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香山顶峰地标碑刻拓片孔子像的什么字?

[转载]关于“实胜寺”的四座碑刻
丰富,详实,到位,精细,呵呵!吴老先生辛苦了但有两个多年不清楚的问题想请教吴老先生,北京实胜寺和沈阳实胜寺的创建年代和背景?北京香山的番营和苗营的创建年代和背景?
&&实胜寺位于北京香山南麓,是乾隆效仿皇太极松、杏山战役胜利建实胜寺的史实,并为了彰显自己平定金川叛乱而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原来的鲍家寺基础上改建,现在是部队大院占据着,寺庙早已踪迹全无。
实胜寺承载着乾隆时期的“十全武功”(十次重大战役)中的“三全”(三次战役),乾隆御制亲书的四通石碑清楚地记载了这三次战役的起因和经过。“十全武功”主要是:&
1、乾隆14年(公元1749年)
平大小金川,
2、乾隆20年(公元1755年)
平准噶尔,
3、乾隆22年(公元1757年)
再平准噶尔,
4、乾隆24年(公元1759年)
5、乾隆34年(公元1769年)
6、乾隆41年(公元1776年)
再平大小金川,
7、乾隆53年(公元1788年)
8、乾隆54年(公元1789年)
9、乾隆56年(公元1791年)
平尼泊尔,
10、乾隆57年(公元1792年)
再平尼泊尔。
实胜寺的四通石碑分别记载的是“十全武功”里面的乾隆十四年、二十四年和五十三年的三次战役。
其四通石碑分别是:“敕建实胜寺碑记”碑(两通)、《乾隆十五年御制赐健锐云梯营军士食即席得句有序》
碑和“实胜寺后记”碑。
一、“敕建实胜寺碑记”碑(亭碑)刻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月。碑有两通,一立于香山演武厅南侧果园内的实胜寺碑亭内(简称‘亭碑’);另一通原立于实胜寺内(简称‘庙碑’),寺毁后一直消失,前些年被发现,现立在了宝相寺附近。
“亭碑”是一块巨大青石立碑,平面呈四方形。额高145厘米,宽175厘米,有篆书“御制”二字。碑身高310厘米,宽155厘米。须弥座高115厘米,宽192厘米。碑身四面文字分别用汉、满、蒙、藏文书写。汉文乾隆御笔正书。“亭碑”详细记载了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建筑碉楼的起因、建造实胜寺的原因和组建健锐营的前后经过。
有趣的是乾隆为了彰显“实实在在”的胜利,本意是新建实胜寺,在《钦定日下旧闻考》里记载也是新建,“因命择向庀材建寺于碉之侧& 名之曰实胜”。但是碑文镌刻的却是“因命于碉傍就旧有寺新之& 易其名曰实胜”,实物和记载有十二字的不同。仔细观察碑文,这十二个字曾经被修改过。究其因似乎在建造实胜寺“择向”时不知何故最终利用鲍家寺改建,《日下旧闻考》也载“表忠寺亦称鲍家寺,今改建实胜寺”,可能《日下旧闻考》修订在先,碑文修改在后,最后出现了差错。
碑文十二字的修改在“亭碑”和“庙碑”中均有。
《日下旧闻考》记载的碑文:
御制实胜寺碑记
去岁夏视师金川者久而弗告其功,且苦酋之恃其碉也。则创为以碉攻碉之说,将筑碉焉。朕谓攻碉已下策。今乃命攻碉者而为之筑碉,是所谓借寇兵而资盗粮者全无策矣,为之懑然。因忆敬观列朝实录,开国之初我旗人蹑云梯肉薄而登城者不可屈指数,以此攻碉何碉弗克?今之人犹昔之人也。则命于西山之麓设为石碉也者而简佽飞之士以习之。朱逾月得精其技者二千人。更命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为经略,统之以行,且厚集诸路之师期必济厥,事赖天之佑大功以成,此固经略智勇克兼用扬我武酋长畏威怀德厥角请命是以敌忾以往者率中道而归。窃恨未施其长技,有余怒焉。记不云乎?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云梯之习犹是志也。而即以成功,则是地者岂非绥靖之先声,继武之昭度哉。因命择向庀材建寺于碉之侧,名之曰实胜(实际碑文:因命于碉傍就旧有寺新之,易其名曰实胜)。夫已习之艺不可废,已奏之绩不可忘。于是合成功之旅立为健锐云梯营,并于寺之左右建屋居之,间亦依山为碉,以肖刮耳勒歪之境。昔我太宗皇帝尝以偏师破明十三万众于松山杏山之间,归而建实胜寺于盛京以纪其烈。夫金川蕞尔穷番,岂明师比然略昆明而穿池胜乔如而名子其志不忘一也。汉书训碉作雕,碉为石室而雕则若雕鹗之栖云者,皆非是盖西南夷语彼中呼楼居其音为碉云尔。&
乾隆十有四年岁在己巳夏五月之吉
二、“敕建实胜寺碑记”碑(庙碑)刻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月。“庙碑”汉文和藏文雕刻内容完全一致,但是也有区别:
