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性偏头痛缓解方法快速缓解方法

针刺预防性治疗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针灸》2009年06期
针刺预防性治疗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价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空白胶囊治疗,穴取百会、神庭、本神为主;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合针刺安慰穴治疗,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及有效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在3个时间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生理职能维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7个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68.0%、68.0%,均优于对照组的24.0%、32.0%(均P0.05)。结论:针刺预防性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并减少头痛发作。针刺与盐酸氟桂利嗪在改善偏头痛患者躯体健康及精神健康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减少偏头痛发作天数上针刺更为有效。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246.6【正文快照】:
偏头痛属原发性头痛,是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反复发作性疾病,其典型发作为剧烈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经一段缓解期后可因多种因素再次发病。有研究[‘〕显示超过90%的偏头痛患者因头痛发作出现失能,其中半数患者需要卧床,工作能力下降,生存质量受到影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良宵;齐丛会;朱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2期
张宏如;顾一煌;许慧倩;;[J];湖南中医杂志;2012年06期
窦蕊;李泽建;;[J];中医文献杂志;2011年04期
满韦韬;黄泳;吴靖国;林仁勇;冯涛;周靖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10期
郑淑美;崔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年06期
谢荭;韩扬;;[J];循证医学;2011年03期
刘丽艳;;[J];针灸临床杂志;2010年08期
郑嘉月;王京京;景向红;胡静;;[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年10期
余晓璐;范刚启;;[J];针灸临床杂志;2012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香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黄美惠;[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何建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春荀;[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杭晓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勤仁;[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郑嘉月;[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董明凯;[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春波,何燕玲;[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年02期
高利;王宁群;李宁;王平平;钟祥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于生元;董钊;李焰生;万琪;周盛年;乔向阳;;[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张琰;刘慧林;王麟鹏;;[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刘慧林;张琰;李敬道;陈鹏;王麟鹏;;[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瑜菡;颜红;陈立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4期
张雨晴;;[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查长芳;;[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邵惠珍;赵德明;董梅;;[J];安徽医学;2009年03期
刘一鸣;;[J];安徽医学;2009年07期
张平;佟伟军;;[J];安徽医学;2009年09期
张建凤;汪星;;[J];安徽医学;2012年03期
项凤梅,符林春;[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盛长健;刘健;谢秀丽;万磊;;[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吕雪敏;吕仙利;;[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宏革;蒋大力;郭秀华;刘琳;;[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王德军;严洁;常小荣;王婷;刘珏;刁利红;谢辉;;[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吴凡;沈雪勇;张海蒙;王丽祯;赵玲;邓海平;程珂;;[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刘彦丽;赵竞;王莉;段呈玉;李艳萍;杨绍春;孙俊;贺铮铮;蔡怡;方路;马克坚;;[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郭晓辰;张军平;朱亚萍;周亚男;吕仕超;肖楠;;[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赖伏虎;罗洁樱;廖小玲;张俊;冯程;;[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沈梦英;毛志雄;赵书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彭武清;杨梅;;[A];睡眠医学与精神卫生研讨会(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50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5年
张崇泉;张炜宁;金幼兰;王风雷;李芾;;[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林谦;农一兵;万洁;逯金金;温志浩;安超;;[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学森;[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汪继兵;[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戴霞;[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马一平;[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王煜;[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张玲;[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逯金金;[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俞丽华;[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巫子涵;[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金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咏梅;[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王燕;[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徐文华;[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连楠;[D];郑州大学;2010年
