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固态发酵废气是什么味道后的味道,松软度,表观特征有何变化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黑曲霉固态发酵菜粕的理化特性及对猪的营养价值研究
菜粕(rapeseed meal,RSM)含有较高的粗纤维和抗营养因子,对单胃动物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有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发酵是改善菜粕营养价值的有效措施,其效果与微生物菌种和发酵工艺参数有关,但发酵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弄清菜粕固态发酵的效果和机制,本文在筛选微生物菌种和优化发酵条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菜粕发酵前后的理化特性和结构变化及可能机制,评估了发酵菜粕(fermented rapeseed meal,FRSM)对猪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为提高菜粕的利用效率提供试验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部分:  试验一 菜粕固态发酵菌种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本试验以硫甙降解程度和酸溶蛋白含量为效应指标,比较了5种微生物(黑曲霉、米曲霉、里氏木霉、白地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效果,以筛选最适微生物。为确定最适的发酵条件,试验考察了发酵底物组成、发酵温度、时间以及初始水分含量对菜粕中硫甙含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不同微生物固态发酵均能不同程度降低硫甙含量。从硫甙降解以及粗蛋白含量增加的角度考虑,黑曲霉最适合,其次是里氏木霉和白地霉;从酸溶蛋白含量增加的角度考虑,米曲霉最佳,黑曲霉次之。综合考虑,选择黑曲霉作为菜粕发酵的出发菌。黑曲霉固态发酵菜粕的最适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为34℃,初始含水量为60%,菜籽粕与麸皮的比例为7∶3,在最适发酵条件下菜粕中总硫甙降解率为76.89%。  试验二 固态发酵对菜籽粕理化特性的影响及黑曲霉所产胞外酶组成分析  为理解黑曲霉固态发酵对菜粕理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首先在最适发酵条件下考察发酵菜粕的化学组成与体外氨基酸消化率。为弄清固态发酵对菜粕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试验随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酵前后菜粕的表面结构,运用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发酵过程中大分子有机物的变化,通过SDS-PAGE比较发酵前后菜籽蛋白分子量。最后利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对黑曲霉固态发酵过程中所分泌胞外水解酶组成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在最适发酵条件下,相对于未发酵底物,发酵菜粕中酸溶蛋白、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增加(P<0.05)287.59%、23.02%和23.54%;而NDF和植酸含量分别降低(P<0.05)9.12%和44.60%。发酵菜粕中大多数氨基酸的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P<0.05)未发酵底物,其中赖氨酸、蛋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体外消化率分别增加(P<0.05)7.51%、7.82%和4.34%。通过扫描电镜可以看出未发酵菜粕呈规则的块状,表面平滑并附着部分淀粉颗粒。而发酵菜粕形态变小且呈不规则形状,其表面粗糙并出现很多小孔,淀粉颗粒消失。FTIR分析发现未发酵菜粕主要的几个吸收峰分别位于3334(OH)、1620(CO,CN)、1422(CH2)、1080(OH) cm-1处,表明未发酵菜粕主要由蛋白质(1620 cm-1)、多糖( cm-1)、纤维素(3334 cm-1)等大分子有机物组成。而发酵后这些位置吸收峰强度发生改变,同时产生一些新的吸收峰,光谱特征的变化提示固态发酵能够降解部分木质纤维素,并产生一些新的多糖,同时产生更多的酰胺基团。未发酵菜粕蛋白主要集中在29-97kDa之间,其中位于55 kDa处为菜粕的主要蛋白;发酵后60 kDa以上的菜籽蛋白含量显著减少,而35 kDa以下的蛋白显著增加。通过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分析发现,黑曲霉所分泌的胞外水解酶有15个,包括酸性蛋白酶、淀粉酶、葡聚糖转移酶、植酸酶、β-葡聚糖酶、阿拉伯呋喃糖酶、木聚糖酶和羧酸脂酶。同时三个抗氧化相关的酶也被成功鉴定。以上结果表明:黑曲霉固态发酵可以改变菜粕的化学组成与理化特性,同时提高大部分氨基酸的体外消化率。黑曲霉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分泌多种胞外水解酶(尤其是木质纤维水解酶、酸性蛋白酶和植酸酶),这些水解酶的作用有助于菜粕大分子物质的降解。  试验三 黑曲霉发酵菜粕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评定  为考察黑曲霉发酵菜粕对生长猪的营养价值,本试验首先对发酵菜粕进行中试生产。随后以生长猪为研究对象,分三个部分系统评价黑曲霉发酵菜粕的营养价值。实验1选择6头在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阉公猪(初始体重=21.20±1.47 kg),通过重复型3×3拉丁方设计(3种饲粮,3个实验期),测定发酵菜粕的回肠粗蛋白和氨基酸表观消化率(AID)和标准消化率(SID)。