“庙碑”为立碑,规制较小,碑额雕有云纹,上面篆书“御制”,碑高3米多,碑身30多公分厚,碑身两面分别只有汉藏两种文字(说明实胜寺为藏传佛教,番子营的番人当是藏族,而非苗族)。&&&&&&&&&&&&&&&&&
&最为珍贵的是在石碑的侧面镌刻着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的御制诗《实胜寺叠去岁韵》。此诗起因就是前面所说乾隆“十全武功”之一的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因当时的台湾府知府孙景燧取缔天地会,天地会领袖林爽文率军反抗,于是台湾爆发了当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二年,乾隆派一等嘉勇公福康安与大将海兰察出兵平乱。福康安于当年十二月由鹿港登陆,与起义军决战于八卦山。结果清军大胜,福康安先后收复彰化、嘉义,并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生擒林爽文。至此,持续一年零四个月的农民起义被彻底平息。乾隆听后大喜,遂做《实胜寺叠去岁韵》诗,刻于实胜寺寺内石碑之侧。此诗是史诗,记载了当年皇太极松山、杏山战役后建实胜寺的经过,和台湾天地会起事镇压经过。当年由于风化严重,此诗多难以成句。
此碑文物价值不亚于“亭碑”,甚至高于斯,其碑身记载了乾隆“十全武功”的其中“两全”。
全诗诗文如下:
&实胜寺叠去岁韵
实胜寺每兆实胜,蒙天恩不可无记。
匪予始乃自太宗,松杏山攻率子弟。
敬述此事用此名,西域金川早如志。
以为是后应偃武,与民休息可无事。
不意丙午岁之冬,台湾邪教萌逆计。
兩提臣乃互观望,不敢首進更退避。
以此养痈贼蔓延,攻城擄社猖獗至。
更命重臣征劲兵,百巴图鲁娴师律。
屢战屢胜擒二竖,三月功成乱反治。
幸哉未致辱前名,不然何以掩斯愧?
乾隆戊申清和月中瀚叠去岁韵御笔
三、《御制赐健锐云梯营军士食即席得句有序》
碑刻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此碑位于香山南麓松堂内的畅轩里。碑型为石屏风状,整块青石雕刻。高270厘米,宽194厘米,厚25厘米。碑文为乾隆御笔行书,先序后诗。序文和诗主要还是对平定大小金川歌功颂德,不过在序中也提到在金川战役中俘虏了一些熟悉乐器的番人(俘番习工筑者数人)并在健锐云梯营侧看管居住。序和诗如下:
朕于实胜寺傍造室庐,以居云梯军士,命之曰:健鋭云梯营。室成居定,兹临香山之便,因赐以食。是营皆去岁金川成功之旅,适金川降虏及临阵俘番习工筑者数人,令附居营侧,是日并列众末,俾预惠焉。
犹忆前冬月,云梯始习诸。  功成事师古,戈止众宁居。  实胜招提侧,华筵快霁初。 馂余何必惜,可以逮豚鱼。
乾隆庚午御笔
四、“实胜寺后记”碑刻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四月,立于香山团城演武厅北侧的阅武楼内。之所以称之为后记,是因为碑文记载的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该碑为整块巨大青石,卧碑。额高79厘米,宽403厘米,厚70厘米。碑身高166厘米,宽387厘米,厚54厘米。须弥座高97厘米,宽412厘米,厚73厘米。碑文也是“四样字”,碑身阳面汉、满两种文字,阴面蒙、藏文。汉文为乾隆御笔正书。碑文记述了健锐营在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战乱中的功绩。碑文如下:
实胜寺后记
岁在己巳建实胜寺于西山之下,其缘起已见前记不复缀。今赖昊天垂佑、宗社笃祜,平凖噶尔回部,拓地伊犁、喀什、噶尔、叶尔羌一带二万余里,其外羁縻,附属如哈萨克、布鲁特、安集、延拔、达克山等部不与焉。凡乘机决计信赏必罚奉天讨罪藉众集事诸大端,具见太学之碑。开惑之论、西师之诗亦不复缀。兹记者,寺左近健锐云梯营实居,之营之兵是役効力为尤多,故不可不旌其前劳以劝夫后进。先是呼尔璊霍斯库鲁克之战,我师以少敌众,而贼据险伺隙,故凡行陈叅伍弥缝之际,略觉旗靡鼓馁处得健锐兵数十立其间,则屹如坚城,整而复进,遂乃斩将搴旗用成殊绩。盖索伦兵马射虽精,以之驰突乘胜破阵无不如志,而知方守节终不如我满洲世仆,其心定、其气盛。夫人出万死一生,为国宣力而为之,君者事成而忽若忘,独何心哉?朕岂为之哉?自己巳设此营,而辛巳即收其效,不啻树树,十年之得报,是潜移黙运,有若天授予。亦有所不知其然,而然者而敬绳祖武丕扬国烈,瞿瞿惴惴惟盛满之,是惧犹初志也,是用重勒碑记之,且肖
喀喇乌苏袭迫之状,筑堡其侧,岁时幸香山阅健锐兵,用寓尹铎晋阳之意不亦可乎!
