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楼用什么相机会经常换相机和摄影机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请 [] 或 []
查看: 42626|回复: 10
[数码相机]
买二手单反相机注意事项 (老鸟无视)
在线时间 小时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现在看到很多朋友买单反,然后有的人也买2手的,但是不知道怎么看机子。 下面教大家一些经验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老鸟可以无视)
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一、你要准备的东西:
1,笔记本电脑,由于测试感光元件坏点和对焦的准确以及快门次数,要事先安装好DeadPixelText软件(以下简称DPT)以及光影魔术手,如果光影魔术手看不了IExif信息里面的快门次数的话,可以用Opanda IExif (这些软件可以用百度找)
2,读卡器和空的存储卡,用来在测试相机时传输照片用。
3,三角尺。用来检测相机的对焦准确性。
4,红、白、黑色的卡纸各一张,用于检测感光元件坏点。
5,有条件的话带一只闪光灯用来检测相机闪光灯的兼容性和实际控制效果,以及另外一支镜头,以检测对镜头的兼容等。
二、出发。
三、分类检查。
0,仔细检查相机是否完好,有没有伤,是不是缺少零件和附件等,观察取景器及反光板,快门等等。
1,检测感光元件坏点:
首先将相机分辨率调到最高,并盖上镜头盖,设为M(手动)挡,最大光圈,手动对焦,使用镜头广角端并达到最大ISO感光度,使用不同快门速度拍摄全黑的照片并将照片输入电脑,打开DPT,将亮度高于60流明的设为噪点,高于250流明的设为坏点,就能检查了。
2,检查LCD坏点,LCD就是相机屏幕,虽然他的坏点不会影响到照片,但会影响到心情,思路啊。
用相机对着三张卡纸各拍一张,然后回看照片,仔细检查屏幕就行。
3,检查对焦的准确性
将尺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手持相机以45度的角度对准尺子进行拍摄。要事先把相机设定到对焦点选择功能,最大光圈,去拍摄尺子上某一个刻度。然后把照片考到电脑里,如果所预定的对焦点上的那个刻度清晰,则对焦没有问题,若所对刻度模糊而前后某一个刻度清楚,则说明相机或镜头存在跑焦。为了更精确地测试,应在不同的距离,多个刻度,广角端中焦长焦端逐一测试,同时相机里的对焦点也不能放过一个(比如D80是11点对焦,500D是9点对焦)。
4,自动白平衡。
在荧光灯,日光,白炽灯,夜晚等等多个光源环境下拍摄照片,看看与实际差别大不大,若差别小,则说明相机白平衡优化出色。
5,快门次数
这个很简单,把你拍摄的第一张照片考到电脑上,用光影魔术手打开,在EXIF信息里,最下面一行就是(有时候光影魔术手显示不出快门次数,可以用Opanda IExif ) 。拿D80来说,若你发现快门次数很少,但机器很旧,则要小心了,因为80的快门次数在65536次后会自动清零.这样的机子别要了,太老了。
把相机设到P(自动)挡,最小感光度,0EV的补偿,拍摄一幅照片。、考到电脑上,看看是否过亮或过暗。同时看看暗部层次怎么样。注意三种测光都要试试。
7,镜头。。
转动变焦对焦环,看看是否过于松或紧,打开前盖望镜头里看,应该深黑无反光。再打开后盖,看里面的镜片组,是否有过多的灰尘或油污甚至霉斑。观察有没有光晕和气泡。斜着看UV镜反射回来的景物是否有变形,可以判断滤镜的平整度。最后看看最外面的镜片有没有划痕,滤镜两面都看看,镀膜是否完好。
8,验发票。
9,检查其他配件是否齐全,询问购买地。
四,看情况决定是否购买。
五,回家。
二手单反选购注意事项
  随着单反相机的价格逐渐下跌,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单反相机已经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并且,随着接触摄影的时间加长,对摄影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们会发觉自己手中的设备渐渐已经不能满足拍摄的需求,然后更新一台全新的高端单反昂贵的价格会是人望而却步,这样收购一台性能出众的二手单反也就是不少人的理想选择。先前为大家推出了一篇《3.15特别关注 二手镜头选购技巧及注意事项》来教大家如何选购二手镜头,那今天就继续为大家罗列一些如何选购二手单反相机的经验技巧,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手市场  首先来说说,我们在去选购二手单反相机钱应该准备哪些东西。首先是镜头,我们需要用镜头来给单反相机试机,通过试机我们就可以得知所选购二手相机的一些基本性能(如果选购全幅单反,那请带一枚全幅镜头)。第二,我们需要存储卡以及读卡器,我们需要在购买相机是拍摄一切测试性的照片,所以这两样是少不了的。第三,有条件的话携带一台安装了DeadPixelText软件的笔记本电脑来测试感光元件坏点和对焦的准确以及快门次数(偷懒的话用光影魔术手也可以),如果没有借用一下商家的电脑也未尝不可。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钱啦!
