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手指边长癃手指头脱皮是怎么回事事

>> >>小孩子手指被戳伤了,有肿胀和淤青,怎么办?
小孩子手指被戳伤了,有肿胀和淤青,怎么办?
病情描述:
两三岁的孩子把手指戳伤,出现肿胀且有淤青,这应该用什么药。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347条
医生建议:就所说的状况是小孩子的手指受伤,因为对于小孩处于发育期,建议去医院好好检查病及时治疗,不要留下其他的疤痕较好,注意手指有没有骨折的情况,平时可以给予冰块外敷。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专业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相关用药指导
相关健康资讯
相关治疗医生
康旭&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
俞为荣&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刘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杨军&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崔永言&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整形外科
龙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整形外科
相关治疗医院
医院地区等级
尿路感染热门问答
尿路感染专业医生在线
已帮助 5672896 位患者
疾病问题推荐
【骨折挫伤胶囊(华雨)】
【软腭有疤痕】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
健客价:¥3.60
用于对其敏感的大肠埃...
健客价:¥5.50
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
健客价:¥16.70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
健客价:¥4.80
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
健客价:¥9.50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
健客价:¥1.00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
健客价:¥3.00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健客价:¥14.50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
健客价:¥3.00
用于敏感菌引起的:1....
健客价:¥3.50肾亏会不会造成脱发
  待解决动物种类狗动物品种可卡动物年龄2个月动物性别公免疫情况拉稀干呕流鼻涕给它吃了半个土霉素还给它喝了点板蓝根不知道有用吗是否绝育或去势精,日郭一鹏摄网上曾传出吃了豆腐乳被酒驾一事,南京一名司机在行车时看到前方有交警,忽然想起自己刚刚在火锅店吃过,吓得赶紧停车与同伴交换位置可。
  从指甲的月牙,吃这些食物会造成女性不孕!可以在饭前喝酸奶吗?蛋壳色越深营养越高?6个让你胖金秋进补得先备口好牙别在卫生间里做那不卫生的事手指上长倒刺不要乱拔排毒每日必,膝盖总是有酸软下跪的感觉,常有呼吸困难胸闷头晕,看中医说是肾亏,已经喝了几尤其是那种一方面担心对以后性生活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致担心会导致阳痿早泄而心,会的肾虚的话,一般小拇指没有月白。吃了癃闭舒强肾片有干呕现象  为什么有的人手指甲上有月牙,有的人却没有?这反映了身体怎样的健康状态?看一看手指甲,数一数上面的月牙,大致就可以知道您的身体哪里出了问题。手术治疗尽管从理论上讲,算是最彻底的手段,但术中的风险和术后的并发症使患者难以接受药物治疗近年。
  年7月19日守住月牙就是守住健康若是孩子手指甲上没发现有月牙怎么办李彤表示,在如发现月牙减少,可以补充蛋白质和黑色食品如黑米黑木耳等。手指甲上的月牙是怎么回事?指甲下方五分之一处出现一个白色的半月形,这就叫半月痕当消化吸收功能欠佳时,半月痕就会凝减少甚至消失。
  所以半月痕可以反映人体正,--看看自己的手指上有几个月牙?2012/年05/月05日2012/年05/月04日养生月04日2012/年05/月04日每天喝大量的可乐等于自杀经常喝可乐会造成身体。
  健康人的月牙应该有七八个,除了大拇指外,其他手指都没月牙的人,[专家QA]来源腾讯女性编辑Sophia录入Sun欲望指数秋季如何减肥呢?千万不要忽视了你手指的月牙状态。
  年7月27日导语中医专家表示,中医从指甲上的月牙诊断一个人的健康是科学的,而且有一定的道理。给你一个良方,绝对有用有一种粥,可以让你重新拥有手上小月牙黑豆1小把黑。
  早晨起来喉咙有痰,每天会有干呕现象病例分析,治疗方法参考请浏览相关页面,患者发问喉咙有白色物患者性别男患者春秋32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了解是不是正。
"肾亏会不会造成脱发"相关新闻
·······小儿推拿推拿止咳顺运内八卦100次、清肺经200次、清肝经200次、清胃经200次、推天河水100次&&&&&&&&小儿推拿概述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到临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小儿生理特点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把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体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活动上均未臻完善,需要特别呵护。小儿病理特点小儿病理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大,但经过正确医治,易趋康复。小儿因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对于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往往不能忍受而容易出现惊恐状态。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调的情况下,常可引起发育障碍,表现有五迟、五软等病态。又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特别易患、、等传染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往往比成人为重,当发热较高时,易于抽搐、惊厥;感受风寒之后极易导致肺炎、喘咳。