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那个治疗白癜风医院好?人们向往空谷幽兰月影残成就,

&&空谷幽兰,笔名童语,是一文学爱好者。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潍坊市、寿光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各大报刊发表散文、小说、故事、评论等400余篇。&&&这里是我的自留地,是我的心灵家园,是我的世外桃源,居住着我的篇篇小文。所有文章都是我的原创,记录着我的写作轨迹,保存着我的心事点点。&&&这里是我的秘密花园,我很少向别人公开我的这个小家,独自享受这里的纯洁与清净,看花开花落,听鸟语蝉鸣,闻果香草香,抚清风云霞,走清淡人生。
&&这里的所有文章都是博主原创,欢迎大家指教!博主不喜欢别人随便地把博主的文章放到别处,敬请尊重博主的意见!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博主,谢谢合作!
(85)(95)(98)(7)(16)(30)(8)(39)(1)(1)(2)
&&&&&&&&&&&&&&&&&&&&&&&&&&&
&&&&&&&&&&&&&
“空谷幽兰”网名的由来
兰花:兰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人见人爱,它有宜人的香气。这种兰香历来为人们倍加青睐。兰花有那撩人而带神秘感的幽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花卉的香气不能比拟。不论蕙兰的清香,春兰的浓香,某些建兰的木樨香,还有某些报岁兰的檀香味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清而幽。
由于兰花的香气如“幽灵”般,时有时无,时隐时现,时浓时淡,时远时近。飘荡在山谷中,在庭院居室内,给人们清新和愉快的感受,同时还有一种神秘莫测。所以人们也称它叫幽兰。
“空谷幽兰”网名的由来:
空谷幽兰,词典上的解释是这样的:空谷,寂静的山谷;幽兰,即兰花,又称兰草。指山谷中优美的。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我不敢比兰花的高雅,但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毫不张扬的人,就像那生长在山谷中的兰花一样,悄然独立,很不起眼,也没人注意,但我很坚强,生长在无人的山谷,一点也不寂寞,喜欢山谷的静幽,喜欢山谷的空旷自由,喜欢山谷的那片净土,悄悄地生长,不管别人是否注意到它的存在,依然默默地开放,悄悄地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在万紫千红中彰显自己独特的魅力。
秋天终于来了。
风儿吹在身上,丝丝凉爽沁人心脾,真的好舒服。秋风是柔软的,抚摸着大地万物,带来了秋的惬意。秋风的本事真大,夏日的狂躁那么强硬,却还是被柔弱的秋风赶跑了。给我们送来了一个舒爽而又充满希望的秋季。
早上起床后,迎着晨曦,踏着微露尽享田间美景。慢跑在草儿青庄稼绿的景色中,心情很开阔,感觉心灵也被染绿,很环保很健康的颜色。置身于绿色中,你会忘记了烦忧,只是尽情享受景色的美丽。乡间小路野花野草更撩人,每一棵花,每一株草,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诉说着自己一生的美丽。它们尽情伸展自己的筋骨,展现迷人的风姿,引得路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记得盛夏时每次晨练都是大汗淋漓,现在刚刚好,微汗熏身,非常舒服,这就是秋的魅力。
秋天的天空是最美的,最妙的。天格外蓝,格外高远,格外明朗,蓝蓝的空中云儿朵朵飘,那是多么美妙的景致。云儿像调皮的孩子,不住地变化着,一会儿像棉花,一会儿像山峰,还有的像一群孩子在玩耍。云儿是最高级的魔术师,变幻出不同的景象让人们惊叹不已。有时,我会跟着云儿跑,可是跑着跑着,云就不见了影踪,我找不到它了,它已变换了模样,总爱和我捉迷藏。站在蓝天下,放飞自己的思绪,让心儿乘着蓝天的翅膀在天高云淡的空中自由翱翔,舒展的心情,让自己的心变得像蓝天那样澄明,像白云那样纯洁。抬头赏云,天高云淡,风儿轻轻,云儿飘飘,让我倍觉心情开阔,神清气爽。
秋天的庄稼是丰收的,是充满希望的。田里的庄稼渐渐熟了,高粱羞红了脸,像一位害羞的少女,羞答答地走进了农家;雪白的棉花一大片一大片的,像一群群绵羊在阳光下涌动,都张开了嘴巴,像是在对人们高喊:我终于长大了,我成熟了……玉米像一个个的胖娃娃,淡黄色的小被子再也裹不住它们胖胖的身躯,它们急不可待地露出了金黄的牙齿,灿烂的笑脸;黄澄澄的谷穗精神饱满,像刚娶进门的小媳妇,害羞地低下了头;地瓜埋在地下可着急了,它就想看看外面五谷丰登的景象,急着往外钻,把地皮都裂开了一道道大缝……
秋天的水果是香甜的,是令人陶醉的。看,水果赶趟似的熟了。一树树的苹果展露着红红的笑脸,黄黄的梨子压弯了枝头,带着满身的香气走进了飘香的果盘;石榴笑眯眯的,露出了小白牙,还有黄澄澄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山楂打着红灯笼照亮了农家小院。丰收的庄稼在尽情欢唱,丰收的水果在翩翩起舞,农家院里喜气洋洋,合奏着一曲丰收的乐章,乐得农民脸上笑开了花。
初秋的夜是迷人的,是充满遐想的。风清爽爽地吹在身上,秋虫不住地在呢喃,坐在书桌前看一本心仪的书,听着窗外秋虫的轻唱,像一曲悠扬的人间仙乐,伴着我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心儿好清静,思绪好开阔,我已沉醉于这美的境界中。我惊喜,我家来了不速之客,在阳台上不住地对着我歌唱,撩起了我贪玩的情趣,好一只娇小玲珑的蛐蛐!我要抓住它,仔细欣赏它美妙的身姿,我要和它亲近一下,可是它跑得好快,刚刚要抓到它,它又溜了,藏在桌子底下顽皮地歌唱,好像有意和我躲猫猫。我只好远远地看着它,欣赏它美妙的歌声。我惊叹,蛐蛐这个小精灵真有本领,爬上五楼要走85级台阶,它竟然顽强地来到了我家为我演唱,我心里偷着乐。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细心品味秋天的合奏,楼下的蛐蛐在低低浅唱,家里的蛐蛐在高声欢叫。仔细倾听,原来它们是在搞一场大型演唱会,它们的歌声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快,时而慢,还有间奏,有时候还会停下来歇息,静静听它们的演唱越听越有趣味。外面月光如水,撒照在床上,笼罩在我身上,一阵阵徐徐的微风吹过来,好美好舒服,月儿轻轻地拍着我,蛐蛐在为我唱起了催眠曲,我甜甜的、甜甜的进入了梦乡……