乾隆辛巳孟夏月之吉御制并书
光绪年绘制的西山八旗营房、寺庙图,黑字是四通石碑所在位置
实胜寺碑亭&
碑亭内“四样字”“御制实胜寺碑记”石碑
硕大精美的碑首高有1.45米,宽有1.75米
雕有游龙边饰的汉文碑身
这就是修改过的碑文
这是原立在实胜寺内的“御制实胜寺碑记”碑
如意灵芝云纹碑首
缠枝纹饰碑身
此碑也有凿改的痕迹
碑侧的乾隆五十三年乾隆御制诗《实胜寺叠去岁韵》诗
松堂内,白皮松林中的来远斋,屋顶为八十年代后建
宅内的石屏风,两侧石柱上也可由乾隆御题楹联:指云际,千峰兴怀蜀道;听松间,万籁顿入梵天。
演武厅北侧阅武楼,内有“实胜寺后记”碑
阳面满汉文字
碑阴蒙藏文字
“实胜寺后记'汉字碑文
附:实胜寺叠去岁韵(诗中黑字为乾隆注脚)
  實勝寺每兆實勝,蒙天恩不可無記。匪予始乃自太宗,松杏山攻率子弟。敬述此事用此名(崇德六年八月,太宗以偏師破明總督洪承疇兵十三萬於松山、杏山,歸而建實勝寺於盛京,以紀功績。予於己巳歲,以金川凱旋,亦就西山舊寺葺新之,名曰「實勝」。自是平定伊犁、回部、兩金川,無不名副其實;遠紹前光,即以敬修武備也),西域金川早如志。以為是後應偃武,與民休息可無事。不意丙午歲之冬,臺灣邪教萌逆計。兩提臣乃互觀望,不敢首進更退避(上年逆匪林爽文初滋事時,黃仕簡、任承恩以兩提督率兵渡海,若能奮勇剿殺,不難立時撲滅。不意黃仕簡安坐郡城、任承恩株守鹿仔港,以致賱萋樱コ菗锷纾账敛獗。迨予繼命常青為將軍,過臺灣籌剿,而俦娙赵觯央y措手。非二人養癰之咎,何以致此)。以此養癰俾樱コ菗锷绮獗至。更命重臣徵勁兵,百巴圖魯嫻師律(葉。客夏,予燭照事幾,非遣重臣前往,不能迅速蕆功。於是命福康安、海蘭察等於八月初率巴圖魯百餘人,帶領續調川、黔、楚、粵勁旅近萬人赴閩。此百餘人皆素嫻師旅,無不一以當百。俦娐勚呀阅懧洌屢戰屢勝擒二豎,三月功成亂反治(福康安等於十月底自崇武澳放洋,一晝夜間,揚帆達鹿仔港。軍威所至,勢如振槁;未及三月,而二豎就擒,妖氛悉靖。闔郡之民,咸安衽席。成功之速,無以逾此。茲予駐蹕香山,顧瞻寺額,幸而無辱前名。此皆仰賴上蒼眷佑,用是益深敬畏耳)。幸哉未致辱前名,不然何以掩斯愧?&&
乾隆戊申清和月中瀚叠去岁韵御笔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以天安门广场为主线,游览天安门城楼,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故宫、中山公园、景山公园、北海公园。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44万平方米,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
天安门:天安门是皇城正门,原名承天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改名为天安门,是皇帝颁发诏令的地方。
中山公园:也称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侧,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中山公园是遗留下来的明代完整建筑物。
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是中国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帝王宫殿群,是国内最大的博物院,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 城西区旅游景点介绍 】
从景山公园往西便进入城西区,在这里有北海公园、团城、白云观、大观园、五塔寺等景点。
北海公园:北海公园是有八百多年历史的皇家宫苑,因为未受战火的破坏,很多历史遗物仍然可见到。阅古楼保存有三希堂发贴,濠濮涧是慈禧听评书的地方。
团城:是位于北海南门外的小型园林,城内有承光殿,供有嘉庆时西藏进贡的玉佛。
白云观:有&全真第一丛林&之称,是道家的圣地,供奉着玉帝、全真道祖王重阳七大弟子及长春真人丘处机,是了解中国道教的好地方。
大观园:原来是清代皇家茶园,后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根据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描述而建。
【 城东区旅游景点介绍 】
此区拥有雍和宫、孔庙、国子监、天坛等景点。
雍和宫:原为雍正皇帝的府邸,是北京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寺。寺内汉藏建筑相统一,文化艺术气息丰富、浓厚。
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并且这三代5万名进士的姓名、次第和籍贯都刻在大成门两侧的进士提名碑上。
天坛公园:是圜丘、祈丘两坛的总称,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内有三音石和回音壁,还有八九百年树龄的九龙柏。
【 近郊西区旅游景点介绍 】
