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哪有微卫星标记检查

【原创】广府古城:我国北方惟一的旱地水城
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北约20公里,始建于隋唐以前,春秋时期称曲梁,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方惟一的旱地水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周长4.5公里,墙高10米,厚8米,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分布30多条街道。广府古城原为土城,面积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广平府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古城现存两瓮城、六城门,东有阳和门,西曰保和门,南称阳明门,北为贞元门,城外有护城河和永年洼环绕。
地方特色小吃:永年酥鱼,就是这样一罐罐放在火上煮出来的。
永年酥鱼,素以色香味美、骨酥肉嫩、溢香爽口、久吃不腻
永年酥鱼是河北邯郸的汉族小吃之一,属于冀菜系。不知始自何年。民国年间,酥鱼出售成了各饭馆热门食品,供不应求。人们吃鱼最担心的是怕鱼刺扎嗓。不知是那个师傅,创造一种制作方法,再大的鱼骨也能酥烂,而鱼形照样完整如初,鱼肉味道鲜美。
饭店前摆放着这样一排排的煤球炉,砂锅里压上重物文火煮
武家大院,正在翻修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富集文库法开发谷子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富集文库法开发谷子的微卫星分子标记
【摘要】:
谷子(foxtail millet,Setaria Italica Beauv.)属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属[Setaria (L.)Beauv.],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并且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北方粮食生产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谷子许多特殊有益性状是其他禾谷类作物所没有的,如:抗旱性、耐盐性、高效水利用、耐瘠性、多种抗病抗虫性、人体必需营养相对均衡等。但由于谷子只是区域重要性作物,相对于禾本科其他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等,其影响小,生物技术研究也相对较少,特别是特异性分子标记、功能基因组研究等领域基本为空白。
微卫星(SSR)是指由1~6个核苷酸为单位、呈串联重复的DNA序列,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的整个基因组中。微卫星标记具有共显性、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被广泛地用于群体遗传研究、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辅助选择等。由于谷子尚未开发SSR标记,限制了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因此急需开发适于谷子研究的SSR标记,构建谷子的遗传连锁图谱,并对谷子及近缘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谷子功能基因分析、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工作奠定基础。
本研究的目标是应用微卫星富集文库,开发谷子的SSR标记:以生物素标记的(AC)_(15)、(AT)_(15)、(AG)_(12)、(TG)_(12)和(TC)_(12)为探针进行杂交,借助磁珠固定筛选出含微卫星的Sau3AI酶切片段,洗脱转入载体后构建了富集相应微卫星的5个文库;从5个文库中共得到2333个克隆,使用相应载体克隆位点两端的M13+/-及SP6L/T7L引物和相应的微卫星筛选探针序列(AC)_(10)、AT)_(15)、(AG)_(10)、(TG)_(10)和(TC)_(10)分别为混合引物对这些克隆进行PCR二次筛选,鉴定出含SSR序列的克隆。将经过二次筛选获得的1122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了1106个序列,其中含微卫星的克隆有846个(76.5%);排除冗余序列后得到417个非同源性克隆,共含有463个微卫星位点;对微卫星种类进行分析,其中(AC/TG)_n、(CA/GT)_n和(AG/TC)_n、(GA/CT)_n比例最高(n≥5),共占98.9%,并发现(AT/TA)_n和四核苷酸重复(GACA)_n、(ACGC)_n、(GCGT)_n以及六核苷酸重复(ATACAC)_n。选取从谷子富集文库中得到的合适微卫星位点设计引物,共设计393对;此外利用谷子YAC文库中16个微卫星序列(美国提供)设计出25对引物,共设计谷子SSR引物418对。
用豫谷1号检测这418对SSR引物的扩增稳定性,发现部分引物无扩增或不稳定,优化反应条件后全部稳定扩增出目的条带;随机选取39对非特异条带少的引物,用12个谷子和8个青狗尾草品种检测它们的多态性信息,结果在筛选出的22对(56.4%)多态性引物中共检测到185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平均为8.41个;其中引物GTDZ7-73和AGDZ23-41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最多(16个),最少的AGDZ23-10中检测到2个,其PIC值分别为0.91、0.90和0.37,22对引物平均PIC值为0.76,显示出较高的位点变异频率,说明所开发的SSR标记适用于谷子和狗尾草属遗传学研究。