看相机的整体外观以及成色  拿到二手单反,我们首先还是要看相机的整体外观以及成色。看看相机机身上是否成色够新、是否有掉漆情况、是否有磕碰刮伤、蒙皮是否有浮起脱落的情况。如果一台二手单反第一眼给你的感觉有陈旧不堪,那劝各位还是转投别家吧。
仔细检查相机的每个螺丝口是否有拧动的痕迹  接着,我们就要仔细的检查相机的每个螺丝口是否有拧动的痕迹,如果拧动的痕迹相当明显,并且有多处被拧动,那基本说明这台机器曾经被拆修过,甚至是恶意翻新等。如果碰到以上的情况,个人认为也没有继续选购下去的必要了,毕竟一台被拆修过的机器,机身内部到底是怎么个情形估计也只有商家心里清楚吧。
我需要检查机器上的每个按钮的松动情况以及使用情况  然后,我还需要检查机器上的每个按钮的松动情况以及使用情况。若是按钮松动明显或是上面的印字已经使用的模糊不清,那说明这台相机已经跟随着他的前任主人四处奔波了很久,甚至已经使用坏重新安装新的按钮。这点大家一定要在购买的时候,注意注意再注意,因为它确实是一项很容易被人遗忘的检查项目。
二手单反选购技巧
  此外,电池仓、热靴以及所有接口都是我们需要重点检查的地方。看看上述地方是否有氧化以及过度使用的痕迹,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电池仓腐蚀严重,我们在使用时轻则会出现电池耗电相当快的现象,严重的则会使机器直接短路损毁。
闪光灯  检查内置闪光灯的老化程度也尤为重要。要知道每用一次,闪光灯都会老化。要准确的检查闪关灯是否老化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以看一下说明书上标注闪光灯的有效距离,然后在这个范围内拍照,看光度是否足够,有没有偏色现象,然后来推断闪光灯的状态。
CCD、CMOS除尘功能  数码单反的CCD、CMOS除尘功能是最近才开始普及起来的。这就意味着,以前的绝大部分数码单反并没有除尘功能。所以,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尤其是频繁更换镜头后,CCD或者CMOS上沾上灰尘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那么,怎么判别呢?可以缩小光圈,对准白墙或者天空拍摄一张照片,如果感光元件上沾上了灰尘,那么将很容易在图片中看到发灰的区域。
液晶显示屏是否有坏点  接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检查感光元件以及液晶显示屏的坏点。具体的方法是:将ISO调到最低,盖上镜头盖,用最大分辨率,最高画质拍一张全黑照片(如有条件可以用同样参数再拍摄红、绿、蓝、白四种颜色的照片)。然后先通过相机液晶屏幕来看是否有未显示出的坏点。然后再讲图片导入电脑中使用Dea PixeTest软件检查感光元件是否有坏点。如果以上检查都没有问题那么基本上这台二手单反算是通过测试了。
一堆数码相机  另外,在这里还需要跟他家特别指出的是,在选购二手单反相机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光光听商家的一面之词,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来鉴别相机的新旧成色。这里奉上个人心中的二手单反相机成色评判标准,大家可供参考:
  99新 外观几乎全新,有完整包装,不缺少附件,有发票。购买时间在一个月以内,积极拆封试过机,一般来说这种机器很少遇到,而且价格和新机相差不大。
  95新 外观有轻微使用痕迹,快门使用在2000次以内,包装、附件、发票齐全,机器在包修范围内。
  90新 相机使用在一年以内,快门次数在1万次以内。外观有轻微划痕,配件齐全。
  85新 外观有轻微掉漆现象,过保修期不久,快门次数在15000次以内,附件齐全。
  80新 外壳有明显使用过痕迹,快门在20000次左右,附件齐全。
  70新 相机功能正常,外观完整,成像没有问题,快门在5万次以下。
  70新以下的二手单反相机,除非是一代经典保养完好的胶片传奇,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入手的价值。
(以上来自网路,不代表个人观点)~!望各位淘到自己心仪的机器~!
