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南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大三学生,现在想去浙大和上交复旦浙大对比两所学校

急急急!打算从事IT,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复旦哪个好?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请进!_百度知道
急急急!打算从事IT,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复旦哪个好?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请进!
希望过来人能说的白一点!不胜感谢,这几个学校在IT类专业方面各有什么优点长处,将来做一名尖端的科研型人才问题、复旦哪个学校实力更强?我自己家人没有特别了解的,所以我更倾向于报考电子一类的专业,知道大概分为硬件研究和软件研究两类:请不要给大段的粘贴的书面内容。不知道在IT类专业的科研实力方面,其实对这两方面我觉得都不错。但是关于“和计算机有关的技术”我只是有一个笼统的了解,投身于市场、上交,比如电子和软件方面分别各有什么优势我自己的情况,望大家尽快解答,时间紧迫,多多指点,或者我进入该校学习对于以后我搞IT研究的人生更有帮助,对应的相关专业就是电子工程一类的吧:想学到扎实的和计算机有关的技术。关系报考志愿的问题,好像现在研究硬件更有前途,浙大,希望各位不吝赐教,也可以分开来说
我出血拿这么多悬赏分啊…… 浙大的竺可桢学院怎么样呢?也不如上交大吗,能不能发消息认识一下,不过对于长远的发展来说呢,您好像对上交大很了解啊?说不定以后会是校友啊,您是上交大的吗? 没人说了饿清华我只有被调剂到最冷专业的分浙大上海交大复旦都可以比较自由选专业 我也知道就业交大好? 对4楼的这位前辈
提问者采纳
包括软件硬件)的天堂,他们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重要的IT职位基本都是交大学生占据的,很受学校的重视。你看过高清电视吗。因为交大做出很多原创成果。.edu。在上海,这根本不是一般的大学可以完成的。上面我介绍给你的人名你都可以搜索一下他们的事迹,在每一个方向,TP-Link是国内路由器网络设备的行业老大,可见交大计算机的吸引力了吧.sjtu。北大的计算机也很一般的.cn/newsnet/shownews。而交大的计算机系的学生.edu,不值得一提://www;TP-Link的建立者是赵建军?id=26931国际信息学竞赛的获奖者基本是选择交大和清华的,那么他的学生的未来长远的职业发展也肯定非常好。交大的计算机学科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交大学生的就业好.php,他打造了联想的辉煌,上海交通大学是学习信息类学科(IT类。至于你说的交大的计算机学生的长远发展吧。,office等,你可以百度搜索他的事迹,高端IT研发很发达,他也是交大计算机系毕业的;上海地理位置好;?微软集团(生产Microsoft操作系统,交大都是非常强大的,事业发展都很好。前几天赵建军刚给交大捐款3000万元,服务器,比如高清电视;中国高清电视的标准制定者就是交大电子工程系负责指定的根据你的描述。给你看看昨天交大92届校友,而且是没有弱项,建议你不要考虑了,杨元庆就是交大计算机系毕业的。,在每一个研究方向都很强大,求职深造都不是问题,关键字:“常州高级中学 金斌”,交大甚至更强一些?id=26931" target="_blank">http,实在太多了,电子信息类学科也是这样,这些信息学竞赛的获奖者对于IT行业有了很多的了解,来到交大读书的。)的亚洲搜索中心的总负责人 王永东 也是交大计算机系毕业的;华为上海研究院院长也是交大电子工程系毕业的,信息安全.cn/newsnet/shownews,可见交大计算机实力强大!看看这些交大学生发展的多么好吧.sjtu。浙大只是在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小方向还不错,包括计算机学科(软件类),还有交大电子工程系的学生都是受到各大著名企业追捧的,麻省理工有过这种好成绩。<a href="http、深圳普联技术有限公司(TP-Link)董事长赵建军为母校发展慨然捐赠人民币3000万元的新闻吧,复旦计算机学科实力在上海本地还不如华东师范大学,毫无疑问你应该去上海交通大学,交大计算机系的学生.php://www?但是你知道吗,高端IT公司很少。。例子太多了,学生培养水平很高。这些学生中很多是放弃保送清华,浙大的地理位置很差,但是人数却臃肿,这样你可以看到交大电子工程专业的强大了吧,我就无法一一列举了,在国内交大和清华在这方面是并驾齐驱的,总负责人是张文军,硬件类)。,电子信息学科(也就是电子工程,不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不值得向你推荐,你应该知道吧。给你举一个例子吧,常州高级中学的金斌:联想集团是国内IT行业的老大。,他拒绝清华来到交大读书,软件工程。因为制定这个标准需要这个电子工程系各个研究方向都很强大。,我简单告诉你几个例子,学生素质很高?中国现在使用的高清电视标准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电子工程系制定的,在其他国家只有斯坦福,师资实验设备都很前沿强大,夺得了三次ACM算法大赛的世界冠军,交大的电院是交大的第一大院,我举的这个例子?高清电影现在很流行了吧。而复旦计算机真的很一般的。在信息学科(你说的IT学科)。上海交通大学是学习信息类学科的天堂,几乎没有选择浙大南大复旦北大。一句话概括,我相信他们的选择对你有一定参考作用的吧
提问者评价
感谢每个人的帮助,可惜只能选一个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推荐你复旦。你可以去sjtu的bbs看看他们的讨论。推荐上海的两所:从更长远的发展角度和人脉看的话。ps,电子方面复旦的微电子是全国最好的。不过上交的计算机的确实力很好,有人才有机会。竺可桢学院也很不错,不过就业都差不多。计算机方面是上交好一些,重要的是人。这里面任选吧。因为复旦的文理医都很强大。不可全信。出国貌似挺多四楼那个匿名的家伙在吹牛,又不会只跟电子打交道,人脉很深,两校各有侧重。他的很多话都言过其实了,你学电子,各行各业都有牛人,有不少人都是这么被骗进去的
如果你很在意专业的话,既然在清华只能选择冷门的专业,那么余下的选择最好的肯定是交大了,交大很好的。没什么可犹豫的。如果你不是很在意专业,而且你有信心在入校后能够继续努力学习让自己在大二的时候能够换专业(这个要求在大学中成绩很好),那还是选择清华吧,毕竟学校在某些方面很占优势。现在长远发展都只能看个人能力与你的运气了,学校不能决定呢一辈子的命运。
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就业比浙大好,复旦主要是文科强,理科不如交大,对于你的专业研究我不了解,从就业的角度来分析吧!
