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的标准之一,考察什么属于学习

绩效考核 - 搜狗百科
该词条缺少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也称成绩或成果,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进行,绩效考核是对被考核主体过去进行评价并对其将来产生影响。
performance examine
政府,事业企业单位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 (performance examine)是一项系统工程。绩效考核的定义为: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 明确这个概念,可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及重点。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时,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最终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注意绩效考核的时效关系,绩效考核是对被考核主体过去进行评价并对其来产生影响。
起源于西方国家文官(公务员)制度。最早的考核起源于英国,在英国实行文官制度初期,文官晋级主要凭资历,于是造成工作不分优劣,所有的人一起晋级加薪的局面,结果是充斥,效率低下。年,改革,注重表现、看才能的考核制度开始建立。根据这种考核制度,文官实行按年度逐人逐项进行考核的方法,根据考核结果的优劣,实施奖励与升降。考核制度的实行,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政府的廉洁与效能。英国文官考核制度的成功实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榜样。美国于1887年也正式建立了考核制度。强调文官的任用、加薪和晋 级,均以工作考核为依据,论功行赏,称为。此后,其他国家纷纷借鉴与效仿,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官考核制度。这种制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把工作实绩作 为考核的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对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察,并根据工作实绩的优劣决定公务员的奖惩和晋升。 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实践证明,考核是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各级政府机关通过对的考核,有利于依法对公务员进行管理,优胜劣汰,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公务员必要的监督。 文官制度的成功实施,使得有些企业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绩效考核,试通过考核对员工的表现和实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也要了解组织成员的能力和等方面的情况,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实施的基础与依据。
一、 达成目标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本质上是一种,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考核。它是中长期的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员工实现、完成的过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帮助企业达成目标。二、 挖掘问题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制订计划、执行、改正的过程,体现在整个环节,包括设定、绩效要求达成、绩效实施修正、、绩效改进、再制定目标的循环,这也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三、 分配利益与利益不挂钩的考核是没有意义的,员工的一般都会为两个部分: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分配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息息相关,所以一说起考核,员工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绩效工资的发放。四、 促进成长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 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和绩效的结合上。薪酬与绩效在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设定薪酬时,一般已薪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薪酬上,否则绩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绩效考核包括两大部分: 1、业绩考核 2、行为考核 现在很多企业都出现一种情况,即过分强调了业绩,而忽略了对行为的培养。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业绩做得越好的员工,越不遵守纪律,越不尊重游戏规则,这种员工在企业大力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企业的阻碍。一旦被提拔成管理人员,影响就更大了。 因此,考核员工的业绩和行为一般分为四种情况,对这四种情况的员工亦要区别对待:
1.按时间划分(1)定期考核。企业考核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一年。考核时间的选择要根据企业文化和岗位特点进行选择。 (2)不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组织中对人员的提升所进行的考评,另一方面是指主管对下属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纪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也为定期考核提供依据。2.按考核的内容分(1)特征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如诚实度、合作性、沟通能力等,即考量员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2)行为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如服务员的微笑和态度,待人接物的方法等,即对工作过程的考量。 (3)结果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劳动效率等,侧重点是员工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生产的产品。 3.按主观和客观划分(1)客观考核方法。客观考核方法是对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体系所进行的考核,如生产指标和个人工作指标。 (2)主观考核方法。主观考核方法是由考核者根据一定的标准设计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被考核者进行主观评价,如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 综上所述,对各级人员的考核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知识(专业知识、行业知识、社会阅历等)、、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效率、、道德品质、配合度、学习精神、团队精神、、目标达成、绩效改进等。不同职级的人员考核的重点不尽相同,各考核点所占分值权重不一样,但绩效改进是每一位被考核者都必须包含的内容,它是落实绩效考核PDCA循环的具体体现。
合格的绩效考核者应了解被考评者职位的性质、工作内容、要求以及绩效考核标准,熟悉被考评者的工作表现,最好有近距离观察其工作的机会,同时要公正客观。多数企业在选择考核主体时,多采用360度全方位考核方式,考核者选用被考评者的上司、同事、下属、被考评者本人和外部专家。 绩效考核上司考核的优点是对工作性质、员工的工作表现比较熟悉,考核可与加薪、奖惩相结合,有机会与下属更好地沟通,了解其想法,发现其潜力。但也存在一定缺点,由于上司掌握着切实的奖惩权,考核时下属往往心理负担较重,不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客观,可能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 同事考核的优点是对被考评者了解全面、真实。但由于彼此之间比较熟悉和了解,受人情关系影响,可能会使考核结果偏离实际情况。最适用的情况是在项目小组中,同事的参与考核对揭露问题和鞭策后进起着积极作用。 下属考核,可以帮助上司发展领导管理才能,也能达到的目的,使上司受到有效监督。但下属考核上司有可能片面、不客观;由下级进行绩效考核也可能使上司在工作中缩手缩脚,影响其工作的正常开展。 自我考核是最轻松的考核方式,不会使员工感到很大压力,能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而且自我考核结果较具建设性,会使工作绩效得到改善。缺点是自我考核倾向于高估自己的绩效,因此只适用于协助员工自我改善绩效,在其他方面(如加薪、等)不足以作为评判标准。 外部专家考核的优点是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理论修养高,与被考评者没有瓜葛,较易做到公正客观。缺点是外部专家可能对公司的业务不熟悉,因此,必须有内部人员协助。此外,聘请外部专家的成本较高。
