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里的氧气是主音响用什么字母代替替的

化学中的字母表示的各是什么?如O2表示氧气一样
简单讲一下把R为例2代表R这个物质(由R原子直接构成)3代表1个R原子(微观)把2R为例代表2个R原子把R2为例1代表1个R分子(1个R分子由2个R原子构成)2代表R这个物质(这种物质一般是气体 O2氧气 N2氮气 Cl2L氯气 等)你可以看看初中的化学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从A-G中选出适当的选项分别将字母代号填在下列横线上.A.熔点 B.沸点 C.酸性 D.碱性 E.颜色 F.密度 G.溶解性(1)利用物质______不同,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2)由于固体NaCl和CaCO3的______不同,可采用加水的方法鉴别开来;(3)根据______不同,稀释浓H2SO4时只能将其慢慢地注入水里;(4)利用盐酸的______,可用盐酸清除铁制容器表面的铁锈.
xiangn00077
(1)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故填:B.(2)由于固体NaCl和CaCO3的水溶性不同,可采用加水的方法鉴别开来;故填:G.(3)根据密度不同,稀释浓H2SO4时只能将其慢慢地注入水里;故填:F.(4)利用盐酸的酸性,可用盐酸清除铁制容器表面的铁锈.故填:C.
为您推荐:
可以根据空气中各种物质的沸点不同把它们分离;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盐酸显酸性,能和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本题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铁锈的主要成分.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1)他们应该选..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1)他们应该选择的药品是(填字母)______,A、蜡烛&&&&B、红磷&&&C、硫磺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2)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字母)______.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3)同学们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通过讨论还得出集气瓶中剩余主要气体的性质是:______(答两点).(4)小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如果实验前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______溶液,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朝阳区二模
(1)蜡烛和硫磺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生成固体物质,不影响空气成份的测定,故选B;也只有红磷足量或过量,才能完全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2)保证集气瓶中的氧气与红磷完全反应,故选A;确保成功测定空气主要组成成分.&& (3)剩余气体量不变证明其难溶于水亦不能燃烧且不与红磷反应.&& (4)木炭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生成物是气体,但集气瓶内气压几乎没变,所以水难进入瓶内;而NaOH溶液能很快和CO2反应,几乎不影响实验效果.故答案为:(1)B,过量或足量;&&&&&&&&&&(2)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氮气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4)氢氧化钠.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1)他们应该选..”主要考查你对&&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空气的成分: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稀有气体;按体积分: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易错点:&&&&&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基本恒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延续,气体的排放,空气的成分也在不停地变化,因此不能认为空气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时也是历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近年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旨在考查同学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物质应满足的条件:①此物质能够在空气中中燃烧,不能用铁丝代替,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②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时只能消耗氧气,不能消耗其他气体。不能选用镁代替红磷,因为镁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和二氧化碳反应。③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只能生成固体,而不能生成气体,一般不用木炭,硫代替红磷。2.实验失败与成功的原因:①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会进入容器,使测定结果低于1/5。②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③实验完毕,待容器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观察进水的体积,避免因温度高,气体膨胀,使测定结果低于1/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1.测定原理:(1)红磷(白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容器,通过测定容器中的水的量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2)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刻度器上的活塞移动,测出氧气体积。2.装置3.实验现象(1)红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a中睡眠上升约占钟罩内空气体积的1/5b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液面以上容积的1/5c中活塞移动到4处d中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e中试管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f中右侧的活塞会左移4.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5.注意事项(1)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2)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会进入容器,使测定结果低于1/5。(3)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代替红磷(白磷)。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会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导致测得的体积不准确,而细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氧气体积几乎不变,因此密闭空气内水面不上升。(4)导气管要夹紧,燃烧匙放入集气瓶时要迅速,防止空气受热膨胀,从导气管或集气瓶逸出,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增多,使实验结果偏高。化学实验现象的规律:&&&&&& 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 不同化学实验现象:1.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1)放出大量的热。(2)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色、态、味)的产物。 (3)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一光、二热、三生成)例如:镁条燃烧的现象是: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再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①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硫受热先熔化,再汽化,最后才燃烧); 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加热固体物质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颜色、质量变化及产物中是否有水和气体产生例如: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1)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产生;(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3)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4)试管内的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3.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反应物(液态)的物质和颜色变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淀(包括沉淀颜色)和气泡产生。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五忌” :化学实验现象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能够感觉列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应注意“无忌”。1.忌把实验现象的先后顺序表述颠倒表述实验现象,要按照现象的先后顺序进行表述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能表述成“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热量,火星四射”,因为学生首先观察到的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最后才发现“生成一种黑色物质”。 2.忌把物质的名称当做实验现象物质的名称是根据实验现象、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的,通过外表现象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在描述现象时,切不可把物质的名称当作实验现象。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但不能说生成氧化镁。 3.忌把实验结论当成现象实验结论需要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才能总结出来。在物质的鉴别时要根据实验现象才能确定物质,而不能没有现象直接得出结论。如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时,不能直接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应该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结论),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是氧气。 4.忌表述现象表面很多化学反应的现象十分复杂,有些现象易被忽视,导致在表述实验现象时顾此失彼,给实验分析、推断结论带来困难。 5.忌把“白色”与“无色”混淆白色是指物质对光的反射所产生的一种视觉现象,而无色则是光能全部透过物质所产生的现象。如纯水是无色液体,氧气是无色气体,碳酸钙沉淀是白色的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近几年的各地实验题侧重考查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其中设计型实验题更是热点。对验方案设计和评价的命题主要有:①给出正确的实验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 ②给出实验的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实验的目的:③给出实验方案,评价实验的合理性,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正确性。