如果你能去清华那很不错,如果去不了,建议去上海交大或者浙江大学,复旦工科很不行
你很牛逼啊,如果你分数真有那么高的话,浙大和上交是很好的选择,不过我更推荐上交,因为上交地理位置好,其实这两所学校都很牛逼。我知道好像微软研究院有分清华帮和浙大帮,而上交获得过acm世界总冠军
浙大竺可桢?你不应该可以选交大电子信息试点班吗?来交大吧,交大好专业分都超过清华了~你既然刚刚可以选最好专业~~~~~~
上海交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学科评估,以及科大、上交、华科、东南、浙大工科比较_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0,258贴子:
关于学科评估,以及科大、上交、华科、东南、浙大工科比较收藏
教育部学科评估首先是规模、总量评估,其次才是学科水平评估。学科评估只有在规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比较才有意义。象上交、华科、浙大等大学,规模巨大,除了机械与动力工程比科大强些以外,其他与科大共有的工科学科均不如科大。以东南、浙大为例,这两校都合并了3所以上学校,规模上互不吃亏工科:东南 VS 浙大(基于2012学科评估总结)(基于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未参评学科计0分)1、力学:浙大76,东南0
2、机械工程:浙大84,东南773、光学工程:浙大89,东南0
4、仪器科学与技术:浙大0,东南805、材料科学与工程:浙大84,东南0
6、冶金工程:浙大0,东南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浙大88,东南81】
【8、电气工程:浙大87,东南73】【9、电子科学与技术:浙大77、东南89 】
【10、信息与通信工程 :浙大74,东南85【11、控制科学与工程 :浙大86,东南79】
【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浙大82,东南75【13、建筑学:浙大73,东南89 】
【14、土木工程:浙大84,东南86】15、水利工程 :浙大0,东南0
16、测绘科学与技术:浙大0,东南017、化学工程与技术 :浙大82,东南0
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浙大0,东南019、矿业工程 :浙大0,东南0
2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浙大0,东南021、纺织科学与工程 :浙大0,东南0
22、轻工技术与工程 :浙大0,东南023、交通运输工程 :浙大0,东南91
24、船舶与海洋工程 :浙大68,东南025、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浙大69,东南0
26、兵器科学与技术:浙大0,东南027、核科学与技术 :浙大0,东南0
28、农业工程 :浙大85,东南029、林业工程:浙大0,东南0
30、环境科学与工程 :浙大81,东南0【31、生物医学工程 :浙大81,东南93】
32、食品科学与工程 :浙大78,东南0【33、城乡规划学 :东南83,浙大71】
【34、风景园林学 :浙大68,东南80】【35、软件工程 :浙大86,东南73】
36、安全科学与工程:浙大0,东南0总结:2012年学科评估,工科共评估36个学科。浙大参评22科,东南参评15科;浙大、东南均参评学科数为13;【浙大胜东南6,分别是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东南胜浙大7,分别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本人既不是浙大的,也不是东南的,只是看到有人发帖从评估前3、前5评价东南vs浙大,本人从另一方面评价一下而已)从比较结果来看,东南工科整体上强于浙江大学。数据原贴:
教育部学科评估首先是规模、人头数评估,其次才是学科水平、学科质量评估。 下面是教育部年学科评估指标,80%以上指标都是数人头,数GDP。1)80%的指标都是数人头,数GDP的 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总数,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数,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数, 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人才数, 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数, 省部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科基地数, 获国家三大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数, 获省级三大奖及“最高奖”、省级哲学(人文)社科成果奖数,以及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华中医药科技奖数,获发明专利数(仅对“工学、农学、医学”门类)CSCD或CSSCI收录论文数,SCI、SSCI、AHCI、EI及MEDLINE收录论文数,出版学术专著数, 境内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数), 境外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数), 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数, 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数, 授予博士学位数, 授予硕士学位数, 目前在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留学生数。2)只有极少的4个指标不是数人头的,如下所示 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比例 人均CSCD或CSSCI收录论文数 人均SCI、SSCI、 AHCI、EI及MEDLINE收录论文数 人均科研经费3)还有一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指标 学术声誉
为何一道招生季你就出现去年也是你
科大电子信息与通讯介绍:【1、高端师资,阵容强大】-[千人计划]李卫平-[千人计划]林福江-[杰出人才]徐善驾-[大师讲席]陈长汶-[青年千人]周平-[百人计划]朱冰-[百人计划]张文逸-[百人计划]胡红钢其他的博导、教授就不列了。【2、科大电子信息取得的顶级成就(也即学科水平)】2.1、中国科大研制成功国内首个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国内唯一,也是第一个)2.2、中国科大互联网加速网络协议研究获突破,比世界上原有速度提高10倍(比世界上原有速度提高了10倍,世界顶尖水平)2.3、科大还是国家第3代、第4代无线通讯网络主要研制者之一。2.4、科大国际英文语音合成大赛“七连冠。【3、科研机构】3.1、和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联合成立微纳电子系统集成电路研究中心,为IC前沿领域开展联合研究、探索。3.2、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联合成立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联合实验室,现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3、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3.4、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3.5、无线网络通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6、安徽省语音及语言技术工程实验室此外,还有一个“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年被划归中科院大学。科大还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微纳集成制造中心。【4、科技英才班】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联合成立计算机与信息科技英才班。【5、科大讯飞公司(国内上市公司)】科大讯飞获国际英文合成大赛“七连冠”,此赛事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联合组织发起,参赛单位包括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微软亚洲研究院、IBM研究中心、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ATR)等著名语音研究机构。科大语音信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大讯飞公司占全国语音领域80%的市场份额。
科大是国家第3代、第4代无线通讯网络主要研制者之一。科大是国家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单位,也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内主要参与成员之一。科大是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人造小太阳(托克马克超导装置)、国家稳态强磁场装置的主要建设者。科大还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LAMOST天文望远镜的重要参与建设者等等。科大2015年左右量子通讯卫星也要上天了。(参见:中科院量子科学卫星先导专项)科大还是国家子午工程的重要参与单位。(参见:百度百科,子午工程)科大博士论文成为嫦娥三号落月蓝本(自动化系校友)。科大教授汪增福与叶宏分别承担了月球车的视觉、热控两个系统的研制。
