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界是真有T病毒传播手段,以现在的医疗手段是否能控制传播手段?

丧尸一直是游戏公司热衷的题材,而眼下最火的丧尸游戏无疑就是《生化危机》了。《生化危机6》即将在10月发售发售,丧尸又一次成为热点话题。考虑到丧尸题材的受欢迎程度以及上面两款游戏的人气,第一期的游戏科学,我们就一起来聊聊丧尸,这种几乎在各种灾难中都不曾缺席的虚构怪物以及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投影。
《潜龙谍影》里的精神螳螂可以从记录卡上&猜出&玩家的游戏爱好,为了防止她预测你的行动还得时不时拔掉PS手柄……精神控制这种听起来神乎其神的超能力,其实在自然界已经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
现实世界里的精神控制——丧尸真菌(Zombie Fungus)
丧尸(Zombie),作为一种人类对未知世界敬畏与向往之情的副产品,在非洲民间传说中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开始在欧洲兴起,20世纪初又被传到了北美并逐步盛行。过去我们总是喜欢把丧尸归结为人类丰富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产物,但直到最近大家才意识到,早在非洲巫师跳着舞祈祷死者复生之前数万年,自然界就已经在制造着这种原本被认为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虚构生物了。玩皮狗的末世题材游戏《最后的幸存者》公布之初,除了两段游戏预告之外,官网上还有一段科教片,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泰国热带丛林中的"丧尸蚁"。关于这种神奇的生物,喜欢看探索频道或者BBC纪录片的同学大概不会陌生,不过其他大部分人恐怕还是头回听说地球上有这么种东西。事实上,所谓的丧尸蚁并非某个新物种,其实指的是蚂蚁在被某几种特殊类型的"丧尸真菌"寄生后呈现出的异常状态,直到最近才被科学家们发现。假如,你就是一只丧尸,但却渺小到只能用显微镜来观察,你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才能生长和繁殖,但你不会爬也不会飞,该怎么办?这个足以难倒天才的问题,丧尸真菌却给出了答案:劫持一只会走或者会飞的生物,让它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现实世界里的完美精神控制——丧尸蚁
感染“丧尸”真菌的蚂蚁,头部长出了长长的菌丝,实际上已经是一具空壳。
http://img3./photo/-26/7THA3NFU49GF0031.jpg
http://img4./photo/-26/t_7THA3NFU49GF0031.jpg
现实世界里的完美精神控制——丧尸蚁
科学家们在巴西雨林中找到了4种以前未知的新“丧尸真菌”,它们控制蚂蚁时采用的手段也各不相同。
http://img3./photo/-26/7THA3OH149GF0031.jpg
http://img3./photo/-26/t_7THA3OH149GF0031.jpg
现实世界里的完美精神控制——丧尸蚁
丧尸真菌的最终目的是驱使蚂蚁将它们带到适合繁殖的温床上。
http://img4./photo/-26/7THA3O2J49GF0031.jpg
http://img3./photo/-26/t_7THA3O2J49GF0031.jpg
现实世界里的完美精神控制——丧尸蚁
照片中的真菌已经开始在蚂蚁头顶生长,一只新的丧尸就此诞生了!