利用多态性SSR引物在28份狗尾草属不同种和品种间扩增,统计各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22个多态性引物总共检测到221个等位基因,不同品种间变异范围为2~22个,平均10.05个;平均PIC值为0.78,变异范围在0.37~0.93之间。进一步研究发现,SSR标记在谷子、青狗尾草及其它种狗尾草中的多样性表现不同,三者中发现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38、175和194个,分别占总数(221)的62.4%、79.2%和87.8%,而且青狗尾草品种平均PIC值(0.73)高于谷子品种(0.72),证明谷子间的遗传差异低于野生青狗尾草;同时数据对比表明,青狗尾草与谷子间的亲缘关系比其它种狗尾草近。根据这22个标记在谷子及近缘野生种的变异数据,计算各基因型的遗传相似系数,根据SM系数进行聚类分析,采用UPGMA法构建狗尾草属遗传进化关系图,结果表明:所用22个SSR标记即可将28份材料清晰分为2大类群(青狗尾草类群和金色狗尾草类群),3个小组(谷子、青狗尾草、金色狗尾草),而且谷子与青狗尾草之间的遗传距离小于与其它种的遗传距离,进一步证实了谷子起源于青狗尾草的观点;谷子相对紧密的聚在一起,且其间的遗传差异明显小于狗尾草,证明谷子在进化中发生遗传变异的几率相对狗尾草较低,表明其基因组的相对保守性;而通过对2大类群间差异的分析得出,金色狗尾草类群可能早于谷子和狗尾草分化之前就已经与它们分开,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狗尾草属基因组进化情况。
本研究首次构建了谷子的微卫星富集文库,开发出了首批418对谷子的SSR标记特异引物,并对其中的22对引物的扩增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这些标记的多态性遗传参数,并检验了这些标记在狗尾草属谷子近缘种的跨物种实用性,为谷子功能基因组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狗尾草属和近缘种的遗传进化研究提供了标记数据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S515【目录】:
Abstract5-10
1 文献综述11-37
1.1 分子标记概述11-23
1.1.1 遗传标记的概念11
1.1.2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原理特点11-17
1.1.3 分子标记间的比较17-19
1.1.4 分子标记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19-23
1.2 分子标记在谷子中的研究现状23-25
1.2.1 谷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23
1.2.2 谷子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及QTL 分析23-24
1.2.3 谷子比较基因组研究24
1.2.4 谷子品种鉴定及遗传进化研究24-25
1.3 谷子微卫星标记的开发与应用25-26
1.4 微卫星标记的开发策略26-33
1.4.1 经典传统方法26
1.4.2 微卫星富集方法26-32
1.4.3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搜索文献和数据库32
1.4.4 利用比较遗传学从相近物种获得SSR 引物32
1.4.5 微卫星分离策略的比较32-33
1.5 微卫星富集文库构建的关键33-37
1.5.1 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及磁珠的选择33-35
1.5.2 杂交条件控制35-36
1.5.3 SSR 引物的设计36-37
2 谷子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37-60
2.1 材料与方法37-50
2.1.1 材料37-42
2.1.2 方法42-50
2.2 结果与分析50-59
2.2.1 基因组DNA 纯化质量及得率50-51
2.2.2 基因组DNA 酶切结果51
2.2.3 各文库PCR 富集效果51-52
2.2.4 含微卫星位点阳性克隆的筛选52-54
2.2.5 序列分析及数据统计54-58
2.2.6 SSR 引物设计58-59
2.3 小结59-60
3 微卫星引物稳定性和多态性位点的检测60-70
3.1 材料与方法60-66
3.1.1 材料60-63
3.1.2 方法63-66
3.2 结果与分析66-69
3.2.1 DNA 质量检测结果66
3.2.2 SSR 引物稳定性检测66
3.2.3 SSR 引物多态性鉴定及分析66-69
3.3 小结69-70
4 微卫星标记研究狗尾草属的种间进化和遗传多样性70-78
4.1 材料与方法70-72
4.1.1 材料70-72
4.1.2 方法72
4.2 结果与分析72-76
4.2.1 DNA 质量检测结果72
4.2.2 多态性SSR 引物的PAGE 检测及等位基因分析72-75
4.2.3 狗尾草属遗传多样性分析75-76
4.3 小结76-78
1 构建微卫星文库途径的选择78-79
2 探针的选择79
3 文库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79-80
4 SSR 引物稳定性与多态性检测80
5 多态性 SSR 标记的应用80-83
1. 谷子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及 SSR 标记开发83
2. SSR 引物稳定性及多态性检测83
3. 多态性 SSR 标记在狗尾草属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83-84
4. 展望84-85
参考文献85-98
附录98-116
