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黄鳝,中华医药治疗颈椎病颈蛭病怎样治疗.用什么药可治疗。

黄鳝无公害养殖病害防治_农业_中国百科网
黄鳝无公害养殖病害防治
    
  1 病害预防进行黄鳝无公害养殖,首先应注意其抗病免疫能力或保护其自身固有的抗病免疫性能,影响黄鳝非特异性免疫力的身体防御功能因素主要有鳞片、皮肤等表面屏障以及黏液与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鳞、皮肤及黏液是鱼体抵抗病原体及寄生生物感染侵袭的重要屏障。因此,保护鱼体不受损伤,避免敌害致伤,病原就无法侵入,如赤皮病、打印病和水霉病就不会发生。养殖水体中化学物质浓度太高,会促使黄鳝分泌大量黏液,黏液过量分泌就起不到保护鱼体的作用,不能抵御病原菌侵入。
  黄鳝在发病初期从群体上难以察觉,所以只有预先做好预防工作,才能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病害预防必须贯穿整个养殖工作,这里我主要讲述在苗种选择和生态防病两方面的工作。
  1.1 苗种选择苗种选择是整个养殖的关键步骤,在黄鳝的苗种选择方面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带伤有病黄鳝,体表有伤痕、血斑,鳃颈部红肿等,往往是由捕捉不当、暂养不当所致,一般应留用笼捕黄鳝进行养殖。⑨具不正常状态的鳝种不宜养殖。在黄鳝尾部发紫、黏液缺少或无黏液,这是水霉病感染的症状;鳝体有明显红色凹斑,大小如黄豆,这是感染腐皮病症状;黄鳝头大颈细,体质瘦弱,严重时呈卷曲状,这是患毛细线虫病症状,极易传染。③长期高密度集养、运输、暂养后往往由于水少黏液多,温度升高而导致黄鳝患"发烧"病,这类黄鳝人工养殖过程往往陆续死亡,很难治愈。④受药物中毒的黄鳝,例如被农药毒害,外表尚难辨识,但往往30h左右(随温度高低而不同)后体色变灰、腹朝上等,不宜养殖。⑤在较深水中"打桩"的黄鳝往往比在水底安静卧伏的黄鳝体质差,较易死亡,不宜养殖。
  1.2 生态防病鳝病预防应以生态预防为主。生态预防主要措施有①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养殖场建造合理,满足黄鳝的喜暗、喜静、喜温暖的生态习性要求。②加强水质、水温管理,保持水质、底质良好,勿使换水温差过大,防止水温过高。③在养殖场中种植挺水植物或凤眼莲、喜旱莲子草等漂浮性植物,在池边种植一些攀缘性植物。④在黄鳝池中放养少量泥鳅以活跃水体,每池放入数只蟾蜍,以其分泌物预防鳝病。⑤应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维持微生物平衡,抑制有害微生物繁衍。⑥病鳝要及时隔离处理。
  另外,在无公害黄鳝养殖中,为了保持养殖环境和养殖对象体内、外生态平衡,抑制或消除敌害生物侵袭、感染,除尽量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进行生物防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之外,正确合理有限制地使用消毒、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使用这些药物的品种、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例如:绝不能使用已禁用的药物,不能超量使用,并注意无公害要求禁用期和休药期等。要是超量使用,不仅达不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而且会造成药害死亡,这种死亡有时在短期内大量发生,有时则在养殖过程中持续性陆续发生,损失相当严重。
  2 疾病治疗2.1 赤皮病2.1.1 病原体细菌感染。
  2.1.2 症状 由于黄鳝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使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疾病。病鳝体表局部出血、发炎,皮肤脱落,尤其在腹部和两侧最为明显,呈块状。有时黄鳝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在病处常继发水霉菌感染。病鳝身体瘦弱,春末、夏初较常流行。
  2.1.3 防治方法 ①捕捞及运输时小心操作,避免鳝体受伤;②放养前用5~20mg/L漂白粉洗鳝体约半个小时;③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篓进行预防。漂白粉用量一般为每0.4g/L。④用1.0~1.2mg/L漂白粉全池泼洒,用2~4mg/L五倍子全池泼洒,连续3d;⑤每平方米用明矾0.05g泼洒,2d后再用生石灰按 25g/立方米化水泼洒。
