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收的小麦脸上有很多小颗粒颗粒是黑的是怎么回事

查看: 28|回复: 0
小麦病虫害图谱,太全了!!
在线时间16 小时
★果学院★小学四年级, 积分 8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 积分
农币2659 枚
鲜花390 朵
参加活动:1 次组织活动:0 次帖子在线时间好友
鲜花390 朵
农币2659 枚
马上加入水果邦,结交更多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水果邦。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小麦白粉病
由子囊菌亚门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1.webp.jpg (20.95 KB, 下载次数: 0)
15:29 上传
田间发病状
2、小麦锈病
有三种类型,俗语说:“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
条锈病:由担子菌亚门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
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
739_009.jpg (19.17 KB, 下载次数: 0)
15:28 上传
叶锈病:担子菌亚门小麦隐匿柄锈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也侵害叶鞘,但很少侵害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
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
2.webp.jpg (15.1 KB, 下载次数: 0)
15:30 上传
秆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禾柄锈菌(小麦变种)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3.webp.jpg (20.1 KB, 下载次数: 0)
15:30 上传
真菌性病害。引起小麦叶枯病的病原菌有10余种,其中重要的有由雪腐镰孢菌引起的雪腐叶枯,小麦德氏霉菌引起的黄斑叶枯,小麦壳针孢菌引起的交孢叶枯,交链孢菌引起的交孢叶枯等。由于病原菌种类不同,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差异十分明显。
①、雪霉叶枯(又称雪腐叶枯) 叶上病斑较大,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发生在叶片边缘的多为半圆形。病斑中央黄白色,常有不明显的轮纹和粉色霉层,即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气候潮湿或早上露水末干时病斑边缘常生出白色呈辐射状菌丝层。后期病叶枯死。在穗上引起小穗轴变褐色腐烂,形成赤霉病。
4.webp.jpg (8.93 KB, 下载次数: 0)
15:30 上传
②、黄斑叶枯 叶上病斑大小次于雪腐叶枯病,黄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中部黑褐色,上有不明显同心轮纹和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边缘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愈合,叶片枯死。
5.webp.jpg (10.51 KB, 下载次数: 0)
15:31 上传
6.webp.jpg (20.03 KB, 下载次数: 0)
15:31 上传
田间发病状
③、壳针孢叶枯 又称小麦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也为害茎部和穗部。为害时期以拔节至抽穗期为甚。叶片发病由下向上扩展,感病叶片初在叶脉间出现淡绿至黄色纺锤形病斑,后扩展连片形成褐白色大斑,上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
有时病斑为黄色条纹状,叶脉色泽黄绿色,形似黄矮病,但其条纹边缘为波浪形,并贯通全叶,严重时黄色部分变为枯白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有时病叶仅叶尖发病干枯,有时病叶很快变黄,下垂。病斑有时从叶鞘向茎秆扩展,并侵染穗部颖壳,使之变得干枯。
7.webp.jpg (8.55 KB, 下载次数: 0)
15:31 上传
739_010.jpg (51.64 KB, 下载次数: 0)
15:28 上传
田间发病状
④、交孢叶枯 叶上病斑小型、卵圆形、梭形、不规则形,初期淡黄色,后变黄褐色。气候潮湿时病斑上生浓厚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愈合后,叶片枯死。
8.webp.jpg (5.75 KB, 下载次数: 0)
15:32 上传
9.webp.jpg (21.65 KB, 下载次数: 0)
15:32 上传
田间发病状
病菌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禾谷镰刀菌,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赤霉属玉蜀黍赤霉菌,为真菌性病害。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瘿,重者死亡。
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层。