实验2选择16头平均体重在32.57±2.67 kg的健康阉公猪,随机分配至两个处理组,以菜粕或发酵菜粕作为饲粮磷的唯一来源,测定猪全肠磷消化率;实验3选择24头平均体重在32.23±1.33kg的健康阉公猪,随机分配至三个处理组,,分别饲喂玉米基础饲粮(含玉米98.4%),菜粕饲粮(35%菜粕替代基础饲粮)和发酵菜粕饲粮(35%发酵菜粕替代基础饲粮),测定发酵菜粕和普通菜粕的有效能值。主要结果如下:  中试发酵菜粕中营养组成与此前实验室发酵得到的结果接近。在中试条件下,发酵后粗蛋白和小肽含量分别增加15.55%和222.27%,然而粗脂肪含量下降13.93%。发酵能显著降低菜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其中发酵菜粕中非植酸磷含量是未发酵菜粕的2.83倍。此外NDF、ADF、硫甙、异硫氰酸酯(ITC)、恶唑烷硫酮(OZT)和植酸含量分别降低14.45%、9.79%、43.72%、56.11%、44.91%和86.08%。发酵菜粕的粗蛋白和大多数氨基酸AID(Lys、Met、Asp、Gly、Tyr除外)或SID(Gly和Tyr除外)与未处理菜粕相比无显著差异。发酵菜粕中磷的全肠表观消化率(ATTD)和全肠标准消化率(STTD)分别为72.10%和77.31%,极显著高于(P<0.01)未发酵菜粕(34.79%和41.34%)。以干物质为基础,发酵菜粕的消化能和代谢能(2,887和2,650 kcal/kg)均显著高于未发酵菜粕(2,609和2,328 kcal/kg)。结果表明,黑曲霉固态发酵可显著改善菜粕对猪的营养价值。  试验四 黑曲霉发酵菜粕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探讨黑曲霉发酵菜粕在生长育肥猪上的饲喂效果。72头生长猪(40.8±2.1kg)随机分配至三个处理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基础饲粮(对照组)、未发酵菜粕饲粮和发酵菜粕饲粮,其中待测原料均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10%豆粕。进行42天的饲养试验,考察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液相关指标。主要结果如下:  在整个实验期内,发酵菜粕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与未发酵菜粕组相比,发酵菜粕组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干物质、蛋白质、钙和磷的全肠消化率均显著高于(P<0.05)未发酵菜粕组,但与发酵菜粕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发酵菜粕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低于(P<0.05)未发酵菜粕组,血清总磷含量则显著高于(P<0.05)未发酵菜粕组,但无论饲喂10%的发酵菜粕还是10%未发酵菜粕,均不影响血清T3和T4含量。以上结果表明:黑曲霉固态发酵处理菜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发酵菜粕作为一种新的蛋白原料,等量替代10%豆粕不影响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  本研究表明,黑曲霉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分泌多种胞外水解酶,这些酶可以破坏菜粕的表面结构、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和抗营养因子,显著改善其对猪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与未发酵菜粕相比,发酵菜粕具有更高的可消化磷和有效能值,在饲粮中用发酵菜粕等量替代10%豆粕,不影响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固态发酵对复合蛋白质饲料营养价值改善效果的研究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固态发酵对复合蛋白质饲料营养价值改善效果的研究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饲料原料固态发酵工艺及其饲养效果的研究
近年来,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畜禽养殖成本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了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因此,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品质是当前饲料工业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主要对饲料主要原料玉米豆粕的发酵工艺及在生长育肥猪中的饲用效果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大量的筛选和组合试验,确定了发酵菌株最佳组合。以淀粉酶活性、中性蛋白酶活性、碱性蛋白酶活性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为初筛指标,筛选得到13株菌芽孢杆菌,再以淀粉酶活、中性蛋白酶活、TCA-N含量、还原糖含量、粗蛋白体外消化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4株Bsif、BS2、NBS、Bym1菌株作为发酵饲料待选芽孢杆菌菌株。筛选得到产酸性能较好的乳酸菌3株EM、Zf1、Cf1,其液体培养总酸度分别为9.96%、8.51%、7.76%。对上述菌株进行菌种发酵组合实验,最终确立了Bym1、EM菌株为最佳组合。  
(2)以pH值、总酸度及体外消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为37℃,料水比1:1(w/v),乳酸菌接种量为2%(v/w)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接种量为3%(v/w)。饲料原料经过益生菌固态发酵处理后,理论上pH值可以达到3.66甚至更低,总酸度可以达到5.80%以上,粗蛋白的体外消化率可以提高到85.04%以上。  