  2.2 肠炎病2.2.1 病原体细菌感染。
  2.2.2 症状 病鳝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鳝体发黑,头部尤为明显,腹部出现红斑,食欲减退。剖开肠管可见肠管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没有食物,肠内黏液较多。该病传染性强,病程较短,死亡率高。水温25~30%时是该病的适宜流行温度。
  2.2.3 防治方法 ①加强饲养管理,不投喂腐烂变质饲料,及时消除残饵,防止水质恶化;②发病季节每100g黄鳝每d用大蒜30g拌饲投喂,连续3~5d;③治疗主要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进行。外用药常用1×10×E-6~2×10×E-6浓度漂白粉或10×10×E-6浓度生石灰或0.2×10×E-6~0.3×10×E-6禽用红霉素遍洒全池。
  2.3 花斑病2.3.1 病原体 细菌感染。
  2.3.2 症状 病鳝背部出现蚕豆大小黄色圆形斑块,严重时死亡。该病再6~8月份流行,7月中旬达到高峰。
  2.3.3 防治方法 ①用0.4mg/L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②发病池用去皮蟾蜍,用绳系好后在池内往返拖数遍,有一定疗效。
  2.4 打印病2.4.1 病原体 点状气单孢菌点状亚种。
  2.4.2 症状 患病部位先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坏死和糜烂,露出白色真皮,皮肤充血发炎,出现红斑,形成明显的轮廓。病鳝游动缓慢,头常伸出水面。该病终年可见,尤以4~9月份多发。
  2.4.3 防治方法 ①外用药同赤皮病;②内服药以每100kg黄鳝用2g磺胺间甲氧嘧啶拌饲料投喂,连续5~7d。
  2.5 出血病2.5.1 病原体 嗜水气单孢菌。
  2.5.2 症状 病鳝体表呈点状或斑块状弥漫状出血,以腹部最明显,其次是身体两侧,体表无溃疡,身体失去弹性,呈僵硬。病鳝喉、口腔充血并伴有血水流出。腹腔具血水,肝脏肿大色淡,有的具有血斑。肝、肾出血以肝损坏尤为严重。肠道发炎充血,无食物,内含黄色黏液,肛门红肿。该病发病快,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流行季节为4~10月份,6~9月份高峰期。
  2.5.3 防治方法 ①用0.4~0.5mg/L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②用10mg/L的二氧化氯侵浴病鳝5~10分钟,每100kg黄鳝用2.5g氟哌酸拌饲投喂,连续5d,第1d药量加倍。
  2.6 细菌性烂尾病2.6.1 病原体 产气单孢菌。
  2.6.2 症状 被感染的尾柄充血发炎,直至肌肉坏死糜烂。病鳝反应迟钝,头常常伸出水面,严重时尾部烂掉,尾椎骨外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2.6.3 防治方法 ①用10mg/L的二氧化氯药浴病鳝5~10②每100kg黄鳝用5g土霉素拌饲料投喂5~7d。
  2.7 水霉病2.7.1病原体水霉菌。
  2.7.2 症状 初期病鳝症状不明显,数日后病鳝体表的病灶部位长出棉絮装的菌丝,且在患处肌肉腐烂。鱼卵及幼苗均可能感染这类病。凡是受伤的卵、幼鱼、成鱼易患此病。
  2.7.3 防治方法 ①鱼池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0~150g,溶水后全池泼洒;②用3%~5%的食盐水浸泡病鳝5③用0.04%的食盐水和 0.04%的苏打水全池泼洒。
  2.8 棘头虫病2.8.1病原体 隐藏棘衣虫。
  2.8.2 症状 棘头虫虫体较大,呈乳白色,主要寄生在病鳝近胃的肠壁上,以带钩的吻钻进肠黏膜内,吸收寄生营养,常引起病鳝肠壁、肠道充血发炎,鱼体消瘦。大量寄生时,会引起肠道堵塞,严重时造成肠穿孔,或肠管倍堵塞,鳝体消瘦,有时引起贫血,病鳝死亡。该病终年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组黄鳝均可感染,感染率达60%~100%。
  2.8.3 防治方法 ①用晶体敌百虫0.7mg/L水体泼洒,杀灭中间宿主剑水蚤,同时用晶体敌百虫按鱼体重量0.1g/L拌饵投喂,连喂6~7d;②每100 kg黄鳝用0.2~0.3g左旋咪唑或甲基咪唑和2g大蒜素粉或磺胺嘧啶拌饲投喂,连喂3d。
  2.9 毛细线虫病2.9.1 病原体 毛细线虫,虫体细小如纤维状,以头部钻入鳝肠壁黏膜层,吸取鳝体营养,破坏组织,引起肠道发炎。