科大工科之强大,国内有几所大学能达到科大工学水平、成就。
科大力学拥有两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者9名,青千1人,优青1人。与中科院力学所联合创办【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师资力量、学科水平国内名列前茅。
科大安全工程系主要偏向火灾安全研究与预防,师资力量、学科水平在国内均名列前茅:【1、师资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范维澄院士),“千人计划”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9人,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安徽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王宽诚青年人才奖获得者2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人。【2、学科水平】2.1、重要学术成就主要成就与贡献:针对我国火灾形势严峻和火灾研究薄弱,与合作者一起倡导工程热物理与安全工程的学科交叉,在我国建立了火灾安全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和教育这一重要工程科技领域。提出了创建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整体构思和建设方案,并自1989年实验室建设至今一直担任主任。创建了以火灾机理与防治技术为主干和特色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主持制订了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在我国首先设立了火灾安全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培养及博士后研究方向;已培养出博士27人、出站和在站博士后16人。范维澄院士担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起草组成员、“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专题成员和“火灾安全科技问题”课题组长、科技部“十一五”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参与或主持了相关研究报告、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议的起草。参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工作。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参与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重大决策的咨询、审议和监督。范维澄院士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13次,作为组委会主席或副主席参与发起和主持了12次国际学术会议;共同发起和组建了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成功为北京争办第八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倒塌事件后,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特邀代表,参加了由联合国国际建筑与创新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球高层建筑峰会;作为中方负责人接受美国建筑与火灾实验室正式邀请,参与了“911”事件后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研究国际合作计划。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推荐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其他奖项、专利、专著在此不作说明。2.2、科大立安公司北京鸟巢、水立方、五棵松体育馆、人民大会堂、原中央电视台安装的都是科大立安的大空间消防产品,科大立安的大空间消防产品拥有国内市场70%市场占有率。【3、重要科研机构】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省级实验室安徽省热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说明】:科大安全工程系侧重于各种火灾安全,2004年从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独立,成立安全工程系。【学科说明】:安全学科是理、工、文、法、管、医等学科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在教育部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安全工程专业与环境工程专业同属环境与安全类一级学科。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还可以去政府就业,对口的部门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监察局、公安部消防局等。
科大核科学与技术师资力量、学科水平国内名列前茅。【一、高端师资】科大核科学与技术拥有院士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多人次在国内外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任职。【二、重要科研机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组。国家稳态强磁场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先进核聚变能和等离子体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华中科技大学、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心主体设在科大。
招生季你又回来了
“数人头”印象深刻
你们可真闲
别比了……真特么有意思么~看着就烦,你想说明啥呢~~你觉得科大牛就牛怂就怂好了……
别比了……真特么有意思么~看着就烦,你想说明啥呢~~你觉得科大牛就牛怂就怂好了……
不能这么比,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是刚从建筑学分出来的,这三个相当于一个
科大计算机师资实力、学科水平、科研成果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计算机学科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科大计算机各方面的情况如下:【1、科大计算机师资强大】大师讲习3人(都是科大校友,均为世界著名顶尖大学教授),其中IEEE Fellow 2人,长江特聘讲座教授1人。院士2人,1人全职,1人双聘(李国杰,科大校友)。中科院百人2人,国家杰青3人。【2、科大计算机培养的大亨、大牛毕业生】科大计算机出了不少大亨、大牛,也没有几所大学能比,如:杨元庆,联想董事长。李国杰,原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曙光集团董事长。张亚勤,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董事长。李世鹏,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胡伟武,龙芯CPU的发明人。仅在胡伟武手下,就有10多名从科大少年班及计算机毕业的高手。.......等等。【3、科大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科大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属于国家重点学科。科大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也出了不少重大成果,如:中国科大在并发程序精化验证领域取得突破(可验证,去网上搜)中国科大互联网加速网络协议研究获突破,比世界上原有的速度提高10倍(整整一个量级)。(可验证,去网上搜)......等等。【4、科大计算机系统结构】科大计算机系统结构不是国家重点学科,只是安徽省重点学科。而系统结构方面,除了国防科大搞出了天河超级计算机,科大也研制除了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90\KD-60,体积只有冰箱大,售价只要几十万。中国科大曙光队首战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可验证,去网上搜)除国防科大外,哪所大学敢说自己的系统结构超过科大?【5、科大计算机应用】科大计算机应用也不是国家重点学科。但是,科大机器人“蓝鹰”队,先后18次获得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冠、亚军。科大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佳”2011年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获得第二名,2012年“可佳”机器人硬件实现从概念设计到自主研发的转变,最终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屈居第四,德国波恩大学蝉联冠军。继2011年在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全球人机互动(Human-Robot Interaction,HRI)评估中获得高度评价之后,2013年3月,可佳机器人工程又入选JHRI全球代表性项目。国内有几所大学的计算机应用成果能够象科大一样在国际上长期为中国扬眉争光?