后记(含致谢)116-117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11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健,王永杰,杨剑波;[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肖正东,何定华,何锡山,周志军,陈素传,黄武刚;[J];分子植物育种;2005年04期
杨天育,窦全文,沈裕琥,黄相国,何继红,吴国忠;[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5期
阮成江,何祯祥,钦佩;[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6期
王军,谢皓,郭二虎,李爱军,范慧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金英,王志民;[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李虹,卢孟柱,蒋湘宁;[J];林业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李琪,木岛明博;[J];海洋与湖沼;2004年04期
邹喻苹,葛颂;[J];生物多样性;2003年05期
郭瑞星,刘小红,荣廷昭,孙东发,谭振波;[J];玉米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华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吴子龙;[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阮小凤;[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邓玉营;[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牛玉红;[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牛永东,许丽艳,李恩民;[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1期
李涛,石年,吴又桐,周丽,董洁,王素青,陈亮;[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5期
夏光敏,陈惠民;[J];山东农业科学;1999年05期
蔡健,赵小三;[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畅喜云,陈志国,窦全文,刘瑞娟;[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鞠玉栋,李金泉;[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韩晓光;王玎;;[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陈世华;张霞;赵彦修;张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蒋超,卿晨,蒙凌华,丁健;[J];癌症;1999年06期
田芳,李友军,陈主初,何春梅,邓燕飞,袁建辉,段朝军;[J];癌症;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倪中福;张义荣;梁荣奇;刘广田;孙其信;;[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王强;张茂君;;[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魏昕;潘光堂;;[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张仁和;薛吉全;毛建昌;马国胜;杨引福;;[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程颖;解超杰;倪中福;彭惠茹;聂秀玲;杨作民;刘志勇;孙其信;;[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刘永建;黄玉碧;潘光堂;荣廷昭;;[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刘传光;江奕君;毛兴学;高云;刘军;林青山;李晓芳;;[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邹小云;傅军如;彭小松;朱昌兰;贺晓鹏;陈小荣;贺浩华;刘宜柏;;[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永强;智慧;李伟;李海权;王永芳;刁现民;;[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宋婉;续九如;杨凯;贾继增;;[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房红梅;[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兰丽珍;[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蔡大川;[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翟宝进;[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王宁;[D];复旦大学;2003年
郑斌;[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王昌源;[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雷撼;[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马晶波;[D];复旦大学;2003年
