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周邦彦,周邦彦,上片描写了什么景象,简要分析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转载](原创)2014年高考模拟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前段时间,应相关出版社邀请,编制了几套模拟试卷,试卷的使用有效期限应该过去了,现择其一份发在这里,留作纪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命题人:程道流)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语,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被众多学科所探究、阐发,是在近代欧洲首先展开的。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属于文化。因此,认识文化所具有的特征,对于正确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②一切具体的文化现象都只不过是一定文化类型的反映或象征。如,石斧本身并不是文化,但它反映了原始社会人类制造工具的能力和技术,因此,它是原始社会文化的象征。同样,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相扑是日本文化的象征,等等。文化之所以具有这特征,是因为文化是构成社会的软件系统,它对于人类的特殊意义必须通过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反映出来。因此,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只是对于人类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文化的反映或象征,而不能直接等同于某种文化。由文化的象征性,可联想到文化的模式性和符号性。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北美印第安人不同部族文化的研究,认为文化都是一些充满独特个性的“模式”。她把几个印第安部族的文化命名为“日神型”、“酒神型”和“妄想狂型”。卡西尔在《人论》中认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个条件。”故任何文化都表现为一些象征性符号或符号系统。&&&
③任何文化现象部是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文化现象的组合,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围绕着某一社会活动,会产生系列相关的文化现象。如宗教活动,就包括了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宗教建筑、宗教组织等宗教文化现象。第二,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总是要和别的文化现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如教育这一文化现象,与社会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水平都有着不明分割的联系,&&&
④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武,养育了各种文化类型,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是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的,是该民族文化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征。任何一种民族的文化特点,往往要通过文化赖以生存的各种条件的综合作用,长期积淀才能形成,文化的民族性深深地积淀在一个民族的意识之中。每个民族健康有益的民族特征的发展,都是对全人类文化作出的一份宝贵贡献。在这一意义上,文化愈是民族的,便愈是全人类的。
⑤文化具有为—个群体、一个社会乃至全人类所共享的特性。从文化的共享性可以导出文化的其他诸种特性,如文化具有渗透性和扩散巨,传递性和继承性,以及文化具有习得性。文化的这些特性与文化的共享性是密切联系在起的。正因为文化具有扩散性和继承性,文化才能为他人、后人所共享;反过来,正因为文化具有共享性,它才能得到传播和传递。文化的这种共享性与物质财富的共享是不同的。某一物主将他的东西拿出来与人共享,他对该物的拥有量就会减少,而文化的共享性却不会导致原有文化资源的减少。
(选自《中国文化修辞学》第二章,有删改)
1.联系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切的文化都是那些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文化象征,如太极拳就象征了中国传统文化。
B.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只是对于人类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文化的象征,但不能直接等同。