计算机信息发了3次才发上去,原因是不能发超链接。
无论宣传科大,还是与兄弟院校比较,都要做到实事求是。
小心浙江大学的忽悠,他们在客观事实面前还要造假、狡辩,无耻程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浙江大学马甲还喜欢冒充别的大学,他们干坏事时都对外说自己不是浙江大学的,你相信他们就上当了。我与浙江大学的忽悠在很多网上交锋多次,最后他们都露出了庐山真面目。985吧的吧主、小吧主中有浙江大学的,小心。
科大物理国内第一,地球物理国内第一,核科学与技术(国内第一或第二),化学(国内第一或第二,去看几大期刊,如jacs等),数学国内前四,天文国内第二,生物规模比清华、北大小很多,前6是稳的。1、科大计算机2个院士、2个IEEE FELLOW,科大研制出了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90\KD-60,除国防科大系统结构外,哪所大学敢说自己系统结构比科大强?科大机器人“蓝鹰”队,先后18次获得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冠、亚军。继2011年在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全球人机互动(Human-Robot Interaction,HRI)评估中获得高度评价之后,2013年3月,科大可佳机器人工程又入选JHRI全球代表性项目。 国内有几所大学的计算机应用成果能够象科大一样在国际上长期为中国扬眉争光?2、科大电子信息,3个全职千人,2个大师讲习,3个中科院百人,1个青年千人:-[千人计划]李卫平-[千人计划]林福江-[千人计划]徐正元-[杰出人才]徐善驾-[大师讲席]陈长汶-[青年千人]周平-[百人计划]朱冰-[百人计划]张文逸-[百人计划]胡红钢 科大讯飞获国际英文合成大赛“七连冠”,此赛事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联合组织发起,参赛单位包括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微软亚洲研究院、IBM研究中心、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ATR)等著名语音研究机构。科大语音信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科大讯飞公司占全国语音领域80%的市场份额。3、科大力学院士3人,中科院百人9人,国家杰青3人,长江1名。4、科大核科学与技术院士3名,国家杰青”7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4人,国家千人1人。5、科大安全工程即火灾安全,科大火灾安全国内第一。.....................
希望大家多多宣传,揭露那些造假、吹牛,攻击科大的大学
怎么又来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中南工业大学及长沙铁道学院相关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70余人,在校本科学生近1000人,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近300人。
专家教你填志愿
向该校师兄学姐提问
所属地区 长沙
主要院系 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别 公立学校
毕业生去向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由1952年原建校时的冶金炉教研室、热工教研室和热工仪表教研室以及原长沙铁道学院制冷空调教研室建设和发展起来的。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院近十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重点、霍英东基金、新世纪杰出青年、湖南省各类纵向等近百个项目。建有“湖南节能评价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燃气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热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院与美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按“能源动力类”招生,涵盖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3个专业。现有教职工70余人,在校本科学生1100余人,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300余人。
●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热能工程、电厂热能动力、内燃机、制冷与低温和热工自动化等五个专业方向人才。学生能在能源、环保、冶金、电力、制冷与低温、暖通空调、动力机械、化工、铁路和医药等部门从事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和相关方面的设计开发、策划、管理、研究和等工作。●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培养具备供热、通风、空气调节、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能力,制冷、热泵系统及设备的设计能力,室内空气品质的分析测控能力与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并能从事建筑能源利用技术、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培养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开发、收集、转化、储存、综合利用、管理新能源以及推动新能源产品产业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毕业生能在电力、建筑、材料、电子、、环保等行业从事新能源产品研发与生产、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及策划、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学院拥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和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三个博士点,设立了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及热能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六个二级学科)和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并与相关学科共同设立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点。热工设备仿真与优化研究为国家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之一,热能工程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设有热能工程、汽车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热工过程自动化四个专业方向,学生第七个学期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全院具有博士生导师17人。近十年来承担“863”、“973”等国家级、省部级及重大横向课题数十项,获国家级科研与教学成果奖近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学院与美国、瑞典、挪威、丹麦、澳大利亚、韩、日、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术交流频繁,是中国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热能工程学科
热能工程学科是研究能量转换与高效利用的学科。中南大学热能工程学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热能工程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点源于1952年原中南矿冶学院建校初期成立的冶金炉(含热工仪表)教研室,60年代初曾办冶金炉专业;1985年与原机械系热工教研室合并,并申办热能工程专业,年招生规模1-2个班;1993年增设制冷与低温技术专业(每年1个班);1998年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将两个专业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简称热动专业),按专业大类招生,规模扩大为每年4个班,2002年招生规模扩大为每年6-7个班(约200人),并按专业方向培养本科生。本专业现有热能工程、电厂热能动力、内燃机、制冷与空调、热工过程检测与计算机控制五个专业方向。热动专业是宽口径的大专业,学生第七个学期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本学科点于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批准设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获得湖南省重点专业授牌;2007年被批准为湖南省重点特色专业。本学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连续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学科,二期评估验收均为优秀。本学科点现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成绩卓著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队伍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20多人。