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化聚砜在淋洗剂dmf中什么时候不能分离参数,在nano3ws为什么

质子交换膜在低温常压电化学合成氨中的应用--《新疆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质子交换膜在低温常压电化学合成氨中的应用
【摘要】:
氨是21世纪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既是主要的最终产品,又是重要的中间体。目前普遍采用Haber合成法合成氨气,反应由于受动力学限制,需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进行。这样除了对设备压力要求极高外,而且能耗大,产率也很难提高。随着全世界对氨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对高效率、低能耗、与环境友好的合成氨新方法的探索成为保证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电化学方法合成氨最早是在1995年有乔治·斯达克等提出并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此方法一经提出,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浓厚的兴趣,此方法克服了传统哈伯氨合成法的热力学限制,为合成氨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
本文利用质子交换膜进行了低温常压电化学方法合成氨的工作,全文可分为综述部分和实验部分。
在综述部分,本文对燃料电池的核心元件——质子交换膜的应用、分类以及发展趋势做了详尽的阐述。本文研究对象是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Nafion膜)和非氟类质子交换膜中的磺化聚砜膜,因此文章中对这两种质子交换膜的结构特点、质子导电性以及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相应的阐述。
在实验部分,用氯磺酸为磺化剂,二氯乙烷为溶剂,低温下对聚砜进行改性,制备了磺化聚砜膜;同时,采用柠檬酸盐—凝胶制备了一系列具有较高电子导电率的阴极材料Sm_(0.5)Sr_(0.5)CoO_(3-δ)、Ba_(0.5)Sr_(0.5)CoO_(0.8)Fe_(0.2)O_(3-δ)、LaFe_(0.7)Cu_(0.1)Ni_(0.2)O_(3-δ)、La_(0.8)Sr_(0.2)CoO_(0.8)Fe_(0.2)O_(3-δ)、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δ), NiO-Ce_(0.85)m_(0.2)O_(1.9)阳极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前驱体,在高温下烧结成致密的陶瓷。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对各种合成的阴极、阳极材料进行了物相鉴定,用透射电镜(TEM)对焙烧粉体形貌进行表征,并用扫描电镜(SEM)对高温烧结陶瓷样片表面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扫描分析。
本文将合成的各种阴极、阳极材料与质子交换膜组合成单电池用于氢气或天然气/氮气低温常压电化学方法合成氨。天然气合成氨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天然气比氢气有着更大的优势,例如世界各地的合成氨原料中,天然气所占比例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系统研究了合成氨的最佳温度和电压条件,分析了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所有样品都不同程度的合成了氨气,氨产率达到了10~(-9)mol.s~(-1).cm~(-2)。
在利用质子交换膜低温常压合成氨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本文就这方面能存在的技术改造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TM911.4【目录】:
Abstract4-9
第一章 绪论9-27
1.1 质子交换膜概述9-11
1.2 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分类11-16
1.2.1 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11-12
1.2.2 改性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12-14
1.2.2.1 用非水或低挥发性溶剂溶胀的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12-13
1.2.2.2 含有吸湿性氧化物的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13-14
1.2.3 非氟类质子交换膜14-16
1.2.3.1 聚苯并咪唑体系14-15
1.2.3.2 聚芳迷醚酮体系15
1.2.3.3 聚酰亚胺体系15-16
1.2.3.4 聚砜体系16
1.3 磺化聚砜的制备16-20
1.4 电化学方法合成氨中概述20-21
1.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21-22
1.6 中高温燃料电池常用电极材料22-25
1.6.1 阴极材料22-24
1.6.1.1 掺杂的LaMnO_323
1.6.1.2 掺杂的LaCoO_323
1.6.1.3 La_xSr_(1-x)Co_yFe_(1-y)O_3(LSCF)复合阴极材料23-24
1.6.1.4 其它阴极材料24
1.6.2 阳极材料24-25
1.7 选题意义及工作重点25-27
1.7.1 选题意义25-26
1.7.2 工作重点26-27
第二章 磺化聚砜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27-34
2.1 实验部分28-30
2.1.1 实验原料28
2.1.2 磺化实验原理28-29
2.1.3 磺化实验步骤29
2.1.4 离子交换容量(IEC)及磺化度的测定29-30
2.2 结果与讨论30-33
2.2.1 氯磺酸用量对离子交换率及磺化度的影响30-31
2.2.2 反应时间对磺化聚砜的离子交换率及磺化度的影响31-33
2.3 结论33-34
第三章 阴极、阳极材料的制备及表征34-40
3.1 实验部分34-36
3.1.1 实验原料34