常金华;[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涛;[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胥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黄力;[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王静;[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刘忠渊;[D];新疆大学;2004年
刘炯;[D];江西医学院;2003年
赖相红;[D];新疆农业大学;2002年
刘岭;[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王继英;[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牛国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鲁翠云;孙效文;曹洁;梁利群;;[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年06期
周春玲,戴思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戴思兰,钟杨,张晓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王军,谢皓,郭二虎,李爱军,范慧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刘长国,罗军,杨公社;[J];黄牛杂志;2001年06期
阮成江,何祯祥,钦佩;[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6期
薛华柏;乔玉山;许宽勇;章镇;;[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7期
高焕;孔杰;;[J];动物学研究;2005年05期
戴思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田义轲,王彩虹,张继澍,戴洪义,顾耘,段方猛;[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兵;[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何天明;[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利华;[D];浙江大学;2008年
张益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张慧琴;[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李炟;[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李振江;[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马丹慧;[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明军,张启翔,兰彦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赵锦,刘孟军,吕增仁,王玖瑞;[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董云洲,段胜军;[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王艇,苏应娟,黄超,朱建明;[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海林,王克晶,杨凯;[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4期
阮成江,何祯祥,钦佩;[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6期
杨天育,窦全文,沈裕琥,黄相国,何继红,吴国忠;[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5期
张建新,郑家团,谢华安,罗家密,黄显波,邓则勤,吴兰英;[J];福建农业科技;2000年S1期
谢华安;[J];福建农业学报;1998年04期
王侯聪,邱思密,陈如铭,方亚顺,杨觉民,黄厚哲,黄育民;[J];分子植物育种;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刁现民;王永芳;李伟;王鹏;智慧;陈振玲;段胜军;;[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建锋;[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王源秀;[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魏利;[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程丽莉;[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景昆,程桂霞,黄克珍,古希昕;[J];植物保护;1985年01期
温丽琴,孙治军;[J];土壤肥料;1998年02期
刘晓辉,侯长俞,张喜文;[J];吉林农业科学;1999年02期
;[J];河北农业;2000年03期
申来水;;[J];中国种业;2011年06期
郭輔民,郑安乐,孙隆芬;[J];土壤通报;1962年03期
王恩田,刁春远;[J];土壤通报;1965年05期
武钊;张喜文;上官铁梁;;[J];农业科技通讯;1978年06期
戴庆林;;[J];内蒙古农业科技;1978年03期