农村的秋天是金黄的,是丰收的,是充满遐想和喜悦的。农家的秋味是如此美妙,如此动人,它像一幅画中珍品,让人们细细地品味,慢慢地享受其中的妙处。
粽香端午处处情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的小假期给全家团圆提供了机会,让平时上班的人们停下了忙碌的脚步,稍事休息,回家陪陪老人和孩子,或者是举家一起来个短途旅游,亲近自然,欣赏迷人风光,共同度过愉快的节日,给端午节增添了浓浓的亲亲的感情色彩。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这里过端午节的习俗。古时候人们包粽子投到汩罗江是为了给江中的鱼虾吃,让江里的鱼虾吃饱了,别咬屈大夫的尸首,端午节的粽子就这样产生了。屈原的气节,屈原的才华感染着我,我似乎看到了二千多年前,汨罗江畔那长衫飘飘的才子离我们那么近。感受他不畏强权提出联齐抗秦的主张,侵犯了当时贵族阶级利益被排挤乃至被流放的孤寂,感受他那“吾将上下求索”的决心,那“宁正言不讳以危身”的抗争精神,以及最后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后抱石投江殉国的绝决。端午节粽子的由来本就带着化不开的情感色彩,带着人们对伟人的崇敬和爱戴,带着人们的一颗爱国心。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吃的习俗就这样延续了下来。时代的久远,我们不能再包粽子喂鱼虾,而是演变成了吃粽子,以此来纪念我们心中亘古不变的伟人——屈原。
端午节前夕,细心的女人就到处打听附近哪里有芦苇。寻一片茂盛的苇塘,挑选那些叶子宽的苇叶劈下来,回家后先把苇叶清洗干净,然后上锅里煮一下,放在一边,准备包粽子用。苇叶经过水煮,由原来的绿色变成了黄绿色,那似浓似淡的清香从锅中飘逸出来,清淡幽雅,像极了粽子的味道,吸吸鼻子,深吸几口,好香好香。我特喜欢粽叶的味道,纯净,清新,舒爽,给人们带来食欲。没有吃粽子,只闻粽叶的味道已把我陶醉。拿出已泡好的糯米、红枣、豇豆、花生、鲜玉米等,自己喜欢吃什么馅的粽子就准备什么佐料,带着满心的欣喜和期盼开始包粽子。包粽子是功夫活,先把粽叶折一个圆锥形的筒,然后小心地把粽米、花生、红枣等放进去,再把粽叶折过来包好,包得美观一些,像一个个的三角形的样子最好看,最后用线缠起来,粽子就包好了,只等下锅蒸煮。
现在一般都用高压锅煮粽子,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既节省时间吃起来还特别黏糊,格外好吃。闻着缕缕粽香,似乎回到了童年时代。那时候物质匮乏,很馋粽子,一般人家里没那么多米包粽子,只给孩子们在集市上买一个粽子吃就是最大的口福了。吃粽子时很小心,生怕米粒掉在地上浪费了,吃完了粽子再检查一下粽叶上是否还有米粒,找到一两个米粒就赶紧用舌头添进嘴里。那余香,永远缭绕在童年的记忆里。
粽子熟了。掀开锅盖,粽香熏染着我的身心,自己包的粽子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很有成就感。尝一个,香喷喷的,糯糯的,真的挺好吃。每当这时候,就赶快挑几个包的好看的,送给家中的老人,送给邻居、好友尝一尝。因为我们这里不是家家户户都包粽子的,所以包粽子的人家大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包过粽子,同时也品尝过很多人家的粽子,每个粽子都包含着更深更浓的情感,连接了千家万户的心灵。
端午节的艾香也传递着浓浓的情。端午节的前一天,家中种艾的人家就会把艾割下来,分给家中没种艾的邻居们。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在门上插上艾条,以前是为了避邪,驱除妖魔鬼怪,现在已延续成一种情感,一种习俗。我们在单位住,很多时候会忘记插艾,年长的叔叔、阿姨就会把艾条放在我们家的门口。闻着浓浓的艾香,感受着邻里的和谐和关怀,心里暖,情意浓。长辈还会嘱咐我们,端午节的时候记住用艾叶煮鸡蛋吃,吃了艾叶煮的鸡蛋,一年健康不生病。字字句句点点滴滴都包含着深深的情和爱,温暖着我的心。以前以为端午节插艾是迷信,经过查看资料才了解到,艾是一种药草,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艾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所以长辈的嘱托总有一定的道理,插艾、用艾叶煮鸡蛋吃对我们的身体都是有好处的。
为了纪念屈原,“中国端午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各地人民用不同的习俗,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食鸡蛋、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游百病、斗草等等,不同的方式来寄托同一种哀思。屈原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
端午节的粽香在空气中弥漫,端午节的艾香在家家户户飘洒,端午节用艾叶煮的鸡蛋给家人带来了祝福和祥和。端午节,处处流淌着温馨的情感,浓浓的亲情。
我特别喜欢兰,欣赏兰的静怡,崇敬兰的无私,仰慕兰的高雅,因而和兰有了特殊的情感。兰花之类的花花草草让我爱不释手,宝贝似的养在家里,和她们为伴,让我也素心若兰,拥有了一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凭天上云卷云舒”的心境。
