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的语法现象现象级球员是什么意思思

诗句的语法现象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诗句的语法现象是什么意思
诗句的语法现象是什么意思
比如字数。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在语法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便于大家阅读、句式,二是也便于大家的诗词写作、错置等等、平仄,自然要遵循语法的一般规律,在用词造句中、押韵等方面的制约、词类,但诗词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给大家介绍一下诗词的语法特点、欣赏和理解古典诗词作品。这些又与一般的散文文体有着明显的特点和区别,它因受到自身格律的限制,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例如语序、对仗。因此、省略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律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答案:解析:
  1.One day my friends and I were singing in the room.
  2.Suddenly we heard a loud knock at the door.
  3.We opened the door and saw a woman from downstairs standing there.
  4.She said, “I'm sorry to trouble you. My baby is ill and she has just fallen asleep. Would you please keep quiet?”
  5.We said sorry to her. And we stopped to do our homework quietly. 或者:“We are sorry. /I am sorry. ”And we stopped to do our homework quietly.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英语
来源:新编课外练习题  初二(上)
  根据所给中文提示和英文词语,写出语法正确、意思连贯的小短文。
  中文提示:玛丽想和迈克去公园,但她知道路吗?她问了谁?后来怎么样呢?
  Mary, want, park, with Mike, not know, way, ask, policeman, tell, thank, go to the par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英语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初中英语第三册
  提示:根据下面所提供的李明的个人小档案,写一篇人物介绍。
  中文名:李明  班级:一
  英文名:Mike
  学校:北京市第五中学
  性别:男
  特长:英语、汉语、数学
  国籍:中国
  优点:善良、友好、乐于助人
  年龄:15
  爱好:唱歌、踢足球、看电视
  年级:三
  要求:1.条理清楚,意思连贯,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清晰、规范;
  2.要将表中的内容全部体现在文章中;
  3.字数在80字左右。
科目:初中英语
(书面表达)
  根据所给图画和英文提示,写一篇意思连贯、符合逻辑的短文。
  注意:条理清楚,书写规范,语句通顺。
  词数:60左右。
  提示:①Wang Lan,ill,last week
②we,her,after school
③our teacher,her lessons
④three days later,back to school,we,most of the subjects
科目:初中英语
来源:人教新课标初二上册练习 人教新课标
  根据所给图画和英文提示,写出意思连贯、符合逻辑的文段,首句已给出.
  要求:(1). 条理清楚,书写规范,语句通顺;
     (2). 字数:60词左右.
  提示:September 10th, some cards and flowers, with one voi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英语
来源: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册练习 人教新课标
根据所给情景图示,用40~50个单词说明由A处到市场所经过的路线.
                              
                              
                              
                              
                              
                              
                              
                              古诗英译中语法隐喻现象对比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古诗英译中语法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摘要】: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载有伟大艺术价值的盛誉,并在中国文学史起重要的作用。李清照词英译研究颇受译界重视,研究范围多集中于其译界历史及其发展过程,或借翻译理论探讨译本的翻译技巧与策略,然而从语言学角度尤其是语法隐喻视角对李清照词的中英两个版本进行对比分析颇为罕见。鉴于此,本文从语法隐喻理论角度对李清照八首中文版本和其英译版本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研究,以期探知李清照词中英两个版本语法隐喻三种类型之间的异与同。语法隐喻,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义和词汇语法层次间相互作用的语言现象,研究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表达方式。本文以语法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分别以陈祖美译解及李清照原著的中文版本为研究对象以及许渊冲译著英文版本,运用定性分析对李词的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进行归类与阐释。其次文章还运用对比分析法,从语法隐喻视角对中英两个版本中英译文和原文进行异同对比分析,以期为古典诗歌翻译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和借鉴之处。通过对李清照八首宋词中英两个版本的对比分析,文章研究问题旨在发现其两者之间的不同与相似之点并就其异同分析主要原因。本文选取陈祖美译解李清照词的中文版本和许渊冲所译英文版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1)就概念隐喻而言,中英两个版本中名词化的使用频率都较高。但是许译中形容词化和不涉及级转移的概念隐喻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中文原版词中动词化使用频率要高于许译作品;2)李词中语气隐喻的分布和许译情况相似。与之不同的是李词中文版本和许译版本中情态隐喻出现频率均较低;3)中英两个版本中语篇隐喻中介词短语作主位的比例相似;原词中频繁出现名词短语即宾语和时间副词充当主位,而非限定动词只有在英译版本中才可充当主位;4)就中英两个版本中语法隐喻的类型与分布现象的不同与相似性,其主要原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抒情意象、宋词语言特点和语篇衔接需求四个方面。总之,本文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语法隐喻视角下对李清照原词的概念、人际和语篇意义及其英译对比分析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为李词英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从语法隐喻理论角度探索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间的相似和差异性,拓展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H315.9;I046【目录】:
Abstract3-5摘要5-10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5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0-11 1.2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11-12 1.3 Objectives of the Study12 1.4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13 1.5 Layout of the Thesis13-15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5-24 2.1 The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15-19
2.1.1 Previous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of GM Abroad15-17
2.1.2 Previous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of GM in China17-19 2.2 Previous Studies of English Versions of Li Qingzhao’s Ci-poetry19-22 2.3 The Significance of GM for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22-24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4-35 3.1 Type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24-25 3.2 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25-30
3.2.1 The Realization of 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25-27
3.2.2 The Identification and Recategorization of Ideational GrammaticalMetaphor27-30 3.3 Interpers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30-33
3.3.1 Metaphor of Mood31-32
3.3.2 Metaphor of Modality32-33 3.4 Textual Grammatical Metaphor33-35Chapter 4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Translation of LiQingzhao’s Ci-Poems35-69 4.1 The Selection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Li Qingzhao’sCi-poems35-37
4.1.1 The Selec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35-36
4.2.2 The Selection of the English Version36-37 4.2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37-51 4.3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Interpers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51-57
4.3.1 Metaphor of Moo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51-54
4.3.2 Metaphor of Modalit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54-57 4.4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extual Grammatical Metaphor57-62 4.5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GM62-67
4.5.1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Ideational GM62-64
4.5.2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Interpersonal GM64-65
4.5.3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extual GM65-67 4.6 Summary67-69Chapter 5 Conclusion69-73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69-71 5.2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71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71-73Bibliography73-79Acknowledgements79-80Publications8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永生!200433,严世清!215006;[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聪;;[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方义桂;;[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刘婷婷;祖大庆;;[J];才智;2011年05期
邓蓓;;[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缪道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邓嵘,何吉;[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何健;陈建生;;[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程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王天翔;;[J];大舞台;2011年11期
张迪;;[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凡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孙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姜玲;[D];河南大学;2003年
杨元刚;[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王仁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刘承宇;[D];厦门大学;2007年
张作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潘卫民;[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李海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王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邬敏辰,李江华,邬显章;[J];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朱永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1期