在线时间 小时
此帖仅作者可见
在线时间 小时
此帖仅作者可见
在线时间 小时
此帖仅作者可见
在线时间 小时
此帖仅作者可见
在线时间 小时
此帖仅作者可见
在线时间 小时
此帖仅作者可见
在线时间 小时
此帖仅作者可见
在线时间 小时
此帖仅作者可见
在线时间 小时
此帖仅作者可见
在线时间 小时
此帖仅作者可见
Powered by一直有一些比较困惑的疑问向大家请教下。关于135相机(全画幅相机)和35mm电影摄影机的问题。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两者的胶片尺寸一样大小,只是拍摄方向一横一竖反而画面的画幅大小会差这么多?另外这两者之间同焦距的镜头可以互相使用么?谢谢指教~
我想上面的回答很多都没回答到楼主的问题本意。
的回答无疑是正确的,只是她说明的只是“胶片画幅”的不同,而楼主的问题“为什么两者的胶片尺寸一样大小,只是拍摄方向一横一竖反而画面的画幅大小会差这么多?”我理解的是,楼主误认为,两者的的底片画幅是一样的,而问题是为什么两者“显示画面”的大小会相差很大,一个是显示在十几米长的银幕上,一个只有三五寸照片那么大。实际上楼主的问题如果是同上所述,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第一,电影胶片和135胶片的底片大小是不同的,确切说电影胶片单张裁剪下来,打孔后整张大小才与135底片的曝光范围是一样的,是36MM*24MM,打孔后,还有要保持两张图片距离,其曝光范围只有22MM*16MM。这个原因我估计是早期为了成本考量。就像以前U盘硬盘的标称一样(实际1024M=1G但标称都是1000M=1G)。这个 已经回答得很详细了。而我想补充的是,实际上电影底片有两种规格,35MM和16MM,16MM的电影拷贝,因为盘小放映机便携,以前普遍应用于农村电影放映中,现在已经不多见了。第二,实际上楼主指的“画面画幅”是与底片放大介质有关的。实际上135相机底片也能投射到电影屏幕上而且画质也很好。但早期用于投射照片底片的幻灯机,由于其光学性能远差于放映机,所以投射范围不大且画质很差。简单说,将胶片显色或放映出来,是与放大和投射器材有很大关系的。比如就照片显色而言,不同的放大器放大出来的照片就不同。电影放映机的光学性能是跟摄影机匹配的,所以无论就画面清晰度、对焦能力、显色能力、还有亮度、动态范围,都是一般光学放大器和幻灯机无法比拟的,所以能投射很远的距离和放大很大的倍数,导致了楼主误以为“画幅不同”。第三,无论是电影底片和相片底片,其分辨率要远高于目前任何数码相机的照片。(注意我指的是底片而不是洗出来的照片或投射出的画面)。这个在网上都能搜索到,大概在几亿像素左右。就是说他们理论上可以放大到很大而不损失画质。而目前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是在几千万像素量级,放大到一定倍数就不行了。而专业数码摄影机的CCD分辨率,前两年RED出的,已经到了4096K,目前接近8192K的水平,已接近电影底片的分辨率甚至有些超出。但因为在极暗光线和极亮光线下,其细节损失很大,还无法达到电影底片的动态范围。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第四,实际上目前摄影机和135照相机走的是两条路,镜头一般不能通用。摄影机的追焦能力、光圈大小、CCD分辨率、镜头口径、变焦能力要超过135单反相机,135单反相机的静态拍摄能力、快门、定焦素质、便携性要好于专业摄影机,两者的镜头,因为主要品牌不同(摄影机是RED、ARRI、松下等,135单反是佳能、尼康、sony等),口径不同,使用目的不同,一般不能互换。
题主你的理解不对。135胶片和电影摄影里的35mm胶片,虽然尺寸规格一致,但并不是说它们的单幅画格一样大,区别就在于一横一竖:135胶片,横着走,一幅画格占了八个齿孔;而35mm胶片竖着走,一幅画格只占四个齿孔,所以刚好是前者的一半。&br&&br&下面用网上找的图片作为示例:&br&&br&&img data-rawheight=&292& data-rawwidth=&376& src=&/cd9457b0b287fc2dfb3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6&&上图是135胶片,每幅画格八个齿孔,画面长36mm,宽24mm,如果算上画格间距2mm,就是38mm长。&br&&br&&img data-rawheight=&299& data-rawwidth=&376& src=&/5a6d9ee8ce02f2c32edcb48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6&&上图是35mm的电影胶片,每幅画格四个齿孔,它的长实际上相当于135胶片的宽,也就是24mm,再扣掉声轨占据的宽度(图中灰色部分),得22mm。它的宽,大约是16mm,也就是135胶片的长的一半扣掉画幅间距。&br&&br&电影格式有很多种,实际利用面积存在变化,大致情况是如此。
