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微单a7m2设置2新机拍蓝天有黑点怎么办

蜂鸟手机端
切换到宽屏
浏览(4195)│回复(28)
索尼A7微单最大的杀手锏是色彩自由度
正如本人曾经发过的帖子:/thread--1-1.html
索尼正在将PP图像配置文件普吉岛每一台新机型中,以改善色彩调控的自由度和视频画质
这次A7II也搭载了图像配置文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索尼A7最大的杀手锏是色彩自由度!
用户使用图像配置文件,可以实现任何品牌机型和任何个人喜好的色彩偏向!!
首先跟大家解释下什么是图像配置文件功能:
PP档案是图像设定档案的意思( Picture Profile)
图像设定档案(Picture Profile)是 、A7II 与 A7、 之间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此功能原先常见于 Sony 的专业机,可以控制拍摄出来影像的效果,就像平常见到的拍摄风格设定(picture style)一般,但有更专业、更细致的调整。
和A7II的PP功能包括:黑电平, 伽马(电影, 照片, Cine1-4, ITU709, ITU709 [800%], S-Log2), 黑伽马, 拐点, 色彩模式, 色彩水平, 颜色相,颜色深度, 细节。一共9大项。
其中黑电平是定义纯黑色。一般为10-15之间较为合适。伽马定义视频宽容度级别,即伽马曲线(对jpeg无效果)黑伽马(伽马对比度), 拐点(伽马曲线微调)
而颜色模式、颜色相、颜色水平、颜色深度是奥妙所在,他是一般高端机为了与其他品牌机的协作所需要色彩匹配的工具,利用它可以达到任何高级色彩漂移,实现几乎任何类型的色彩倾向!
以下是来源于《索尼35mm影像世界》的节选内容:
彩色电平:
彩色电平调整的对象是彩色空间的饱和度,让褪色的色彩变得鲜艳。设置范围–7 (Grow pale in color) ~ +7 (Grow rich in color)之
间选择。此外,还有-8 :以黑白模式拍摄。设置值越高,颜色越鲜艳;设置值越低,颜色则越淡。彩色电平应与对比度一起进行
调整。明亮和鲜艳的设置会制作出普通视频效果的画面,而昏暗和鲜艳的设置则会使画面具有电影效果。明亮和浅色的设置会使
画面具有粉笔画效果,而昏暗的亮度与较浅的色彩结合,会使画面更具艺术表现力。
颜色相(彩色相位)
彩色相位功能控制的是彩色空间的色调。色调调整一个步阶,色轮大约转动1.5°。将色轮左右旋转时,彩色会发生转换,比如从红色到黄色、绿色、淡绿色、蓝色和紫色。由于这一设置会对所有颜色产生影响,因此很难使用彩色相位功能进行专门色彩的调整。在不同的之间进行严格的色彩匹配时,需要详细参照这一设置。
设置可在 –7 (Greenish) ~ +7 (Reddish) 之间进行调整。
彩色深度可调整画面中深色彩(彩色空间中的高饱和度区域)的亮度。设置值越高,色彩的亮度就越低。若设置值较低,亮
则会增强,使色彩看起来更为苍白。饱和度越高,色彩的变化也越大。但如果色彩很淡,那么就几乎看不到任何变化。
其包括:[R ( 红色)]、[G ( 绿色)]、[B ( 蓝色)]、[C ( 青色)]、[M ( 品红色)] 和[Y ( 黄色)] 6哥彩色深度值。
各自都可在-7 到+7 之间单独进行调整。
这些曾经是索尼大师级cinecam的标配,例如F35 F55和F00等不下5万的高端机才具备的功能,如今已经全部发放到A7这类一万级别的了!
其他品牌仅提供所谓的业余级别的照片风格,而全球消费级别影像制品仅此一家提供图像配置文件!索大威武~
国外玩家论坛对于图像配置文件的玩法和花样已经丰富多端,而且十分具有专业性。
当我们论坛里还在吵这黄那红的时候,殊不知其实索尼大法已经开启了色彩自由化的终极大门!
现在别再和牙膏厂争吵了,现在是我们各位色友也来好好研究色彩,发挥创造力的时候了!
最近我发现很多国外视频玩家讨论研究得出的一些很赞的PP设置,在这分享给大家,你可能也会很喜欢的!
请记住PP设置仅在屏蔽其他照片风格而且是JPEG格式下才能启用,虽然伽马曲线、电平设置、细节设置并不影响 照片(他们只在视频下起作用),但是整一套配置,所以我就全贴过来给大家参考,show time:
采集来自美国专业电影爱好者DVXuser论坛的几个推荐图像配置文件:
(温馨提示:以下档案全部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微调)
----------------------
Kholi's SLog2 PicPro
----------------------
伽马:S-LOG2
黑伽马 范围:中,电平-3
拐点&模式:自动,自动设定&最高点:95,灵敏度:中
彩色模式:专业
饱和度:+ 8
彩色相位 -2
颜色深度& R + 1,-1,B + 2,,C-2,M-1,Y-3
细节& 水平-5
调整方式;手动,V / H的平衡:2,B / W平衡 类型3,
限制:0,增强:0,高光细节:0
白平衡&手动&网格设置B 1(向左一格)
=对付高色温环境
5000 - 5600 =一般日光
6100 - 7000 =晚天或阴影/阴影室内日光
-------------------------
Kholi's Cine2/Pro PicPro
-------------------------
黑电平:11
伽马:cine2
黑伽马 范围:广 电平(水平):±7
拐点&模式:手动,自动设定&最高点:95,灵敏度:中
手动设置&点:105%,斜率:0
彩色模式:专业
饱和度:+ 6
彩色相位 -3
颜色深度& R + 3,G,B + 1,,C-3,M-2,Y-5
细节&水平-5
调整方式;手动,V / H的平衡:2,B / W平衡Type3,限制:0,增强:0,高光细节:0
白平衡&手动&网格设置B 1(向左一格)
=对付高色温环境
5000 - 5600 =一般日光
6100 - 7000 =晚天或阴影/阴影室内日光
--------------------
Samuel H's Flaat
--------------------
伽马:S-LOG2
Gamma : S-log 2
黑伽马& 范围: 中 , 水平: 0
模式:自动,自动设定&最高点:100,灵敏度:中,手动设置&点:95%,斜率:+ 5
色彩模式:电影
饱和度:±15(感觉饱和太高再调下来)
颜色深度& R + 0,G + 1 + 0,B,C + 5,-3,y + 0
来源: /V6/showthread...-the-a7s/page3
Samuel H's 文章和测试: /foto/flaat-a7s/index.html
改善偏黄绿的肤色-(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微调)
黑电平: -11
伽马 : Cine2
黑伽马范围: 广 , 电平: +7
拐点 模式: 手动,自动设置 & 最大 点: 95 , 灵敏度: 中 或者 手动设置为 点: 105%, 斜度: 0
颜色模式: 专业
颜色电平:默认
饱和度: +6
颜色相位 0
颜色深度 R+3, G-3, B+1,, C-3, M-1, Y-0
索尼提供的模仿佳能的色彩配置文件(有误差,不过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微调)
黑电平 –15
伽玛 ITU-709
黑伽玛范围
彩色模式 ITU-709 矩阵
彩色电平+3
彩色相位 –4
彩色深度:
以上档案即便某些场景下匹配不了100%,也能达到相当接近的效果。
理论上的PP功能不止能实现佳能色彩,包括富士胶片、柯达胶片、等色彩都可以匹配!是无限的可能性!
大家可以一起探讨,欢迎补充和推荐!
本帖最后由 夏日放风筝 于
23:03 编辑
作者相关热贴:索尼是不是高像素中毒了?
本帖赠分共1人加分,共加3分
已有1人赠分
引用LISAHAYESMAJOR发表于1楼的内容
太小了抓不住...