来到北京不能不去颐和园,与颐和园相邻的还有香山公园、圆明园遗址,更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卧佛寺、八大处公园以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看看。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乾隆皇帝建造的皇家园林,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火烧,后有慈禧挪用巨额军费历经10年重新建造,更名为颐和园,占地290.8公顷,内有3000多间殿堂楼阁、亭台水榭,是我国园林之首。
香山公园:颐和园的西边是香山公园,是金代的皇家猎园,后在乾隆期间扩建,更名为&静宜园&。
卧佛寺:寺内有五座重殿和西山院。卧佛殿里供奉着铸造于元代至治元年,长5.3米、重54吨的释迦牟尼铜卧佛像。
圆明园遗址:原是清朝的皇家御园,经过150年的建造,集中华园林建筑之精华,有&万园之园&之美誉,后被英法联军掠夺和焚烧,现只留下残檐断壁。
【 远郊西南区旅游景点介绍 】
卢沟桥: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于此。
潭柘寺:北京地区最早的佛寺。在大雄宝殿后有颗千年银杏树,曾被乾隆封为&帝王树&。观音殿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出家之所殿内有&公主拜砖&。
戒台寺:以戒台和松闻名,是我国现存戒台中最大的一座,是明代遗物,与杭州的昭庆寺、泉州的开元寺并称中国三大戒台。寺中有五颗奇松:塔松、九龙松、卧龙松、自在松和活动松。
周口店猿人遗址: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 远郊西北区旅游景点介绍 】
十三陵:是明朝成祖到思宗13位皇帝的陵墓,目前开放的景点有神路、长陵、定陵和昭陵。陵区前有建于1540年我国现存最大的汉白玉石牌坊。
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开放最早、修复最好的长城,城高7.8米,上宽5.8米。在1987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遗产&。
其它11条答案
附近的朋友等待您的帮助
包打听移动版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ity of Luoyang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洛阳排全国第二昨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会展中心公布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洛阳进入中国区域最具竞争力城市中部城市十强、最具特色旅游城市排行榜、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佳城市3个榜单,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榜单中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洛阳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地标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象征,或言其史,或志其特,或述其貌,总之,地标就是一个城市的“北斗星”,融入了人们对这个城市的情感和认知它一定是当地最强有力的代言者。快来看看洛阳最著名地标,你会跟别人提起哪个?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白马寺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关 林
关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问,清乾隆时加以扩建,现存建筑主要为明代,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关林的建筑规格是按照宫殿形式修建的,布局严谨壮观。庙前有戏台,中轴线建筑依次有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关墓。中轴线两侧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对称建筑物。其中最具特色的当数舞楼,前台的歇山式和后台的硬山式组合任一起,重檐楼阁,构筑之妙全国罕见,也为“洛阳古代艺术馆”所在地。
关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依伊水清流,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