3.1.2 电极材料的制备34-35
3.1.2.1 Sm_(0.5)Sr_(0.5)CoO_(3-δ)(SSC)、Ba_(0.5)Sr_(0.5)CoO_(0.8)Fe_(0.2)O_(3-δ)(BSCF)、LaFe_(0.7)Cu_(0.1)Ni_(0.2)O_(3-δ)(LFCN)、La_(0.8)Sr_(0.2)CoO_(0.8)Fe_(0.2)O_(3-δ)(LSCF)、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δ)(LSCM)阴极材料粉体的制备34-35
3.1.2.2 NiO-Ce_(0.85)m_(0.2)O_(1.9)(SDC)阳极材料的制备35
3.1.3 样品的表征35-36
3.1.3.1 样品的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表征(TEM,SEM)35
3.1.3.2 样品的X 射线衍射分析(XRD)35-36
3.2 结果与讨论36-39
3.2.1 样品的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分析(TEM、SEM)36-37
3.2.1.1 SSC 阴极材料样品的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分析(TEM、SEM)36
3.2.1.2 Ni-SDC 阳极材料样品的扫描电镜(SEM)分析36-37
3.2.2 样品的X 射线衍射分析(XRD)37-39
3.3 结论39-40
第四章 磺化聚砜单电池的组装及在电化学合成氨中的应用40-49
4.1 单电池的组装40-41
4.2 单电池性能的测试及在电化学合成氨中的应用41-42
4.2.1 单电池电导率的测定41
4.2.2 氨气的合成与测量41-42
4.3 以H_2/N_2 为原料的电导率和电化学合成氨测试42-44
4.3.1 样品电导率的测定42-43
4.3.2 氨气的合成与测量43-44
4.4 以NATUTAL GAS/N_2 为原料的电化学合成氨测试44-46
4.4.1 样品电导率的测定44-45
4.4.2 氨气的合成与测量45-46
4.5 以氢气/氮气为原料合成氨机理探讨46-47
4.6 以天然气/氮气为原料合成氨机理探讨47-48
4.7 结论48-49
第五章 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在电化学合成氨中的应用49-58
5.1 单电池的组装49-50
5.2 单电池电导率的测定及在电化学合成氨中的应用50-51
5.2.1 单电池电导率的测定50
5.2.2 氨气的合成与测量50-51
5.2.2.1 氨气合成的基本原理50-51
5.2.2.2 氨气的合成51
5.2.2.3 氨气比产率的测量51
5.3 以H_2/N_2 为原料电导率及电化学合成氨测试51-54
5.3.1 单电池电导率的测定51
5.3.2 氨气的合成与测量51-54
5.4 以NATUTAL GAS/N_2 为原料的电化学合成氨测试54-56
5.4.1 样品电导率的测定54
5.4.2 氨气的合成与测量54-56
5.5 磺化聚砜膜和NAFION 膜进行比较56-57
5.6 结论57-58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8-62
6.1 结论58-60
6.2 展望60-62
6.2.1 目前存在的困难60
6.2.2 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60-62
参考文献62-69
论文发表情况69-7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凡;刘瑞泉;王吉德;郝家勇;丁琳;;[J];电源技术;2007年06期
李先锋,那辉,陆辉;[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8期
宿新泰,刘瑞泉,王吉德;[J];化学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大光;章弘毅;张鹤丰;郭清泉;曹明澈;;[J];材料导报;2006年S1期
张耀霞;朱秀玲;蹇锡高;;[J];材料导报;2009年08期
王璟;白书欣;张长瑞;;[J];材料工程;2010年03期
方建慧;吴亚平;张宏力;施利毅;丁伟中;;[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年05期
张耀霞;朱秀玲;蹇锡高;;[J];材料研究学报;2009年02期
陈培华;杨超;林学好;周震涛;;[J];电池;2010年06期
黄青丹;黄红良;李伟善;陈红雨;;[J];电池工业;2005年06期
朱丽丽;林晓敏;;[J];大学物理实验;2011年03期
尹自光;彭珍珍;郭瑞松;李娟;余芬;;[J];电源技术;2007年09期
郝红霞;刘瑞泉;韩慧;;[J];电源技术;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俎建华;吴明红;顾建忠;殷程鸿;郁春辉;刘新文;;[A];四川成都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刘瑞泉;谢亚红;李志杰;孙轶刚;王吉德;;[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进;刘瑞泉;陆毅;;[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白希尧;张芝涛;白敏冬;沈丽;;[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校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周红欣;[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仇立干;[D];苏州大学;2005年
李坤威;[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方建慧;[D];上海大学;2006年
潘海燕;[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方曙民;[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赵成吉;[D];吉林大学;2008年
彭珍珍;[D];天津大学;2007年
张刚;[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包雅洁;[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陈国通;[D];新疆大学;2011年
