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专科院校有哪些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内吗

上海中医药大学宿舍内部图片,上海中医药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好不好
上海中医药大学宿舍内部图片,上海中医药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好不好
发布日期: 12:28:04
《上海中医药大学宿舍内部图片,上海中医药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好不好》是由智坤教育()为你整理收集:
上海中医药大学宿舍内部图片,上海中医药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好不好  首先,回答你宿舍条件怎么样。专本科生4人一宿舍,你有50%的机会将会住到北面,勤快点的话你就多拿着你的被子到南面车棚边的绳子上晒晒吧。如果你的班主任够民主的话,也许你要每隔一年南北宿舍对换。还有,一层楼就两个一大一小的卫生间,如果你不幸住在了厕所附近,恭喜你了。1500元/年,电费买点卡先预付掉,公共水费100元/年。(我毕业最后一年似乎学校有部分补贴,达到卡里的,所以具体多少忘了)。没有空调,只有摇头晃脑的电扇。(当然,你们四个也可以集资买台空调,奔向小康)。  至于食堂吃饭,吃久了就觉得哈难吃,而且还蛮贵的。  其次,如果你是上海生源的话,可以再家里带生活用品过来,不像外地同学带过来不方便。当年我傻呀,以为必须要买,所以掏了400+买了一套,结果告知不是规定必须买的。晕~估计今年涨价涨大发了。我倒觉得你必须要带的或买的是台灯、拖线板,等你正式进入学习阶段就知道用处大了。O(∩_∩)O~  哦,对了,还有带钱,因为宿舍不属于中医大的,属于张江高科园区的,里面还住着美院、电影学院和复旦的。所以宿舍园区不属于国家福利机构,该赚你的还是会赚你的,所以钞票多带点好,你会发现一会儿钱就没剩多少了。  哎,真怀念当初新生入学的时光啊。老了,老了,O(∩_∩)O~你收到新生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里面有表格的,如果你要预定生活用品,填了表格寄到学校去,如果你没寄的话,东西都要自己带,被子,蚊帐都要自己带,热水瓶你可以在那里的超市买。如果是中医大的普通宿舍,就是4个人一个寝室,床在上面,下面是写字台,然后有自己的柜子。宿舍里只有一个很小的电风扇,基本上谁都吹不到,如果你运气好的话上届的学生可能会留空调在宿舍。每层楼有一个厕所,然后每幢楼有一个浴室。基本属于正常的大学宿舍。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1985年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成立,目前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学校校级领导兼任研究院院级领导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在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布局中,已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2名两院院士,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60名上海市名中医。1999年,我校首批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评估,并于2007年再次被评为“优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医院校前列。学校有18个直属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0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15个研究中心;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有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是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生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7309人,其中博士生483人、硕士生1736人,本科生3706人,专科生458人,留学生926人;全日制在校生中港、澳、台地区学生123人。此外,成人教育学生3400人。每年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1000余人次。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在2010年的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中药学科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药一级学科“优秀”流动站。有20个本、专科专业(方向),除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本科专业外,还设有护理学、营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等专业。学校还有12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学校设有两个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中英合作药学、中英合作护理学项目。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及中医骨伤科学,另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国家重点学科数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二、上海地方高校之首。有38个中管局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中管局重点研究室。在2012年的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上海中医药大学坚持“不重其大,重其优;不重其全,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坚持“研究教学型、特色型、外向型”的办学定位,是一所专业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闻名的中医药高等学府。
&近日,中国校友会团队发布了2015中国大学排名(),其中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年位列157名,相较于2015年(<a targe..
一、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研究方向有哪些呢?针灸推拿学专业考研研究方向每个院校都不同,由于每个院校的划分不同,2013年针灸推拿学专业考研研究方向为:01针灸治疗免疫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02针灸治疗中风病及活血化瘀机制03针灸治疗胃肠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04针灸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研究</p..
  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 年份 全国排名 总分排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声..
  本文讲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最新的专业介绍,主要包含上海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都有什么专业比较好,本文在高考志愿填报上有很大参考价值,更多信息请访问智坤教育。  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
上一篇:2177
????????????