胡壮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林书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朱永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严世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束定芳;[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严世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升霞;;[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娄琦;娄晓琳;张戈平;国洪丹;;[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吴剑锋;;[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华海燕;;[J];内江科技;2008年07期
王娟娟;;[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郭明周;董杰;;[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李文秀;;[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张文清;朱宁;;[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高扬;;[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年10期
杨雪芹;;[J];名作欣赏;2013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昌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高贞;;[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林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刘宇;;[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官晓勤;;[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罗瑞球;;[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凡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刘承宇;[D];厦门大学;2007年
高明强;[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霞;[D];延边大学;2003年
何寅曦;[D];西南大学;2015年
张倩;[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于宏敏;[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代丽君;[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黄丽娜;[D];郑州大学;2015年
牛璐芳;[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朱彤;[D];苏州大学;2015年
姚子萍;[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吕敏敏;[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第一节 诗词的节奏  诗词的节奏和语句的结构是有密切关系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和语法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我们把节奏问题放在这里来讲。  (一)诗词的一般节奏  这里所讲的诗词的一般节奏,也就是律句的节奏。律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的。如果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则最后一个字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单位。具体说来,如下表:  三字句:  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四字句: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句: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这一个角度上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两句口诀是基本上正确的:第一、第三、第五字不在节奏点上,所以可以不论;第二、第四、第六字在节奏点上,所以需要分明[1]。  意义单位常常是和声律单位结合得很好的。所谓意义单位,一般地说就是一个词(包括复音词)、一个词组一个介词结构(介词及其宾语)、或一个句子形式、所谓声律单位,就是节奏。就多数情况来说,二者在诗句中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试把诗句按节奏来分开,每一个双音节奏常常是和一个双音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形式相当的。  例如: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毛泽东)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毛泽东)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李益)  应当指出,三字句,特别是五言、七言的三字尾,三个音节的结合是比较密切的,同时,节奏点也是可以移动的。移动以后,就成为下面的另一种情况:  三字句:  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试看,另一种诗句则是和上述这种节奏相适应的:  须--晴日。(毛泽东)  起--宏图。(毛泽东)  雨后--复--斜阳。(毛泽东)  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  海月--低--云旆,江霞--入--锦车。(钱起)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纔能--没--马蹄。(白居易)  实际上,五字句和七字句都可以分为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五字句分为二三,七字句为四三,这是符合大多数情况的。但是,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的一致性也不能绝对化,有些特殊情况是不能用这个方式来概括的。例如有所谓折腰句,按语法结构是三一三。陆游《秋晚登城北门》:“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如果分为两半,那就只能分成三四,而不能分成四三。又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个七字句如果要采用两分法,就只能分成二五(&粪土--当年万户侯&),而不能分成四三;又如毛主席的《七律·赠柳亚子先生》“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个七字句也只能分成二五(&风物--长宜放眼量“),而不能分成四三。还有更特殊的情况。例如王维《送严秀才入蜀》”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杜甫《春宿左省》”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临青塞“、”临万户“、”随平野“、”向白云“、”傍九霄“、”入大荒“,都是动宾结构作状语用,它们的作用等于一个介词结构,按二三分开是不合于语法结构的。又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按节奏单位应该分为二三或二二一,但按语法结构则应分为一四(”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二者之间是有矛盾的。  