引用llhqbbc发表于2楼的内容
--三分摄影七分暗房--
不懂的人看什么都是杀手锏
引用whoknowswho发表于3楼的内容
在韩国菜馆,同一款菜分无辣、微辣、中辣、狂辣4个等级。你若是顾客,只能四选一,你若是厨师,去TM的等级,我爱怎么辣就怎么辣。
玩相机也一样,搞懂了自己RAW,什么色彩配置文件都是多余,它设计得再好,也只能是个既定模式,不能完全符合具体需要,自己修永远是最完美的。
引用DSLRANDDC发表于4楼的内容
作者: DSLRANDDC在韩国菜馆,同一款菜分无辣、微辣、中辣、狂辣4个等级。你若是顾客,只能四选一,你若是厨师,去TM的等级,我爱怎么辣就怎么辣。
玩相机也一样,搞懂了自己RAW,什么色彩配置文件都是多余,它设计得再好,
机身多一个楼主所言的功能
后期节省很多时间
但电脑处理是最细腻的
这不可否认
同时也不能否认
索尼多这个功能加入机身里
大大节省后期的效率
多面性看问题
还是要大大的赞索尼
喜欢细腻就电脑处理吧
但对于一般爱好者
索尼这人性化
还是非常赞的!
引用moxianyu发表于5楼的内容
我不会摄影 不会高超的视觉冲击 不会高超的后期
我只是摄影路上的苦行憎 只有最笨拙最一般的水平 去记录生活里感动画面
不管以后多少年 再回首那一张张简单的影像足迹 还能打动
为真实感动而记录!
我是佳能党
但佳能真的老了
传感器3年前就落后
直到如今还是如此
看来4年一轮回的器材更新换代
要想看到佳能传感器技术的超越
但不知道4年后会不会还是落后哎!
佳能哎!你这是逼我以后换索尼机身转接佳能镜头的节奏吗。。。。。
引用moxianyu发表于6楼的内容
我不会摄影 不会高超的视觉冲击 不会高超的后期
我只是摄影路上的苦行憎 只有最笨拙最一般的水平 去记录生活里感动画面
不管以后多少年 再回首那一张张简单的影像足迹 还能打动
为真实感动而记录!
不懂,好象很高深莫测
引用(大嘴)发表于7楼的内容
记得论坛有专门的索尼微单单电板块
为啥你们一定要在单反镜头区发帖呢
索尼托真恶心
引用RPG出没发表于8楼的内容
作者: RPG出没记得论坛有专门的索尼微单单电板块
为啥你们一定要在单反镜头区发帖呢
索尼托真恶心
尼康佳能都有自己的板块,为啥索尼不能来这里?
引用不宁惟是发表于9楼的内容
作者: 不宁惟是尼康佳能都有自己的板块,为啥索尼不能来这里?
你看看板块名称,这里是“单反和镜头”。索尼最大的杀手锏是有一堆五毛或自干五,专门跑到别人的板块去搞产品推广。
原来楼主就是无忌的“夏日放风筝”?哈哈哈。您老在无忌佳能版指点江山、上窜下跳的光辉形象,那可真是深入人心啊。
引用EOS600D2013发表于10楼的内容
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索尼A7微单最大的杀手锏是色彩自由度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论坛启用HTML代码&主题:我摄影,我快乐!—— 索尼A7RII详细点评(已将手里两台A7RII的固件顺利升级为3.2!)
&[ 主题管理员: 天漠虎峪 ]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我摄影,我快乐!—— 索尼A7RII详细点评(兼谈70-300G二代镜头)
9月23日,俺将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北欧之行。这是俺的第五次国外自驾游,以往每次出去之前,俺都会买一两件新器材,为旅游助兴。因此,尽管A7RII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但俺还是按照计划,在临出发的前几天从中关村进了一台。除机身外,还同时买了一个SAL70-300GII镜头以及一个Metabones EF-E BT4转接环,即内部带植绒的最新款。
很多朋友喜欢把俺的帖子称为评测,其实不然。评测是专业人员的事,人家的器材免费,俺要自己花亲钱买,俺没必要、也犯不上越俎代庖。和以往一样,以下俺仅对自己觉得有用和有兴趣的方面谈谈使用感受,诸如连拍和追焦等不用或很少用的功能就免了,至于高感长曝一类的高大上的用法,估计俺一辈子也用不到,就更不会涉及了。另外,俺想不明白的是,长时间曝光肯定要用三脚架,但既然用三脚架了,干啥还要用高感呢?
A7RII上市后的一个多月以来,无忌上不止一人说遇到了质量问题。所以,俺的机器到手后,打开包装后仔细检查了一遍,没发现任何问题,CMOS没有坏点,液晶屏上也没有亮点。感觉放心之后,立刻贴上俺事先买好的PCK-LM15原装LCD保护屏。索尼相机的LCD必须用保护屏,因为材质很软,不像富士微单的那样坚硬,可以免贴。
俺觉得A7RII的最大亮点是镜头通吃,尤其是转接A口和第三方自动对焦单反镜头。以前曾有人把索尼微单戏称为万能数码后背,从A7RII开始,俺认为这个数码后背的称号真的可以坐实了,因此本帖先从这个方面开始。
1. A口接环
从无忌上的反馈来看,这个问题早已无任何悬念,俺只是进行一下验证而已。在此之前,俺有五个A口全幅镜头,都是以前俺玩单电时买下的,出掉a77和a99时没舍得同时出掉。这次将俺的SAL24-70/2.8ZA和SAL16-35/2.8ZA通过LA-EA3转接到A7RII上之后,感觉对焦和以前用在单电上没啥两样。这三个ZA用LA-EA3转接到A7R2II之后,可以使用“广域”、“中间”和“自由点”三种对焦方式,支持脸部识别,但不支持“眼控AF”。俺的85ZA和135ZA以及腾龙的90微这三个螺丝刀驱动头,俺也用LA-EA4转接到A7RII试了试,对焦快而精准,画面清晰,无跑焦。至于俺那只和A7RII同时进的70-300GII,对焦也很快,感觉相当满意,具体表现后面将另行叙述。
除了这些全幅镜头之外,俺手里还有一个DT16-50/2.8 SSM和一个DT55-300/4.5-5.6 SAM,这是俺玩a77时买下的,由于非常喜欢,出a77时没舍得将其一起出掉,如今也顺便通过LA-EA3放到A7RII上试了试,即使是用SAM马达的后者,也可完美对焦,而那个16-50/2.8的更是表现极其出色,和用于单电上一样。以前曾经用LA-EA4把这两个头用于NEX6好a6000上,不过没有防抖,没有坚持下来。如今,索尼实现了A口通吃,俺更不想将这两个头出掉了,因为当前的发展态势,索尼以后推出带五轴防抖和兼容A口自动头的高档半幅机身并不是不可能的。
说到原装A口接环,俺认为索尼在推出A7RII的同时应该同时发布一款LA-EA5,即所谓五代环,这个环上应该有螺丝刀对焦马达,但取消半透,专共A7RII的用户转接A口镜头时使用。不过,索尼并未这么做,颇感失望。
2. EF口接环
