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移动太平洋保险业务员工号代表工号805是谁?

2015年10月的一个回答,由于原问题被删除,将答案搬到此处。&br&&br&==========================以下为原回答==========================&br&&br&个人浅见:&br&&b&1、项目可验证&/b&&br&&b&2、有效的风控体系&/b&&br&&br&具体点说,&b&什么是项目可验证&/b&?就是说,P2P的借贷对象是谁,资金用来干什么,这个生意大致利润率是多少,能不能承受P2P的高额利率,是不是有第三方能证明以上这些,或者逻辑上成立。&br&现在很多P2P平台的借贷对象都只有一个项目名称,连公司名称都没有,更没有地址、营业执照号码、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主营业务等等内容,也没有基本的财务信息,只是拿一个好听的名头忽悠人。&br&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很多所谓P2P平台的项目,都是外地的,而且往往挂一个县级政府或其下属局的名头,来证明项目的可靠。&br&其实,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外地项目,对大多数人,特别是P2P平台的主要客户——中老年人和家庭妇女,是难以验证的,不太会有人去实地调研,而网络调研,这些投资人又缺乏相应能力。&br&而挂个县级政府或其下属局的名头,既能拉大旗作虎皮,利用很多人相信政府的心理,又能避免被人戳穿的风险。毕竟县级政府或其下属局,因其级别低,管理弱,所以想办法弄张东西盖个红章的难度比较低。而如果连这也不愿意做,直接伪造一个的话,因其县域人口少,而在投资人所在地有直接联系的人更少,能与相关县政府局领导扯上关系求证的基本就没有了,所以不易被揭穿,就算揭穿也风险不大,当地政府没有能力跨地域来管这么小的事情。&br&&br&那么,&b&什么是有效的风控体系&/b&呢?&br&就是说,对投资项目的风险有管理、有预防、有对策。包括了合理的风控理念、完整的风控措施、足够的风控人员、有效的风控流程、实时的风险监测等内容。&br&但大多数P2P平台,对这些都是避而不谈的。他们津津乐道的是我有政府背景、是政府项目、有抵押等等。但在专业风控人员看来,除抵押外,这都不是风控措施。&br&真正的风控应当是有合理的风控理念,即自己做哪类项目,哪类项目是不做的,不能是说一句“夕阳行业也有好项目”就什么项目都做。要明确自己的坏账损失承受水平,自己的风控政策等。&br&还要有事前有独立的调查、专业的审批,明确项目的风险点在哪里(插一句,任何项目都有风险点,如果谁说一个项目没有任何风险点,那就必须考虑他是不是专业,或者是不是在诈骗了)。然后,针对这些风险点,有哪些必要的控制手段或监测手段。事中应对项目的风控手段进行查验,是否落实,例如借贷合同是否签订,签署人是否有足够的授权,合同条款是否严谨能规避风险,事前约定的抵押是办妥登记手续等等。只有这些都做到了,才能让借款人拿到钱。事后则要定期不定期去项目调查,看项目进展是否符合事前的调查、项目收入是否符合预测、现金流是否正常、老板有没有其他投资等等,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包括及时起诉、控制借款人、处置抵押物等。&br&&br&而这些,现在90%的P2P都是没有或者做不到的,而更关键的是,这些平台的钱到底流到哪里去了,除了平台有数的几个高管,谁都说不清楚,自融嫌疑极大。自融就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庞氏骗局了。
2015年10月的一个回答,由于原问题被删除,将答案搬到此处。==========================以下为原回答==========================个人浅见:1、项目可验证2、有效的风控体系具体点说,什么是项目可验证?就是说,P2P的借贷对象是谁,资金用来干什么,这个生…
刚接的项目往往是行业层面和业务层面决定了哪些是重点科目。比如药企,销售费用肯定需要重点关注,然而对于一些传统的制造企业销售费用一般都不会是关注重点。这些层面的信息,能让你入手的时候有着眼点。&br&
再说到企业提供的报表,能从中证明获取多少信息? &br&
企业提供的原始报表多数只能用来证伪,无法用来证明。&br&
首先,你无法保证这财报是真实的。即使是真实报表,也很难把握里面会有很多错报。曾经遇到过一家小企业把借款冲减存货科目的。&br&
那么,如何通过原始报表来证伪,一是从报表的勾稽关系以及财务比率。比如:银行存款和其他应付款大幅增加,但是利息费用没有增加,那是不是有关联方提供了无息借款;预付账款畸高,那是不是会有很多无票费用,企业不去结转。&br&
第二,就是从可比公司的信息出发,毛利、净利各类指标。实际中往往与可比公司也有很大差别,但可能是源于业务模式、客户类型的差别,需要你去了解。&br&
所以单纯的财务报表要来证明一些企业信息也是很困难的。&br&
审计风险和重点科目往往是在审计过程随着对企业的了解而发现的,所以教材里也会说对审计计划的修改是贯穿于整个约定项目的。
刚接的项目往往是行业层面和业务层面决定了哪些是重点科目。比如药企,销售费用肯定需要重点关注,然而对于一些传统的制造企业销售费用一般都不会是关注重点。这些层面的信息,能让你入手的时候有着眼点。 再说到企业提供的报表,能从中证明获取多少信息? …
我不是搞审计的,但是自己开金融类公司,经常要看其他企业的财务报表,那么我看报表的目的是为了投资,我的投资原则首先投资对象不能做假账!!!!!任何做假账的人,直接PASS。我喜欢投资现金流充裕的行业,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最好都是0!!!&br&&br&在以上的目的下我是这么看报表的。&br&1、对于不熟悉的企业,我报表不会先看,我首先了解企业是干什么业务的。了解完后,就在大脑里面构思在这个企业发生的业务当中,会计是怎样一步一步做账的,什么地方的帐一目了然很好做,什么地方的帐又容易出现问题。不懂的地方就多和财务沟通沟通。&br&&br&2、有大概思路以后,随便寻找一笔真实的业务,从头到位核实下去,从原料采购到最后销售走一遍。&br&&br&3、完成上面以后我对于这个企业大致的做账的地方就了解了,那么我自己就有大致的灵感啥地方容易产生水分,然后拿之前历年的报表对比,什么地方数字变动大查什么地方。比如我发现一个贸易类的企业固定资产突然猛增,肯定就有问题,因为贸易企业主要是流通,库存一般是成品很好盘点,而固定资产大不了有个仓库,所以固定资产的猛增就是问题。&br&&br&4、一般情况下,我在经过第三步后还没有发现做假账的地方,我就主要开始关心我需要的财务指标了,这个部分我一般都是通过网上搜索算算,自己想想一般不会错。
我不是搞审计的,但是自己开金融类公司,经常要看其他企业的财务报表,那么我看报表的目的是为了投资,我的投资原则首先投资对象不能做假账!!!!!任何做假账的人,直接PASS。我喜欢投资现金流充裕的行业,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最好都是0!!!在以上的目…
就说&b&连续审计&/b&条件下的吧:&br&1、项目负责人肯定对企业的财务数据有一个&b&持续的关注&/b&。拿到年报的时候,肯定不是完全突兀的,因为每个月,每季度,或者每半年都会对企业有一个了解和分析。企业发生的大事也是早就知道的。就算什么也不知道,还有预查会给你机会。如果真等到年报,裸衣进场,要吃板子了。&br&&br&2、报表数据&b&分析比较&/b&。和上年的数据对比分析一下,看有没有重要科目的重大变动,并沿着变动线索,向前逐级追溯。部分金额较大,风险较高重要科目,如果有重大变动,和一年来与企业了解情况时知悉的有出入,就要重点关注。&br&&br&3、主要&b&客户及供应商&/b&是否有变动,往来款余额是否正常。如果客户比较集中的话,这一条会比较重要。&br&&br&4、&b&产品结构&/b&的变动。企业有没有新的,牛逼的产品?销量本年暴增的产品?与本年持续了解到的情况是否一致?产品毛利是不是正常?&br&&br&5、行业现状及&b&同行业&/b&上市公司对比。一公司再强大也要遵从行业的规律。如果收入、毛利增长情况远高于同行业公司,就要发现原因并且重点关注风险。&br&&br&6、跟对方&b&管理人员&/b&吃吃饭、喝喝酒,了解了解情况。对于一些IPO的企业,你的审计质量和他的上市并没有矛盾,他遇到什么问题,也愿意跟审计聊聊,看看怎么处理会更有利。这也是一种日常关系的维护。对于上市公司,如果本年年报存在某些目的,比如要达到某种业绩,同时对应相关的风险。&b&真的问题,大多是企业自己坦白的。&/b&&br&&br&MARK 其他问题想到再说。