喜欢的东西也要用心去培育方能枝繁叶茂。初养兰花时,我不懂她的脾性,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让她充满生命力。朋友说,兰花很泼辣,没什么技巧,你时常给她浇点水就行。于是,我在她需要水的时候,就给她浇点水。兰花一直活着,但感觉她不够茂盛。我想,花儿也应该需要施点肥料吧,可是我不知道用什么肥料,真怕伤害了她。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什么时候给兰花施肥,用什么样的肥料等知识。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我了解了她的脾性,和她成了真正的朋友。我会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太一样的管理方法,让兰花四季都美丽。特别是在严寒的冬季,室外万物凋零,我的兰花格外地茂盛,给居室带来异样的风采,让我感觉自己也充满了活力。我时常给我的兰花浇水、施肥,给她生命的奠基,让她长着有劲儿。我隔三差五还喷洒页面,是为了给她保湿,也是为了给她清洁,看着水雾轻轻喷洒在兰花身上,像刚出浴的少女,水灵灵的,含羞带笑,煞是惹人爱。
我曾经以为花无语,只是默默地接受我的照顾。我错了,花有言,天天绽开美丽的笑颜,让我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慰藉着我的心灵。有哪个朋友能这样忠实的与我相伴,只有我的花儿,每次回到家,她都安静地等着我的到来,默默地散发着她的芳香,净化着室内的空气,给我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
当我烦恼时,我会走到兰的身边,凝视着她,呆呆的,傻傻的,娓娓诉说我的烦闷,她是最忠实的听众,最善解人意的朋友。看她永远淡然恬静的身影,我的心会慢慢沉静。兰儿告诉我,人生短暂,素心若兰。
我喜欢兰的宁静和悠远,以及从不张扬的品性,感觉她是那样的谦逊,那样的柔和,显得很有品位,像大家闺秀稳重大方魅力无穷。兰花不争春,只是在万紫千红中献出自己的花香;兰花也不抢夏的风采,只是在万野碧青中展现自己的一点绿意;兰花不贪秋的收获,只是在硕果累累中守住自己的本色;兰花更不幕冬的素雅,却在寒风料峭中绽放浓绿一片。兰花就是这样静静默默地生长着,是那样平凡,又是那样不平凡。她一年四季把绿色撒播在人间,纯净了人世间的污浊,悄然而立,装点着人们的生活,却从没有炫耀自己的功德。她感觉绽放自己的生命,为大家带来绿色和生机是她的义务,是她生命的本色,是她应该做的。
兰花是高尚人格的化身。人们常以“蕙质兰心”来形容贤良聪慧、品质高尚的女子,将意趣相投、志同道合的至友视为“兰交”,兰花真的不愧为众香国里君子之花中最具代表的“人格花”。她那“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的宁静与淡泊,使我领悟到了人生应怀有一份高洁在心中的人生真谛,让我拥有了一份“素心若兰,纵使无人亦自芳”的素雅情怀。
时令的春天早已来到,可是北方真正的春天却像羞答答的少女蒙了一层面纱,扑朔迷离和我们捉起了迷藏,让我们迟迟看不到她的真面目。
我天天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到来。刚立春那会儿曾多次到野外追寻春天的踪迹,可很难找到春天的影子。于是我有点失望,索性不理她了,就等她自己敲开我的心门。
每天上班就是家到单位不足200米的路,像待在深闺中的女子一样,很少走出单位门口,走到野外去。周日终于得空走出家门,我很惊奇,忽然感觉春天就这样呼啦啦站到了我的面前,遍地都是春天的美景,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春的模样。那些花儿、草儿在向我招手示意,蝴蝶、蜜蜂在翩翩起舞,农田里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原来春天在不经意间已走到我们身边。
我惊喜地看到了柳树披上了鹅黄的嫩装,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那柔美的舞姿,那轻盈的身段,或着徐徐的春风,美轮美奂的场景,令我如醉如痴,好美啊!我喃喃自语,柳芽怎么长得这么快,是春风迫不及待来打扮柳树,给柳树裁剪了一身鹅黄来扮靓春天吧,这身鹅黄的装扮在春天里显得格外妖娆,妩媚。远远望去,似烟似雾的柳林嫩嫩的黄绿一片,同时又疏密有间,凹凸有致,撩动着我的情思,我禁不住张开双臂拥柳入怀,亲吻细嫩的柳芽,软软的,柔柔的,香香的,我要沾沾柳树的风姿和韵味,让自己也多一点春的味道。
麦苗也不知道哪一天开始返青了,翠绿铺满了麦畦。麦苗憋了一个冬天的劲儿,浑身绿油油的,她的茎又粗又壮,像刚出生的大胖娃娃,怀揣着满脑子的梦想,在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碧绿的麦田一片又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绿得舒心,格外养眼。
广场上的风筝飞起来了,伴着稀稀落落的云朵在蓝天白云深处飞翔。地面上的儿童欢声笑语追着风筝跑,地面上的大人不住地叮嘱着:“慢点跑,慢点跑!”天上的风筝任意地驰骋,空中的风儿调皮地嬉戏,风筝忽高忽低,又稳稳地直插云霄,让看风筝的人儿惊心动魄又惬意无限。
我曾经觉得,是文人把春天唤醒,在春还没有到来时就一个劲地歌咏着春天的美景,呼唤着春天的到来。当我站在春天里,方知道,是春天把文人的灵感点燃,给文人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春天是四季之首,是希望和梦想开始的地方,让我们抓紧时间孕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方能在收获的季节收获硕果累累的果实。
走在春天里,春带给了我心的灵动,情的温润,激活了我浑身的每个细胞。我拥抱了春天,春天拥抱了我,我感觉自己满身都是春的气息,春的味道。我呼吸着春天的每一口空气,心里甜滋滋的,我和泥土中的种子一起高声喊道:“我要发芽,我要长大,我要拥抱春天!”