http://img4./photo/-26/7THA3OH549GF0031.jpg
http://img4./photo/-26/t_7THA3OH549GF0031.jpg
现实世界里的完美精神控制——丧尸蚁
感染的最后阶段,蚂蚁身体里的营养物质会被迅速消耗光,接着真菌会开始大面积在蚂蚁体表繁殖。
http://img3./photo/-26/7THA3OQ249GF0031.jpg
http://img4./photo/-26/t_7THA3OQ249GF0031.jpg
现实世界里的完美精神控制——丧尸蚁
成熟阶段的菌株从蚂蚁体内高高伸出,其形态和颜色依种类而异。
http://img3./photo/-26/7THA3OR649GF0031.jpg
http://img4./photo/-26/t_7THA3OR649GF0031.jpg
现实世界里的完美精神控制——丧尸蚁
即便是控制了蚂蚁也不意味着最后的成功,照片中上面的蚂蚁咬住了下面蚂蚁的脖子而非树叶,这可能导致真菌无法顺利繁殖。
http://img4./photo/-26/7THA3NVL49GF0031.jpg
http://img4./photo/-26/t_7THA3NVL49GF0031.jpg
现实世界里的完美精神控制——丧尸蚁
很多新发现的丧尸真菌现在还没有被命名,比如这只将黄蜂变成自己奴隶的冬虫夏草类真菌。
http://img3./photo/-26/7THA3OML49GF0031.jpg
http://img3./photo/-26/t_7THA3OML49GF0031.jpg
现实世界里的完美精神控制——丧尸蚁
很多昆虫在“丧尸化”之后就变得面目全非了,比如这只木乃伊一样的东西,生前曾是一只苍蝇。
http://img3./photo/-26/7THA3OE649GF0031.jpg
http://img4./photo/-26/t_7THA3OE649GF0031.jpg
现实世界里的完美精神控制——丧尸蚁
并非只有蚂蚁才能变成丧尸,像蟋蟀这样的大体型昆虫也会成为真菌们的牺牲品。
http://img3./photo/-26/7THA3O5T49GF0031.jpg
http://img4./photo/-26/t_7THA3O5T49GF0031.jpg
一只丧尸是怎样养成的
俘虏其他生物做自己的奴隶,这种听起来神乎其神的本事,花费了真菌漫长的岁月来进化和继承。科学家们在南美和亚洲的热带雨林中发现的丧尸真菌,做到了只有在游戏和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凌驾于肉体屈服的"精神控制"。
简单来说,一旦有昆虫,比如蚂蚁,感染了这些真菌,就会像着了魔一样离开它们原来生活的区域,爬到真菌指定的地方等死。找到了合适温床的真菌,则利用宿主的身体作为养料,开始迅速生长并繁衍生息。
科学家们发现,被真菌感染的蚂蚁们都紧紧趴在一片树叶下边,这些叶片绝大部分生长在植物的背阴一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也都基本一致,从而保证了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真菌控制着蚂蚁们来到最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然后以它们的身体为养料生长,作为宿主的蚂蚁很快便会死去。接着,真菌会从蚂蚁躯体外骨骼中比较脆弱的部分破壳而出,不到一周时间就能长大到宿主体长的2倍以上,同时开始有性生殖。
讲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都想到了《生化危机》从4代开始引入的寄生虫概念。在游戏中,这种名为"Las Plagas"的寄生虫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开始迅速成长并逐步控制宿主的大脑,直至宿主自身的意识与理性完全丧失沦为活死人,而最后阶段从头部爆出触手的设定更是跟真菌感染蚂蚁的情景如出一辙。
《生化危机4》用寄生虫(Las Plagas)代替了病毒,游戏中期里昂打败湖中怪鱼后从小木屋中醒来,开始遇到能够钻出宿主身体的可怕成虫,与被真菌寄生了的昆虫相比,二者的形态十分相似。
丧尸真菌控制人类的可能性有多大?
听起来开始有点恐怖了?真正吓人的部分还在后面!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有些丧尸真菌在开始释放孢子繁衍下一代时,会在宿主身体下方&制造&出一片面积最多可以达到1平方米的带有感染性的&菌毯&,如果有其他倒霉的生物刚好从那附近经过,就会被感染并成为真菌们的下一个宿主。是不是有点像《星际争霸》中虫族的地毯呢?就外形和功能来说,二者确实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相比之下,现实中的菌毯显然更厉害一些,甚至能感染过路的生物将它们变成新的宿主。丧尸蚁的消息被报道后,曾一度引起过人们的恐慌,有些人开始担心,有朝一日这种真菌会进化到能够感染并控制人类大脑的程度,人类将面对《生化危机》中描述的丧尸泛滥和毁灭危机。
好在,科学家们对此并不担忧,人类的神经系统远比蚂蚁要复杂得多,而即便是对蚂蚁这样的昆虫,真菌也无法做到100%的控制,时不时就会有失败的情况出现。更何况这类真菌进化到今天的形态也花费了至少数百万年的岁月,所以与其担心人类某一天会被真菌控制了大脑,还不如想象下美人鱼长出双腿跑到陆地上找男朋友来的更实在,特别是如果我们以数以百万年的时间段来衡量的话,后者说不定可能性更高些。
弓形虫亦称弓浆虫或弓虫,寄生在细胞中。中国古代中医称弓形虫为"三尸虫",尽管以当时的仪器还无法追踪到弓形虫的真身,但古人已经能够通过对病灶的推理和总结断定这种寄生虫的存在,古代中医认为许多神经和免疫系统疾病都与之有关。
10个人里7个感染? 无处不在的幽灵——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尽管人类感染真菌进而被控制精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实际上类似的寄生与被寄生的关系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只不过这种关系通常更接近共生而不是单方面的掠夺,各类细菌和微生物都在此列。当然,还有寄生虫。
就手段和覆盖程度来说,恐怕再没有哪种生物能跟刚地弓形虫相提并论了,它们寄生于人类细胞内,因此能够随血液循环流动到全身各处,可能会破坏大脑、心脏,或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几年前的一项调查曾显示,全球绝大部分国家中相当数量的人口都感染过弓形虫,其比例依照卫生条件和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差别从20%到60%之间不等。通常情况下,寄生虫病给我们的印象大多与卫生条件落后缺医少药的贫困地区有关,但弓形虫却并非如此,感染弓形虫的人在发达国家同样常见,其主要原因与食物特别是肉类在烹饪时加热不够充分。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在食用半生肉类十分普遍的北美和欧洲,感染弓形虫的情况非常严重,成年人的被感染比例可以占到16~4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70%。此外,拉美的成年人中弓形虫病患者的人口比例也相当高,达到50~80%,相比之下,亚洲人感染弓形虫的几率要少得多,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弓形虫病感染率只有10%,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改编自同名科幻小说的PS游戏《寄生前夜》,描述了寄生于人体内的线粒体开始独自进化并试图取代人类统治世界的故事。虽然弓形虫之于人体的意义无法跟线粒体相提并论,但寄生与被寄生,毁灭与共生的关系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你死我活?还是共生共存?
