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心思想低分趣谈:作者自己去考试,结果考的是自己的作品的中心思想

2015年高考于6月8日结束,对高考考题的吐槽大会已经悄然开幕。比如全国卷二文综第24题: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改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历史学者@乡下人 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评论称:历史高考题比几何题还难!有知道标准答案的吗?反正,我今年是死定,考不上了~如果改成小议论题,我就活过来了。答曰:两个不能否定(满分)。
历史教师魏勇则在一篇点评历史考题的文章中表示:我的那个神!作为一个有25年教龄的历史特级教师,我很惭愧,我不晓得应该选哪个答案,我觉得每个答案都有道理,哪个答案最有道理呢?取决于说话时的背景,如果此人仕途受挫,孤灯饮酒呢,就该选A;如果此人仕途如日中天呢,就该选C或D;如果此人在跟人辩论朝政呢,也许就该选B。可想而知,在断头去尾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就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选出一个被看作标准答案的选项,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魏勇,《历史高考祸国殃民——点评2015历史高考题》,微信公号“大时代”)
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是C,你选了什么?还有更多考题可以试试看。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24.《吕氏春秋o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参考答案:ABADBA)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参考答案:ACBAC)
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者在
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
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度
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4.《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5.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
A.队形操练
B.武艺训练
C.阵法演练
D.习惯养成
9.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10.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11.富兰克林o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参考答案:BCADDBDC)
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20.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o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讲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23.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参考答案:ABAAD)
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22.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
A.史学即史料学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治史所以明变
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参考答案:ACABCC)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参考答案:ACBC)(转载自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栏目)北大哲学系百年积淀,乾元国学/西学教室十年磨砺,一流教授博导传道授业解惑,砥柱精英增慧修内交流平台。宗旨:返本开新,转识成智,崇德广业,明体达用。关注公众帐号:qianyuanguoxue=====================乾元国学首创高端人文培训,为企事业中高层管理人打造系统纯正的国学、西学、易学、佛学精品课程,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51219 更新:
人气:36791 更新:
人气:35633 更新:
人气:27467 更新:
乾元国学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德国的教育静悄悄(深度好文)
荐书 | 病夫当国:约翰·F·肯尼迪的突围
哪个瞬间你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
短短一段话,道尽人心!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高三语文考前详细提醒
当前位置:&&&&&&&&&
高三语文考前详细提醒
发表日期:
&[字体显示:&&]
&[] &[]&&[]
高三语文考前详细提醒
总体要求       
1、整体看卷:从第一题一直要找到作文,看有多少页,发现问题及时调换试卷,做到心中有数。
2、认真填写个人信息:有的要用0.5mm黑色签字笔填写,有的要用2B铅笔填涂,不要出错。
3、依次答题:看清题号,防止遗漏。做一题填涂一题。
4、答题纸一定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选择题一定用2B铅笔,填涂规范,字迹工整清晰。
5、看清题干要求:特别是比较粗心的同学,认真读题三遍再答题。读题时可在关键词下做上着重号:“正确的、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全都正确的”等。文字题看清字数、句式、段落要求。注意试卷上所有信息:副题、作品的出处、写作时间、作者的情况、相关注释等等;既然出现,肯定有用!