茎基腐: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至全株枯死。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1、2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10.webp.jpg (15.71 KB, 下载次数: 0)
15:32 上传
1.健穗 2.初期病穗 3-5病害在麦穗上的发展情况
739_011.jpg (17.74 KB, 下载次数: 0)
15:28 上传
病穗及病茎
5、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包括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世界各国麦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和西南各省。
散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裸黑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穗部。病穗比健穗抽穗早,初抽出时病穗外包有一层浅灰色的薄膜,后薄膜破裂消失,露出黑色粉末。
739_012.jpg (34.54 KB, 下载次数: 0)
15:28 上传
腥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发生于穗部,抽穗前症状不明显抽穗后至成熟期症状明显。病株全部籽粒变成菌瘿,菌瘿较健粒短胖。初为暗绿色,后变为灰白色,内部充满黑色粉末,最后菌瘿破裂,散出黑粉,并有鱼腥味。
11.webp.jpg (28.44 KB, 下载次数: 0)
15:33 上传
6、小麦纹枯病
由半知菌亚门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
①病苗死苗:主要发生在小麦3-4叶期,在第个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成死苗。
②花秆烂茎:返青拔节后,下部叶鞘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田间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由菌丝纠缠形成的黄褐色的菌核。
③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
④枯孕穗: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
739_013.jpg (29.92 KB, 下载次数: 0)
15:28 上传
苗期发病状
12.webp.jpg (18.82 KB, 下载次数: 0)
15:34 上传
孕穗期为害状
7、小麦根腐病
真菌性病害。此病症状因气候条件而不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引起茎基腐、根腐;多湿地区除以上症状外,还引起叶斑、茎枯、穗颈枯。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在分蘖期,根茎部产生褐斑,叶鞘发生褐色腐烂,严重时也可引起幼苗死亡。
成株期在叶片或叶鞘上,最初产生黑褐色梭形病斑,以后扩大变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中央灰白色至淡褐色,边缘不明显。在空气湿润和多雨期间,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用手容易抹掉(与球霉病,颖枯病和叶枯病不易用手抹掉不同)。叶鞘上的病斑还可引起茎节发病。穗部发病,般是个别小穗发病。小穗梗和颖片变为褐色。在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霉状物,有时会发生穗枯或掉穗。
种子受害时,病粒胚尖呈黑色,重者全胚呈黑色(但胚尖或全胚发黑者不一定是根腐病菌所致,也可能是由假黑胚病菌所致)根腐病除发生在胚部以夕卜,也可发生在胚乳的腹背或腹沟等部分。病斑梭形,边缘褐色,中央白色。此种种子叫“花斑粒”。
13.webp.jpg (25.91 KB, 下载次数: 0)
15:35 上传
病根和病穗
14.webp.jpg (14.2 KB, 下载次数: 0)
15:35 上传
8、小麦孢囊线虫病
苗期至成熟期均可表现症状,而以穗部的症状最为典型,为害叶片及穗,叶片上产生长形至纺锤形棕褐色小斑点。
在幼苗期,出现扭曲畸形症状,这与小麦粒线虫的寄生有联系。抽穗时病穗一也扭曲畸形,上部覆盖灰白色绒毛状菌丝体,暴露于光线或干燥条件下,病菌变黑,并产生分生孢子器。幼苗心叶皱缩、扭曲,叶色浅而肥嫩,叶尖常被裹在叶鞘内,新叶有时畸形发展。严重的萎缩枯死。
在抽穗前,病株茎、节膨大而弯曲,叶片上偶尔发生有微小的圆形突起一一虫瘿。病穗表现短小,颖片张开,有芒品种,芒呈钝角状横出或扭曲,子粒部分或全部变为虫瘿。
虫瘿比健粒短而粗,近球形,最初油绿色,后期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顶部有小钩,外形与小麦腥黑穗病粒相似,切开虫瘿,内含白色丝状物的线虫,如加水一滴,片刻即有线虫游出,成虫肉眼可以看见,虫体线形,两端尖,头部较钝圆。
15.webp.jpg (20.59 KB, 下载次数: 0)
15:35 上传
健苗和病苗
1、小麦吸浆虫
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籽实和或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麦红吸浆虫雌成虫体长2-2.5mm,翅展5mm左右,体桔红色。前翅透明,有4条发达翅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触角细长,14节,雄虫每节中部收缩使各节呈葫芦结状,膨大部分各生一圈长环状毛。雌虫触角呈念珠状,上生一圈短环状毛。雄虫体长2mm左右。
16.webp.jpg (14.87 KB, 下载次数: 0)
15:35 上传
吸浆虫幼虫
739_014.jpg (11.86 KB, 下载次数: 0)
