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附一医院网上挂号大学附属南华附一医院网上挂号医院与附一距离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是湘南地区久享盛誉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是卫生部认定的。
公司名称 南华大学/url附属南华医院
总部地点 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风南路336号
成立时间 1958年,55年历史
经营范围 医疗机构
公司性质 公立医院
员工数 2400人左右
医院等级 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类型 大型综合医院
院长、副院长 彭秀达,副院长:覃事范、梁庆模
书记、副书记 阳学风,副书记:陈端阳、赵立新
医院领导 马嫦英、邓万俊、张新华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原核工业四一五医院)始建于,是湘南地区久享盛誉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是卫生部认定的爱婴医院,全国“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省首批医保定点单位,衡阳市二星级文明单位、衡阳市“十佳医院”、“优质文明服务医院”。
放射科成立于1964年,当时有医技人员8人,其中副主任1人、医师1人、医士1人、技士4人、护理员1人。首任科副主任由从沈阳医科大学调来的孟宪富担任。建院初期,根据简易病房及简易门诊的需要,医院安装了国产200毫安X光机1台,安排1名医生和2名技师主要开展透视项目。以后因陋就简地建立了一个小暗室直至开院。开院后陆续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经过几次淘汰更新,到1986年拥有X光诊断机4台,其中200毫安、30毫安、350毫安和500毫安机各1台。期间,相继开展了透视、胃肠道钡剂造影、泌尿系的各种造影、腹膜后充气造影;支气管、子宫输卵管和椎管内碘油造影;膝关节及腕关节造影、脑及四肢血管造影等业务。特殊照片有各部位断层摄片、心脏计波摄片、眼球异物定位等。开展了部份大剂量静脉造影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椎管的碘水造影及100毫米萤光缩影。1988年,放射科引进岛津mAX光机,使透视从暗室走向明室。开展了胃肠气钡双重造影、介入治疗、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检查治疗项目。1989年率先引进衡阳市第1台CT机,5年后又引进以色列产新一代高分辨率CT机。九十年代初开展介入放射治疗项目,进行了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肺穿刺活检、食道狭窄扩张、肝肾囊肿穿刺及硬化剂治疗等。1999年,引进岛津800mAX光机,并配备了激光照相系统,拓展了该机的各项功能,规范了胃肠双重对比检查的方法,使摄片质量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放射科在七十年代及之前为核工业系统、部队及地方医院举办了数期培训班,先后接受厂、矿、队进修人员数十人,培养了一批放射医技人员。医院对外开放后,还为乡、镇、县级医院培训了放射骨干。2003年医院并入南华大学后,该科各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2004年底,引进湖南省首家美国产LightspeedUltra8层螺旋CT和美国产GELC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并成立了放射介入诊疗室,在原有肺癌、肝癌介入治疗和血管造影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介入诊疗的范围,包括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胸腹部脏器肿瘤的介入诊疗,为放射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2005年年底引进美国产柯达CR850系统,用高灵敏、高分辨和动态范围较宽的IP板代替X线胶片,由传统的图像冲洗胶片转换为数字化图像利用计算机处理,大大提高了普通X线摄影图像质量。同期引入的全球“永磁之王”GE Signal Vation0.35T磁共振,除对各种肿瘤、脑、脊椎、腹部、盆腔脏器等器官提供早期和超早期影像学诊断外,还能开展单次激发弥散成像、灌注成像、脑功能成像、智能化血管造影等多种疾病的早期介入检查和治疗。2006年完成上海金仕达卫宁PACS2005的安装调试,成为湘南首家数字化放射科。2008年,通过了“放射学检查方法及图象质量相互认可医院”的评审。该科分有5个业务技术组,即普放诊断组、普放技术组、CT组、MR组、介入诊疗组,每组人员相对固定,在保证各组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该科建有南华大学医学专科部影像教研室,完成了一届三年制影像大专班的教学任务,承当了南华大学影像本科班、湖南中医药大学影像本科班以及多家医学院校的影像专科生的实习带教任务。近几年,先后开展了MRA、MRV、MRU、MRCP、脑弥散功能检查;CT灌注成像在各系统的应用;CT曲面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CT仿真内窥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经导管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栓塞术;开设了介入门诊,开展了节段闭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诊疗。《卵巢上皮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获省卫生厅课题立项;《自主式讲课学习模式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研究》以及《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南华大学课题立项。该科现有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5人、含硕士研究生2人、主管技师2人、技师5人。随着新设备的引进,该科正在和将要开展的项目有:肿瘤的血供动力学研究;老年病的MRI诊断研究;非血管性介入诊断及治疗实体肿瘤及囊性疾病;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多种疾病的影像诊断研究。该科现任主任文建荣,副主任张宏文、吴鹏、蒋小龙。历任该科主任、副主任的有孟宪富、包承德、陈振贤、李平、刘祝华。[2]