俺手早就有一个唯卓二代(Viltrox II)接环,查了一下淘宝记录,是一年半以前于日花630元买下的。这个接环很有意思,可以轻松地安装在A7和A7R上,也可以安装在A7II上,但有点儿紧。至于A7S则根本安装不上去。无忌有人发帖子说用这个环转接到A7RII上效果不错,很多佳能镜头对焦都很快。但俺发现无忌上大部分人用的都是价格昂贵的Metabones四代接环,想了想,将近三千块钱的价格,这么贵,效果一定会比唯卓好,因此进机身时也同时买了一个。
由于以前看到有人说唯卓二代安装不到A7RII之上,因此机身到手后,首先试的就是这个唯卓二代。结果非常乐观,不松不紧不旷,机身和镜头前后卡口都正合适,以前的担心顿时烟消云散。随后把俺的五只佳能红圈头依次转接到上面进行试拍。这五个佳能红圈头分别是50L、35L(一代)、85L(二代)、24-105L和最新一代的70-200/2.8小白兔。用唯卓二代转接效果都非常棒,对焦飞快。俺特意和5D3比了一下,没有什么两样,暗光下也如此。打开机身菜单后发现防抖已正常启动。另外,唯卓二代对镜头的识别准确,在照片的Exif信息里,仅把佳能的IS防抖写成了OSS和把最大1.2光圈识别为1.3之外,所有其他信息全部正确。后来俺又试了试手里的半幅天工接环和Metabones四代,转接50L和85L后最大光圈也显示为1.3。
试完唯卓二代没问题之后,开始试Metabones EF-E BT4。
该环往机身上安装时的感觉不如唯卓好,卡口有点紧并且阻尼很不均匀,镜头端的卡口倒是很顺滑。打开机身电源后,LCD和死机一样黑了和几秒钟之后才一切正常。俺的第一个举动是查看接环的固件版本,显示为0.41。然后分别安装上俺的五个红圈试拍,没想到对焦速度居然和唯卓一样,感觉不出有啥提升。然后开始查看机身防抖是否正常。转接三个定焦时,机身防抖正常启动。但转接24-105和70-200时,防抖选项却是灰的,按一下按钮说是不支持这两个镜头。这一点确实有点让俺感到有些意外。后来又反复安装了几次镜头和接环,反复打开镜头上的防抖开关,又把相机电池取出来重新安装,凡是想到的方法全都试了一遍,但都无法打开看机身里的防抖选项。
俺到无忌上又好好看了看有关Metabones的帖子,似乎没人说过这个问题,因此俺怀疑俺的情况是否是个案。认真分析了一下无忌网友的反馈,俺觉得和唯卓相比,MB接环的长项应该在于能更好支持佳能40饼和半幅的EF-S头以及适马ART一类的副厂头。本来俺对转接单反头就没兴趣不大,买个接环也仅仅是为了闲的蛋疼时多一种玩法,而更主要的是,俺既没有购买更多佳能单反头的打算,手里也没有副厂头、40饼或EF-S半幅头,因此这个Metabones对俺来说其实没有什么保留价值。尽管有帖子说Metabones已经发布了最新的0.43固件版本,升级一下固件也许就会启动机身防抖了。不过,俺对此实在没兴趣了。既然老天爷让俺节省三千块钱,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果断退货。
反观唯卓二代,不禁对这个厂家大为敬佩。与价格高出四倍以上的Metabones EF-E BT4相比,唯卓接环的做工不但不差,而且还要好许多。而更重要的是,俺买的至少是一年半以前的产品,可用在最新的A7RII上却有如此之好的表现,真是不起。谁说国货无精品?俺认为唯卓就是精品。
3. 佳能镜头转接表现
35L和50L转接之后效果超好,对焦飞快,堪比原厂机身,而最重要的是不会跑焦。85L的对焦速度不如前两个,但不是转接所致,因为用5D3也一样,类似情况还有EF70-200小白兔。不过后者转接到A7RII之后给了俺一个惊喜,清晰度远远胜过俺将其转接到A7R上的表现。不过,转接单反头俺就是试试而已,以后不会真正这么用,因为俺对转接的兴趣仅在于旁轴镜头。
记得有人说过佳能头转接之后最好只用中间对焦点,用自由点的边缘对焦点会糊片。为此,俺特意试了一下,貌似没这一说,任何对焦点不仅同样快,而且同样清晰。
有两件事需要说明,一是这里所谓边缘对焦点并非全屏幕的边角,而是相位检测区里的边角。二是转接佳能镜头和通过LA-EA3转接A口镜头一样,只能使用“广域”、“中间”和“自由点”三种对焦方式,支持脸部识别,但不支持“眼控AF”。
佳能的24-105L是俺非常喜欢的一个镜头,这是俺买5D2时的套头,机身升级为5D3时没舍得将其一起出掉。俺觉得索尼微单目前的镜头群确实还算比较丰富了,但对俺来说依然感觉缺少两个焦段的变焦,一个是这次俺和A7RII一起买入的70-300,另一个就是24-105了。EF24-105转接到A7RII上对焦很快,但成像不如索尼的FE24-70锐利,和用佳能5D3相比,24端还有明显暗角。放在5D3上用时,由于机身认识自家镜头,机内校正发挥了作用,24mm直出JPG看不出很明显的暗角。但将其转接到索尼A7RII上之后,从取景器或液晶屏里就能看出明显暗角,有如转接转接福伦达超广时一样,尽管没那么严重。不过,后期用LR打开RAW时,可以手动调用佳能的24-105L镜头校正文件,如下图所示:
(点击小图看大图)
以上抓图只是一个通过镜头校正文件消除暗角的例子,旨在举一反三,说明A7RII转接第三方镜头可以手动调用镜头校正文件,别的佳能镜头也可照此办理,如果觉得暗角消除得还不够彻底,还可以右拉一下暗角消除滑杆。俺本人对少许暗角并不太介意,因为有点暗角,气氛更好。
此外,记得无忌上有人说A7RII转接佳能IS防抖的镜头时最好关上镜头上的防抖,否则会和机身的五轴防抖发生冲突,造成糊片。俺大致试了一下,对比拍摄之后似乎没发现有啥问题。
转接佳能镜头与用LA-EA3转接A口镜头相比,俺感觉意义更大,因为A口E口都是索尼自己一家的产品,能够实现完美转接当然令人高兴,但还可以说不足为奇,而EF镜头却是佳能的,是真正的第三方镜头,能有如此效果确实值得惊喜。此外,更重要的是,佳能镜头用在索尼A7RII上比用在佳能单反机身上还出色,因为无论镜头是否有IS,用在A7RII上都变成了防抖镜头。
俺的数码单反最早是从尼康玩起来的,手中还有包括D3X在内的好几个机身和若干尼康镜头。目前尼康自动接环也在开发和上市的过程中,以后如果能有唯卓这样的便宜实惠的自动接环可选,俺就买一个玩玩,试试尼康G头的转接效果。如果接环价格太贵就算了,因为还是那句话,俺对微单转接单反头兴趣不大。
总之,俺觉得索尼在相同机身上使用不同单反自动对焦镜头上的成就可谓划时代的,意义深远。以前认为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居然实现了。
4. 转接旁轴头
用A7RII转接福伦达超广时红移没有了,边角的绿移也比用在A7S上来得轻。红移最严重的二代VM15不仅没有了红移,上部黄斑区也不见了。其实这个黄斑是最难消除的,后期基本无济于事,镜头补偿APP在A7R上也无法奏效。有了A7RII,福伦达新推出的三代VM15可直接忽略,又能省钱了!O(∩_∩)O哈哈~,高兴!
