高渗尿,表示尿液被浓缩;反之,饮水过多时,尿的渗透压比血浆低,称为低渗尿,表示尿液被稀释。当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严重减退时,不论机体饮水量多或少,其排出尿的渗透压均与血浆相近,称为等渗尿。因此可知,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在调节水平衡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临床可根据尿的渗透压来推测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3)肾小球的滤过率与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关系。
  即不论滤过率大小,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总是占滤过率的65%~70%左右。这一现象,称为球管平衡。球管平衡可以使滤过率高时尿量不致过多;滤过率低时尿量不致过少。其生理意义在于始终尿量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动。对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肾血流量的调节实现的。
  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支配肾脏的传出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分布于肾内血管平滑肌,具有明显的缩血管作用,尤其是对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作用最显著。但是,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较弱。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调节肾血管的主要体液因素,在交感神经兴奋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上述激素的分泌加强交感神经的作用。此外,加压素、血管紧张素使肾血管收缩;前列腺素可以使肾血管舒张。
  10、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血液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考点]与排泄相关的肾脏的结构特点。
  [解析]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在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但当蛋白质摄取不足或因蛋白质尿造成血浆蛋白大量减少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升高,滤过率增高,出现多尿,另外,在输尿管或肾盂结石的情况下,囊内压会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出现少尿。
  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大的改变,但在某些肾脏疾病的情况下,滤过膜面积减少,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其通透性增加,将会出现蛋白尿甚至血尿。
  11、试述肾小管如何重吸收钠和水。
  [考点]各段肾小管中物质的转运。
  [解析](1)近端小管前半段,Na+主要与HCO-3和葡萄糖,氨基酸一起被重吸收,而在近段小管后半段,Na+主要与Cl-一同被吸收。水随NaCl等溶质重吸收而被重吸收。前半段,小管液中的Na+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同时将细胞内的H分泌到小管中去。后半段,NaCl主要通过细胞旁路和跨上皮细胞两条途径而被重吸收。都是被动的。总之,Na+跨上皮细胞重吸收的方式较复杂,其转运同时涉及同向转运体和逆向交换体,近段小管得NaCl的重吸收包括通过跨细胞途径的主动重吸收的过程和细胞旁路的被动重吸收过程,前者约占NaCl重吸收的2/3,后者约占1/3。水的重吸收是被动的,是靠渗透作用而进行的。水重吸收的渗透梯度存在于小管液和细胞间隙之间。在渗透作用下,水便从小管液通过紧密连结和跨上皮细胞两条途径不断进入细胞间隙,造成细胞间隙静水压升高,由于管周毛细血管内静水压较低,胶体渗透压较高,水便通过小管周围组织间隙进入毛细血管而被重吸收。
  (2)髓攀升支粗段中形成Na+:2Cl-:K+同向转运复合体,来完成NaCl的继发性主动重吸收。髓攀升支粗段对水的通透性很低,水不被重吸收而留在小管内。由于NaCl被上皮细胞重吸收至组织间隙,因此造成小管液低渗,组织间隙高渗,这种水和盐重吸收的分离,有利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3)远曲小管初段对水的通透性很低但仍主动重吸收NaCl。Na+的重吸收是逆化学梯度的,在初段Na+通过Na+―Cl-同向转运体进入细胞,然后由Na+泵将Na+泵出细胞,被重吸收入血。后段含两类细胞即主细胞和闰细胞,主细胞重吸收Na+和水。Na+主要通过管腔膜上的Na+通道,管腔内的Na+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管腔膜上的Na+通道进入细胞,然后由Na+泵泵至细胞间液而被重吸收。
  12、试述肾脏髓质高渗区是怎样适应的。
  [考点]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及其与尿液的浓缩稀释。
  [解析]外髓部的渗透梯度主要是由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所形成,其中Na+是主动转运,Cl-是继发主动转运。
  内髓部组织间液的高渗梯度是由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出来的尿素以及髓袢升支细段扩散出来的NaCl这两个因素造成的。因为:(1)远曲小管和皮质部及外髓部集合管对尿素不易通透而对水通透,在ADH作用下,水被重吸收,而尿素的浓度升高。(2)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通透性大,小管液中尿素扩散出来造成组织间液高渗,部分尿素可经髓袢升支细段进入小管液,形成尿素的再循环。(3)由于降支细段对水通透而Na+不易通透,随着水被重吸收,其中NaCl浓度愈来愈高,当小管液折返入升支细段时,由于升支细段对NaCl易通透,Na扩散入内髓部组织间液,进一步提高了该部渗透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
新 闻 查 询
新闻标题新闻全文图片
热 点 专 题
(/ 13:59)(/ 13:15)(/ 13:15)(/ 13:15)(/ 13:15)
电话:010-8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网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