(3)将发酵饲料饲喂25kg左右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其中低添加量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猪的结束重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P<0.05),腹泻率降低了52.7%,对发病率影响不大;高剂量组腹泻率降低了36.4%,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发病率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低剂量组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清尿素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添加量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各项血清生化、免疫及抗氧化指标差异不显著。低添加量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3.68个百分点,高添加量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57个百分点。整体结果表明,通过固态发酵可以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降低腹泻的发生。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微生物发酵生产新型辣蓼饲料添加剂--《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微生物发酵生产新型辣蓼饲料添加剂
【摘要】:辣蓼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抗微生物、杀虫、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其进行现代化生物发酵探索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使用纤维素酶解、同步糖化发酵和固态发酵的方式对辣蓼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建立了新型辣蓼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工艺。
辣蓼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25.03%,半纤维素10.78%,酸不溶性木质素19.91%,蛋白质7.06%,灰分7.37%,黄酮4.79%。辣蓼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棕纤维素和木质素,占总成分的55.7%,而它的蛋白质含量较低。此外,辣蓼的促黄酮含量为4.79%,具有较高的黄酮含量。辣蓼具有一定的可酶解性能,最佳酶解条件为pH4.8和50°C下,液固比25:1,加酶量为50FPU/g,酶解时间为48h。
使用辣蓼和木薯渣为原料在外源添加纤维素酶、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条件下进行同步糖化发酵,实验结果进一步的确认了辣蓼的可酶解性能,且辣蓼黄酮的释放是在辣蓼纤维素水解到一定程度之后。使用两阶段响应面优化对黄酮浸出率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双优化,最后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为木薯渣150g/L、辣蓼为7g/L和接种量12%、发酵时间120h。最优发酵条件下,相比较不发酵空白试验,黄酮浸出率提升21.2%,蛋白质含量提升199.5%。很好的证明了PB实验筛选结果和两阶段响应面优化思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使用了多重的实验设计,包括混料实验、正交试验、均匀设计和响应面优化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获得最佳发酵条件为:物料配比为麦糟:辣蓼:木薯渣=59:10:31,接种配比为黑曲霉: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10:10:2,总接种量为13.2%(mL/g基质),发酵时间为120h,水分含量60%,发酵温度30°C。在最佳发酵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此时的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95mg/g、3.48mg/g、30.1%。
使用500g静止浅盘发酵对固态发酵进行放大实验,在大体系条件下,黄酮和总酚浸出程度更高,黄酮含量超过3.5mg/g,总酚含量接近8.5mg/g。此时蛋白质含量接近31%。根据大体系发酵过程的多项参数变化,可以将整个固态发酵分为两个阶段:(1)以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的前发酵时期(0-48h),此时还原糖下降较快,总酚开始溶出,存在一定的蛋白酶活,水分含量下降;(2)以黑曲霉为优势菌的后发酵时期(48-96h),此时纤维素酶活力增加,黄酮逐渐开始浸出增加,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逐渐减弱,蛋白酶活力开始继续升高,水分含量持续下降。
发酵产品的抑菌作用明显,可以使大肠杆菌出现明显的抑菌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S816.7【目录】:
摘要5-7Abstract7-9目录9-13第一章 绪论13-25 1.1 发酵中药的应用14 1.2 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14-15 1.3 发酵方式的研究进展15-18 1.4 单细胞蛋白研究进展18-19 1.5 实验设计方法综述19-23
1.5.1 正交试验19-20
1.5.2 均匀设计20-21
1.5.3 析因设计21
1.5.4 PB 实验21-22
1.5.5 响应面优化22
1.5.6 混料实验22-23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23-25
1.6.1 课题的研究意义23