就说连续审计条件下的吧:1、项目负责人肯定对企业的财务数据有一个持续的关注。拿到年报的时候,肯定不是完全突兀的,因为每个月,每季度,或者每半年都会对企业有一个了解和分析。企业发生的大事也是早就知道的。就算什么也不知道,还有预查会给你机会。…
上面说得都有点细致。&br&不过个人认为审计还是从高的审计视角出发比较好。&br&&br&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br&事不关己是审不出问题的主要原因。&br&&b&建议不要把自己当审计师,而是要把自己当成报表使用者——更明确而言,是投资者&/b&。&br&想象你几年的积蓄现在就要用来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了,投资失败这几年就白干了,这样你自然就有感觉了。&br&&br&比如这收入真的假的啊?这公司真有这么多资产啊?不会是骗我的吧……&br&然后你也不会在一两千块钱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纠结,自然就能抓住重点。&br&&br&从技术上说,上面答案里的从行业入手是个很好的方式。总之还是要把自己的审计视角打开,不要钻在报表具体数字里。&br&比如你了解到黄金这两年跌得厉害,那你自然会有个存货大幅减值的预期,实际上你预期企业应当是亏损的都不为过。&br&有了预期,你再去看看自己的这些预期对不对,可以取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看看,大概就有感觉了~&br&比如我经常对企业说的:你这个毛利率比上市公司还高啊?&br&&br&另外有个好办法就是看同行业公司招股说明书,会对整个行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br&&br&了解了行业之后,拿着报表,你就去向管理层执行询问程序吧,基本上重点问题都能抓出来了~&br&&br&然后审计过程中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是投资者,叨念:审错了要亏钱!审错了要亏钱!审错了我的钱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br&&br&就可以了。
上面说得都有点细致。不过个人认为审计还是从高的审计视角出发比较好。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事不关己是审不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建议不要把自己当审计师,而是要把自己当成报表使用者——更明确而言,是投资者。想象你几年的积蓄现在就要用来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跳出这个报告,先了解下同类型公司(有上市公司对标最好)的主要财务指标,行业景气度,正反面新闻,对行业有大体了解后,再来看公司在业内的地位/排名,这样你对项目的把控会逼格非常高,也不容易被客户忽悠。只埋头看报告的话,会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找到感觉。&br&先看P&L,再看现金流量,再看负债,再看流动资产,半天下来你就就可以信心满满地问客户,请问食堂怎么走?
跳出这个报告,先了解下同类型公司(有上市公司对标最好)的主要财务指标,行业景气度,正反面新闻,对行业有大体了解后,再来看公司在业内的地位/排名,这样你对项目的把控会逼格非常高,也不容易被客户忽悠。只埋头看报告的话,会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找到感…
虽然只待了三年,但我在四大第二年就做了leader,可以分享一下个人经验.如果就是三张表,说几个我最喜欢关注的地方吧。。:&br&1.各财务指标与去年增长率以及各增长率的差异。比如假设公司收入增长,&br&几个其他科目增长也应该大致成正比: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前两者如果较高,可能公司管理有问题甚至有作假风险&br&几个科目成长正常情况下应该增长率不超过收入增长率:成本,费用(理由是规模经济)。如果过高恐怕经营管理不善&br&2.经营现金流:看一看经营现金流与利润的差异。如果经营现金流远低于利润,可能公司管理有问题甚至有作假风险。重申一句,现金流量表非常重要,因为作假难,容易被查出来。当然如果像普华永道当年不负责地审计外高桥那样就是另一回事了。&br&3.制造型企业,固定资产较大,看看累计折旧与原值比例,是否与历史一致和合理。&br&4.观察固定资产减值,存货减值,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主观性很强的科目是否合理&br&5.看看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占比。如果过大一定要小心,无形资产也是一项最容易出问题的科目,很可能一文不值&br&&br&另外不同意猫叔的“从投资人角度看报表”,报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投资人需求,但正是因为如此,审计师看报表与投资人看报表有根本性的区别:审计师看报表,应以&b&怀疑报表&/b&为出发点,而最终目的是提供一份&b&能让投资者相信&/b&的报表。&br&&br&另外针对另一位合伙人的答案提出看行业,我还要强调下我们对标一般不看行业数据,主要看企业历史数据。理由如下:&br&1.花时间,你需要起码找四五个行业benchmark才有参考性&br&2.不一定有参考性。比如都是互联网企业,网易,搜狐,360,聚美优品的财务数据能有多大一致性?&br&3.历史数据经过审计,没有太大怀疑情况下,你可以合理相信你同事的历史审计是有效的
虽然只待了三年,但我在四大第二年就做了leader,可以分享一下个人经验.如果就是三张表,说几个我最喜欢关注的地方吧。。:1.各财务指标与去年增长率以及各增长率的差异。比如假设公司收入增长,几个其他科目增长也应该大致成正比: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
家里经营实体企业,有很多机械设备,其中&b&一个很大的隐性成本在于有形资产的飞速贬值缩水。&/b&&br&比方说机械设备每年都会折旧,等到年限到了得重新采购,有时候因为技术更新的原因得提前淘汰换新。所以设备的折旧也得在财务那边有所体现,这也是重要的成本。&br&然而现在实体经济衰退,很多企业在倒卖二手设备,供大于求,价格极低。加上技术更迭的加快,企业自身的变化适应,设备的折旧已经不是线性这么简单,全新的设备买回来过两年可能价值缩水到原先的一成都不到。而现在新买一台设备的价格也因为种种原因价格更高了。&b&预估折旧和新买设备的差价,就是很容易被忽视的成本。&/b&&br&一些老板觉得最近实体经济不好,那每年收支相抵弄个不亏就够了,实际上这不对,&b&如果新增利润赶不上资产贬值,那就是亏。&/b&再严重一点,老板没有认识到资产的快速贬值缩水,把企业折腾倒闭了,心想着这么多资产还可以抵债呢。结果呢,这些资产可能都只能当废铜烂铁卖,到时候非但抵不了债,还有大量缺口填不了,这辈子就可能跌在低谷爬不起来了。&br&其他类型的公司也是同理,有形资产都要考虑这些折旧的问题,公司里有的电脑手机车辆等等,都是在不断贬值的。&br&&br&如果不破产清算,资金流稳定的话还是可以不用太理会这种资产贬值的过程的。不过现在实体经济现在情况不明朗,企业变卖、兼并、调整、转型的情况还是挺普遍的,很多资产都会被重新估值。就算企业正常运作,想更换设备时,还是会觉得肉疼,企业转型调整艰难,还真有不少企业是因为受不了这个。&br&&br&哦对了,如果公司里有大量资金的话,存银行跑不过通胀,拿出去理财又可能有风险。跟有形资产一样,这些钱如果没有产生足够的收入,虽然数值可能在变大,但照样是在亏损。&br&&br&&b&另外,企业要预留一部分利润空间,或者设立一定的资金池,来应对突然变化。&/b&&br&突然政策变动,往往会带来很多额外成本。比方说前些年咱上海政府要求外来务工者和本地工人同工同酬,公司里如果外省市工人居多,那人力成本瞬间放大许多。此外还有一些天灾人祸,工伤工亡、极端气候、失窃等等,这些都会侵蚀公司的利润。&br&社会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政府朝令夕改是家常便饭,&b&企业想要长久的生存,都要留足够的空间给各种要钱的主,这些都是成本。&/b&&br&&br&&br&&b&资金链的成本,现在让很多企业非常头疼。&/b&&br&都是汇票,现金很稀罕,自己公司里也没有预留利润空间和资金池,那急要现金的话只能拿汇票去贴现。&b&银行贴现的费用有时高达面额的8%,几乎把企业净利润都给搭了进去。&/b&然后一张汇票几十上百万的资金无法提现,也就没法拿来做其他投资,&b&这部分的利息损失其实也是成本。&/b&至于说民间借贷之类的,就更是大坑了。&br&&br&&b&总之,做企业的,没有得过且过,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挣,即亏。&/b&&br&盲目压价换市场,乱打价格战的,最终很可能会被不断增长的各类成本给淹没,然后血本无归。&b&老板的短视和不思进取,乃是企业最大的隐性成本。&/b&