技巧实行绩效考核体制之前,应先对公司的管理层做一个调整,做一个考核,这个考核分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工作效率、工作成绩、团队意识、沟通能力、配合能力、员工印象几方面,只有先管理层考核清了,调整到位了,员工才会相信您的绩效考核体制,才会配合您的工作,也才会再次调动起积极性。 首先,要建立企业内部申诉机制,让员工在遭遇不公正、不公平待遇时有一个申诉与解决的通畅途径,避免因领导者情感因素伤害职业打工者的权益。 其次,企业内部不仅要确定不同部门或岗位的权利、义务,同时还必须采取自上而下的,明确细化的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避免沦为一种粗放的能力“审判”。 流程1、详细的岗位职责描述及对职工工资的合理培训; 2、尽量工作量化; 3、人员岗位的合理安排; 4、考核内容的分类  5、企业文化的建立,如何让人成为“财”而非人“材”是考核前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6、明确工作目标; 7、明确工作职责; 8、从工作的态度(主动性、合作、团队、敬业等)、工作成果、工作效率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9、给每项内容细化出一些具体的档次,每个档次对应一个分数,每个档次要给予文字的描述以统一标准(比如优秀这个档次一定是该员工在相同的同类员工中表现明显突出的,并且需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 10、给的机会。 形式按考评时间分类(1)。指对被考评者的出勤情况、产量和质量实绩、平时的工作行为所作的经常性考评; (2)定期考评。指按照一定的固定周期所进行的考评,如年度考评、季度考评等。 按考评主体分类分为、、和下属考评。 即“方法”。 (1)主管考评。指上级主管对下属员工的考评。这种由上而下的考评,由于考评的主体是主管领导,所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评者的实际状况,也能消除被考评者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但有时也会受主管领导的疏忽、偏见、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考评偏差。 (2)自我考评。指被考评者本人对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所作的评价。这种方式透明度较高,有利于被考评者在平时自觉地按考评标准约束自己。但最大的问题是有“倾高”现象存在。 (3)同事考评。指同事间互相考评。这种方式体现了考评的民主性、但考评结果往往受被考评者的的影响。 (4)下属考评。指下属员工对他们的直接主管领导的考评。一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员工,用比较直接的方法,如直接打分法等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以公开或不公开。 (5)顾客考评。许多企业把顾客也纳入员工体系中。在一定情况下,顾客常常是惟一能够在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绩效的人,此时,他们就成了最好的绩效信息来源。 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分类(1)定性考评。其结果表现为对某人工作评价的文字描述,或对员工之间评价高低的相对次序以优、良、中、及、差等形式表示; (2)定量考评。其结果则以分值或系数等数量形式表示。 方法1、尺度考核法(Graphic Rating Scale,GRS):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绩效考核技术之一,一般采用尺度表填写打分的形式进行。 办公室绩效考核方法 2、(Alternative Ranking Method,ARM):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排序考核法。其原理是:在中挑选出最好的或者最差的绩效表现者,较之于对其绩效进行绝对考核要简单易行得多。因此,交替排序的操作方法就是分别挑选、排列的“最好的”与“最差的”,然后挑选出“第二好的”与“第二差的”,这样依次进行,直到所有的被考核人员排列完全为止,从而以优劣排序作为绩效考核的结果。交替排序在操作时也可以使用绩效排序表。 3、(Paired Comparison Method,PCM):是一种更为细致的通过排序来考核绩效水平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一个考核要素都要进行人员间的两两比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个考核要素下,每一个人都和其他所有人进行了比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个要素下都获得了充分的排序。 4、强制分布法(Forced Distribution Method,FDM):是在考核进行之前就设定好绩效水平的分布比例,然后员工的考核结果安排到分布结构里去。 5、(Critical Incident Method,CIM):是一种通过员工的关键行为和行为结果来对其绩效水平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一般由主管人员其下属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非常优秀的行为事件或者非常糟糕的行为下来,然后在考核时点上(每季度,或者每半年)与该员工进行一次面谈,根据记录共同讨论来对其绩效水平做出考核。 6、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是基于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考核,从而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 7、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目标管理法是现代更多采用的方法,通常很强调利润、和成本这些能带来成果的结果指标。在目标管理法下,每个员工都确定有若干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其工作成功开展的关键目标,它们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评价员工的依据。 8、:在进行考核时,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说明事实,包括以往工作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成果,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什么。 9、法:又称交叉考核(PIV),亦即,原本由上到下,由上司评定下属绩效的旧方法,转变为全方位交叉形式的绩效考核。在考核时,通过同事评价、上级评价、下级评价、客户评价以及个人评价来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交叉考核,不仅是绩效评定的依据,更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革提升。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并着手拟定改善工作计划。 10、(Balanced Score Card,BSC):是一种全新企业综合测评体系,代表了国际上最前沿的管理思想。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利用BSC可以从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学习与创新这四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测评。在使用时对每一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目标以及衡量该目标是否实现的指标。平衡计分卡被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已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 周期的概念 绩效考核周期也可以叫做绩效考核期限,是指多长时间对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 由于绩效考核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考核周期过短,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的开支;但是,绩效考核周期过长,又会降低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不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改进,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因此,在准备阶段,还应当确定出恰当的绩效考核周期。 确定绩效考核周期的方法 绩效考核周期确定,需考虑因素以下几个因素: 1、职位的性质。不同的职位,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不同。一般来说,职位的工作绩效比较容易考核的,考核周期相对要短一些。 2、指标的性质。不同的绩效指标,其性质是不同的,考核的周期也方应不同。一般来说,性质稳定的指标,考核周期相对要长一些;相反,考核周期相对就要短一些。 3、标准的性质。在确定考核周期时,还应当考核到绩效标准的性质,就是说考核周期的时间应当保证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这些标准,这一点其实是和绩效标准的适度性联系在一起的。 原则1、公平是确立和推行人员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发挥考绩应有的作用。 2、严格原则 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及方法等。 绩效考核3、的原则 对各级职工的考评,都必须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进行。直接上级相对来说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成绩、能力、适应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实情况。间接上级(即上级的上级)对直接上级作出的考评评语,不应当擅自修改。这并不排除间接上级对考评结果的调整修正作用。单头考评明确了考评责任所在,并且使考评系统与组织指挥系统取得一致,更有利于加强经营组织的指挥机能。 4、结果公开原则 考绩的结论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考绩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 5、结合奖惩原则 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等方式同物质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 6、客观考评的原则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渗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7、反馈的原则 考评的结果(评语)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8、差别的原则 考核的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评评语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职工的。 推行在遵循以上原则二的基础上,企业的绩效考核推行由无到有,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 形式期,绩效考核刚刚推行时往往都处于这个阶段。此时考核往往以试考核形式出现,考核结果可以不与绩效工资挂钩主要是让各级人员找到考核的感觉,掌握考核的方式方法。 行事期,绩效考核已逐步开展、渐入佳境时所处的阶段。此时考核开始与绩效工资、利益、晋升等挂钩,真正进入实操阶段; 习惯期,此时绩效考核已形成习惯,具备了文字性东西、制度性语言。到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基本上一到考核周期,企业由上至下会自发的进行考核,统计考核数据,计算绩效工资,一旦涉及员工薪酬调整、晋升会首先以过往的绩效为依据; ,此时绩效考核已深深与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员工希望被考核,考核已成为企业必备的一种常态,企业呈现一种公平竞争、公开要求的平等氛围。