下图是俺用手里四个福伦达超广进行的红移情况测试,自左至右为VM12、VM15(二代)、VM21/F4和VM25/F4,这四张大图,俺已分别发到回复中,供有兴趣的朋友查看。由于VM21/F1.8本来就没有红移,故略。
对于边角成像,俺本来还心存了几分侥幸,因为俺想既然红移都能改善,转接旁轴超广时边角可能也会有所提升。机器到手后俺特意进行了对比拍摄,结果证明俺的VM21/4和VM25/4的边角依旧如此,看来镜头如果不给力,机身再给力也是无济于事,所以俺的这种想法纯属痴人说梦。尽管如此,俺依然很喜欢VM21/4和VM25/4这两款镜头,因为它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小巧,堪称在产镜头中体积最小的21和25mm焦段的定焦镜头了。在镜头画质和体积上有一个很难打破的定律,那就是画质和镜头体积基本成正比。俺手里还有一款VM35mm 2.5,这个镜头的情况和前两个类似,看在体积的份上,俺并不想将其出掉。
二、其他细节
1. 电源开关
A7系列从A7II开始,电源开关变得比较松,往好了说是更加灵活,往不好的方面想,其实开关太松不是好事,会增加误开的几率,俺喜欢把机器放在摄影背心里,每当拿出来时,会发现电源开关经常开着的,好在俺的备用电池多。以前玩富士X100时对电源开关太松深恶痛绝,没想到索尼把这个毛病学来了。
2. 取景器和液晶屏
取景器变大了,俺分别查了一下两代A7R的说明书,规格上显示两代机身的取景器都是2 359 296点像素,但一代的放大率是0.71倍,二代是0.78倍。从实用角度上看,这点区别感觉不大。不过,俺玩手动转接的时候不太喜欢用峰值,总觉得干扰构图,因此尽量用估焦和超焦距。必须用大光圈时,要么用放大对焦,要么用俺所谓的“衍射对焦”,也就是根据取景器里物体边缘出现的衍射纹判断。由于二代7R的取景器放大率从0.71增加到了0.78,因此衍射现象更加明显,给俺玩手动头转接带来了更大方便。另外,0.78的放大率在目前的所有全幅单反和无反中仅小于徕卡SL的0.8倍,是第二大的。还有就是取景器旁边的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印着一个红色的T*,这是蔡司镀膜的标志,索尼居然把这个技术用在了A7RII的取景器镜片上了。看来索尼在取景器上下得功夫还真不小。
有人将A7R2称为旗舰机型,但翻转屏还是和以前一样,从这一点上看和旗舰的身份不太相称。因为翻转角度还是和以前的三个A7一样,只能上下翻转一定角度,无法解决竖拍时的翻转需求。俺认为,既然是旗舰机型,就应该和a99那样实现多角度翻转才对。不过,说明书上说二代的LCD从一代的921 600点上升到1 228 800点,显示效果比一代好是肯定的。
与翻转屏有关的问题还有和取景器之间的切换问题。其实,这是一个所有索尼微单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如很多朋友所说,取景器灵敏度太高,腰平取景时必须离开身体很远才会从取景器切换到LCD上,而且无法调整感应器的灵敏度。
A7RII以前的所有微单(包括黑卡在内)在取景器和LCD的选择上设计得似乎很人性,不但有自动,还可以让用户选择是仅用取景器还是LCD。事实上,这种设定用起来很不爽。比如选择了取景器之后,一切都要通过取景器进行观看,包括菜单调整和回放,用取景器完成这些动作非常别扭,别人看着你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你在干啥。但如果设置成使用LCD,想用取景器取景时还要从菜单里重新设置回来。如果放在自动上,则会出现上面所述取景器感应过于灵敏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A7RII做了改进,在FINDER/MONITOR选项中的“取景器”和“显示屏”旁边加上了括弧手动二字,并同时在在自定义键的设置中增加了Finder/Monitor的选项,无论你选择哪个手动,只要按一下你的自定义键(俺自定义为C1,因为这个按钮靠近快门)即可打开或关闭取景器或液晶屏。可以说,索尼的这个改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取景器感应过于灵敏的问题,腰平取景时可手动打开液晶屏。A7M2目前还没有这个功能,希望索尼能够通过固件升级增加一下。另外,不知最新发布的A7SII情况如何,希望至少和A7RII一样才好。
其实,我们在取景器和LCD切换上需要的是这样一种和单反类似的功能:平时LCD是关闭的,默认用取景器取景,但当你按动菜单或回放键时,液晶屏自动打开。然后通过液晶屏开关按钮关闭。当你需要有液晶屏取景时,依然通过这个按钮打开液晶屏。目前,索尼全幅微单确实里有一个关闭取景器的功能,但形同虚设,即使是关闭液晶屏也是假关,只是变成黑屏而已,没有起到它应发挥的作用。
3. 模式转盘
和前四个A7相比,模式转盘上增加了锁定装置。这项改动令人颇感意外,因为俺在使用中很少发现这个转盘误操作,无忌上也没人说有误操作的问题。佳能5D2升级为5D3时,增加一个锁定装置很有必要,因为确实经常误操作。而A7系列的模式转盘,其所处位置和松紧程度都不太会使其容易发生误操作。不知道索尼是听了谁的建议或投诉而加上了这个锁定功能的,不过俺认为这是一项值得肯定的改进,加上锁定没什么不好。误操作尽管少,但还是没有更好。
无忌上也有人提到了这项改动,但比较吓人的是,有人居然说真正该需要锁定的是那个曝光补偿转盘,这真是太可怕了!因为索尼微单的好用之处之一就是在A/S/P模式下,眼睛不用离开取景器,动动大拇指就能轻松地对曝光进行微调,不仅索尼微单是这样,富士微单也是这样。如果把这个转盘给锁起来就惨了。希望索尼的开发人员千万别听从这个建议,万一脑子一热把曝光补偿转盘也给锁起来就麻烦了。阿弥陀佛!
4. 前帘快门
在说静音快门之前,先说说前帘快门,而说前帘快门之前,应该首先说说A7RII的快门。二代和一代相比,快门声变得小多了,打开前帘快门时声音非常轻柔,声音小到一般场合基本可以不用静音快门了。记得以前有人说A7R为啥没有前帘快门是因为像素太高,但二代A7R的像素更高,但却有了前帘快门。由此看来,进步真是太大了。
俺非常喜欢前帘快门功能,从买第一台单电a77时就开始了。不过,以前使用前帘快门时需要多加小心,因为快门速度过快时容易出现半边图发黑的问题,说明书里也对用户进行了提醒。不过,俺进了A7II之后发现,打开前帘快门之后,哪怕速度达到了1/8000s的极限,也经常不会出现黑半边的现象。这次进了A7RII之后,俺又再次进行验证,结果相同。说明索尼的前帘快门技术也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趋于成熟了。如今,俺可以基本放心大胆地使用前帘快门,因为俺经常喜欢大白天用高感。
5. 静音快门
A7RII的说明书里说启动静音拍摄之后不能拍摄14bit图像,只能按12bit存储。从道理上说,14肯定比12好,但俺对这个倒不是很在意,因为能有静音快门是最重要的。以前曾有不少人认为A7RII不会有静音快门,理由是高像素的A7R就没有,因此A7RII就更不会有。所以,当俺看到A7RII发布后有这个功能时已经是大喜过望了。俺肉眼凡胎,从A7S的图像上看不出12和14的区别,哪怕是从RAW,因为文件大小都一样。
以前使用A7S静音拍摄时,需要进入菜单才能打开或关闭静音快门,非常不方便。但A7RII有了改进,静音拍摄可自定义到某个按钮上,比如俺就将其自定义到了C4,等俺需要打开或关闭静音快门时按一下C4可。不过,合焦时的滴滴声还是必须进入菜单才能关闭。索尼为啥不设计成一打开静音快门就同时关闭合焦声呢?有点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6. 自动ISO下限