家里经营实体企业,有很多机械设备,其中一个很大的隐性成本在于有形资产的飞速贬值缩水。比方说机械设备每年都会折旧,等到年限到了得重新采购,有时候因为技术更新的原因得提前淘汰换新。所以设备的折旧也得在财务那边有所体现,这也是重要的成本。然而现…
开展尽调业务,大体上分三步,&br&1、最重要的一步,坐在办公室要资料,提供简洁明了的资料清单(一般模板基础上删减增加),约定提供时间,收到资料后进行复核。重点先说前期的资料清单,不能太多,但要看的尽量清楚,企业介绍,近三年的三张表(审计报告当然更好),本年度的明细账,近3年的年度纳税申报表,高管人员简介表,最近大额合同销售、采购各5份。ok。开干,先看介绍得到大体印象,觉得不行就多翻翻网站。然后看报表,报表如果不达标(资产、收入太少等原因),及时总结汇报,领导是想着抵押物放高利贷还是初次合作要稳打稳扎(领导要是一开始就跟你透底那就更好了)。报表ok,各项比率也ok,那就跟纳税申报表比对,是否有差异;打开明细账,激动不已,先看看长投吧,投的那几家?现在有点实力的地方企业,谁家没有当地农商行,金融机构的股份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然后再看看。。。。。。一说就搂不住了,然后再根据初次看到的情况,再发有针对性的资料清单(ps:固定资产大就要固定资产折旧测算表,往来款集中度高就要员工名册或者工资清单),再看看,基本上心里就有些底了。&br&2、第二步,看演技的时候到了。从司机师傅开始聊吧(这火车站熟不熟啊,一年得来这跑十几趟吧,哈哈哈...司机师傅眼一瞪,一年十几次?我一周都二十几次,哈哈哈)然后跟融资部的老油子绕圈子,接着跟沉默寡言的会计打交道(我最喜欢会计了,不老实的要么当领导要么去融资部了,会计都是老实人啊,哈哈哈),(姐,我以前也是会计,我们那以前公司会计就俩人,天天累死我了,你看你们这里多好啊,这么多会计做一家帐。什么?你们一个人就得做3、4家帐,唉,看来咱们会计都是命苦人啊,那个谁家的帐不会也是你做的吧?我就说嘛,看起来跟你做的这家比不一样。谁家的-就是往来里面挂的最多的那个)接着就是.....&br&3、第三步,就是写报告了,写出初版(真实版),让领导过目,领导说:小王啊,他这个问题也不算什么大问题,那你就赶紧把风险提示写的模糊一些,能删就删,不能删就写泛泛一些,最后的结论别写,等领导批示,不然你真以为自己做主了(你说不放就不放?敢写不放就放你。)&br&最后说一些关注点&br&一、财务状况&br&&ol&&li&核实资产。货币看单子,往来看关联,固产看实况,无形看评估(谁傻谁信)。&/li&&li&集全负债。负债一定要全,民间借贷藏往来,征信报告比对金融机构借款是一定要做的,往来科目深挖一下会有意外的收获。&/li&&li&循环验证。资本公积怎么来的(无形资产评估一下就虚增,商誉)?收入和成本与往来验证;财务费用与短借长借比对。&/li&&/ol&二、经营状况&br&&ol&&li&实际控制人,关联公司&/li&&li&涉诉事项。。。。&/li&&/ol&三、行业状况&br&&ol&&li&行业政策&/li&&li&行业龙头比对。。。。。&/li&&/ol&完了再补吧&br&--------------------------我是分割线
1月30日--------------------------------------------------&br&大体的思路就是远程尽调和实地尽调两部分&br&&b&远程尽调&/b&主要参考企业提供资料和网上搜集信息为主。&br&企业提供资料不做预设,&br&1、根据企业提供资料进行内部逻辑验证(报表平不平,货币资金过大,与企业提供战略是否自洽等等);&br&2、检验企业是否达到基本的融资需求(行业、性质、规模),考察抵押物情况(网络地图查看,当地国土资源局官网,设备查询,相似基础设施项目比对,抵押政策查询),保证企业情况查询;&br&3、详细分析行业、行业地位、地区地位、资金用途、报表重要科目;&br&4、结合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网分析目标企业(每个信息都是关键信息如成立时间、高管名称、股东名称、工商信息变更等),同样在此网站上分析往来款重点企业,长投企业。&br&5、结合全国裁判文书网查询目标企业、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名称、投资企业及高管、往来企业。&br&6、重点把控企业实际控制人,搜索引擎输入“企业名称”,“地区+实际控制人名称”,翻至5页左右,再抽页查看。当地贴吧、论坛查询。&br&&b&实地尽调&/b& 稍后描述,想到哪里写到哪,不正之处请不吝指教,谢谢。
开展尽调业务,大体上分三步,1、最重要的一步,坐在办公室要资料,提供简洁明了的资料清单(一般模板基础上删减增加),约定提供时间,收到资料后进行复核。重点先说前期的资料清单,不能太多,但要看的尽量清楚,企业介绍,近三年的三张表(审计报告当然…
以下为个人见解。&br&把客户的生意当成自己的生意去了解,把公司的钱当做自己的钱去放贷。 &br&需要了解的包括&br&贷款额度,用途,还款来源&br&负责人的人品&br&所有人的资力&br&标的物是哪些,二手性如何&br&公司的沿革,未来的投资方向&br&主营业务,产品,是否有壁垒,客户的来源&br&下游客户,账期,收款情况&br&上游供应商,账期,付款情况&br&融资状况及渠道&br&三张表的基本分析(特别注意近几年的利润和现金流是否可以和近年的投资额相匹配,不能匹配的话就要注意了)&br&最后就是,客户说的话不能尽信,尽可能核实真实性准没错的。
以下为个人见解。把客户的生意当成自己的生意去了解,把公司的钱当做自己的钱去放贷。 需要了解的包括贷款额度,用途,还款来源负责人的人品所有人的资力标的物是哪些,二手性如何公司的沿革,未来的投资方向主营业务,产品,是否有壁垒,客户的来源下游客…
1、行业!行业!行业!适合租赁的客户行业都一般,但千万别选个很差的行业啊!&br&2、确认收入!核实收入!如果核实不了,千万别碰!&br&3、有高利贷的别碰!有黄赌毒的别碰!老板不敬业的别碰!租赁是个长期贷款,不要去指望命运!&br&以上只是个大概,多积累经验吧。尽最大努力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1、行业!行业!行业!适合租赁的客户行业都一般,但千万别选个很差的行业啊!2、确认收入!核实收入!如果核实不了,千万别碰!3、有高利贷的别碰!有黄赌毒的别碰!老板不敬业的别碰!租赁是个长期贷款,不要去指望命运!以上只是个大概,多积累经验吧。…
其实这个问题目的性不是很强,首先帮你补充一下题目,如何通过对目标客户开展租前尽职调查来设计合理租约?&br&之所以谈租约,因为它是开展业务的核心,因为(1)从出租人讲租约几乎包括全部决策要素:租约涵盖标的物的选择、转让(回租抑或直租等、融资额)、租期、备用(备用租约或担保)、每期租金(还款能力或租约履行能力)等;(2)从承租人讲租约是最直观和精华的产品介绍。&br&&br&租约的设计是非常专业化的一项工作,主要体现在租约能够体现业务员对产品的理解和演绎、对客户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建立在两者基础上的设计能力。进一步分类,租约可分标准化标的物的租约(如飞机、船舶)、非标租约(涵盖最广的工业设备)。我主要接触了非标的租约,因此也只能浅显的回答非标租约的问题,算抛砖引玉吧,期待探讨。标准化的租约期待大神另行解答。&br&非标准化租约的设计,题主的问题就来了,如何详细了解承租人?王团结的回答挺详细和系统的,而且操作性强,实际中按那张表执行下来很不错了。我想补充的其实就是两点:一点是目的性,上面已经强调了;另外一点说大一点是客户价值,落地讲就是提供满足客户的需求的租约。因此,首先去需要去了解客户的需求。目前大部分租赁业务其实是类贷款业务,那重点就是了解客户的资金需求,比如常见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补充流动资金,当然这只是广义的大分类,每一个项目其实都有很深入立体的原因导致资金的短缺,这是一个链条,需要在访谈和尽调中不断的去挖掘和验证,比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申请的设备融资,就需要进一步了解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该项投资,结合宏观经济、中观行业面、微观企业自身发展能否判定其合理性,另外企业本身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技术、人才储备等基础,往往投资风险对一个企业的存续影响是很大的。&br&在了解需求之后需要看载体,因为是类贷款业务,设备往往是非标的几乎无变现能力的,因此了解的深度往往是关注合规性,包括权属和价值。下一步的关键是租金的设计,关系到期限和还款方式,对应的就需要去了解承租人目前的现金流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如果预测现金流的波动非常大,那就需要相应的第二还款来源和担保措施,特别是当未来现金流很难把握时为避免本金受损,可能进一步需要设计实物抵押这种兜底措施。这是目前我常用的一种思路,算是对其他答主系统化表格的一个补充吧。&br&另外,还是希望圈内的同志能多讨论,租赁水太深了,一个干过20年租赁的前辈说过他仅了解一个皮毛。