6、遇到不能确定的,先在自己认为相对正确的项上轻轻地涂上,以便修改;也可在试卷上做记号;花费在一题的时间不能太多;填涂时,注意A、B卷的不同排列,注意试卷题号与答题卡题号的完全对应。
7、力争一次性做对,不要留下很多疑问指望检查时再解决。最后检查时,需要再看一遍题目及有关材料,避免审题错误。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要轻易改动答案,要相信第一判断。
8、如果删改,必须用双横线划掉,并将正确的写在删除字迹的上方。
9、掌握好时间:第一卷80分钟左右做完语知,60分钟做完作文,10分钟检查。第二卷30分钟保质保量。
第一版块:语言知识
【考前提醒】
1、审题时弄清题干的含义及要求,要特别注意“完全不相同”与“完全相同”等关键字眼。
2、解题时,一定要慎重,万不可马虎草率。我们应尽量回忆起复习中所积累的、与题目有关的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2.词语部分:
【考前提醒】
不能望文生义,一般来说,通过望文生义,用现在的意思能讲通的那个成语往往是错的,如“文不加点、不刊之论、万人空巷”等。
注意少部分成语的多义性。
注意成语与上下文语意上重复:生活安居乐业等。
成语应先看本身的语义,再看语境意义,最后看色彩。
3.语病部分:
【考前提醒】
&解答语病题很有技巧性,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判断时,不要草木皆兵,要善于寻找敏感点,高考病句题的病点是很规范的。
(2)要掌握合理的判断顺序:(1)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2)逻辑思维判断法。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
&4.语言的综合表达
【扩展语句】
【考前提醒】
①审清题意,明确扩展重点。
③要合理的扩展。所谓“合理”包括两个方面:(1)扩展后的句子必须正确,不能扩展成病句;(2)扩展后的内容和文字要与所需表达的语境相符。
【压缩语句】
【考前提醒】:
(1) 严格审题,明确要求:注意条件性压缩题型,弄清压缩的对象,即“压缩什么”。弄清压缩结果指向,是一句话新闻,还是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在表达形式上是“一句话”.
(2) (2)准确筛选原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根据陈述对象,区分出最重要、比较重要、次要的信息;区分出主题信息、干扰信息。根据材料性质,明确蕴涵主题信息的重要语段,例如消息的主题信息主要集中在“导语”部分。
(3)注意字数限制,进行加工整理。题中对字数的要求不可违背。但这种限制也是对表述内容容量的一种暗示,例如有“不超过50字”的限制,答题时只用了30个字恐怕就不行,那容易漏掉必要的内容,最低也得用40个字以上才能表述恰当的内容。据此对主要信息进行提炼、合并,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如原因、论据、过程等。或归纳或概述,连缀成句,不出语病。
【句式的选择与变换】
【考前提醒】
(1)句式变换的实质是同义句间的转换,变换前后可有语气和表达效果的差异,但基本信息是等同的,即不改变句子原意。
(2)长变短要先提出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将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其它分句;同时注意上下分句的连贯。有时还要看清题干中要求你改写成几个句意连贯的句子。短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可在几个短句中选定一个句子作为基本句),将其它短句按顺序镶嵌到这个基本句中去,作为修饰语出现。最后务必检查结果是否成为单句。
(3)下定义要注意格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定义句应该是单句形式。要注意从语段中准确筛选出能被定义项本质特征的语意信息。
【仿写句子】
【考前提醒】
要注意以下四点:
(1)话题要统一
话题即仿写句子的中心,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显性话题式、隐性话题式。显性话题式,指题目中规定了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隐性话题式,指给定文段所隐含的中心主旨,仿写时根据上下语境,弄懂文意,把握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选材。
(2)句式要统一
仿句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约束性,即严格按要求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句型、语气,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是转折、递进、并列,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仿写时须严格按例句的句式特点去造句,做到句式的统一。
(3)修辞要统一
仿句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
(4) 色调要统一
仿写句子除了必须做到前三项要求外,在选材和造句上还要注意色调的统一。色调即色彩和情调,在这里,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值得说明的是,此项要求与前三项相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只要色调统一,内容是灵活的,但它更能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考前提醒】