C.如石斧文化本身反映或象征了原始社会时代人类初期制造并使用工具的能力和技术。
D.对于人类的特殊意义的情形只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反映出来就能形成某种文化。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具体论证分析了文化具有象征性的特点,据此引申出文化的模式性和符号性,并且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进行阐释。
B.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等方法,具体从两个不同方面来分析论证了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部是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文化现象的组合。
C.文章第四段从不同民族因生活环境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养育了不同文化类型的角度,分析了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D.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段分析了认识文化特征对正确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重要意义,末段总结了文化是为人类共享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象征性或曰模式性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作者认为文化都是一些充满独特个性的“模式”,就如印第安部族文化就可分为“日神型”、“酒神型”等模式。
B.任何文化都表现为一些象征性符号系统,这是因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文化的发展都必须依赖于这个条件。
C.每个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是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的,是该民族文化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一种文化如果越具有民族的特性,就越具有全人类性。
D.文化共享性与物质财富的共享不同,文化的共享性不会导致原有文化资源的减少,但是,某种文化只有具备了扩散性和继承性条件,才能为后人所共享。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黼,字子威,颍人也。工部尚书守中之子,守中性卞急,遇诸子极严,每一饮酒,辄半月醉不解,黼百计承顺,求宁亲心,终不可得,跪而自讼,往往达旦,无几微厌怠之意。
泰定四年,遂以明经魁多士,授翰林修撰。明年,代祠西岳,省臣谓黼曰:“敕使每后我,今可易邪?”黼曰:“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省臣不敢对。
至正十一年夏五月,盗起河南,焚掠数千里,造船北岸,锐意南攻。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
十二年正月己未,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及省臣相继遁。贼乘胜破瑞昌,右丞孛罗帖木儿方军于江,闻之,遁。黼虽孤立,辞气愈奋厉。时黄梅县主簿也孙帖木儿,愿出击贼,黼大喜,向天沥酒与之誓。言始脱口,贼游兵已至境,急檄诸乡落聚木石于险塞处,遏贼归路。仓卒无号,乃墨士卒面,统之出战,黼身先士卒,大呼陷阵,也孙帖木儿继进,贼大败,逐北六十里。乡丁依险阻,乘高下木石,横尸蔽路,杀获二万余。
黼谓左右曰:“贼不利于陆,必由水道以舟薄我,苟失备御,吾属无噍类①矣。”乃以长木数千,冒铁椎于杪,暗植沿岸水中,逆刺贼舟,谓之七星桩。会西南风急,贼舟数千,果扬帆顺流鼓噪而至,舟遇桩不得动,进退无措,黼帅将士奋击,发火翎箭射之,焚溺死者无算,余舟散走。
二月甲申,贼将薄城,黼引兵登陴,布战具,贼已至甘棠湖,焚西门,乃张弩箭射之。贼转攻东门,黼救东门,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杀我!毋杀百姓!”贼自巷背来,刺黼堕马,黼与从子秉昭俱骂贼而死。郡民闻黼死,器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年五十五。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
自古忠臣义士,舍生取义,身殁而名存,有以垂训于天下后世。若江州总管李黼,身守孤城,力抗强敌,临难死义。自昔忠臣义士,必见褒崇于后代,盖以励风教也。宜令有司建祠肖像,岁时祀之。
(节选自《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六》)
[注]①噍(jiao)类:活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守中性卞急,遇诸子极严&&&
&&&&&&&卞:急躁
B.终不可得,跪而自讼&&&&&&&
&&&&&&&讼:责备
C.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
