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试剂和碳氧双键能加成吗的加成是反马式规则的吗

化学中的马式规则与反马式规则是什么?
马氏加成规则: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如卤化氢和烯烃的反应)时,亲电试剂中的正电基团(如氢)总是加在连氢最多(取代最少)的碳原子上,而负电基团(如卤素)则会加在连氢最少(取代最多)的碳原子上.反马氏规则:当存在过氧化物时,卤化氢的加成会出现负电基团(如卤素)则会加在连氢最多(取代最多)的碳原子上.恰好与马氏规则相反.原因是过氧化物使卤原子形成正电荷结构,依然是亲电加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以CH3CH=CH2+HCL为例,说明一下马氏规律和反马氏规律的条件,最好还有原因
猥琐神鸭涟
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Markovnikov Rule)简称“马氏规则”
它是指有机反应中的一条规律.1870年由马尔科夫尼科夫发现.马氏规则规定: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中,加成试剂的正性基团将加到烯烃双键 ( 或叁键 )带取代基较少 (或含氢较多 )的碳原子上 .它阐明了在加成试剂与烯烃发生反应中,如可能产生两种异构体时,为何往往只产生其中的一种.例如,在卤化氢对异丁烯的加成反应中,HX 的正离子H连接到双键末端的碳原子上,形成叔卤代物:
马氏规则的这种具有选择性的加成称为区位选择,可以用电子效应来阐明 .带正电荷部分的Y首先进攻双键,它倾向于加成到双键中电子密度较高的一端,同时所生成的正碳离子一端带有取代基:
由于烷基的超共轭稳定作用,有利于正电荷的分散,结构式a比b稳定,是加成反应的主要方向.因此,马氏规则可以用来预示亲电加成反应的方向.
在自由基加成反应中,加成试剂对烯烃的加成位置往往与马氏规则不一致.例如,在溴化氢对异丁烯的加成反应中,若在过氧化物的作用下,则溴原子连接到末端碳原子上,而不是按马氏规则所预示那样,连在第二碳原子上,结果得到2-甲基溴丙烷:
这一现象称为过氧化物效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上述自由基加成反应中,首先进攻双键的试剂是Br·.由于生成自由基的稳定性不同,二级碳自由基因受两个甲基的超共轭稳定作用,要比一级碳自由基的稳定性大,故前者成为加成反应的主要方向
反马氏规则
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等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的取向与按马氏规则预测的取向不一致时,称为反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则.反马氏规则的情况大致有两种:(1)在光及过氧化物作用下,发生了游离基加成反应(参见过氧化物效应);(2)当亲电试剂中氢原子的电负性大于所连的原子或原子团时,从形式上看加成的取向是违反马氏定则的.(3)三氟乙烯和氯化氢加成违反马氏定则.(4)烯与次卤酸加成是反马氏规则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马氏规则是氢原子加在氢多的碳上,它的原理是甲基是推电子集团,如CH3CH=CH2,CH上的电子云被甲基一推就偏右边,所以CH偏带正电,而CH2由于电子云偏向他所以它带负电,又因为HCL,H带的是正电,Cl带负电,那么由于异性相吸,就有马氏规则了(或叫亲电加成)。反马氏是氢原子加在氢少的碳上,通常可以用HBr+过氧化物,或硼氢化反应来做到。...
原因复杂了,大学里面才学,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你只要记住就行了,氢亲氢原则,氢往氢多的地方加,如果你还想扩展一下的话,就是带负电的往氢少的地方加,带正电的往氢多的地方加,马氏规则只是亲电加成的一种特殊情况再有,反马氏加成只存在于溴化氢,氯化氢没有反马加成。...
氢原子加在含氢叫多的碳原子上
反马氏规律
氢原子加在含氢少的碳原子上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的浅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图文】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的浅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的浅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 ​有​机​化​学​课​件
大小:1.3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化学中“马式加成”和“反马式加成”怎么回事?
马氏规则:1、在于反应的中间产物的稳定性差异造成的.CH3CH=CH2 + HCl ,先是氢加成到双键上.那么,到底是加到一号碳原子还是加到二号碳原子上呢?假设氢先加到一号碳原子上,那么中间的碳正离子两端都有两个甲基,甲基推电子,可以分散碳正离子的正电性,这样的碳正离子比较稳定.假设氢先加到二号碳原子上,那么一号碳变成碳正离子后,就只有一个甲基推电子,不如上面那种情况稳定.所以,氢是先加到一号碳上,Cl-就加到二号碳上,这个就是马氏规则.2、诱导效应由于双键的一段连了一个甲基推电子,所以使得电子云的方向向一号碳移动,氢先加到一号碳上,Cl-加到二号碳上.如果是吸电子基,也是这样分析.反马氏规则:有过氧化物在的情况ROOR (加热)→ 2RO·RO· + HBr → ROH + Br·CH3CH=CH2 + Br·,假设先加到一号碳上,那么就会生成二级自由基碳负离子,CH3CH·CH2Br,两端有两个甲基推电子,电子云密度更大,更容易受到氢离子的进攻.如果先加到二号碳上,生成一级自由基碳负离子,二号碳上还有电负性比较大的Br,削弱了电子云密度,不利于氢离子的进攻.所以,当有过氧化物在的时候,烯烃会发生反马氏加成.马氏规则:正电基团总是加到双键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反马氏规则:正电基团加到双键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在共扼二烯烃里,一般是二、三位加成(马式),当反应条件是某些特定的物质时,在一、四位加成(反马式)
马氏加成,方程外观上看起来对称,其实是能量较低状态。而反马氏在一定催化剂下也会发生,好像有一些过氧化合物条件,如H2O2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氧双键与氢气加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