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钠有关的化学方程式问题:水和钠会发生什么反应?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 在甲实验过程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来测量溶液的温度时,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有气泡出现,最终废液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和。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提示:碳酸钠水溶液PH﹥7);小亮认为:只有氢氧化钠。你认为还可能是。【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亮和你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①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的猜想正确。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猜想正确。③你的猜想正确。(4)在甲实验中,如果消耗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20.0g时,此时溶液的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示: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g/ml)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分类: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 在甲实验过程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来测量溶液的温度时,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有气泡出现,最终废液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和。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提示:碳酸钠水溶液PH﹥7);小亮认为:只有氢氧化钠。你认为还可能是。【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亮和你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①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的猜想正确。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猜想正确。③你的猜想正确。(4)在甲实验中,如果消耗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20.0g时,此时溶液的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示: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g/ml)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 在甲实验过程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来测量溶液的温度时,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有气泡出现,最终废液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和&&&&&&&&。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提示:碳酸钠水溶液PH﹥7);小亮认为:只有氢氧化钠。你认为还可能是&&&&&&&&&&&&&&&&&&&&&。【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亮和你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①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的猜想正确。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猜想正确。③&&&&&&&&&&&&&&&&&&&&&&&&你的猜想正确。(4)在甲实验中,如果消耗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20.0g时,此时溶液的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示: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g/ml)科目:难易度:教材: 初中化学人教版最佳答案(1) 中和反应(或该反应)放出热量;NaOH + HCl ===&NaCl + H2O ; (2)气球胀大 ;CO2+ 2NaOH ===&Na2CO3 + H2O【交流讨论】 ① 氯化钠 ;(写化学式也可)②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写化学式也可)【实验设计】①小亮 ;② 小兰&&&③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以上每空1分)(4)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NaOH& + HCl &===&&NaCl&&+& H2O&&&40&&&&&&36.5&&&&&&&&&&&&&&&&&&&& X&&&&&& 20.0g ×7.3%&&&&&&&&&&&&&&&&&&&&……………………(1分)40/36.5=X/20.0g ×7.3% (或40 : 36.5=X : 20.0g ×7.3%)&X =1.6g&&&&&&&&&&&&&&&……………………………………… (1分)氢氧化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g/10ml ×1g/ml×100%="16.0" %&………(1分)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0%解析分析:(1)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瓶内的压强变大进行分析;(3)①根据个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②根据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的变色和可能情况的组合进行分析;根据氯化钙会与碳酸钠生成沉淀,碱会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4)根据题中所给的数据和方程式中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1)盐酸加入氢氧化钠中后,经过反应溶液温度才升高的,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答案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NaOH+HCl=NaCl+H2O;(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气球吹大,故答案为:瘪气球胀大,2NaOH+CO2=Na2CO3+H2O;(3)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一定存在氯化钠、水和指示剂,故答案为:氯化钠;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显碱性,会使酚酞变红色,&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①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小亮的猜想正确&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小兰&的猜想正确&③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你的猜想正确(4)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36.5x×10g 7.3%×20g40:36.5═(x×10g):(7.3%×20g)x=16%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1、已知金属钠能跟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若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中包含了一个化学反应.以知曾青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试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由无色气泡产生,有蓝色沉淀.2Na+2H2O==2NaOH+H2[箭头]2NaOH+CuSO4==Cu(OH)2[箭头]+Na2SO42)Fe+CuSO4==FeSO4+Cu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2007●常州)新闻链接:日,某校3位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慎将钠与水接触,引发火灾…阅读了上述新闻之后,好奇的唐唐猜测: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反应.她通过查找资料获得了以下信息:①钠常温下在空气中易氧化成氧化钠(Na2O),氧化钠可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碱;②钠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她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①取一空矿泉水瓶,加入纯净水,仅留一小段空隙,如图一所示;②用手挤压矿泉水瓶,除去里面的空气,如图二所示;③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用针扎起一块金属钠,如图三所示;④迅速用胶塞塞住挤瘪的瓶口,倒置,如图四所示;⑤待完全反应后,打开瓶塞,检验产生的气体;⑥在矿泉水瓶中滴入数滴A试剂,溶液呈红色.请根据唐唐的实验过程与实验记录,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试剂A的名称:酚酞;(2)写出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H2O=2NaOH;(3)为什么在实验步骤②中要除去矿泉水瓶中的空气?得到纯净的气体,以检验气体,同时避免在检验或反应中发生爆炸;(4)本实验中,对取用的金属钠的大小是否有要求,为什么?有要求,黄豆粒大小即可.若金属钠太大,反应很剧烈,不易控制,且生成的气体过多,瓶内压强增大瓶塞可能会顶飞,使实验失败;若金属钠太小,生成的气体过少,反应现象不明显,导致后续实验无法进行.