下流:河流下游
D.贼大败,逐北六十里&&&&&&&&&&&&&&
逐北:追击败兵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黼大喜,向天沥酒与之誓&&&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C.仓卒无号,乃墨士卒面&&&&&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D.舍生取义,身殁而名存&&&&&
吾尝终日而思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文弱书生的李黼,在国家危难,城破人亡之际,仍然还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直至阵亡;他的壮烈英勇,憾天动地,名垂千古。
B.作为一至孝之子的李黼,在暴躁的父亲面前,尤其是在父亲一醉半月不醒的情形下,百般孝顺,即使往往跪到天明,也毫无倦怠之意。
C.李黼善于调动一切力量来应对盗贼。面对强敌,他招募壮丁,修整器具,做好守城的准备,他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也孙帖木儿前来助战。
D.李黼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在贼人直逼江西时就上书行省献攻守之策,在敌人失败逃跑后,料定定会从水上进攻,且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4分)
(2)自昔忠臣义士,必见褒崇于后代,盖以励风教也。宜令有司建祠肖像,岁时祀之(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②黄昏雨。
第四桥③边,拟共天随④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①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吴松:即今吴江市,晚唐诗人陆龟蒙的故乡。②商略:商量、酝酿,准备。③第四桥:即吴松城外的甘泉桥。④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8.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词作的上片。
9.前人说“今何许”三字,语意丰富,涵盖深广,请简析其中含义和全词的思想感情。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披绣闼,俯雕甍,(1)&&&&&&
&&&&;(2)&&&&&&&&&&
,(3)&&&&&&&&&&
,(4)&&&&&&&&&&
。(5)&&&&&&&&&
,(6)&&&&&&&&&&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乙:(1)子曰:岁寒,&&&&&&&&&&
。”&&&&&&&
&&&&&&&&&&&&&&&&&&&&&(孔子《论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
?&&&&&&&&&&&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4)守着窗儿,&&
&&&&&&&&&&&&&&&&!&&&&&&&&
&&&&&&&&&&(李清照《声声慢》)
(5)鸟雀呼晴,
&&&&&&&&&&&&&&&。&&&&&&&&&&
&&&&&&&&&&&(周邦彦《苏幕遮》)
(6)&&&&&&&&&&&&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颐园因而记
  ①初进颐园,笑语杂沓,快进快出,颇失所望。二进颐园,仰望俯视,静观动察,疑窦丛生。于是我三进颐园。
  ②据记载,松江颐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本名因而园,占地仅两亩许。园东北部原是住宅群,颐园或为宅园。园主人一说姓赵,身世不详。或说姓沈,为当地布商。造园人据说为筑园名家张南恒。
  ③颐园可分南北二部。园北之水池貌似静水一潭,不知由何处来,亦不知向何方去,不枯不腐,却是活水。池中不曾放养斑斓锦鲤,时见敏捷小鱼一二尾,悠然出没,分明是闲云野鹤。池上架桥,恰到好处地折为三曲,而不是直笼统地横空出世,也不曾强扭九曲作蚯蚓龙蛇状,坦然贴水而伸。石板桥,木栏身,尚存了一些古意。临池之建筑,是舫。整排舫窗,上可推,下可卸。一推一卸,四面来风。
  ④会心间一抬头,便见山了。水边叠山,山为黄石。黄石假山朴拙厚重,俨然崇山悬崖一角。有磴道上山。于山巅环顾四下,园中花木虽多为新栽,倒也疏密有致。春可赏茶花而喜天趣童心,夏可赏莲荷而念高洁不染,秋可赏桂花而闻九里飘香,冬可赏腊梅而慕傲霜铁骨。假山中空,有磴道延入石室。穿石室,迎光走,又有通道。通向的,竟是一所隐秘书房。细看黄石假山,不过是磴道、洞壑、平台、主峰几件,然而开阖自然,寓变化于平淡。
  ⑤每到山前,游人总有疑问:假山通体由黄石垒成,中空无泥,高大挺拔的厚朴树是怎样扎根成活的?行家的疑问更大:峰上植树,造园之大忌。小小一个颐园,叠山、理水、架桥、围廊、盖楼、修阁、筑榭、建舫、树木、莳花,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诗之绝句,如词之小令,可游可品。造园人据说是张南恒,大抵是不错的。那么,为什么高明如张南恒,居然会容忍颐园马头上长角?