  2.9.2 症状 病鳝肠壁充血发炎,离群分散,极度消瘦,继而死亡。在虫体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病鳝身体呈卷龙状运动,头部颤抖,消瘦直至死亡。该病主要危害当年鳝种,大量寄生引起幼体死亡。
  2.9.3 防治方法 ①用20×10×E-6~25×10×E-6浓度生石灰清塘消毒以杀死虫卵及带病者;②每千克黄鳝用90%的晶体敌百虫0.1g,拌入饲料种投喂,连续投喂5~6d。
  2.10 中华颈蛭病2.10.1 病原体 中华颈蛭俗称蚂蟥。
  2.10.2 症状 中华颈蛭以其吸盘吸附于幼鳝和成鳝的体表任何部位,单主要吸附于鳃孔处和体侧、头部,吸取寄主血液,其致病死亡率为100%。
  2.10.3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清塘,能有效杀死蛭类;②用10mg/L晶体敌百虫或5mg/l高锰酸钾溶液泼洒;③用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2.11 发烧病2.11.1 症状 此病重要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黄鳝体表分泌黏液过多,致使水中微生物加速分解,消耗水中溶解氧,放出热量,使黄鳝因缺氧而焦躁不安,互相缠绕,造成大量死亡。
  2.11.2 防治方法 ①放养密度药适当,夏季药及时换注新水或在池中种植部分水生植物,以降低水温,保持水质清新;②在池中放入少量泥鳅(500~ 1000g)用以摄取残饵,同时泥鳅上下游动能减少鳝鱼相互缠绕;③用0.7×10×E-6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上一篇: 内容导读:  早春黄鳝开食,饵料要求全部为鲜活饵料。最佳饵料为活蚯蚓,其次是黄粉虫,再则为田螺、蚌肉等。用鲜活饵料可迅速增强黄鳝食欲,恢复黄鳝体力。一般用活饵料喂1周左右,黄鳝可逐步离巢,此后即可逐步将饵料遍撒于泥埂上,但量不宜太多。第二天如发现池中饵料有剩,则应减少投饵量;如饵料被吃光,则应适当增加投饵量。当黄鳝大量出来吃食时,应改在..
&&&& 一、出血病  1、病症:由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病鳝体表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出血斑。以腹部和身体两侧最多,肛门红肿。解剖检查病鳝的鳃、肝、肾均有出血点,腹腔和肠道内积有淡黄透明状液体。病鳝游动无力,头常露出水面,呼吸困难。临近死亡时,不停地按顺时针方向打圈翻动而死亡。此病当水质恶化时容易发生。流行期为5-9月。 2、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定期更换池水,及时清除残饵。(2)鳝苗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洗3-10分钟。(3)发病池用0.3×10-6强氯精全池泼洒。同时内服磺胺口塞唑药饵,每100千克每天用药10克拌入饵料投喂,连喂3-6天。  二、打印病  1、病症:由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引起鳝鱼体表充血发炎。象盖图章一样,接着病灶处表皮腐烂,直到露出骨胳和内脏。流行期为5-9月,尤以夏季更为常见。  2、防治方法:同出血病。  三、烂尾病  1、病症:由于机械性损伤引起气单胞菌感染,病鳝尾柄充血发炎,随着病情发展,肌肉出现坏死溃烂,严重时尾部烂掉,尾椎骨外露。病鱼活动无力,终至死亡。此病全年可见,以6-9月常见。  2、防治方法:在捕捞、运输时要防止机械损伤。放养密度要适当,经常注意改善水质。  四、肠炎病  1、病症:由于投喂腐败变质饲料,细菌感染,致使肠道充血发炎,轻压腹部有血水或黄色黏液从肠内流出,肛门红肿。病鱼食欲减退,体色发黑。以夏季发病为常见。  2、防治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不投变质饲料,及时消除残料防止池水恶化。(2)发病池用1×10-6漂白粉全池泼洒。内服头药饵:每50千克每天用大蒜头250克捣烂后加入食盐250克均匀拌入饲料投喂,连喂3-5天。五、赤皮病  1、病症: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因操作不慎,皮肤受伤引起荧光极毛秆菌感染所致。病鳝体表局部出血发炎,表皮黏液脱落,出现很多红色斑疹。严重时肌肉逐渐腐烂坏死。以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期。  2.