2008年由洛阳市申报的关公信俗,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992 X-85),关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公信俗”的遗产地,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天堂 明堂
明堂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皇宫正殿,又叫万象神宫。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而且影响到后世。明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就参考了唐洛阳明堂的建筑特点。
她执政的15年,几乎都是在这座城市度过。武则天当政时期所建的明堂、天堂,是东都洛阳宫城内最高大的两个建筑,它们一改皇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使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
明堂,是唐垂拱四年 (688)武则天在洛阳主要宫殿乾元殿址附会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供布政、祭祀、受贺、飨宴、讲学辩论之用。
天堂是宫城内的一座重要宫殿,是武则天的礼佛堂。公元688年春,武后排斥众议,拆除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在其地建明堂。明堂建在台基上,方300尺(88米),高294尺(86米),三层。下层为平面正方形,中层为十二边形,上层为二十四边形。中、上层均为圆顶,上层顶上立铁凤,高一丈(2.94米)。以后又在明堂之北隋大业殿处建高五层的天堂,以贮巨大的佛像。明堂、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充分显示了唐代极盛期建筑的高度水平。明堂、天堂的建造,一改宫中主殿为单层的传统,极大地改变了洛阳宫的面貌和立体轮廓。天堂共五层,它比明堂高得多,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天堂、明堂,构成了洛阳城辉煌壮丽的景观,象征着无与伦比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代表了唐朝建筑技术的杰出成就。20世纪80年代经考古发掘,天堂中心柱础保存完好。
遗憾的是,公元695年,失宠的薛怀义放了一把火,将这座能与如今摩天大楼比肩的巍峨建筑付之一炬,从建成到烧毁,它的寿命仅有可怜的7年。洛浦公园
游览一遍洛浦公园,就像回顾洛阳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多少悲欢离合,都印在洛阳这块饱经沧桑的土地上,难怪北宋诗人司马光由衷的发出这样的感叹:“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浦公园是洛阳市委、市政府为古都人民建造的一项大型公益工程,该公园沿着穿越市区的洛河两岸而建造,全长16公里。公园北岸景区长约10公里,宽为90米,北岸景区是整个游园的重点,以大面积草坪为主,建设有30个活动内广场、14个历史文化广场、10个植物专类园及其他建筑小品等。南岸景区宽为70米,主要以植物造林为主,将来适当布置园路、休息广场及园林小品。洛河水面规划为四道橡胶坝。水面宽度为600-800米,可开展全国性的赛艇比赛,河中适当位置布置小岛、半岛并点缀园林小品,形成一个水上乐园。
洛浦公园是依洛河而建的洛阳市跨世纪生态工程,是洛阳市的城市生态带,也是洛阳市的东西轴线.洛浦公园横跨洛河两岸,纵贯洛阳市五个区,总面积近1200万平方米。集河堤、阶堤、滩塘、河道为一体,融园林绿化、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园林文化为一炉,为规 模宏大的开放性公园,除满足市民游憩、观赏、休闲、晨练等功能要求外,也是人们进行科普教育、环境和绿化意识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对防洪排涝,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王城公园
王城公园是洛阳市政府为了纪念历史名城——周王城,在其遗址上修建的。公园始建于1955年,坐落在洛阳市文化馆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周王城遗址上。占地一千零八十亩,包含古文化区、牡丹花圃、动物馆、游乐场等几个部分,它是全国第一座遗址公园,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1955年10月,开始征地291亩修建,并建了温室和办公室152.64平方米,原有牡丹22个品种214株。次年,将老城毕宅院内15亩牡丹全部移入, 秋季在新村购置牡丹800株。“五一”正式对外开放,建园初期面积约320亩,绿地面积250亩,位于涧河桥南 。