本学科点科研实力雄厚,近十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重点、霍英东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湖南省各类项目等纵向项目近100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30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0多项,拥有发明专利50余项;条件建设卓有成效,目前建有“湖南节能评价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燃气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热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校内联合共建)”,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大型软件;对外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与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丹麦、澳大利亚、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已经成为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热能工程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整体水平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特色与优势(1)服务对象的优势长期坚持以冶金过程作为研究平台,鉴于其过程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充分利用校内交叉学科的优势,开展冶金过程与设备的节能与环保的研究,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2)区域优势本学科点在中南地区最早获得热能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对本地区的相关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热能工程学科在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因此本学科点仍有着明显的特色与优势。(3)梯队学缘结构的优势绝大部分有海外著名大学和国内著名重点大学相关专业学习的经历,这将有助于发挥百家所长,产生新的学术思想和方法。主要研究方向根据热能工程学科发展的优势和基础,结合国内外热能工程学科发展的主流内涵和前沿趋势,立足于学科前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热能工程学科领域形成了特色明显、研究活跃且具有发展前途的四个研究方向:节能与环保新技术,现代热物性测试技术,热工过程与设备数值仿真与优化,热工过程检测、诊断与智能优化四个重点研究方向。 (1)节能与环保新技术 研究内容:“能源短缺”和“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学科高度重视能源、资源、环境问题,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主要研究任务。结合“节能减排”的要求以及本学科的优势,重点研究我国未来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科学问题、先端技术问题,推进用能设备与系统的“三高两低一零”化(高效率、高可靠、高寿命、低碳耗、低污染、零排放)。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低碳冶金工艺和技术、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先进工业炉技术、二氧化碳捕获技术、能源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先进能源管理与服务模式等。 研究特色:从事的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研究、高温空气燃烧与气化技术研究、生物质能热化学转换新技术、醇基燃料燃烧技术、热工和冶金过程的污染控制等研究都是节能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充分发挥中南大学学科门类较齐的优势,组织能源、冶金、化工、自动控制、机械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联合攻关,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重大技术集成和产品示范。坚持以热工过程中动量、质量和热量传递的机理研究为基础,以强化动量、质量和热量传递为指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结构参数,研发相关的高新技术,提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研究活动既涉及工业领域,又渗透民用领域。 研究突破:1)攻克了强化冶金过程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强化冶金过程中动量、质量和热量传输速率的理论和节能降耗的途径与措施。开发的强化传热传质技术,使氧化铝生产能耗降低20~25%,设备产能提高30%,成本降低10~15%,部级鉴定为“国际首创”,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为韶关冶炼厂提出的锌精馏炉强化燃烧和传热技术,提高了锌精馏炉的产能和效率,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为湘钢提出的高炉强化喷煤措施,每年可节约能源500万元。2)开发了多项低碳能源技术:提出了低氧弥散燃烧模式,开发成功多项先进燃烧技术。与株冶合作,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成国内第一台低氧弥散燃烧熔铅装置,被省科技厅鉴定为国际领先。提出的高温空气和闪速气化技术,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生物柴油与石化燃料油混合燃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获得国家支撑计划支持。研发的新型复合燃烧机寿命提高一倍以上,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醇基燃料燃烧技术研究获得重大进展,被列为省科技厅扶持项目。3)开发了污染防治系列技术:套筒式湿法除尘脱硫技术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湿法除尘脱硫技术与装备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将微生物技术与环保问题有机结合,应用于有毒铬渣的处理,不仅使固体废物达到环保要求,同时还可获得宝贵的铬资源;应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使重金属冶炼企业的废水实现零排放,获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的资助。废旧物资(铜、塑料)高质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电石渣处理及其在酸性废水治理中的应用技术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现代热物性测试技术 研究内容:1)熔盐蓄热材料热物性测量新方法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熔盐相变蓄热材料热物性测试新方法的研究”、“金属相变过程固、液相熔点热物性动态测定方法”,国家回国人员基金“利用相界面移动速率测定热物性的研究”等项目支持下,创新性地研究了高温金属、合金及熔盐熔点温度下热物性测量新方法,解决了高温、相变情况下热流量难以检测、物质晶型易转变等问题,弥补了国内外现有测试方法的不足,为金属及高温蓄能材料-熔盐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热物性数据。2)冶金烟气及工质热物性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有色冶金中低温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的基础研究”和湖南省节能减排重大专项“钢铁烧结生产节能和烟气脱硫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工程示范”的支持下,研究有色冶金烟气、朗肯循环低沸点介质及钢铁烧结烟气的热物理性质,为冶金过程烟气的余热利用奠定了基础。3)新的电、热测量方法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气冷却电子封装器件多物理场耦合热设计优化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高密度电子封装传热的全息仿真及无污染焊料的热物性测试”及中瑞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无铅焊料和导电胶的热物性测定”等项目的支持下提出了新的电、热测量方法,测定了微电子封装材料及焊料的热物性及其他物理性质。 研究特色:1)通过相变过程来测定相变点附近的热物性参数,无须另外施加温度梯度,确保了被测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真实性;2)可在一组实测中同时获得固、液两相多个热物性数据,还可同时测得固、液相的电阻率和洛伦茨数,实现了多物理参数同时测量;3)将数值模拟方法引入热物性测试的建模、设计和误差分析,提出了相变界面移动数值计算方法,简化了测试装置,提高了仪器精度。新方法是本方向学科带头人与挪威科技大学M.Lamvik教授联合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该领域一直居领先地位。 研究突破:解决了物质在高温、相变情况下热流量难以检测、物质晶型易转变,因而无适宜的热物性测试方法,以致热物性数据匮乏这一国内外难题,丰富了物质熔点温度热物性数据,论文发表于国际热物理杂志、高温高压等国际知名杂志,并在多次国际热物性大会上引起多国专家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3)热工过程与设备的数值仿真与优化 研究内容:致力于大型高能耗热工设备、新型制冷系统与设备、材料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数值仿真与优化的研究。1)在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与“863”等项目的支持下,系统研究了铝电解槽、碳阳极焙烧炉、铝液熔炼炉、保温炉、闪速炉、锌精馏炉、锅炉、管道化溶出设备等多场(流场、温度场、浓度场及电、磁、力场)耦合数值仿真与优化方法,开发出了可实现有关炉窑软检测、操作参数与结构参数优化的软件,并将由各参数微观场的数值计算推进到传输过程的动态仿真,不断提高仿真结果的精度,为冶金热工过程优化与节能发挥了重大作用。