以前还有一件令俺想不通的事情,即自动ISO时的快门下限。佳能和尼康的很多其他机型,哪怕是富士微单都有这个选项,但在A7RII发布以前,索尼的所有机型都没有,不知索尼这次如何攻克了这个高科技难关,终于给A7RII加上了,真不容易啊,可喜可贺,幸甚幸甚!另外,自动ISO快门下限可以自定义到某个按钮之上(俺将其自定义到Fn里的右上角了),这个功能很好,值得表扬。
7. 版权信息
这个功能在尼康单反上早就有了,但在索尼微单上却是第一次出现。它的好处是可以在RAW和JPG里写入拍摄者的汉语拼音姓名和相关版权信息,对那些有投稿和参赛瘾的朋友无疑很有用,便于保护版权。俺属于瞎拍瞎玩之辈,从未想过投稿或参赛,因此对俺来说就那么回事了。不过还是那句话:有总比没有好。因此这里提一笔。
8.&&视频拍摄
尽管自己不玩视频,但还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根据无忌网友的推荐买了一张创建U3级的64G的SDXC卡,按下录制按钮后,果然可以流畅摄录最高规格的4k,即XAVC S4K的25p100m,因此这里要特别感谢那位发帖的朋友。
俺不玩视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没兴趣,加上视频画面太小,根本代替不了照片,即使是1080p的蓝光规格,其静态画面的尺寸也小得可怜。如今A7RII可以直接内录4k,画面的尺寸远比蓝光大,接近830万像素,可截出大小的静态画面,因此以后俺可能也会拍拍4k。不过,俺发现A7RII在录制视频无法同时按快门抓拍静态图像,印象中某个其他品牌的机型好像有这个功能。不过,索尼这样做肯定有道理,录制视频时同时拍摄静态照片肯定会对视频带来不良影响。
和一代7R一样,菜单里有设定半幅镜头的选项,但二代7R在APS-C旁边加上了一个Super35m,并且可以设定为开、关和自动。而这个Super35m就是专门给视频录制准备的。研究了一下后发现这个功能很有意思,因为打开Super35m之后,录制4k视频时是在超采样状态下完成的。由于视频的比例是16:9,和APS-C照片的3:2相比,上下少了一块,因此参与采样的实际像素数量为1500万,远远高于两代A7S的采样像素数量。超采对于视频的画质来说肯定有好处,至少低感下是如此。为了证实这一点,俺分别用打开和关闭Super35m选项进行了4k视频拍摄对比,结果证明超采的画质确实优于不超采。
下面是俺用PlayMemories Home的保存帧功能截出的画面,用的是4K最高规格的XAVC S的25p/100m,并打开了Super35m,镜头为FE35mm/f2.8。从视频截图上看,画质非常满意:
这段视频很短,只有35秒,但文件大小已经达到430M,看来以后如果想玩4k,还要多买几块卡才行。另外,超采用的是整个全幅CMOS里的中间部分,因此和拍照一样,会把焦距拉长,24mm的镜头相当于36mm的视角。如果想要原始视角,则必须使用全幅镜头和放弃Super35m,代价是牺牲超采带来的画质提升。
目前,PlayMemories Home的最新版本为5.0.03.11020,这是一个非常落后的32位软件,从视频里获取帧画面时跌跌绊绊,音画也不同步,后来俺安装了Adobe Premiere Pro CC 2015,截图非常快,不卡顿,用起来很爽。
另外,据说松下GH4可在相机回放视频时选取所需的帧,并截取为静态照片。俺不喜欢小底,因此也从未产生过要买GH4的想法。但GH4的这个功能似乎比A7RII强。
9. 半幅镜头
有不少人,其中包括俺在内,都曾为减小体积产生过在全幅机身上使用半幅镜头的想法。但更多的人认为这种想法不现实。如今,随着4200万像素的A7RII的问世,这种不靠谱的想法变得越来越靠谱了。将半幅镜头放在A7RII上用APS-C模式拍摄,其照片像素可达1782万,高于俺手里的NEX6,因为后者只有1600万像素。
不过,俺觉得A7RII在摄影和视频两方面的均衡上设计得非常巧妙,那就是:全幅镜头玩摄影,半幅镜头玩视频。
为啥会有这个结论,是因为俺在4k视频试拍的过程中,突然想起了手里一个经常被人忽视和咒骂的“狗头”,即E PZ 16-50mm F3.5-5.6 OSS。把这个镜头安装在A7RII上用于视频拍摄真是太绝了。如果你不想买A7S2、不想买那个一万多块钱和体积巨大的28-135/F4,如果你也和俺一样,只是偶尔玩一下视频,这个E16-50真是太合适不过了。因为在A7RII上,这个头相当于24-75mm,而更重要的这是一个PZ镜头,电动变焦就是为了便于拍视频。
俺只有一个E16-50,俺将其放A7RII上录制了一小段视频,有兴趣者可下载查看,视频时长只有31秒,但文件尺寸却有380M,建议用迅雷下载,否则太慢。俺用家里的开博尔盒子和60寸高清电视看了一下,效果还算差强人意,对得起它那区区几百块钱的身价。
其实,如果真想在A7RII认真玩视频的话,俺觉得那个E PZ 18-105mm F4 G OSS可能更合适,而这个镜头到目前为止经常被人忽视。俺对索尼的G头的画质想来不怀疑,这个头用在A7RII上,焦段也比那个硕大无比的FE28-135/F4更好。
俺看了一下说明书,得知A7RII的4k视频编码用的是H.264,因此这应该就是文件体积比较大的根本原因了。对于4k而言,用H.265才是正理,在保证画质的同时文件体积大大减小,目前网上能找到的可怜的既不4k电影也都是H.265的,俺的盒子也支持H.265硬解。不过,索尼没有采用H.265可能是受相机处理器能力的制约,因为超采,运算量很大,目前的H.264还有人说录制时间稍长就过热呢,H.265的运算量可想而知,所以只能用H.264了。当然,以上所述纯属猜想。
另外,作为一种另类玩法,俺曾把E10-18放在一代的三个A7上作为全幅12-16mm的超广变焦使用。没想到10-18放在A7和A7S上效果还真行,但放在A7R上比较差,边缘色散太严重。进了A7RII之后,俺又在上面试了试这个半幅超广,结果很满意,感觉比放在A7和A7S上还好。这里顺便说一句。
10. 对焦增强
除了上面说的Super35mm之外,和其他四个A7相比,A7RII的菜单里还增加了一些新选项。比如,和一代相比,多了一个“无存储卡时释放快门”的选项,俺认为这个很有必要,因此将其设定为禁止。因为俺还真发生过一次带了相机但里面没有储存卡而且拍了好几张才发没卡的蠢事。不过,俺觉得在这些新增内容中,对焦选项的增加和改进最重要,也最值得关注。
首先是AF-S和AF-C优先级设置。有人说以前的索尼单反里就有这个选项,俺没玩过索尼单反,不得而知,但类似设定在尼康机身里却是司空见惯了。根据习惯,俺将其设定为AF,即不合焦无法按下快门。此外还增加了AF驱动速度和AF跟踪灵敏度这两个一代没有的选项,均已视频拍摄相关。
一代A7R的对焦模式选项有四种,二代变成五种,增加了一个AF-A模式。其实这个模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俺玩a99时就开始用AF-A了,但不知索尼为啥没将其下放给所有微单,包括A7M2。说明书里对AF-A的解释是:“根据被摄体的动作,切换单次AF和连续AF。如果半按快门按钮,被摄体静止时会固定焦点位置,被摄体移动时会持续对焦。”
一代A7R的对焦区域选项只有四个,即“广域”、“区”、“中间”和“自由点”。从A7M2开始,增加了第五项,即“锁定AF”,半按快门按钮时可从所选AF区域开始跟踪被摄体。
A7RII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项,即“扩展自由点”,说明书里对此是这样解释的:“将灵活定点周围的对焦区域作为合焦的第2优先区域,用选定的1点无法合焦时,使用这些周围的对焦区域进行对焦。”对于微单来说,这无疑是一项重要改进,尤其对俺这样习惯使用单点对焦的人来说。俺以前用自由点对焦对不上时,解决方案就是通过转盘放大自由点,如今有了这个“扩展自由点”方式,直接用就可以了。其实,A7RII的这个所谓“扩展自由点”对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俺在佳能5D3上就经常使用,只不过佳能把自由点旁边的对焦点叫做辅助对焦点而已。