超声诊断科
原为特检科下属一个专业组,2006年1月独立成科。现科主任为沈严严。1979年5月,医院将原分散在各病区的心电图、基础代谢、超声波、脑电图、胃镜、气管镜等检查室集中成立特检室,隶属于内科,1989年独立成特检科。1991年2月购进衡阳市首台美国GE公司RT—6800彩色B超,为医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奠定了基础。2000年初,特检科组成超声、内镜、功能3个组。2001年,超声组开展了超声引导下晶氧造影术。2002年引进美国GE公司VividFive超高档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诊断仪1台,用于心脏、腹部、妇产、外周血管、秘尿、小器官、新生儿、小儿科、经颅、经食道、经腔道、TVI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心室功能等多方面的检查和开展科研教学工作。除日常检查外,还开展了在B超引导下腹部肿块穿刺活检术和肝脓疡、肝囊肿、胸腹水穿刺治疗术及清宫术、取环术。2005年在衡阳地区率先开展了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超声科现有医务人员8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护士1名。其中获硕士学位1名、在读硕士2名。科室拥有超声诊断仪6台,其中黑白超声4台,彩色超声诊断仪2台。参与省级课题2项,主持校极课题2项。自2004年起协助其他科室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4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经过科室人员的不懈努力,超声诊断符合率高,在衡阳地区有较高的声誉。同时,完成了大量体验工作,为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业务技术骨干。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脊柱外科是衡阳市最早开展各类脊柱外科手术的科室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已能开展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脊柱骨折椎体复位内固定术。专业发展迅速,能开展从上颈椎到腰骶椎的绝大部分手术及微创手术。如上颈椎Chair畸形及先天性游离齿状突畸形的手术治疗;经枕骨板障间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椎爆裂骨折;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失稳症;前路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新鲜齿状突骨折;C2-C3椎弓根及侧块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s骨折;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前路“漂浮法”治疗孤立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后路颈椎弓根螺钉、侧块螺钉或经关节突螺钉内固定;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钳夹”型颈椎病;颈后路改良单开门微形钛钉-钛板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上胸段椎体骨折脱位的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前路减压、脊柱重建内固定及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一期经后路单一小切口270°椎管减压、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入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损伤;脊柱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脊柱肿瘤切除根治重建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术;腰椎失稳、腰椎滑脱症的减压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经皮椎体成形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癌以及C臂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微创手术。最新引进的德国joimax椎间孔镜脊柱微创系统,通过很小的8mm工作通道在内镜直视下完成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填补了湘南地区技术空白。为适应和更快促进学科发展,脊柱外科于2007年3月独立成科。经过近几年的打造,现已形成以开放手术为基础和后盾,以微创手术为先导和亮点的格局,科室整体实力稳步提升。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硕士学位3人。我们的服务理念是:关爱您的脊柱,支撑您的人生!