王亚南;[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潘军英;[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园园;[D];潍坊医学院;2009年
景睿;[D];潍坊医学院;2009年
胡晓枚;[D];暨南大学;2010年
刘彬;[D];南昌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憬;[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6期
刘晓颖;;[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2期
高春长;吕有魁;何宗宝;;[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3期
曾利友;方巧巧;丁昌珍;李东霞;;[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李良平;李明江;王利民;彭福秀;;[J];按摩与导引;2007年07期
陈华德;殷光磊;蒋飚;何伟良;;[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李桂敏;叶德宝;;[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魏丹;;[J];北京中医药;2012年01期
李向新;;[J];包头医学;2008年02期
邸玉鹏;王发渭;;[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月华;;[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克刚;[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杨旭光;[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喜梅;[D];吉林大学;2011年
廖曼;[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曹锐;[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03期
邓国忠;;[J];中国针灸;2011年12期
翟春梅;;[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3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华亮;[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赵会玲;刘佳林;胡月平;;[J];四川中医;2006年05期
戴明;靳淼;沈维娜;;[J];上海针灸杂志;2007年09期
孙增华,杨玉金;[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年02期
黄梅芳,俞昌德;[J];中国针灸;2003年10期
董妙先;;[J];针灸临床杂志;2007年06期
俞丽辉,孙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年09期
高利;李宁;魏翠柏;钟祥斌;;[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年01期
吴宏涛,周东,何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年08期
李静;[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小梅;王柏松;宋艳艳;祁红;荣征星;王昊;;[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年05期
L?inez M.J.A.;L?pez A.;Pascual A.M. ;邓剑平;;[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11期
赵建玲;[J];针灸临床杂志;2002年10期
沈静;;[J];湖北中医杂志;2010年12期
金碧琳;唐伟兰;周梅;王晓英;;[J];上海针灸杂志;2009年03期
徐珊宁;;[J];光明中医;2010年07期
李道丕;姬锋养;刘鹏;陶春潮;石瑛;;[J];针灸临床杂志;2011年06期
,安彤;[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陈雷;[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10期
张路;张琰;刘慧林;刘红;王麟鹏;;[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刁利红;杨卓欣;于海波;罗文舒;杨福霞;;[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余芝;鞠传慧;徐斌;吴家栋;;[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王奎云;周冀英;王运锋;谭戈;李冬梅;;[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张人杰;宫俐俐;;[A];第三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李雪莲;周冀英;王运锋;冉丽;谭戈;陈力学;;[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杨洪军;边宝林;王永炎;;[A];全国中药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邱海云;;[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董万利;倪健强;贾莎莎;陈守恭;姜玉婷;高玉振;;[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陈戎;;[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董军立;席刚明;周少华;彭先芬;王世凤;;[A];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副主任医师
蒋志君;[N];大众卫生报;2000年
王丽芳;[N];江苏科技报;2002年
副主任医师:唐步顺;[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蒋志君;[N];中国医药报;2000年
陆梅芳;[N];中国医药报;2001年
安徽省岳西县来榜清潭卫生所
王业龙;[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整理;[N];保健时报;2003年
;[N];保健时报;2004年
本报特约记者 谢明霞;[N];健康时报;2003年
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兴伟;[D];中南大学;2010年
焦岚;[D];吉林大学;2012年
李淑霞;[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迟慧彦;[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明中强;[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刘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谢高强;[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李军;[D];浙江大学;2007年
关婷尹;[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马立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月;[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刘兰芳;[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薛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王春英;[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波;[D];浙江大学;2009年