其实这个问题目的性不是很强,首先帮你补充一下题目,如何通过对目标客户开展租前尽职调查来设计合理租约?之所以谈租约,因为它是开展业务的核心,因为(1)从出租人讲租约几乎包括全部决策要素:租约涵盖标的物的选择、转让(回租抑或直租等、融资额)、…
谢邀。&br&题主想问的应该是大型国企参股的融资租赁公司如何开展业务吧,我就针对此题说说我的看法:&br&
首先,要搞清楚股东设立公司的目的。如果股东们在设立公司之前就已经明确发展方向,比如能源、航空、地产等,那公司只要招一批团队就可以干下去了,业务模式无非是直租和回租或者供应商租赁,区别在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客户。如果要上市,最好做一些容易做大资产、容易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资产。&br&
其次,如果业务方向不明确,但想借用国企资源的,要搞清楚该国企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如果是制造设备的,那就主要给母公司的客户做租赁,这样可以很好解决租赁物价款的核实以及客户来源等问题;如果是专注某一行业的国企,可主要开展这个行业内的融资租赁,这样可以更客观的判断客户资质,也可以依托众多上下游客户,开展商业保理,获得无风险收益;如果是大型综合性国企,除了资金以外很难有别的资源的,租赁公司就要制定主攻的业务方向,什么都做肯定是不行的。&br&
再次,要确定公司的比较优势。优势是相对与目标市场确定的,比如国企背景的利率一般较低,但在医疗、航空等金租的领域,利率却难有竞争力。所以公司首先要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优势,最简单的就是利率和效率,流程也要尽可能的简化。&br&
最后,国企背景的租赁公司能否持续成功,还在于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如果一味满足大股东的要求,放松风险控制,从长期来看,公司的收益率必然降低。所以管理层在这方面要多做考虑。&br&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新的租赁公司拓展业务建议趋于谨慎。
谢邀。题主想问的应该是大型国企参股的融资租赁公司如何开展业务吧,我就针对此题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要搞清楚股东设立公司的目的。如果股东们在设立公司之前就已经明确发展方向,比如能源、航空、地产等,那公司只要招一批团队就可以干下去了,业务模式…
一般来说主要的业务形式还是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这两种,但是在租金支付和租赁利率方面是讨论的重点。&br&&br&1. 要看企业能够拿出的抵押,这是最重要的,如房产(是否只能做“二抵”、面积、所在位置、是否好处置)、关联人无限责任连带担保、股东股权质押等等;&br&&br&2. 尽可能在行业内做业务,毕竟是大型国企,关系等各方面因素可靠些,资源多,但是前提是有的,首先还是第一条,抵押不能少,至少是足值抵押,再就是要看行业风险,若是属于高危行业则展业要很小心,首先看企业资质怎么样,有么有什么专利,公司同业竞争行情怎么样,收入现金流是否稳定,远景规划是什么,远景规划中的资金支出情况(尤其是各笔大额资金),目前为各远景项目规划已支付的资金,向谁支付,还需支付多少,为什么支付(保证金?初期研究经费?等等),客户目前主要收入来源,客户所在行业上下游情况等等,要是属于高耗能行业,下游需求是重点;要是属于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新兴公司,财务报表不一定好看,这个时候要会看人,主要是管理层及管理层背后的资源量究竟怎么样,在政府中的相应部门是否有熟人等等;&br&&br&3. 要做企业所属的行业外项目,归根结底问题两个,一是项目所在行业怎么样,大势要看;二是要看融资租赁资金哪里来,自有?银行?还是只做资金业务?ABS?等等。&br&&br&4. 最后个人建议,自己可以考虑先找一个行业做调研报告,未来融资租赁业务做泛的话,其实项目经理也是公司的“产品”,是产品就有同质化的可能,所以用心调研某个看好的行业,写个报告,精致为上,做精不做泛,忙碌不盲目!&br&&br&工作在身,暂时先写这些,谢谢采纳!:)
一般来说主要的业务形式还是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这两种,但是在租金支付和租赁利率方面是讨论的重点。1. 要看企业能够拿出的抵押,这是最重要的,如房产(是否只能做“二抵”、面积、所在位置、是否好处置)、关联人无限责任连带担保、股东股权质押等等;2. …
谢邀!国企股东背景对融资租赁公司而言有几个方面的优势,都会对其开展业务的模式产生影响。&br&1. 股东信用背书可以引入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相对较大的引资规模,使得租赁子公司得以进入对资金成本要求较高,规模需求较大的领域,小到医院大到航空都有机会,具体参考远东宏信的业务发展模式即可。&br&2.国有资本之间的天然信任,使得租赁子公司的风控分析更多渗入定性成分,同等条件下对国企承租人的财务指标要求有所放宽。具体参考越秀租赁在广州当地大量涉入的基建项目,此类项目的短期盈利能力几乎为负。&br&3.行业纵深主导,现存的国有企业多少都经历过各种改革,产业化多元化的理念培育了一大批莫名的子公司,初期的租赁子公司极有可能沦为股东产业相关,或直接业务相关的融资平台,各大银行下属的金融租赁初期都是承接转贷项目的模式。&br&综上,如果仅是开展业务,拼爹已经甩各类浙江老板注册的租赁公司几条街了,但想在多如牛毛的租赁公司中另辟蹊径,还需要股东首先明确自身定位,再行阐明租赁子公司的目标。
谢邀!国企股东背景对融资租赁公司而言有几个方面的优势,都会对其开展业务的模式产生影响。1. 股东信用背书可以引入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相对较大的引资规模,使得租赁子公司得以进入对资金成本要求较高,规模需求较大的领域,小到医院大到航空都有机会,…