中医科于1962年组建,开院时有医师5人,主要从广州、上海调入,科主任由来自广州中医学院、对中医妇科学造诣颇深的赵启光担任。七十年代中期,赵启光退休,郑春管接任主任。其时,中医科除承担中医门诊外,还兼顾各病区会诊和核工业卫生学校中医教学任务。1984年6月,医院在五官科病区开设中医病床10张,收治慢性病患者,对较为复杂的病人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将中西“两法”应用于临床。郑春管主任率先开设了高血压中医专科门诊,深受病人的欢迎,经常加床以满足病人住院的需要。到1986年,中医科医护人员已发展到1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8人、针灸护士1人。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为的限制,加之中药价格上涨等因素,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呈下降趋势。为了摆脱困境、争取主动,在主任杨玉秀的带领下,先后开设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门诊,如杨玉秀的中医妇科;陈伯青的中医骨伤科、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周开荣的中医脾胃病等。1994年罗远萍主持中医科工作,购买了ZZ—型肛肠治疗仪,并于1999年5月开展“肛肠痔瘘”诊治专业工作,并正式挂牌成立中医肛肠专科,由副主任医师王诚铨主诊。
烧伤整形外科
烧伤整形美容外科开设于1987年,是衡阳市最早开展烧伤治疗、瘢痕整形和五官美容的特色专科,前任主任董玉明副主任医师、现任主任贺楚宇主任医师。烧伤方面:早在我院开院之初——1964年,我院治疗放射线损伤——硝酸铀酰混合烧伤,在核工业系统鼎鼎有名,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5年现任科主任从全国著名烧伤治疗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学成归来,引进瑞金医院烧伤外用药——磺胺嘧啶银秘传配方,新开展腹部超薄皮瓣和四肢带蒂皮瓣移植术,以“短、频、快”手术原则,综合应用削痂术、切痂术、多种形态自体皮移植术、辐照猪皮覆盖术和皮瓣移植术,“攻击性”消除烧伤创面,使大面积烧伤病人特别是烧伤80%以上、三度烧伤50%以上和合并重度呼吸道烧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迄今为止,已经成功治愈这类病人100余例。整形方面:使用皮肤扩张器治疗瘢痕性秃发,瘢痕切除后美容缝合,或应用免缝胶布,或大张植皮,或皮瓣移植,均取得很好的疤痕整形效果。2004年开展应用皮瓣修复深度创面(如褥疮、电烧伤创面),2006年开展小切口祛腋臭并不断改良切口和改良加压打包法,2009年应用腹壁双叶皮瓣和自体肋骨一次完成阴茎再造成功,获省内专家一致好评。整形水平一次又一次升华。美容方面:能娴熟进行五官美容手术,如切眉提眉、双眼皮成形、祛眼袋、隆鼻、隆颏、隆乳、巨大乳房缩小术。尤其在改良肌皮瓣法祛眼袋方面有深入研究,独具特色,深受广大爱美人士的欢迎。秉承历史,开拓进取,经过一代又一代专业人士的努力,我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有主任医师1人,医学硕士4人,治疗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设备条件好、住院环境美。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骨科已建科50余年,是湘南地区最早成立的骨科之一,且历来是我院科室建设的重点,在湘南地区拥有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口碑。通过不断引进人才,加强科室团队建设、磨合,实力已得到极大的增强。科室床位50余张,拥有主任医师(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1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3名。我院交通十分便捷,非常适合创伤病人的急救治疗,且创伤骨科为我科特色之一。四肢骨与关节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都能在本科得到非常好的治疗,已在患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本科能很好地完成各类严重、复杂的四肢骨关节创伤,包括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以及严重的骨盆、髋臼骨折,我科是率先在省内开展微创技术的科室之一,能熟练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技术(MI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患者诊疗后疗效均十分满意。我科另一大特色为关节外科,本科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技术上已十分娴熟,并已广泛开展,无一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已为多例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成功实施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最高龄为97岁), 且已成功开展髋关节结核一期髋关节置换术,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关节镜外科方面是我科最新引入的技术,目前正在快速成长及大力加强。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节镜(美国施乐辉)及各种微创诊疗器械与设备。关注关节病损,致力于微创治疗各种骨与关节疾病。从业医师经验丰富,均曾于国内先进的运动医学中心学习交流。能熟练开展关节镜治疗关节滑膜炎、关节内游离体、关节交锁、关节化脓性感染、痛风性关节炎、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半月板损伤、内镜辅助下关节内骨折微创手术。从骨科的角度,我们所开展的各项新技术、新手术,已经与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最新技术接轨,全身任何一个部位、任何一种类型的骨科病,我们都能够以最新、最合适的技术,为您作出合理的治疗。