总之小儿病情来势急,变化多而迅速,可并发严重病症,但如能诊疗及时,护理得当,也容易痊愈,较快地恢复其生理功能。辨证特点首先小儿不会诉说病情,问诊常是间接的,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较大孩儿虽能自述,也多是言不达意。其次,婴儿气血未充,脉象难凭,尤其在诊察时哭闹不安,更易影响气息脉象。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只有望诊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应予以重视。此外,从八纲辨证来看,由于小儿阳气偏盛,感受外邪后易寒随热化,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居多。下面着重介绍几项小儿特色的诊法。1.望小儿指纹&指纹是浮露于食指桡侧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望指纹与诊寸口脉有相似的临床意义。由于小儿切脉部位短小,诊脉时常啼哭躁动,影响脉象的真实性,而指纹处皮肤薄嫩,脉络易于暴露,故对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诊断。指纹分“风”、“气”、“命”,即食指掌指纹为“”,近节指间纹为“”,远节指间纹为“”(图194)。&&(1)望指纹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暴露患儿小手,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握住小儿食指远端;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从指端向指根部轻推几次,用力要适中,使指纹更为显现,便于观察。(2)望指纹内容:主要从指纹色泽、长短和浮沉三个方面来分析观察。色泽:正常指纹,色呈浅红,隐现于风关之内。患病之后,色鲜红者,多属外感风寒表证;色紫红者,多为热证;色紫黑者,多为血络郁闭,病情危重;色淡者,多为虚证;色滞暗者,多为实证;色青者,多为惊风,或为痛证。&长短:一般说来,指纹在风关者,为邪浅病轻;指纹透气关者,为邪已深入;指纹达命关者,为病情较重;若指纹一直延伸到指甲端,即所谓“透关射甲”,为病情重笃。浮沉:指纹浮现明显者,是病在表;沉隐不显者,是病在里。现代医学认为,小儿望指纹是观察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指纹充盈度的变化主要与静脉压有关,心力衰竭、肺炎等患儿,大多数可见指纹向命关延伸,这是由于静脉压升高所致,静脉压愈高,指纹的充盈度就愈大,也就愈向指尖方向伸展。指纹的色泽在某些程度上可反映体内缺氧的程度,缺氧愈甚,血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就愈高,指纹的青紫色也就愈明显,因而肺炎及心力衰竭的患儿多出现青紫或紫色指纹,贫血的患儿则由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指纹则淡。2.小儿切脉&小儿前臂短小,切脉部位“”就更为短小,不容三指以候寸、关、尺,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也称为一指定三关(图195),而不细分三部。小儿平脉(正常脉象)较成人快,一般l~2岁左右小儿,脉搏每一息(即是一呼一吸)跳动6~7次;3~6岁小儿,每一息跳动5~6次。以后随年龄增加,而脉搏则相对减少。小儿诊脉通常以浮、沉、迟、数,辨表、里、寒、热;以有力、无力来定虚、实。:轻按即能清楚感到脉搏跳动,主表证。:轻按不易感觉,重按才可能触到,主里证。:脉搏比该年龄小儿缓慢,主寒证。:脉搏比该年龄小儿快,主热证。:为实证。:为虚证。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其一定的特点,现主要介绍如下:推法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直推法1.直推法(图196)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和“”穴等。功效:清热解表,止泻通便,。主治:外感发热、腹泻、便秘、惊惕烦躁等症。2.分推法&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作分向的推动,称为分推法,又称为“”本法运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柔和协调。一般分推20~30次。常用于额前、胸部、腹部、背部、腕掌部。功效:分理气血,。主治:发热、咳嗽、腹胀、等症。3.合推法&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动作要求同分推法,只是推动方向相反。运法适用部位同分推法。功效:,理气血。主治:发热、腹胀、便秘等症。在临床上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4.旋推法&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即:旋推法仅依拇指在皮肤表面作旋转推动,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主要用于“五经”穴。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小儿虚证。运法运是运转的意思,在治疗部位做弧形或环形推动(图197)称为运法。亦有人称运推法.属推法的一种。也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医生以拇指罗纹面,或用中指罗纹面,附着于治疗穴位,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推动。或在穴周作周而复始的环形推动。运法在操作时,一是宜轻不宜重,仅是皮肤表面摩擦,而不带动皮下组织。二是宜缓不宜急,每分钟频率约&80~100次。宜用于弧线状穴位或圆形穴位。功效:,。主治:发热、胸闷、呕吐等症。捏积法捏法以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治疗部位做对称性的、,称为捏法。若以捏法施于脊柱,就称为捏脊法。由于此法善治小儿“”,收效神奇,所以又称为“”。下面介绍捏脊法(图198)的两种操作方法。1.医生双手呈握拳状,以食指中节的背侧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拇指伸直前置,并对准食指中节桡侧掌面,而后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挤压、捻动,双手交替,缓慢移动向前(图198&a)。2.