  ⑥明时造园专著《园治》作者计成说得透彻:“三分匠,七分主人。”造园人的所作所为,从根本上来说,只是将园主人的学识修养、襟怀抱负物化而已。所以,这园主人我怀疑不是布商,至少不是个简单的布商,只怕是个志存高远的隐士呢。
  ⑦据记载,当年假山上种的是一棵柏树。古人植柏即述志。天下传世柏树多矣,最出名的有陕西黄陵黄帝手植柏,四川成都诸葛亮手植柏。我看假山植柏,这一造园艺术上的奇笔、险笔,是把园主的忠君报国心情重重点了出来呢:“上承翔云,孤鸾时鸣”(段文昌《古柏铭》)。他这只孤鸾欲栖在柏树上向天而鸣,企盼有朝一日梦想成真,翔云临幸;他或自许躬耕隆中的诸葛亮,随时摇着鹅毛扇,了望风云变幻,企盼着“三顾频烦天下计”的历史重演。然而,明不是汉,时势不再,天下再无刘皇叔矣,万历帝正犟头倔脑地演着二十八年罢朝的电视连续剧,而他,也不是诸葛亮呀。他的苦心孤诣,最终,只书写出八个字,还是描红的:“高节未彰,贞心谁识?”(魏征《柏树赋》)。
  ⑧园主的败落,园林的转手,柏树的枯萎,在造园之前,便已注定。每一株枯柏都是一部古籍。缺乏眼力,或缺乏雅量的后人,掘而毁之,实在是非常可惜的。如今人们看到的这棵厚朴树,民间流传有佳话一则,说是高君藩促狭,诱逼其准女婿栽种的。从树龄来估摸,此树为高君藩所植,倒是很有可能的。
  ⑨颐园几易其手,几易其名,而对初名“因而”的忽略和误读,使后人错过了一把认识它的钥匙。通常“因而园”只作为颐园的曾用名一笔带过。有些文章把“因而”释读为
“因地造势”或“因缘聚会”。牛头马嘴呵。“因而”二字,在现代汉语里基本上以连接词的身份而出现。假如读元曲,读到过“仗聪明、国色两件儿,觑五陵英俊因而”(商衟《月照庭·问花》),知晓这“因而”二字原有“微不足道”的意思,一切便都迎刃而解。
  ⑩一个占地仅两亩的袖珍园林,且不说皇家园林、寺庙园林,与动辄几十几百亩的私家园林相比,不是微不足道的吗?倾其全力只造了一个袖珍园林的人——一条做着成龙白日梦的乡间塘鲤鱼——不也是微不足道的吗?此公为此园取名因而,是大可玩味的。其主观上或许带着怨愤之气,客观上却成了高明的低调妙着。
  ⑪作为人,很不幸,因而园主人并没能等到鱼化龙之日,就被历史抹布轻轻拭去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作为园,上海有多少大园、美园,曾因权势而显赫、曾因多金而妖娆,却没能逃过香销玉殒的薄命,或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苦命。而这个因而园呢,正因其微不足道而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忽略,真是万幸,因而园在被忽略中得以幸存。据有人称,因而园还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最原汁原味的园林呐。
  ⑫我摩挲假山顶上的厚朴,望望巨伞般的厚朴树冠,体味这“因而”。因而,因而……噫,因而呀!
(选自《文汇报》,2013年12月5日,有删节)
11.文章围绕颐园来写,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请简要概括。(5分)
12.文章第④段对假山的描写生动活泼,请简要赏析。(5分)
13.“颐园”、“因而”,其实是同一座园林的名字,但作者为什么把它们连在一起作为文章的标题,请略作阐释。(6分)
14.文章最后两段意蕴丰富,尤其是后一段最后一句中的三个连用的“因而”,结合文章内容,请作简要探究。(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咀嚼/细嚼慢咽&&&
乘机/乘风破浪&&
浅陋/流水渐渐&&
露面/风餐露宿
B.弹压/弹无虚发&&&
伺候/伺机而动&&
恫吓/杀鸡吓猴&&
属意/终成眷属
C.狭隘/溢于言表&&&
歼灭/阡陌交通&&
辍学/低声啜泣&&
谄媚/陷害忠良
D.罢黜/相形见绌&&&
捐献/狷介之士&&
皈依/阪上走丸&&
棱角/绫罗绸缎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禁令频频之下,一些官员觉得官不像以前那么好当了,不仅腐败将遭遇“严打”,连过去被他们认为是鸡零狗碎的道德失范行为,也会对自身仕途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B.从两岸关系现状来看,两岸领导人实现会晤并非短期可实现,不过两岸都乐观其成,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去年见面同意建立直接联系,加强交流沟通,推动互访。
C.安徽岳西响肠镇的古民居万家楼,整体建筑风格上,既具徽州特色,又有江西围屋特点,一些专家将其定位为“皖西南特色民居”,对万家楼的来历,当地村民敝帚自珍。