题主你的理解不对。135胶片和电影摄影里的35mm胶片,虽然尺寸规格一致,但并不是说它们的单幅画格一样大,区别就在于一横一竖:135胶片,横着走,一幅画格占了八个齿孔;而35mm胶片竖着走,一幅画格只占四个齿孔,所以刚好是前者的一半。下面用网上找的图片…
随手画的,希望能帮您解决问题&br&&im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src=&/dac318b0b12b4f475e000d09949db1c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dac318b0b12b4f475e000d09949db1ca_r.jpg&&
随手画的,希望能帮您解决问题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什么都略懂一点不是所有安装在电影摄影机前的镜头都叫电影镜头。电影镜头不仅拥有最顶级的光学素质,而且其机械结构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电影制作的专业需要。由于这些镜头是特别为影片拍摄环境量身定做的,放在其他领域可能不太适用。在一颗相机镜头上安装跟焦齿环和改造无级光圈并不能让它变身为电影镜头,虽然有人不这么想,但电影镜头的构造远不止这么简单。随着低成本,大尺寸感光件的摄影机不断涌现,一种镜头少,机器多的产业格局开始逐渐形成,数家镜头厂商开始将相机镜头做些改装和粉饰,使用电影镜头或是“电影风格”镜头的名义推向市场。在很久以前的好莱坞,两种镜头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而且随着厂商逐步推出更廉价的电影镜头,两者之间的界线还会持续变得模糊,为了实现更低的价格就必须牺牲一些关键的电影镜头特性。今后我们会看到相机镜头被当作电影镜头,而低价电影镜头却更像是相机镜头。在这个“够用就行”的时代,有那么一群摄影师,摄影助理和导演并不想忘记真正电影镜头的价值,它们存在的意义以及带来的好处。这篇文章便是以这些人的名义写的。本文将从光学特性和机械设计方面介绍电影镜头并讲解其与相机镜头的区别。在进入正题之前有一点先要弄清楚,就是不管相机镜头还是电影镜头都有非常优秀的代表。是它们的使用方式决定了两者设计上的区别。静帧摄影师只捕捉某一特定时刻的一幅画面,他用一张照片代表一个完整的故事。电影摄影师则将时间作为媒介,他拍摄的影像通过剪辑合并在一起,形成由多个镜头组成的连续动作进行叙事。显而易见,叙事方式的不同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机器使用者的需要。光学素质要求锐度/反差按照21世纪的工艺水平来讲,造出一颗成像足够锐利的镜头不是什么难事。当然超过某一标准之后,进一步提升锐度不仅困难而且还会大幅增加成本。镜片数量多的 镜头(如变焦镜头),超广角及大光圈镜头设计起来都很有挑战性。说实话,在本文作者的记忆中,过去十年间没有任何一颗因为拍摄1080p或更高分辨率视频 锐度不够而被弃用的电影镜头或高品质相机镜头。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很多人认为电影镜头好就好在锐度高。于是这些人就顺理成章地相信,分辨率高的相机镜头完 全可以替代电影镜头。尽管很多电影镜头占据锐度排行榜首位,其实不少相机镜头的锐度也毫不逊色。锐度对于电影镜头来讲只是冰山一角。虽然锐度有它的重要 性,但在衡量一颗镜头或是一组镜头的时候它的参考价值并没有那么高。曝光暗角电影镜头和相机镜头制造商都在努力消除不均匀的成像 光量或是“暗角”。尽管如此,所有镜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暗角,高品质的镜头可以把暗角控制得非常轻微,即便是最敏锐的眼睛也察觉不出来。而比起相机镜头, 电影镜头对于暗角的控制更苛刻。因为电影里的暗角比起照片里更容易被注意到。照片中的轻微暗角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巧妙隐藏起来,而连续播放的影像如果有暗角的话,画面中的物体进出暗角区域或是镜头摇移运动的时候都会让暗角显得更加突兀。暗角的成因有几种,其中广角镜头主要受反射及折射定律影响。