医生双腕下垂拇指伸直,指面向前,与食、中两指指面相对;以拇指指端掌面分别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食、中两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挤压、捻动,双手交替,缓慢移动向前(图198&b)。捏脊(积)的操作一般均由穴开始,沿脊柱两侧而上止于大椎穴,一般连续操作5~6遍。结合病情,对需加强手法刺激的患儿,常用捏三提一法;即先捏脊一遍,从第二遍起,每向前捏三次,双手在同一平面同时用力向上提拉一次;或者对重要穴位如肾俞、脾俞、肺俞诸穴位处进行提拉。在提拉皮肤时,常听到较清脆的“嗒、嗒”声,这属于正常的筋膜剥离声。另外在捏法应用时以拇指指端掌面为力点,而不能单纯以拇指指端为力点,更不能将皮肤拧转。捏起肌肤过多,则动作呆滞不易向前推进,过少则易滑脱;用力过重易疼痛,过轻又不易得气。功效: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和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腹泻等病症。此法常用作小儿保健,增进食欲,强壮体质。捏脊法除小儿推拿应用以外,对成人的失眠、、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等虚弱患者也同样有治疗作用。掐法用拇指指甲去按压体表治疗部位的一种手法,称为掐法,本法刺激性强,力量集中,有以指代针之意,所以也称为“”。可用以急救昏厥的患者。以拇指指甲为力点,对体表穴位进行按压。掐法操作时,宜垂直用力按压,不宜抠动,以免损害皮肤。当掐法施用后常继以揉法,以缓和手法刺激,减轻局部的疼痛反应。掐法施用次数一般以5~6次为宜,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长时间的应用。可适用于头面及手足部痛觉敏感的穴位,如人中、老龙、十王等穴。功效:,。主治:小儿惊风、等症。[1]推拿手法 -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小儿推拿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本身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而且还具有“线”状及“面”状,这是特点之一。有相当多穴位都聚结在两手,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这是特点之二。小儿推拿本文着重介绍小儿推拿穴位位置、操作方法、次数(时间)、主治及临床应用。其中“次数”仅代表6个月~1周岁患儿临床治疗时参考,临诊时尚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身体强弱、疾病轻重等情况而有所增减。上肢部穴位治疗时,一般不分男女,仅操作一只手即可,临床习惯于推拿左手(亦可推拿右手)。小儿推拿操作的顺序,一般是先头面,后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下肢。亦有根据病情或患儿体位而定顺序。但是对于疼痛较敏感的穴位,或具有较重刺激力的手法一般都放在最后操作,以利得到患儿的配合。头面部穴位小儿推拿线状穴。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图201)。小儿推拿次数: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等。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加推坎宫,揉大阳)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若惊惕、烦躁可与、按揉百会等穴合用。线状穴。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分阴阳(图202)。次数:30~5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目赤痛可与、掐小天心、等穴合用。点、线结合穴。位置:眉后凹陷处。操作:①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②用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或运太阳(图203)。小儿推拿次数:30~50次。主治:头痛发热,目赤痛。小儿推拿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治外感、内伤;②目赤痛除推、揉法外,可加点刺放血,以增强疗效。位置:人中沟,上1/3与2/3交界点。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主治:惊风、昏厥、抽搐。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惊厥、抽搐时,可与掐十宣、掐老龙等穴合用。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次数:20~30次。主治:。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可与清肺经、拿风池等穴合用。位置:两耳尖连线头顶中部操作:拇指按或揉,称按百会或揉百会(图204)。小儿推拿次数:按30~50次;揉100~200次。主治:头痛、惊风、、等。临床应用:①治惊风、,可与、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穴合用;②治遗尿、脱肛,可与、、、等穴合用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耳后高骨(图205)。次数:30~50次。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临床应用:①外感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②惊风、烦躁可与按百会、清心经等穴合用。位置:枕骨下与斜方肌之间。操作:用拿法,称拿。次数:5~10次。主治:感冒、头痛、颈项强痛。临床应用:①感冒、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②颈项强痛可与揉列缺、揉颈项部肌肉合用。小儿推拿线状穴。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呈线状穴。操作:用拇指或食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次数:推&100~500次。主治:发热、呕吐、项强、等症。临床应用:①外感发热、项强可与拿风池等穴合用;②呕吐可与揉、揉等穴合用。民间常可用汤匙蘸水自上而下刮天柱骨,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作用同推天柱。