另外,从规格上看,二代A7R在暗光下的对焦应该快于一代,因为说明书上明确写明一代的检测亮度范围是EV0至EV20,二代则提升到EV-2至EV+20。出于好奇,俺对手里的五台A7也进行了一番粗略验证,在光线较暗、但不是极暗的条件下用同一个FE55进行对焦,结果大致相同。没发现哪一个机身的对焦速度明显更快。记得以前不是这样,比如A7的对焦就不是很快,光线暗的时候尤其如此。不过,俺的A7、A7R和A7S后来都把固件升级到2.0,也许这就是对焦速度提升的根本原因。另外,白天对焦谁快谁慢俺没试,因为觉得没必要。补充一句,俺看了一下另外两台机型的固件版本,A7II是1.21。A7RII买的时候是1.0,机器刚到手就遇到了发布新固件,因此9月22日将其升级为1.1。后来俺带着A7RII到北欧旅游期间,索尼又发布了2.0版固件,但仅仅增加了无压缩RAW的选项。
11. 除尘功能
说到固件版本,俺想起了另外一件事。索尼版有人发帖说他把机身升级到2.0之后没有除尘功能了,为此俺特意试了试。俺的A7、A7R和A7S固件均已升级到2.0,打开除尘功能后机身果然没有任何震动。俺的A7II固件不是2.0,除尘时机身震动明显。俺的A7RII固件升级为2.0后除尘时机身震动也明显。俺不明白的是,除尘时机身抖动是不是和五轴防抖有关,因为这两个除尘时抖动的机身都有五轴防抖,也就是说CMOS本来就可以动。另外三个除尘时机身不抖是否因为CMOS本来就不会动,而采用了超声波除尘一类除尘方法,还是因为固件2.0把除尘功能给阉割了,由于俺以前从未用过除尘功能,不知道固件升级以前这三个机身除尘时机身究竟抖不抖。该问题待考。
如果抛开像素数量的因素,俺手里的五个A7的JPG直出高感表现如下:A7S最好,其次是A7RII、A7II、A7R、A7。俺的这个排序和DXO的结论不太一样,因为A7R的DXO的高感得分高于A7II,但在实际使用中,后者的高感明显更出色,究其原因,DXO的数据可能是在RAW的基础上得出的吧。
为了考察一下A7RII的暗光对焦能力、防抖和高感,俺特意找了一个肉眼已经看不太清楚的光线极暗的环境,进行了手持拍摄:A7RII + FE35mm/1.4、标准模式、感光度51200、高ISO降噪低、对焦辅助灯关、自动白平衡、中间点对焦、光圈收缩到4.5
(点击小图放大查看)
一代A7R的测光范围是EV0至EV20,二代A7RII则拓宽到了EV-2至EV+20,实测表明A7RII的暗光下的对焦能力确实强悍,不仅不拉风箱,而且取景器里居然亮起了两个脸部识别框。当时俺用的是中央点对焦,后来看到这两个框之后改为广域对焦又试了试,脸部识别有时可以完成对焦,有时则完成不了。另外,俺拍了十几张,一张糊的都没有,说明防抖管用。至于五万高感下的画面细节,有兴趣者可 下载原图自行查看。总之,A7RII的这种表现已经超出了俺的预期。
俺认为背照CMOS无疑是让A7RII的高感出色的主要原因,A7RII的问世打破了以往认为背照技术仅对小底有效的偏见。曾几何时,俺在买RX100M2之前,曾在帖子里表露了对背照式CMOS期望,不少人给俺大泼冷水,其中包括无忌上的著名器材专家。其基本论点是,背照仅对手机一类的小底感光器件有效,对于一寸的RX100M2不会太有效,因为底大。但他们没想到,索尼如今非但没有将其率先用于APS-C画幅的相机,而是一下子将其直接用于全画幅的A7RII之上,在事实面前,他们的理论顿显苍白。由此可见,作为用户,哪怕自己再内行,再是专家,也永远不会超过厂商对自己的技术的了解。另外,无忌有挖坟的传统,在无忌上随便预言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尤其是对索尼进行预言。
通过试拍,俺还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在使用同样镜头和在同样的拍摄条件下,A7RII的片子更耐看,颜色更好,更通透。这可能有一定的心理因素,但也未必不是真的,因为DXO不会无缘无故地给A7RII的传感器打出目前的最高分,让其在所有相机中名列第一。
其实关于A7RII的画质,俺也无需多说,这是无忌上A7RII与645Z的对比贴:,记得有人说过一句很在理的话:用A7RII与645Z比,无论结果如何,后者其实已经输掉了。
13. APP问题
俺在香港官网()花了230港币购买了五个收费APP,将其安装在俺的几台A7之上,包括每个价值35港币的专业阶段曝光、动态镜头、多重曝光、平滑反射和价值78港币的镜头补偿APP。但当俺给A7RII安装APP时发现,由于动态镜头和多重曝光两个APP还不支持A7RII,因此无法安装。另外,俺经常使用的镜头补偿APP的表现也不是很好,只要打开这个APP就无法调整自动ISO的安全快门下限了,即使将其自定义到Fn上也不行,打开镜头补偿,那个选项就是一个白框狂,无法选择。而最重要的是静音拍摄无法实现了。索尼的APP做得不是很好,下面还将另行陈述。也许索尼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作为选购项提供,而非标配,愿打愿挨,悉听尊便。
14. RAW的解析
俺用的是64位的Win7操作系统,目前能够打开A7RII的RAW和未压缩的RAW文件的软件除索尼自己的IDC外,还有安装了9.3或更新版本的CameraRaw的Lightroom CC、Photoshop CC、8.3.4或更新版本的C1和10.5.3 Build 988或更新版本的DxO_OpticsPro10&&Elite。
既然说到软件问题,这里再啰嗦几句。俺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有新机器问世,就立刻有很多人说这个软件解不开它的RAW,那个软件也不行,等等。其实这些人都忽视了索尼自己的那个原装软件,即Image Data Converter。尽管目前最新的版本依然是4.2.04.17270,但运行崩溃的问题基本没有了,而更重要的是,无论索尼推出什么新机,这个IDC总都能打开它的RAW。对于只拍RAW的人来说,只有用这个IDC导出JPG才能和相机直出最接近,用俺经常用的一个比喻,那就是原汤化原食。因此,这里俺想提醒一句,无论你使用什么索尼相机,都不要忘了索尼自己还有一个IDC,好好用一下,必有收获。
另外,同样受到忽视的还有PlayMemories,这个软件分为Home和Mobile两个版本。如今很多人喜欢在微信上发照片,但手机拍摄毕竟有很多局限,比如焦段不够,没有变焦等等。但如果你是索尼用户,就可以完全不用手机了,因为你的微单和黑卡上的照片,通过PlayMemories Mobile片刻之间即可上传到手机里,方便极了。俺为啥要在这里说这些,因为俺发现不少人根本不知道PlayMemories到底是干啥用的。
以上这两段仅是用来提醒新手的,高手请直接忽略,权当没看见吧。下面继续讨论A7RII。
三、不尽如人意之处
其实最大的不满应该是太贵,但价格属于市场行为,没辙。因此下面只说说价格以外的不满。
1. 可憎的大脑袋依旧
尽管俺知道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俺也知道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机身上的那个大脑袋,但俺还是要声讨一下,直到有新的机身造型出现时为止。俺认为索尼微单里最漂亮的机型是NEX7,希望以后能见到这种平齐造型的全画幅微单。既然是无反,干啥变成全幅之后就非要故意给机身增加一个单反模样的大脑袋呢?装13吗?没有这个大脑袋就显得不专业了?单反那样造型是因为里面的那套复杂的反光板系统需要空间,不得已而为之,而无反还这样,有必要吗?这个呆傻儿形象的大脑壳严重影响便携,影响便携就影响使用,凡是影响使用的事情俺都反对,因此再次强烈吐槽!