赵风彬;王继业;杨守文;;[J];山西农业科学;196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建坤;陈大洲;肖叶青;罗世友;郑康乐;庄杰云;;[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施启顺;晏光荣;黄生强;柳小春;;[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王艳红;任睿;喻子牛;;[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雷雪芹;陈玉林;陈宏;袁志发;徐廷生;郭满才;雷初朝;孙维斌;;[A];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马洪雨;马春艳;马凌波;张凤英;乔振国;;[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闫小玲;陈烨烨;傅承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曲鲁江;李显耀;徐桂芳;陈宽维;杨红杰;张龙超;吴桂琴;侯卓成;徐桂云;杨宁;;[A];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马瑞娟;俞明亮;沈志军;;[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曲妮妮;黄桂菊;喻达辉;;[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袁青妍;虞德兵;吴春琴;沈军达;陶争荣;王德前;李国勤;田勇;原爱平;宋显章;刘素珍;卢立志;;[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N];河北科技报;2003年
邯郸市广平县农牧局技术站 谢乐宾;[N];河北农民报;2009年
石磊 贾伟;[N];河北日报;2010年
李鑫 通讯员
付建宁;[N];烟台日报;2011年
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谷子课题组 任月梅;[N];山西科技报;2009年
韩学卿;[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石少华;[N];张家口日报;2010年
艾永华 通讯员
杜海斌;[N];陕西日报;2011年
无极县农业局 李玉平;[N];河北科技报;2011年
姚先伶;[N];山西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省平;[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季从亮;[D];扬州大学;2005年
王丽;[D];西北大学;2005年
张敬虎;[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何红中;[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刘颖慧;[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于海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郭宝英;[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邢秀梅;[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王天宇;[D];中国农业科学院;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明川;[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刘健;[D];贵州大学;2006年
何铿;[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刘宇庆;[D];扬州大学;2008年
徐云翔;[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王丽君;[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孙小东;[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李平川;[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周海龙;[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刘娟;[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小鼠微卫星检测突变体系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下载积分:938
内容提示:小鼠微卫星检测突变体系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1:09:1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小鼠微卫星检测突变体系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官方公共微信【原创】响堂山石窟(南区)
响堂山石窟分南北两处,俗称南北响堂寺石窟。两寺相距15公里,均始建于北齐。南响堂石窟地处邯郸市峰峰矿区临水镇纸坊村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是由北齐的勋贵大丞相高阿那肱为后主高纬开凿的。景区现存大小石窟7座,分上下两层,上层5座,下层2座,自下而上分别为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洞、释加洞、力士洞和千佛洞,共有历代造像3700余尊。这七座洞窟分为上下两层,背依青山,依崖而凿。窟内的佛像更是依石造像,和山体连为一体。整个洞窟的外形为北齐典型的“塔形窟”形式,它是响堂山石窟非常重要的造窟凿龛形式,把印度的覆钵塔与中国北齐仿木构的建筑形式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响堂寺建于北齐年间,在选址上极为讲究,它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是一处极好的风水宝地。在南响堂寺西南角有一座八角七级的宋代古塔,俗称为红塔。