已进入放假模式,无聊得很。那就随便写写我知道的吧。&br&先说说出资方&br&1、出资方行业。首先行业内将租赁公司分为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金融租赁是由银行设立,归属银监会监管,可进行同业拆借,融资租赁是由除银行任意企业设立,归属商务部监管,资金靠自有渠道获取。中国现有金租主要是做银行本身因客观条件无法完成的贷款,或者政策性的融资(比如工银各种海外飞机、轨道交通),金租一般资金较大,一般以亿元为单位,融资租赁看公司定位和资金渠道了,几十万起价的有,按亿的也有。&br&2、出资方来源。内资或外资,外资融资租赁公司设立相对是比较简单的,而且最大优势是可以找外币资金,对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盈利有帮助,开展涉外业务相对简单点。所以一般都是国内公司跑去XX群岛成立一家鸟公司再入资,国内所谓外资的租赁公司基本混合制居多,纯外资大部分水土不服,当然也有部分混得风生水起。&br&&br&所以你提到的国资背景对业务模式是没有任何影响的,租赁常用主营业务分三类:直租、回租、厂商租赁,无论什么性质的公司,业务都围绕这三块展开,有影响的是在营销渠道方面。&br&&br&&br&从你提出的背景我大概从实务分析一下,下文你说的国企简称A,租赁公司简称B。&br&1、直租。直租指出租人向设备商购入设备再租用给承租人使用,行外解释成类似按揭买设备。A及下属子公司购买新设备时即可通过这种模式购买设备,好处是减少前期固定资产投入,匹配现金流收入,加速折旧,由于是关联企业,成本肯定也有优势。当然A作为大型国企,其产业链上游客户肯定数量多也比较稳定,那么在A出现产品增量或者新技术产品时,其上游肯定也会购买设备以继续接单,那么这部分设备需求就是商机,在A的推荐下是很容易营销成功的。当然A自身认识的非交易关系企业有需求也可以推荐,毕竟有国企的身份做背书。&br&2、回租。回租至承租人将设备卖给出租人,出租人再将设备租赁给承租人使用,行外解释成类似抵押借款。如果A需要资金,那么就由B直接做回租,算法明确,降低在外融资成本,其他的就上文所讲的营销渠道了。值得一提的是平台公司、学校、医院三方面,经常涉及回租,特别是平台,这三个行业好一点的都需要关系,一般单子都比较大,就看你国企背景有多硬了,今年有家上市租赁公司一单平台业务21亿元。&br&3、厂商租赁。如果A是制造大型设备的企业,那B可以直接给予A厂商租赁额度,即针对A的资质情况进行授信,给出一定额度,可将在此额度内的设备采用直租的形式交于A的客户。普遍情况下,厂商租赁主要是针对A进行,对其客户审核较松,但是厂商租赁绝大部分均要求设备商进行回购担保,即客户无法换款时,设备商需无条件向租赁公司购买该设备,所以一般做厂商租赁的厂商所生产的设备都是通用机,毕竟你买回去了补个漆还能继续卖,专用机就没招了。国内大型设备制造商一般都自有租赁公司,比如徐工、三一、中联。&br&&br&断断续续写,可能有点乱,随意看吧- -
已进入放假模式,无聊得很。那就随便写写我知道的吧。先说说出资方1、出资方行业。首先行业内将租赁公司分为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金融租赁是由银行设立,归属银监会监管,可进行同业拆借,融资租赁是由除银行任意企业设立,归属商务部监管,资金靠自有渠道…
首先谢邀。&br&&br&回答前有几个问题要问:&br&1.依托于这个依托如何定义的。是大型国企是贵公司背后的股东,还是跟贵公司股东关系很好可以合作,这两者有很大区别。&br&2.开展业务的模式有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如何开展业务,开展什么业务,都受限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年投资回报率要求。换句话说,也就是贵公司说了算的老大投资偏好是怎样的,倾向于承受大风险高收益还是小风险低收益。&br&&br&租赁公司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br&我个人认为是融资难。&br&如果您背靠大树,租赁公司他爹是大型上市国有企业。那恭喜,这个问题基本就不是问题了。您只需要考虑如何借到便宜的钱,而不是如何借到钱。&br&例:某国有大型机械制造上市公司旗下的租赁公司,还没成立呢银行授信就有非常非常高额的额度了。吾等只能望额兴叹。&br&&br&如果背靠大树,那我个人建议五路齐开:&br&1.依托于大型国企产品的直租。&br&2.跟本身国企关系良好的地方政府平台类项目(关系好了很多东西能问方便问方便后续处置)。&br&3.银行提供的通道类业务。&br&4.母公司每年的商票贴现,集团下属公司的委贷业务。&br&5.母公司向下的不良资产剥离。&br&以上覆盖了打开供应链、盈利、维护银行关系、节省税收成本、优化母公司报表等多个方向。&br&&br&如果这可大树靠不住只能抱一下的话。&br&在以上环节删选精简就成了。&br&&br&既然有了方向,那如何开拓就不是问题了。&br&基本一个做了3年以上且比较积极向上的项目经理都能跟你坎1小时以上。你只需找到各条合适的专业人才就行了。&br&&br&这里只讲方向,细节、方法铺开来就写不完了。哈哈
首先谢邀。回答前有几个问题要问:1.依托于这个依托如何定义的。是大型国企是贵公司背后的股东,还是跟贵公司股东关系很好可以合作,这两者有很大区别。2.开展业务的模式有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如何开展业务,开展什么业务,都受限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
&p&对于租赁的操作模式,诸位答得对比较全面了。我侧重于如何“依托于大型国企现新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方面说两句。&/p&&p&如题主所言,探讨的是融资租赁公司而非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公司相比于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其最大的、先天性的劣势在于资金的筹措和资源的组织上。&/p&&p&先说资产端的业务,对国企背景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业务营销上,依托大型国企的关系网络、资源背景、供应链关系开展业务,能够在前期快速的铺展开业务。但是随着企业发展最终还是要按照市场去搭建符合自身的业务格局和经营逻辑。然后说负债端业务,这是重点需要“依托国企背景”的地方。普遍认同的融资租赁行业杠杆是10倍左右,即所能形成资产规模可至自有资本的10倍左右。融资租赁公司从2012年的800多家快速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家,但真正开展业务的没多少,有三分之一吗,我觉得需要打个问号,大多数干着的都是拉皮条的工作。他们动不起来原因,不是放不出去钱,放钱谁都会(当然是不考虑安全收回来的情况下),问题就是无钱可放。所以保证融资租赁公司具有持续的、稳定的乃至低价的资金筹措能力是其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资产证券化、发债、上市这些融资渠道,对新成立的融资租赁公司都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前期的资金资金从哪儿来呢,当然是靠爹了。靠爹直接拨付,靠爹担保在银行授信,这就是看你说的大型国有企业的实力了。&/p&&p&最后说一句,融资租赁的业务逻辑其实挺简单的,但这里的水也是很深的,外面看着很美好,但不是谁都玩得开的。&/p&
对于租赁的操作模式,诸位答得对比较全面了。我侧重于如何“依托于大型国企现新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方面说两句。如题主所言,探讨的是融资租赁公司而非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公司相比于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其最大的、先天性的劣势在于资金的筹措和…
谢邀。&br&&br&从公司角度而言,我认为先讨论定位再讨论业务是比较靠谱的思路。而恰恰题主的问题在定位上不太明确,先梳理一下:&br&&br&1. 国企是是什么性质的国企:国有银行?生产型国有企业?还是服务型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拿银监会金融租赁拍照,受银监会监管,业务定位上是银行金融产品的重要补充,需要满足银监会监管条件(感觉题主问的不是这类,下文不作展开);生产型国有企业,至少在成立初期的业务定位大多是金融服务促进产品销售,那么初期考虑服务好主业是基本的要求;服务型国有企业,此类国企成立的大多是第三方租赁公司,很多时候定位是出于财务投资考虑,提高母公司资金利用率和回报率,在成立初期选择行业的时候往往会先考虑短周期高回报的行业(没错,说的就是医疗设备之类……)后两类公司拿商务部牌照,监管相对宽松,业务形态也相对灵活。&br&&br&2. 国企的股东定位:全资或控股股东?还是小股东?对于国企全资或控股的租赁公司而言,基于国企背景初期开展业务这一命题的核心是有效利用国企融资优势,之前答题的各位在这部分的讨论已经比较充分,就不再复述了。个人认为,业务实质就是国企信用变现。如果国企仅是小股东,则其对业务的贡献基本以提供商业机会和渠道为主。已答题各位没提到的是业务规模筹划或业务规划:在选择业务初期,需要考虑未来若干年的业务发展规模,国企,特别是上市国企,其集团公司一般对合并财务报表有财务约束,租赁公司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几乎必然的会遇到业务规模的天花板,解决方式无非三种:1)现有业务出售:如无追索ABS等;2)表外业务(商务部牌照的好处,表外业务几乎不受监管);3)引进投资人,稀释股权。