D.近期,流感在一些地区再度流行,但医学专家们表示,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为公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推动产业改造升级,我省将扎实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一企一策”的落实重点企业改造提升,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推进创新体系建设。
B.根据解密档案和当事人的回忆,朝鲜战争爆发时,中美双方均感到突兀,也都怀疑是对方策划了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爆发是一个偶发事件。
C.曾言“永不退休”的邵逸夫先生,还是在2014年1月7日这一天退休了;107岁的世纪老人,终于卸下全身所有的职务,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逸夫”。
D.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战略上研判形势、把握大势,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观察问题,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捣乱破坏活动。
18.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1)请给漫画拟一个简洁的标题。要求紧扣画面内容和含义。(2分)
(2)请用简洁的文字描述画面内容,不超过100个字。(3分)
19.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诗句,略作描述,要求修辞手法和句式、字数大体一致即可。(5分)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月光如水,泻满院落,月光下,梨树花,难分你我;池塘边,淡淡风,吹来她如柳絮般轻柔的私语。
20.《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年十大流行语”第十个是“点赞”。“点赞”的本义是点一个赞(帖子下面的“赞”图标),表示赞同、声援等。当下频频出现在报刊上的“点赞”,词义有了演变,解释下文中加点“点赞”的含义。
网络中出现的一批①“点赞党”,是典型的“缺乏自我存在感”的人,他们渴望通过②点赞与人保持联系、维护关系,用频繁地点亮图标,来证明自己存在着。社交网络,正是获得八卦信息的最有力源头,就是有这样一群八卦的男男女女,总爱巴望着别人的消息,然后伸手③点赞。有时候,我说了一句颇有感触的话,点赞之人络绎不绝,但真正与我沟通的人却少之又少。赞哪了?为什么觉得赞?你是否也有相同的或者不同的感触?这些都无从得知。与其④点赞,我更愿意他们拍我的砖,骂我也好,起码我得到的是有血有肉的实在感受。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亚伯拉罕·林肯,22岁时做生意失败,23岁时竞选议员失败,24岁经商时再次失败;29岁时再次竞选国会议员时又失败,47岁时竞选总统、49岁竞选参议员还是连连失败。51岁时终以200万票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一个高考落榜的考生,跟随父亲后面学做木工,有一天正在刨一块木板,刨子在一个木结处被卡住,怎么使劲也刨不动。“这木结怎么这么硬?”他不由自言自语。“因为它受过伤。”在一旁的父亲插了一句。“受过伤?”“这些木结,都曾是树受过伤的部位,结疤之后,它们往往会变得最硬。”父亲说,“人也一样。”
第二天,他放下了刨子,又回到学校参加了补习,在来年的高考中终于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B
解析:A项,前一个判断错误,原句的意思是“文化现象是文化类型的象征”。C项,“石斧本身并不是文化”。D项,“只要……就……”,过于绝对。
2.答案:D
解析:全文采用的是总分结构,最后一段是分析文化的又一特征——共享性的特点。
3.答案:C
解析:A项,从“作者认为……”后错误,后面的不是作者的观点,是本尼迪克特的观点。B项,从“因为……”后面都是卡西尔的观点,“必须”也过于绝对。D项,“只有……才……”是条件关系,原文是因果关系。
4.答案:D
解析:“逐北”在文言中有“追击败兵”和“逃跑”两个意思,考生熟悉的是第一个意思,如《过秦论》中就有“追亡逐北”的句子。但该句的主语是“贼”,所以,该句中的意思应该是“逃跑”。
5.答案:C
解析:副词,于是,就。A项,前者为连词,并且,又;后者副词,将要。B项,前者介词,和,同,跟;后者连词,和,同。D项,连词,前者表转折,却;后者表修饰,可译为“地”。
6.答案:C
解析:“他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也孙帖木儿前来助战”,于文无据,也孙帖木儿的参战原因应该是职责所在。
7.(1)周王的使臣即使地位卑微,《春秋》都把他排列在诸侯之上,这是对君王的尊重,怎么能排在后面呢!