截至2015年,园内牡丹观赏区占地15.5公顷,合233亩,分为牡丹仙子观赏区、丹香迎宾牡丹观赏区、紫云天香台牡丹观赏区、王城春早牡丹观赏区、甘棠洲牡丹观赏区、傲梅渲春牡丹观赏区、春晓岸牡丹观赏区等七大牡丹观赏景点。种植牡丹880个品种,十三万余株,涵盖九大色系、十个花型的牡丹,早中晚品种各占15%,65%,20%。明珠电视塔
洛阳明珠电视塔始建于1996年,高278米,是洛阳市的标志性建筑。
该塔位于洛浦公园内,塔基为钢混凝结构,塔身为钢结构,塔基分为四层,塔身160米—181.30米处为上下塔楼,分为四层,其中上塔楼为圆形玻璃透明体,下塔楼为九个莲花瓣组成。塔基塔身可使用面积共11层,近1万平方米。
洛阳电视塔占地面积1933.4平方米,是集广播电视发射和商务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设施。丽景门
原名丽京门,于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为丽景门,是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被评为洛阳市新八大景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
丽景门始建于隋朝,整个丽景门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成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并且被评为洛阳八景之一。
丽景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东都皇城西面有两门,南曰丽景门,北曰宣辉门。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定鼎门
定鼎门,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隋朝,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建筑。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定鼎门内的街道称为“天街”。定鼎门为一门两阙格局,双阙与主城门楼呈一字型对称平行分布,门楼与阙台之间有飞廊连接,其门道的宽度和进深为隋唐两京郭门之最,这种“一字阙”的城门在隋唐两京考古中也是孤例。
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定鼎门遗址位于中原地区的洛阳盆地、隋唐洛阳城遗址南区,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洛阳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展现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并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具有密切关联,是公元7 ~ 1 0 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洛阳的主入口及街区遗址日上午,全国大遗址保护重点工程——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一座中国沿用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城门,在地下沉睡千年之后,终于“再现”地面。
我走遍洛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为遇见,只为感受你的曾经。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正在加载..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转载]关于“实胜寺”的四座碑刻
&&实胜寺位于北京香山南麓,是乾隆效仿皇太极松、杏山战役胜利建实胜寺的史实,并为了彰显自己平定金川叛乱而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原来的鲍家寺基础上改建,现在是部队大院占据着,寺庙早已踪迹全无。
实胜寺承载着乾隆时期的“十全武功”(十次重大战役)中的“三全”(三次战役),乾隆御制亲书的四通石碑清楚地记载了这三次战役的起因和经过。“十全武功”主要是:&
1、乾隆14年(公元1749年)
平大小金川,
2、乾隆20年(公元1755年)
平准噶尔,
3、乾隆22年(公元1757年)
再平准噶尔,
4、乾隆24年(公元1759年)
5、乾隆34年(公元1769年)
6、乾隆41年(公元1776年)
再平大小金川,
7、乾隆53年(公元1788年)
8、乾隆54年(公元1789年)