当成像光以零度垂直入射角照射在未镀膜的镜头上时,大约有4%的光量会从镜片表面反射出去,剩下的96%会进入镜头内部。威廉·斯道尔,ASC在 1940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第一例镜片镀膜技术的文章。其中介绍未镀膜镜片的部分提到的数字要大一些,每个空气玻璃界面都有5.22%的反射率。而一颗 普通定焦镜头含有7至14组镜片,想象一下,14组镜片的定焦镜头每组镜片都会产生4-5.22%的光量衰减!当然,现代的镜头镀膜技术可以大幅削减这个比例,不过这些数据仅仅是以光线垂直入射为前提。广角镜头的构造使得它可以接收宽广视角范围内的所有入射光。从镜片周边进入的光线并不是垂直于镜头,此时 的入射/反射角会变成钝角。当光线以这种角度照射在前端镜片的时候会产生更多的反射光,真正穿透镜片的光量会减少。随着入射/反射角度偏离垂直状态,反射 光量会相应增加。这就是广角镜头特别容易产生暗角的原因之一。反射/折射定律“Cooke镜头的镀膜可将反射率降低至0.1%。每组镜片都覆盖了氟化镁淬硬的硅钛混合物涂层。这个涂层的厚度只有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人脸上胡须在剃掉之后一秒钟内生长出的长度都比它多。”——约翰·福尔(JonFauer),电影与数字时代《Cooke镜头宝典》PDF为了尽可能减轻这种暗角现象,镜头的制造工艺必须非常精密,而且偶尔还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对镜头进行阴影修正以抵消周边光量的衰减。本文作者认为,体积更大的 镜头对减轻暗角更有利,许多相机镜头使用最大光圈的时候暗角严重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相机镜头由于便携性的考虑需要保证外形轻巧。大尺寸镜头就意味着镜 片尺寸的增加,于是售价也会相应提升。所以说暗角不仅属于技术问题,同时也受到成本的制约。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不少相机镜头厂商允许产品中存在一定程度 的暗角,以便缩小镜头体积和缩减成本。暗角会随着光圈的缩小而减少,因此从最大光圈值收几档之后暗角基本上就不可见了。关于电影镜头,请看下面几点:阿方索·帕拉,AEC,在测试了几颗CookePanchro/i镜头之后,发现这些镜头在画面周边区域最多损失2.1%的光量。而表现最好的镜头只损失 0.99%,即便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眼睛也无法辨别。如果计算无误的话,画面周边2%的光量损失大约等于1/25档曝光值。阿方索·帕拉正在测试亮度均匀性。图片来源:阿方索《电影摄影技术测评》我们再来对比使用率高的一些相机镜头。在一台感光件尺寸接近S35毫米的APS-C裁幅相机上,ZeissZE18mm f/3.5 Distagon在f/3.5光圈时画面周边的光量损失高达1.5档。ZeissZE21mm F/2.8 Distagon在f/2.8光圈时也在画面极边缘处损失了1.5档的曝光值。相比而言ZeissZE28mm F/2 Distagon表现就要好一些,f/2.8光圈时仅在画面极边缘处损失半档曝光值。大部分佳能L系列红圈变焦镜头配合APS-C裁幅相 机在f/2.8光圈下会产生半档左右的暗角。佳能EF20mm f/2.8最大光圈下的暗角差不多有两档。24mmF/1.4最大光圈下在画面边缘处损失1.5档曝光值,光圈收至f2.8时则损失3/10档。很多L系 列红圈定焦镜头在使用非全副机或是收小光圈的情况下暗角都比较轻微。不过所有这些相机镜头在最大光圈时的暗角都无法避免。而现代电影镜头在设计制造的时候 就考虑到最大程度消除暗角现象。最大光圈下,甚至是佳能EF35mm f/1.4 L系列红圈定焦都产生了超过一档的暗角,50f/1.2 L系列红圈定焦也是一样。当然,光圈收到f/2.8的时候,画面周边的光量损失大约为3/10档,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图丽11-16变焦镜头性价比很高,Duclos也推出了PL卡口的电影镜头版本。这颗镜头在11mm焦距下在极边缘处有1.5档的光量损失,16mm焦距下则为一档。ZeissZE 21mm f/2.8 Distagon @ f/2.8(中部方框= APS-C 画幅)CanonEF 14mm f/2.8 L-Series @ f/2.8(中部方框= APS-C 画幅)CanonEF 20mm f/2.8 @ f/2.8(中部方框= APS-C 画幅)Tokina11-16mm f/2.8 @ f/2.8○畸变○枕形畸变和桶形畸变图片来源:Arri/Zeiss对比评测,比尔·本内特,ASC拍摄两颗镜头的价格差别约为22000美元色彩匹配影响镜头成像色彩风格的因素有很多,虽然它们都非常细微,但重要性不可忽视。