?11-24?11-24?11-24?11-24?11-24?09-25?09-25?09-18?09-13?09-13
???????????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宿舍条件和环境怎么样及是否有空调(图片)
发表时间: 10:55:30 文章来源:
《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宿舍条件和环境怎么样及是否有空调(图片)》是有达内教育网()为你整理收集:
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1985年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成立,目前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学校校级领导兼任研究院院级领导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在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布局中,已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3名两院院士,76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60名上海市名中医。1999年,我校首批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评估,并于2007年再次被评为“优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医院校前列。学校有18个直属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2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15个研究中心;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有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是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生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7322人,其中博士生550人、硕士生1840人,本科生3657人,专科生249人,留学生1026人;全日制在校生中港、澳、台地区学生174人。此外,成人教育学生3846人。每年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1200余人次。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在2010年的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中药学科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药一级学科“优秀”流动站;近年,有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4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有14个本、专科专业(方向),除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本科专业外,还设有护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等专业。学校还有12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学校设有两个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中英合作药学、中英合作护理学项目。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6个。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其中国家重点学科数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二、上海地方高校之首;在2012年的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上海中医药大学坚持“不重其大,重其优;不重其全,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坚持“研究教学型、特色型、外向型”的办学定位,是一所专业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闻名的中医药高等学府。
以上关于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宿舍条件和环境怎么样及是否有空调(图片)的相关信息是达内教育网收集并且整理,仅为查考。
注:中国校友会连续25年做中国大学排名,主要评价指标有教学水平、培养质量、学科建设、科研成果、杰出师资、创新基地、科研项目、办学层次、社会声誉和国际化水平等,在大学排名领域还比较权威。…
6、上海中医药大学校花照片(图6)…
一、学校全称
上海中医药大学
二、就读校址
校本部:& 上海 市& 浦东& 区& 蔡伦&& 路& 1200& 号
■ 本科& □ 高职& □ 专科
四、办学类型
■ 普通高等学校 □ 成人高等学校
■ 公办高等学校 □ 民办高等学校 □ 独立..…
注中国校友会连续25年做中国大学排名,主要评价指标有教学水平、培养质量、学科建设、科研成果、杰出师资、创新基地、科研项目、办学层次、社会声誉和国际化水平等,在大学排名领域还比较权威。…
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新生开学时间和大一新生入学指南须知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1993年上海中医学院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最早升格为大学的院校之一。2000年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我校。2003年为实施上海市高校布局调整规划,..…
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查询,通知书发放时间,开学入学时间报道指南本文目录:1、上海中医药大学简介2、上海中医药大学录取通知书图片3、上海中医药大学宿舍食堂条件4、上海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QQ群和微信账号5、上海中医药大学录取通知书录取查询6、上海中医药大学通知书查询联系办法7、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本地区排名..…
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新生入学指南考试时间入学手册和军训注意事项一、报到  新生凭入学通知书在规定日期内到规定地点报到,请勿提前来校。因病、因急事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提前以书面形式,向上海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公室请假,获准后有效;否则,一律作无故不报到处理。无故逾期二周不报到者,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报..…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简章及录取分数线和通知书查询(&全国统考&)一、学校全称上海中医药大学二、就读校址校本部:&上海&市&浦东&区&蔡伦&路&1200&号三、层次■&本科&□&高职&□&专科四、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nb..…
上海中医药大学宿舍内部图片,上海中医药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好不好  首先,回答你宿舍条件怎么样。专本科生4人一宿舍,你有50%的机会将会住到北面,勤快点的话你就多拿着你的被子到南面车棚边的绳子上晒晒吧。如果你的班主任够民主的话,也许你要每隔一年南北宿舍对换。还有,一层楼就两个一大一小的卫生间,如果你..…
&近日,中国校友会团队发布了2015中国大学排名(点击这里查看2015中国大学排名完整榜单),其中上海中医药大学2016年位列157名,相较于2016年(点击这里查看2014中国大学排名完整榜单)的排行第137名,排名下降了20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历年排名年份全国排名总分排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声誉排名61.863.8660.1..…
  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
  本文讲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最新的专业介绍,主要包含上海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都有什么专业比较好,本文在高考志愿填报上有很大参考价值,更多信息请访问达内教育。  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
[04-08] [04-08] [04-08] [04-08] [04-08] [04-08] [04-08] [04-08] [04-08] [04-08] [04-08] [04-07]上海中医药大学市中医临床医学院介绍
>>院系专业特色>>上海院校招生网>>中国大学在线--高考网>>分专业分数线,录取分数线,录取批次,招生专业
搜索热词:
高考地方站
<FONT color=#ff自主命题:       全国统一命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市中医临床医学院介绍
标签:分专业分数线,录取分数线,录取批次,招生专业
市中医临床医学院
附属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中医特色浓厚、医学人才汇聚,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医院设有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和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所两个专家诊疗中心,云集了以国医大师颜德馨为代表的70余位上海中医界最高水平的专家为病人服务。
医院临床科室设置齐全,目前拥有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1个(中医儿科);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3个(中医睡眠疾病专科、中医小儿哮喘专科、中医肿瘤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在保持鲜明中医特色的同时,医院配置大型医疗设备,如MRI、64排128层CT、DR、CR、DSA、大型生化仪、聚焦超声刀、主动康复设备等,为患者提供保障。
目前,学院拥有博士后合作导师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65人。在院生、博士生100余名,本科生100余名,留学生90余名。医院结合中医特色,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了中医教学示范病区、中医思维实训室。在上海最早开展医学生进社区活动,不断深化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与创新研究,以高层次中医传承教育为重点,结合现代化教育手段,着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扎实、有较强的临床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中医人才。 搜索大学在线微信公众号:gaokao300--家长考生高考志愿掌中宝标签:分专业分数线,录取分数线,录取批次,招生专业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院系介绍
  ★教育教学成果
  ·2010年,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称号,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上海市地方高校。
  ·2011年,实现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零”的突破,王拥军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梁倩倩获得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1年,我国首批中医学临床专业学位十四名博士(师承)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诞生。
  ·2013年,首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项目研究生毕业。
  ★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项目
  2010年上海市积极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其中"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改革试验工作"得到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务院学位办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列入教育部批准上海实施的23项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和部市共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2011年底由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两部门达成共识:五年院校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上海已先期启动的这项改革试验方案,核心内容是三个结合,即住院医师招录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相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相结合、临床医师准入标准与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相结合。