(2)自古以来,那些忠臣义士,一定会被后代人赞扬与推崇,用(他们)来勉励、教化后人。应该让主管部门建立祠庙、雕塑形象,每年按时来祭祀他们。
解析:第(1)句关键词语“虽”(即使)、“微”(地位低)、“序”(排序,排列)、“后”(排在后面)各1分,语句通顺1分。第(2)句关键词语“褒崇”(赞扬、推崇)、“励”(勉励)、“风”(教化),“岁”(每年),被动句式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李黼字子威,是颍州(安徽阜阳)人。工部尚书李守中的儿子,李守中性情急躁,对待几个儿子极为严厉,一喝酒,就醉倒半个月不醒,李黼想方设法侍奉、孝顺,以求安慰父亲的心,实在没办法时,就下跪责备自己,往往跪到天明,没有一点不满和懈怠的意思。&&&
泰定四年,李黻凭明经中进士第一名,被授予翰林修撰。第二年,代表皇上去祭祀西岳,省臣封李黼说:“皇上的使者每次都把我排在后面,这次可以换一下嘱?”李黼说:“周王的使臣即使地位卑微,《春秋》都把他排列在诸侯之上,这是对君王的尊重,怎么能排在后面呢!”省臣不敢答封。
至正十一年夏五月,盗贼在河南起兵,焚烧劫掠达数千里,而且还在长江北岸造船,急着想向江南进攻。九江位于蕲州、黄州的下游,但实际上是长江东西的咽喉要地。李黼整治城外的壕沟,修理作战器械,招募壮丁,分头把守要害,并且还向江西行省进献攻守的计策,请求将部队驻扎在江北,可是没有得到答复。&&&
十二年正月己未,盗贼渡过长江,攻下了武昌,威顺王和省臣相继逃走。盗贼乘着胜利攻破了瑞昌,右丞孛罗帖木儿刚在江边驻扎下来,听到消息也逃跑了。李黼虽然孤立了,但更加振奋激励起来。这时黄梅县的主簿也孙帖木儿愿意出来攻击盗贼,李黼非常高兴,向天泼洒着酒同他一起发誓。话刚出口,盗贼的流动部队已到达境内,李黼急忙传檄各乡村,命令在险要的地方聚集木头和石块,,阻止盗贼的退路。由于太仓促,没有旗号标识,就用墨涂抹在士兵的脸上,统率他们出战。李黼身先士卒,大声呼叫着攻入敌阵,也孙帖木儿也跟着攻入,盗贼大败,败退了六十里。乡里的年轻力壮的人凭借着险阻,占据高处,推下木头石块,砸死的盗贼尸体把道路都挡住了,杀伤和捕获了二万多人。李黼回城后,对左右的人说:“盗贼在陆战上失利,必然从水路乘船逼近,如果失于防备,我们都将活不成。”于是用长木头几千根,树梢上装上铁椎,暗藏在沿岸的水中,迎刺贼船,称之为七星桩。正赶上西南风刮得很大,几千只贼船,果然扬帆顺流擂鼓呐喊着来到,船遇到木桩不能移动,进退两难,李黼率领将士奋勇出击,用火翎箭射他们,烧死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剩下的船只四散而逃。
二月甲申,盗贼将迫近城墙,李黼带兵登上城垛子,布置作战器具,盗贼已经到达甘棠湖,焚烧西门,李黼便排设弩箭射击,盗贼转攻东门,李黼救援东门,但盗贼已经攻入,李黼和他们展开巷战,自知力不能敌,挥着剑叱骂盗贼道:“你们杀我吧!不要杀老百姓啊!”盗贼从巷子后面进来,把李黼刺落至马下,李黼和侄子李秉昭都骂着贼人而战死。郡中的老百姓听说李黼战死了,哭声震天,大家一起备办好棺木,把他安葬在东门外。时年五十五岁。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
自古以来,那些忠臣义士,为取得正义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身体虽亡但名声留存下来,很多流传千古,来作为后代人学习的典范。如江洲总管李黻,独自守着一座孤城,全力抵抗强大的敌人,最后为正义而舍去生命。自古以来,那些忠臣义士,一定会被后代人赞扬与推崇,用来勉励、教化后人。应该让主管部门建立祠庙、雕塑形象,每年按时来祭祀他们。
(节选自《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六》)
8.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1分)前句既写出了燕雁随季节而飞并非有意,又喻示诗人纯任天然之意和飘泊江湖之感;(1分)中间句写山容阴沉不开,似呈清寂愁苦之色;后句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写出雨意酣浓垂垂欲下之江南烟雨风景;(1分)拟人手法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1分)。
解析:首先要确定修辞手法,拟人很容易辨析,但还暗含比喻就比较难以辨析了。要结合例句简析,更要注意表达效果的分析。