很多人都知道相机镜头之间的色彩匹配度不如电影镜头,为什么不一样呢?这就说明 电影镜头和相机镜头按照使用方式的区别采用不同的设计。静帧摄影师只拍摄静止的照片,一次只用一颗镜头,混用不同风格的镜头并不影响大局。而电影摄影师则 捕捉多个画面并将其排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段连续的影像。在中近景和大特写之间切换的时候,绝不能出现中近景画面偏冷而大特写偏暖的情况。这种视觉上的不一致可能会让观众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察觉到影像的人工痕迹。因此保证画面的连贯流畅十分关键,否则观众很难融入到这些虚构的故事之中。当然,现在的数字中间片校色可以修正任何一处镜头色彩不匹配的问题,只不过这种工序费时费钱。要是有人用未经色彩匹配的镜头拍一部剧情片的话,那么有两种选择:要么不校色直接发 行,要么后期花钱花时间去补救。校色的花费可能高达每小时几百美元,而后期已经有够多工作要做了,匹配镜头色彩这种事在片场拍摄的时候就可以轻易完成,再花钱就显得很不值得。色彩匹配度测试,来自阿方索·帕拉的CookePanchro/i测评图片来源:阿方索《电影摄影技术测评》镜头相差相差,英文简写为CA,是指镜头无法将所有波长光线准确屈光时发生的现象。由于不同波长频率的光构成人眼可见的色彩,镜头必须对入射光进行屈光并尽可能以直线方式投射到底片/数字感光件上。当镜头内部的镜片进行屈光的时候,有时会像棱镜一样分离一部分波长。这些被散射的波长在抵达成像面的那一刻会与其他波长 出现些许的位置偏差,从而形成画面中的彩色镶边。色差的具体表现就是这种细细的彩条,颜色会根据镜片散射的波长频率改变。在之前讲暗角的部分提到过,广角镜头的视野范围非常大,这些镜头入射光的角度都非常夸张(折射角度也同样如此),在屈光至成像面的同时还要尽力保证光线波长不会被分散。所以相差效应在广 角镜头上发生频率很高。镜头测试展示了多种不同的相差及严重程度。(左:轻度偏黄,中:轻度偏紫,右:重度偏蓝)机械要求:○外形一致电影镜头的机械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拍摄现场的专业需求,使用起来不仅精确度高,而且牢固可靠, 维护成本低,能在片场节省时间,在高强度拍摄的情况下出问题的概率极小。○长度电影镜头在设计制造的时候都会被做成相同或者类似的长度。配合承托导管和遮光斗使用的时候,如果镜头长短不一,那么每次换镜头就需要调整遮光斗及胶圈的位置,不仅麻烦而且费时。如果使用斯坦尼康拍摄,那么一旦改动遮光斗的位置,整个系统都需要重新调平衡,使换镜头的过程更加耗时。图中每颗ZeissMaster Prime定焦镜头都是8英寸长○前端口径电影镜头通常与遮光斗一起使用。和相机镜头使用的螺纹滤镜和卡扣式遮光罩不同,电影镜头靠遮光斗来阻挡杂光及安装方形滤镜。由于不需要重新拆装任何滤镜,遮光斗可以让换镜头更快捷。不过,使用遮光斗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光线从后方射入造成眩光,因此遮光斗后部的胶圈、遮光环或卡扣必须完全贴合镜头前端。把一组镜头做成相同的口径就不需要更换任何前面提到的固定部件,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还可以把承托部件的数量减到最少。○重量有一小部分电影镜头的多个焦段之间重量几乎一致,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实现起来也非常困难。一般来说这些镜头都属于标准焦距,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的光学设计比较复杂,会略重一些。一组重量相近的镜头能为斯坦尼康、遥控伺服系统及手持拍摄等对机器平衡性要求高的场合节省宝贵的时间。○对焦/光圈环位置及卡齿一组电影镜头中各个焦段的对焦齿环和光圈齿环位置都相互匹配,这样一来换镜头的时候跟焦器或是三轴驱动马达就不用调整位置,能给摄影助理省不少事。相机镜头通常没有配合跟焦系统使用的齿环,对焦和光圈环都是纹理设计,方便操作者手持抓握。如果需要配合专业手动及遥控跟焦系统使用的话,那么对焦/光圈齿环必不可少。Zeiss/ArriUltra Speed定焦镜头是外形一致性最高的镜头组之一。16mm至100mm焦段之间所有镜头都正好是143mm长并且统一93mm口径,对焦环和光圈环位置 也完全匹配。