防治方法:(1)1×10-6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续3天。(2)用2.5%食盐水浸洗病鳝15分钟。(3)内服磺胺口塞唑药:用药量和用法同出血病。  六、水霉病  1、病症:由于鳝体受机械损伤或相互咬伤及敌害生物侵袭致伤,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病灶处可见霉菌孢子向外长出旧棉絮状的白色菌丝,患处肌肉腐烂。此病主要流行于春秋两季。  2、防治方法:(1)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2)用3×10-6亚甲基蓝全池泼洒。(3)轻度水霉病,可用5%碘酒涂抹患部或用3%-5%食盐水浸洗病鳝3-5分钟。  七、棘头虫病  1、病症:病鳝前肠寄生有隐藏新棘虫,虫体呈白色圆筒状,成虫长20毫米左右,它以吻部扎进肠黏膜内,吸取营养,引起肠壁发炎,严重时造成肠管堵塞或肠穿孔。病鱼身体瘦弱,丧失食欲,肛门红肿。  2、防治方法:每100千克黄鳝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10克拌入饲料投喂,连喂6天。同时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3-0.5)×10-6浓度。  八、毛细线虫病  1、病症:由毛细线虫寄生黄鳝的后肠而引起。乳白色的虫体细小如线,体长2-11毫米,其头部钻入肠壁黏膜层,破坏组织吸取营养,大量寄生时会引起鳝鱼死亡。病鳝时常将头伸出水面,腹部向上或作挣扎状滚动。  2、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黄鳝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10-15克均匀拌入饲料投喂,连喂5-7天。(2)合剂:每100千克黄鳝每天用贯众、荆芥、苏梗、苦楝树根皮合剂600克(比例为16:5:5:5)加入相当于总量3倍的水煎至原水量的1/2,倒出药汁,再煎第2次,将两次药汁拌入饲料投喂,连喂6天。  九、蛭病  1、病症:中华颈蛭寄生黄鳝头部附近及鱼体两侧,以吸取黄鳝的血液为营养。病鳝表皮组织受损,引起细菌感染,严惩时导致死亡。  2、防治方法:(1)用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2)用0.5×10-6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第2天更换部分池水后再按原药量泼洒1次,第3天彻底更换池水。  十、发烧病  1、病症:因放养密度过大,又不及时换水,鳝体表面大量分泌黏液,发酵释放出大量热量,使水温突然上升到40℃以上,导致水中溶氧下降。病鳝呈极度不安,相互缠绕,严重时会造成大批死亡。  2、防治方法:(1)放养密度要适当,夏季要及时注、换水。在池内混养一些,可减少黄鳝缠绕。(2)发病池彻底换水后,用0.7×10-6硫酸铜全池泼洒。  十一、感冒黄鳝从一个水体转移到另一个水体,两个水体水温差相差3℃以上,黄鳝就会发生感冒,体表分泌大量黏液并出现激烈挣扎、翻滚游动现象,严重时呈休克状态而死亡。黄鳝池平时换水或加水时温差不要超过2℃。如外来新水温度过低或者用井水,必须经太阳暴晒数天后,温度适合时,才能放水入池塘。当秋末冬初气温下降至15℃以下时,黄鳝摄食减少而进入越冬状态,此时应排干池水,并在池底铺上一层稻草保温。  十二、梅花斑病  1、病症:该病由细菌引起,病鳝背部出现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黄色圆形病斑。  2、防治方法:在饲养池里放养3-5只可预防此病。已发病的池可用1-2只蟾蜍,将头皮剥开,用绳系好,在池内反复拖几次,1-2日即可治愈。(来源:《农村养殖技术》2004.22期)责任编辑:公主
文章来源:http://www..cn/huangshan/
下一篇: 内容导读:烂尾病是黄鳝的常见病害,由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症状:病鱼尾柄充血或发白,致使肌肉坏死,随着病情严重,尾部肌肉烂掉甚至漏出尾椎骨。病鳝常将头部伸出水面,活动无力,食欲减退,不久死亡。该病全年可见,6―9月最常见,通常因为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擦伤鱼体和水质恶化等因素诱发。防治方法:1、预防: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新,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捕捞..