(1)句子的连贯组织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等。譬如说,先古后今,先外后内,先总后分,先因后果,都可在解题时作参照的。解答排序题时,可根据情况抓住关键词灵活的从整体或局部衔接入手。
(2)在许多情况下,句子的连贯不只是所补内容内部的事,还要充分顾及一定上下文的语境。我们在解题时,应注意句式的一致和陈述角度的统一(如主被动句的互换)。
(3)我们还要注意语段的性质:议论性文字要注意保持事理的逻辑性,论证结构的严密性;描写性文字,要保持写景抒情的和谐性。注意到语段里中心句的统摄作用,看看话题是否统一,是否有多余的句子影响了衔接和照应;还可以借助一些代词、关联词语和提示性的附加语来解答问题。
(4)注意删除重复词语或句子,以及消除句子表述中的歧义,使句子简明。
【考前提醒】
得体的要求主要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它包括多个方面。综合起来,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不能在任何时间、地点都采用一种形式。用语可口头的,亦可书面的;可和风细雨式的,亦可风暴雷霆式的;可委婉亲切的,亦可尖刻犀利的。
(2)要考虑接受语言信息者的身份、特点。对人民,对敌人,对长辈,对晚辈,对获得成绩者,对暂时受到挫折者,甚至对不同性格的人,都要考虑他们接受语言的主客观因素。
(3)要符合表达目的的要求。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说话的目的性一般都是比较明确的;语言的针对性强,就能容易达到所要表达的目的。
(4)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特点。
【图表转换】
【考前提醒】
(1)要根据题干要求努力读懂图表,注意几个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探知规律。
(2)注意解题结果的指向要求,例如是对图表信息的描述,还是据此得出结论,还是进一步提出建议,须注意答案的表述应有所不同。
【考前提醒】
(1)严格审题,明确续写要求,是揭示材料蕴涵哲理意义,还是对上文的总结等。
(2)注意材料的特点,采用的表现手法,尤其是比喻类材料,分析时注意喻体、本体间的对应。
(3)表述规范,连贯流畅,无语病。
【其他类】
【考前提醒】
(1)接触新题型,要镇定不乱,万变不离其宗,透过形式表层,把握考题的本质要求。
(2)加强审题,采集题干信息,揣摩命题意图,明确答案指向。
(3)表述准确规范,通顺连贯,切忌语病。
⑴如果有格式要求的题目,格式一定不能错。
⑵如果有特定对象的,例如长辈、上级等,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分寸。
⑶仿写一定要注意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要求:形式包括字数、句子结构、修辞方式例如比喻、拟人、对比、对偶等;内容须切合对象特点。
⑷概括内容的,如概括一段话的要点、拟一个标题、写一句话新闻等,都应从整体上去把握;要抓关键词。如果抓住几个关键词,组合起来,大体也就是主要内容了。注意字数要求
⑸如果是排序,注意寻找首句,注意关联词语,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和事理)。
如果出现新题型,不必慌张,相信利用自己已学知识完全可以解决;但必须认真阅读题干,弄清要求,对照要求,一一落实。
第二版块:文言文阅读
【考前提醒】
1、文本的阅读难度不会很大。即使有些难,但不妨碍做题。
2、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5、常见虚词的考查,要注意从已学的那个句子中的虚词的用法来验证考查的新句中的虚词。要注意从语意关系语气等角度来综合考虑。
6、在解答涉及文中信息的筛选、语句意义理解、内容要点归纳的题时,要注意从文中准确筛选相关信息、作具体的对比分析,特别注意张冠李戴和时间段混淆的情况。
【文言翻译】
【考前提醒】
1、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语气落实,关系落实等。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2、翻译时,既要理解透实词的语境意义,也要把握住虚词的具体用法,更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和全句的语气、语调,点好句末标点。力求做到准确、通顺。
3、根据去年的评分标准,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大家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能让它们糊过去。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第三版块:古代诗歌欣赏
【考前提醒】
三个忠告:
1、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切。考生不要被繁多的诗歌术语、表现方法弄花了眼,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景”和“情”上来,即:用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思想),景(意境)有什么特点,和情有什么内在关系(表现手法)。
2、将古诗分类,归结各类诗主题。如古诗可分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抒怀诗等。以咏史诗为例,它又可分为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伤己三小类,主题无外乎昔盛今衰、警戒后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