1.6.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23-25第二章 辣蓼成分测定和初步的酶解实验25-39 2.1 实验材料25-26
2.1.1 辣蓼25
2.1.2 酶25
2.1.3 主要的实验仪器与试剂25-26 2.2 实验方法26-32
2.2.1 辣蓼成分测定26-30
2.2.1.1 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的测定26-28
2.2.1.2 酸不溶性木质素含量测定28-29
2.2.1.3 苯醇抽提物含量测定29
2.2.1.4 灰分含量测定29
2.2.1.5 蛋白质含量测定29-30
2.2.1.6 黄酮含量测定30
2.2.2 辣蓼初步酶解实验30-32
2.2.2.1 加酶量对辣蓼酶解性能的影响31
2.2.2.2 液固比对辣蓼酶解性能的影响31
2.2.2.3 酶解时间对辣蓼酶解性能的影响31
2.2.2.4 加酶量和液固比混合水平析因设计31-32 2.3 结果与讨论32-38
2.3.1 辣蓼化学成分32-33
2.3.2 辣蓼的初步酶解实验33-38
2.3.2.1 加酶量对辣蓼酶解性能的影响33-34
2.3.2.2 液固比对辣蓼酶解性能的影响34
2.3.2.3 酶解时间对辣蓼酶解性能的影响34-35
2.3.2.4 加酶量和液固比混合水平析因设计35-38 2.4 本章小结38-39第三章 辣蓼和木薯渣同步糖化发酵研究39-62 3.1 引言39 3.2 实验材料39-41
3.2.1 辣蓼39
3.2.2 木薯渣39
3.2.3 酶39-40
3.2.4 菌种40
3.2.5 培养基40
3.2.6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40-41 3.3 实验方法41-44
3.3.1 辣蓼同步糖化发酵的可行性研究41
3.3.2 PB 实验41-42
3.3.3 黄酮浸出率响应面优化42-43
3.3.4 蛋白质含量响应面优化43-44
3.3.5 辣蓼木薯渣同步糖化发酵验证实验44 3.4 结果与讨论44-60
3.4.1 辣蓼同步糖化发酵的可行性研究44-47
3.4.2 PB 实验47-51
3.4.3 黄酮浸出率响应面优化51-57
3.4.4 蛋白质含量响应面优化57-59
3.4.5 辣蓼木薯渣同步糖化发酵验证实验59-60 3.5 本章小结60-62第四章 辣蓼木薯渣和麦糟混菌混料固态发酵的研究62-92 4.1 引言62 4.2 实验材料62-64
4.2.1 辣蓼62
4.2.2 木薯渣62-63
4.2.3 麦糟63
4.2.4 菌种63
4.2.5 培养基63
4.2.6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63-64 4.3 实验方法64-72
4.3.1 种子液制备64
4.3.2 混料实验64-68
4.3.3 正交试验68
4.3.4 均匀设计68-69
4.3.5 响应面实验69-70
4.3.6 验证试验70-71
4.3.7 放大体系发酵实验71
4.3.8 抑菌试验71-72 4.4 结果与讨论72-90
4.4.1 混料实验72-75
4.4.2 正交试验75-77
4.4.3 均匀设计77-81
4.4.4 响应面实验81-84
4.4.5 验证试验84-86
4.4.6 放大体系发酵实验86-90
4.4.7 抑菌试验90 4.5 本章小结90-92结论与展望92-94参考文献94-100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0-101致谢101-104附件10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红波;陆刚;边宽江;;[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喻春皓;张萍;王宏志;;[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公维佳;李文哲;刘建禹;;[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白云霞;朱红祥;覃燕燕;霍丹;王双飞;;[J];造纸科学与技术;2008年06期
张扬;张全景;冯小海;徐虹;;[J];过程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孙智敏,李发堂,殷蓉,王德松,刘国权,李雪艳;[J];河北化工;2005年04期
张继泉,孙玉英,关凤梅,王瑞明;[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2年04期
黄群,马美湖,杨抚林,夏岩石;[J];粮食与油脂;2003年09期
吴艳芳;王新胜;尹延彦;陈蓉;李方方;;[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杨青丹;王克勤;胡婷春;张婷婷;熊兴耀;陈亮;;[J];可再生能源;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飒;聂俊华;;[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杨薇;;[J];安徽化工;2010年04期
朱龙宝;汤斌;陶玉贵;汤洁;冯静;;[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王顺民;季长路;任晶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杨友坤;朱凤香;王卫平;陈晓旸;洪春来;吴传珍;薛智勇;;[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李飒,聂俊华,韩玮;[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张苏江;孙俊奇;;[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古绍彬;吴影;李荣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黄振兴;赵明星;阮文权;严群;;[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严赞开;;[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君珂;姜子涛;李荣;;[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汪维云;;[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潘云霞;;[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李羿;;[A];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罗洋;盛宇星;曹宏斌;;[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刘玉敏;赵利肖;;[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顾苗青;周厚源;李汴生;阮征;郭伟波;林光明;;[A];广东省食品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13年