9.“何许”有何时、何处、为何、如何等多重含义,(1分)故“今何许”包含着今是何世、世运至于何处、为何至此、我又如何面对等意。(1分)诗人正是在这反问中,怀古伤今,表达了怀念古人、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2分)
解析: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第一问是要就“今何许”含义的理解,是反问,也是自问;“何许”包括时、地、事多重意义。第二问要注意结合全词的意思回答。
10.答案:甲:(1)山原旷其盈视,(2)川泽纡其骇瞩。(3)闾阎扑地,(4)钟鸣鼎食之家;(5)舸舰弥津,(6)青雀黄龙之舳。
乙:(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然则何时而乐耶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独自怎生得黑
(5)侵晓窥檐语
(6)间关莺语花底滑
解析: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如“盈”、“纡”、“闾阎”、“舸舰”、“凋”、“窥檐”等,不要漏字和多字。
11.文章以游踪为线索,围绕颐园来展开。(1分)①段交待第三次进颐园及原因,领起下文;(1分)②~④段简单介绍颐园的建造并描述了游园的所见;(1分)⑤~⑧段着重描述了假山上的植树;⑨~⑩段阐释了园名“因而”的含义;(1分)最后两段抒发了作者的感慨。(1分)
解析:文本层次井然,全文呈总分总的结构,中间由园林中一般景物的描写到假山上的植树用意的探寻,再到园名含义的阐释,渐次展开,有条不紊。
12.文章第④段着重描写了园中的假山,方法多变,生动形象,不仅描写了假山的景象,更点出了园林的文化内涵。(1)层次分明。由山脚到山顶,再到中空内室;由总到分,再总;顺序自然,有条不紊。(2)俯仰结合。从描写的角度看,先仰视,再俯视,角度多变。(3)排比手法的运用。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但描写中四个整齐的排比句式,将园林的雅趣逸情畅快地表现出来。(4)句式上整散结合,参差中有整齐之美,活泼而和谐。(效果的分析2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
解析:赏析着重于表达技巧的运用,不仅要有具体技法的运用,还要有简单的分析,表达效果的分析一定要有的。
13.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这主要体现在“因而”的词义的多重性上,首先,“因而”就是园林的名字,题目明示的就是本文记游的对象;其次,“因而”是园林起名时的原意,即“微不足道”的意思,明示“颐园小记”,暗示另有深义;再次,“因而”即“因此”,暗示记游颐园,确有原因。(每点2分)
解析:结合文本内容,可以准确把握“因而”的不同含义,然后扣住“因而”的不同意义去简单阐释即可。
14.文章最后两段,既与文章开头呼应,又总结全文,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作者追昔抚今,感慨万千,多少大园、美园或香销玉殒,或面目全非,而“因而园”却因为“因而(微不足道)”而得以保全,是历史的疏忽,还是必然?“因而”(因此),人生坎坷,命途迷茫多变,世事沧桑,难以预知与言说。
(2)颐园虽已经物是人非,但其映照出的仁人志士的高远志向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应该代代传承,但物质世界的喧嚣,已渐渐将其湮没,“因而”(因此),对这些传统的文化精神,还是需要提醒与呼唤的。(每点4分)
解析:实际上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分析,扣住“意蕴丰富”来思考,可以从园林的命运以及当年造园主人的寄托等方面入手。
15.答案:B
解析:A项,ju&/ji&o,ch&ng,qiǎn/jiān,l&u/l&;B项,t&n/d&n,c&/s&,h&/xi&,zhǔ/shǔ;C项,&i/y&,jiān/qiān
,chu&,chǎn/xi&n;D项,ch&,juān/ju&n,guī/bǎn,l&ng/ling。
16.答案:B