提前业务规划,是租赁公司后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在上一个10年,大多数租赁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特别是那些卖车的国企,不点名),租赁公司最后沦为了国企的次级资产池,资产无法出售,违约率高,母公司层面杠杆越来越高,资产越来越重,其实是非常短视的行为。&br&&br&3. 国企的资产处置能力。融资租赁相对于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而言,核心竞争力之一是资产处置能力。如国企股东拥有不错的资产处置能力(设备回收、二次销售等),在初期业务规划时可以考虑零售业务(不是小卖部哈,是对少量设备或小型企业提供小额融资租赁服务)和高度定制化业务,以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如果国企股东不具备资产处置能力,则业务考虑上就应以流通性好的行业,大标的大客户为主。&br&&br&关于题主最后的问题:“如进一步拓展多行业业务,该从何处着手?”我的建议是:租赁公司初期不要考虑多行业。融资租赁是金融业务,说到底赚的是风险的钱,控制风险永远是第一要务。起步阶段,不熟不做,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br&&br&先到这吧,希望能够对题主有启发。
谢邀。从公司角度而言,我认为先讨论定位再讨论业务是比较靠谱的思路。而恰恰题主的问题在定位上不太明确,先梳理一下:1. 国企是是什么性质的国企:国有银行?生产型国有企业?还是服务型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拿银监会金融租赁拍照,受银监…
谢邀。曾经在一家国企背景的租赁公司从业,跳出来那个圈子后有一点小感触,正好借这个问题理一下思路。&br&首先,简单说一下个人对目前租赁行业的理解,欢迎知友来探讨。因为一直从事销售工作,所以主要从业务的视角来谈这个问题。1.国内融资租赁的业务发展第一个阶段已经完成,某东和某安是业内典型的标杆企业。在评价业务时我个人看重的不是简单的营收和利润等数据,而是该业务是否可持续,是否有一定的壁垒,是否具有典型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认可的特征。比如国内都在抓的医疗资产,某东和某安主要优质资产之一,凭借的就是辅助几家大型医疗器械主体的销售,渗透到其经销商网络,进一步解决了医疗物件的最后一公里。这种业务是优质的和差异化的,因为业务的复杂程度非常高,打通的是一个体系,目前大部分租赁公司还是比较浮躁,难以潜心发掘类似这样的业务,因此也简单做一些医院的回租赁(后面简称简单融资),对于医院这样一个收付实现制的主体,这种简单融资的业务到底解决了医院的什么问题?是否是可持续的?谁也说不清楚,所以简单融资在我眼里不是一个好业务,而不是从债务人的角度去评判。这就是为什么说某东和某安是标杆,因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业务模式,后续的周转和资金都围绕这样的业务来开展,一群人奔跑的方向都比较明确,所以不出大问题会越跑越快,从医疗到印刷到机床等等细分行业,已经都在复制和迭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大部分走了捷径的租赁公司,还在做着简单融资的业务,东一耙西一耙的满市场找业务,很难确立业务的壁垒,销售也会做的很累,因为这种业务仅仅是资金的一个通道,这个通道不是常说的出表的通道业务,而是从业务特征和本质来看只具有简单通道的属性和功能,没有附加值和业务壁垒。2.未来的租赁业务走向判断。这点很难,至少对我这样一个小销售而言。但也有一点感触,说出来大家探讨。目前的租赁行业在受到资金的推动,市场不缺资金,缺好的资产,缺优质的业务模式。这一点从15年各地地方银行也纷纷设立金租,号称金租的小阳春可以看出端倪,在我看这就是典型的资金推动,靠资金来找资产。这是我觉得最不值得的一条路,因为漫无目的的烧钱,互联网公司的烧钱至少有一个自身的业务模式和商业逻辑在里面,但这种资金推动的简单融资业务仅仅是烧钱而已,所以会错过很多真正的业务机会。一设立注册资本就几个亿,那当年的业绩怎么也得几十亿吧,那招来的业务不是都派去做简单融资么?哪里能沉心下来做些真正可持续的租赁业务呢?所以政府和医院的项目很抢手,因为股东认可,在简单融资的业务导向下只要把控好风险,就算出现更好的资金通道替代了租赁的壳子例如信托和abs等等,股东也可以掉头。但这帮销售从业呢?也转行去做信托和abs么?所以,我觉得未来的业务要么就是投行化金控化,把租赁当个通道,玩儿花样;要么就是专业化,寻找细分市场适合租赁的物件。具体怎么走看看团队、看看股东背景。&br&顺便说一下对国企背景的感受。都说租赁是一手抓资金一手抓资产,两条腿跑周转,其他同等条件下国企至少在资金端具有一定优势。目前国内的资金环境下,国企租赁的再融资确实具有先天优势,但只在起步阶段而已,如果自身业务不能获得市场认可其实也很难从母公司或者集团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毕竟集团大了业务线条也广,那么多孩子嗷嗷待哺,为什么只给你奶水呢。所以,我的理解如果找到了大型国企的平台来运作租赁公司,资金优势只能作为早期的一个抓手,需要尽快发展确立自身的业务导向。哪怕做一个扳手的融资租赁,如果市场渗透率领先且可持续,也能作为未来业务的一个导向,获取更多的股东资源和市场资源。&br&其次,资产段国企其实没有太大的优势。有人说可以利用国企平台操作集团内的业务,其实这条路并不好走。从上面提到的优质的业务的定义来看,系统内做简单融资很明显能看到天花板,而且财务公司也能做,要租赁干嘛?&br&最后,再次感谢邀请,问题不错,希望同业能一起探讨。国企背景个人觉得有用,但是短期不可持续的,还是要导入成功的业务模式,找到自身的商业逻辑,核心还是要有那么一群不走捷径愿意踏实干活儿的业务员。
谢邀。曾经在一家国企背景的租赁公司从业,跳出来那个圈子后有一点小感触,正好借这个问题理一下思路。首先,简单说一下个人对目前租赁行业的理解,欢迎知友来探讨。因为一直从事销售工作,所以主要从业务的视角来谈这个问题。1.国内融资租赁的业务发展第一…
在银行的SME贷款领域,无论是企业贷款还是个人经营贷,有房产抵押的贷款借款人的还款意愿无论如何要比纯信用或担保方式下强的多。走到要卖房子还债,那借款人的自偿能力或者流动性已经完全丧失了。至于为什么出现题主问题,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br&&br&&strong&1.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冻结。&/strong&&br&&br&题主所说&u&“还有想卖房子,但银行有抵押有查封,房子卖不出去的,按说都是强担保下的业务,怎么感觉都没有什么能处置成功的希望?”&/u&的直觉是很准确的,原因无他,现在整个房地产业、银行业和经济都处于下行期和去泡沫过程中,资产的变现价值大幅下降是非常显著的特征。&br&&br&根据处置不良资产的历史数据,在考虑各类处置成本的情况下,有抵押贷款在处置抵押物之后的受偿率,一般也只有债权的六折。由于不同银行的政策差别,比如有的银行抵押率要求低,但估价会做的很高,有的银行抵押率允许比较高,但评估价值做的很低,基本最后结果是差不多了。&br&&br&&strong&2. 中国复杂的司法执行环境&/strong&&br&&br&债务有清偿顺序,扣除税金、工资等,抵押权人(一般是银行)拥有优先债权,其他的债权人(一般指民间借贷)都要列在银行后面。&br&&br&但是,这只是理想情况。就因为债务清偿有先后,劣后的债权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和银行捆绑在一起,加大优先债权人的处置成本,把大家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从而提高民间借贷的受偿率,降低抵押权人的受偿率。&br&&br&有查封的话,大大长了处置抵押物的时间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房产的进一步贬值,还会导致一次次流拍。两次流拍后,法院就会要求债权人接受抵押物直接抵债,法院会要求将抵押物退回被执行人。(不是法律专业,具体案例中记得是这样)&br&&br&最后加点私货,在处置被查封的抵押物尚,银行绝对是这个社会的&strong&“弱势群体”&/strong&。特别是异地贷款,三四线城市或县城的房产,没有当地人出面,银行基本是处置不了抵押物的。&br&&br&至于好的办法,个人觉得还是把相关工作交给专业人士来做,市场分工很重要。当年有那么多做IPO的PE,现在就有那么多做不良资产处置的资产管理公司和律所。