头面部常用穴位小结&1.&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推天柱等。&2.&按揉百会、揉迎香。&3.&按揉百会。胸腹部穴位位置:正中。操作:中指端接或揉,称按天突或揉天突(图206)。小儿推拿次数:10~15次。主治:咳喘胸闷、痰壅气急、恶心呕吐等。临床应用:①咳喘痰壅,可与推揉膻中、运内八卦等穴合用;②恶心呕吐、与揉中脘、推脾土等穴合用。点、线状结合穴位。位置: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小儿推拿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间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图207);用食、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次数:推或揉约50~100次。主治:胸闷、咳喘、、等。临床应用:①胸闷,取分推膻中;②咳喘、痰鸣,取揉膻中,可与推肺经、揉肺俞等穴合用;③吐逆,取推膻中,可与揉天突、按揉等穴合用。点状穴,常合并应用。位置:乳头向外旁开2分为乳旁,乳头向下2分为。操作:食、中两指分别置乳旁、乳根穴用揉法,称揉乳旁、揉乳根。次数:20~50次。主治:咳喘、胸闷。临床应用:咳喘、胸闷,可与揉膻中,揉等穴合用。面状穴位。位置: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操作:两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穴,称搓摩胁肋(图208)。小儿推拿次数:50~100次。主治:胁痛胸闷、、等。临床应用:①胁痛、胸闷、痰喘气急,可与揉膻中、推膻中等穴合用;②疳积者可多搓摩胁助,加。点、线、面状结合穴位。位置: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操作:①用指端或掌根按揉中脘,称揉;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部位,称摩中脘;自天突起沿胸部正中线直下推至中院,称推中脘(图209)。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推100~300次。主治: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临床应用:①腹胀、食积、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可与推牌经、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②胃气上逆、暧气呕恶,可与推板门、推天柱等穴合用。面状与线状相结合穴位。位置:腹部(以中腹为主)。小儿推拿操作(图210):①两手沿肋弓角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②以掌或四指端摩腹,称。次数:分推100~200次;摩5分钟。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应用:①对于消化道疾病,可与揉中脘、推脾经等穴合用;②常与捏脊法、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③与揉脐、揉、推上合用,是医治小儿腹泻有效的组合穴位。点状与面状相结合穴位。位置:肚脐。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图211)。小儿推拿次数:100~300次。主治: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临床应用:①腹泻、便秘,可与摩腹、揉龟尾,推七节等穴合用;②疳积,可与捏脊、揉中脘、揉足三里等穴合用。位置:脐旁2寸,左右成对。小儿推拿操作:以食、中两指分别置于两侧天枢穴指揉,称揉天枢(图212)。次数:50~100次。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临床应用: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可与揉脐、推牌经、按揉等穴合用。在临床上,天枢与脐可同时操作,以中指定脐,食指与无名指分别按置于两侧天枢穴同时揉动。点状与面状相结合穴位。位置:小腹部,脐下2才与3寸之间。操作:可揉、可摩,称揉丹田(图&213)或摩。小儿推拿次数:揉50~100次;摩5分钟。主治:腹痛、遗尿、、、等。临床应用:①疝气、遗尿、脱肛,可与、、揉等穴合用;②尿潴留,可与按丹田、推等穴合用。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小儿推拿操作:①用拇、食、中三指作拿法,称拿肚角(图214);②用中指按,称。次数:3~5次。主治:腹痛、腹泻。临床应用:对虚寒腹痛,腹泻效果较好,可与揉牌经、摩腹、揉丹田等穴合用。本法刺激性较强,为防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诸手法施毕后,再拿此穴。胸腹部常用穴位小结1.胸部诸穴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喘,痰鸣,胸闷诸症。2.中、上腹部诸穴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功能性紊乱:如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诸症。3.下腹部诸穴主要用于温煦下焦,培肾固本,治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等。腰背部穴位点状与面状结合穴位。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部位。操作:①用手指按其穴位,称按肩井;②用拇指与食、中二指对称用力作拿法,称拿(图215)。小儿推拿次数:按30~50次;拿3~5次。主治:感冒、、等。临床应用:①感冒,可与常例手法,拿风池等穴合用;②上肢痹痛可结合局部相应的成人手法医治;③可用于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位置:下间隙。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大椎。次数:20~30次。主治:项强、发热、咳嗽。临床应用:①感冒发热项强可与常例手法推天柱等穴合用;②咳嗽,可与揉乳房、乳根等穴合用。位置:与之间,左右各旁开1寸5分。操作: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动,称揉。次数:20~30次。主治:感冒、咳嗽、气喘。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可与、、、等穴合用。位置:与之间,左右各旁开1寸5分。