  我校作为参与本项改革的主要高校之一,校领导高度重视,多部门协作,积极开展推进本项改革试点工作。学校5家附属临床医学院(4家为三级甲等医院)同时也成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从2010年起已招录在培150人,2012年招录45人,2013年招录57人,2014年招录60人。进入这改革试点项目的本科毕业生在“研究生阶段”可获得医院住院医师相关待遇。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校逐步完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的招录、培养、学位授予等环节,有序计划和开展各项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工作,着力推进医学教育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协同发展。
  ★院系介绍
  一.基础医学院
  Graduate Schoo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是院所合一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上海中医学院基础部,于1962年10月建立。因其规模和职能的扩展,随我校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后,于1996年10月改称为基础医学院。2002年原奉贤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与大学合并,十余名基础医学教师并入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
  基础医学院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学院承担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期中、西医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学院下设19个教研室、3个研究室、1个实验研究中心(含1个公共实验室、7个专业实验室),隶属5个二级学科,现有在编教职员工179名。学院管理在校学生近千名,其中硕士生、博士生200余名。学院设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中医各家学说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医古文学科、内经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在全国中医院校中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和地位。学院在开展中医学术史研究、中医藏象研究、中医“证”的研究、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中医中药延缓衰老机理研究、中医防治亚健康研究、中医体质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在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中创立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经穴解剖学,其学术水平全国领先。目前,学院承担国家和部市级课题20余项,在研课题经费总计2000余万元。主编“十二五”卫生部和中管局规划教材11本,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实验中医学、医古文、内经选读、中医诊断学),市级精品课程6门(实验中医学、医古文、内经选读、中医诊断学、伤寒论、经络腧穴解剖学),是全国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训基地,该基地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1年基础医学院学院成为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集体。
  学院名师辈出,名医荟萃,金寿山、刘树农、张伯讷、殷品之、张震夏、贾福华、沈济苍、万淑媛、裘沛然、凌耀星、傅维康、段逸山、柯雪帆、严世芸、赵伟康、严振国、曾兆麟、施玉华、顾文聪等著名中西医学家先后在学院任教任职。学院还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互访及学术交流频繁。学院多名教授应邀赴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讲学,在国际上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长期以来,学院在历任领导带领和广大教职工共同努力下,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学校教育科研事业的主要支柱。
  为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院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制定《一流学科研究生激励方案实施暂行办法》、《关于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研究生激励方案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逐步提高研究生待遇,鼓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二.中药学院
  School of pharmacy,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中药学院建立于1972年,1981年和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中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全国首批授予点之一。现有博士点1个(中药学),硕士点6个(中药学 方剂学(与医院联合培养)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药学专业学位)。学院坚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宗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建院4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层次中药专门人才1000余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各类医药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
  中药学院有药理教研室、药剂教研室、中药教研室、中药化学教研室、化学教研室、方剂教研室、数理教研室、生药教研室等部门组成。有教学科研人员九十余人,75%以上具有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现有在职研究生导师4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5名。在读硕士生、博士生150余名。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药学院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规模,坚持研究教学型、特色型、外向型的办学定位,走多规格、多模式办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拓展中药科研领域,特别在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制剂技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活性物质提取、中药复方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子课题)、863计划、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教委等资助各类科研项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随着学校教学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药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发挥学科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为祖国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三.针灸推拿学院
  Colleg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Tuina,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上海中医药大学于1960年在全国中医院校中最早设立针灸学专业,1978年建立针灸推拿系,1998年成立针灸推拿学院,1981年获准首批针灸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获首批推拿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最早建立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基地。学院始终坚持大学“高层次、教学研究型、外向型”办学定位,形成一整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及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高级针推专业人才。
  针灸学和中医工程学先后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是全国中医院校同类院系唯一拥有两项重点学科的部门。近年来,学院坚持以高层次、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发展思路,联合国内外多支研究力量,开展学术组织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良性流动,不断推动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科建设。近3年,学院共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8项,目前在研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达30余项。在教学、科研、临床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学奖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引起国内外关注。
  学院目前拥有硕士招生点2个(针灸推拿学、中医工程学),博士招生点1个(针灸推拿学)。博士生导师7名(其中海外合作博导1名,校外合作博导2名),硕士生导师1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2名,博士研究生17名。
  近3年,学院共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15项”;先后有6名导师获得“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10余名学生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获2009年“校优秀就业促进单位”称号。学生在读期间,发表SCI源及核心期刊论文共计4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6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并获奖。
  四.护理学院