医院开院就开设了妇产科,叶德俊、邱泮英、李家范、蒋先涵、余晓玲、黄菊芳、孙晓红先后担任科主任。八十年代以前,能进行一般的妇产科手术,如子宫全切、卵巢癌切除、习惯性流产子宫颈缝扎和各类计划生育术等;八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副主任医师蒋先涵主持妇产科工作后,技术上有了大的进步,她主持抢救危重病人千余例,成功率在99%以上,施行各种计划生育手术2万余例,从未发生过差错和事故,先后被评为湖南省“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和“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计划生育手术万例无事故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自九十年代后期黄菊芳担任科主任以后,整体技术水平又有了提高,改进和新创了多项技术,如改良式电刀环形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凝血酶宫腔灌洗治疗宫颈妊娠出血等,其中腹腔镜手术在衡阳市独占鳌头。该科在妇科内分泌疾病尤其是不孕症、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方面有新的进展;能成功开展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各种尿瘘、粪瘘的修补术等阴式手术;能成功救治各种难产和并发症;2002年5月引进电子阴道镜+高频电刀,使宫颈癌的防治取得突破性进展。另外无痛人流、陪伴分娩、新生儿抚触等新技术、新模式使产科质量大大改善。现任主任孙晓红,是目前为止衡阳地区唯一的一位妇产科专业博士。她2007年10月到来之后,妇产科在保持已有技术项目优势的同时,又成功开展了B-Lynch子宫缝合术、盆底重建术、保留宫体的宫颈癌根治术、非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眼科开科以后,能进行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七十年代末,开展磁疗加药冲洗治疗泪管阻塞及冷冻摘除白内障;八十年代,开展a-糜蛋白酶药物浸泡眼球治疗浅点状角膜炎,用环形硅胶管逆行插管术代替老式鼻腔泪囊吻合术,使流泪患者免去了手术开刀的痛苦;九十年代以来,开展专业项目多种,如眼内异物取出、眼部成形、白内障人工晶体植人、青光眼小梁切除、眼眶肿瘤摘除、验光配镜、玻璃体切割术等。眼科开科以来,禹惠兰、王树生、钱良书、夏旭光先后担任科主任。2003年5月,现任科主任、眼科专家、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夏旭光到来后,眼科的业务和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引进了意大利OPTIKON公司Pulsar超声乳化仪、日本TOPCON公司CT—80型电脑非接触眼压计、美国SONOMEDA超仪、全自动电脑视野计APS—6000A/B型TOPCON610型—2000手术显微镜等一批先进的眼科专用设备,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显微镜下各种青光眼手术、角膜移植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视网膜剥离复位术、眼部肿瘤切除术、眼部整形术及斜视矫正等眼科常规手术和高难新手术,尤其是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及手术效果,在湘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2007年10月,又开设激光治疗近视眼专科,投资近500万元引进德国视明公司LASIK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系统,为近视患者带来了福音。
八十年代,医院已能开展神经外科手术,如脊髓肿瘤切除、颅内血肿清除减压等,姚川汶、罗道森、李福成等知名专家为神经外科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九十年代后期,神经外科从骨外科分离出来独立开科。开科十余年来,在孔成舟、李国锋和现任主任阳小生等专家及大批骨干的相继努力下,神经外科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既保持了原有的优势,又取得了创新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开展桥小脑角肿瘤、鞍区肿瘤、松果体区肿瘤、颅底肿瘤、高颈段脊髓肿瘤、听神经瘤摘除和颅内动脉瘤夹闭、颅内动静脉畸形切除等一系列高难新手术30余项,其中11项获院科技进步奖、8项达省内先进水平。该科开展的听神经瘤摘除术,能保存面神经达70%、听力达4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科对颅脑外伤的治疗尤其是对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抢救匠心独具;该科利用神经外科技术优势,在高血压脑溢血的外科治疗上取得成功,弥补了内科治疗的不足,使高血压脑溢血的治疗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我院神经内科创建于1964年,1986年成为独立的病区,系衡阳市最早有独立病区的神经病学专业科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与奉献,经历了40多年发展与进步,它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至今拥有神内专科门诊、神经内科病区、神经功能康复室、神经电生理室、神经干细胞移植室等。同时,设有南华大学神经病学教研室,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较大规模的综合性临床专业重点学科。拥有病床数近80张,医、护、技师共计30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护士12名;康复师2名。