3、学说“行话”,规范表述。如,技巧方面: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实结合、托物言志、以动写静、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等。高考所给答案用的都是“行话”,同样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简洁,也不准确,再者也易让阅卷老师“走眼”。
第四版块:名句名篇默写
【考前提醒】
1.写完后要再读一遍,看有无语意不通之处,如有,则考虑是否写错了字。
2、对最后的课外名句,如果容易,确保拿分,如果太难,不必强求,如果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不要多占时间。
第五版块:文学作品阅读
【考前提醒】
丢分的原因有二:一是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阅读的理解呈现出多样性;二是高考答案的单一性,考生答题难以与答案的“点”暗合。而为了体现高考的公正性,阅读老师是要瞪大眼睛看“点”给分的。
1、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四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有些在篇中或标题之中)。
2、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来答,因为高考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考生一般不能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语,抽取内核。
3、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如果到目前为止,你仍没有学会这样答题,说明你的答题意识还没有养成,需要赶快培养。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必须指出,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
4、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阅卷老师忠告】
我多年来一直参加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评卷工作,面对具体详尽的评分细则,我深切地感受到:阅读部分的答题确实存在某些规律。
首先是答案,从某种程度上讲,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先熟悉原文,如果确定直接可用的文句,再自行归纳总结不迟。
其次是阅卷人掌握评分标准的客观性。这一特点要求考生,在答案基本确知的情况下尽力趋简避繁,点到即止,无需过多的修饰强调,以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了要点本身,造成阅卷人的疏漏;而当答案不确定时,则可表述得复杂一些,所谓的复杂并不是围绕一个意思反复强调,而是以简洁的语文列举尽可能多的可能性,以保证要点不被遗漏,其多余的表述通常不会倒扣分。
最后就是卷面。大多数教师往往只强调作文书写的工整,却忽略了主观题答案书写的要求。实际上,这部分题目虽说在评分标准上有很强的客观性,但毕竟还是主观题,尤其是造句。在遇到似是而非的答案时,阅卷教师对卷面工整者会要求宽松一些,虽然相差不过一二分,但对高考而言,一分定成败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回答有字数限制的问题时,一定要按给出的空格书写。如果要作大的改动,最好划掉原答案后在空格的上方或下方仍按空格填写,便于阅卷人掌握字数。
         &
&第六版块:作文
【规律总结】: 
(一)、审题
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和导语的字里行间蕴涵的潜在信息,揣摩命题者的态度或情感倾向,正确、全面地把握材料主旨和内涵,避免任何偏题的现象。
1.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话题的内在含义,确保立意构思的准确。
2.注意材料、提示语的作用。材料、提示语对话题一般有两种作用,一是阐释、引导,二是限制作用。
3、审题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辨证分析,以体现思维的深度。
审题时的思考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一是对材料的分析要多角度、多层次展开,思维上要体现由果溯因、逐层深入,要善于由表及里、揭示本质。二是要有辨证分析的意识,分析时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创新意识,其中,在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时,也要注意有所侧重。
如:三顾茅庐
可以从以下方面审题:
1、刘备是一位尊重人才,举贤任能的好领导,进而赞美当今求贤若渴的领导干部。
2、好人才要不惜屈尊去请,在用人上摆架子是不行的。
3、作家叙述构思上的机巧手法。一次太少,五次太滥。三顾,恰到好处。
4、好酒也怕巷子深。现今社会求职很难,我们青年应敢于“推销”自己,决不能静待“知音”,要主动表现自我,使自己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如果刘备只去两次怎么办?诸葛亮只有老死隆中,埋没于荒山了。所以,诸葛亮不妨上门去找刘备,来一段“三顾刘皇叔”的历史佳话。