小儿推拿操作(图216):①以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动,称揉肺俞;②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侧缘从上向下推动,称推肺俞或称为分推。次数:揉50~100次;推100~300次。主治:、痰鸣、胸闷、等症。临床应用:本穴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可与推揉膻中、清、揉等穴合用;对久咳不愈者,指揉操作时可蘸少量精细盐,效果会更好。位置:与之间,左右各旁开l寸5分。操作:以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动,称揉脾俞。次数:50~100次。主治: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疳积、等。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可与揉中脘、推脾经,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位置: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左右各旁开1寸5分。操作:以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动,称揉肾俞。次数:50~100次。主治:腹泻、便秘、少腹痛、等。临床应用:①对肾虚所致腹泻、便秘的患儿,可与补牌经、补肾经、揉上马等穴合用;②对下肢痿软乏力,可与捏脊、肢体手法治疗合用。位置:与第之间,左右各旁开3寸5分凹陷中。操作:①可以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动;②亦可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动,都称为揉腰俞。次数:50~100次。主治:腰痛、。临床应用:可配合肢体手法推拿治疗。线状穴。位置:至长强成一直线。是小儿身体上最长的线状穴。小儿推拿操作:用食、中二指螺纹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图217)。若加天柱骨一起自上而下直推,就称为大推脊,其清热作用更强。②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法(见上周捏脊法)。次数:推300~500次或更多;捏3~5遍。主治:发热、、疳积、腹泻、便秘等。临床应用:①能清热,在推脊时可蘸少量冰水或酒精,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多与退下六腑、清天河水、推涌泉等穴合用;②捏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多与补牌经、补肾经、推上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先治疗、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线状穴。位置:第四腰椎棘突向下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二指螺纹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作直线推动,分别称为和。次数:100~300次。主治:泄泻、便秘、脱肛。临床应用:①推上七节能止泻,可与揉龟尾、摩腹、揉脐等穴相合用。推上七节还可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可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穴合用;②推下七节能通便,可与揉膊阳池穴合用。位置:尾椎骨端(即督脉经长强穴)。操作: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图218)。小儿推拿次数:100~300次。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临床应用:本穴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节大肠(具有双向性)的功能。①对泄泻、便秘可与推七节、摩腹、揉脐等穴合用;②对脱肛、遗尿可与揉丹田、按揉百会等穴合用。腰背部常用穴位小结1.按揉肺俞、脾俞、肾俞能调治肺、脾、肾本脏器及其相关的疾病,能补其不足,。2.推脊、揉大椎、揉风门均能清热。前者清热作用较大,后两者以为长。3.龟尾、七节具有双向调节大肠功能的穴位,一起应用,形成一组合穴。上肢部穴位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小儿推拿操作(图219):①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远端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②拇指伸直,由指端经罗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补牌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③在拇指末节罗纹面作旋推法,亦称为补脾经。次数:100~500次。主治: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临床应用:①补牌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与揉中脘、指揉脾俞、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②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可与清天河水、清大肠等穴合用。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仅只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或清后加补。线状、面状相结合穴位。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小儿推拿操作: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图220);旋推为补,称补肝经。清肝经、补肝经统称为。次数:100~500次。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口苦咽干等。临床应用:①清肝经能,,,可与清天河水、推涌泉等穴合用;②肝经宜清而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线状和面状相结合穴位。