15:28 上传
小麦吸浆虫成虫
739_015.jpg (14.82 KB, 下载次数: 0)
15:28 上传
吸浆虫为害麦粒
17.webp.jpg (18.1 KB, 下载次数: 0)
15:36 上传
田间为害状
2、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是麦田中的一种麦蚜,属于昆虫类,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
一,主要集中在小麦背面、叶鞘及心叶处为害。我国为害小麦的蚜虫有多种,通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以成虫和若虫刺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麦苗被害后,叶片枯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后期麦株受害后,叶片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
麦蚜的为害主要包括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的汁液。麦长管蚜多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为害,抽穗灌浆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为害。麦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为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它蚜虫无此症状。间接为害是指麦蚜能在为害的同间,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
739_016.jpg (40.58 KB, 下载次数: 0)
15:29 上传
739_017.jpg (14.74 KB, 下载次数: 0)
15:29 上传
18.webp.jpg (19.24 KB, 下载次数: 0)
15:37 上传
739_019.jpg (33.31 KB, 下载次数: 0)
15:29 上传
麦蜘蛛又名红蜘蛛、火龙、红旱、麦虱子等,分为麦长腿蜘蛛、麦圆蜘蛛两种。麦长腿蜘蛛喜温暖、干燥,白天8、9点开始活动,以下午3-4点最盛;麦圆蜘蛛不耐干旱,以水灌麦田低洼湿润或密植麦田发生较重,多在早上8、9点以前和下午4、5点以后活动。麦蜘蛛危害后,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生长萎缩,重者干枯死亡。
739_020.jpg (15.26 KB, 下载次数: 0)
15:29 上传
麦蜘蛛为害叶片
739_021.jpg (23.37 KB, 下载次数: 0)
15:29 上传
田间为害状
4、小麦叶蜂
小麦叶蜂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食成缺刻,重者可将麦叶全部吃光。
739_022.jpg (14.81 KB, 下载次数: 0)
15:29 上传
19.webp.jpg (12.69 KB, 下载次数: 0)
15:38 上传
来源:中国农药第一网
Powered by抢字当头 颗粒归仓 —全国麦收进度过六成
当前位置: >> >>
抢字当头 颗粒归仓 —全国麦收进度过六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07时31分   来源:经济日报
【E-mail推荐
    农业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6月11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2.1亿亩,麦收进度过六成。6月11日当日共投入收割机12.6万台,日机收小麦486万亩,累计完成小麦机收面积1.8亿亩。
    不过,连日来冬麦区陆续出现一场场明显降水过程,江淮、黄淮、陕西南部等地还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连续降雨是否会影响“丰收到手”,全国机收进度如何,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降雨影响相对有限
    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此次降水影响有利有弊,对处于灌浆后期的河北大部和山东北部成熟较晚的小麦颗重可能有一定影响。不过他同时认为,已有六成小麦收获到手,未收获的大多数冬麦区小麦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三因素也已经定型,降水对产量的总体影响有限。
    “此次降水对改善未收获区小麦土壤水分有利,尤其利于已收地区的夏种,对已播玉米区域的墒情改善极明显。目前本轮降雨已基本结束,短期内不会再有大规模降水,不存在‘烂场雨’的危害。”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毛留喜告诉记者,“烂场雨”是指夏收期间一次降雨过程连续雨日超过5天、过程降水量在50.0mm以上的持续性降雨。本轮降水不属于这个类型。
    尽管降雨不改夏粮丰收基础,但此次降水对于未成熟的小麦可能造成成熟期延长,部分地区机收时间会相应推迟。已成熟的冬小麦收获和晾晒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主要是因为雨后麦田湿涝,导致机械化收割作业难以进行。郭天财说,要趁着阴雨天气搞好机器的维护和抢修,一旦天气晴好就投入抢收。他认为,目前全国小麦收获机数量充足,只要调度得力,抢收不成问题。毛留喜则提醒,如今天气已转晴,小麦发生霉变的可能性不大,但已收获的小麦也要注意及时烘干和干燥储存。
    面对本轮降水,农业部门及时预报、及时调度,抢收颇有成效。目前,安徽省麦收基本结束,河南省进入尾声,江苏省进度过半,山东省过两成,河北省开始收割。