2. RAW的压缩
无忌上对RAW的无损压缩问题讨论由来已久,尽管俺在这个问题上从未回帖表态,但俺支持这种讨论,因为这是一场有意义的讨论。俺也反对索尼目前这种3600万像素就是36M大小的RAW,4200万就是42M的RAW文件大小的愚蠢做法,无论你拍摄的是一张灿烂多彩的画面还是一张白纸。有人已经证明索尼目前使用的这种有损压缩方法确实有损画质,尽管不容易发现。凡是对画质有利的建议俺都赞成。俺本以为A7RII的问世时会扭转这个局面,没想到问题依旧。
不过,索尼于10月19日发布了A7RII的新固件,为其增加了未压缩的RAW文件存储格式。和以前的压缩格式相比,未压缩的RAW文件体积将近大了一倍。俺认为引入无压缩格式肯定是进步,但无压缩的RAW文件体积太大,尽管目前的存储卡已经越来越便宜,但原始文件体积过大毕竟不是好事。俺是从尼康单反一路玩过来的,尼康很早就在这个问题上给了用户三种选择:无损压缩、压缩和未压缩。俺觉得索尼在推出无压缩RAW文件的同时,还应该同时推出无损压缩选项,让用户自己决定选择储存方式,给用户更多的权限。
受无忌影友回帖的启发,这里也借用一下无损音乐的概念。目前索尼的RAW处理方法相当于有损压缩的MP3。Wav无损,相当于无压缩的RAW,但文件体积大。目前,MP3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经过无损压缩的Ape和Flac。如今,俺是古典音乐爱好者,除了上千张CD之外,硬盘里还有两个T的古典音乐,但已经基本没有Wav和MP3格式的文件了,因为如今的主流是Ape和Flac。这是两种是无损压缩音频格式,音质和CD一样,但却节省了存储空间。俺认为,对索尼相机用户更有利的不应是无压缩的RAW,而应是类似Ape和Flac的无损压缩的RAW。
3. 手动头焦距
由于俺的APP是在香港官网上购买的,最多可以安装十次或十台机身,因此A7RII到手之后又当仁不让地立刻给A7RII安装上了俺需要的镜头补偿等收费APP。
说到镜头补偿APP,俺想起了A7II和A7RII的一个bug。那就是如果不启用镜头补偿APP则无法记录手动镜头的焦距信息。如果是a6000,或A7、A7R和A7S还情有可原,因为菜单里本来就没有可以输入手动头焦距的选项。但A7II和A7RII为了实现手动头防抖,则要求输入手动头的焦距。俺认为,既然这两个机型可以输入镜头焦距,就应该把焦距信息同时写入到照片的Exif信息里,但事实并非如此。想写入镜头信息吗?买APP吧。俺觉得这种做法是不是有点太小气了。
俺提出这种想法并非天方夜谭,因为富士微单,比如俺手里的X-E2早就实现了,转接不同手动镜头时,只要正确输入镜头焦距数值,无需够买任何APP,拍出来的照片就有正确的焦距信息,事后可以轻松地根据焦距数值回忆起当时转接的是哪个手动头。相比之下,索尼的这个问题即使算不上bug,也至少是一种缺憾。
说起防抖焦距设定,俺又想起了另外一个小问题,那就是A7II和A7RII里的焦距数值并非连续的,仅仅涵盖常用的典型焦距。俺没宾得器材,否则转接三公主时,就只能往上或往下靠了,如果想转接美能达58mm 1.4,要么往55上靠,要么往60上靠,总之没有58mm可选。
此外,这个收费的镜头补偿APP做得并不高级,打开这个APP后会对拍摄产生诸多限制,并且菜单按钮被APP占据,想要调整菜单里的选项,必须退出APP,而APP的打开速度并不快。
四、SAL70-300GII镜头点评
俺的拍照是和旅游捆绑在一起的,因为拍的大都是旅游照,正如前面所述,俺迫切需要两个焦段的变焦,一个是24-105,一个是70-300。A7RII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转接A口镜头缓解了这个问题,但希望这不是常态,希望索尼不会因此而放弃开发FE口相同焦段的镜头,转接毕竟不是最理想的方案,今后发布原生口的FE24-105和FE70-300才是正理。转接佳能24-105L的情况上面已经说过,下面说说俺随A7RII同时进的这只二代730G。
俺一直在寻找300mm镜头的替代方案,为此曾在a6000上通过LA-EA4转接过DT55-300,由于没有防抖,后来又进了FE720专用于a6000。不过半幅机身的高感和全幅相差甚远,而用在A7R上又感觉200mm的焦距经常不够。更主要的是,俺很不喜欢那个漂亮的白色镜身,俺未来十年的打算是70岁以前,沉身子骨还硬朗,先到万里之遥的的异国他乡好好旅游一番。但外国没有国内这种全民摄影的局面,很少有人使用长枪大炮,因此带着FE720到国外拍照不是很方便,刚一拿出来就让人注意了,即使站得很远也如此。因此俺非常希望能有一个黑色的长变焦。FE24-240上市后曾有所考虑,但总觉得分辨率不够,加上广角端表现不佳,240也不够长,最终打消了购入的念头。因此俺的目标只有这个730了。
根据以往的习惯,俺在进任何新器材之前,都要在网上做一番功课,尤其是要好好看看无忌玩家的经验。但令人失望的是,居然找不到有关二代730G的太多信息。凡是和730有关的评测都是一代的,连DXO也没对二代进行测试。无奈之余只好查看索尼官网了。
从官网上提供的MTF曲线来看,除了光圈不一样以外,俺觉得和FE720相比SAL730二代的成像并不比FE720差,甚至还好一点呢。不过,俺对MTF没有深入研究,如有理解错误,还望高手指点。
这是FE720的MTF曲线:
这是二代SAL730的MTF曲线:
另外,记得有人曾说两代730G在成像上没啥区别,二代就是提高了对焦速度而已。为此,俺又查看了一代的MTF曲线,发现两个MTF图不一样,本帖发表之后,承蒙几位朋友先后指出那是由于索尼中国官网疏忽把一代的Y轴比例压缩所致。两代730的MTF应该一样。
俺进A7II时由于机身有防抖曾考虑过同时进一只730G二代,但想到这是一个SSM镜头,用四代环有些不上算。加上四代环多了一个对焦马达,下面凸出来一大块,很不讨喜,因而罢手。如今A7RII又问世了,俺又想起了这只镜头。看到有人发帖说用LA-EA3转接一代没问题之后,立刻决定进一只。尽管目前二手730G一代的价格非常低,而且成色很好。但俺的原则是数码产品买新不买旧,因此还是果断地进了二代,镜头到手后发现这正是俺所需要的镜头。不过,和FE720相比,六千多的价格真不便宜。
730G二代是外变焦,这是俺所喜欢的地方,可以大大减少体积。镜身是黑色塑料材质,这一点也符合俺的心意,因为可以减少重量。唯一不习惯的是变焦环设计在最前面而且不够宽。另外,变焦环的橡胶敷皮是黑色细纹那种,很容易脏,因为泥土嵌入后看上去会白花花的,所以使用时需多加注意,勤加清洁才好。俺对该头的成像非常满意,色彩和分辨率不输FE720,焦外也不错,用LA-EA3转接在光线明亮时对焦很快。看来索尼给这个头加上一个G字还是有道理的。
但也有人对这个镜头不买账,说光圈太小,充其量就是个阳光头,但俺实在想不出太多需要在暗光下用长焦拍摄的场景。俺觉得f5.6的光圈配合机身日益强大的高感,即使拍舞台或演唱会也足能应付了,因此觉得无所谓。总之,这正是一款俺真正需要的镜头。
日,索尼发布了A7M2的新固件,升级完成后A7M2也能和A7RII一样支持A口镜头了。升级前,俺曾猜想A7M2的相位对焦点不如A7RII多,效果可能会差一点,没想到升级之后居然没发现什么差别,俺的730G二代放在两个机器上对焦都一样快。这真是一个意外之喜,俺更觉得俺买这个镜头是正确的了。
欢迎加入摄影及器材QQ讨论群,群号:
谢谢大家! 本帖最后由 天漠虎峪 于
11:22 编辑
作者相关热贴:
&浏览:252100&&回帖:658 &&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denissyk2004 发表于
楼主,你说的那个像以前a77 a99那样手动切换lcd和evf的功能所有二代机都有了。你进去自定义键设置里面,然后右边还有一页设置方向键的,点开里面就能找到一个lcd evf切换了。好啊,请你抓个图说明一下A7M2自定义里有Finder/Monitor的选项。
泡网分: 0.002
注册: 2011年02月
楼主,你说的那个像以前a77 a99那样手动切换lcd和evf的功能所有二代机都有了。你进去自定义键设置里面,然后右边还有一页设置方向键的,点开里面就能找到一个lcd evf切换了。
泡网分: 18.745
帖子: 6537
注册: 2007年07月
感觉A7M2转接蔡司21或三阳14的头,边缘画质下降很严重。