2)在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的支持下,在二氧化碳热泵系统、热回收型多功能空气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治理冻土病害热棒冷却路基技术等新型制冷系统及设备方面,开展了系列数值仿真、性能优化与产品开发的工作,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获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利用有关国际合作项目,开展了金属材料焊接过程中传热与传质现象的分析,建立多场耦合数值模型模拟了焊接中复杂的瞬态输运现象,分析了其中的内在物理机理,对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特色:数值仿真是实现热工过程优化和开发现代高效能热工设备的重要手段,对于在冶金、材料、动力、制冷、汽车等企业迈向大规模、低污染、高效率、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本学科以大型高能耗热工设备为主要研究,建立基于传输过程与高温反应工程的数学模型,开展多场多参数耦合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在有色冶金炉窑,率先发展了全息数值仿真与优化技术,开辟了“数学模拟—全息仿真—整体优化”新的技术开发路线。 研究突破:与中国铝业公司等单位合作,以现代大型高效能铝电解槽的优化与开发为目标进行铝电解槽电、磁、热、流、力等多物理场的计算机数值仿真优化技术,为我国开发出系列大型高效能铝电解槽并使炼铝成套技术与装备在国际工程项目招标中处于优势地位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将反应器多物理场的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推广应用到其他热工设备的优化与设计奠定了基础。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取得了“高产、优质、长寿、低耗及低污染”的显著效果。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编出版了《传递过程原理及其数值仿真》;《冶金过程数值模拟分析技术的应用》、《SimulationandOptimizationofFurnacesandLilsforNonferrousMetallurgicalEngineering》等学术著作。在跨临界二氧化碳空调及热泵系统取得了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是国内最早研究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单位之一,发表在国内外权威学报上的有关研究论文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的正面评价。 (4)热工过程检测、诊断与智能决策 研究内容:1)非常规条件下热工参数检测:针对热工过程计量与测控的重大难题,即高温、高粘、大流量、微压差等条件下的热工检测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基于CCD比色测温原理以及烟雾的辐射特性,应用高温辐射体颜色信息的图像目标识别方法去除辐射体周围的烟雾噪声,以及适当的非线性校正函数校正温度,对高温场测量仪进行了研制;应用消除噪声干扰的图像预处理算法以及基于图像质量的特征参数提取方法,对发动机喷油系统喷雾均匀度的检测装置进行了研发。2)涡街流场参数检测与特性诊断:采用重整化群算法模拟管内涡街的产生、发展和耗散过程,结合功率谱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非侵入式的管壁差压测量与信号处理方法,消除了检测元件对尾迹流场的干扰,显著提高了测量精度;将管壁差压法提取的涡街特性应用气液两相流的测量,能较好地识别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获得气液泡状流的流量和含气率等重要参数。3)热工过程的诊断与优化控制:以热工过程计算与数值模拟为基础,应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不完备信息处理与多源异类数据融合方法,研究了介观信息与宏观参数之间的关系、智能集成软计算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全息检测模型,为非稳态、非均一、非平衡复杂系统的在线监测提供了有效方法,通过对热工过程的分析与诊断,实现了多目标约束条件下生产过程的优化与控制,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长寿、低耗、低污染整体目标。 研究特色:非常规条件下热工参数的自动检测是实现工业过程诊断、提高工业过程自动控制水平的前提条件,成为国际热点研究问题。发挥交叉学科优势,综合应用传递过程原理及其数值模拟技术、先进测试方法、数字图像提取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解决了微差压小流量、高温熔体等非常规条件下热工参数的检测难题,实现了涡街场参数检测与特性诊断,结合不完备信息处理与多源异类数据融合方法,为复杂系统提供了热工过程的诊断与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多目标约束条件下生产过程的优化与控制。 研究突破:涡街流场参数检测与特性诊断的研究得到7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在《MeasurementScienceandTechnology》、《ChemicalEngineering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并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和正面评价,授权专利6项,获省部级奖1项;在多项国家与省基金项目的资助下,研发出了高温熔体温度检测装置;提出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检测喷嘴流量分布不均匀度的方法,开发出了液压、恒温、图像采集一体化的发动机喷嘴流量均匀性测试系统,并被应用于航空部门;提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技术的铝电解槽针振信息元分析新方法,研发了关键极节能技术,降低电耗127kWh/t-Al,鉴定为国际领先,获得部级三等奖,授权发明专利2项;开发了反射炉熔炼再生铜的热工诊断与优化决策系统,节能显著,创造经济效益近1亿,获得省部级一等奖,提出了置备高性能非氧化物耐火制品的燃气隔烟高温氮化新工艺,鉴定为国际领先,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工程热物理学科
本学科点以1952年原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冶金炉、热工仪表教研室、机械系热工教研室及长沙铁道学院制冷与空调教研室为基础发展建设而成。本学科点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准设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被确定为“十一五”校级重点学科。目前本学科点已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学术队伍:现有学术研究人员20多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近十多年来,工程热物理学科,通过围绕和提炼热工、制冷、空调、冶金等过程与设备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热科学问题,逐步形成了热物性测试及过程检测与控制、传递过程数值模拟与优化、特殊条件下的传热与燃烧等稳定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合理的学术队伍,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特色与优势(1)提出了物质熔点温度下热物性测量新方法,解决了高温、相变情况下热流量难以检测、物质晶型易转变等问题,弥补了国内外现有测试方法的不足,国际合作密切。 (2)综合运用热工理论、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非线性科学理论,针对工程中多种非常规条件下热工参数检测的若干难题进行研究,开发了非接触式软测量技术和全息检测技术,取得了大量的工程应用实绩。 (3)聚焦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冶金工业,创建了热工过程与设备的全息仿真理论体系,在有色工业炉窑研究与设计中率先发展了仿真优化技术,形成了“数学模拟-全息仿真-整体优化”的研究路线,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4)在国内较早开展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大量正面评价和引用;冻土路基与热棒的耦合传热传质过程的研究成果对青藏铁路500多公里的多年冻土区的建设和运营维护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5)会同国内外专家,开展高温低氧空气燃烧机理的研究,通过主办国际研讨会,极大地推动了该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对其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6)在国内较早开展管道内钝体尾迹演化特性研究,从旋涡分离数值模拟、尾迹波动压力测量、尾迹流场诊断分析及尾迹特征在气液两相流参数检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特色明显,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 (7)梯队学缘结构合理,绝大部分有海外著名大学和国内著名重点大学相关专业学习的经历,这将有助于发挥百家所长,产生出新的学术思想与方法。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立足于学科前沿,凝练出了特色明显、研究活跃且具有发展前途的三个研究方向: (1)热物性测试及过程检测与控制:以传统的热物性测试原理为基础,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先进的数据采集与通讯技术,研究并开发适用于不同材料特别是金属材料的热物性参数测试的智能仪器或装置,不断简化测试装置,提高精度;综合运用热工理论、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非线性科学理论,针对工程中多种非常规条件下热工参数检测的若干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各种特殊工况下的敏感元件,融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并开发非接触式软测量技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与小波分析、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全息检测技术。研究管道内钝体尾迹演化特性,提出了一种非侵入式的管壁差压测量与信号处理方法,结合现代谱分析技术,将管壁差压法提取的钝体尾迹特性成功应用于气液两相流流型、流量和含气率等重要参数的识别与测量。 (2)传递过程数值模拟与优化:以传递过程与高温反应过程数学模型为基础,以研究传递过程微观机理及各参数的场特性为核心,以研制全息仿真软件为手段,运用多场耦合仿真方法,对过程的操作参数与设备的结构参数进行诊断与优化,实现热工过程与设备多目标(高产、优质、长寿、低耗及低污染)整体优化;并将其方法推广制冷与空调装置的结构与参数的设计、人居环境的控制以及高密度电子封装热设计中。 (3)特殊条件下的传热传质与燃烧:对复杂气象环境下车辆制冷空调与冷藏运输技术,天然制冷空调工质的应用,吸收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空气源、及地源热泵及热回收系统,热管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等开展了大量研究与开发工作;通过对不同燃烧装置、燃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挖潜新的燃烧技术(低氧弥散燃烧)与传热技术(表面辐射式加热)的应用;利用高温空气强化燃烧和气化反应,开发低氧弥散燃烧技术、高温空气气化、富氧燃烧技术,加快了燃料燃烧、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进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学科