杜甫《宿府》“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按语法结构应该分成五二(&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王维《山居》”鹤巢松树徧,人访荜门稀“,按语法结构应该分成四一(”鹤巢松树--徧,人访荜门--稀“)。元稹《遣行》”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按语法结构也应该分成四一(”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这种结构是违反诗词节奏三字尾的情况的。  在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发生矛盾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法结构。事实上,诗人们也是这样解决了矛盾的。  当诗人们吟哦的时候,仍旧按照三字尾的节奏来吟哦,但并不改变语法结构来迁就三字尾。  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的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我们把常例和变例区别开来,节奏的问题也就看清楚了。  (二)词的特殊节奏  词谱中有着大量的律句,这些律句的节奏自然是和诗的节奏一样的。但是,词在节奏上有它的特点,那就是那些非律句的节奏。  在词谱中,有些五字句无论按语法结构说或按平仄说,都应该认为一字豆加四字句(参看上文第三章第二节)。特别的后面跟着对仗,四字句的性质更为明显。试看毛主席《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徧,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又试看毛主席《沁园春·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按四字句,应该是一三不论,第一字和第三字可平可仄,所以“万”字仄而“长”字平,“红”字平而“内”字仄。这里不能按律诗的五字句来分析,因为这是词的节奏特点。所以当我们分析节奏的时候,对这一种句子应该分析成为&仄--平平--仄仄“,而于具体的词句则分析成为”看--万山--红徧“,”望--长城--内外。&这样,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还是完全一致的。  毛主席《沁园春·长沙》后阕:“恰同学少年,风化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也有类似的情况。按词谱,“同学少年”应是平平仄仄,现在用了仄仄平平是变通。从“恰同学少年”这个五字句来说,并不犯孤平,因为这是一字豆,加四字句,不能看成是五字律句。  不用对仗的地方也可以有这种五字句。仍以《沁园春》为例。毛主席《沁园春·长沙》前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后阕:“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雪》前阕:“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后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中的五字句,无论按语法结构或者是按平仄,都是一字豆加四字句。“大”、“击”、“素”、“人”都落在四字句的第三字上,所以不拘平仄。  五字句也可以是上三下二,平仄也按三字句加二字句。例如张元干《石州慢》前阕末句“倚危樯清绝”,后阕末句“泣孤臣吴越”,它的节奏是&仄平平--平仄&。  四字句也可以是一字豆加三字句,例如张孝祥《六州歌头》:“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其中的“念腰间箭”就是这种情况。  七字句也可以是上三下四,例如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又如辛弃疾《太常引》:&人道是清光更多[2]。&  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四下五,十一字句往往是上五下六,或上四下七,这些都在上文谈过了。值得注意的是语法结构和节奏单位的一致性。  在这一类的情况下,词谱是先有句型,后有平仄规则的。例如《沁园春》末两句,在陆游词中是“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这个句型就是一个一字豆加两个四字句,然后规定这两句的节奏是&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又如《沁园春》后阕第二句,在陆游词中是”又岂料而今余此身“,这个句型是上三下五,然后规定它的节奏是”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在这里,语法结构对词的节奏是起决定作用的。  第二节 诗词的语法特点  由于文体的不同,诗词的语法和散文的语法不是完全一样的。律诗为字数及平仄规则所制约,要求在语法上比较自由;词既以律句为主,它的语法也和律诗差不多。这种语法上的自由,不但不妨碍读者的了解,而且有时候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艺术效果。  关于诗词的语法特点,这里也不必详细讨论,只拣重要的几点谈一谈。  (一)不完全句  本来,散文中也有一些不完全的句子,但那是个别情况。在诗词中,不完全句则是经常出现的。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所谓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最明显的不完全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里有四层意思:“晴川历历”是一个句子,“芳草萋萋”是一个句子,“汉阳树”与“鹦鹉洲”则不成为句子。但是,汉阳树和晴川的关系,芳草和鹦鹉洲的关系,却是表达出来了。因为晴川历历,所以汉阳树更看得清楚了;因为芳草萋萋,所以鹦鹉洲更加美丽了。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里也有四层意思:“云鬟湿”是一个句子形式,“玉臂寒”是一个句子形式,“香雾”和“清辉”则不成为句子形式。但是,香雾和云鬟的关系,清辉和玉臂的关系,却是很清楚了。杜甫怀念妻子,想象她在鄜州独自一个人观看中秋的明月,在乱离中怀念丈夫,深夜还不睡觉,云鬟为露水所侵,已经湿了,有似香雾;玉臂为明月的清辉所照,越来越感到寒冷了。  有时候,表面上好象有主语,有动词,有宾语,其实仍是不完全句。如苏轼《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并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挂”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好象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起了太阳,好象挂上了铜钲。毛主席所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月”并不是“叫”的宾语。西风、雁、霜晨月,这是三层意思,这三件事形成了浓重的气氛。长空雁叫,是在霜晨月的景况下叫的。  有时候,副词不一定要像在散文中那样修饰动词。例如毛主席《沁园春·长沙》里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恰”字是副词,后面没有紧跟着动词。又如《菩萨蛮》(大柏地)里说:“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复”字是副词,也没有修饰动词。  应当指出,所谓不完全句,只是从语法上去分析的。我们不能认为诗人们有意识地造成不完全句。诗的语言本来就像一幅幅的画面,很难机械地从语法结构上去理解它。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就是诗的语言要比散文的语言精炼得多。  (二)语序的变换  在诗词中,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在不损害原意的原则下,诗人们可以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现在举出毛主席诗词中的几个例子来讨论。  