寺院东南角有钟楼一座,“响堂晚钟”原是古磁州八景之一。别处的钟声都是在早晨敲响,而这里却在晚上听到钟声响起,这的确是一所不同寻常的寺院。
&&&&&&&整个寺院共有殿宇建筑十三座,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古建筑群从南到北依次为天王殿、罗汉殿、大雄宝殿、藏经阁。
大雄宝殿东西均有配殿,现存建筑为明清时代所建。南响堂寺虽然规模不大,但结构合理,布局紧凑。院内,有两棵树非常引人注目,被称为响堂奇树。这一棵叫做槐抱柏,槐树绕柏两周紧紧缠绕,已有百年历史,当地还把这棵树叫做“龙缠凤”。
最后面的藏经楼建筑非常独特,从外部看象是三层楼阁,实际上却只有两层。它是明代留下的古建筑,一层楼内没有梁架结构,是无梁的建筑形式,很有地方特色。现在楼内供奉的是过去七佛像。
响堂山石窟是现存北齐最大的佛教文化遗存,也是河北省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处皇家石窟。
二层的石窟
千佛洞窟门前力士
千佛洞窟门前凿四柱三开间窟廊,廓柱上雕出仿木构的阑额、斗拱、檐、椽和瓦垅,柱间雕窟门及力士像。窟廊上方雕覆钵、山花蕉叶、塔刹和宝珠。把石窟的券面做成佛教墓塔的形式不见于其它石窟中,可以说是响堂山石窟的独创。
千佛洞小巧玲珑,保存较好,它集中了南响堂石窟的精华。窟顶外壁上方雕覆钵塔,塔端雕卷云状山花蕉叶,中雕展翅欲飞的金翅乌,钵顶雕宝珠,两侧各雕八角形宝珠顶柱。窟内三面宝坛上各龛均雕一佛两弟子两菩萨,正面龛本尊为释迹佛。洞壁广造千佛,有大小造像1028尊。窟顶微隆,中央雕莲花,周雕8身飞天,两两相对,形成各组对称、轻歌曼舞的神仙极乐世界。此窟结构严谨,雕艺精致,尤其是外壁的大型雕刻,窟顶的飞天雕刻,都是绝无伦比的艺术珍品。
*******************************************
附录:南响堂山石窟景区介绍
南响堂景区主要由南响堂石窟和南响堂寺院两大部分组成。整个景区与元宝山公园隔河相望,浑然一体。
南响堂寺是北方地区为数不多的古建佛教寺院。该寺始建于北齐年间,在选址上极为讲究,它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是一处极好的风水宝地。在南响堂寺西南角有一座八角七级的宋代古塔,俗称为红塔。寺院东南角有钟楼一座,“响堂晚钟”是古磁州八景之一,别处的钟声都是在早晨敲响,而在这里却听到钟声在晚上响起。这的确是一所不同寻常的寺院。清代方孝标曾写诗赞曰:“何处钟声出远林,响堂秋月夜沉沉。太行青接峰头雨,滏水澄环洞口阴。”整个寺院共有殿宇建筑十三座,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古建筑群从南到北依次为天王殿、罗汉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大雄宝殿东西均有配殿,现存建筑为明清时代所建。近几年又进行了维修保护,现保存完好。南响堂寺虽然规模不大,但结构合理,布局紧凑,建筑宏伟。
在天王殿内,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和弥勒佛。四大天王可以保佑人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弥勒佛笑口常开,让人们忘掉了世间的一切烦恼。
罗汉殿内曾经供奉十八罗汉,他们曾经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最后修炼成为罗汉。
在大雄宝殿前的院内,有两棵树非常引人注目,被称为响堂奇树。这一棵叫做槐抱柏,槐树绕柏两周紧紧缠绕,已有百年历史,当地还把这棵树叫做“龙缠凤”,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另外一棵树呢,更是奇特。它长的非常高大,枝叶繁茂,树冠蓬大。查遍所有资料,也不知它的名字。1959年的时候,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视察时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把它命名为“无名树”。后来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当地人也把它称作“周公树”。
现在我们来到了大雄宝殿内,中间供奉的佛像是释迦牟尼佛,两边是他的服侍菩萨文殊和普贤。穿过大雄宝殿,我们看到了藏经楼。这座建筑非常独特,从外部看象是三层楼阁,实际上却只有两层。它是明代留下的古建筑,一层楼内没有梁架结构,是无梁的建筑形式,很有地方特色。现在楼内供奉的是过去七佛像。
响堂山石窟是现存北齐最大的佛教文化遗存,也是河北省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处皇家石窟。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响堂山石窟分为南北两处。南响堂石窟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那么有人要问了:“石窟为什么要建在这里,又是由谁修建的呢?”早在东魏北齐时,国都在邺城(今河北临漳),晋阳(今山西太原)为其陪都,皇室贵族经常往来于二都之间。由于响堂山南有滏水发源地,东流出山进入了平原的滏口,这里是皇室贵族往来于二都的必经之地,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又由于当时皇帝对佛教特别崇奉,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北齐末年,齐国境内的寺院达四万余所,僧尼二百多万人,仅邺城一带寺院就有四千余所,僧尼八万多人,成为了东方的佛教中心。南响堂石窟是由北齐的勋贵大丞相高阿那肱为后主高纬开凿的。