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图221):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旋推为补,称补心经。清心经、补心经统称为推心经。次数:100~500次。小儿推拿主治:,五心烦热,、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惕不安等。临床应用:①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可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穴合用;②本穴宜清不宜补,对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图222):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次数:100~500次。小儿推拿主治:感冒、、咳嗽、胸闷、气喘、、脱肛等。临床应用:①补肺经能补益肺气,可与揉肺俞等穴合用;②清肺经能宣肺清热,,,可与推膻中,揉风门等穴合用。小儿推拿面状、线状相合穴位。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操作(图223):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补,或旋推,称;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次数:100~500次。主治:,,,、遗尿,,等。临床应用:①补肾经能补肾益髓,温养下元,可与揉肾俞、揉丹田等穴合用;②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可以清小肠代之。线状穴位。位置:食指挠侧缘,自食指端至呈一直线。操作(图224):由食指端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为推大肠。小儿推拿次数:100~300次。主治:腹泻、脱肛、便秘。临床应用:①补大肠能,,可与揉丹田、揉外劳宫、推三关等穴合用;②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守,可与推六腑、摩腹等穴合用;③本穴又称指三关,亦可用于诊断即望指纹可参阅小儿推拿概论有关章节。线状穴位。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小儿推拿操作(图225):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小肠;反之为补小肠。清小肠和补小肠统称为推小肠。次数:100~300次。主治:、、遗尿等。临床应用:①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泌清别浊,可与清天河水穴合用;②补小肠可用于遗尿、多尿,与揉丹田、揉肾俞等穴合用。()短线状穴位。位置:掌侧食、中、环、小指近节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①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称推四横纹;②用拇指甲分别掐食、中、环、小指近节指间横纹,称掐四横纹。次数:推&100~300次;掐&5次。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临床应用:①推四横纹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疳积,可与补脾经、揉中脘等穴合用;②掐四横也有同样效果;③也可选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四横纹出血(液),效果也很好。面状穴位。位置:掌测平面。操作(图226):①指揉,称;②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或从板门穴推向横纹处,称推板门。小儿推拿次数:100~300次。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临床应用:①揉板门能健脾和胃,可与补脾经、揉中脘、揉脾俞等穴合用;②板门穴推向腕横纹能止泻,腕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位置: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操作:以指揉,称揉内劳宫。次数:100~300次。主治:发热、烦渴、、、等。临床应用:揉内劳宫能清热除烦,可与清心经、等穴合用。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操作:用运法,称运内八卦。次数:100~300次。主治:,胸闷纳呆,等。临床应用:运内八卦能宽胸利隔,,,可与推脾经、推肺经、揉中院、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位置: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①中指揉,称揉小天心,用指甲掐,称掐小天心;用中指捣,称捣小天心。次数:揉100~300次;掐、捣5~20次。主治:惊风、、烦躁不安、、小便赤涩、目赤痛、。临床应用:①揉小天心能清热、利尿、明目,可与清心经、清小肠、清天河水等穴合用;②掐、捣小天心能镇惊安神,可与清肝经、按揉百会、掐人中、掐老龙等穴合用。、弧线状穴位。位置:掌侧,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呈一弧线状。操作:①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②反方向自小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运至拇指根,称运水入土。次数:100~300次。主治:小便赤涩、腹胀、腹泻、食欲不振、便秘等。临床应用:①运土入水能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可与退下六腑穴合用;②运水入土能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可与推上三关穴合用。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操作:以指按揉,称揉总筋(图228);以指甲掐,称掐总筋。小儿推拿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主治:、、夜啼、等。临床应用:①揉总筋能清心经热,散结止痛,通调周身气机,可与清心经、清天河水等穴合用;②治疗惊风抽搐多用掐法,可与捣小天心穴合用。(手阴阳)线状穴位。位置:掌侧腕横纹。挠侧纹头尽端称阳池,尺侧纹头尽端称阴池。