5、从推销造势的角度讲,诸葛亮真正是一位销售奇才。你看隆中坐卧,却把刘备深深吸引到他那里去。事先大量造势,三顾而才现,真正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自己。
6、一唱一和,互助双赢,各取所需。刘备三顾茅庐,是需要人才,可是他的根本用意也在于向世人表明自己对人才的极端渴求,用人惟才的领袖风范。诸葛亮三顾而不见,也在于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才情盖世和无意富贵。你看,“三顾茅庐”就这样在两人的导演下成了千古佳话。
(二)构思
所谓构思,指的是: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找到恰当的表现形式。
1.要在对材料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缩小范围、以小见大。
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2.文章立意的思想要健康、向上、积极,少一些愤世嫉俗。立意要明确,不要太隐晦。
3.材料引用既要突出典型,又要体现新意。
4.题目设计要稳中求新,新颖别致。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给文章设计题目,可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题目要尽量体现文章的主题,使人一看就基本上了解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什么,不要让人看了不知所云,如坠入云里雾里。
(2)题目的形式可以设计得新颖一些,起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5.结构安排要步步为营、胸中有数。
 & 如何才能使自己文章构思新颖、高人一筹呢?在正式开始写之前,一定要在草稿纸上列出文章的提纲,理清文章写作的先后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做到胸中有数。
(三)表达
1.文章的中心、主题要突出。
议论文:中心句、观点句交待文脉。记叙文:感叹句、抒情句画龙点睛。
2.文体选择既要体现自己擅长的文体优势,又要注意突出文体特征。
首先是要把握文体,体现文体特征。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
   其次是在文体的选择上要慎重。每年考场上写诗歌、戏剧、日记或对话采访等类文章体裁的作文是有一些,但写得好、得高分的却是凤毛麟角,一万份也难挑出一份来。
3.表达方式要刻意考虑,突出文体优势。
议论文要“深”,也即文章的分析阐述要有深度,要注意逐层深入分析,由表及里揭示本质,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记叙文要“细”,也即要注意安排细节描写,在叙述中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帐,可以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以增加行文的波澜。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记叙文中出现的人名要朴实,不要玩花样,像琼瑶小说中的单名、古怪的洋名等要杜绝。
4.语言表达既要严密,又要有文采。
作文一定要有文采,词语一定要讲究。这里讲的文采是一种运用语言的风格。其中语言质朴、简洁明了是一种文采,有韵律、长句多、用词委婉、善于运用诗词也是一种文采。同学们在高考作文中的语言要有一定的风格和倾向美,让人读来有美的享受,让阅卷老师在整体上对文章产生好感。高考作文中要杜绝滥用网络语言、“新新人类”的时髦语言,以免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阅卷一线传真】
   关于问题作文   若作文具备以下四点之一,则视为问题作文:(1)内容上有严重政治倾向性错误;(2)作文雷同;(3)前后笔迹不一致;(4)在文中有特殊标记。问题作文提交组长或阅卷大组处理。   二.阅卷教师的特点: &
1.工作量大,易产生疲劳:不愿意仔细看,主题不清,立意不明的,直接打入低类。看得费力,主题句没找到或不好找到的,打低分;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影响分。   卷面“容颜”须装扮,要讨“考官”心喜欢。   一是,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轻轻地涂,清晰地改;二是,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三.阅卷教师的要求:   1.要求你必须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切忌低俗或偏激   2.要求你不要写危险题材。校园恋情、社会黑暗、抨击高考制度。   3.要求你卷面要整洁美观。字迹不清,卷面模糊,勾画较多,会降分的。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好认。   4.阅卷教师给你的时间是大约四十秒:你必须主题鲜明,你必须优点突出。   四.注意事项:   1.偏题跑题,输定了。 2.没有题目,题目不合要求,不只扣二分   3.字数不够,损失绝对惨重   4.不要写错别字,一定写过文章至少读上一遍。   5.没有结尾,不得高分。结尾一定要扣题、照应开头,否则损失大。   6.材料作文抛开试题所给的材料,直接划入四类卷   7.机械套用考前作文或范文,最高进入三类卷 8.文体不要四不像 & 9.要多从课本里找素材  10.不要写与考试无关的话。如写阅卷教师多么地辛苦,请多给自己一些分,请多同情学生,手下留情之类。 11.写作基础不牢,不要盲目创新。  12.尖子生:力求不犯低级错误:卷面草,低档;立意偏,低分;思想偏激,另类;文意深奥,低分。 13.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力求作到:以题目贯穿始终;形象具体,感情真挚,主题鲜明。 14.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力求作到:文通字顺,立意准;掌握技巧,制造亮点。