总则(一)目的 1.通过绩效管理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与公司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确保公司战略快速平稳地实现。 2.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公司凝聚力。 3.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4.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为员工薪资调整、职位变动、培训与发展等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人员,但下列人员除外。 1.公司总经理 2.、 3.在试用期内的员工 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主要包括制订、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4项工作, 是一个循环的工作过程,各自的主要工作事项见下。 绩效考核 制订绩效计划确定 根据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被考核者完成本职工作 各级考核者为被考核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各级考核者观察并记录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及完成的绩效反馈告知被考核者考核结果 对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针对被考核者有待提高的内容制订绩效考核各级考核者根据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表现对其展开评估绩效考核(一)考核人员分类 根据员工所担任的职务不同,员工分为、、及部门一般工作人员(包括一般生产、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行政事务类人员、营销人员)4类。 (二)考核实施主体 考核由综合部负责组织,督促和指导各级主管对其下属员工进行考核,并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协调和处理。 员工考核由组织实施;中高层领导考核由总经理组织实施。 (三)考核期及考核时间 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3种,具体考核时间如下表所示。 考核期及考核时间安排一览表考核时间考核类别考核实施时间考核结束时间考核对象1月1日~12月31日年度考核1月10日1月25日所有人员每个季度季度考核下个季度第一个月的上旬所有人员每月月度考核次月的前三天销售人员考核内容考核分为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三大部分,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的员工,其考核权重也不同,各部门应根据各职位的要求来确定其权重所占比例的大小。 1.工作业绩 (1),与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或任务紧密相连,是对员工本职工作完成情况的体现,主要考核其任务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 (2)管理绩效,主要是针对行政管理类人员,考核其对部门或下属的情况。 (3),与组织特征相关联的,是对相关部门服务结果的体现。 2.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分为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能力。 3.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其考核指标可以从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感、工作纪律性、协作性、考勤状况5个方面设定具体的考核标准。 4.附加分值 附加分值主要是针对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的奖惩记录而设立的。 年度考核得分计算1.高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70%+年度考核得分×30% 2.中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5%+年度考核得分×35% 3.基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0%+年度考核得分×40% 4.一般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50%+年度考核得分×50% 绩效沟通与反馈(一)绩效沟通 综合部考核结果告知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会就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被考核者面谈,若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无异议,则在考核结果表上签字确认;若有异议,则可进行绩效考核申诉。 (二)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结束后,各级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应及时对其绩效中未达到公司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各级考核者应为被考核者提供绩效改进指导和帮助,并跟踪其改进结果。
企业的绩效考核,应当分作六个具体的行动步骤组织实施。把每一个步骤列为一个作业单元,在行动前精心组织操作培训和专项辅导,并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 绩效考核第一步 确定考核周期 依据的实际情况(包括管理形态、、销售周期和),确定合适的考核周期,工作考核一般以月度为考核周期。每个周期进行一次例行的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对需要跨周期才可能完成的工作,也应列入工作计划,进行考核。可以实行时段与终端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开展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完成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终端结果。 第二步 编制工作计划 按照考核周期,作为考核对象的职能部门、业务机构和工作责任人,于周期期初编制所在部门或岗位的工作计划,对纳入考核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简要描述。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明确设置工作完成的时间指标和质效指标。同时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分要求,设置每一项重点工作的考核分值。必要时,附加开展重点工作的。周期工作计划应按照时间要求编制完成,并报送考核执行人确认,然后付诸实施。 第三步 校正量效化指标 绩效考核强调要求重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必须设置量效化指标,是数据指标,效化指标是成效指标。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反映了重点工作的效率要求和价值预期。另外,在实际工作的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结果或成效,都可以用数据指标进行量化的,而效化指标则比较难以设置和确定,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及时的。因此,考核执行人应会同考核对象,对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进行认真校正并最终确定,保障重点工作的完成质效。 第四步 调控考核过程 在管理运转中,存在并发生着不确定性因素,容易造成工作变数,考核也是如此。当工作的变化、进展和预置的计划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对变化的事物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变化的原因和走向,然后对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改进。 第五步 验收工作成效 每个周期期末,在设定的时间内,考核执行人依据预置或调整的周期工作计划,对考核对象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成效验收。按照每项工作设置的量效化指标和考核分值,逐项核实工作成效,逐项进行评分记分,累计计算考核对象该考核周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并就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出点评。 第六步 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的目的是改进绩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考核对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即为考核结果。如何运用考核结果,会直接影响考核的激励作用。要切实结合企业管理资源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负载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和确定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在这里简说几种考核结果的运用方法。 一是考薪挂钩,就是考核结果与薪资收入并轨,按照考核得分,计算薪资实际收入。这个薪资可能是职能职务或,也可以使独立设立的,还可能是。 二是考职挂钩,把考核结果与考核对象的职位挂钩。考核对象由于主观因素,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按计划完成重点工作或者不适于承担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应合理地调整其岗位或职务,避免重点工作遭受损失。 三是,通过考核,可以反映、整合并有效利用多个方面的考核信息。有资源配置信息、岗位、管理损耗信息、工作问题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等。考核结果的信息运用,能够为企业的工作决策、管理运转和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应具备的条件绩效考核的应用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企业初创期 投入多,产出少,以人治为主,对业绩评价的必要性未能体现。 2、企业成长期 绩效考核经过了,扩张速度快,目标得到确定,这时围绕,如何通过提高公司各部门保证目标实现的问题显得非常必要且重要。此时被摆到重要位置上,得到应用并处于不断完善状态,可促进企业发展。 3、企业成熟期 发展速度减慢,企业进入最佳发展时期,绩效考核经过了完善过程进入成熟状态,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发展。 4、企业衰退期 业务发展阻滞,组织需要变革,绩效考核处于次要位置,其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减弱,甚至停止。 5、企业更生期 通过产品技术、,企业进入新一轮的成长期,绩效考核也会随着企业变更及成长进入一个新的创新发展期。 6、小结 并非任何企业都能实施,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建立了完整的战略目标体系、目标责任体系、体系才能把各项目标落实到各级责任人,使绩效考核成为可能。因此企业绩效考核是企业进入成长、成熟期的产物,是随而不断完善创新的过程。