李慧;崔清梅;梁金波;徐小江;;[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刘玉敏;赵利肖;;[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智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田玉庭;[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卢广林;[D];吉林大学;2011年
焉岿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张占伟;[D];天津大学;2009年
蔡伟建;[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高蓓;[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王毅;[D];吉林大学;2011年
邱冰;[D];吉林大学;2011年
李法社;[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慧磊;[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阚清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姜心;[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彭爱一;[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徐娟娟;[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李阿娜;[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李国锋;[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张志杰;[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穆家伟;[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孟伊娜;[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方岭;王志芬;王守经;胡鹏;张奇志;;[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徐兴军;张伟伟;吕建伟;邵淑丽;;[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周乃继;程茂基;李爱科;潘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张东升;夏荣光;张凌裳;王红连;杜郭君;赵晓联;;[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何双英;陈京;胡璟;;[J];安徽医药;2010年07期
王程;霍冀川;刘佳琪;袁艳红;;[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9期
林捷;谭兆赞;罗伟诚;;[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6期
裴凌鹏,李文卅,唐粉芳;[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李新国,续九如,朱之悌;[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刘亚明,牛欣,刘光珍,冯前进,徐元景;[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永强;[D];四川大学;2007年
田天丽;[D];四川大学;2007年
敢小双;[D];兰州大学;2008年
焦巧芳;[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国英,曾韬;[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年03期
余小平;[J];农家顾问;2004年11期
张合全;左铃兰;和义瑞;;[J];中兽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曾维爱;谭济才;谭琳;张春艳;陈建芝;李先文;李密;;[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曾维爱;周国生;邓正平;成军平;史雄彬;黄艳宁;谭济才;;[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10期
段亮采;;[J];湖南农业;2008年09期
段亮彩;;[J];湖南农业;2010年03期
邓精华,饶楚奎;[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94年03期
罗恩常;;[J];专业户;2001年04期