过去大家曾认为,弓形虫对普通成年人来说不构成什么威胁,大多数弓形虫感染者的病情都趋向于隐性而且也基本能够自愈,然而后来的一些研究显示,感染弓形虫的人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比常人更高,感染者的反应能力比常人慢,被卷入各种交通事故的几率比普通人高6倍!
成年人感染弓形虫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类似流感的症状,比如发低烧和关节痛等,就像《生化危机》中人类感染T病毒后的初期症状,只不过弓形虫不像T病毒那样能够在人类之间进行传播,病情恶化的速度也没那么吓人,但有些患者在感染弓形虫之后会出现明显的抑郁倾向,加上反应变得迟钝,确实容易让人联想起丧尸那漫无目四处蹒跚的样子吧。
各类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共生、共栖和寄生三类,前两类对人体有益或者至少无害,但第三类属于单方面的掠夺,即有利于微生物不利于人体。过去我们通常将绝大部分微生物归为第三类,但新的科学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微生物与人类在某些方面存在共生互利的关系,比如人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不仅可以抑制外来致病菌滋生,还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B1、B2、B12、K、叶酸等有益物质,这也是为什么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容易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现代游戏和电影中描述的丧尸化过程,基本都包括类似感冒症状的潜伏期、意识逐渐消失并伴随皮肤和毛发脱落的爆发期,组织溃烂并死而复生的晚期这3个阶段,但在现实世界里这种生物是不可能存在的。
丧尸大脑之谜 局部缺血(Ischemia)
2011年有一款超火的丧尸题材游戏叫《死亡岛》,虽然游戏本身的素质一般,但却因为公布时的一段预告影片而迅速打响。去年的美国圣迭戈动漫嘉年华上,《死亡岛》的制作团队搞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取名"丧尸科学:丧尸病毒是否存在?"。除了游戏开发团队的成员以外,他们还邀请了知名游戏媒体的编辑,甚至还有一位哈佛大学搞药理和神经系统研究的教授参加互动。其中,布兰德力·福伊泰克(Bradley Voytek)博士一位曾专门研究过所谓的丧尸大脑结构的科学家,甚至还制作过核磁共振模拟效果图,来演示现实世界中丧尸的大脑究竟是怎样运作的。
福伊泰克博士的制作的核磁共振模拟效果图显示,感染丧尸病毒的人类大脑中,控制思考和行为的许多部分都变得非常迟钝,然而控制攻击性的部分却异常活跃。然而,就我们所知的,人类身体的所有机能都需要大脑来支持,为什么丧尸化之后变得如此迟钝的大脑还能支持身体活动呢?这的确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福伊泰克博士认为,在医学上确实存在一些较为极端的情况,大脑受到损伤的病人失去了某些认知和行为的能力,但依旧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存活。
从丧尸大脑的核磁共振模拟图像来看,即便人类真的能"死而复生",大脑支撑身体运转的大部分机能也将损失殆尽。反过来讲,宿主死亡时间越短复活后残留的机能也越多,类似的理论为许多丧尸题材游戏所使用。
《生化危机》的寄生虫感染者比T病毒受害者更聪明?