每颗镜头的最大光圈都是T/1.9,24mm至85mm焦段之间的镜头也都是2.2磅重。ZeissZE系列相机镜头素质非常不错,也能很好地说明镜头按使用方式进行有区别的设计。该系列的每一颗镜头都以最大程度的轻便性为目标,并不考虑各个焦段之间的一致性。它们的前端口径、镜身长度及对焦光圈环的位置也是五花八门,没有配备用于跟焦系统的齿环。如果在片场使用这类相机镜头的话,每次换镜头摄影大助就得调整遮光斗在承托导管上的位置,还要更换不同口径的胶圈/卡扣/遮光环,跟焦器的位置也需要动,如果是斯坦尼康的话必须重新调平衡。虽然对于摄影助理来说不是什么力气活,但是这些额外工序占用时间,对于经常换镜头的大制作来讲,这些时间累积起来相当可观。除此之外,很多新推出的高端相机镜头已经没有光圈环了!制造商将手动操作的机械式光圈改为由镜头内部的电子芯片控制。这些镜头需要依 赖相机机身以数字方式调整光圈,放在大部分数字摄影机和所有胶片摄影机上就无法使用,因为这些机器根本没有对应的控制电路。像Birger卡口这种解决方 案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兼容性,目前为止,只有转接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还有一个土办法就是先用相机设定好光圈,拆下之后再安装到摄影机上使用。光圈环哪里去了?对焦环旋转结构与距离观察标记静帧摄影师不需要考虑对焦时的流畅度或是对被摄体进行实时跟焦,在这里速度才是关键。对焦完全由拍摄者自己掌握,通过远近调整来确定焦平面。此时拍摄者手握镜头,从取景器观察画面。他看不到也没有必要去看镜身的距离标记,对焦单凭手眼协调,靠直觉按下快门。而电影摄影师不能这么做,拍纪录片的时候这种对焦方 式还勉强可以接受,对于常规拍摄而言一定要避免出现摄影机穿帮的情况,拉风箱式的对焦就是一个例子。电影摄影师必须通过精准优雅的对焦过程引导观众的视 线。摄影助理的任务就是在摄影机与被摄体相对运动的时候对画面主体进行跟焦。拍摄的时候失焦是万万不能的,因此需要依靠镜头的帮助来准确跟随目标,也就是 镜身上的大量观察标记。相机镜头的对焦行程通常都比较短,稍微转一下就能从最近对焦点调到无限远。这种设计适用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很 多静帧摄影师都善于利用这一点。不过,对焦行程短会增加实时跟焦的难度,特别容易失焦。而且相机镜头上的距离标记都很少,精确度也很一般,也没有设置观察 标记线。现代电影镜头的对焦行程通常在300°以上。电影镜头由于光学设计的原因尺寸都偏大,所以对焦行程会超过300°(小尺寸镜头上 300°的对焦行程比少于300°对焦行程的大尺寸镜头实际行程要小)。在高端电影镜头上,每颗镜头的对距离标记都是特别刻制的,以最大程度保证准确性。 而且,现代电影镜头会配置两套对焦刻度,分布在两侧,这样摄影助理就可以在摄影机的任意一边操作了。50mmCooke S4/i 对焦刻度对比50mmRed Pro Prime.(图片来源:EvinGrant,http://RedUser.net)镜头材质对于静帧摄影和电影拍摄环境哪个对于器材要求更苛刻也许还存在争议(我认为是电影拍摄环境),不过电影镜头做工更扎实这一点无可争辩。电影镜头必须适应拍摄 环境中最严酷的考验,全金属制造的镜筒可以承受各种酷暑极寒,维修和硬件更改都非常方便。电影镜头最常见的卡口PL和PV是最目前牢固耐用,最能适应各种 环境的卡口设计之一。CookeS4镜头使用阳极化铝制造,适用于-13°至131°华氏度。镜筒没有使用螺纹设计,而采用了凸轮系统,因此不需要任何润滑。T光圈值下的线性光圈电影镜头不像相机镜头那样有固定的光圈档位,因此调整光圈的时候可以自由设定任何数值。大多数现代PL镜头配有线性光圈环,光圈值标记以三分之一档为间隔。 由于电影镜头使用T光圈单位,在不同镜头之间精准匹配曝光非常容易。相机镜头采用的固定光圈档位会限制光圈值选择的范围,对于不使用固定光圈的相机镜头 (如尼康手动镜头),曝光单位都是以f光圈值表示的,而且也没有细分每档光圈的标记。T光圈值与F光圈值电影镜头以T光圈值电影摄影师(pmovie_sheyingsh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探索他的所有,或阅读那些他从未做过的事。哈苏于昨日(6月22日)发布了全球首台中画幅无反相机X1D。这台相机具有5000万像素中画幅CMOS,14档如何用1万块拍出100万的效果?两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导演除了李安就是他是苹果粉,就不得不知道WWDC。