  Nursing College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护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学院确立了“多层次、多模式、外向型”的办学形式,制定了以培养学生较扎实的现代护理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体,以较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底蕴为一翼,以较宽广的现代科学与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为另一翼的 “一体两翼”培养目标。十余年来,学院已经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了2000余名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护理学人才,已成为上海市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学院以中外合作护理教育项目为契机,注重与英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同行间的联系与交流。现为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下设行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基础护理教研室、临床护理教研室、中医人文护理教研室和中医人文护理吴霞工作室。专职教师中90%为硕士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名。除专职教师外,学院还聘请5所附属医院护理专家担任学院的教学工作,与市内十余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部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协作关系。我校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科坚持以临床为基础、以科研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根据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色优势、研究条件和工作积累,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文护理理论和实践研究,慢性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和辨证施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科研及学科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卫生与计划委员会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护理学科先后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B类)培育项目。2012年获批中西医结合护理硕士授权点,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2014年获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护理研究生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学院以培养引领未来的杰出护理人才为己任,将始终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努力开创护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五.康复医学院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展康复医学高等教育已有八年历史。2010年6月学校在整合全校康复医学的教学、医疗、科研力量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康复医学院。康复Z医学院的学科建设定位,一是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和国际化的视野,积极引进现代康复医学教育的理念,与国际康复医学教育标准衔接;二是将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与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和技术相结合,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教育体系。
  康复医学院现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医疗、科研人才队伍,同时聘请了国内外高水平的知名专家做为我院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在教育教学上具有五家附属综合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以及一家专门康复医疗机构作为临床教学基地,还与美国、法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相关院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康复医学院承担着康复人才培养、康复医疗、康复科学研究的重任。学院建有设备先进的PT、OT、ST实训室及多媒体教室,可开展远程教育;并设康复医学研究室(筹建研究所),有较先进的科研设备,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别课题,可招收与培养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的博士生与硕士生。
  六.中药研究所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中药研究所创建于1985年,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旗下专门从事现代中药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机构。近30年来,中药研究所秉承继承、发展、创新、提高的指导思想,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硬件设施先进、人才梯队优化、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较强影响力的学术团队。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15名(含兼职博导6名),硕士生导师18名。其中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4人,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人,上海市学科带头人2人。
  中药研究所拥有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新资源与品质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上海市复方中药机理重点实验室、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和技术平台。
  中药研究所作为中药学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主要建设部门之一,为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本学科在、两次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蝉联全国第一名。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建设学科。2011年先后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
  中药研究所以国家中大需求为导向,系统开展中药现代生物技术、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中药(复方)作用机理、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药代/毒代动力学、中药系统生物学、中药新药及相关产品开发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在中药生物技术、中药标准化研究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关键技术、临床前、候选药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联合、面上、青年基金)、973项目(子课题)、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典委、上海市科委、教委等资助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上海市科学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新近获全国工业博览会创新金奖1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委出版专著20余部。还研究、制定国家中药标准50余项,为中国药典(年版)所采纳。
  近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60余名,其中4人获得全国优博提名奖,1人获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香江学者奖励计划。
  七.科学技术实验中心
  Experiment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科学实验研究的重要支撑,是适合于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的实验技术平台,是从事中医药实验研究及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中心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人员近50人,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约4000万元。中心下属6个实验室,分别为免疫生化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实验室、分析测试实验室、中药药效活性评价实验室、核医学实验室和医学实验动物室。其中免疫生化实验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具有病原微生物P2实验室的资质。分析测试实验室荣获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证书,具备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资质。
  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包括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以及中医学三个学科方向,主要从事中药药理、中药药剂、细胞免疫、分子生物学、组织细胞形态学、色谱和光谱分析测试、放射性实验、实验动物、中医诊断客观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服务。
  中心把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作为第一宗旨,致力于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作贡献。曾经为学校承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提供技术服务,为上海市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经过多年积累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特色服务项目和优势服务技术。
  中心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验技术能力的培养,共承担《细胞超微结构与电镜技术》、《实验核医学》、《医学实验动物学》、《研究生常用实验操作》、《药学实验室管理与基本实验操作》等5门研究生课程以及《医学实验动物学》、《医用电子学》等2门本科生课程。
  八.体育部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体育部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下属二级部门。其前身隶属于我校基础部(现名为基础医学院),1993年因教研规模和职能扩展,从基础医学院分离,由教务处代管,经过阶段性适应,于1996年12月正式成立体育部。2003年我部开始招收中医学类(运动医学方向)五年制学生。200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我部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就读硕士研究生4名。
  体育部现有教职工28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17名,助教2名,教辅3名。下设传统保健体育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国际武术交流中心、学生体质研究室和场馆保障中心、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三个中心,承担全校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科研、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中医学类(运动医学方向)学科建设和学生管理各项工作。
  体育部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确保体育教学工作与体育事业发展相协调。自1994年开始进行体育部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规范的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作为我校传统的优势项目——武术,在历届全国中医院校的武术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团体冠军,在上海市大学生武术比赛中己连续二十四届获团体冠军,确立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武术队在大学生武术界的领先地位。1991年、2004年校武术队两次被教育部评为高水平运动队,1996年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唯一的“全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2006年经上海市教委审核通过成立“上海市大学生武术艺术基地”。武术队员的培养及武术运动的推广也为推进素质教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普通学生随队训练、两年一次的传统保健运动会以及举行武术艺术文化节等形式,我们正在逐步扩大武术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科学研究方面,近3年来,体育部在校内外积极开展运动与养生方面的课题,如上海市教委学校体育课题项目《传统保健体育“和”文化在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中的效用研究》,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专项基金项目《中医养生功法社区推广应用的研究》,校课程建设项目《中医养生知识融入传统保健体育实践教学》、《高等中医院校太极养生类课程设置与评价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高等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上海市体育社会科学决策咨询研究项目《提升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对上海青少年吸引力与干预策略的研究》等,并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发表各级各类论文若干篇。