在电影和游戏的世界里,几乎所有感染丧尸病毒的人都要经历"死而复生",才能最终成正常人堕落成不死怪物,但即便是病毒可
以杀死宿主然后再彻底控制他,宿主的身体依然可以承受"死亡"所带来的伤害,这对正常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缺氧会导致大脑以及其他重要器官受伤,医学上称之为局部缺血性损伤。
通常情况下,大脑的局部性损伤经常都是不可逆的,大脑某个特定区域,比如掌管记忆构成的海马体,在局部性缺血后只要短短几分钟时间就会损伤,所以假如丧尸的大脑真的如福伊泰克博士的核磁共振模拟图一样,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类似的理论还适用于其他不同种类的丧尸,由此推论,越是能令宿主快速"死而复生"的病毒或寄生虫,其丧尸形态下的智力水平也就越高,因为缺血的时间越短大脑受损的程度也越低。如果死的时间太久,那病毒可能就无法再重新控制宿主的身体,也就是通常说的"死透了"。在最近的几代《生化危机》游戏里,玩家们会发现以往战无不胜的病毒已经开始被全新的寄生虫所取代,无论是4代中里昂只身潜入的欧洲偏僻小镇,还是5代里克利斯深入的非洲大陆腹地,以往那些生气全无行动缓慢(甚至连门都不会开)的T病毒和G病毒受害者,已经全部被行动灵敏而且懂得使用工具甚至能相互协作的寄生虫感染者所取代。福伊泰克博士的理论,从某些角度为这种丧尸进化的游戏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狂犬病是新一代丧尸的理论来源和依据,其本身的威胁就足以致命,传播特征(被咬)又与丧尸游戏和电影营造恐怖气氛的需求不谋而合。图为狂犬病病毒的3D渲染模型,整体造型呈子弹形,表面密布的糖蛋白下面是病毒膜,包裹着螺旋形的病毒核糖核酸。
丧尸理论的演变——不再是"死去活来"
尽管自上个世纪在好莱坞电影中被定型以来,丧尸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过去几年却一直在不断进化着,为了迎
合观众们的娱乐需求,丧尸成因的理论没有停止过更新换代。以往通过死而复生过程被制造出来的丧尸,如今已经无法再吓到人们,因为大家都知道死了东西不可能再活过来。于是,新的丧尸化理论开始应运而生,丧尸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怪物,而是更加接近失去理智的人类。
新的丧尸化理论对病毒施加影响于人体的过程进行了新的诠释,它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杀死宿主夺取控制权,而是显著地增强被害者的攻击性或者进食欲望等更加本能的需求,虽然外在表现方面与过去并无太大差异,丧尸们依然嗜血残忍而且面目狰狞,但在观众们看来它们更像疯子而非怪物。这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描写更容易刺激观众们的感官,原因也很好理解:毕竟没几个人见过真的怪物,但大部分人都有过目睹别人暴跳如雷或是歇斯底里的经历。如果仅仅是引起人类行为上的异常举动或是改变人的脾气秉性的话,我们并不需要什么神秘的生化武器,许多种类的疾病都可以产生类似的影响,这些疾病的治病因可能是病毒,也可能是真菌、细菌和寄生虫,但通常人们都会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类疾病:精神错乱。狂犬病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其病毒具有致命的危险,被携带病毒的生物咬到就可能感染,而与传统丧尸概念最为接近的表象是,受害者往往会变得暴躁乃至失控。
好莱坞电影《我是传奇》中引发世界末日危机的&K氏病毒&,有着与狂犬病十分相似的特性,包括感染后的致命性和低存活率、变异后伴随的狂暴和嗜血副作用。颇具现实意义的细节设定加上张弛有序的节奏把握,堪称现代丧尸电影的典范之作。
现代丧尸理论:活着的比死了的更可怕
以狂暴化人类取代传统怪物形象的例子在最近的许多游戏和影视作品中都有过描写,比如英国丧尸电影《28天后》和好莱坞末世灾难片《我是传奇》,2011年的游戏《死亡岛》中出现的丧尸也引用了类似的理论。在这些娱乐作品里,病毒或者致病菌使得人类狂暴化,甚至令被感染者拥有了超乎寻常的力量,但真正具有破坏力的却并非病毒本身,恐慌和无助往往在灾难中发挥了更大的破坏作用,这种描写令新丧尸理论下诞生的作品看起来更加恐怖刺激,也更真实可信。
但是,就和以往的所有丧尸理论一样,新的版本也存在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可能真的变丧尸了),无论你信与不信。这类丧尸理论的原型之一狂犬病病毒,相关的记录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人类对其的恐惧由来已久,但至今也没有过大范围的爆发或者传染,更没有人像游戏和电影中描写的那样去到处伤人,事实上狂犬病患者不光怕水,甚至会怕风怕光,哪怕只是提到水这个字都可能令他们产生咽喉痉挛,更不用提让他们去吃大活人了。
神经毒素在自然界并不少见,许多有毒的动物都能分泌这类物质,它们作用于生物的中枢神经或大脑,但能致人于死地的非常有限。人工合成的神经毒素最早诞生自有机磷农药,后来开始被用于军事和化学战(如沙林),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虚构毒药多来源于此,比如黑衣人组织研究的ATPX4869,把新一变成柯南达十余年之久。
丧尸病毒的替代者——神经毒素(Neurotoxins)
最近几年比较火的所谓"真实系"丧尸理论中,除了上面提到的狂犬病等致病病毒外,最有名的就是神经毒素论了。这种理论认为
,自然界存在的一些物质可以导致人类大脑的损伤,进而改变人类的意识和认知。那么究竟有没有这样的物质?它们对人类的危害又如何呢?