(1)矿泉水瓶中液体为反应后形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遇碱性溶液变红是酚酞试液的典型性质;(2)氧化钠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碱,所谓相应的碱即与氧化物含有相同金属的碱,与氧化钠相应的碱为氢氧化钠;(3)排出瓶内空气可使最终得到的气体较为纯净,而不是形成混合气体,防止因气体不纯而出现爆炸;(4)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故要控制金属钠块的大小.(1)矿泉水瓶中液体为反应后形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答案为:酚酞;(2)氧化钠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碱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2O+H2O=2NaOH;(3)排出瓶内空气可使最终得到的气体较为纯净,而有利于气体的检验,防止发生爆炸;故答案为:得到纯净的气体,以检验气体,同时避免在检验或反应中发生爆炸,;(4)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因而需考虑所取金属钠的大小,太大了不易控制,但也不能太小;故答案为:有要求,黄豆粒大小即可.若金属钠太大,反应很剧烈,不易控制,且生成的气体过多,瓶内压强增大瓶塞可能会顶飞,使实验失败;若金属钠太小,生成的气体过少,反应现象不明显,导致后续实验无法进行.炭[C],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Na2CO3;小莉认为白色固体可能是混合物;小军认为白色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小慧立刻否定了小军的猜想,其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物质.【实验探究】同学们对白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震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为Na2O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震荡,样品全部溶液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物质是Na2CO3
②静止片刻,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反思评价】小莉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C4Na+3CO22Na2CO3+C.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写出1条: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或CO2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或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或金属Na与CO2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等,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题干中信息可知,钠与二氧化碳中发生了反应生成一种黑色物质和一种白色物质;其中由于反应物含有钠元素、碳元素、氧元素,那么生成的物质也必须是含有这几种元素,那么黑色固体物质只能是炭,白色物质是什么?根据后面的实验结论和现象可猜到白色物质只能是Na2CO3,根据化学中质量守恒,决不可能是氢氧化钠,因为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根据氢氧化钠、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可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炭,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将碳酸钠全部反应掉,再加入酚酞看是否变色,检验是否含有氧化钠;解答:解:【进行猜想】钠与二氧化碳中发生了反应生成一种黑色物质和一种白色物质;其中由于反应物含有钠元素、碳元素、氧元素,那么生成的物质也必须是含有这几种元素,那么黑色固体物质只能是炭,学过的黑色物质:炭、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生铁和氧化铜中可以推测出应该是炭,若其他物质都违背化学反应的事实;由后面方案2可推测白色物质还可能是碳酸钠;但不可能是氢氧化钠,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实验探究】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将碳酸钠全部反应掉,再加入酚酞没有变色,说明白色固体不是氧化钠,因为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显碱性;【反思评价】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所以方案1错误;【得出结论】由方案2得出它们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前面黑色物质是炭,故化学方程式4Na+3CO2═2Na2CO3+C;通过该方程式可知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或CO2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或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或金属Na与CO2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等,合理即可).故答案为:【进行猜想】炭[C];&&Na2CO3;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物质(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合理即可)【实验探究】CaCl2&溶液;&Na2CO3&&【反思评价】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得出结论】4Na+3CO2&&点燃&.&&2Na2CO3+C&&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或CO2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或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或金属Na与CO2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等,合理即可).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解答这种综合性强的探究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到准确的出发点定位.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化学
(2013?鞍山二模)下列对有关资源认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体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的危机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C.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D.辽宁属于重度缺水的地区,可以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用水问题
科目:初中化学
(2013?鞍山二模)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B.向洁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D.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科目:初中化学
(2013?鞍山二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3)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如图1所示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利用图1装置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B、利用图1装置能对水杀菌消毒C、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利用图1装置处理后的水仍是混合物(4)从变化角度看:①水通电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2H2↑+O2↑.②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一定质量的甲和48g乙按图2所示充分反应,当乙完全反应时,可生成44g丙和36g丁,则甲中所含各元素的质量比为D.(填序号)A、C:H=12:1B、C:H=3:1C、C:H:O=6:1:8D、C:H:O=3:1:4.