  九.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Center for Drug Safety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安评中心)专门从事中药以及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和化学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和毒理学研究,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中心,在长期的专业工作中形成了一支管理规范、技术熟练、朝气蓬勃的团队,专业方向涉及毒理学、药理学、实验动物学、免疫学、病理学、中药学等。2006年7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LP认证检查,成为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中首家通过GLP认证检查的安评机构,可承担包括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局部毒性试验、免疫原性试验、安全性药理、毒代动力学试验、遗传毒性及生殖毒性试验等新药安全性评价任务。2006年和2008年,安评中心分别成为上海市中药安全性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和上海市浦东新区药物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安评中心现有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2名,中级职称人员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2名。除了GLP专题工作外,安评中心相关研究人员正在承担或已经完成多项与中药安全性评价有关的国家及上海市级重大科研课题,如科技部重大专项“十一五”关键技术、“十二五”重大专项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平台建设、科技部“973”课题、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等,逐步形成了以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药代动力学及毒代动力学、毒性病理、中药肝肾心等脏器毒性为重点的科研方向,为科研人员及研究生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十.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onder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TCM, Ministry of Educ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上海中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静安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建设,地点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药谷大厦内。
  工程中心拥有专职研究人员21人、其中目前研究生导师有7名。在院就读硕士研究生 28 名,博士研究生 7 名,分为制剂前处理、制剂研究、中试研究基地、和生物药剂4个科室。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中药物理制剂改性技术、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基础与理论研究、多糖、川芎等中药的分离纯化和药理药效作用机制研究。工程中心实验室占地面积达1,500 M2,已开始筹建的中试基地占地面积约为9,000 M2。已拥有感应压片机、电子舌、质构仪、接触角测量仪、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凝胶色谱、凝胶过滤色谱等总价值2,025万的制剂、分离和分析设备。
  工程中心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 37项,其中包括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课题11项,包括“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等省部及以下级别课题48项,企业委托项目15项,总研究经费达 2889.8 多万。工程中心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 62 项,并获得14项核心技术授权专利。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 96 篇,其中 SCI论文 20 篇。获得上海药学科技奖二、三等奖、“德彪--CCRF”中国奖鼓励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
  十一.社科部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社会科学部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在其他人文社科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全校开设了近50门课程,涵盖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除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专业外还设有医学伦理学硕士点。承担了6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医学伦理学》为我校精品课程,是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自2003年建立中医伦理学硕士点以来,共招收硕士研究生8名,先后有7名硕士研究生顺利获得学位,均找到就业岗位。
  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师4名,其中博士学历1名,硕士学历2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2011年教研室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授予 “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学科建设奖”,李久辉、鲁琳、樊民胜的论文都获得优秀论文奖。樊民胜还获得“优秀著作奖”和“学科突出贡献奖”, 主要科研项目有《我国机构伦理委员会制度建设》、《建立我国生命伦理法案若干问题的探索性研究》等。
  十二.外语教学中心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enter,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现有大学外语、专业外语、研究生外语、专科英语及日语等5个教研室,承担我校本科生、七年制、硕博研究生、留学生、高职高专、继续教育学院及中外合作班等全部外语教学工作。我校“十一五”规划将中医外语学科列为上海市教委和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规划,2002年由国家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医外语硕士学科点,现已成功培养9届18名毕业生,就业率100%,从事医学/中医英语教学、翻译、医学编辑、临床口译、国际会议翻译等工作。
  以中医外语硕士点建设为基础,通过上海市教委学位点授权的专家论证,我校外语中心申报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已于2014年8月正式获得国家批准招生,并计划于2015年招收7名硕士研究生。该学科点共设有医学(中医)应用文翻译、中医临床翻译、中医文献翻译、中医药国际标准翻译、中医跨文化翻译等方向,专职研究生导师7名,另有包括国外中医翻译专家Nigel Wiseman及Paul U. Unschuld、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外语高校以及本中心其他副高职称以上的老师10余名共同组成联合导师小组。本专业招生对象包涵中、西医学及相关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及翻译学专业等两类考生。
  除配有各种现代多媒体设施的视听教室9间外,外语中心还专门成立中医外语研究资料室,购置了一批珍贵的中医外语原版书籍,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保障。另外,中心还积极与校内外多部门、机构展开合作,逐步构建多元化的翻译实践基地,如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带教、ISO/TC249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心、强生翻译中心翻译实践等;还可择优选派研究生参与我校合作单位美国GRU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医文化教学与对外传播项目。1997年创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也挂靠在我校外语中心,由施建蓉副校长担任分会主任委员,外语中心主任、本硕士点负责人丁年青教授担任学会的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负责组织国内外中医药翻译界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多次举办全国医学/中医英语翻译与教学培训班。经过多年建设积累,我中心研究团队已成功完成各类中医专业英语相关课题几十余项,如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卫计委等政府文件翻译,编撰、出版教材译著几十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百余篇。
  十三.文献研究所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C.M. Literature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于日经卫生部和上海市编制委员会、上海市高教局批准正式成立,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和上海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核心支撑单位,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研究机构中名列前茅。
  建所以来,研究所始终注重学科建设,积极开展与外界的学术交流。目前全所在职职工40人,其中高级职称研究人员11名,硕士生导师6名,博士生导师2名。拥有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已培养研究生40余名。
  本所始终坚持“传承文化、融会新知、弘扬学术、再创辉煌”的宗旨,将中医文献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局级、重点学科等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近年来先后获得三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取得了中医药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在全国同类研究机构中位居第一。2010年承担了国家级项目—“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中的60种古医籍的整理研究工作。还承担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传统医药信息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成为ISO TC-215专家组成员。同时我所坚持科研引领教学,承担中医文献学、循证医学、中医与道教、中医心理治疗、运动医学文献、科研思路与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于2005年6月入选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现有研究方向 5个,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医史文献整理研究、中医药编辑出版工作等,也可从事高校医学史文献等课程或相关院系相关专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十四.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Shanghai Qigong Research Institut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的事业单位,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气功专业研究机构。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上海市中医研究所。本所坚持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对祖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气功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目前业务机构设置有:医学气功综合实验室(国家二级实验室)、气功原理研究室、气功教研室、气功文献情报研究室、气功医疗门诊部、气功史陈列馆、气功养生文化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等国家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及有关横向协作课题十余项。本所重视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从1986年起,定期召开国际气功学术会议,迄今已成功召开十一届。举办各类国际气功学习班200余期,千余名国际友人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气功。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医疗门诊部成立于1987年,是上海市卫生局三级专科医疗机构、上海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为满足不同病人和适应社会医疗需求,设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科目包括气功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伤科、中医内科、康复科。本门诊部的特色推拿结合功法锻炼,强调内劲渗透力、柔和力,将中医传统的导引方法结合推拿得以应用,逐步形成本门诊部导引按跷的特色。气功科为国内唯一的气功专业临床医疗科室,有几十年的气功教学、气功康复治疗和气功纠偏的经验,承担气功的临床和科研项目。