中南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学科源于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制冷空调教研室,从上世纪70年代起,长沙铁道学院就开展了制冷空调及冷藏运输方面的研究工作;1985年成立制冷空调教研室,并开始招收制冷空调专业专科学生;1989年开始招收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本科学生;1994年开始招收机车车辆专业空调制冷方向硕士研究生;1998年启用新的专业名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同时获得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南省高校和原铁道部高校中第一个拥有制冷及低温工程学位点的高校;2000年土木工程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博士点,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学科同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被批准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2009年通过国家建设部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评估,评估优秀;2010年全国126个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评比中排名第4位。本学科点现有一支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学术水平高、学术思想活跃、在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的20多人的学术队伍,其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重点项目、霍英东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湖南省各类项目等纵向项目近30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40多项;编著和参编的专业教材、专著10余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100余篇;取得国家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科研条件建设卓有成效,目前建有“湖南省新型热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大型软件。 特色与优势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本学科形成并一直坚持的特色是: (1)坚持暖通空调与制冷并重。本学科自办学之初即采用暖通空调与制冷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以暖通空调为主、结合制冷的主干课程模式,形成了暖通空调与制冷相结合的学科特色。(2)保持铁路行业特色同时开拓新的专业方向。车辆制冷空调是本学科的重要科研方向和教学内容。我国铁路运营部门的空调检测试验系统,多为本学科教师研发。2000年合并成立中南大学后,本学科培养学生由面向铁路为主转变为面向全国相关行业,教学科研工作在继续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时,积极开拓专业新内容和新方向。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建筑、新型热泵系统、室内空气品质及空气污染控制等专业方向,成为本学科重要学术生长点。 (3)适应时代需求,紧抓建筑节能减排和建筑新能源的新发展方向。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和建筑新能源利用是衡量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可再生能源建筑技术及应用已成为本学科主要的发展方向。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
本学科点重点培养从事火电、核电、余热发电、汽车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掌握锅炉、汽轮机、换热器、汽车发动机等的设计和操控技能,具有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我院自1985年开办热能工程专业起,就一直开设有电厂热能动力方向的主干课程“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后来又增开了“热力发电厂”、“泵与风机”,工业锅炉、余热锅炉、电站锅炉、汽轮机一直是热能工程专业(1998年以后更名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重要选题,1999年专业扩招以后,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了电厂热能动力专业方向。于2004年组建动力机械及工程研究所,现更名为动力机械及工程系,包括电厂动力和内燃机两个专业方向。本学科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下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另外可招收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目前本学科有教师近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 特色与优势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本学科形成并一直坚持的特色是: 1、保持本学科各方向的均衡和协调发展。本学科两个重点方向是电厂动力和发动机动力,课程设置中注重比例的均衡,教学改革中注重内容的贯通,形成了电厂动力和发动机动力融会贯通的学科特色。 2、把传统优势学科作为新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本学科在传统的热能学科中取得了一大批国内外领先的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有:热工过程的检测技术、热工过程的仿真与优化技术、工业余热利用技术、微尺度流动与传热、燃烧数值模拟等技术,在新的专业领域(动力机械)里利用这些技术成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节能减排”为核心,开拓了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由于本学科的动力方向起步晚,必须紧跟动力机械学科中新兴的技术,能较快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同时可尽快与先进水平的差距。根据自身条件,结合社会需求,积极开展动力机械的仿真优化及节能技术、新型内燃机混合动力系统、燃料电池技术、新型余热发电技术、锅炉燃烧新技术、换热器优化设计技术等的研究工作,特色鲜明。主要研究方向1、动力机械的仿真与优化及节能技术: 动力设备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其物理场的设计好坏和运行中物理场的分布特性会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能耗指标,因此建立动力设备的物理场仿真模型是提高动力设备的设计水平和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学科自从80年代就开始着手研究热工设备的仿真与优化,并取得了20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在热工领域取得了国内领先的一大批成果。利用仿真技术的优势,本学科针对动力设备进行了大量的物理场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 2、新型内燃机技术: 本学科针对内燃机技术发展中的特点,把新型内燃机技术作为研究重点,主要包括高压共轨技术、转子发动机等。主要研究成果有:建立了共轨多次喷油动态组合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部分微分PID共轨压力控制策略、规压波动对喷油量的补偿算法、基于MDO的共轨管优化设计方法和汽油转子发动机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已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3、混合动力系统、燃料电池技术: 十二五《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本学科利用热能学科中取得的成果对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已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4、新型余热发电技术: 工业热能最终有约50%以各种低品位热能形式排入环境,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这些低品位余热的回收利用进入议事日程。基于这一背景,本方向相继推出了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中低温烟气余热发电技术、高温固体余热发电技术、炉壁余热半导体热发电技术、炉壁余热热声发电技术等新型专有技术,并开展了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工业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的资助,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 5、锅炉燃烧与传热新技术: 针对锅炉燃用劣质煤时炉膛易结焦、低负荷稳燃能力差、燃烧效率低、NOx排放浓度高等问题,基于煤粉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具体特点,开展局部富氧燃烧、分级燃烧、低NOx燃烧技术及设备研究,通过改进燃烧装置与燃烧技术以适应煤种变化和降低NOx排放量是当前燃烧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此外,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换热元件构成了锅炉主体,其工作性能决定了锅炉整体经济性。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其工作过程进行模拟,可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换热性能。本方向已承担了多项工程项目,申请专利2项,在工程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