七律《送瘟神》第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第二句的意思是中国(神州)六亿人民都是尧舜。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六亿”放在第一二两字,“神州”放在第三四两字,“尧舜”说成“舜尧”。“尧”字放在句末,还有押韵的原因。  《浣溪沙·1950年国庆观剧》后阕第一句“一唱雄鸡天下白”,是“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意思。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所以“一唱”放在第一二两字,“雄鸡”放在第三四两字。  《西江月·井冈山》后阕第一二两句:“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壁垒森严”和“众志成城”都是成语,但是,由于第一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所以“森严”放在第三四两字,“壁垒”放在第五六两字。  《浪淘沙·北戴河》最后两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曹操《观沧海》原诗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依《浪淘沙》的规则,这两句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所以“萧瑟”放在第一二两字,“秋风”放在第三四两字。  语序的变换,有时也不能单纯了解为适应声律的要求。它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杜甫《秋兴》(第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有人认为就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皇栖老碧梧枝”。那是不对的。“香稻”、“碧梧”放在前面,表示诗人所咏的是香稻和碧梧,如果把“鹦鹉”“凤皇”挪到前面去,诗人所咏的对象就变为鹦鹉与凤皇,不合秋兴的题目了。又如杜甫《曲江》(第一首)“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上句“经眼”二字好象是多余的,下句“伤多”(感伤很多)似应放在“莫厌”的前面,如果真按这样去修改,即使平仄不失调,也是诗味索然的。这些地方,如果按照散文的语法来要求,那就是不懂诗词的艺术了。  (三)对仗上的语法问题  诗词的对仗,出句和对句常常的同一句型的。例如: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主语是名词前面加上动词定语,动词是单音词,宾语是名词前面加上专名定语。  毛主席《送瘟神》:“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主语是颜色修饰的名词,“随心”、“着意”这两个动宾结构用作状语,用它们来修饰动词“翻”和“化”,动词后面有补语“作浪”和“为桥”。  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例如:  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三分国”是“盖”的直接宾语,“八阵图”却不是“成”的直接宾语。  韩愈《精卫填海》:“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细”字是修饰语后置,“山石细”等于“细山石”;对句则是一个递系句:“心里希望海波变为平静。”我们可以倒过来说“口衔细的山石”,但不能说“心望平的海波”。  毛主席的七律《赠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太盛”是连上读的,它是“牢骚”的谓语;“长宜”是连下读的,它是“放眼量”的状语。“肠断”连念,是“防”的宾语;“放眼”连念,是“量”的状语,二者的语法结构也不相同。  由上面一些例子看来,可见对仗是不能太拘泥于句型相同的。一切形式要服从于思想内容,对仗的句型也不能例外。  (四)炼句  炼句是修辞问题,同时也常常是语法问题。诗人们最讲究炼句;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全诗为之生色不少。  炼句,常常也就是炼字。就一般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称为“谓词”)。把这个中心词炼好了,这是所谓一字千金,诗句就变为生动的、形象的了。著名的“推敲”的故事正是说明这个道理的。相传贾岛在驴背上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犹豫不决,用手作推敲的样子,不知不觉地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前导,韩愈问明白了,就替他决定了用“敲”字。这个“敲”字,也正是谓语的中心词。  谓语中心词,一般是用动词充当的。因此,炼字往往也就是炼动词。现在试举一些例子来证明。  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随”和“抱”这两个字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合适。“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等说法好得多,因为只有“抱”字纔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  杜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都是炼字。它们都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毛主席《菩萨蛮·黄鹤楼》第三四两句:“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锁”字是炼字。一个“锁”字,把龟蛇二山在形势上的重要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了,而且非常形象。假使换成“夹大江”之类,那就味同嚼蜡了。  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后阕第一二两句:“六盘山上高峯,红旗漫卷西风。”“卷”字是炼字。用“卷”字来形容红旗迎风飘扬,就显示了红旗是革命战斗力量的象征。  毛主席《沁园春·雪》第八九两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和“驰”是炼字。本来是以银蛇形容雪后的山,蜡象形容雪后的高原,现在说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静态变为动态,就变成了诗的语言。“舞”和“驰”放到蛇和象的前面去,就使生动的形象更加突出。  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第三四两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腾”和“走”是炼字。从语法上说,这两句也是倒装句,本来说的是细浪翻腾、泥丸滚动,说成“腾细浪”、“走泥丸”就更加苍劲有力。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气概被毛主席用恰当的比喻描画得十分传神。  形容词和名词,当它们被用作动词的时候,也往往是炼字。杜甫《恨别》第三四两句:“草木变衰行剑外,干戈阻绝老江边。”“老”字是形容词当动词用。诗人从爱国主义的情感出发,慨叹国乱未平,家人分散,自己垂老滞留锦江边上。这里只用一个“老”字就充分表达了这种浓厚的情感。  毛主席《沁园春·长沙》后阕第七、八、九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二字是名词当动词用。毛主席把当年的万户侯看成粪土不如,这是蔑视阶级敌人的革命气概。“粪土”二字不但用得恰当,而且用得简炼。  形容词即使不用作动词,有时也有炼字的作用。王维《观腊》第三四两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句子形式,“枯”、“疾”、“尽”、“轻”,都是谓语。但是,“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以上所述,凡涉及省略(不完全句),涉及语序(包括倒装句),涉及词性的变化,涉及句型的比较等等,也都关系到语法问题。