医、护人员学位不断提高,具有博士学位者1名,硕士4名,南华大学副教授2名。能够诊治神经系统各类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病的微创治疗、介入诊断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癫痫规范化治疗、周围神经病与肌病诊治、中枢神经系统病损的干细胞治疗居全省先进、市内领先水平。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等难治性疾病的诊疗也具有丰富的经验。我院拥有MRI、螺旋CT、大型C臂机、SPECT;神经电生理检查室拥有完整的神经电生理设备,开展包括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彩超,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听、视觉、体感诱发电位以及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系统性研究与检查,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的保障。新技术开发与科研方面有较大进步。已完成了省卫生厅课题1项及南华大学校级课题2项;在研课题衡阳市科技局科研项目1项,南华大学校级课题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同时承担南华大学医学院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专业医技队伍的组成:科主任 主任医师 张新华;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主任医师邹伟;科室副主任(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刘淑云;主治医师:陈勇军、张平、蒋福生、刘贵香;医师曹琳。主管技师李湘云; 技师 肖泳。
麻醉科和手术室是伴随着医院的逐步发展而不断壮大起来的。1987年以前,只有麻醉医师2人;器械和设施也较简陋,只有总价值为6.37万元的各种常用外科手术器械85台件;完成手术最多的一年也是1224台。1987年以后,技术力量逐渐增强,大型贵重的先进设备相继购置。现有麻醉医师14名,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3名,易寿立、卢勇、吴礼平、侯立力、王白云先后担任麻醉科正副主任,现有一支20人的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手术护理队伍;贵重器械有:大型手术显微镜、高档进口的手术显微镜、高档进口的麻醉机、腹腔镜、C臂X光机、多功能监测仪等;年手术台数大幅度增加,1987年完成1300多台,2001年完成3234台,2002年完成3740台,到2007年完成各类手术达7608台。麻醉科和手术室努力开展新技术,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7年以前,开展了腰大肌、股间沟N阻滞;1989年开展了镇痛治疗,为腰腿疼痛和术后病人解除了痛苦;九十年代后开展了一系列高难度的麻醉项目和新技术,如新生儿气管插管静脉复合的麻醉、AV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有创动脉压的测定及中心静脉穿刺在临床的应用等。2004年新建开业的外科大楼,有独立的全层流净化手术室10间,净化达10万级以上。这种恒温恒湿的全净化手术室,能满足各种手术刀需要,能确保手术安全,为病人提供了国内最好的手术环境。如今的麻醉科和手术室,能顺利完成成批病人的麻醉和同时进行数台手术,能配合完成多科室的大手术及长时间的手术,为医院救死扶伤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我院是湖南地区最早开设肾内专业的病区医院,随着条件的逐步改善,于2007年1月,正式成立了肾内科。2008年由内一病区迁出,于神经内科同置一区。该科在科主任彭蔚芳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肾脏疾病的诊疗,利用美国Garba枪施行肾脏穿刺活检术,使各种原发性肾性球疾病、间质性肾炎及继发性肾脏疾病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确保了治疗的及时、有效和安全;拥用6台费森尤斯多功能血透机,开展了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腹水回输和腹膜透析等各种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慢性肾衰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科现有副主任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2名。
呼吸内科是与医院同生长、同发展的老牌专科。于2008年9月之前曾于肾内科、内分泌科同置一区,2008年9月独立成科。1969年在湖南省率先建立支气管镜检查室;1990年建立肺功能室;1996年建立血液透析室。在吴晋惠、余仁风、张建忠、田科等历届科主任的带领下,先后开展了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盲检)、电视透视引导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肺泡灌洗术、支气管内膜结核——纤维镜下治疗、经纤支镜支气管内异物钳取术、CT引导下纵膈肿块穿刺活检术、CT引下经皮针吸肺活检术、CT引导下肺脓肠穿刺治疗术、胸腔闭式引流+纤维蛋白溶解术治疗肺炎旁胸腔积液、脓胸、结核性胸膜炎、深静脉穿刺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等系统新项目、新技术。