您正在阅读:“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发表感想:
CCTV-7农业频道面向广大农民朋友推出专业教材:欢迎选购!敌百虫不宜用来治疗黄鳝蚂蟥病-中国黄鳝养殖网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敌百虫不宜用来治疗黄鳝蚂蟥病
&&&热&荐&&★★★
【字体: 】
敌百虫不宜用来治疗黄鳝蚂蟥病
作者:dzyz&&&&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蚂蟥学名水蛭,在中,对黄鳝造成危害的水蛭个体很小,个体较大的也仅有半粒绿豆大小。这种水蛭被称之为“缘拟扁蛭”(也有论文称之为“中华颈蛭”)。这种小个体的水蛭通常吸附于黄鳝的体表,以黄鳝前半部的躯体表皮最易吸附。它们依靠吸取黄鳝的血液为食。大量水蛭的吸附很容易导致黄鳝营养不良,黄鳝体质瘦弱,头大体细,严重的衰弱而死。同时,由于水致吸血,给黄鳝的体表造成众多的伤口,黄鳝很容易感染病菌而患病。因此,也有不少学者将被大量水蛭吸附的黄鳝称之为患上了“蛭病”。
  由于水蛭的吸附对非常不利,因此,采用药物杀灭黄鳝体表及养殖池的水蛭是爱好者多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江苏省仪征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于日至4月18日开展了使用敌百虫杀除黄鳝体表蚂蟥的试验,试验使用的黄鳝系从稻田使用鳝笼捕捉,黄鳝规格为每尾35克左右,90%患有蚂蟥病,最多的一条体表有100多条蚂蟥。试验采用晶体敌百虫,含量为90%。试验场地为7个放在室内的塑料大盆和6个设于稻田中、面积为1平方米的简易土池。试验用水均为稻田水,其透明度为35厘米,水的PH值为7.0,试验期间水温为16℃-17.5 ℃。试验方法为:按适当的比例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48小时的试验,室内6个盆的药液每个盆的药液浓度相差0.1ppm(1立方米水用药0.1克即为0.1 ppm),室外5个临时土池的浓度每个池的药液浓度相差0.2ppm。试验液采用先配制母液,再按要求采取逐步稀释的方法配制成所需浓度药液。药液均为现配现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逐盆、逐池进行。试验期间不换水。每盆每池各放入2尾带有蚂蟥的黄鳝,放入试验的黄鳝每尾体表有2-6个蚂蟥,蚂蟥大小为0.5-1厘米左右。试验结果为:0.5ppm浓度的塑料盆中黄鳝经48小时后仍然正常,蚂蟥却全部死亡。0.6-1ppm浓度的塑料盆中的黄鳝在24小时内出现头部向上,有痉挛的现象(中毒症状),鳝体上的蚂蟥也全部脱落并死亡。室外的临时土池中的黄鳝在48小时内均正常无恙。蚂蟥在0.8ppm和1ppm的浓度下要24小时才脱离黄鳝体表而死,而在1.2ppm浓度下24小时即全部脱离鳝体而死。试验表明:在室内无土条件下,使用0.5ppm浓度的敌百虫可有效杀灭鳝体蚂蟥。在室外有土条件下,使用1ppm浓度的敌百虫也可杀灭蚂蟥。
  为进一步验证敌百虫杀灭黄鳝蚂蟥的可行性。我公司技术人员于2003年9月在第一养殖场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试验。试验采用自繁自养的黄鳝70条,每条体重30克左右,体表均有3-10条蚂蟥。敌百虫为含量为90%的晶体敌百虫和自行配制的“鳝宝1号”杀虫药。试验共分7个池(均为无土池,每个面积为1.6平方米),每个池内放入黄鳝10条,池水深度为30厘米,池水的PH值为7.0,用药时池水水温为24℃。池口用遮光率90%的遮阳网遮荫。3个池内施用敌百虫的浓度分别为0.5ppm、0.8ppm、1.0ppm,另3个池施用“鳝宝1号”的浓度为0.8ppm、1.0ppm、1.2ppm,经24小时和48小时观查,结果发现:施用敌百虫的3个养殖池,使用0.5ppm浓度的养殖池,经48小时鳝体蚂蟥仍未脱落;0.8ppm的养殖池蚂蟥在24小时脱落但并未完全死亡,48小时观查没有发现活的蚂蟥;使用1.0ppm浓度的养殖池,蚂蟥在24小时内全部脱落并死亡。使用“鳝宝1号”的养殖池,三种浓度情况下,蚂蟥全部在24小时脱落鳝体并死亡。对照池内的黄鳝体表蚂蟥仍然存在。但试验中我们同时发现,使用敌百虫的三个池在施药后,当晚采食量便明显下降,施用1.0ppm敌百虫的养殖池几乎完全拒决吃食,而且已有部分出现浮头、痉挛症状,而施用“鳝宝1号”和没有施用任何药物的对照养殖池内的黄鳝吃食完全正常。为此我们决定继续观查。经1个月的饲喂观查,发现施用敌百虫的养殖池均先后出现死亡,浓度最低的养殖池死亡2条,最高的死亡9条,另一个养殖池死亡5条。而施用“鳝宝1号”的养殖池及对照池均未出现死亡现象。试验证明:敌百虫用作黄鳝体表蚂蟥的杀除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容易引起黄鳝慢性中毒,不能作为黄鳝体表蚂蟥杀除的安全药物使用。目前最为安全的杀除蚂蟥的药物仍为“鳝宝1号”。