古代虽没有明确地规定语法这个学科,但是诗人们在创作实践中经常接触到许多语法问题,而且实际上处理得很好。我们今天也应该从语法角度去了解旧体诗词,然后我们的了解纔是全面的。文朋诗友(wwwliuqs2015)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梁启超(1873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门前前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  初学人读诗,往往给典故难住。他们一回两回不懂,便望而生畏,因畏而懒,这会断了他们到诗去的路。所以需要注释释源惨白着脸,扔下旅行包,踉跄地跑到释明房间,一脚踢开了房门。我也紧随其后。我进屋就当即“啊”地尖叫起来,释春节开初上班就开始忙了,阿国还是那样地爱开玩笑。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走过来说:“杜若,春节吃什么好货了?瞧把你转眼间春节就到了,我在除夕的前两天坐火车回家了。释源把我送到火车站,帮我拎着大包小包,他说春运的时候人多,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夜直》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
  1《气节歌》  败而不馁胜不娇,傲骨凛凛硬似刀。  富贵不能淫正气,贫贱不能移志高。  威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一)  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  画外音:  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
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  谈谈律诗中的起(上)  凡是学过律诗的人众所周知,起、承、转、合是诗歌的框架和章法,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探1、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2、舟行若穷,忽又无际。——(唐)柳宗元3、广直言之路,启进善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一)  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  画外音:  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  春思  唐·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秦城鄰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始闻秋风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溜枕前觉,一夜颜妆镜中来。  马思边  岁月无痕,叶落无声。那是怎样的一种苍白的凝重,飞驰的犹疑啊!  ——题记  经常从一棵古树下走过,总是感吟剑诗  清·洪秀全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  我在月下彷徨,寥廓江天万里霜。  霜自冷其冷,月自光其光。这样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欢迎喜欢读书,喜欢诗词歌赋的朋友关注和分享推广微信公众号:文朋诗友。  大家一起读无题  名·陈嘉谋  施氏山前旧有人,吴王宫殿几重新。  年来绿树村边月,夜半清溪梦里身。  衰草尽随眉沧海霁月,落崖惊风。月下酒何苦,风中心何痛。江湖夜雨十年灯,明日秋风一万重。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在缠绵悱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曹魏时岳鄂王墓  元·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  支道林是一位佛教徒。在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也影响到佛教。支道林虽出家为僧,《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亦曰林公,别号支硎。东晋高僧,陈留人,善草隶,好畜马。魏晋时代  中国人,是从《太阳照常升起》的年代里走来。影片里对一只“鞋子”通过词语、图象不加克制地反复把玩。那个年代  01.《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十大“五言绝句”  0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  西默斯·希尼(1939-)爱尔兰诗人。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  七律,即七言格律诗之简称。为我国古典诗歌之最精巧完美体式。因为创造成型完美于唐代,所以当时唐人为区别于之编者按:近段时间小伙伴们对中小学教材古诗词的去存问题议论纷纷,但在著名古典文化学者叶嘉莹看来,教材中诗词  今日学杜诗,一生自告奋勇要讲《登高》,我心窃喜。以为自告奋勇者,必然颇有底气也,颇有研究也。遥想2004  《老子》一书中提出的“道生万物”、“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等思想,强调以主客交融和人性的方式来认识和对   编者按:有一个成语叫“孝感动天”,至孝之人,不仅可以感动天地,也能感化禽兽,在正史中类似记载数不胜数。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诗人、剧作家、评论家和导演。199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珊瑚》  这株  帕斯,墨西哥诗人、散文家。199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互补》  在我身上你找山,  找葬在林中的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得大自在  从哲学上讲,有阴必有阳,有现象必有本体,有束缚必有解脱,有他在也必有自在——既然一切宇宙现象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当代捷克著名诗人。198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 《柳条哨歌》 茅荑花四处飞飘,  春  缘起与他在  印度文明是一个比中国文明还要早熟的文明,尽管佛法博大精深,思想丰富,但若追根溯源,真正属于美术馆 关于苦难他们总是很清楚的, 这些古典画家:他们多么深知它在 人心中的地位,甚至痛苦会产生, 当别人在  当代西方哲学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向,即从形而上转向形而下,从思辨世界转向生活世界,从意  谈《大唐西域记》  ◎季羡林  要想正确评价这一部书,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把它放在一定  有为观与无为观  佛经中各菩萨的名字,皆有两重含意。一个含意是指,证悟到菩萨果位的修行者名号;另一个含意  日,南通市北城小学组织学生集体跪拜父母,《人民日报》官方微博11日也发布了这一消息,称  那天我问你,“你将来想做什么”,我注意到,你很不屑于回答我这个问题,所以跟我胡诌一通。是因为你们这个世代  序分与流通分  正如上面所说,玄奘法师在翻译《大般若经》,特别是《心经》时,并没有恪守“颇为谨严,不删一wwwliuqs2015文朋诗友今何在? 文学是一种精神食粮,不能当饭吃,可以暖人心。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诗文的各种信息,分享各种好诗歌好文章好时评,分享文字带来的快乐。热门文章最新文章wwwliuqs2015文朋诗友今何在? 文学是一种精神食粮,不能当饭吃,可以暖人心。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诗文的各种信息,分享各种好诗歌好文章好时评,分享文字带来的快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洋现象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