曾维爱;周国生;邓正平;匡传富;黄艳宁;谭济才;;[J];湖南烟草;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段亮采;[N];湖南科技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振涛;[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常瑛;[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复合蛋白饲料固态发酵工艺参数及其营养价值评定研究--《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复合蛋白饲料固态发酵工艺参数及其营养价值评定研究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复合蛋白饲料(CPF)进行加工处理得到发酵复合蛋白饲料(FCPF),确定其最适菌种配伍和发酵参数,并通过生长猪代谢试验评定发酵产物的营养价值,为其合理利用饼粕酒糟类饲料原料和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积累资料。本研究包括两个试验部分:
试验一CPF固态发酵适宜菌种筛选及发酵参数的确定
本试验的目的是建立生产CPF的适宜菌种组合及发酵工艺参数。试验以多种饼粕酒糟类饲料原料(如豆粕(SBM)、菜籽饼粕、棉籽饼粕、玉米蛋白粉和DDGS等)为发酵原料,以发酵产物粗蛋白(CP)含量为指标,进行了混菌筛选,并研究了灭菌或不灭菌方式对产物营养成分的影响,最后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适宜的发酵时间、加水量、接种量和接种比例等4个发酵参数。试验共选用了4株微生物:产朊假丝酵母、白地霉、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试验发现,菌种和配伍显著影响了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P<0.05),综合考虑菌种特性和生长情况,确定BCL为最适发酵组合,即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植物乳酸杆菌;菌和未灭菌对发酵效果影响不大,从节约成本和减少工艺程序的角度出发,采用未灭菌发酵方式更适合;适宜的发酵参数为:发酵时间2.5d,加水量65%,接种量10%,接种比例1:1:1。
试验二FCPF的制备及其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评定
本试验采用试验一确定的菌种组合工艺参数对CPF进行发酵制备FCPF,旨在研究固态发酵对CPF营养成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改善效果。将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接种到CPF后发酵2.5d,干燥制得FCPF。试验选用SBM作为参比蛋白,选择体重为(24.36±1.78)kg的DLY生长猪24头,在测定SBM、CPF、FCPF常规养分和氨基酸(AA)含量基础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以SBM、CPF和FCPF分别作为唯一蛋白源配制半纯合日粮,采用无氮日粮法测定三者对生长猪的蛋白能量消化利用率以及AA回肠末端消化率。固态发酵极显著提高了FCPF的CP、真蛋白(TP)、钙磷等常规养分和AA的含量以及蛋白能量消化利用率和AA消化率;FCPF的CP和TP含量分别为47.80%和41.00%,CP表观和真消化率分别为82.57%和84.94%,钙和总磷含量为0.46%和0.49%;总能和消化能分别为19.07MJ/kg和16.80 MJ/kg,能量消化率为88.05%;总AA含量40.46%,Lys和Met含量分别为1.59%和0.66%,AA表观和真消化率分别在67.78%~85.60%和85.21%~102.90%之间,总可消化AA含量为35.72%;与CPF相比,FCPF的CP和TP增加了11%以上,蛋白质能量消化利用率和AA表观消化率的增长幅度分别在15.90%~22.66%和11.26%~154.97之间,FCPF大部分营养特性接近或优于SBM。
通过本试验研究建立了CPF固态发酵的菌种组合和工艺参数,并在此条件下生产FCPF,其营养价值显著改善,接近或优于SBM。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S816.15【目录】:
Abstract7-11
1. 前言11-12
2. 文献综述12-22
2.1 固态发酵技术12-15
2.1.1 固态发酵的概念及特点12
2.1.2 固态发酵的主要工艺指标12-14
2.1.3 灭菌条件的研究14-15
2.2 固态发酵的菌种筛选15-17
2.2.1 酵母菌15-16
2.2.2 芽孢杆菌16
2.2.3 植物乳杆菌16-17
2.3 饲料原料固态发酵的研究进展17-21
2.3.1 豆粕的营养价值及其研究进展17-18
2.3.2 菜籽饼粕的营养价值及其研究进展18
2.3.3 棉籽饼粕的营养价值及其研究进展18-19
2.3.4 玉米蛋白粉的营养特性及其研究进展19-20
2.3.5 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的研究进展20-21
2.3.6 其他21
2.4 发酵饲料的作用功能和应用价值21-22
3. 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22-24
3.1 存在问题22
3.2 目的和意义22-23
3.3 研究内容23
3.4 技术路线23-24
试验一 CPF固态发酵适宜菌种筛选及发酵参数的确定24-33
1 试验材料24-25
1.1 主要试验材料24
1.2 试验菌种及其培养基24-25
2 试验过程25
3 试验设计25-26
3.1 菌种复配筛选25-26
3.2 灭菌条件研究26
3.3 发酵工艺参数的确定26
4 试验方法26-27
4.1 种子培养26
4.2 活化培养26-27
4.3 固态发酵27
4.4 干燥及粉碎27
5 检测指标27
6 数据统计27
7 试验结果及分析27-32
7.1 菌种复配筛选试验结果27-29
7.2 灭菌条件对发酵效果的影响29-30
7.3 最适发酵工艺参数试验结果30-32
8 小结32-33
试验二 FCPF的制备及其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评定33-45
1 试验材料33-34
1.1 主要试验材料33
1.2 试验菌种及其培养基33-34
2 发酵条件和方法34
3 发酵前后产品营养成分测定及比较34
4 FCPF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评定34-37
4.1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34-35
4.2 试验日粮及营养水平35-36
4.3 样品采集与处理36
4.4 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36-37