在银行的SME贷款领域,无论是企业贷款还是个人经营贷,有房产抵押的贷款借款人的还款意愿无论如何要比纯信用或担保方式下强的多。走到要卖房子还债,那借款人的自偿能力或者流动性已经完全丧失了。至于为什么出现题主问题,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1.整个房地…
普通基层金融民工一枚,对于不良资产的催收,追溯到前端风险准入分享个人想法:&br&1、抵押物不是万能。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抵押物很好就做,事实抵押物只是第二还款来源。各家行都推最高额抵押,是有原因的,因为等到处理的时候七除八扣能要回本息是非常好了。委托成交是最理想的,变卖资产的损失最小,拍卖流拍两次是正常的(人为意识也有,因为流拍就会继续贬值),有些客户总觉得银行好坑,抵押价值写评估价值,实际借款没那么多,事实如果到了处置不良资产这一步,银行也得不到什么好处。曾有一个按揭客户,因为在房内杀了女朋友判刑,房子银行内部也没人敢接(虽然很便宜),委托交易当事人行动受制约,价值不高(顶层,60方不到),最后只能走拍卖流程(还好银行早于受害人家属查封保全),也因为总值不高拍卖很顺利,最后银行其实也只拿贷款本息,拍卖多余的钱是给回了当事人(实际当事人父母处理)......偏题...反正那些以为有所谓好的抵押物就了不起的客户或者只看重抵押物的客户经理或评审经理,最后其实银行在抵押物上是捞不着好处的。&br&2、人品很重要。当然首先排除了客户经理的道德风险,调查从客户个人或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谈吐为人(这个好像很唯心主义),更重要从资料的真实以及资料显示的痕迹侧面了解客户(适当走访关联企业也是必要),对经营理性,对人生感性的客户最佳。远离参与民间高息借贷的客户,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银行没必要赚白菜钱操的白粉心。过于醒目的客户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善于给银行仙人跳,而过于木讷的客户经常自己“死”了还不知道,而且很难自行修复断裂的资金链。与其说是看客户人品,不如说是预测客户有风险时的还款意愿以及资金筹措能力(行业地位、人脉关系)。&br&3、丰满担保条件。尊重各类内评及经济分析,不在谨慎行业冒风险,不追求次等客户的高收益,同时尽可能丰富担保条件,追加担保人及担保企业,各种质押抵押,因为借款时很容易追加“不经意”的担保,最后也许成为处理不良资产的救命稻草。&br&......&br&写到一半断了忘记当时要表达什么,抵押物评估价值其实是虚的,关注可交易价值,比如租金收入,地段成交活跃度等评估要素;客户的习性其实从资料可以窥视一二,如流水,各种材料,不想当记者的福尔摩斯不是好信贷员;尊重大数据,尊重数据分析结果,死板的模型也许会错杀一些好客户,但是极少数。&br&...说回不良资产处置吧,查封啊拍卖啊什么的法律手段就不赘述,从业都清楚程序。虽然我没有实地催收过,顶多也就是给逾期客户打打电话(没有金融意识的按揭客户是非常可怕,很多是公务员,习惯性迟还...)还是聊回抵押物难以处置的风险已暴露的个人经营贷款催收建议:&br&首先,了解产业链上下游,还有客户同行。这点非常重要,一方面是了解客户真实处境(是否真的没钱),行业原因还是个别经营原因;第二方面就是考虑从存货处置或者设备转售或者场地转租等引流现金盘活其他资产,或者有新订单收入;第三方面是方便给客户施加隐形压力,让其主动筹款。&br&其次,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他欠银行钱是已成事实,如今解决问题办法绝对不是逼他/家人/企业到绝路,活着就是希望,当然救活企业救活家族不是信贷员的义务,但是最快速度“协助”客户铺开一张筹钱还款的网是非常必要。要让客户知道你是来帮他的(其实是帮他从别处挪钱还银行),企业本身确实没办法时可打打亲友或者关联企业的主意,让他们协助筹款。&br&最后,不要忽略客户的隐形资产,银行从来都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很多时候不良来源资金链断链,而客户经营多年肯定有资产沉淀,如在亲属名下的楼宇汽车,家中的藏品首饰字画,其它金融资产(基金股票信托)。我的意见是,收回一点是一点,敞口损失减少一些是一些。&br&客观上要从各种担保物担保人中寻找现金流入的机会,主观上务必保持与客户及其亲友的“亲密”关系,毕竟不是24小时贴身催收,要找到一两个有利益关系的“同盟”互相通气追踪最新进度,实际要防止其它债权人捷足先登。&br&.........囧........&br&写完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十年趴基层了,逻辑思维太混乱,感谢楼主看完回复,但愿有点启发,祝顺利。
普通基层金融民工一枚,对于不良资产的催收,追溯到前端风险准入分享个人想法:1、抵押物不是万能。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抵押物很好就做,事实抵押物只是第二还款来源。各家行都推最高额抵押,是有原因的,因为等到处理的时候七除八扣能要回本息是非常好了。…
担保不是万能的,没有担保也是万万不能的。担保就像走钢丝演员背后的那根保险绳,如果你技艺高超的话,就不用保险绳,放信用贷款。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根保险绳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演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是不是用到这根保险绳,真要用到保险绳的话,说明演出己经失败了。保险绳的作用是起到一个心理安慰作用,能让演员有胆量的表演下去;同样,抵押物的作用是起到一个震慑作用,增加借款人的违约成本。所以不能真靠处置抵押物来归还贷款,关键还是看第一还款来源。&br&首先讲几个不成功的处置案例。&br&1.一家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发放了一笔贷款,用在建工程抵押。当然,在建工程抵押也不挡不住开发商往外卖房。后来贷款逾期了,房子也卖出去了,一共卖了几十套。银行起诉,也胜诉了,但是法院没法执行。因为购房者也不是白住的,都是交了钱的,银行要是把房说了去,他们找谁说理去?法院真要强行拖出人来的话,涉及到的人数众多,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法院也需要讲政治,这种事情轻易不敢做。&br&2.借款人用他父母的房子抵押,结果还不上了。借款人不还,他父母也不还。银行放狠话:你再不还我们就起诉了啊。谁知道抵押人放了句更狠有话:你们起诉吧,谁要是敢拍卖我的房子我就死给你们看!碰上这种不讲理的赖皮你有什么办法?银行有理,可是再横的也怕不要命的。&br&3.法院到了执行阶段,结果这时候抵押物的承租人掏出一张租赁合同:这套房子他早己签了长期租赁合同,而是租金己经交了。如果拍卖的话,拍卖款要减去这20年的房租。&br&然后再讲几个成功的抵押物处置的案例。&br&1.一笔住房贷款逾期半年多了,客户经理进行上门催收,到了借款人家里才知道借款人不久前得病死了,只剩下孤儿寡母。家里也是穷得叮当响,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这些年的钱都看了病了。再一看孩子也还小,只有两三岁,穿得也很不像样。一看这种光景,客户经理也不忍心说什么了,掏了掏兜里,只有一百多块钱,全都给了借款人的遗孀,给孩子买点东西吃吧,然后就走了。大约过了半年,这个女人来到银行,把贷款全部提前结清,她自己把房子卖了。&br&2、有一批商铺房贷款,属于假按揭贷款,借款人都是公司内部人,没有真实交易关系,但是房子是都办了抵押手续的。这个抵押物是个商场,人流量本身就小,而且背后是医院的太平间,所以就没有起动起来,房子也没卖出去,贷款全部出现逾期,几千万。银行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催收,老板也是想办法一点点还,但还是总是在不良贷款上挂着。省行贷后监测看到了,要求必须立即起诉。支行起诉了,老板一看银行来这一套,干脆不还了,有本事你就给我拍卖了。结果在法院执行的时候,老板放了句狠话:谁TM敢买,我找人做掉他。这个开发商老板确实有些来路,法院几次拍卖都流拍。后来医院进行扩建,正好看中了这个地段,干脆就把这幢鬼楼买了下来,赔偿款先还银行。这时距离贷款发放己经十年过去了。