  气功研究所现有人员47名,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名,副高级职称4名。目前共有研究生导师6名,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十二五”期间,气功所将以现代科学研究、传统文化研究“一体两翼”的学科发展模式,走科研、医疗、教育相结合的协调发展道路。引进优秀人才,重视中青年人才培育和储备工作,现有在职研究生4名,2名青年业务骨干分别入选上海市中医药大学后备业务专家和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工程等人才培养项目。2011年成立气功养生文化中心,以现代科学研究、传统文化研究并重的发展格局,弘扬中医气功特色优势,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探索中医气功科学内涵,为推动中医气功养生保健康复的临床应用和创新研究,建立良好平台。
  十五.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
  Murad Research Institute for Modernized Chinese Medicine
  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与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院合作成立,以佛瑞德.穆拉德(Ferid Murad)教授命名并由其本人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卞卡教授任主任的国际化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03年2月挂牌,2004年9月正式组建成立。中心宗旨是将诺贝尔奖理论融入中药现代化,加强国际间科研合作,提高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科技含量与层次,并与国际科学前沿接轨的中药筛选途径,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200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细胞信息(炎症)三级实验室。中心目前拥有800多平米的办公和研究区域,多媒体远程视频会议室。实验区共划分为5个功能区域:植物化学分析提取区域、分子药理研究区域、细胞培养信息分析区域、病理生理实验区域、整体动物实验区域。到2011年底固定资产约为450万元,其中大型精密仪器有高效液相色谱仪、体外血管功能测试仪、8通道多生理记录仪系统、吸光酶标仪、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ThermoFisher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普通PCR仪、ABI-7500Fast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等。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非在编教授2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2人、实验师2人、实验员1人。
  目前中心在研项目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国家教育部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5项;上海市教委项目7项。中心能为每位研究生提高良好的学习、实验环境。中心的在读研究生多次获得过校仲景奖学金、校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和雷氏助学金,表现优良的学生也获得了在校优秀研究生的称号。在各位导师的悉心培养下,我中心毕业的研究生也获得了校优秀毕业生的殊荣。毕业后也有研究生出国进行博士后学习。研究生通过所学知识、实验技能和自身的努力毕业后都找到了工作单位,如外资制药公司,医院等,就业率达100%。
  十六.中医方证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
  Center for Chinese Medical Therapy and Systems Biology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中医方证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于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正式揭牌成立,为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第一个从事以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进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机构。
  本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346m2,拥有仪器设备共296台,总值928.6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设备18台,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单细胞膜片钳系统、细胞内钙成像系统、酶标仪等,总值657.8万元。中心现有人员7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人。
  本中心利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优势,致力于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思路,结合国际最新的科学技术动态,着重开展以中医中药、代谢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代谢组学研究。近三年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共11项,目前承担项目4项。迄今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12篇。中心实验条件完善优越,教学管理规范严谨,现已毕业的研究生9人,博士3人,硕士8人,其中2人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目前在读的研究生9人,博士4人,硕士5人,其中3名博士获得优博育苗计划资助。
  十七.药物临床研究中心
  Center for Drug Clinical Research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临床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5月,主要从事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品的临床和基础定量评价。郑青山教授任中心主任,孙瑞元教授任中心顾问。本中心为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并依托三个附属医院的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共建了临床药理学重点学科,可进行中西药、境外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目前正在开展符合国际规范的中西药临床研究,与国内多家临床研究基地和制药企业存在合作关系。目前工作人员1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 名,博士研究生4 名。
  本中心拥有计算药物学实验室,配备13台高速服务器,利用模型化与模拟化技术,每年完成100余项计算服务。同时从事医药软件编制与发行,提供电子化远程临床数据管理(EDC)和随机化技术(IWRS),为各种大型临床试验提供支撑。本中心目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大型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临床药理学的定量研究及其计算机模拟,中药药动学新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复方药物定量设计与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新药临床评价及其EDC电子化数据管理等。
  本中心每年面向大型药企、临床药理基地、学术单位科研人员组织定量药理学与新药评价相关的技术培训,在国内定量药理学界具有重要影响。2011年11月,本中心于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定量药理学与新药评价国际会议,共有来自中国大陆、美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药品管理机构、学术界、企业界近400名代表参加,其中海外代表近50名,扩大了定量药理学在中国及国际上的影响。
  本中心为大型药理学计算软件DAS的开发单位,目前拥有600多个用户,用户用此软件发表论文5000多篇,在国外发表200多篇,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曾作介绍。中心每年招收多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有志于从事新药临床评价、临床药理学的同学,欢迎报考。
  十八.中医复杂系统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lexity System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复杂系统中心(中心)成立于2005年11月,作为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的创新研究和上海市教委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建设试点,初步建立起中医药复杂系统分析平台和系统生物(医)学实验研究平台。而且,以中心为依托的中医复杂科学学科,在201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建设的培育学科。
  中心致力于建设中医药复杂系统分析平台和系统生物(医)学实验研究平台。在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多学科交叉,不断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诊疗技术特色的方法学研究体系;将复杂科学的思路和方法与中医理论和实践体系相结合,建立中医复杂系统研究方法,打下坚实基础;以恶性肿瘤、慢性肝病等作为对象,开展疾病机制、药物干预评价以及新药开发的系统型和纵深性的研究。
  中心拥有先进的科研条件,通过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药物实验模型和构建系统筛选肿瘤标志物的实验模型,实施系统生物学实验研究的平台建设,增强中心的研究创新发展能力。中心现有用房150平方米,固定资产逾300万元。其中,有流式细胞仪,Odyssey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 荧光定量PCR仪,化学发光/荧光/可见光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多功能酶标仪等大型精密仪器。
  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由中、西医药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以及复杂性科学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中心目前现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其中研究员1人、非在编教授2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2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人,博士后1人。其中,苏式兵研究员为日本金泽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归国后担任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至今;美国乔治亚健康科学大学的黄爽教授和美国的AntiCancer公司的技术总监赵明博士作为上海高校特聘讲座教授(东方学者),也在中心任职,合作开展中医药研究工作。