克服高考语文不良答题习惯
一、验收试卷不认真,匆忙作答
考前五分钟,学生得到试卷后,首先应该验收试卷:科目、张数、页数、题数,有无漏印、破损、污毁等异常情况,确认无误后,才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常有学生出于抢时间的心理,不顾此时不得答题的禁令,匆忙开始作答,到后来发现各种试卷异常,必须更换试卷,白白损失了宝贵的考试时间,影响自己的心情,得不偿失。更有甚者,蒙头作答,下得考场,才知末页有题,而自己根本没注意,白白丢分,悔之晚也。
正确的做法是:依照规则行事。
写好密封线内项目后,停笔翻看试卷,了解其大略:题数、题型、分布,对重点的题如作文先用时间细读一下,让其在头脑中“发酵”;然后,大致划分自己的作答顺序,作到对整堂考试的应对策略心中有数。学生若能照此长期坚持,按部就班,还可起到缓解考试紧张的作用。
二、分配时间不适当,书写潦草
三、阅读题面不仔细,定势思维
长期大量的模拟题训练,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无疑是有效的,但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定势思维:习惯于认为某知识点的题型考法就是固定的某种模式。而在考试时,一旦出现的题目稍有变化,学生很容易死守老套,上当受骗,造成失分。
因此,在考试时,一定要提醒学生:认真细致的阅读题面,尤其在第六大题(语言文字运用题)这一块“试验田”里,由于命题人常在此出新求变,故答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提示语指令进行,绝不能按以前定势。
四、答题规范不遵循,答非所问
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就一定要注意掌握答题规范:
一是要学会规范答题用语,如解答古诗鉴赏题,就必须了解古诗按题材划分的类型、表现手法的种类、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等;
二是掌握“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力求不枝不蔓,简明正确,如问“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就只能从铺垫、过渡、照应、跌宕、深化等角度去答,而不需要回答在中心、内容等方面的意义。
高三语文最后一课&
一、阅读的复习
1、论述类文本:
干扰项的设置:①偷换概念& ②以偏概全& ③无中生有& ④源流倒置
     & ⑤混淆或然必然⑥夸大其词& ⑦答非所问& ⑧综合干扰
对策:①通读全文,把握首句& ②细读题干,弄清要求
  & ③题文对照,发掘异同& ④筛选答案
2、文学类文本:
选材特点:强列的时代感,厚重的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的人性光芒。
设题特点:依文设题
对策:①整体把握& ②注重因果联系& ③掌握基本表达技巧的概念
  & ④把握好答题技巧
二、文言文的复习
3、实词意义的推敲:注意 ①词性有无变化  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 ③排除法     ④经验
4、A种情况考虚词: ①以课本为本  ②以比较为手段  ③以语境为依据
  B种情况考人物品质,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 ①直接表现还是间接表现     ②有无其他人员的事迹品质杂于其间
& ③务必弄清题干“品质”的范畴  ④注意客观事实的干扰
5、考对文章的理解:
& ①把选项内容还原到文章的相关段落& ②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要弄清
& ③年号、地名、官名、人名要理清 & ④写法分析要辨清
6、文言文翻译要领:“信”准确,“达”通畅,“雅”文采
& ①两个意识:语境意识,分点意识
& ②注意句中有无通假字,实词的词性有无变化,有无特殊句式,省略成分的补充,古今义的异同。
三、诗词鉴赏复习  细化为六种答题范式:
1、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题范式:明手法(能准备指出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3、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范式: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词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情感(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传神的是啊个字?为何?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在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一词(句)统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主旨起何作用)
6、观点不同型&有人认为这样,有人认为那样,你觉得呢?