操作:①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为分手阴阳(图229);②自两旁(阳池、阴池)向中央(总筋)合推,称合阴阳。次数:30~50次。主治:,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临床应用:①分手阴阳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食消,可与摩腹、推牌经等穴合用;如实热证阴池宜重分,虚寒证阳池宜重分;②合阴阳能行痰散结,可与清天河水等穴合用;③揉总筋、分手阴阳是小儿推拿手部操作的常例手法。(十五)位置:十指指尖,指甲与白肉际处。操作:用掐法,称掐十宣。次数:各掐5次,或醒后即止。主治:。临床应用:掐十宣主要用于急救、有清热、开窍的作用,可与掐老龙、掐人中、大推脊等穴合用。位置:中指甲后1分许。操作:用掐法,称掐老龙(图230)。小儿推拿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主治:急惊风。临床应用:掐老龙主要用于急救,有醒神开窍的作用。掐之知痛有声者,较易治,不知痛而无声者,一般难治。位置:手背部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操作:①食、中二指按揉,称揉二扇门;②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主治:。临床应用:揉、掐二扇门能发汗透表,退热平喘,是发汗效穴。若遇患儿高热无汗,按揉1~2分钟,即可见汗出。对平素体虚外感的患儿可先(用补牌经、补肾经等穴)而后再用揉掐二扇门使之发汗。位置: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之间。操作:①拇指端揉,称揉上马;②拇指甲掐,称掐上马。次数:揉100~500次;掐3~5次。主治:虚热喘咳、。临床应用:本法为滋阴补肾的要法,可与揉肺俞、补肾经等穴合用。另外对肺部感染有干性罗音久不消失者配推小横纹(掌侧,食、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由拇指侧直推至小指侧)。位置:手背部、与内劳宫穴相对。操作:①用指揉法,称揉外劳(图232);②用指甲掐,称掐外劳宫。小儿推拿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主治:,腹痛腹泻、脱肛、遗尿等。临床应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兼能发汗解表。可与补牌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穴合用治疗脱肛、遗尿等症。线状穴位。位置:前臂挠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操作(图233):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桡侧推向肘,称大推三关。次数:100~300次。主治:气血虚弱、病后体弱、、腹痛、腹泻、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证。临床应用:①推三关性温热,能益气行血,,,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可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摩腹、等合用;②对感冒风寒,怕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可与清肺经、掐揉二扇门等穴合用。线状穴位。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称推(退)六腑(图234),或退下六腑。小儿推拿次数:100~300次。主治:高热、烦渴、惊风、、、和等。临床应用:退六腑性寒凉,可用于一切实热病证。可与清肺经、清心经、清肝经、推脊等穴合用。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关之比为3:1;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退六腑之比为3:1。线状穴位。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小儿推拿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图235);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次数:100~300次。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等一切热证。临床应用:①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可用于一切热证;对外感发热,可与清肺经、推攒竹、推、揉等穴合用,对于内热,可与清心经、清肝经、揉涌泉等穴合用;②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证。上肢部常用穴位小结1.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诸穴主要用于本脏腑的病证,用补法能补其不足,用清法能泻其有余。其中肝经、心经两穴宜清不宜补;牌经、肾经两穴宜补不宜清。2.清热类穴位&掐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推三关,治外感发热。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下六腑、揉小天心,清之热。揉内劳宫、揉上马,清虚烦内热。揉内劳宫与操小天心结合,可清心经之热。分手阴阳能调和气血,用于寒热往来。3.健脾类穴位&推板门、揉板门、推四横纹、推小横纹,健脾和中、助运消滞。下肢部穴位线状穴位。位置:大腿内侧,骸骨内上角至腹股沟中点一直线。操作:以食、中二指自骸骨内上角向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次数:100~3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等。临床应用:箕门穴性平和,有较好的利尿作用。①用于尿储留,可与揉丹田、按揉三阴交等穴合用;②用于小便赤涩不利,可与清小肠穴合用。位置: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操作:按或拿,称按百虫或拿百虫(图236)。次数:5~10次。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癖。临床应用:按、拿百虫能通经络、止抽搐,多用于下肢痹痛和瘫痪等症,可与拿委中、按揉足三里、揉解溪等穴合用。若用于惊风、抽搐,手法应加强刺激。位置:膝关节外侧间隙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操作:以指端作按揉,称按揉足三里。