解析:对某事物的发生或发展抱有乐观态度,并希望它能成功。A项“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片段;也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务。于句意不合,是“微不足道”(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的误用。C项“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但却是自己珍爱的。与“来历”不能搭配,应该为“如数家珍”。D项“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语境强调的是“判断和预测”的困难,与语境不符。
17.答案:C
解析:A项,成份残缺,“落实重点企业改造提升”后却宾语中心词,“提升”后补“方案”。B项,不合逻辑。“都怀疑是对方策划了战争”与“但并不意味着……”矛盾,删去“也都怀疑是对方策划了战争”。D项,语序颠倒,应为“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18.参考答案:(1)“防”贷
(2)画面的左侧是一买房者,满脸焦急,眼露期盼,急于向银行贷款;画面主体,银行方正在建筑自己的“防贷”城堡,他们纷纷挂出“没钱贷”、“不愿贷”、“不敢贷”的招牌,将借贷者拒之于门外。
解析:第(1)题拟标题难度较大,但只要分析出画面双方:一为“房贷者”,一为“防贷者”,再根据画面主体意思,将“防贷”作为标题是比较恰当的。第(2)题,画面内容描述比较简单,注意语言的简洁即可。
19.答案示例:“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1分)竹篱低矮,野桃满树,咧开嘴,对着我,满脸笑容;(2分)溪水清,岸边柳,微风中摆动着如水蛇般温柔的细枝。(2分)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时近傍晚,风欢雨跳,水势涨,哗哗响,露出得意;渡口旁,无行人,急流中一渡船守着如诗人般的忧伤。
解析:该题虽说是仿写,但难度是在诗句的选择,这又是对古诗文积累的一个考查;后面描述部分有修辞和句式、字数的要求,涉及到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关键是要选择好诗句,最好是没小句关涉两种景物,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
20.参考答案:①“点赞党”是对喜欢在别人的帖子下“点”一个“赞”来表示赞美或支持的一类人的统称;②赞美、支持别人,也可理解为渴望得到别人肯定、欣赏;③对别人的肯定、赞美;④受到别人的赞美、喜爱。
解析: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的词语也在不端出现,该题就是要求对新出现的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21.写作提示:这是一个两则材料的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每则材料的意思,如关于林肯的材料,可以读出诸如人生没有一番风顺,会经历大大小小的逆境、不如意甚至挫折、磨难……难能可贵的,他没有灰心、沮丧,总能在失败处顽强地站起来,然后继续前进,所以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落榜考生的材料告诉我们:人生正是因为有了伤痛,才会在伤痛的刺激下变得清醒起来;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苦难,才会在苦难的磨练下变得坚强起来。
综合两则材料,共同的话题就是有关人生中的失败、挫折、苦难等。可以从多个方面立意:如怎么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或面对挫折时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等;如人生伤痛、苦难的价值;等等。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自然景象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