在两千多年前,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石窟寺艺术这一建筑形式也随着佛教从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了我国。由于释迦牟尼是在岩窟中修行成佛的,所以佛教的传人们在山间开凿石窟,供奉佛像,营造石窟之风随之兴起。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明清,石窟寺在中国修建的历史长达一千六百多年。在这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北魏和盛唐是两个高潮,它们构成了中国石窟前后四百年持续开凿的鼎盛期。北齐的响堂山石窟正是介于这两个高潮之间,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南响堂石窟共有历代造像3700余尊,最多也是最好的是北齐洞窟中的那些造像。这七座北齐石窟分别为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洞、释迦洞、力士洞和千佛洞。这七座洞窟分为上下两层,背依青山,依崖而凿。窟内的佛像更是依石造像,和山体连为一体。整个洞窟的外形为北齐典型的“塔形窟”形式,它是响堂山石窟非常重要的造窟凿龛形式,把印度的覆钵塔与中国北齐仿木构的建筑形式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
规模最大的第一窟是华严洞。这个洞窟为什么称为华严洞呢?那是因为在洞内刻有《大方广佛华严经》而得名。该窟中心方柱三面开龛造像,为三世佛,后有低矮的甬道以便礼佛时通行。它改变了云冈石窟、巩县石窟等一些洞窟的中心塔柱四面状形式,从复杂向简单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响堂山石窟与众不同的一个特征。方柱正面龛为帷幕帐形龛,龛内雕一铺七身像,主尊释迦牟尼佛像保存较好。您看这大佛,结跏趺坐在雕刻精美的束腰仰覆莲圆座上,它的头为低平螺髻,额部较低,眉目舒朗,鼻口和凹陷的下颌饱满而灵巧,整个脸型长圆,丰满而不润腻。给人不再是那种望而生畏的形象,而是有了一种可亲、可近、可爱、可敬的感觉,透出了一股灵气,露出了一丝秀美,双肩虽有北魏晚期秀骨清像的下溜之势,但已经明显地丰厚结实,胸部已趋于圆润,双手柔软而又厚实,表现出明显的肌肉质感。相交的双腿也是圆浑坚实,佛装轻薄贴体,衣纹刻线流畅自如,显现出了结实浑厚的体躯。在北齐的佛教造像中,已经摆脱北魏晚期清癯瘦削为美的观念,转向了崇尚健壮的美。由于北齐是由高度鲜卑化的汉人为首建立的政权,在文化上自然以北为尚,所以造像多为北方人粗犷雄健的型体,装束也以简率质朴为特色,而且造像更加接近社会生活,更具有真实感。到了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等一些石窟中的隋唐造像,无不受到响堂山北齐模式的影响。没有北齐一代艺匠的创新,精美绝伦的唐代雕塑作品也就不会出现了。这尊释迦牟尼佛像是我们响堂山石窟雕像中的精品,是研究北齐佛教造像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洞的右壁和前壁雕刻的就是北齐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它笔势遒健、书刻精细,是珍贵的书法作品。它是由东晋佛驮跋陀罗翻译的,刻了其中卷五、六的《四谛品》末、《光明觉品》、《明难品》、《净行品》。该窟开凿时与刻经同时考虑,因而在壁面开龛造像时,注意龛像的布局,并留有空间供刻经,便于僧俗诵读。石窟也成为了宣传佛教义学的场所,进一步世俗化了。
这刻经的内容和洞内造像的题材有没有关系呢?是有很大关系的。该窟的主要造像题材是按《华严经》的思想雕刻的,凿成中心方柱窟形,供僧俗谛观如来,绕塔供养,也与刻经的内容吻合。佛经中讲,绕塔供养礼拜可以得到种种福业,那我们就绕着塔柱拜拜佛吧!
敦煌石窟中的飞天是非常吸引人的,那么您对响堂的飞天又了解多少呢?现在就请随我一起走进千佛洞,去欣赏里面精美的佛像和动人的飞天。
千佛洞是响堂山石窟中塔形窟保存最好的一例,可以说它集中了南响堂石窟的精华。窟门前凿四柱三开间窟廊,廓柱上雕出仿木构的阑额、斗拱、檐、椽和瓦垅,柱间雕窟门及力士像。窟廊上方雕覆钵、山花蕉叶、塔刹和宝珠。把石窟的券面做成佛教墓塔的形式不见于其它石窟中,可以说是响堂山石窟的独创,一般认为这与北齐王陵有直接关系。云冈孝文窟和天龙山东魏窟都曾致力于窟廊的木构建筑模仿,但是前者过于装饰化,后者虽然追求秀丽单纯风格,贴近木构建筑原貌,但都没有这里的仿木构建筑做的地道。此窟的设计别具匠心,洞中三面宝坛上各雕一铺五身像,其余壁面满刻千佛,由于窟中共刻佛像1059尊,所以得名千佛洞。这面龛的主尊为释迦佛,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座台上,两侧为二弟子和二菩萨。左壁龛内的弥勒佛善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赤足踏在人面地神口中升出的莲花上,造型十分别致奇特,在全国各大石窟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最引人注目的要属窟顶的飞天了,是不是可以与敦煌的飞天相媲美?该窟窟顶正中雕出圆莲,四周以莲花宝珠为中心,两两相对、盘旋飞舞的八身伎乐飞天,一个个体态轻盈、线条流畅。它们的身躯丰腴,袒胸裸足,有着北齐飞天的稚拙可爱,有的在弹奏箜篌,有的吹横笛,有的手弹琵琶,还有的在吹奏竹笙呢!而那些随着幽雅的乐曲在翩翩起舞的飞天,姿态更是迷人,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天国盛宴之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卫星不稳定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