次数:50~100次。主治:腹胀、腹痛、泄泻呕吐、下肢痿、痹等证。临床应用:本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穴。①腹胀、腹痛可与摩腹、揉脾俞穴合用;②呕吐,可与推天柱骨、分腹阴阳穴合用;③脾虚腹泻可与推上七节、补大肠穴合用;④与捏脊、摩腹合用,可作为小儿保健常规手法;⑤下肢痿、痹证可辅局部成人手法医疗(详见成人推拿有关治疗内容)。位置:小腿前部、胫骨外侧与后承山穴相对处。操作:掐、揉本穴,称掐前承山或揉前承山。次数:掐5次;揉30次。主治:下肢抽搐。临床应用:常与拿委中,按百虫、掐解溪等穴合用治疗角弓反张,下肢抽搐。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寸5分,胫腓骨之间。操作:以拇指或中指揉,称揉丰隆。次数:50~100次。主治:咳嗽、痰鸣、气喘。临床应用:揉丰隆能和胃气,化痰湿。主要用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可与揉膻中,揉肺俞,运内八卦等穴合用。位置: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操作:以拇指或食指作按揉,称按揉三阴交(图237)。次数:100~300次。主治:遗尿、癃闭、小便频数涩痛不利,下肢痹痛等。临床应用:按揉三阴交能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调水道,亦能健脾胃、助运化等,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主穴。如遗尿、尿闭、小便不利,可与揉丹田、推箕门、推肾经等穴合用。下肢痹痛,可参阅成人推拿治疗中有关章节。健脾胃,助运化可与揉中院、推脾经等穴合用。位置:踝关节前横纹中,两筋间凹陷中。操作:掐和揉本穴,称掐解溪或揉解溪。次数:掐&3~5次;揉&50~100次。主治:惊风,吐泻不止,踝关节屈伸不利。临床应用:①惊风,吐泻用掐法,可与按百虫,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②踝关节屈伸不利用揉法,可配合其他成人手法合用。位置:腘窝中央,两大筋之间。操作:以食指指端提拿钩拔腘窝中软组织,称拿委中(图238)。次数:3~5次。主治:惊风抽搐、下肢痿软。临床应用:①惊风抽搐,可与按百虫、掐老龙等穴合用;②下肢痿软,可与按揉足三里,按揉股四头肌,胫前肌合用。()位置:腓肠肌肌腹下陷中。操作:用拿法,称拿后承山。次数:3~5次。主治:腿痛转筋,下肢痿软。临床应用:拿承山能止抽搐、通经络,常与拿委中、按揉足三里、拿腓肠肌配合、治疗腓肠肌痉挛、下肢展软等病症。位置:足外踝下凹陷中。操作:以拿或掐本穴,称拿仆参、掐仆参(图239)。次数:3~5次。主治:昏厥、惊风。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昏厥,可与掐人中、掐老龙等穴合用。点状、线状相结合穴位。位置:蜷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操作(图240):①以拇指从涌泉穴向足趾方向直推,称推涌泉;②以指端揉,称揉涌泉。次数:50~100次。主治:发热、五心烦热、呕吐,腹泻。临床应用:①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主要用于五心烦热,烦躁不安等症,可与揉上马,运内劳宫等穴合用。退实热,可与推脊,退下六腑,清天河水等穴合用;②揉涌泉能治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下肢部常用穴位小结1.百虫、承山、前承山、解溪、委中、仆参&诸穴均能治惊风抽搐和下肢转筋,亦能治下肢痿痹诸证。2.箕门、三阴交&两穴能治尿闭、小便不利等泌尿系统疾病。3.有个性的穴位&足三里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主穴。丰隆能化痰湿,止咳平喘。推涌泉属釜底抽薪之法,不仅能退实热也能除虚热。小儿咳嗽按三个穴位&&& 经常感冒的孩子,特别容易咳嗽,有的孩子感冒好了,咳嗽却不见好。为此专家给家长推荐了三个穴位,对孩子止咳很有帮助。小横纹:连掐带推至少百次&&& 小横纹在手掌食、中、环、小指(四个指头)与掌面连接的地方横纹处。推的时候用拇指,从食指的纹路推到小指。3岁以内的孩子最少要推100次,孩子大一点,推的次数还要多,手法力度也要稍微重一些。也可用拇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按摩小横纹对孩子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咳嗽、哮喘及啰音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越小的孩子效果越明显。膻中穴:可推可揉祛痰平喘&&& 咳嗽——旋揉膻中:膻中穴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的中间。家长可以用中指也可用拇指,放在这个穴位上,做顺时针旋转揉动,对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痰喘咳嗽均有一定疗效。而且在胸骨的后面,靠近心脏的位置是胸腺,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免疫的器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胸腺会慢慢退化。家长刺激膻中的时候也是在刺激孩子的胸腺,能增加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 气喘——分推膻中:把两个拇指放在膻中的位置,从中间往两边乳头的方向推,能够更好地宽胸理气,缓解孩子气喘的症状。注意推的时候不要推过乳头,因为孩子的乳头比较娇嫩。&&& 痰多——直推膻中:有些孩子痰多,可能会出现恶心的情况,可以从天突(胸骨上窝凹陷的地方)的位置往下推,一直推到胸骨末端,可以一只手推,对于降逆、止咳、祛痰效果是比较好的。肺俞穴:有病没病都可推推&&& 肺俞穴的位置不太好找。小孩的肩胛骨是个扇形,肩胛骨最外侧到脊柱一条直线是3寸,1.5寸就是一半的位置,往上与扇形外缘相交的点就是肺俞穴。按肺俞穴,能让肺的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外感风寒的能力就会提上来。&&& 如家长实在找不到穴位,也可选择推的手法,顺着肩胛骨的形状,用双手大拇指从上到下往两边八字推,就能刺激到这个穴位了,每次要推100下。对于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病都有效果,没病的时候按摩,一样有保健作用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指侧边长一粒一粒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