春天是一幅画,永远的清纯,永远的美丽。春天的美景看也看不够,赏也赏不完,我好想拥抱每一寸春天的泥土,每一朵春天的花儿,每一处春天的风景……我要拥春入怀,把春据为我有,和春常相伴,醉倒在春风里,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留住。
陪着父母走亲戚
春节是中国人眼里非常重要的节日,走亲访友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外工作的人们春节大都放假回家团圆,借这个机会,大家伙聚在一起好好地畅谈昨天、今天和明天,亲情、友情和爱情,欢快的场景令人久久难忘。
我的父母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们住在农村。父母是不爱走亲戚的人,长年累月走不出自己的村庄,就连自己的闺女家没有什么大事也不去的。有时候我们会陪父母去市里逛逛,看看咱寿光的风景,父母就感到很满足,回家后就对着四邻八舍的老人们夸耀。看到父母开心,看到父母满足,就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心愿。
女儿们结婚后就一直想让父母去家里玩玩,可是哪个女儿都请不了父母去。我知道,父母不去女儿家是怕给女儿添麻烦。我听她和老人们说起过,年轻人都有工作,去孩子们家又不能帮他们干活,还要他们放下工作照顾咱们,只是添麻烦,所以坚决不去女儿家。
今年初四,我们姐妹相约到妹妹家玩。大家伙都很想让父母也去,可是父母就是不同意。我理解父母的心情,我们都去就有20多口人,他怕妹妹家很挤,盛不了这么多人。我耐心地和父母说:“妹妹家房子大,这么多人去也盛了,不用你担心。你们去一点也不麻烦,就是加双筷子的事,可是能增添很多喜庆,少着你们老俩才是遗憾呢。”在一家人的劝说下,父母勉强同意了。
初四早饭后,我给母亲打电话准备去接他们去妹妹家,母亲又犹豫了,说她有点感冒。我和老公商量,不管父母是否犹豫,咱开车去家里接她,又冻不着她,到了妹妹家门口,进屋就是了,不会冷的。近几年农村变化很大,我很想让父母走出家门看看周围的村庄和变化,很想让父母活得更有情趣,更有意义一些。
父母上了车,老公首先打开空调让车里暖暖和和的,就怕父母感觉不舒服。车开得很慢,因为母亲有时会晕车,一路上,我和老公就向父母介绍这是谁家盖的房子,这是谁家的门头,谁在这里工作等等,说一些父母认识的人和他们想了解的事。走到新建的楼区,父母感概:“这里又盖了这么多楼房啊,原来这里都是庄稼地,这几年变化真大。”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说,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妹妹家,母亲一点也没晕车,我很欣慰。
看到父母的到来,妹妹一家人特高兴,能把父母请到家里玩,大家都很开心。小外甥看到姥姥去了他家,找出自己最喜欢吃的果冻塞到姥姥的手里,还拿出了自己心爱的飞机玩具让姥爷玩,姥姥老爷的面前摆了一大堆外甥喜欢吃的东西。父母看着心里特欢喜,连平时娇生惯养的小外甥都知道懂礼貌,哄姥姥开心,老人的心里乐开了花。妹妹家近几年新盖了房子,她领着父母到她们各个房间、院落里转了转,让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父母一个劲地叮嘱妹妹,要注意安全,要和邻里处理好关系,要善待老人。妹妹已经老大不小,是两个孩子的妈,可是父母还像叮嘱小孩子一样。这就是天下父母心吧!
午饭时,餐桌上20多人说说笑笑,推杯换盏,你尊我让。美酒甜醉了每个人的心灵,笑语传送着每个人的期盼,幸福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一家人在一起,不只是为了吃饭,更多的是传递那份亲情和爱,那份温馨和融洽,家的温暖永远是心灵的港湾,在这样的时刻,看着一家老小幸福安康是老人最美好的祝福。我看到父母的脸上绽开了幸福和满足的笑容,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在外面玩了大半天,我怕累着父母,不时地到母亲身边去问问累不累,父母玩得很高兴,没感觉到一点累。回家的路上,我打趣地问母亲:“今天去妹妹家玩得怎么样?如果你不去,能得到这么多乐趣吗?明年我再陪着到我姐姐家玩,我们每年都陪着你走亲戚,让你也出去看看。”母亲说:“去她们家看看也很好,就知道她家什么样子了,我还能想象她在家里干什么。”
老人上了年纪,不能自己到处玩,需要我们做儿女的尽孝心哄父母开心,陪着父母玩。我觉得,儿女给父母物质上的孝顺只是一个方面,老人更需要子女的爱心和陪伴。
陪着父母走亲戚,我收获满满,也想到了很多。我多么渴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幸福安康,多么渴望父母的开心,只要哄父母开心的事我就做。我打算,以后每年春节都要陪父母走亲戚,让父母开开心心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梆梆挷,梆梆挷……”小时候,我听到这梆子声,心里就充满了欢喜,知道换豆腐的来了。快点跑去告诉大人,让他们去换豆腐吃。四邻八舍的人们听到梆子声也陆续出来了,有的用簸箕端着豆子,有的用瓢子装着玉米,还有的用箢斗挎着地瓜干,围在换豆腐的小推车前面交谈着。看到小孩子,换豆腐的人一般都从豆腐上割一小溜给孩子们吃。小孩子拿着那点豆腐奉若至宝,不舍得一口吃掉。对豆腐的喜爱,豆腐的馨香就这样根深蒂固地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中。
大人把豆腐割回家后,不让我们生吃了,要等着做菜吃。小孩子很馋,没到做饭的时刻,蹲在盛豆腐的碗前看,看到豆腐里面渗出了水就喝了。少时不懂无米粮,都觉得父母很抠,每次割豆腐只是割一点,不舍得做一顿炖豆腐或者是炒一次豆腐吃。每次炖豆腐都放上很多白菜,几块豆腐大人不舍得吃,都留给孩子们吃。本想让豆腐在嘴里多停留一会儿,可是滑溜溜的豆腐在嘴里不用咬就化了,真香,真舒服!要是赶上过年,炖豆腐的时候再加上一点猪肉和粉条,就成了我们不敢奢望的佳肴。