(一)考核目的 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首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这个问题不加以明确,势必使绩效考核陷于盲目。 企业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核心问题是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要实现战略目标,人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如何使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企业各级都有使命感,进而发挥创造力,使公司具有运行活力,进而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使优者得其位,劣者有压力并形成向上动力,使在优化的人力资源作用下得以顺利实现等问题,正是绩效考核所要解决的最本质的问题。 (二)目标责任体系 1、从目标到责任人 绩效考核不是孤立事件,它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都具有相关联系,企业战略目标通过目标责任体系和组织结构体系分解到各个事业单元,与对应的责任人挂钩。 2、从出发点到终点 因目标不是独立部门可完成的,从任务出发点到终点,通过企业每一环节的优秀业绩,保证整体业绩的最优。因此应根据,明确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并对协作部门相互间的配合提出具体要求。 3、对目标责任的一致认可 对工作目标的分解,要组织相关责任人多次研讨,分析可能性,避免执行阻力,直到目标由考核者和被考核者达成一致,这时以责任书的方式统一发布,并要明确奖惩条件,由责任书发出者与责任书承担者双方签定责任书的方式确定。 (三)评价标准 1、成功关键因素 企业经营业绩并不是简单的投资与报酬,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因无论是成本或收益,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指标设定的科学、全面、有效性与否直接关系到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指标设定,一定是责任的成功关键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监督、控制、考核的过程 ,确能推进目标的实现。 2、指标确定 (1)通过努力在适度的时间内可以实现,并有时间要求。 (2)指标是具体的、数量化的、行为化的、具有可得性。 (3)可衡量化,不论是与过去比,与预期比,与特定比,与所花费的代价比较,都有可操作性,现实的、可证明的、可观察的。 (4)不能量化的,描述细化、具体,可操作。 (5)经过同意制定,说服力强。 (四)考核办法 1、管理考核办法 在考核体系下,对具体的责任人进行考核时,由责任人的聘用者、任务发出者及责任人的服务管理对象作为主要考核人,对责任人的进行考核。同时责任人的个人业绩测评、责任人的协作部门的测评可作为辅助测评意见。以上意见进行综合,作为该责任人的绩效考核成果。 公司董事长由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高管层进行考核;董事长及监事会成员、总经理分管工作的及其员工代表、客户等对总经理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吸收党委、成员参加测评;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成员及副总经理分管的工作部门负责人及其员工代表、客户等对副总经理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可吸收党委、工会成员参加。 绩效考核党委书记则由、党委成员及支部负责人、代表进行考核,可吸收参加测评;工会主席则由上级主管部门、党委书记、党委委员、职工代表参加测评。其他人员以此类推。 这样考核的原因在于责任人的工作由上级领导安排落实,上级领导对下属工作的完成情况最关心,情况最了解,同时也在管理上由上级领导负责。责任人执行情况,责任人的下属最了解,对责任人是否有所作为也最了解,因此责任人的上下级对责任人的考核最有发言权。吸收协作部门及个人测评,可力求使测评成果更客观、公正。 2、管理者的考核责任 主管领导有义务和责任对其管理权属内的责任人进行考核评价,不宜以民主测评等方式推卸应由领导履行的。有些管理人员对自己下属的工作了如指掌,可就是不愿直接指出下属的不足,对下属工作不满意不愿直接触及矛盾,调整工作岗位更是难以下手,于是采取方式,让员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被考核人不服气,且滋生对管理人的不满,对考核工作不仅无促进作用,还会走向阻碍工作开展的方向。管理者在被管理者心目中树立权威的机会也会因此丧失,下属由于不能直接搞清楚管理者的意和自己在其心目中的形象,不能感受到上级对自己的信任,领导也不可能对下属有更全面明晰的把握,易形成症结影响工作。 3、考核办法评价 考核办法没有先进与落后,只要适合于企业实际,能够客观地、有针对性地评价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对开展工作有效地起到了促进作用,考核办法就值得采纳。 (五)考核信息反馈及成果兑现 1、考核信息反馈 (1)对考评结果要做到全面分析,对未达标的工作部分要加以分析,找出原因并加以修正,调整战略目标,细化工作职责标准,调整平衡计分卡的内容,使之建立新的平衡。 (2)对考核成果要充分进行利用,要及时由管理人员对有关的责任人进行沟通,对考核结果指出的责任人的优点给予充分的、具体的肯定,最好能以事例补充说明,让责任人感觉到领导者不是泛泛地空谈,而是真诚的认可。对于考核者存在的不足,要明确提出,并问清楚责任人原由,听取他对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如有道理要尽可能采纳。如继续任用,则应提出具体的建议要求及改进工作的途径,以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即使不再任用,也要明确提出,使责任人充分理解,使之心服口服。 (3)切忌对考核结果置之一边,任由被考核者猜测引起负面影响。 2、考核成果兑现 对考核成果要按照目标责任书的奖惩约定,及时进行奖惩兑现。 (六)持续性考核 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计划、监控、考核流程、成果运用等,构成绩效考核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要持续不断地根据考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考核工作,同时还要把工作制度化、持续性地开展下去。这样考核工作就会受到各级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其创造价值中心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大。 (七)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注意问题 1、对企业盈亏平衡负责,即有业绩底线要求,达成业绩底线方可享有全额,达不成业绩底线则只能拿部分底薪(最低不低于底薪的一半),一般取底薪的50%。 业绩底线一般指企业的得出的。 2、总经理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奖励和接待费用,该比例与总业绩挂钩 3、高管拿业绩提成,提成比例可根据不同的业绩额度向上增长; 4、代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可以拿分红,工作绩效表现优良,在职期限达到一定时间的甚至可获得注册股。 (七)为什么要进行绩效考核 一是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任何事没有考核、检查和监督就没有管理,就是会形成做好做坏一个样,做和不做一个样,因为我们不是的时代了,因为公司的发展要规范。大家想想,我们的每一项工作如是没有检查,没有考核,或是说安排了没有人过问是不是就会流于形式,董事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员工原意做领导检查的事---- 二是为了对过去的工作业绩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考核,看到问题所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供员工晋升的依据; 三是为了对员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员工或是管理人员、工程师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其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工作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对其能力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如何做这样的评价呢?口说无凭,是不是用这样的评价来做出一个公正的结论。通过事实来说明能力和你的业绩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四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实现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及时了解任何员工任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一种检验通过绩效考核,检查员工生产经营和工作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验证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谁能干,谁不能干,考核结果一目了然。用考核的方式来证明员工的业绩,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从而为公司选拔任命和使用人才提供依据。总之,现在不是吃大锅饭的时代了。通过考核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激励好员工,促进公司更快发展!保证公司各项任务的完成。 真正做好绩效考核,还要有时间去缓冲,特别是考核的数据来源,是否合理,不要造成,不考核还好,以考核就死这种尴尬局面。 真正做好考核: 1:战略层面的绩效、公司层面的绩效、部门(团队/班组)层面的绩效和岗位(员工)层面的绩效,每一层面都要就具体细节讨论。 2:具体实施层面:在实施过程中,分部门、分组进行,不要一起上,易造成普遍激化,要把不合理的项目记录下来,进行跟踪,完善。 3:实施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各层面应有共同的观念,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给予缓冲,总结,正常的3-6个月才能反映出真正的效果,还要做出预案,以防实施过程中突发问题的产生,以免造成被动。 4:总结、修正阶段:实施3-6个月,进行修正、修改,集中意见进行再讨论,再实施,再修正。 5:等各个部门实施达到效果后在全面展开,整个薪酬考核才算完成。 信度与效度(1)信度是指考核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即用同一考核方法和程序对员工在相近的时间内所进行的两次测评结果应当是一致的。 影响信度的因素有考核者和被考评者的情绪、疲劳程度、健康状况等,也有与考核标准有关的因素,如考核项目的数量和程序,忽略了某些重要的考核维度,不同的考核者对所考核维度的意义及权重有不同的认识等,这些因素都会降低考绩的信度。为了提高考绩的信度,在进行考核前应首先对考核者进行培训,并使考核的时间、方法与程序等尽量标准化。 (2)效度是指考核结果与真正的的相关程度,即用某一考核标准所测到的是否是真正想测评的东西。 为了提高考绩的效度,应根据工作职责设置考核的维度和每一维度的具体考核项目,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每一项目等级设定的级差数以及不同维度的权重数,并着重考核具体的、可量化测定的指标,不要流于泛泛的一般性考核。 绩效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客观性。因此,要克服、光环效应、等干扰,全面、客观、公正地对被考评者的工作进行评价,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以减小偏差,使考核的有效性最大化。