  中心承担并参与了多个项目,包括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上海市科委和教委的多个项目。已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目前中心在研项目有: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项目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教育部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项目5项。
  中心能为每位研究生提高良好的学习、实验环境。中心的在读研究生多次获得过校综合奖学金,毕业的所有研究生都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奖。其中,多名优秀毕业生还获得校优秀毕业生称号,并有毕业生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论文奖。研究生经过在我中心若干年的学习和努力,在导师的帮助下,毕业的研究生或继续求学,或进入较好的外资企业、医院工作,就业率达到了100%。
  十九.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临床医学院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50余年来,医院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走名医、名科、名院之路,中医药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特色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的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承担恶性肿瘤和骨退行性病变的研究。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有研究生导师10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7名。目前在院就读硕士研究生235名(其中含临床医学硕士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院41名),博士研究生66名。
  医院科室设置齐全,有中医外科、中医内科、中医骨伤学科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中医“肾主骨”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有外科、急诊科、中医骨伤科、肿瘤、痹病、护理6个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重点专科12个;有免疫学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中医脊柱病理学实验室、中医肾病病理实验室和脾胃病理生理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有上海市优势专科8个;有中医外科和中医肿瘤2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有1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中医慢病防治——骨退行性病变、肿瘤)。
  “十二五”以来,医院共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传染病防治重大项目、国家新药创制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40项。有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千人计划2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7名,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4名。
  率先在全国成立首批“名老中医工作室”,现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3个,上海市名老中医工作室29个,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工作室13个,医院名中医工作室31个,有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8名,上海市名中医21位。
  我院现有硕士授予点10个,博士授予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研究生教育特色优势显著,连获“校优秀研究生就业促进单位”、“校研究生管理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我院培养的中医骨伤科学梁倩倩博士荣获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为我校实现了零的突破。
  二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临床医学院
  Shuguang Hospital attached to Shanghai TCM University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一所沪上的百年老院,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位列上海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全国示范中医院。医院拥有东、西二部,核定床位1200张,开放床位1320张。医院中医特色显著,优势突出。现拥有国家教育部“十一·五”重点学科3个: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临床药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7个:肝病专科、骨与关节病专科、中医肾病专科、糖尿病专科、脾胃病专科、慢性心衰专科、针刺麻醉专病;中医急诊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基地。
  曙光临床医学院是全国中医院校中最先成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临床基地,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教研室17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7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生导师41名,硕士生导师112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在读博士生80余名,每年承担1000人次以上的各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
  医院以建设研究型医院为目标,现有研究所4个、临床研究室14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二级和一级实验室8个。自1995年以来,承担国家级、部级课题近400项,“十一·五”支撑项目6项、973计划2项,“十二·五”863计划1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传染病专项1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
  医院以“大医德泽 生命曙光”为核心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建设亚洲中医临床医、教、研中心”的战略目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二十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于1976年,其前身“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是建国后上海市第一所由国家成立的中医医疗机构,曾经云集了陆渊雷、章次公、朱小南、石筱山、丁季峰、陆瘦燕等一大批名医,是享誉沪上的“名医摇篮”,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示范单位。医院提炼了“关爱生命、敬业奉献、中西合璧、追求卓越”的医院宗旨和“精、勤、仁、信”的院训。目前共有研究生导师98名,博士后合作导师17人,有7人先后获得校级“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目前在院硕士研究生237名,博士研究生56名。
  目前医院已形成甘河路医院本部、青海路名医特诊部和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构成的“一院三地、一体两翼”格局。现有核定病床900张,31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拥有包括64排螺旋CT、MRI、大C臂DSA等价值1.7亿元的先进诊疗设备、卫生部认证的PCR实验室、设施完善的康复医疗中心、GMP认证的中药制剂设施和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医院拥有以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上海市名老中医、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领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200余名,构筑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人才的高地。拥有卫生部重点专科2个,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3个,全国中医重点专病专科7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1个,上海市中医优势专病专科5项。
  近三年来,岳阳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就业率为100%,学院连续两年被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研究生就业促进先进集体,多人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及“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8位研究生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和育苗计划。研究生党支部荣获岳阳医院“先进党支部”称号、建党九十周年红歌比赛一等奖,多名研究生党员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研究生积极参加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内访学计划”、“创新计划”等项目,申请专利20余项。岳阳医院内建有环境舒适、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楼,为研究生实习轮转提供了较好的住宿条件。目前岳阳临床医学院在培43名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及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的探索与研究中不断前进。
  岳阳医院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拥有临床医学院和WHO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临床实习基地两个临床教学机构,及国内著名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三个临床研究机构,并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西医结合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二十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
  Shanghai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上海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54年,2005年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是一所中医特色浓厚、临床科室齐全、医学人才汇聚,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
  医院开放床位530张,云集以国医大师颜德馨为代表的70余位上海中医界最高水平的专家。现拥有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6个;上海市优势专科2个;上海市传统医学示范中心1个及上海市中医预防保健示范单位1个。医院的中药饮片使用在全市中医院位居第一。目前开设专病专科门诊96个;开展“冬病夏治”、“冬令进补”和“中医综合治疗室”等中医特色工作。医院合理配置医疗设备,引进一批先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如MRI、64排128层CT、DR、CR、DSA、大型生化仪、聚焦超声刀、主动康复设备等为患者提供保障。年门急诊人次达174万,年出院人次14730余人。