解析:依据诗句中的句子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原因、理由。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原诗词中的关键点)+分条述(近于翻译的形式)
四、诗文默写
《考试说明》的诗文。
五、语言应用题复习
1、字音复习
注意多音字误读、形声字误读、形近字误读、难读字误读。
字音考查一般为选择题型。从近几年的字音考查题来看,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字词,可用筛选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2、字形复习:
在最后的复习中,要明确地甄别训练材料,有效地控制复习范围,不要盲目地去记生僻的字。牢记出题规律,一般生字词不考,考到的生字词一般不错
3、近义词辨析
①定范围 & ②明色彩 & ③辨轻重 & ④试搭配 & ⑤析词性
4、成语的复习
设误类型:①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②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③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④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⑤语义相反,自相矛盾 
&⑥搭配不当,不合语法& ⑦夸大其词,不知轻重  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对策:①明确成语适用的对象及范围   ②弄清成语相关的语境场合
      ③了解成语潜在的感情变化    ④掌握成语运用的超常变化
      ⑤注意成语约定俗成的习惯    ⑥辩明容易混淆成语的异同
5、病句的复习
①抓否定词 & ②抓两面词 & ③抓介词和代词&
④抓关联词 & ⑤抓并列词 & ⑥抓代词和数量词
另外要注意:①语序不当  ②搭配不当 & ③成分残缺或赘余
     & ④结构混乱& &⑤表意不明 & ⑥不合逻辑
6、语言表达题的复习总结:
①写电影镜头脚本②写情景对话③提炼论点,概括论据④写潜台词(言外之意)⑤写作品点评⑥写开场白复习时要巩固常规语用表达题型的答题思路,考试中要明确题目要求,规范答题。
六、作文的复习
1、审清材料,扣住材料。
2、写作时注意“五个一”:
A、一个靓丽的题目  & B、一个好的开头  C、一句点明主旨的话&
D、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 E、一个整洁的卷面
3、最后我们还能做的准备:
& A、看几份有代表性的考场作文。(借鉴人家的成功之处)(分类)
& B、有目的、方向地准备一些作文素材。(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等)
& C、可以找几首励志的歌曲、公益歌曲:《从头再来》《相信自己》
4、“人文精神”要能成为命题者的关注热点。
& A、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释、尊重他人,对人类的苦难深表同情。
& B、对自然和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 C、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
七、最后几句,助诸君赢取高分
·遇事往好处想& ·选择题做完即可填答题卡& ·打草稿也要工整
·看到熟题简单要小心,弱者项不轻易放弃 & ·薄弱环节放后面做
·专业术语要正确& ·别看他人做题速度& ·答题时不要老看手表
·不求每题都做 但求做一题对一题& ·少注意监考老师& ·看分答题
·检查时不能草率更改答案& ·审题要仔细& ·前三场考完忌议论
·保持愉快的心情
【附】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的常用命题角度主要有人物、情节、环境和探究等,下面结合试题加以具体解说:
  A、人物类
  1.分析人物形象2.概括性格特征3.理解人物情感
& 4.分析人物作用5.分析人物写法
  B、情节类
  1.某一情节在全篇中的作用 2.某一事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3.全部情节的整体把握  & 4.情节设置手法
  C、环境类
  1、通常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有时候可能考查与景相关的物,其实是景物描写的简化,可以参照基础思路作答。
  3、还可能考查社会环境及其作用,基本思路相似,只不过套话要适当变通为“暗示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揭示或深化主旨”等。
  D、探究类
  四、知识储备:积累鉴赏术语,规范答题句式
A、明确概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微型小说也称“微观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袖珍小说”。它是随着时代节奏加快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样式。它以白描为主,语言简洁、精练。小小说的技巧概括为以下几点:选材沙里淘金,立意一叶知秋,结构巧夺天工,情节出奇制胜,人物画龙点睛,语言惜墨如金。这些方面可能会成为命题者高度关注的热点,我们进行阅读训练时也要对这几方面高度重视。
B、分类评析
(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代表、典型等)。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文中通过……(事件、手法)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三)环境描写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四)主题思想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五)表达技巧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① 表达方式:
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②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说的语言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答题对策: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这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同时,民族心理是一般心理的特殊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在强度上、维持时间上、以及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
直爽豁达、对人热诚等性格特点,在所有民族中都能看到,但在有些民族中却表现得异常普遍和突出。如居住在中国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牧民,几乎人人都具有大度、私有观念淡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粗犷勇猛、顽强等性格特点。如此普遍的强烈性格表现,并不是每个民族团体都能具有的。
&民族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行为、交往行为以及艺术、体育活动等。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解题方法点拨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
【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答题步骤为:
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命题角度】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审清题意明区域。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命题角度】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命题角度】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何种修辞格。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命题角度】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二)“表达技巧”鉴赏
1.从审题入手,善于从题干及选项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要善于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入口,从而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区间。
  在题干中,常常会指明问题的区间和考查目的及要求。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很快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阅读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重要途径。
2.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
  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进一步找准答题的信息区间,筛选并整合答题的内容,还需学会答题技巧,善于借助原文内容,把握答题的要领。
  命题所涉及到的信息区间,它可以是一个小节,可以是两个小节,也可以散见于全文的相关区域。“概括”就是根据命题要求,运用求同思维从不同的信息区间,抽象出相同点。这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有些考生由于寻找相关信息的失误,而导致概括的内容完全脱离命题的要求;由于运用概括方法的不当,而导致概括的内容舍本逐末,或不够全面。由此可见,掌握准确寻找相关信息的方法,提高分析综合的能力,在概括中注意到概括角度的一致性、涵盖内容的全面性,就能减少答题的失误。
 解答表达技巧类试题时,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侧重内容的一般是证明观点,或者增强表达效果,侧重形式的一般是使用什么手法和表现方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具体,不要笼统地贴标签。
3.语言的运用,力求准确、精练、概括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要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题目,所以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整合好的内容准确、精练、概括地表述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①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
 &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就能“抠”出答案来。当然找出的词语、句子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需经过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比较接近标准答案。
②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作答。
 & 即:怎么问就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有时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内容,但不能从命题者所“问”的角度作答,如果直接使用会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定要紧扣题目的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列组合,特别注意用句式的变换来重组,使之成为与命题提问角度相契合的答案。
③ 语言表述力求精练。
 & 这对于受字数限制的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高度概括的题目,当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对于解释、阐述、评价性的题目,我们可删去描述性的修饰语、较长的限制语,或合并同类项,或改字缩词,或使用指代词,使语言的表述高度浓缩,以符合题目的要求。顺便提醒,对于不受字数限制的题目,不妨多答些(不能过份),在踩“点”给分的批阅方式中才能避免吃亏。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首先必须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法。再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只要认真训练,是一定能提高解题能力的。
(三)“表达作用题”类
1、人称表达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下表: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修辞方法类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 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
拟人 表达亲切,有情趣  对偶整齐,有节奏感&排比 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反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反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设问 突出强调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3、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下表: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行文段落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如下表:
开头段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过渡段 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 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如前例答为:①照应开头,呼应前文;②深化主旨,说明恩师高尚的品德将代代相传。
5、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表:
象征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衬托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渲染 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如下:
&结构 & 开头结尾的谋划 & 详略主次的安排  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 ①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②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 ③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
主办:上杭教师进修学校
承办:上杭县数字上杭建设办公室
闽ICP备号 E-Mail:jsjxxx@
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