绩效考核的误差1、考评指标理解误差 由于考评人对考评指标的理解的差异而造成的误差。同样是&优、良、合格、不合格&等标准,但不同的考评人对这些标准的理解会有偏差,同样一个员工,对于某项相同的工作,甲考评人可能会选&良&,乙考评人可能会选&合格&。避免这种误差,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措施来进行: 1)修改考评内容,让考评内容更加明晰,使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这样可以让考评人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考评; 2)避免让不同的考评人对相同的员工进行考评,尽可能让同一名考评人进行考评,员工之间的考评结果就具有了可比性; 3)避免对不同职务的员工考评结果进行比较,因为不同职务的考评人不同,所以不同职务之间的比较可靠性较差。 2、光环效应误差 当一个人有一个显着的优点的时候,人们会误以为他在其他方面也有同样的优点。这就是光环效应。在考评中也是如此,比如,被考评人工作非常积极主动,考评人可能会误以为他的工作业绩也非常优秀,从而给被考评人较高的评价。在进行考评时,被考评人应该所有考评人的同一项考评内容同时考评,而不要以人为单位进行考评,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光环效应。 3、趋 考评人倾向于被考评人的考评结果放置在中间的位置,就会产生趋中误差。这主要是由于考评人害怕承担责任或对被考评人不熟悉所造成的。在考评前,对考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消除考评人的後顾之忧,同时避免让于被考评人不熟悉的考评人进行考评,可以有效的防止趋中误差。也可使用“强迫分布法”,即所有被考评人从优到劣依次排列,然后按各分数段的理论次数分布分别给予相应的评分。 4、近期误差 由于人们对发生的事情记忆深刻,而对以前发生的事情印象浅显,所以容易产生近期误差。考评人往往会用被考评人近一个月的表现来评判一个季度的表现,从而产生误差。消除近期误差的最好方法是考评人每月进行一次当月考评记录,在每季度进行正式的考评时,叁考月度考评记录来得出正确考评结果。 5、个人偏见误差 考评人喜欢或不喜欢(熟悉或不熟悉)被考评人,都会对被考评人的考评结果产生影响。考评人往往会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人较高的评价,而对自己不喜欢(或不熟悉)的人给予较低的评价,这就是个人偏见误差。采取或员工互评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个人偏见误差。 6、压力误差绩效考核当考评人了解到本次考评的结果会与被考评人的薪酬或职务变更有直接的关系,或者惧怕在考评沟通时受到被考评人的责难,鉴于上述压力,考评人可能会做出偏高的考评。解决压力误差,一方面要注意对考评结果的用途进行保密,一方面在考评培训时让考评人掌握考评沟通的技巧。如果考评人不适合进行考评沟通,可以让人力资源部门代为进行。 7、误差 考评人可能是一位,他往往放大的被考评人的缺点,从而对被考评人进行了较低的评价,造成了完美主义误差。解决该误差,首先要向考评人讲明考评的原则和方法,另外可以增加员工自评,与考评人考评进行比较。如果差异过大,应该对该项考评进行认真分析,看是否出现了完美主义错误。 8、自我比较误差 考评人不自觉的被考评人与自己进行比较,以自己作为衡量被考评人的标准,这样就会产生自我比较误差。解决办法是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细化和明确,并要求考评人严格按照考评要求进行考评。 9、盲点误差 考评人由于自己有某种缺点,而无法看出被考评人也有同样的缺点,这就造成了盲点误差。盲点误差的解决方法和自我比较误差的解决方法相同。 10、后继效应 后继效应亦称记录效应,即被考评人在上一个考评期内考评结果的记录,对考评人在本期内考评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其原因是:考评人不能认真地按照考评标准、不受上期考评记录的影响,对每个被考评人独立地进行每一次的考评。解决方法是训练考评人一次只评价全体被考评人绩效的某一方面,然后再评价另一方面,最后再每个被考评人的所有评价结果汇总起来。
最正确的绩效考核操作方式,必须掌握下列的法则: 1. 先判别自己的企业属于什么层次(管理制度与实践,都很卓越,或不一致,或皆有明显缺陷)。 2. 判别企业的程度(完全、局部自动化、基本手工化)。 3. 按照企业的现状,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模型(综合型、综合型、异常管理综合型)。 4. 一切的运作,必须采用自动化(电脑化操作)。5. 不能忽略“定性”的考核,定性的原则也要合理。6. 考核的项目、评分方式、阶段性标准,都要符合“合理性”、“可操作性”。 7. 考核的结果,必须与员工利益结合,产生“”与“”的效应。 8. 要经过试算、试运行、调整期几个阶段,最后进入常规的PDCA状态。
某企业行政部绩效考核方案一、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对行政部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当的职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工作努力程度及工作业绩进行分析,全面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一方面为薪酬调整、职务变更、人员培训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促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业绩达到预期目标,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保证得到实现。 二、考核实施细则 (一) 考核频率 行政部的考核分为季度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两种,季度考核由负责落实并实施,给予指导与配合,年度综合考核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 (二) 使用范围 企业行政部工作人员,行政部经理除外。 (三) 考核内容 1. 工作态度,即积极主动地对待工作,遇到责任范围内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其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 出勤率 (2) 工作主动性 (3) 工作积极性 (4) 合作性 (5) 工作责任感 2. 工作任务 (1) 工作计划完成率。 (2) 业务协作,主要考核其配合他人完成工作的态度及结果,如服务响应时间、服务质量等。 (3) 的及时率。 (4) 文稿起草的及时率。 (5) 公文处理的。 (6) 企业内部信息通报的完成率、及时率和准确率。 (7)的规范性。 (8) 按时参加企业及部门的相关会议,不得无故迟到、缺席。 (9) 积极主动地接收领导交办的工作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3. 工作能力 (1) 专业技能 (2)
(3) 沟通能力 三、绩效考核反馈与申诉  (一) 考核结果反馈 考核者应向被考核者反馈考核结果。如果被考核者不同意考核结果,应先行沟通,也可按下列规定进行逐级申诉。 (二) 绩效考核申诉 1. 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存有异议,应首先通过沟通方式解决。解决不了时,被考核者有权向直接上级主管申诉;如果被考核者对直接上级主管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 2. 人力资源部接到被考核者的申诉后,通过调查和协调,在XX日内告知申诉处理结果。 3. 员工如对处理结果仍不满意,可向总经理申诉。 四、考核结果存档行政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于考核下月XX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存档,年度述职考核结果由人力资源部在次年1月XX汇总归档。
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工具,是系统的基础KPI体系的建立建立KPI指标的要点在于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指标必须是可以测量的,要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使指标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一定的层次性。KPI绩效考核的要点KPI绩效考核体系强调用工作结果来证实工作能力,通过被考评者在自然状态下稳定的工作表现证明其实际能力,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求任职中具有一定能力的目的,实质上是期望任职者有预期的工作表现,能达到预定的工作目标。
是以目标为导向,将企业将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进行考核和分析,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的和方法。绩效管理是一个有计划、有准备、有指导、有沟通的循环过程,既重视结果,亦重视行为。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手段。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区别企业往往只看到了绩效考核或,而忽视了对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把握。绩效考核只是完整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由于对绩效管理的片面认识,将从完整的绩效管理中割裂开来。
考核指标的SMART原则绩效考核S:(Specific) ------明确的、具体的,指标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M:(Measurable)------可量化的。一家企业要量化老板、量化企业、量化。目标、考核指标更要量化,比较好、还不错这种词都不具备可量化性,导致标准的模糊,一定是要数字化的。没有数字化的指标,是不能随意考核的,一考核就容易出现误差; A:(Attainable)-----可实现的,目标、考核指标,都必须是付出努力能够实现的,既不过高也不偏低。比如对的考核,销售收入2000万,要求1.5亿,也不给予任何支持,这就是一个完全不具备可实现性的指标。指标的设定应是结合个人的情况、岗位的情况、过往历史的情况来设定的; R:(Relevant) ------实际性的、现实性的,而不是假设性的。现实性的定义是具备现有的资源,且存在客观性、实实在在的; T:(Time bound)-----有时限性的,目标、指标都是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如要求2000万的销售额,单单这么要求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2000万的销售额,这样才有意义。 如何设定目标目标绩效来源于对的分解,即为完成战略而企业经营目标逐层分解到每个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一种指标设计方法。 从管理学上说,目标是比现实能力范围稍高一点的要求,也就是“蹦一蹦,够得着”的那种。“目”就是眼睛看得到的,想得到的,愿意得到的,它是一种梦想;“标”者,尺度也。目标就是有尺度的目标,没尺度的梦想叫幻想、空想、异想天开。 目标不是凭空吹出来的,不是虚构刻划出来的,不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而是企业上下一心,大家一起缔造出来的,要有详实的数据,有人认同,有完成的周期,还要有激情,要经过精确的预算和计划。 后,企业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变成大家的梦想,要让每一个员工都去认同它。只有当员工和公司存在共同信念时,员工才能在一家公司深入长期地发展。 