中南大学制冷与及低温工程学科主要源于长沙铁道学院的制冷空调及冷藏运输学科与中南工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长沙铁道学院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展了冷藏运输和制冷空调方面的研究工作,1985年在机车车辆系成立制冷空调教研室,并开始招收制冷空调专业专科学生;1989年开始招收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1998年获得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南省高校和原铁道部高校中第一个拥有制冷及低温工程学位点的高校。随着学科的发展壮大,1999年成立了长沙铁道学院制冷空调研究所。中南工业大学制冷与空调工程1994年开始召收本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点。2005年原长沙铁道学院和中南工业大学的制冷空调学科合并组建了新的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现归属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中南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有一支20多人的学术水平高、学术思想活跃、在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的教师团队。特色与优势1)本学科点是湖南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学位点,是湖南省主要的制冷空调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暖通空调、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学科在我校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均有博士点,有学科群优势。 2)本学科点在制冷及低温工程的主流方向上有大量研究积累,在国内同行中有较大影响,有些工作在国际同行中也有一定影响。在铁路客车制冷空调与测控技术、冷藏运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是国内最有影响的研究单位之一。 3)本学科点有一支20多人的以40岁左右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大部分具有海内外著名大学相关专业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的经历,如:丹麦技术大学、波兰华沙工业大学、德国波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点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承担完成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防预研以及企业委托的研发项目,形成了新型制冷空调系统及设备、制冷空调系统中的热物理过程、车辆制冷空调与测控系统、制冷新技术与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蓄能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及建筑环境与人体舒适及健康等主要研究方向。 1、制冷新技术与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 围绕制冷系统的节能和环保两大热点研究问题,本研究方向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现代化测试手段,开展环保工质制冷系统及商用制冷、冷冻装置系统性能及部件优化匹配方法的研究。近期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特种压缩机新技术研发、热声热机基础理论研究。(2)热泵空调器结霜工况下工作特性和系统匹配技术及恒温恒湿系统的工作特性和优化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3)太阳能制冷新技术及分布式能源新技术研究。研究与开发工作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部分研究工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大量引用。 2、车辆制冷空调与测控系统 车辆制冷与空调是制冷及低温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包括列车空调、汽车空调及冷藏运输。车辆制冷空调与测控系统的研究,是本学科的传统方向,在国内同行中有很大影响。我国铁路列车空调的检测系统中,70%以上是我校研发的。3、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环保技术 提高制冷空调设备性能的核心环节是对其热物理过程机理的深入认识,本学科在超临界流体微通道传热机理及换热器设计、吸附过程传热传质机理、热棒与冻土耦合传热机理、冻结和结霜过程机理、室内空气流动传热过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一些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住。有关热棒与冻土耦合传热机理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青藏铁路冻土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家青藏铁路领导小组和铁道部有关领导的好评。 4、蓄能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本研究方向在传热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主要研究蓄能系统关键技术及系统和装置的性能优化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蓄能介质热物性研究;(2)蓄能新技术及装置开发;(3)蓄能及释能特性研究及系统优化研究。 5、城市与建筑环境及其对人体舒适与健康的影响 与人体生理医学交叉,研究建筑室内外环境与人体舒适、健康的影响关系及机理。主要研究内容为:(1)建筑室内外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及健康的影响机理;(2)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理;(3)气候变化对人体舒适与健康的影响评价与预测;(4)室内环境气流与污染物浓度仿真与评价。该研究方向上已获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在国际权威与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内外同行好评。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培养从事建筑能源利用技术、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供热、通风、空气调节、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能力,具备制冷、热泵系统及设备的设计能力,具备室内空气品质的分析测控能力与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
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热能工程、电厂热能动力、、制冷与低温和热工自动化等五个专业方向人才。学生能在能源、环保、冶金、电力、制冷与低温、暖通空调、动力机械、化工、铁路和医药等部门从事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和相关方面的设计开发、策划、、研究和教学等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热能工程、电厂热能动力、内燃机、制SA"& 培养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开发、收集、转化、储存、综合利用、管理新能源以及推动新能源产品产业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毕业生能在电力、建筑、材料、电子、汽车、环保等行业从事新能源产品研发与生产、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及策划、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机构 机关办公室 综合办 教务办 科研管理办学生工作办 研究生办 学科管理办专业系所 热能工程系 能源系统自动化系 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动力机械与工程系 制冷与低温工程系 新能源科学工程系实验室 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
艾元方曹小林陈红荣陈宁陈卓程本军 邓启红邓胜祥董红莉段泽球龚树丰郭颖 海俊义何芳胡烨胡益雄黄庆黄学章 蒋爱华蒋绍坚蒋受宝孔凡红赖亚欣李贺松 李红民李立清李茂梁筱珍廖胜明刘继敏 刘蔚巍刘业翔刘益才刘玉长刘志强马爱纯 马卫武宁练欧俭平欧少端欧文红彭彪 彭好义彭小奇齐朝晖饶政华盛刚时章明 宋彦坡孙志强涂福炳王洪才王锡范吴智辉 谢锴谢沛铭闫红杰杨培志杨莺喻李葵 张家元张建智张全周和平周继承周孑民 周明周乃君周萍周谦朱小军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智能选大学
高考分数:
请输入高考分数才能给你推荐学校哦
{{if list && list.leng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大和上交计算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