  敌百虫的市场价格低,可使用其作为投鳝前的水草和鳝池杀虫使用,使用浓度为无土池1ppm,有土池1.5ppm。放鳝前应全池换水,以免残留的药物危害黄鳝。
文章录入:marjim&&&&责任编辑:marjim&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本站主办:四川简阳市大众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咨询电话:028-786(兼传真)
公司总部(接待处)地址:四川省简阳市金绛路还房62号(沱三桥东交警岗亭旁)
邮编:641400
制作维护:大众养殖公司网络部
Copyright& 1999-永久当前位置: >>
黄鳝无公害养殖病害防治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对于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及水产动物的无公害养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病害防治的发展趋势是从以化学药物防治为主,向以生物制剂和免疫方法,提高养殖对象的免疫机能,选育抗病品种,采用生态防治病害等进行综合防治为主,使产品成为绿色产品。黄鳝属于淡水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药用保健功能,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滋补保健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人工养殖黄鳝具有占地面积少、管理方便、成本底、经济效益显著等众多优点,日益受到生产者的青睐。但随着其集约化的发展,鳝病也越来越多,为此,本文就结合无公害养殖对黄鳝的病害防治做一介绍,以供广大黄鳝养殖户参考。1病害预防进行黄鳝无公害养殖,首先应注意其抗病免疫能力或保护其自身固有的抗病免疫性能,影响黄鳝非特异性免疫力的身体防御功能因素主要有鳞片、皮肤等表面屏障以及黏液与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鳞、皮肤及黏液是鱼体抵抗病原体及寄生生物感染侵袭的重要屏障。因此,保护鱼体不受损伤,避免敌害致伤,病原就无法侵入,如赤皮病、打印病和水霉病就不会发生。养殖水体中化学物质浓度太高,会促使黄鳝分泌大量黏液,黏液过量分泌就起不到保护鱼体的作用,不能抵御病原菌侵入。黄鳝在发病初期从群体上难以察觉,所以只有预先做好预防工作,才能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病害预防必须贯穿整个养殖工作,这里我主要讲述在苗种选择和生态防病两方面的工作。1.1苗种选择苗种选择是整个养殖的关键步骤,在黄鳝的苗种选择方面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带伤有病黄鳝,体表有伤痕、血斑,鳃颈部红肿等,往往是由捕捉不当、暂养不当所致,一般应留用笼捕黄鳝进行养殖。⑨具不正常状态的鳝种不宜养殖。在黄鳝尾部发紫、黏液缺少或无黏液,这是水霉病感染的症状;鳝体有明显红色凹斑,大小如黄豆,这是感染腐皮病症状;黄鳝头大颈细,体质瘦弱,严重时呈卷曲状,这是患毛细线虫病症状,极易传染。③长期高密度集养、运输、暂养后往往由于水少黏液多,温度升高而导致黄鳝患"发烧"病,这类黄鳝人工养殖过程往往陆续死亡,很难治愈。④受药物中毒的黄鳝,例如被农药毒害,外表尚难辨识,但往往30h左右(随温度高低而不同)后体色变灰、腹朝上等,不宜养殖。⑤在较深水中"打桩"的黄鳝往往比在水底安静卧伏的黄鳝体质差,较易死亡,不宜养殖。1.2生态防病鳝病预防应以生态预防为主。