答案是:这类物质在人类周围并不少见。神经毒素可以泛指所有对神经有危害作用的物质,比如南美土著印第安人使用的箭毒马鞍子,就是从当地热带雨林的植物中萃取出的一种有毒物质,其效用是麻痹生物的中枢神经,令肌肉无法正常运作,在许多探险题材的影片里,你会看到土人用涂有这类毒药的吹箭来打猎或是杀敌。如果南美圭亚那丛林里的毒草对你来说太过遥远,那医院每天手术和日常诊治中使用的麻药你肯定不会陌生,二者的性质和作用其实非常相似。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医生们在使用麻药的时候通常会辅以其他药物,为的是确保能够在发挥麻醉效力时不至于让病人一命呜呼。
海地丧尸的传说起源于南美,曾经是好莱坞编剧热衷的题材,各种关于巫师通过药物制造如行尸走肉般的奴仆的故事不计其数。2009年的《生化危机5》借鉴了许多海地丧尸的概念,比如主仆关系和药物刺激,但这种对特定种族的夸大描写也激起了许多不满和批评。
伏都教巫师的起死回生术与海地丧尸(Haitian Zombies)
神经毒素丧尸论最有影响力的现实依据来自加勒比海北部的岛国海地,这里自古流传着一种名为"伏都教(亦称巫毒教)"的古老
宗教。传说伏都教的巫师可以利用药物制造没有思想和感情甚至没有自我意识的行尸走肉,上世纪60年代的一些古怪病例甚至真的令世人相信巫师能够将死人复生,这些如都市传说一般的故事曾经是后世许多文学和影视作品所青睐的素材。
上世纪80年代,海地丧尸及其背后的真相引起了生物学家和医生们的关注。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部分神经毒素可以显著减缓人类的新陈代谢,而科学家们在河豚体内找到的河豚毒素便是其中之一,现在,这类毒素被认为是加勒比海和西非地区绝大部分丧尸传说的真正起因。由于这类毒素可以暂时关闭由大脑所控制的许多人体机能,包括呼吸和心跳,所以在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地方,中毒者看起来就跟死人没什么区别。
上一次有关海地丧尸的大规模争论可以追溯到1980年,一个被认为已经死了快20年的村民的突然现身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至今也没有被完全证实,但科学家们相信这个自称被巫师复活的男子,可能是服用了含有河豚毒素的化合物而暂时陷入假死状态,在葬礼后不久被巫师从坟墓里挖了出来,变成了大家眼中的活死人。
无论听起来多么吓人的故事也有结局,就好像海地丧尸传说里的那些新闻人物最终也得乖乖回家一样。我们已知的所有丧尸理论,说是危言耸听也好,是娱乐大众也罢,都无法真正威胁到人类社会,毕竟如果有哪种病得靠咬人才能传播,那阻止它扩散的办法肯定也数不胜数。或许,真正值得担心的并非虚无缥缈的病毒,当我们一边在互联网社会中变得越发孤独,一边又为自己能够随时随地连接全世界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每个人看起来,都像是一只孤立无助不食人间烟火的丧尸。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责任编辑:LV6 美术:山区的云T病毒为什么能全球传播?它为什么能够使人类僵尸化?_百度知道
T病毒为什么能全球传播?它为什么能够使人类僵尸化?
提问者采纳
因为是在虚拟世界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僵尸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因为剧情需要
因为是剧情需要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