小时候感觉特饥饿,下午放学后,一般是先拿上一块用地瓜干蒸的面子,一块咸菜,和小伙伴一边吃一边说笑着赶到坡里挖野菜。邻居家的小姑娘比我大一点,她住在姥姥家,姥姥总给她好东西吃。有一次,她放学后拿着玉米面蒸的卷子,中间夹着好几块咸豆腐,看着真是香,馋得我偷着流口水。虽然很馋,那时已懂事,不好意思跟她要。只是暗暗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吃上卷子里夹豆腐这美餐该多好啊!这就成了我童年的梦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炖豆腐已成了家常菜,只要想吃就可以做。用豆腐做菜的花样也多了起来,煎豆腐、炸豆腐、豆腐盒等应运而生。买豆腐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人们逐渐的从用粮食换豆腐转成了花钱买豆腐,超市里、大集上到处都有卖豆腐的身影,想吃豆腐很方便,再也不用像小时候那样期盼那走街串巷卖豆腐的人。可又忽然怀念那梆子声声,怀念小时候对豆腐的那份渴望。
现在人们生活富足了,但对豆腐的喜爱依然如故。因为豆腐是富含营养的食品,吃了对身体有好处。过春节,一般家家户户都割豆腐。因为“豆腐”是“都福”的谐音,为了取个好彩头,为了一家人都有福,所以家家户户都割豆腐,大年夜放在锅里压锅,预示着来年的幸福和吉祥。这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农村的人们依然过年用豆腐压锅,装满了着吉祥幸福和期盼。
梆子声声已走出了这个时代,留下的是最美的童年回忆。
窗外的风景
一日,朋友来我单位,到我的办公桌前一站就惊呼起来,“哇塞,你的工作环境太美了,近处是绿化树、绿化带,远处是一望无垠的田野,更远处是隐隐约约的村庄,风景如画呀,真是养眼。”我有点惊奇,天天在这里工作,只是一天又一天地忙忙碌碌,埋头工作,很少抬起头来向窗外看,所以也没有看到多少美景。
于是,我循着朋友的指点往窗外望去,窗外五六米的地方就是单位的绿化带,齐刷刷的海棠树在风中自由自在地起舞,黄杨、红叶小檗摆出了各种造型,向人们展示它们的风姿,红、黄、绿的组合原来如此靓丽。单位的墙是栅栏式的,能清楚地看到墙外的风景。我知道,墙根处是绿化带,那里种着好多花花草草,不过让栅栏底下那段矮矮的水泥墙挡得一点也看不到它们的风姿。再往外是一条不是很宽阔的乡村柏油马路,不时地有车辆驶过,有行人走过,他们匆匆而过,带着忙碌和奔波,带着梦想和希望。每一个人走过,每一辆车驶过都带着他们各自的故事。田野里种的是一大片胡萝卜,绿油油的,很茂盛,承载着农人的希望。再远处,是隐隐约约的村庄,楼房,平房,一览无余。农村高楼大厦相对少一些,多的是广袤的田野,视野很开阔,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好像是天地相接的尽头。欣赏着窗外的景色,忽然觉得真的好美。
我埋怨自己心灵的麻木,对美的忽视。为什么天天面对这么美丽的风景而熟视无睹?我不敢找托词说是因为工作的忙碌,工作再忙,抬头就能看到外面的风景。是我根本没注意到窗外的美景,是我身在美景中而没有领略到风景的美丽,也许是“只缘身在美景中的缘故吧”。
人的欲望总是很难满足。在那饥饿的年代,人们感觉有口吃的东西就很满足,很幸福的,谁还能奢望锦衣玉食。一旦拥有了丰裕的生活,却想到的是更高的欲望和需求。人有一点的欲望是好事,也是奋斗的目标。可我们也应该满足,也应该懂得珍惜当下,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自己的工作,珍惜每一片蓝天和土地,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一切,千万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一种强烈的感觉飞上我心头: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工作的间隙,我抬头望向窗外,看到了一群飞鸟在电线上聚会,他们啁啁啾啾,好像在开一场盛大的演唱会。我看到野鸡有时会光顾寂静的田野,野兔也是田野的匆匆过客。再来一场大雪,白茫茫一片雪野该是何等的壮观与美丽。一年四季,随季节的不同,大自然在奉献着不同的风景画,真是一幅美妙绝伦的自然画面。窗外的风景好精彩!我不再羡慕城市的高楼大厦,不再向往城市的灯红酒绿。在农村享受这种世外田园般的生活,亦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欣赏窗外的风景,心别样,情别样,窗外的风景好美丽!答案: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们应该像莲花那样懂得心灵的自我净化。提示:抓住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进行描写。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为每一篇文章写一段50字以上的评语,指出其优点与不足。
回家,是夕阳淡褪时,那一抹温馨与平静;
回家,是潮水退去时,那一片静谧与舒适;
回家,是鱼儿静沉水底时的娇憩,也是雀儿藏头于翅羽间的安逸……
世间万物,都有家。流浪的心,飘泊的愁……唯有家,才是温柔的港湾。世间万物,都需归家。
茫茫的草原上,有这样一个情景:零落的几个蒙古包,白白的帷帐被北风刮得瑟瑟作响;蒙古包外是一个围场,高高的栅栏里有一群矫健的野马。
这是一个野马放养试验基地。野马如今已濒临灭绝,它们被人类长期圈养,品种退化,野性消失,如此一个优秀的物种的消亡是人们不愿看到的,因此,在环境和生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人们决定将野马放归草原,放归它们的故乡。
马是有灵性的动物,当这一群黑压压的生命来到草原之时,它们内心的狂躁与不安早已显露出它们对故园、对自由的向往。然而,工作人员说:“由于它们一直生活在人类的驯养之下,对野外的生活环境还太生疏,它们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恢复过程,我们要磨砺出它们的野性。”归家的路还太慢长,这群可爱的生命还需要等待。
每天傍晚时分,一匹匹野马一个个挨着站在栅栏边。跨过栅栏就是辽阔的草原,它们没有嘶嚎,也没有哀鸣,只是偶尔扬一扬尾巴,眼神却久久停留在天边夕阳消失的地方,任凭风沙卷起,任凭尘土飞扬……
回家,这是它们此刻最强烈的期盼,望着远方,它们或许在想:那儿有一条路,是通往哪里的呢?我真想让它们知道,那条路,通往自由与快乐,路的尽头就是它们的家。
工作人员还说:“在驯养期,有的马匹为了自由,曾试图跨越栅栏,却一次次被撞得遍体鳞伤,它们拒绝工作人员的救治,常常拖着伤痕累累的身子哀鸣。可我们还不能放它们啊,看着它们这样,真是揪心!”