5 数据处理与统计37
6 结果与分析37-42
6.1 FCPF感官评价37
6.2 FCPF的常规养分和能量含量及与CPF和SBM的比较37-38
6.3 FCPF的AA含量及与CPF、SBM的比较38-39
6.4 FCPF中AA模式及化学分39
6.5 FCPF在生长猪上的CP和能量消化利用率及与FCPF、SBM的比较39-40
6.6 FCPF的回肠AA表观消化率及与CPF、SBM的比较40
6.7 FCPF回肠AA真消化率及真可消化AA含量40-42
7 讨论42-44
7.1 固态发酵对FCPF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42-43
7.2 FCPF在生长猪上的养分消化利用效率43-44
8 小结44-4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5
全文结论45-46
参考文献46-5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杰;董英;黄达明;;[J];食品科技;2006年01期
刘德海;周伏忠;王红云;安明理;陈小鸽;;[J];饲料工业;2006年24期
葛龙;赵艳;章亭洲;;[J];饲料与畜牧;2010年08期
付小猛;赵述淼;梁运祥;葛向阳;;[J];饲料工业;2010年22期
江成英;吴耘红;王拓一;;[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年12期
包海泉,李巧贤;[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4年01期
林琳,黄达明,姜松;[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年05期
高洁;李军训;肖军;杜金华;;[J];饲料工业;2006年06期
孙翠霞;弓爱君;姚伟芳;邱丽娜;曹艳秋;;[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年08期
徐桂转;马俊军;张百良;;[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思聪;曹雪莲;宋勇;盛琴;潘康成;;[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邬敏辰;张慧敏;唐存多;李剑芳;;[A];饲用酶制剂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皮雄娥;李孝辉;费笛波;;[A];饲用酶制剂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游金明;瞿明仁;黎观红;易中华;宋小珍;潘珂;;[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俞建良;张栩;谭天伟;;[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李巧贤;包海泉;;[A];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王朋朋;尹清强;王平;党晓伟;左瑞雨;常娟;;[A];饲料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C];2009年
沈爱喜;陈柳萌;胡中娥;钟国祥;张吉鹍;;[A];2010年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论文集[C];2010年
杨俐;张涛;余蓉;;[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袁宏伟;吴琳;黄俊生;;[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梁帝允;[N];农民日报;2002年
杨桂珍;[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顾金栋;[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证券时报记者
钟智辉;[N];证券时报;2008年
胡向阳;[N];经理日报;2005年
晓白;[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李涛;[N];经理日报;2007年
特约记者;[N];经济信息时报;2005年
吴西龙?吴修刚
宋明熙;[N];经理日报;2007年
中国消费者报
孙燕明;[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春林;[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付建国;[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刘芸;[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彭国雄;[D];重庆大学;2008年
李剑芳;[D];江南大学;2007年
梁晓辉;[D];江南大学;2009年
魏培莲;[D];浙江大学;2007年
孙中涛;[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孙舒扬;[D];江南大学;2009年
朱友双;[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冬兵;[D];清华大学;2005年
王丽媛;[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苏万春;[D];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
高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顾宇峰;[D];江南大学;2005年
乔利;[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路秀玲;[D];天津轻工业学院;2000年
李亚澜;[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张涛;[D];四川大学;2005年
王明强;[D];西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酵饲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