高兴;[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林形形;[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高沿英;[D];天津大学;2010年
甄江曼;[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李恩;[D];东华大学;2012年
廖娟娟;[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宿新泰;[D];新疆大学;2003年
李笑晖;[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那辉,苑晶,倪余伟,张万金,吴忠文,张宏放,莫志深;[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5期
呼微,刘佰军,张丽梅,张淑玲,姜振华,王贵宾,吴忠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1期
曹剑,丁红,那辉,李先锋,张春玲,吴忠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8期
那辉,吴忠文,张宏放,杨宝泉,王尚尔,莫志深;[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7期
郑文君,庞文琴;[J];功能材料;1997年03期
宿新泰,刘瑞泉,王吉德;[J];化学学报;2003年04期
张建敏,王吉德,岳凡,李兴寿,王疆英;[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年06期
蒋凯,何志奇,王鸿燕,梁宏伟,孟建,任玉芳,苏锵;[J];中国科学(B辑);1999年04期
白敏冬,白希尧,付锐,张芝涛;[J];科学通报;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山内昭;[J];水处理技术;1995年04期
高鹏,徐玉梁;[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5年02期
崔晓楠;;[J];今日电子;2006年06期
杨建华;刘彦库;;[J];汽车运用;2007年11期
陶祖贻,邢正,陈星蕖,张毓青;[J];中国科学A辑;1984年07期
陈惠中;[J];节能技术;1990年02期
王守礼;[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3年05期
钟珂;彭孝芳;;[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闻瑞梅,范伟,邓守权,张亚峰;[J];净水技术;2003年01期
汪继强;[J];电源技术;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启民;张维森;祁倩;;[A];表面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卞卫华;;[A];二00四年浙江省暖通空调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新;冯志程;杨前荣;邵正中;;[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周震涛;何燕;;[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左峻德;张行直;;[A];2008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orum Programme and Abstract[C];2008年
孙志辰;李伟;曹蓓;;[A];全国供热行业热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竹秀玲;王彪;王华平;;[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汪树军;;[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汪树军;;[A];第三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蘇培珍;;[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董释伦;[N];解放日报;2001年
周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刘芝;[N];大众科技报;2000年
李菊;[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李恩青;[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升勇;[N];山西科技报;2002年
李辉;[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N];经济参考报;2004年
小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中国膜工业协会
郭有智;[N];中国化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焉晓明;[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姚丙建;[D];山东大学;2014年
周浩;[D];吉林大学;2013年
张丽媛;[D];吉林大学;2014年
刘磊;[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王广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王广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光阜;[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张彦普;[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鲁丹;[D];中南大学;2011年
刘思远;[D];吉林大学;2014年
程海龙;[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闫圣娟;[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彭飞;[D];中南大学;2013年
吴晓非;[D];同济大学;2007年
朱昆宁;[D];浙江大学;2012年
阮庆洲;[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据库不能分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