科目:初中化学
(2013?鞍山二模)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因有咸味、外观酷似食盐而常被误食.亚硝酸盐能致癌,因有良好的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肉类食品添加剂,但用量严格限制,亚硝酸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暴露于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加热至320℃以上或遇强酸则分解出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的二氧化氮气体.请根据信息回答:(1)亚硝酸钠的保存方式是密封保存,原因是亚硝酸钠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变质;(2)试设计出1种区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简单方案(简单叙述即可):分别取两种固体少量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的原固体是亚硝酸钠,不变色的原固体是氯化钠.
科目:初中化学
(2013?鞍山二模)根据下表中左栏所列的化肥的性质,从下列使用注意事项中选择合适的项(可选多项),将其序号填入表中的右栏中.(1)储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暴晒;施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2)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3)不能与易燃物质混在一起: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4)不宜长期施用.
使用注意事项
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时放出氨气.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物质.
(1)(2)
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遇碱时放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
(1)(2)(3)
易溶于水,稀释性小,常温下稳定,遇碱时放出氨气,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2)(4)
易溶于水,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4)请你从上表提供的信息中分析,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之一是使土壤酸化、板结;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用熟石灰中和.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根据酚酞遇碱变红的性质判断;根据燃烧的三要素分析判断;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硬度,沸点,密度等.
解:由题干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反应后水成了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燃烧的三个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反应生成的氢气在钠附近不会燃烧,是因为没有助燃物氧气,故不能燃烧;由题意可知,钠会悬浮于水与煤油的界面处,说明钠比煤油重,但比水轻;能融化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故答案为:红;反应生成的氢气在钠附近不会燃烧,是因为没有助燃物氧气,故不能燃烧;由以上事实可以得出钠的物理性质:钠比煤油重,但比水轻;钠的熔点低;
本题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判断,考查了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解答此题并不难.
1157@@3@@@@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109@@Chemistry@@Junior@@$109@@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6@@Chemistry@@Junior@@$16@@1@@@@物质的化学变化@@@@@@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179@@3@@@@燃烧与燃烧的条件@@@@@@112@@Chemistry@@Junior@@$112@@2@@@@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17@@Chemistry@@Junior@@$17@@1@@@@化学与社会发展@@@@@@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
@@16@@2##@@17@@2
第三大题,第2小题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将其投入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自身熔化成小球,甚至使生成的氢气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_{2}}O=2NaOH+{{H}_{2}}↑.但它不与煤油反应,因而可将其保存在煤油里.在一个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向水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加入适量的煤油,然后将一块绿豆般大的钠放入烧杯中,钠会悬浮于水与煤油的界面处,并发生反应,直至钠消失.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后水层呈___色.(2)反应生成的氢气在钠附近不会燃烧.为什么?(3)由以上事实可以得出钠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钠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