  医院以师承教育为平台、培养新一代中医“名医”。目前有全国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3项,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建设6项;上海中医药大学老中医工作室建设2项,院级老中医工作室建设5项。医院拥有全国及上海市名中医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4人,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4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158人,博士后合作导师2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81人。医师中硕博比达58.71%,护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88.41%。
  医院与老年病研究所合作成立中医老年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与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合作成立上海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中心,以此和院级研究所(室)为平台,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设在我院,医院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教育部等各类各级别科研项目多项,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教育部等各类各级别科研项目多项,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CP基地。
  医院积极探索区域性中医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模式,以上海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以闸北区域其他各级医疗机构为依托,成立上海是中医医院——闸北中医联合体,为百姓提供优质中医服务。医院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及“全国百佳医院”等称号,以“服务百分百,医患零距离”的服务理念,创新思路,在全国率先推出全程自助服务为特点的“门诊一站式”付费服务模式,简化就医流程,便民利民。
  未来医院将继续坚持中医药特色,以学科发展为龙头,致力于打造代表上海中医药水平的精品中医医院。
  二十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Putuo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普陀医院建于195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
  医院核定床位1000张,实际开放床位1100张。现有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特色)专科,5个区重点专科,1个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师资队伍,拥有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中华中医药科技之星、浦江人才、启明星、白玉兰、新百人、杏林学者等一大批优秀医学人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174名,医学博士后、博士、硕士 178人,硕、博士研究生导师87人,拥有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点,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推学、骨伤科学等专业硕士点,现已培养和在读博士后、博士、硕士171名。毕业研究生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9名,校优秀毕业论文36名,以及其他校级奖项44名,历年毕业生就业率100%,分布在全国各大医院医教研一线,并成为各大医院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医院研究生教育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加强师承教育,体现中医特色和文化,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坚持走精英教育的特色之路。
  医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市科委以上课题30余项,每年在研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有11名专家列入市级人才培养计划,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28项,科技成果46项,国家专利64项。医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及科研平台建设,目前配备SPF级动物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国际合作(中美)肿瘤细胞生物学与信号转导实验室、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介入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医院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拥有临床试验专业11个。满足研究生实验和临床研究需求,学科内涵及创新发展有了长足进步。
  医院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进展、中西医结合防治心梗植入支架后再梗塞、中西医结合救治多发伤及调节创伤免疫、中西医结合防治眼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外科疾病、老年病以及骨伤、针灸等专业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一定特色。
  医院充分考虑保障研究生的生活基本条件,在国家研究生津贴基础上,医院及导师根据课题实际情况给予生活补贴,以保证研究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住宿条件方面,为学生营造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宿舍周遭生活设施齐全、配备4名专职管理人员独立管理,24小时值班。宿舍楼住房宽敞,研究生一般博士生2人/间,硕士生4人/间,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电器一应俱全,另开设有图书馆、体育运动器械及篮球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面对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新任务、新要求,贯彻医院人才建设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不断优化结构,整合优秀资源,注重特色和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师资力量;大力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培养质量,医教研同步发展,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有影响力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二十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ShangHai TCM-Integrated Hospita of T.C.M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1932年建院以来,医院几经沿革,1994年由虹口区中心医院更名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1月,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2014年4月,医院正式获批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0011平方米,建筑面积34162平方米,其中用于教学用房885平方米。医院核定床位446张,实际开放床位527张。
  多年来,医院坚持走中西医结合兴院之路,不断挖掘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现医院已成为具有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专科优势鲜明,硬件条件有明显改善,服务理念更新,人才梯队较为合理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前,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2项(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脉管病专科、风湿病专科),省(市)级重点学科(专科)6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中医重症肌无力专科和中医脉管病专科、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重症肌无力专科、上海市第三批中医优势神志病专科、上海市中医急诊学、小儿哮喘中西医结合防治的临床研究),区级重点学科(专科)8个和区级临床专科诊疗中心2个,有针灸、骨伤、推拿、康复理疗、肛肠、乳腺、肺病、失眠、脂肪肝、脑瘫、甲亢等特色专病专科10多个。设有奚九一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李庚和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2013年医院外科(脉管病科)成功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立项,获得国家计划资助300万元,检验科正式通过国家认可委员会ISO15189国际认可医学实验室。获得省部级项目立项6项、局级项目立项2项,虹口区卫计委科研项目立项27项。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5人,上海市、区政府津贴专家11人,中医人才、市区拔尖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12人。为中医内科学和中医外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为进一步拓展硬件建设,使就医流程更显人性化,就医环境更显舒适化,医院将于“十二五”期间在现有门急诊楼与住院楼条件下,新建一幢体量更大的中医特色楼,并增添地下停车及地面庭院绿化。目前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医院始终坚持“业贯中西、博采众长、特色创新、精诚奉献”的办院宗旨,立足服务、突出特色,深入挖掘中西医结合诊疗手段,做好综合、做大专科,力争成为一所立足虹口面向全国、融中西医体系之长、有明显特色、国内领先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为辖区内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积极推进虹口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二十五.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产学研合作中心
  the Collaboration Center of Industry-University for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T.C.M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产学研合作中心成立于2012年3月,是我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相关指示精神,围绕国家和上海市中医药发展方向,联合上海市中药制药企业,整合学校知识服务资源,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而成立的中药研发知识服务平台。
  中心围绕中医药产业信息化、濒危药材的人工代用品开发、大品种的二次开发、组分中药创新药物的研究、复方中药新药产业化等内容,开展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及创新中药关键技术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同时,与仁和集团、复星医药研究院等建立了战略联盟,在高端医疗养生保健、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方面进行产学研强强联合。
  中心以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为主要招生类别,结合中药产业发展特点,突出技术创新性和实用性。目前拥有一支包括基地(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在内,以新药研发为特长优势的导师队伍,近两年招收了多名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心将一如既往,努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提升我校中药学科在中药行业的服务水平,将中心建设成为中药领域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创新基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专科院校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