是啊!那儿是它们的家啊,世间万物谁不想回家呢?
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训养结束打开栅栏的那一刻,等待它们成群奔跑的那一刻。回家吧,马儿,辽阔的草原是你们的,美丽的夕阳也是你们的……
我痴痴地想着,仿佛看到了天边的夕照里,一群矫健的身影在自由地飞奔,在它们身后尘烟滚滚……
窗外,下着一场冰凉的雨。
深夜,城市里灯火微明。
水雾渐起,多么孤寂。不知何处飘来一阵笛声,恍若梦里。我让思念,飘着。心儿,随着那悠扬的笛声,一点儿一点儿变疼,变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多么好的诗句!我轻轻地从嘴里念了出来,只可惜今夜没有月光,只有冰凉的雨。
雨水拍打着树叶,吧哒,吧哒,吧哒……。风儿在吹动树枝,叶子落了满地,那是一片片黄色的银杏叶,待到明天,总会有那么一些少女,轻轻地拾起来,夹进课本里,日记本里,放进心中,带入梦里。
我的思绪,飘着,飘得很远。
童年里有很多很多幸福的回忆,一个又一个温馨的画面。那时我的家,在一个小杂院里。我有很多小伙伴,我们都很淘气,常常玩到深夜也不回家。
妈妈总是会到小巷口唤我。
“桥灵!桥灵!快回家!”
这是我的小名,妈妈用那种焦急而又温柔的声音呼唤着我,我却开玩笑地说:“哎唷,妈妈,我摔倒了,脸上在流血,你快来救我!”妈妈十万火急地跑过来,却看见我安然无恙,笑嘻嘻地站在那里,她没好气地笑了。
回到家,爸爸张罗着一大桌子好菜,乐呵呵地对我说:“今晚吃最好吃的红烧鱼,是小宝贝的最爱!”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爸爸妈妈会心地笑了,那是我看到过的最美丽的笑容。
有一次,妈妈病了,躺在病床上好几个周。我喂她吃饭,陪她说话。在她身旁做作业。有一回,我看着她苍白的脸庞,我哭了,我在心中对自己说:“这是我一生最爱的人,我要快快长大,保护她,一辈子在她的身边”。
可是,后来,我离开了那里,又流浪到了海角天涯。走着各种各样的道路,听着不同风格的歌,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
然而,孤独和寂寞,我无法承受。
我想回家,回到那个温暖幸福的家,亲吻我的妈妈。
我流下了眼泪。那泪水流成了一首诗:
我欲乘风飞翔,却遍寻不着你的踪影。
我欲登上峰巅,却被漫天风雨阻挡了思念。
我欲飘回故乡,不再“江枫渔火对愁眠”……
书,我的精神家园之所在。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我说:“书是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一片静土,是我们面对种物质诱惑,让心灵得以栖身的家。”“回家”,让我受益匪浅,避免心灵荒芜。读书,品味人生。
读书,让心灵回归精神家园,我品得人间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懂得人间亲情的永恒;“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懂得人间友情的可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我懂得了爱国之情的豪迈……于是,我便和亲情、友情、家国之情扑个满怀;于是,在功名利禄面前,我懂得淡然处之,懂得“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人间真情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读书,让我在真情充溢的世界尽情畅游,让我在真情满满的乐园思绪飞扬,让我的心灵在真情荡漾的湖面自由泛舟。读书,沐浴真情阳光。
读书,让心灵回归精神家园,让我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我读到“浪花飞溅水流湍急处自有大鱼,命运沉浮,人生多舛砥砺巨人”,于是我懂得了坚强;面对诱惑,面对污浊,我吟诵“出淤泥而无染,濯清涟而不妖”,于是我懂得了坚守;读了洪战辉的故事,我知道了什么是坚韧;读了向秀丽的故事,我懂得了什么是奉献;读了“微尘”的故事,我明白乐于助人才是人生的乐趣……读书,让我在人生路途中斩荆棘,越险阻,也让我拾起宝贵的财富,满囊前行。
读书,让心灵回归精神家园,让我丰富人生阅历。徜徉文学殿堂,我似乎与作品主人公一起经历不同人生,品味世间百态。读《红楼梦》,让我置身于一代豪门,似乎目睹其由盛到衰的过程,时而为王熙凤之圆滑感慨,时而因宝黛之间的无缘而感伤,也了解到了封建礼教下人们的生活面貌,同时作者的“一把辛酸泪”也溅到我脸上,让我感觉其冰凉。读《三国演义》,让我了解了刀光剑影中的三国时代,有乱世之枭雄,有多谋之能臣,有善战之勇将……我置身其中,时而拍手称快,时而怒发冲冠,时而泪流满面。读书,让我短暂的人生路途中领略无限风光,让我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了解大千世界。
读书,回家……我在成长。
记得年少时,祖母告诉我:叶落归根,那扎根的土地是落叶唯一的家;而人,也有一个家,那也是唯一的家。
我的家很辽阔,大得甚至我无法览遍它的每一个角落;我的家很古老,我只在梦中看到过它最初的容颜,长江黄河是它的血脉,万里长城是它的脊梁,巍峨的珠穆朗玛是它直冲霄汉的臂膀。
这就是我的家,也是十几亿炎黄子孙共同的家,唯一的家。
然而曾几何时,我的家陷入了风雨飘摇,侵略者们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家门,带走的是金块珠砾,卷释文椟,留下的是腥风血雨,满目疮痍;带走的是家庭中的一个又一个“成员”,留下的是一个又一个创伤与侮辱,我的家不再完整,纵然光阴荏苒,那些曾经的萧条衰败早已重新覆盖上了金碧辉煌,但那光华背后的残缺却依然刺痛每一个家人的双眼。
回家,这是家中亲人的一声声呼唤;回家,这是离家游子的一次次凝望。共同的声音响彻云霄,回荡于长江黄河的两岸,万里长城的内外,珠穆朗玛的山巅……
历经那无尽的期盼和等待,家人终于等到了回归的那一天,香港、澳门,以崭新的姿态回到了我们的家园。从此,紫荆花在家园中绚烂地盛开,《七子之歌》仍旧在家人的耳边萦绕,祖国,我要回来,我已回来……
鸿雁飞过,家人登高远望,却望不见海峡的对岸。远处传来低声的吟唱:“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调子凄凉而哀伤,家人们无法忘怀的,是那个名叫“台湾”的家人。我那辽阔而古老的家在此刻无限美好,却唯独缺少了你,台湾!那浅浅的海峡,莫非真是最深重的国觞,最凄然的乡愁?它真是一道鸿沟,阻断了你至深的亲情?