生态预防主要措施有①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养殖场建造合理,满足黄鳝的喜暗、喜静、喜温暖的生态习性要求。②加强水质、水温管理,保持水质、底质良好,勿使换水温差过大,防止水温过高。③在养殖场中种植挺水植物或凤眼莲、喜旱莲子草等漂浮性植物,在池边种植一些攀缘性植物。④在黄鳝池中放养少量泥鳅以活跃水体,每池放入数只蟾蜍,以其分泌物预防鳝病。⑤应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维持微生物平衡,抑制有害微生物繁衍。⑥病鳝要及时隔离处理。另外,在无公害黄鳝养殖中,为了保持养殖环境和养殖对象体内、外生态平衡,抑制或消除敌害生物侵袭、感染,除尽量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进行生物防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之外,正确合理有限制地使用消毒、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使用这些药物的品种、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例如:绝不能使用已禁用的药物,不能超量使用,并注意无公害要求禁用期和休药期等。要是超量使用,不仅达不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而且会造成药害死亡,这种死亡有时在短期内大量发生,有时则在养殖过程中持续性陆续发生,损失相当严重。2疾病治疗2.1赤皮病2.1.1病原体细菌感染。2.1.2症状由于黄鳝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使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疾病。病鳝体表局部出血、发炎,皮肤脱落,尤其在腹部和两侧最为明显,呈块状。有时黄鳝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在病处常继发水霉菌感染。病鳝身体瘦弱,春末、夏初较常流行。2.1.3防治方法①捕捞及运输时小心操作,避免鳝体受伤;②放养前用5~20mg/L漂白粉洗鳝体约半个小时;③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篓进行预防。漂白粉用量一般为每0.4g/L。④用1.0~1.2mg/L漂白粉全池泼洒,用2~4mg/L五倍子全池泼洒,连续3d;⑤每平方米用明矾0.05g泼洒,2d后再用生石灰按25g/立方米化水泼洒。2.2肠炎病2.2.1病原体细菌感染。2.2.2症状病鳝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鳝体发黑,头部尤为明显,腹部出现红斑,食欲减退。剖开肠管可见肠管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没有食物,肠内黏液较多。该病传染性强,病程较短,死亡率高。水温25~30%时是该病的适宜流行温度。2.2.3防治方法①加强饲养管理,不投喂腐烂变质饲料,及时消除残饵,防止水质恶化;②发病季节每100g黄鳝每d用大蒜30g拌饲投喂,连续3~5d;③治疗主要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进行。外用药常用1×10×E-6~2×10×E-6浓度漂白粉或10×10×E-6浓度生石灰或0.2×10×E-6~0.3×10×E-6禽用红霉素遍洒全池。2.3花斑病2.3.1病原体细菌感染。2.3.2症状病鳝背部出现蚕豆大小黄色圆形斑块,严重时死亡。该病再6~8月份流行,7月中旬达到高峰。2.3.3防治方法①用0.4mg/L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②发病池用去皮蟾蜍,用绳系好后在池内往返拖数遍,有一定疗效。2.4打印病2.4.1病原体点状气单孢菌点状亚种。2.4.2症状患病部位先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坏死和糜烂,露出白色真皮,皮肤充血发炎,出现红斑,形成明显的轮廓。病鳝游动缓慢,头常伸出水面。该病终年可见,尤以4~9月份多发。2.4.3防治方法①外用药同赤皮病;②内服药以每100kg黄鳝用2g磺胺间甲氧嘧啶拌饲料投喂,连续5~7d。