王自萌;[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徐莺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资慧英;[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张磊;[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江洁慈;[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冲击性头疼怎样治疗?日常应该怎样缓解?_百度知道
冲击性头疼怎样治疗?日常应该怎样缓解?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要被风吹
睡觉要注意头不要朝着风口头疼时用风油精涂在太阳穴 轻轻按压
或者用薄毛巾包住前额放松心情 减轻压力
不要老想着头疼 转移注意力想点别的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头疼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
影响偏头痛患者依从性的因素及提高依从性的应对措施
优质期刊推荐您的位置: &
Sumatriptan治疗急性偏头痛及其对血浆神经肽的影响
优质期刊推荐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预防性治疗对偏头痛患者中枢敏化影响的研究
背景: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影响了大约总人口的12%,以强烈的头痛可能伴随恶心、畏光和畏声为特征。偏头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据报道它影响了从幼年到成年大约18%的女性和7%的男性,引起了严重的残疾和人类一生中最多产时段中较大比例人口的工作丢失。偏头痛患者异常性疼痛的发生率高,使用具体的测试和问卷调查,在偏头痛发作时形成异常性疼痛的比例占全部偏头痛人口的接近80%。大量的证据证明偏头痛患者在头痛病史的第一年大多数是没有异常性疼痛的,而且在偏头痛发作的过程中注定最后是要形成异常性疼痛的。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的异常性疼痛很可能代表了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的临床表现。异常性疼痛的出现可能是偏头痛慢性化的预测因素。异常性疼痛和其发生的基础机制即中枢敏化对于我们理解偏头痛发作的病理生理、治疗的实施和评估预后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研究发现伴随异常性疼痛的偏头痛患者大多是女性,有低的发病年龄,更长的发病持续时间,更高的偏头痛发作频率,更经常的使用预防性的药物,而且更多地伴有终生的抑郁。  皮肤异常性疼痛的判定目前可通过定量感觉测试及异常性疼痛问卷调查表来进行,定量感觉测试过程比较复杂,主要是测定热和冷的温度相关的异常性疼痛,而且需要经过相关培训,日常门诊的检查操作实施相对困难。问卷调查为判定异常性疼痛是否存在比较可靠易行的方法,但并不能量化疼痛阈值。  频繁头痛的患者进行偏头痛的预防治疗应该是必须的。预防异常性疼痛,因此预防偏头痛患者免于头痛慢性化。而仅有大约3%-13%的偏头痛患者在进行预防治疗。大多数研究报道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是从它们降低头痛频率和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估,还很少关于预防性治疗对偏头痛患者异常性疼痛也就是中枢敏化影响的报道。  目的:  1.通过对存在异常性疼痛与非异常性疼痛的偏头痛患者的性别、年龄、发作频率、病程、疼痛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的比较,进一步判定偏头痛患者发生异常性疼痛的相关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2.将入组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氟桂利嗪组,通过对组间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疼痛阈值的变化,定量地判断异常性疼痛的变化,从而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判断预防性治疗经典的药物对皮肤异常性疼痛,即中枢敏化的影响。  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山东省立医院4.6符合入组标准的专病门诊患者71名。因实验仪器原因,16例患者无法进行痛阈测定,进行痛阈测定的患者为55例。记录入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发作频率、病程。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对头痛程度进行评估,轻度疼痛定为VAS评分≤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  异常性疼痛自评量表(ASC)判定异常性疼痛的严重程度,共十二项,各项得分的总和加起来,0-2分为无异常性疼痛,3-5分为轻度,6-8分为中度,9分以上为重度。  入组标准:(1)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HIS)发布的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第二版中有先兆、无先兆、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ICDH-Ⅱ1.1、1.2、1.5.1);(2)年龄18-65周岁;(3)男女不限;(4)入组之前服用过急性期治疗药物效果不明显或无效。(5)无头部外伤史,神经系统检查阴性,颅脑CT或MRI正常;(6)患者知情同意。  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托吡酯(西安杨森、25mg/片)组和氟桂利嗪(西安杨森、5mg/片)组,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口服托吡酯(25mg-200mg)、氟桂利嗪(5-10mg),总疗程为6个月,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6个月。记录疗效与不良反应。  使用FORCE ONETMFDIX DIGITAL FORCE GAGE(WAGNER,USA)测力计测定压痛,用Electronic Von FreyAnesthesiometer(IITC INC./Life Science,USA)测定刺痛。以均匀增加(约0.1 kg/s的速度)的力量作用于上述四个区域,以随机的顺序在每个部位之间间隔3秒,反复测定三次,让患者感觉疼痛或有非常不舒服的感觉时,停止刺激。三次测定的疼痛感时的力度值平均值作为皮肤疼痛阈值(cautaeous pain threshold,CPT)。每3个月测定一次,记录、比较治疗前后痛觉阈值的改变。  应用SPSS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表示。  结果:  患者年龄为18-62岁(37±13岁),女性占76.1%,70.4%的患者存在异常性疼痛。温度相关的异常性疼痛(61.2%),比动态机械性异常性疼痛(22.4%)和静态机械性(16.3%)异常性疼痛更常见。异常性疼痛与患者的性别、病程、发作频率密切相关,在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中,托吡酯和氟桂利嗪都降低了异常性疼痛的发生率及头痛的发作频率,异常性疼痛患者的例数明显下降,疼痛阈值明显地提高,痛觉阈值下降现象也就是异常性疼痛即中枢敏化的发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的发生比较低,而且非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异常性疼痛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病程、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女性、病程较长、头痛发作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易出现异常性疼痛,为异常性疼痛出现即中枢敏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2)异常性疼痛问卷调查量表能可靠用于异常性疼痛的测定。  (3)偏头痛的患者口服托吡酯或氟桂利嗪在较短的治疗时间内(3-6个月)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疼痛阈值,即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异常性疼痛,改善了中枢敏化现象,治疗效果确切。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可安全使用。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偏头痛缓解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