    “三夏”期间天气历来复杂多变。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恒新说,立足抗灾夺丰收、“龙口夺粮”忙抢收是农业部门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他认为,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是应对不利天气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各地合理利用作业时间差,组织南北对接,实施南机北上、北机南下等,调度机具参与抢收会战,做到人歇机不停。
    据悉,农机合作社现在已成为机收主力,以小麦第一主产省河南为例,该省80%的小麦都由各类农机合作社收获。刘恒新介绍说,农业部目前正着力发挥农机合作社机具多、集合快、易调度、转移迅速的优势,组建应急作业服务队,保障重点地区、重点群体抢收需要。同时,维护好作业秩序,确保收割机有序流动、安全转移。
    记者6月6日在安徽寿县采访时看到,寿西湖农场的农机手们人歇机不停,在天黑前完成了全场6万亩抢收任务。据介绍,该省6月1日开镰,往年10天左右的抢收攻坚战被压缩到了6天。6月7日安徽省遭遇较大降雨,全省的抢收已基本完成。
    机收进度快于去年
    河南、江苏、安徽、山东、河北等5大主产省占全国小麦总产的约七成,历来是小麦跨区机收的主战场。由于前期天气原因,今年主产区小麦成熟期比往年略有推迟,开镰时间也比往年推迟,但前半程进度仍快于去年同期。专家认为,这得益于我国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如今“三夏”田间极少见到人工割麦的场景,全国小麦机收水平已接近92%,主产省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据介绍,主流收割机只需5分钟至10分钟就可收获一亩小麦,且机收较人工收获减少遗撒损失3%至5%。单个主产省通常只要一周就可收割完成,并且机收机种同时进行,实现小麦随收、玉米随播,“三夏”变“两夏”。目前每亩小麦机收费用为50元,如果依靠人力夏收夏种至少要花一个多月,每亩费用最少要100元。
    刘恒新说,从全国来看,去年3.4亿亩需要收获的冬小麦由1万多个农机作业队、150多万农机手,总共只用21天就完成。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三夏”表现最突出。分析今年“三夏”机收生产形势,从机具投入到组织协调,从农机科学调度到多部门配合等方面有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各地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持续增长,特别是高性能机具比重明显增加,机具维修和零配件供应服务明显优化。记者此前在河南、安徽两省采访时也了解到,受益于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及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很多机手收割机转向大喂入量、低损耗方向发展。河南省西平县三毛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孙建超说,机收市场主流机型喂入量已经由2.5公斤向5公斤过渡,收割速度和损失率都改善明显。
    其次,农机部门加强小麦跨区作业市场信息采集,提前发布作业供求信息,引导供需双方有效衔接。据了解,全国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中心,每天免费向16万多名农机手发送供求、天气、路况等服务短信。河南省农机跨区作业智能调度管理服务平台免费为2万多台联合收割机安装定位系统,实现了对“三夏”跨区作业的信息化管理。安徽、湖北省农机局和中国联通合作,建立了农机远程控制管理系统,利用手机定位功能,强化机具供需衔接和指挥调度。
    再次,“三夏”机收是场大会战,多部门配合奏响了麦收进行曲。交通运输部门开通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跨区作业机械凭证可以免缴过路过桥费;公安部门搞好交通疏导和管理,严厉打击拦机截机、砸抢机车和敲诈机手等不法行为;气象部门及时发布主产区天气实况和重大气象状况预警;石油、石化企业密切关注“三夏”农机用油,增加用油集中地区的资源调度、开通农机专供加油站。
    夏收之后马上迎来夏种、夏管。据悉,农业部门将加强夏播物资调剂调运,提前制订技术方案,选好备足适宜品种。同时,及时搞好夏季田管,做到“种子一下地,管理就上马”,确保苗齐、苗壮。目前,农业部已派出5个督导组,分赴河南、安徽、江苏等主产区,指导开展“三夏”农机抢收抢种工作。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三夏”生产的主力军作用,做到夏粮颗粒归仓,将“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做到秋粮种足种满,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记者 乔金亮)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雷丽娜我家小麦被火烧了我该求助那个部门昨天中午我家地里的小麦被一把火烧了,颗粒无收我就指望这几亩地了,_百度知道
我家小麦被火烧了我该求助那个部门昨天中午我家地里的小麦被一把火烧了,颗粒无收我就指望这几亩地了,
望有关部门帮忙解决
首先要拨打110报警,弄清楚小麦被火烧的原因和事故责任人。然后再向事故责任人就损失的部分主张合理的赔偿。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政府、农业局、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阴上有很多颗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