④改进实验方案。⑤根据已知实验,设计对比实验对某问题进行探究。⑥在探究实验中,对某一环节或某一步骤进行评价。1.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实验设计是指存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之前,实验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原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要科学、正确,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器材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要以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及其他学科知识为依据,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正确性 ②可操作性,在设计实验时,从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操作的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要具有可操作性③简约性。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原料容易获得且价格较低、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操作比较简便、操作步骤简便易行、实验时间比较短。④安全性,设计实验时,要考虑药品是否安仝无毒,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爆炸、污染环境等。 (3)实验设计的类型①制备型实验设计。 ②性质型实验设计。 ③验证型实验设计。 ④计算型实验没计。 ⑤综合型实验设计。(4)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①实验名称:明确实验具体要做什么。②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具体目的是什么 ③实验原理:明确实验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反应,要求反应个数少,消耗的原料少,原料利用率高,且反应有利于向目标物方向进行。④实验装置的设计:根据发生的反应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实验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是:(5)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思考问题的顺序 a.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绿色化;实验现象明显。 b.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 c.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教材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其联系。例如,涉及气体的制备和检验时,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②仪器的连接顺序 a.所选仪器是否恰当,有无多余仪器。 b.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取有每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处理装置。c.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原则;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经过水溶液除杂质。 d.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粗口进气,细口出气”等。 ③实验操作的顺序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在仪器连接完毕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依装置而定,但关键是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 c.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2.实验方案的评价以批判的思维方法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装置设计从某角度否定、排除不合理或不是最优的方法,选择、创新更好的方法,即实验评价。(1)实验方案的评价原则 ①原理正确。设计实验方案要根据化学变化规律和化学实验原理,确保原理正确。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择的药品中一定要含氧元素,经过化学变化才能制出氧气。 ②操作可行。设计实验方案,特别是实验操作确实具有可操作性。如: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多种,如果将木炭放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确实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便于操作,无法控制反应物的量,也不便于收集 ③装置简单。设计实验时,如果能用多套实验装置进行操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选择最简单的实验装置,选择最简便的实验步骤。如: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高锰酸钾,也可以用过氧化氢跟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当然选择后者,因为后者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④经济合理。原料一般要求廉价、易得。 ⑤安全环保。进行实验所选药品尽量无毒,实验过程要安全且不造成环境污染。 (2)实验方案评价的主要类型 ①对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可行是方案的第一要素,评价方案时应注意从原理和操作两个方面分析方案是否可行:一是理论上要科学合理,二是操作上要简单可行。②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评价: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是否切实可行。 ③从环保角度评价:防治污染的根本途径是控制 “三废”的排放。在对方案进行评价时切不可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件。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内容框架:定量实验设计和综合实验设计: 1.定量实验设计通过实验.荻取有关数据。然后分析数据并推理出结论定量实验设汁要精密一些,要尽可能避免一些误差初中常见的定量实验有:分子组成测定、混合物成分含量的测定、物质溶解度的测定、气体体积的测定等 2.综合实验设计综台实验设计是指通过实验验证多个问题,其特点是多步操作.装置复杂、现象多样。常见的有对某气体从制取到组成、成分含量、性质、尾气处理等多项指标进行实验检验和验证: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将其组合起来制取气体、去除杂质、验证性质等。 3.开放实验设计试题从提出问题、实验的方向、仪器的选择、装置的设计、现象的观察记录到结论的推理是完全自主完成的.解答此类试题,过程要合理且完整,方法简便,现象叙述要准确,推理要符合逻辑。化学定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三个定量实验:一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二是用量筒时取液体的体积,三是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1)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引起误差 ①天平没有平衡引入正负误差。②物码错位引起误差。正确放置:左物有码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错位放置:左码右物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2)量筒量取液体时引起误差 ①量取液体量与量筒的大小不匹配如量取10mL.液体用10mL.量筒即可,如果用 50mL量简或100mL。量筒会引起误差。②观察量筒液向引入误筹如果俯视观察凹液面(沿A线) 观察值&实际值如果平视观察凹液面(沿B线) 观察值=实际值如果仰视观察凹液面(沿C线) 观察值&实际值 (3)pH试纸测定溶液pH引起误差pH试纸在测量前用水润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如果测定酸性溶液,pH偏大;如果测定碱性溶液,pH 偏小。
发现相似题
与“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1)他们应该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08652397962242571278429796176268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⑥⑦不得翻转):(1)写出图中字母所标示的仪器名称A酒精灯&&B铁架台(2)小明同学用氯酸钾制取、并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仪器(填番号)①②③⑦,其化学符号表达式为KClO32△KCl+O2;其中①装置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若要验证瓶中氧气已集满,其具体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满了.(3)小光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除用到上述仪器外还必须在①装置试管口加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在收集时应看到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再收集,收集好的氧气应该正(填“正”或“倒”)放在桌上.(4)用收集好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实验时集气瓶炸裂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底没有放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
解:(1)酒精灯和铁架台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铁架台(2)用氯酸钾制取、并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用到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到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满了.故答案为:①②③⑦;KClO32△KCl+O2;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满了(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收集气体时,当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再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正放在桌子上.故答案为: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正(4)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还要注意瓶底放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炸裂集气瓶;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没有放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本题给出的装置是需要加热的;如果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就需要加热.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收集气体时,当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再收集;氧气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满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还要注意瓶底放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炸裂集气瓶;书写符号表达式时,要注意化学式书写正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氧气可以用什么代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