9、乾隆56年(公元1791年)
平尼泊尔,
10、乾隆57年(公元1792年)
再平尼泊尔。
实胜寺的四通石碑分别记载的是“十全武功”里面的乾隆十四年、二十四年和五十三年的三次战役。
其四通石碑分别是:“敕建实胜寺碑记”碑(两通)、《乾隆十五年御制赐健锐云梯营军士食即席得句有序》碑和“实胜寺后记”碑。
一、“敕建实胜寺碑记”碑(亭碑)刻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月。碑有两通,一立于香山演武厅南侧果园内的实胜寺碑亭内(简称‘亭碑’);另一通原立于实胜寺内(简称‘庙碑’),寺毁后一直消失,前些年被发现,现立在了宝相寺附近。
“亭碑”是一块巨大青石立碑,平面呈四方形。额高145厘米,宽175厘米,有篆书“御制”二字。碑身高310厘米,宽155厘米。须弥座高115厘米,宽192厘米。碑身四面文字分别用汉、满、蒙、藏文书写。汉文乾隆御笔正书。“亭碑”详细记载了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建筑碉楼的起因、建造实胜寺的原因和组建健锐营的前后经过。
有趣的是乾隆为了彰显“实实在在”的胜利,本意是新建实胜寺,在《钦定日下旧闻考》里记载也是新建,“因命择向庀材建寺于碉之侧&
名之曰实胜”。但是碑文镌刻的却是“因命于碉傍就旧有寺新之&
易其名曰实胜”,实物和记载有十二字的不同。仔细观察碑文,这十二个字曾经被修改过。究其因似乎在建造实胜寺“择向”时不知何故最终利用鲍家寺改建,《日下旧闻考》也载“表忠寺亦称鲍家寺,今改建实胜寺”,可能《日下旧闻考》修订在先,碑文修改在后,最后出现了差错。
碑文十二字的修改在“亭碑”和“庙碑”中均有。
《日下旧闻考》记载的碑文:
御制(应为敕建)实胜寺碑记
去岁夏,视师金川者久而弗告其功,且苦酋之恃其碉也。则创为以碉攻碉之说,将筑碉焉。朕谓攻碉已下策,今乃命攻碉者而为之筑碉,是所谓借寇兵而资盗粮者全无策矣,为之懑然。因忆敬观列朝实录,开国之初我旗人蹑云梯肉薄而登城者不可屈指数,以此攻碉何碉弗克?今之人犹昔之人也,则命于西山之麓设为石碉也者,而简佽飞之士以习之。未逾月得精其技者二千人。更命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为经略,统之以行,且厚集诸路之师期必济厥事,赖天之佑大功以成。此固经略智勇克兼用扬我武,酋长畏威怀德厥角请命。是以敌忾以往者率中道而归。窃恨未施其长技,有余怒焉。记不云乎: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云梯之习犹是志也。而即以成功,则是地者岂非绥靖之先声,继武之昭度哉。因命择向庀材建寺于碉之侧,名之曰实胜(实际碑文:因命于碉傍就旧有寺新之,易其名曰实胜)。夫已习之艺不可废,已奏之绩不可忘。于是合成功之旅立为健锐云梯营,并于寺之左右建屋居之,间亦依山为碉,以肖刮耳勒歪之境。昔我太宗皇帝尝以偏师破明十三万众于松山、杏山之间,归而建实胜寺于盛京以纪其烈。夫金川蕞尔穷番,岂明师比。然略昆明而穿池,胜乔如而名子,其志不忘一也。汉书训碉作雕,碉为石室,而雕则若雕鹗之栖云者,皆非是盖西南夷语彼中呼楼居其音为碉云尔。&
乾隆十有四年岁在己巳夏五月之吉
& 二、“敕建实胜寺碑记”碑(庙碑)刻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月。“庙碑”和“亭碑”内容完全一致,但是也有区别:
“庙碑”为立碑,规制较小,碑额雕有云纹,上面篆书“御制”,碑高3米多,碑身30多公分厚,碑身两面分别只有汉藏两种文字(说明实胜寺为藏传佛教,番子营的番人当是藏族,而非苗族)。&&&&&&&&&&&&&&&&&
&最为珍贵的是在石碑的侧面镌刻着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的御制诗《实胜寺叠去岁韵》。此诗起因就是前面所说乾隆“十全武功”之一的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因当时的台湾府知府孙景燧取缔天地会,天地会领袖林爽文率军反抗,于是台湾爆发了当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二年,乾隆派一等嘉勇公福康安与大将海兰察出兵平乱。福康安于当年十二月由鹿港登陆,与起义军决战于八卦山。结果清军大胜,福康安先后收复彰化、嘉义,并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生擒林爽文。至此,持续一年零四个月的农民起义被彻底平息。乾隆听后大喜,遂做《实胜寺叠去岁韵》诗,刻于实胜寺寺内石碑之侧。此诗是史诗,记载了当年皇太极松山、杏山战役后建实胜寺的经过,和台湾天地会起事镇压经过。当年由于风化严重,此诗多难以成句。
此碑文物价值不亚于“亭碑”,甚至高于斯,其碑身记载了乾隆“十全武功”的其中“两全”。&全诗诗文如下:
实胜寺叠去岁韵
实胜寺每兆实胜,蒙天恩不可无记。
匪予始乃自太宗,松杏山攻率子弟。
敬述此事用此名,西域金川早如志。
以为是后应偃武,与民休息可无事。
不意丙午岁之冬,台湾邪教萌逆计。
兩提臣乃互观望,不敢首進更退避。
以此养痈贼蔓延,攻城擄社猖獗至。