今年的WWDC2016全球开发者大会于北京时间6月14日凌晨在美国旧金山的比3年时间拍出来成长中的新加坡。三角机位是什么?Panavision,Light Iron,RED,这三家影视行业的领军品牌联手,会诞生什么样的产品呢?国内无人机的一大厂商“零度智控”在5月25日于贵阳发布了万众期待的新型无人机——DOBBY。这款无人机早期已一直炒得火热的小米无人机终于发布了。在5月25日晚19:00,小米直播平台与其它合作平台全程纯网络直播了小米很多人留言问我,摄影指导是什么,做什么等等问题,今天给大家分享下这位以《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是第供电神器最近开始进入了雨季,能不出门就别出门了,不如一起来看看大银幕上暴雨天的或欢喜或悲催事。无论是武侠片、科幻片、摄影实战班:日-22日(7天)超过60个影评人和影迷们投票选出的12部伟大的电影摄影照明技术(灯具、附件)你知道多少“摄而优则导”好像已经成为电影界的一条定律,有不少知名导演是从摄影师转型而来,他们的摄影功底为他们的电影美学在摄影棚中布光应该注意什么?NAB上的新品汇报总结:镜头、稳定器、三脚架、监视器等——附件篇。纪念希区柯克逝世36周年,回顾25部电影最后一镜《花样年华》的实景人物光线处理八部经典电影与VR的不解之缘松下 Varicam LT 北京站首秀电影摄影高级班报名中有时候,只有一人失踪整个世界都变得孤独……独自一人在一个大城市旅行很平常,但是如果你能在整个巴黎无人的街道行ARRI、松下、索尼、BMD、Blackmagic Design、Convergent Design、爱图仕……人物处在半阴影时身上会同时存在阳光和阴影,形成受光面和背光面较大的反差,而人工光的任务就是调节这种反差,使阴NAB开始的这两天里,各个厂商陆续都发出了新品,NAB是当下乃至未来的技术发展风向标。电影摄影师会陆续带给您Lytro近年推出的光场相机,虽然受到注目,但却没能打入主流市场。不过,他们最新推出了Lytro Cinem照明设置和设置摄像机一样重要。照明会影响电影的成像,这就是为什么照明组直接回答摄影指导的答案。有了这么多的种于2015年4月上市的DEC无线控制转接器而言,蛰伏一年后,此次将隆重推出在DEC基础上,经过研发、生产的全下午华为在P9、P9 Plus国行发布会上,顺势推出了首款VR眼镜产品。采取了目前国内VR市场普遍的眼镜前些天我们发过一篇文章,以Nikon D5在只用一个灯泡照亮场景来拍摄的视频。作者在拍摄过程中体验到Niko这部短片拍摄使用的器材只有一部Nikon D5单镜反光相机,一支AF-S NIKKOR 24-70mm f/不同角度的拍摄,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让我们看看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和昆汀的低角度拍摄中都藏了什么秘密! 原摄影师Alexy Joffre Frangieh常要在潮湿或其他恶劣环境下拍摄,特别是拍摄延时作品。他推荐比从影片角度进入《荒野猎人》的拍摄地每一个镜头都是一份自信,每一个镜头都是一份努力,每一个镜头都是一份责任!景深与使用的焦距和镜头光圈(光孔)大小直接相关联,它能调节从前景到背景之间的镜头焦点范围内有多少内容。这将决在我们对场面调度的各种特性起反应时,光线的变化显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明暗之间已有了构图或布局上的轻重考虑。约翰-希尔(John Clement Seale)ACS\ASC澳大利亚,日出生于昆士兰的在拍摄巨资电影里最常使用的电影镜头跨空间长镜头的人物光线处理——影片实例分析来自传奇电影摄影师的一些专业意见能让你的职业生涯来一个飞跃。由于现代数字电影摄影机的低光性能,实用照明变得越来越普遍了。许多著名导演和摄影DP们开始转向用实用照明灯作为Critical Mass创作团队,他们想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来展示加拿大的亚伯达,在影棚重现滑雪的姿态提到宽高比我们脑海里总是立马想到16:9 和 4:3,其实这些仅仅是电视的标准,真正的电影画幅比从诞生至今不好莱坞级别摄像机,买不起就看看专业解剖20年像大师一样精通地掌握高角度镜头pmovie_sheyingshi拍电影网电影摄影师服务平台热门文章最新文章pmovie_sheyingshi拍电影网电影摄影师服务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婚纱影楼用什么相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