好像转接50以上的头,边缘会好点。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44.5
帖子: 5300
注册: 2001年02月
泡网分: 9.152
主题: 1300
帖子: 8156
注册: 2014年05月
天漠虎峪 发表于
156. A7RII + LA-EA3 + 70-300GII,澳大利亚的野生树袋熊:
想起佳能版群体调戏考拉的故事,你们不懂我的心。
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
摄影人,盗图怎么叫盗呢。 本帖最后由 幻影神弓 于
09:39 编辑
泡网分: 16.289
帖子: 1547
注册: 2007年02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574
帖子: 2363
注册: 2011年08月
shantababa 发表于
天漠兄,单反拿不动了,进了a7r ii ,有个问题请教,相机显示屏看着正常、很漂亮,可是导入电脑特别是wifi传入手机看明显曝光不够至少差一档以上,色彩更是没法看了,格式jpg&&色彩sRGB , RAW 格式没试过。如果是传入苹果手机,确实要在它的图片编辑器里加曝光,顺便加对比度,也可以调色温和高光阴影。很不错!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HSZ520 发表于
哈哈,M环口误了,三代环吧。
感谢虎资指点,如果A7R不行A72是否可以胜任呢三代环?什么三代环?俺不知道你到底问的是啥。总之,能转接佳能镜头并实现自动对焦的接环俺就有一个唯卓二代。用其在A72上转接佳能头,对焦速度和单反差不多。
泡网分: 0.12
注册: 2012年10月
天漠虎峪 发表于
用唯卓二代接环在A7R上转接佳能的85L,对焦时间需要好几秒。至于四代M如何,俺不知道,因为没有此环。哈哈,M环口误了,三代环吧。
感谢虎资指点,如果A7R不行A72是否可以胜任呢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HSZ520 发表于
想请教一下虎资,A7R转接佳能的85L的对焦速度可用吗,用唯卓二代环好还是用四代M环好呢用唯卓二代接环在A7R上转接佳能的85L,对焦时间需要好几秒。至于四代M如何,俺不知道,因为没有此环。
泡网分: 0.12
注册: 2012年10月
想请教一下虎资,A7R转接佳能的85L的对焦速度可用吗,用唯卓二代环好还是用四代M环好呢 本帖最后由 HSZ520 于
23:24 编辑
泡网分: 13.891
注册: 2007年03月
shantababa 发表于
天漠兄,单反拿不动了,进了a7r ii ,有个问题请教,相机显示屏看着正常、很漂亮,可是导入电脑特别是wifi传入手机看明显曝光不够至少差一档以上,色彩更是没法看了,格式jpg&&色彩sRGB , RAW 格式没试过。sony 的JPG直出的确比较平淡,但是我没发现通过wifi传手机曝光不对,是否兄弟的手机显示屏幕设置问题?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shantababa 发表于
天漠兄,单反拿不动了,进了a7r ii ,有个问题请教,相机显示屏看着正常、很漂亮,可是导入电脑特别是wifi传入手机看明显曝光不够至少差一档以上,色彩更是没法看了,格式jpg&&色彩sRGB , RAW 格式没试过。这种情况俺没遇到过,建议您咨询一下索尼售后。
泡网分: 13.404
帖子: 8109
注册: 2013年08月
本帖由 iPad5,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96
注册: 2012年04月
天漠兄,单反拿不动了,进了a7r ii ,有个问题请教,相机显示屏看着正常、很漂亮,可是导入电脑特别是wifi传入手机看明显曝光不够至少差一档以上,色彩更是没法看了,格式jpg&&色彩sRGB , RAW 格式没试过。
泡网分: 2.499
注册: 2014年12月
谢谢了,写的详细,保存慢慢看。再次感谢!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今天闲来无事,用了半个小时时间,将手里的横两台A7RII的固件顺利升级为3.2。
俺的操作系统是Win8.1,升级时没安装镜头和储存卡,升级速度很快,基本就是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提示,点击几下鼠标即可。
尽管俺不玩视频,但俺觉得索尼这次3.2的固件确实很厚道。升级之后俺试了试,俺手里的所有储存卡都能录制25p 60M的4k视频了,但和官网上说的一样,如果要录制100M的,还是需要用UHS 速度 Class U3卡。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kl4292 发表于
虎资您好,请问现在最新的固件下a7ii接A口镜头能不能用laea3接环?对焦速度和功能支持度等与laea4相比镜头有马达的用EA3,否则用EA4。对焦速度差不多,EA4好像更快一点。
泡网分: 0.002
注册: 2011年07月
虎资您好,请问现在最新的固件下a7ii接A口镜头能不能用laea3接环?对焦速度和功能支持度等与laea4相比
泡网分: 0.117
注册: 2016年03月
学习学习,在7之间犹豫。一个恒定光圈,一个焦距长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162.& &A7RII + LA-EA3 + 70-300GII,袋鼠一下子跃到了马路上,澳大利亚很多袋鼠就是这么被撞死的: 本帖最后由 天漠虎峪 于
11:43 编辑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161.& &A7RII + LA-EA3 + 70-300GII,澳大利亚的袋鼠:看见俺的车开过来了,准备逃跑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160.& &A7RII + LA-EA3 + 70-300GII,澳大利亚的袋鼠: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159.& &A7RII + LA-EA3 + 70-300GII,澳大利亚的鸟: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158.& &A7RII + LA-EA3 + 70-300GII,澳大利亚的牛: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157. A7RII + LA-EA3 + 70-300GII,澳大利亚的羊: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156. A7RII + LA-EA3 + 70-300GII,澳大利亚的野生树袋熊: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155. A7RII + LA-EA3 + 70-300GII,超市里的花:
泡网分: 5.244
注册: 2008年09月
天漠虎峪 发表于
这个现象应该叫做色阶断裂,你用无压缩的RAW拍拍试试看还有没有了。好的,我再试试,谢谢虎资!
泡网分: 105.961
精华: 16帖子: 29878
注册: 2006年06月
上看下看 发表于
请教虎资: 自从我入了a7Rii 后发觉拍摄带有天空的照片时(小三元镜头的三个镜头)经常会出现天空部分有环状色晕,有时在相机的液晶屏就会看见,这个状况是否是机身的问题还是设置的问题(我用的是jpg超精细直出),以前我用nikonD300 从未出现过,困惑中!烦请虎资在百忙中抽空解答一下,拜托啦!
附图(原图仅压缩)
这个现象应该叫做色阶断裂,你用无压缩的RAW拍拍试试看还有没有了。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微单a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