更命重臣征劲兵,百巴图鲁娴师律。
屢战屢胜擒二竖,三月功成乱反治。
幸哉未致辱前名,不然何以掩斯愧?
乾隆戊申清和月中澣叠去岁韵御笔
三、《御制赐健锐云梯营军士食即席得句有序》碑刻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此碑位于香山南麓松堂内的畅轩里。碑型为石屏风状,整块青石雕刻。高270厘米,宽194厘米,厚25厘米。碑文为乾隆御笔行书,先序后诗。序文和诗主要还是对平定大小金川歌功颂德,不过在序中也提到在金川战役中俘虏了一些熟悉乐器的番人(俘番习工筑者数人)并在健锐云梯营侧看管居住。序和诗如下:
朕于实胜寺傍造室庐,以居云梯军士,命之曰:健鋭云梯营。室成居定,兹临香山之便,因赐以食。是营皆去岁金川成功之旅,适金川降虏及临阵俘番习工筑者数人,令附居营侧,是日并列众末,俾预惠焉。
犹忆前冬月,云梯始习诸。  功成事师古,戈止众宁居。  实胜招提侧,华筵快霁初。
 馂余何必惜,可以逮豚鱼。
乾隆庚午御笔
四、“实胜寺后记”碑刻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四月,立于香山团城演武厅北侧的阅武楼内。之所以称之为后记,是因为碑文记载的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该碑为整块巨大青石,卧碑。额高79厘米,宽403厘米,厚70厘米。碑身高166厘米,宽387厘米,厚54厘米。须弥座高97厘米,宽412厘米,厚73厘米。碑文也是“四样字”,碑身阳面汉、满两种文字,阴面蒙、藏文。汉文为乾隆御笔正书。碑文记述了健锐营在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战乱中的功绩。碑文如下:
实胜寺后记
岁在己巳建实胜寺于西山之下,其缘起已见前记不复缀。今赖昊天垂佑、宗社笃祜,平凖噶尔回部,拓地伊犁、喀什、噶尔、叶尔羌一带二万余里,其外羁縻,附属如哈萨克、布鲁特、安集、延拔、达克山等部不与焉。凡乘机决计信赏必罚奉天讨罪藉众集事诸大端,具见太学之碑。开惑之论、西师之诗亦不复缀。兹记者,寺左近健锐云梯营实居之,营之兵是役効力为尤多,故不可不旌其前劳以劝夫后进。先是呼尔璊霍斯库鲁克之战,我师以少敌众,而贼据险伺隙,故凡行陈叅伍弥缝之际,略觉旗靡鼓馁处得健锐兵数十立其间,则屹如坚城,整而复进,遂乃斩将搴旗用成殊绩。盖索伦兵马射虽精,以之驰突乘胜破阵无不如志,而知方守节终不如我满洲世仆,其心定、其气盛。夫人出万死一生,为国宣力而为之,君者事成而忽若忘,独何心哉?朕岂为之哉?自己巳设此营,而辛巳即收其效,不啻树树,十年之得报,是潜移黙运,有若天授予。亦有所不知其然而然者,而敬绳祖武丕扬国烈,瞿瞿惴惴惟盛满之,是惧犹初志也,是用重勒碑记之,且肖
喀喇乌苏袭迫之状,筑堡其侧,岁时幸香山阅健锐兵,用寓尹铎晋阳之意不亦可乎!
乾隆辛巳孟夏月之吉御制并书
光绪年绘制的西山八旗营房、寺庙图,黑字是四通石碑所在位置
实胜寺碑亭&
碑亭内“四样字”“御制实胜寺碑记”石碑
硕大精美的碑首高有1.45米,宽有1.75米
雕有游龙边饰的汉文碑身
这就是修改过的碑文
这是原立在实胜寺内的“御制实胜寺碑记”碑
如意灵芝云纹碑首
缠枝纹饰碑身
此碑也有凿改的痕迹
碑侧的乾隆五十三年乾隆御制诗《实胜寺叠去岁韵》诗
松堂内,白皮松林中的来远斋,屋顶为八十年代后建
宅内的石屏风,两侧石柱上也可由乾隆御题楹联:指云际,千峰兴怀蜀道;听松间,万籁顿入梵天。
演武厅北侧阅武楼,内有“实胜寺后记”碑
阳面满汉文字
碑阴蒙藏文字
“实胜寺后记'汉字碑文
附:实胜寺叠去岁韵(诗中黑字为乾隆注脚)
  實勝寺每兆實勝,蒙天恩不可無記。匪予始乃自太宗,松杏山攻率子弟。敬述此事用此名(崇德六年八月,太宗以偏師破明總督洪承疇兵十三萬於松山、杏山,歸而建實勝寺於盛京,以紀功績。予於己巳歲,以金川凱旋,亦就西山舊寺葺新之,名曰「實勝」。自是平定伊犁、回部、兩金川,無不名副其實;遠紹前光,即以敬修武備也),西域金川早如志。以為是後應偃武,與民休息可無事。不意丙午歲之冬,臺灣邪教萌逆計。兩提臣乃互觀望,不敢首進更退避(上年逆匪林爽文初滋事時,黃仕簡、任承恩以兩提督率兵渡海,若能奮勇剿殺,不難立時撲滅。不意黃仕簡安坐郡城、任承恩株守鹿仔港,以致賱萋樱コ菗锷纾账敛獗。迨予繼命常青為將軍,過臺灣籌剿,而俦娙赵觯央y措手。非二人養癰之咎,何以致此)。以此養癰俾樱コ菗锷绮獗至。更命重臣徵勁兵,百巴圖魯嫻師律(葉。客夏,予燭照事幾,非遣重臣前往,不能迅速蕆功。於是命福康安、海蘭察等於八月初率巴圖魯百餘人,帶領續調川、黔、楚、粵勁旅近萬人赴閩。此百餘人皆素嫻師旅,無不一以當百。俦娐勚呀阅懧洌屢戰屢勝擒二豎,三月功成亂反治(福康安等於十月底自崇武澳放洋,一晝夜間,揚帆達鹿仔港。軍威所至,勢如振槁;未及三月,而二豎就擒,妖氛悉靖。闔郡之民,咸安衽席。成功之速,無以逾此。茲予駐蹕香山,顧瞻寺額,幸而無辱前名。此皆仰賴上蒼眷佑,用是益深敬畏耳)。幸哉未致辱前名,不然何以掩斯愧?&&
乾隆戊申清和月中澣叠去岁韵御笔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山顶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