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根部淋巴清扫手术

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吻合口瘘及手术时间的影响_胃肠肿瘤外科-爱微帮
&& &&& 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吻合口瘘及…
本文原载于《期近年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逐渐趋于规范。1988年Heald教授提出的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excision,TME)概念为直肠癌手术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20余年的实践已证实,TME技术显著提高了直肠癌的预后,因此该技术已成为直肠癌手术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腹腔镜技术应用范围也从良性疾病逐渐扩展至恶性肿瘤,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也已日趋成熟和规范。对于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的处理是腹腔镜直肠TME手术的一个关键步骤,结扎IMA的位置有两种选择:(1)不保留左结肠动脉,于IMA根部上方1~ 2 cm处分离并高位结扎;(2)保留左结肠动脉,于IMA的左结肠动脉分支远心侧分离并低位结扎。回顾外科学的发展史,关于直肠癌手术IMA的&高位和低位结扎&之争早在100余年前就已经开始,1908年Miles首先开始在直肠癌手术中对IMA进行低位结扎,同年Moynihan开始尝试使用高位结扎,以期获得更彻底的淋巴清扫[]。对于该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对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吻合口瘘和手术时间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作一评述。一保留左结肠动脉对吻合口瘘的影响吻合口瘘是结直肠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受吻合口血供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IMA高位结扎后,吻合口的血供主要来自结肠中动脉形成的边缘动脉,通常认为单纯依靠边缘动脉也可勉强满足吻合口供血。而低位结扎IMA后因为能保留左结肠动脉及其升支,理论上可为吻合口提供更加充分的血液灌注。Komen等[]于术中利用激光多普勒O2C系统检测近端结肠残端的血供情况,发现低位结扎组(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灌注明显好于高位结扎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此外,很多病人术后会发生全身系统性的血液灌注下降,老年患者常合并代谢疾病,尤其是血管病变,均是吻合口血供不足的高危因素。而结肠中动脉左支在脾曲附近通过Riolan吻合支与左结肠动脉升支吻合,该部位的吻合支比较细小,另有约5%的人群缺如,使之成为结肠血供的最薄弱处,是发生缺血性损害的解剖基础。这类患者一旦高位结扎IMA,结肠中动脉的血供只能到达结肠脾曲[],造成脾曲远端结肠和吻合口发生缺血性改变,从而导致吻合口瘘甚至肠管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后果。因此,单纯依赖边缘血管供应的吻合口更易缺少血供,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增加[]。已有的一系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可能较高位结扎更低,从而在实践中证实保留左结肠动脉的重要性[]。笔者在实践中亦经历过高位结扎切断IMA后,在吻合时发现降结肠至吻合口肠管色泽发生明显的缺血性改变,而不得不将缺血肠管切除,并游离脾曲和横结肠后,再行吻合,以确保手术安全。吻合口瘘产生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吻合口张力过高。不少文献中提及,相对于低位结扎IMA而言,高位结扎可以使结肠更加游离,更容易达到无张力吻合的要求。Bonnet等[]的解剖研究显示,高位结扎比低位结扎可以多获得10 cm的游离肠段,然而该研究是在尸体上进行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因为在进行尸体解剖时,无法考虑血供问题。低位结扎确实由于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缘故,结肠的游离度不如高位结扎,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因为保留左结肠动脉,近端结肠的血供更加丰富,避免了因非肿瘤性因素而过多的切除结肠,结果反而是可以保留更多近端结肠,从而有利于进行无张力吻合。二保留左结肠动脉对手术时间的影响目前在腹腔镜直肠TME手术中,最常用的手术路径是以骶骨岬或者IMA根部为解剖标志的中间入路。该入路行高位结扎IMA往往比较便利,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则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特别是清扫左结肠动脉和IMA背侧的淋巴时往往较为困难,通常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这也是过去选择高位结扎而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原因之一。但也有研究发现,保留左结肠动脉并不显著增加手术时间[]。笔者的体会是,中间入路操作中,在经过一定的例数积累,充分熟悉该处血管解剖之后,保留左结肠动脉同时完成彻底的IMA根部淋巴清扫并不增加手术难度,手术时间也仅略有增加。近期,郑民华教授提出了头侧中间入路直肠癌手术路径,即以屈式韧带、肠系膜下静脉为解剖标志,自IMA的头侧,在腹主动脉前方左侧打开降结肠系膜后,先进入左结肠后方的Toldt间隙,再解剖IMA和左结肠动脉[]。这种新入路由于是从头侧解剖系膜,可以率先解剖出左结肠动脉,辨清IMA和左结肠动脉原本紧密的关系,从而为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提供了便利。由于先从IMA头侧打开左结肠后方的Toldt间隙,因此在解剖出左结肠动脉时,可顺势完成左结肠动脉和IMA根部背侧的淋巴清扫,比传统从IMA尾侧开始解剖的中间入路更易完成对左结肠动脉和IMA背侧淋巴的清扫。我们尚未发表的数据显示,两组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结语肠系膜下动脉结扎的&高位和低位&之争至今尚无结论,两种方式在临床都有广泛的应用。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随着精准外科等概念的提出,胃肠外科医师期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吻合口瘘,相信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保留左结肠动脉可能会被越来越多的胃肠外科医师所接受。当然保留左结肠动脉并非绝对,需因术而异、因人而异,例如实施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时,由于不存在吻合口瘘的风险,因此不需常规进行左结肠动脉的保留。而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2015年意大利Meri等[]已着手开展多中心的&HIGH&LOW&的随机对照试验,希望该试验的结果可以给出更多证据。此外,一些新的手术路径如头侧中间入路的应用是否会给保留左结肠动脉带来便利,亦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参考文献(略)(收稿日期:)(本文编辑:赵日升 )