通过目标分解所得到的指标,其考核的内容是每个岗位、每个人最主要的且必须完成的工作。各层级人员的目标指标是层层分解而得的。绩效考核必须是由上而下的,董事长、总经理要以身作则,单纯地只对普通员工做考核是不能形成企业的考核文化的。 常见的指标销售额(销售收入) 生产成本(次品率、、生产员工产值、生产成本降低率) (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进货成本) (节约率) 营销成本() 人员工资成本(人才达成率、人才培训率、工作饱和度、工资效益比) 税务成本(节税率、税销比) 商业模式建设(商业模式的量化、标准化、有形化) 建设(、标准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组织系统建设(组织系统的方案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评估) 业务系统建设(业务流程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财务体系建设(、规章制度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流程体系建设(运营流程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目标管理是自上而下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和责任落实过程,相应的,绩效考核也应服从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完成。因此,作为部门和职位的KPI考核,也应从部门对公司整体进行支持、部门员工对部门进行支持的立足点出发。同时公司的领导者和部门的领导者也应对下属的绩效考核负责,不能向下属推卸责任。绩效考核区分了部门考核指标和个人考核指标,也能够从机制上确保上级能够积极关心和指导下级完成工作任务。
绩效考核不是一个一步到位的过程,是一个互动、循环、纠偏的过程,不断通过Plan、Do、Check、Action四个步骤的循环逐步完善和落实。其主要流程有: 1、专业人员设计2、方案上报公司高层审议,并根据审议意见进行修订 3、修订稿交各职能部门讨论,收集讨论意见,再次修订 4、上报公司高层批准、下发执行。 5、合理的绩效,防止发生极端的出现。
一、考核目的不明确很多企业考核目的不明确,有时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方和被考核方都未能充分清楚地了解绩效考核只是一种,本身并非管理目的。同时,考核原则混乱,自相矛盾,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随意性突出,常常仅仅体现领导意志和个人好恶,且缺乏严肃性,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的连续一致性。二、考核缺乏标准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表现为标准欠缺、标准走样、难以准确量化等,因此,极易引致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很难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三、考核方式单一在很多企业的考核实践中,往往是上级对下属进行审查式考核。考核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司,其和员工的私人友情或冲突、个人的偏见或喜好等非客观因素都很大程度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考核者的一家之言有时由于相关信息的欠缺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甚至会引发上下级关系的紧张。要想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位员工,往往需要以多视角来观察和判断,考核者一般应该包括考核者的上级、同事、下属、被考核者本人以及客户等,实施360度的综合考核,从而得出相对客观、全面精确的考核意见。单一的考核人员往往由于考核者缺乏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多的机会了解员工的工作行为,同时考核者本身也可能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去做出细致的评价,往往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四、职工对考核体系缺乏理解有的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一套新的绩效体系时,不重视和员工进行及时、细致、有效的沟通,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常常产生各种曲解和敌意,并对所实施的绩效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客观公平性表现出强烈的质疑,对体系的认识产生心理上和操作上的扭曲。五、考核过程形式化很多企业制定和实施了完备的绩效考核工作,但很多员工都认为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形式,出现所谓“领导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消极判断,没有人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地分析,没有真正利用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六、考核结果无反馈表现形式一般有二种:一种是考核者不愿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被考核者无从知道考核者对自己哪些方面感到满意,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考核者担心反馈会引起下属的不满,在来的工作中采取不合作或敌对的工作态度;也有可能是考核结果本身无令人信服的事实依托,仅凭领导意见得出结论,担心反馈会引起巨大争议。第二种形式是考核者无意识或无能力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这种情况出现往往是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民主的企业文化,使得考核者没有进行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能力和勇气。七、考核资源的浪费绩效考核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资料、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评价,会产生各种中间考核资源和最终考核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本可以充分运用到人事决策、员工的职业发展、培训、以及人事研究等多项工作中去,但很多企业对绩效考核信息资源的利用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根本不用,造成宝贵的绩效信息资源巨大浪费;另一种则是管理人员滥用考核资源,凭借考核结果对员工实施严厉惩罚,绩效考核信息成为威慑员工的工具,而不是利用考核信息资源来激励、引导和帮助员工改进绩效、端正态度、提高能力。八、错误地利用考核资源考核者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特别是对被考核者进行主观性评价时,由于考核标准不稳定等因素,很容易出现两种不良倾向:过分宽容和过分严厉。有的考核者奉行“和事佬”原则,使得绩效考核结果彼此大同小异,难以真正识别出员工在业绩、行为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另一种倾向就是过分追究员工的失误和不足,对员工在能力、行为和态度上的不足过分放大,简单粗暴地训斥、惩罚和威胁绩效考核不佳者,使得员工人人自危。九、考核方法选择不当业绩考核方法有很多,如员工比较评价法、行为对照表法、、目标管理评价法、等等。这些方法各有千秋,有的方法适用于业绩考核结果用于职工奖金的分配,但可能难以指导被考核者识别能力上的欠缺;而有的方法则适合利用业绩考核结果来指导企业制定,但却不适合于平衡各方。十、考核者心理、行为上的错误考核者在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时,会不自觉地出现各种心理上和行为上的错误举动。这类错误一般包括:1.光环效应。就是考核者对一位员工的总体印象是以该员工某项具体的特点,如相貌、智商或某个事件作为判断基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一叶障目;2.隐含人格假设。就是考核者在进行绩效考核之前,就对被考核者的人格类型进行了分类(如一位敬业者、一个偷懒的家伙),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就会“戴着墨镜看人”。 3.性错误。这类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人类正常的记忆衰退,人们总是对发生的事情和行为记忆犹新,而对远期行为逐渐淡忘,在经过一个较长时间后进行绩效考核时,被考核者的考核结果就更多地受到近期表现的影响了。
采用绩效考核机制不久的企业可能会在细节上不甚完善,所以会出现以下问题 :软肋一:定位模糊软肋二:角度片面软肋三:奖惩不均软肋四:机制漏洞软肋五:领导落后
误区一: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从笔者多年的咨询经历来看,在企业内,特别是国有企业,谈考核的多于谈管理的,谈结果的多于谈过程的。谈绩效言必称考核,谈考核言必称量化,似乎除了考核与指标的量化,绩效管理再也无其他的东西可言,似乎做了指标的量化就做了考核,做了考核就是做了绩效管理。但实际上,仔细研究绩效管理的理论,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是多么的错误,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实在是两个差别很大的概念,两者既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 首先,让我们看看两者的概念: 绩效管理是员工和经理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然后通过过程的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经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目标等进行考核,是前段时间的,同时考核结果为相关人事决策(、解雇、加薪、)等提供依据。 其次,我们看看两者之间的区别何在: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绩效考核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 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注重过程的管理,而绩效考核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绩效管理具有前瞻性,能帮助企业和经理前瞻性地看待问题,有效规划企业和员工的未来发展,而绩效考核则是回顾过去的一个阶段的成果,不具备前瞻性; 绩效管理有着完善的计划、监督和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而绩效考核只是考核一个手段; 绩效管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绩效考核则只注重成绩的大小; 绩效管理能建立经理与员工之间的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而绩效考核则使经理与员工站到了对立的两面,距离越来越远,制造紧张的气氛和关系; 最后,让我们看看两者之间的联系所在: 二者的联系是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为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改善提供资料,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有效性,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改善管理水平,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是对员工的行为和产出的管理,它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理论的框架下,在强化和可操作性基础上,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依据,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的行为与产出做客观、公正、综合的评价。