2.5出血病2.5.1病原体嗜水气单孢菌。2.5.2症状病鳝体表呈点状或斑块状弥漫状出血,以腹部最明显,其次是身体两侧,体表无溃疡,身体失去弹性,呈僵硬。病鳝喉、口腔充血并伴有血水流出。腹腔具血水,肝脏肿大色淡,有的具有血斑。肝、肾出血以肝损坏尤为严重。肠道发炎充血,无食物,内含黄色黏液,肛门红肿。该病发病快,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流行季节为4~10月份,6~9月份高峰期。2.5.3防治方法①用0.4~0.5mg/L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②用10mg/L的二氧化氯侵浴病鳝5~10分钟,每100kg黄鳝用2.5g氟哌酸拌饲投喂,连续5d,第1d药量加倍。2.6细菌性烂尾病2.6.1病原体产气单孢菌。2.6.2症状被感染的尾柄充血发炎,直至肌肉坏死糜烂。病鳝反应迟钝,头常常伸出水面,严重时尾部烂掉,尾椎骨外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2.6.3防治方法①用10mg/L的二氧化氯药浴病鳝5~10②每100kg黄鳝用5g土霉素拌饲料投喂5~7d。2.7水霉病2.7.1病原体水霉菌。2.7.2症状初期病鳝症状不明显,数日后病鳝体表的病灶部位长出棉絮装的菌丝,且在患处肌肉腐烂。鱼卵及幼苗均可能感染这类病。凡是受伤的卵、幼鱼、成鱼易患此病。2.7.3防治方法①鱼池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0~150g,溶水后全池泼洒;②用3%~5%的食盐水浸泡病鳝5③用0.04%的食盐水和0.04%的苏打水全池泼洒。2.8棘头虫病2.8.1病原体隐藏棘衣虫。2.8.2症状棘头虫虫体较大,呈乳白色,主要寄生在病鳝近胃的肠壁上,以带钩的吻钻进肠黏膜内,吸收寄生营养,常引起病鳝肠壁、肠道充血发炎,鱼体消瘦。大量寄生时,会引起肠道堵塞,严重时造成肠穿孔,或肠管倍堵塞,鳝体消瘦,有时引起贫血,病鳝死亡。该病终年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组黄鳝均可感染,感染率达60%~100%。2.8.3防治方法①用晶体敌百虫0.7mg/L水体泼洒,杀灭中间宿主剑水蚤,同时用晶体敌百虫按鱼体重量0.1g/L拌饵投喂,连喂6~7d;②每100kg黄鳝用0.2~0.3g左旋咪唑或甲基咪唑和2g大蒜素粉或磺胺嘧啶拌饲投喂,连喂3d。2.9毛细线虫病2.9.1病原体毛细线虫,虫体细小如纤维状,以头部钻入鳝肠壁黏膜层,吸取鳝体营养,破坏组织,引起肠道发炎。2.9.2症状病鳝肠壁充血发炎,离群分散,极度消瘦,继而死亡。在虫体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病鳝身体呈卷龙状运动,头部颤抖,消瘦直至死亡。该病主要危害当年鳝种,大量寄生引起幼体死亡。2.9.3防治方法①用20×10×E-6~25×10×E-6浓度生石灰清塘消毒以杀死虫卵及带病者;②每千克黄鳝用90%的晶体敌百虫0.1g,拌入饲料种投喂,连续投喂5~6d。2.10中华颈蛭病2.10.1病原体中华颈蛭俗称蚂蟥。2.10.2症状中华颈蛭以其吸盘吸附于幼鳝和成鳝的体表任何部位,单主要吸附于鳃孔处和体侧、头部,吸取寄主血液,其致病死亡率为100%。2.10.3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能有效杀死蛭类;②用10mg/L晶体敌百虫或5mg/l高锰酸钾溶液泼洒;③用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2.11发烧病2.11.1症状此病重要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黄鳝体表分泌黏液过多,致使水中微生物加速分解,消耗水中溶解氧,放出热量,使黄鳝因缺氧而焦躁不安,互相缠绕,造成大量死亡。2.11.2防治方法①放养密度药适当,夏季药及时换注新水或在池中种植部分水生植物,以降低水温,保持水质清新;②在池中放入少量泥鳅(500~1000g)用以摄取残饵,同时泥鳅上下游动能减少鳝鱼相互缠绕;③用0.7×10×E-6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Copyright (C)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