点击展开全文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山西省肿瘤医院消化微创外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主要治疗胃癌、贲门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等;专家有梁小波教授、董剑宏教授、张铭教授、黄庆兴和董静逊副教授等。本平台重点是普及相关肿瘤知识,为您解答消化系统肿瘤尤其是胃肠肿瘤术前术后所遇到的问题。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可行性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IMA)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保留LCA 32例(观察组),不保留LCA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末端回肠造口情况、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IMA根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无需游离结肠脾区及做末端回肠造口;而对照组3例因近端肠管血运障碍需游离结肠脾曲(P=0.046),4例吻合后加做末端回肠造口(P=0.042).观察组术后无吻合口漏,而对照组术后有2例吻合口漏(P=0.090).两组术后随访6~48个月,局部复发率及肝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IMA时保留LCA可以有效保障近端肠管血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ue of preservation of left colonic artery (LCA) in dealing with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MA) in laparoscopic anterior resection of rectal carcinoma.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2 cases of laparoscopic anterior resection of rectal carcinoma from April 2010 to Octo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cluding 32 cases with preservation of LCA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cases without preservation of LCA (control group).The blood loss,operative time,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terminal ileum stoma,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removed around the root of IMA,the rat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round the root of IMA and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lood loss,operative time,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terminal ileum stoma,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removed around the root of IMA,the rat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round the root of IMA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No case in observation group needed to free the splenic flexure of colon and to make the terminal ileum stoma,while 3 cases in control group needed to free splenic flexure of colon because of blood supply disorder in the proximal intestine (P =0.046),and 4 cases underwent terminal ileum stoma following anastomosis (P =0.042).No anastomotic leakage occurred in observation group,while 2 cases of anastomotic leakage occurred in control group(P =0.090).After followed up for 6-48 month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local recurrence and liver metastasis in two groups (P > 0.05).Conclusion Laparoscopic anterior resection of rectal carcinoma with preservation of LCA in dealing with IMA can effectively retain the blood supply of proximal intestine.
Yuan Zhilin
Yang Yanling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腔镜外科二病区,西安,710054
西京医院肝胆外科
年,卷(期):
Keywords: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在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在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8 年1 月至2010 年10 月收治的48 例胰头癌患者施行在常规whipple 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采用JPS 的淋巴结分组标准,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的重点清扫肝总、肝固有动脉周围所有淋巴结(8a,8p)、腹腔干周围淋巴结(9)、肝十二指肠韧带区所有淋巴结(12abp)、胰十二指肠后的淋巴结(13a、13b)、从SMA 开口至胰十二指肠下动脉(IPDA)间的SMA 右侧的淋巴结(14abcd)及胰十二指肠前的淋巴结(17a、17b)、腹腔干至肠系膜下动脉(IMA)间的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前面的淋巴结(16a2、16b1)并包含Gerota 筋膜.结果 48 例胰腺癌患者施行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中常规行胰腺、胆管断面检查,证实无癌残留.2 例患者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并血管重建,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 例.并发少量胰瘘2 例,发生胃瘫1 例,切口感染3 例,急性左心衰1 例,均治愈.48 例患者累计清扫淋巴结716 个,平均每例14.9 个.其中有20 例(41.6%)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以胰十二指肠后(13a、13b)(14/48)29.1%、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缔组织(14abcd) (8/48)16.7%发生率最高;N1 阳性(8/20,40.0%),N2 阳性(6/20,30.0%),N3 阳性(6/20,30.0%).结论 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可以有效清扫区域内更多淋巴结和后腹膜组织,同时没有增加其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外科,浙江金华,322100
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浙江杭州,310014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直肠癌肠系膜下血管根部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直肠癌肠系膜下血管根部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孩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发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症状,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00:29:4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直肠癌肠系膜下血管根部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腿根部淋巴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