担保不是万能的,没有担保也是万万不能的。担保就像走钢丝演员背后的那根保险绳,如果你技艺高超的话,就不用保险绳,放信用贷款。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根保险绳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演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是不是用到这根保险绳,真要用到保险绳的话,说明演…
谢邀。&br&我觉得题主最后的感慨非常有意义,去年给行内做培训的时候尝试引入了“置信威胁”的概念,但考虑到现有信贷模式重实物抵押的固有思维,没办法进一步展开。说到底,银行要的是固定规模的本金归还与利息收入,无论多么足值的资产都不如充足的还款能力与意愿有价值。&br&催逾与清收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入行前一两年恰是前一轮大规模清收不良的尾声,听过很多老师傅们的故事,而眼前这一轮终于轮到自己作为参与者到新的故事中。。。&br&工作中处理房产抵押类贷款逾期大致如下逻辑思路:&br&1、联系借款人(或第三方抵押人),挖掘具备还款能力的关系人承接债务可能性;&br&2、在银行作为第三方监督下由借款人联系买家接手抵押物,以交易款项一次性清偿;&br&3、如果发现借款人债务关系复杂,应及时做好抵押物查封与财产保全;&br&4、由银行牵头联系买家接手抵押物,承诺配合办理相关手续,必要时甚至给予买家信贷支持;&br&5、诉讼。一般来说债权清晰的业务银行都可以分分钟胜诉,然后就进入执行程序——拍卖、流拍、中止或协商抵债。。。&br&6、有实物抵押的业务至少在打包处置的时候受偿率比较高。&br&&br&最后附赠一个不那么沉重的小故事:朋友所在的银行有两处10多年前的抵债房产,每笔欠款不过10几万。银行现在做房东,房租不单按月进按揭账户还款,支行还有笔客观的营业外收入。
谢邀。我觉得题主最后的感慨非常有意义,去年给行内做培训的时候尝试引入了“置信威胁”的概念,但考虑到现有信贷模式重实物抵押的固有思维,没办法进一步展开。说到底,银行要的是固定规模的本金归还与利息收入,无论多么足值的资产都不如充足的还款能力与…
谢邀。&br&&br&虽然不是做个贷的,但也了解一些从信审角度看一个人收入的简便方法。&br&&br&首先,不要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而要相信数据。&br&&br&其次,我们需要把人分成两类,&u&受薪人士和自雇人士&/u&&br&(1)受薪人士:个人所得税单,完了。其他的,银行流水,存款证明,可信度都是很低的。&br&(2)自雇人士:我们一般用个人净资产,即名下不动产 + 银行存款 - 负债(银行贷款、信用卡、民间借贷就别想了)。至于收入,自雇人士你看得懂他的钱是怎么来的嘛……&br&&br&更简单的,对自雇人士看信用卡额度。信用卡额度其实已经隐含了很多信息在里面了。
谢邀。虽然不是做个贷的,但也了解一些从信审角度看一个人收入的简便方法。首先,不要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而要相信数据。其次,我们需要把人分成两类,受薪人士和自雇人士(1)受薪人士:个人所得税单,完了。其他的,银行流水,存款证明,可信度都是很低…
赞同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fea2dfc355c0f13e16dc6b2d& data-hash=&fea2dfc355c0f13e16dc6b2d& data-tip=&p$b$fea2dfc355c0f13e16dc6b2d&&@Wallace&/a& 的回答&br&&br&题主问的是从合规性角度考虑,&u&&strong&现行《贷款通则》、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文件&/strong&&/u&,对银行贷款用于股东分红有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回答肯定是没有。&br&&br&有同学从公司法的角度认为分红存在合规性问题,个人认为在会计处理上,银行借款人替换的是借款人资产负债表的“应付股利”,所以合规性不存在障碍。&br&&br&事实上现在有大量贷款用途用于分红的个案,都是走内保外贷的途径实现的,而其前提往往是借款人拿出足够的抵质押品(比如100%现金质押)才会做这个业务。&br&&br&从信审角度,几乎所有贷款的covenant条款都会限制借款人甚至于担保人对股东分红,更不要说审批一笔有敞口的贷款去给借款人分红了。
的回答题主问的是从合规性角度考虑,现行《贷款通则》、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文件,对银行贷款用于股东分红有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回答肯定是没有。有同学从公司法的角度认为分红存在合规性问题,个人认为在会计处理上,银行借款人替换的是借款…
看题主的描述应该是借款人拿房子去抵押贷款。&br&&br&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银行就会申请法院查封和冻结借款人的财产。法院将委托拍卖或者按市价变价房子,清偿贷款,剩余部分将返还给借款人。&br&&br&如果拍卖价格不足以偿还贷款,则银行还可以申请法院执行其他的财产,比如车子等。&br&&br&除非是以下两种情况,否则借款人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br&①夫妻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br&②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br&&br&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银行不会允许这两种情况的发生,会要求配偶签署连带保证协议。&br&&br&还有如果房子是借款人唯一一套住房的话,法院会给借款人一定的缓冲期,由其另行租赁一套住房,或由执行法院协助其租赁一套维持生活的住房。等抵押房屋腾空后,委托拍卖或按市价变价执行。
看题主的描述应该是借款人拿房子去抵押贷款。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银行就会申请法院查封和冻结借款人的财产。法院将委托拍卖或者按市价变价房子,清偿贷款,剩余部分将返还给借款人。如果拍卖价格不足以偿还贷款,则银行还可以申请法院执行其他的财产,…
考虑到具体细节不清楚,简单说下:1、家属不承担偿还借款人个人债务的法律责任,如果自愿代偿,属于道义范畴。2、如果借款人死亡,那么遗产要先归还个人债务才能被继承,继承人取得遗产必须代偿债务,也可以放弃继承不归还。3、如果涉及到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的界定和分割,涉及因素比较多,请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咨询法律专业人士。4、如果个人财产不够归还金融机构债务,且没有担保物可以变卖(或担保人代偿),一般该笔债务会灭失,金融机构计入亏损核销。家属无需承担代偿义务。民间“父债子偿”等更多的是道德范畴(更多民间借贷会涉及到逼迫家属代偿现象,尤其是个人借款用于家庭负债、家族经营等较难区分是否共同债务等情况)
考虑到具体细节不清楚,简单说下:1、家属不承担偿还借款人个人债务的法律责任,如果自愿代偿,属于道义范畴。2、如果借款人死亡,那么遗产要先归还个人债务才能被继承,继承人取得遗产必须代偿债务,也可以放弃继承不归还。3、如果涉及到共同财产和共同债…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6547 人关注
5914 个回答
342 人关注
127 个回答
3744 人关注
140 个回答
5666 人关注
968 个回答
4006 人关注
1929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师傅业务代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