然而,那发自于内心最深处的期许与渴望,却久久萦绕,一代又一代,汇集成简单而殷切的呼唤:回家!无论身在何方,家只有一个,那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家。
我们已经等待了太久,但还将继续等待,等待那个叫做“台湾”的家人,早日回家。深埋于骨血之中的,是坚定的信念。我相信叶落归根,因为那根下的土地,是落叶唯一的家。
而中国,就是我们唯一的家。
朱& 依& 帆
小时候每次出门,妈妈总会细心地在我颈上挂上一块小小的牌子(其实只是纸片),上面写着我的名字,家里的地址,电话号码,以防我在外面迷失了方向,迷路了遇到好心人就能找到家的所在。那张小小的贴了阿童木的蓝色纸片,成为心中家的符号,每每在晚上踩着路灯的影子走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时,我总是捏着小小的纸片,心中充满了童稚的自豪。
回家,一直是奔向温暖和希望的旅途,是幸福与快乐的向往。就好像泉水向往着海蓝色的汪洋,鸟儿向往着明净的天空,葵花向往着金色的太阳,草根向往着深厚的大地。
因为,家,是波涛汹涌后心灵得以喘息的避风港。伤心失败了,总有慰藉的话语和真诚的拥抱;是风起云涌后灵魂深处的静心湾,即使骄傲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在这里,总有安静的倾听和鼓励的眼神;是踌躇满志时洗净浮躁的修心湖,总有善意的提醒与明智的建议。所以,回家,回家,我们都向往着回家。
每个人都是海面上星罗棋布的小岛中的一个,虽然彼此隔绝,却因为家这根无形的纽带,紧密相连,紧紧相依。因此,你会在厨房里和他们吵吵闹闹,饭桌上与他们嘻嘻哈哈,你会在害怕时靠近他们,在哭泣时拥抱他们,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家,就是亲情的符号。回家,就是在亲人为你建造的熟悉的大花园里自在地奔跑。
有时,家是精神的后花园;回家,是一次精神的回归,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是洗净铅华后重返纯净世界的旅程。当城市被围困在喧嚣和浮华之中,当各种虚荣和伪装笼罩在人类的头顶,回到心灵深处的那方净土,鸟语和花香还在,浩白和无瑕还在,善良和朴实还在。
家也是孤独打拼时身后的一个支撑。即使家中只有你一人,历经越来越忙碌压抑的生活之后,回到家中,沏上一杯茶,翻开一本书,尽享安全与宁静,再暗的黑夜,也可给予你透亮的辉光。
家是深暗洞穴出口的一抹亮光;回家,是走入光明的旅途。
家是茫茫大洋中一艘小舟;回家,是追寻和祈祷平安的过程。
当春风掠过山岗,你依然能感觉寒冷;回家,却给予你对温暖的向往,给予你前行的勇气。
冯& 春& 霞
回归精神家园,让我们享受那一份返璞归真的朴实;回归精神家园,让我们重温那一份温馨自然的纯真;回归精神家园,让我们流连那一份怡然自得的乐土。
推开历史沉重的大门,一股古朴自然的气息迎面扑来,又有许多文人雅士伫立在历史边缘,他们傲世却不冷漠,流离却不空虚。他们偏爱回归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中,享受那一份致远的宁静。陶潜“性本爱丘山”,那是他精神归属的所在,宁愿做个“晨兴理荒移,戴月荷锄归”的农夫。他回归于自己的闲情逸致,所以才有“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自得,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面对小人泼来的污水,他被贬黄州,这个被宋神宗称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苏轼,此时,没有心灰意懒,他选择另一条通幽曲径,回归自己那旷达超然的天性,在黄州“倚仗听歌声”,高唱“大红东去”。他忘却了世俗的一切不如意,独自享受那一份“回家”的从容淡定。假如,他没有选择回归精神家园,又何来“亲煮东坡肉”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闲适优雅?
可见,回归精神家园,让我们忘却外界的干拢,独自享受自己内心的宁静之美。
回归精神家园,能让我们摆脱外界的束缚,为自己的理想插上更坚劲的翅膀。一位记者曾到居里夫人家里采访,发现她竟让自己的小孩把英国皇家学院授予的奖章当作玩具玩,为之一振,居里夫人平静说道:“人如果被自己已有的成绩束缚,那他不会进步,要时刻记住自己的理想,荣誉只是对过去的肯定。”是的,若被外界的荣誉束缚住,我们就裹足不前,只有时刻铭记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那一片精神的净土,才不会被淹没在世俗中。可见,回归自己精神家园,会让我们心平气和地对待外来的一切事情,不迷失自己的奋斗方向。只有在自己那一片纯净的精神净土上,才能找到灵魂的归属,找到我们人生的价值。
回归精神家园,寻找那一方净土,平静我们焦躁不安的心灵。这个家园,时刻回荡着淙淙泉水,旖旎水光,悦耳丝竹。这个家园,如一杯佳茗一般散发着香醇的气息。回到这个家,让我心旷神怡,让我豁然开朗。在这里,我平静地面对一切,享受他为我带来的一片宁静自然。
回归精神家园,享受宁静!
回归精神家园,自省自我!