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是对绩效管理前期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单单盯住绩效考核,而不顾及绩效管理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僵化地把员工钉在绩效考核上面,仅仅用几张表给员工的个人贡献盖棺定论,难免,也偏离了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依然改变不了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的局面。科学的绩效管理都是把“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作为推行绩效考核的前提,结合公司总体发展目标和员工的意愿确定考核的内容和目标,根据企业的总体情况,在与员工双向互动沟通的过程中推行计划;客观看待考评结果,淡化绩效考核的加薪晋级导向,更多地把它当作激励员工的手段和引导员工自我发展的依据。 误区二:重考核,轻沟通绩效管理是一个员工与管理者双向沟通的动态过程。一个完整的包含设定绩效目标、记录员工的期间绩效表现并为员工绩效目标的完成适时提供合理的资源支持与业务指导、期终绩效考评与反馈沟通、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等内容。简单表述为:、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四个部分。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是贯穿始终的。而沟通在绩效管理四个环节中的具体表现如下: 绩效目标与计划制订时,主管需要与员工关于目标设定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最终使得目标成为主管与员工之间的绩效纽带,同时承担着主管对员工的绩效期望与员工对主管的绩效承诺。 在绩效管理与实施的过程中,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本次绩效是否能得以顺利完成,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主管在员工完成绩效的过程中,随时与员工保持动态的沟通,及时发现员工所需的资源支持与业务辅导,并及时提供;而员工在这个阶段也需要就绩效完成的情况以及所需的资源与业务支持向主管及时反馈,以获取必要的支持。在环节,沟通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主管与员工之间就员工的本期业绩完成情况达成共识; 沟通在时也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主管与员工双方对本期绩效完成情况的理解与看法需要达成一致,更重要的是如何改进不足、形成提升绩效的计划,并就下一个绩效期间的目标达成初步共识。 总而言之,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是一个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企业科学绩效管理的灵魂所在。无论设计多完美的考核制度都无法顺利推行于缺少沟通的团队,更何况,在中本来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适当的沟通能够及时排除管理过程中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同时也能提高被考核者的参与积极性,减少考核过程中的阻力,保证考核客观、公正进行。在执行过程中随时保持沟通和反馈,让被考核者了解考核的目标、执行状况、考核结果等,被考核者也乐于提供资源支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信心和斗志,也使各被考核者的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相一致、企业内各个部门长短期目标协调平衡发展。如此一来,绩效考核过程就变成了一个增强共识、凝聚人心、促进沟通和能力提高的多赢过程。 误区三:实施主体角色错位企业内多数人甚至包括一些都认为绩效管理是的事情,由人力资源部来做是天经地义的。高层管理者只对绩效管理作的指示,剩下的工作全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做得好与不好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了。这实际是对绩效管理中角色分配上的认识误区。诚然,人力资源部门对于绩效管理的实施负有无可替代的责任,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人力资源部门来做。让我们来看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员工他们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总经理:赞助,支持,推动绩效管理向深入开展。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绩效管理是企业的“一把手工程”,没有总经理的支持,绩效管理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人力资源部经理:设计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提供有关绩效管理的咨询,的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中的绩效管理专家,在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了一种顾问或咨询师的角色,是教练而非球员; 直线:方案,并对员工的绩效提高进行指导,同时对员工的绩效水平进行反馈。那些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的们需要注意了,其实绩效管理更大的责任是承载在您们的身上,您们是执行绩效管理方案的主体,是员工最直接、最亲密的绩效伙伴,因为如果下属员工的绩效未能完成,您们的绩效也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您们应该立即转变思想观念,力争和您们的员工做最亲密的绩效伙伴。 员工:绩效管理的主人,拥有绩效并产生绩效。应该说,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参与程度也对绩效管理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员工的全身心地参与,绩效考核很有可能蜕变成一场“的博弈”,科学的绩效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让公司各级员工理解与认同自身在绩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我们实施绩效管理的最起码的基础,离开他们支持与参与的绩效管理只见其“形”,不见其“实”。 误区四: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奖惩手段在很多人心中都有意无意地把绩效考核与奖惩划上等号,认为绩效考核就是淘汰、惩罚不合格的员工,升迁、奖励优秀的员工。这样想也不无道理,毕竟对员工进行优、良、中、差的评定结果应该有物质形式上的体现,但绩效考核体系不应该单纯为了奖惩员工而设立和存在,它应当成为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的。武断地把绩效考核等同于一种奖惩手段也是陷入了绩效管理认识上一个比较常见的误区。在实践中,绩效考核应该从强调的比较转向每个人的个人自我发展诊断,变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对立关系为互助伙伴关系,考核的目的应该更多地定位为企业与员工多方受益、共同发展。对于企业而言,绩效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公正科学的绩效考核可以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提升整体业绩,对于员工来说,绩效管理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修正,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业绩。 误区五:只要考核体系合理,考核结果就公正公司大多数的考核者认为只要绩效管理中的考核体系设计合理,执行过程不徇私舞弊,就能保证绩效考核的合理、公正,其实这是对的一种过度迷信,也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认识误区。 在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实践中,绩效考核的过程与结果都或多或少带有考核者的主观色彩。在绩效评定中,考核者是评定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决定因素,而考核者自身并不能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完全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被考核者,他们的评定行为往往受到若干主观心理因素的干扰。比较常见的心理干扰因素有、感情误差、、、、偏见误差以及主观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的误差等等,这些心理干扰因素都使考核的结果难免失之偏颇。针对这些情况,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对绩效考核的标准和准则进行定期的跟踪修正,在考核体系当中尽可能采取一些相对客观或者可以量化的指标。同时也要及时地向公司各级主管传授绩效考核技能,加强与被考核者的沟通,以减少考核误差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档案工作实施绩效考核的意义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的主要方式,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实行科学的评价体系,对职工的工作、学习、成长、效率、培训、发展等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和定性的考核,从而促进改善职工的工作行为,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和积极性,以求更好地达到工作目标。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企业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在企业管理各项活动中都发挥了很好的凭证、依据、借鉴、参考、史料的作用。档案工作纳入,可加大档案工作的督导落实力度,对提高档案资料的完整程度和工作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管理作用。通过考核办法的制定和落实,可进一步明确档案工作的工作目标和,在工作过程中起到沟通、学习、改进等作用。二激励作用。通过绩效考核的奖优罚劣,改善调整档案及相关人员工作行为,促使档案及相关人员更加积极、主动、规范地去完成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借阅及利用工作。三导向作用。以档案工作规范化为绩效考核标准,以考核标准规范工作行为,确立档案工作方向。四监控作用。通过绩效考核,对档案工作过程、环节、质量及效率等方面进行监督、规定及考评,获得反馈信息,可有效促进调整和改进档案工作。五约束作用。档案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与奖罚挂钩,可以对机关责任部门和人员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促使其不得不干。同时,也是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约束,借阅人员工作的好坏也可以提出,并可进行考核奖罚。 二、建立完善档案管理的责任体系以绩效考核为平台推进档案工作的责任化管理,目的在于“分解目标、落实责任”。也就是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立卷、利用工作,纳入科研、生产、基本建设等单位的工作计划,纳入领导工作议程,纳入有关人员的,档案工作责任落实到档案室及各相关人员,可有效提高有关领导和人员的档案意识。通过实施目标及过程考核,达到实现档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目标。在档案工作责任体系中,档案工作纳入相关工作流程当中,起到相互监督与联系的作用。例如,在外购设备仪器或引进项目时,机关部门以书面通知档案管理人员参加验收,并由档案管理人员会同专业人员对文件材料进行验收,由设备采购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在设备开箱验收起或安装调试一个月内向档案部门归档。文件材料不齐全、上无档案人员签字,财务部门不予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通过此种方式,可极力避免原始资料的丢失和遗漏,易于收集,亦无形之中对机关管理部门和人员施加必须保证资料齐全和及时上交的压力,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一收集的完整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通过档案工作责任体系的建立,降低了档案室工作的被动性,促进达到档案工作各方面规定要求,减少催交档案资料等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三、做好档案工作的流动性管理档案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档案材料的整理、管理、投放、传递和周转,是一个流动性的管理过程。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档案利用,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护好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要确保参考价值的文件保存完好以备利用,绩效管理就要有的放矢,把握好两个方面重点,一是文件资料归档,二是文件资料借阅,也就是一个“进”和一个“出”两个环节。对档案资料的流动性管理上,通过绩效考核可切实起到约束和监督、利用和保护的作用,重点突出严格性、规范性、时限性,以及对档案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双方管理,保障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归档的文件材料的质量是档案质量的先天因素,如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为原件、载体和本身应符合耐久性要求等,因此,在文件材料归档前,档案室人员要严格检查归档文件材料是否符合归档要求,对于未按照归档材料规定及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每条扣 分(本分值与该单位部门及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改正;对违反借阅制度,不按期归还档案或资料者,档案管理部门下发档案、资料催还通知单,在规定期限内强行收回,每延误一天扣绩效分,直至归还所借档案。总之,切实抓好档案资料的“进出口”,是保证档案资料的完好再利用的重点。四、促进档案工作发展档案工作实施绩效考核,是为了适应企业发展形势需要,对档案工作作出适时和全面的评价,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发现与规范要求的差距,以寻求更为有效的服务新途径,提高档案利用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在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意识是制约档案事业发展得关键性问题。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可有效促使企业职工转变档案观念,更好地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绩效考核作为,“提醒”资料积累者主动把材料上交档案室。档案室在规章制度的“指引”下,对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管理,把“死”档案变成“活”档案,单位或人员需要时随时提供,充分发挥档案的。实践证明,绩效考核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与经济利益挂钩,严格考核,可有效规范档案工作行为,引领单位部门或机关人员强化档案意识,提高档案工作的主动性和档案利用的质量及水平,为档案事业的各项工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层考核体系:,包括财务、客户与伙伴、组织与流程、成长能力四个维度。管理层考核,一般一年一次,越高层周期越长。考核维度一般有十几项,围绕平衡记分卡进行的。例如财务维度,管理层都要有,并占考核指标一大部分。但是不同职能部门负责人侧重维度不一样,如销售部门侧重财务,可能财务占40%,而人力资源部门可能只占30%。最终考核结果以分数体现,影响的奖金,甚至职位。——员工考核体系:业绩、行为/态度、能力三方面。对员工的考核,分为业绩、行为/态度和能力三部分。其中员工行为态度和能力指标,与业务指标不一样,前者是定性的,后者是定量的。例:J企业有21项,其中行为/态度指标7项,能力指标14项,全公司统一。定性指标的分值等级用“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确定。即通过行为定位等级评价表,定义各种水平具体行为等级及考评标准。0~4分代表“缺乏满足客户的需求的愿望和态度;个人生活的独立性差,思考问题总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交谈或办事可能常常表现出不耐烦或急躁,缺少热情”。9~10分代表“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并为客户的利益发展提供建议。把发展客户与给予服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来要求自己,并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和行为。——管理过程监控:要包括季度,部门目标是否分解下达;季度绩效回顾做了没做;考核后,经理人和员工是否进行了;考核结果是否进行了;经理半年中期述职。员工每周的计划与总结,在每周一例会前,部门经理通过网络系统都要先检查。例如:客户服务部A员工,过去半月内有4个客户投诉A服务无礼,同事也觉得工作中和A难于相处。部门经理和A进行“诊断面谈”后,发现A挫折和压力感很大,缺乏技能,导致与客户交往过程中出现混乱。部门安排了一个同事在两周内给予A支持,帮助A进行心理映射训练(以学会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和两次减压的技能训练。一个月后,A的客户投诉率降到零。
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注意绩效考核的时效关系,绩效考核是对被考核主体过去进行评价并对其来产生影响。下面是企业实施绩效考核常用的七大工具。1、swot分析法: strengths:优势 weaknesses:劣势 opportunities:机会 threats:威胁 意义:帮您清晰地把握全局,分析自己在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把握环境提供的机会,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威胁,对我们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pdca循环规则 plan:制定目标与计划 do:任务展开,组织实施 :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最终结果进行检查 action:纠正偏差,对成果进行标准化,并确定新的目 标,制定下一轮计划。 意义: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都需要计划、实施、检查结果,并进一步进行改进,同时进入下一个循环,只有在日积月累的渐进改善中,才可能会有质的飞跃,才可能取得完善每一项工作,完善自己的人生3、5w2h法 what:工作的内容和达成的目标 :做这项工作的原因 who:参加这项工作的具体人员,以及负责人 when:在什么时间、什么时间段进行工作 :工作发生的地点 how:用什么方法进行 how much:需要多少成本 意义:做任何工作都应该从来思考,这有助于我们的思路的条理化,杜绝盲目性。我们的汇报也应该用5w2h,能节约写报告及看报告的时间。绩效考核4、smart原则 s:specific 具体的 m:measurable 可测量的 a:attainable 可达到的 r:relevant 相关的 t:time based 时间的 人们在制定工作目标或者任务目标时,考虑一下目标与计划是不是化的。只有具备smart化的计划才是具有良好可实施性的,也才能指导保证计划得以实现。——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t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对工作要有前瞻能力,防患于未然,如果总是在忙于救火,那使我们的工作永远处理被动之中。5、任务分解法「wbs」 wbs:任务分解法( breakdown structure) 如何进行wbs分解:目标→任务→工作→活动 wbs分解的原则: 主体目标逐步细化分解,最底层的任务活动可直接分派到个人去完成 每个任务原则上要求分解到不能再细分为止 wbs分解的方法: 至上而下与至下而上的充分沟通 一对一个别交流 小组讨论 wbs分解的标准: 分解后的活动结构清晰 逻辑上形成一个大的活动 集成了所有的关键因素包含临时的里程碑和监控点 所有活动全部定义清楚 学会分解任务,只有任务分解得足够细,您才能心里有数,您才能有条不紊地工作,您才能统筹 安排您的时间表6、二八原则 巴列特定律:“总结果的80%是由总消耗时间中的20%所形成的。” 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事务优先次序的准则是建立在“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的原理的基础上。举例说明: 80%的是源自20%的; 80%的电话是来自20%的朋友; 80%的总产量来自20%的产品; 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 这启示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把资源用在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上。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