回归精神家园,重温理想!
“回家”,一提到这个词,感觉多么温暖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而我们生活中提到大多的都是有形的家。每当遇到“回家”一词,我的心中不免产生许多感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身处异乡的游子,穿着母亲织的衣物,带着对家乡无尽的思念,只身闯天下,一腔热情当遭遇家乡情结也被化开了、驱散了。多么希望能回到家乡,一吻脚下的土地,说:“我对脚下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再抚摸儿时常爬的一棵树,不平的树痕哪会刺手,那是家乡的岁月印迹,有自己儿时的记忆,使劲吸一口气,不忍立刻呼出,因为那是家乡的气息,贪恋、眷顾,夹杂着浓浓的乡情。游子如是想,能够回到家乡就是这样吧。然而一位老人,僵立在一大片芦苇中摇头叹息:“我的家被这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它在那头……”老人仰望天空,把深深的思念寄给鸿雁,让它们带到那头。当真地踏上了那头的土地,他点点头,倒下了,老人的儿子望着父亲安祥的面容放心地说:“他回家了……”
对于游子来说,回到故土是回家的真正意义;但对于那些迷失了自我的人呢?或许他们的家是纯净的精神家园。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一名党员干部——某局局长,贪污了大量国家下拔的款额,为掩人耳目,只办了一两所并不具备基本设施的小学校,他为此还很释怀,觉得也算是做了好事,可当他来到学校,看到孩子们在如此破旧不堪的学校依然坚持上课,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他的心震颤了,没过多久他将自己的贪污事实全部报告上级领导,坦白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当被宣判判刑时,他笑着说:“我回家了……”。此时的他的确回家了,回到了纯洁的精神家园,回复了人类最初的善良,这又何尝不是回家呢?
对于游子,故土就是家乡;对于无家可归的小孩儿,妈妈的怀抱就是家;对于恋人,对方的心灵就是家;对于迷失了自我的人,纯净的灵魂就是家……不管怎样,当彷徨失意、伤心难过,寂寞哀伤时,请记得你有个属于自己的家,回家吧!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又见荷塘月色&吴兆民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像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④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⑤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邀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⑥75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一一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 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⑦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⑧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⑨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75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⑩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选自2004年8月《人民日报》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先生的足迹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B.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荷叶和荷香,显得空灵洒脱。C.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呼告的方法,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营造向故人直接倾诉的氛围,有利于直抒胸臆。D.文末“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个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一句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E.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先生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小题2】第③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根植”与“移植”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5分)【小题3】在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4分)【小题4】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述“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中“不能释怀”的内容。(6分)【小题5】这篇散文以“又见荷塘月色”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又见荷塘月色&吴兆民
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像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⑤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邀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
⑥75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一一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
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
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⑦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⑧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⑨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75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
⑩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选自2004年8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先生的足迹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
B.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荷叶和荷香,显得空灵洒脱。
C.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呼告的方法,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营造向故人直接倾诉的氛围,有利于直抒胸臆。
D.文末“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个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一句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
E.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先生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2.第③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根植”与“移植”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5分)
3.在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4分)
4.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述“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中“不能释怀”的内容。(6分)
5.这篇散文以“又见荷塘月色”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又见荷塘月色吴兆民  ①今儿晚上,我终于来到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  ⑤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的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  ⑦七十五年前的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⑧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⑨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⑩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七十五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的本性的一剂良药。  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选自2004年8月《人民日报》,有删改)1.在第⑧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全文看,作者采用虚写相间的手法“移植”了朱自清先前描写的美景,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第⑩段中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的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陈旧而永恒的人生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B.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荷叶和荷香,显得空灵洒脱。C.第⑦段主要运用呼告的方法,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营造向故人直接倾诉的氛围,有利于直抒胸臆。D.文末“荷塘还是那样的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一句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E.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一24题。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④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一列高高土坡,密植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⑤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上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⑥七十五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⑦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⑧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⑨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七十五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⑩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21.第③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根植”与“移植”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4分)答:&&&&&&&&&&&&&&&&&&&&&&&&&&&&&&&&&&&&&&&&&&&&&&&&&&&&&&&&&&&&&&&&&&&&&&&&&&&&&&&& &&&& &&&&&&&&&&&&&&&&&&&&&&&&&&&&&&&&&&&&&&&&&&&&&&&&&&&&&&&&&&&&&&&&&&&&&&&&&&&&&&&&&&&22.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分条概述“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中“不能释怀”的内容。(6分)&答:(1)&&&&&&&&&&&&&&&&&&&&&&&&&&&&&&&&&&&&&&&&&&&&&&&&&&&&&&&&&&&&&&&&&&&&&&&&&&&&&&&&& &&& (2)&&&&&&&&&&&&&&&&&&&&&&&&&&&&&&&&&&&&&&&&&&&&&&&&&&&&&&&&&&&&&&&&&&&&&&&&&&&&&&&&& && &(3)&&&&&&&&&&&&&&&&&&&&&&&&&&&&&&&&&&&&&&&&&&&&&&&&&&&&&&&&&&&&&&& &&&&&&&&&&&&&&&&&&23.作者在第⑨段中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的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陈旧而永恒的人生命题”?(4分)答:(1)&&&&&&&&&&&&&&&&&&&&&&&&&&&&&&&&&&&&&&&&&&&&&&&&&&&&&&&&&&&&&&&&&&&& &&&&&&&&&&&&&&&& (2)&&&&&&&&&&&&&&&&&&&&&&&&&&&&&&&&&&&&&&&&&&&&&&&&&&&&&&&&&&&&&&&&&&&&&&&&&&&&&&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从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接着结合史实评价了他的高洁人格,最后联系现实,深化了文章主题。B.文章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子写杨柳迎风飘拂,其目的是引起对朱自清先生的怀念,“情意眷眷”用词贴切。C.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空灵洒脱,与朱自清先生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D.文章第⑥段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有利于作者宣泄内心的情感,表达对朱自清崇高气节的赞美之情。E.本文运用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高度评价了朱自清,又探求了发人深思的人生命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谷幽兰 许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