特别呼吸内科在田科主任的带领下,重质量、重创新,在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细菌耐药性、呼吸衰竭、难治性胸水、间质性肺疾病、肺部结节性病灶、晚期肺癌的局部治疗、重症哮喘等诊疗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展了电子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气管肿瘤切除术(微波),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化疗+微波治疗,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Y型气管支架置入术,电子支气管镜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Y型支架置入术(省内首例),支气管结石摘除术,电子支气管镜下等离子刀治疗支气管结核、气管内肿瘤、气管骨化症,内科胸腔镜检查术(市内唯一),经电子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针刺活检术(市内唯一),无创通气技术治疗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症,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水、难治性气胸,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胸膜活检术,B超引导下肺部肿块穿刺活检术,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术治疗肺脓疡等新技术。多次派人赴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广州中山医大附一院、苏州医学院附二院等进修学习。呼吸内科现有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管护师2人、护师4人、护士6人,独立成科后编制床位25张,开放床位30张。
消化内科伴随医院走过了五十年成长历程。在几代消化专业医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消化内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技术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消化内科成立于1979年,主治医生刘涤尘、席与纯、吕荷兰,副主任医师肖宗汉先后担任该科主任。1999年11月至今吴清任主任。该科开展了无痛胃镜、胃内异物内镜直视下摘取,内镜止血,内镜直视下化疗粒子植入,胃肠息肉高频电切术,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结扎,血管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乳头肌切开取石术,肝癌介入治疗,肝囊肿的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法,食管、胃、肠狭窄扩张并放置支架术,内镜直视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头失缓症技术,1974年率先在市内开展胃镜检查技术,1990年率先在市内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技术(ERCP),2006年率先在市内开展经皮经肝胃左冠状静脉栓塞术。食管、胃、肠狭窄扩张并放置支架术居市内领先水平。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卫生厅科研基金1项、市科委项2项,南华大学教学课题2项;参编专著共3部;在中华肝病杂志、中华消化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1)肝纤维化防治;(2)脂肪肝防治;(3)内镜下的诊断与介入治疗研究。2006年7月,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院党委书记阳学风的调入,使该科的学科建设、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该科现编制病床40张,有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博士2人、硕士4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护士9人。
心血管内科
在吴晋惠、范积雄、王留虎、房永宽、邓万俊、周春娣、魏平、郑重、罗湘俊、马小峰等历届主任的带领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医院心血管内科已形成了以原业务院长邓万俊教授、现任业务院长覃事范主任医师和现任科主任马小峰为核心的强大医疗阵容。该科现有1名教授、2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和3名主治医师,设有CCU病房和心电监护室;该科关注国内外心内发展动态,打探心内学科前沿,凭借雄厚的团体实力和高精尖诊查设备,攻坚克难,先后承担省级科研课题2项,成功开展了经桡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术、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植入术等一系列高难新技术、新项目,在心肌梗死、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等急危重症的救治上优势明显。2008年3月,成功施行一例“三腔再同步化抗心衰起博器+埋藏式除颤器植入术”。衡南县年愈花甲的夏老汉,因心脏病辗转求医近十年,到我院时已成顽固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晚期”。救治这类病人,药物效果差,采用心脏移植又费用天价、供体难觅,抗心衰+自动除颤起搏器植入是大多数此类患者的首选。此类患者心脏奇大、心房与心室收缩异常,手术难度极大,稍有不慎,病人就可能在术中发生心源性猝死。到目前为止,这项手术属国内成功的第4例、省内成功的第2例、衡阳市成功的第1例,标志着我院心内科又跃上了技术新台阶。曾留学法国的心血管专家邓万俊,率先在国内报道“脉冲多普勒超声对三尖瓣返流的诊断价值”、“连续多普勒超声估测三尖瓣返流时的肺动脉压”、“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位置对肺动脉血流频谱的影响”等研究成果;首次在国内提出“阵发性心房纤颤可提示潜在性预激综合症”的新观点;较早在国内开展“右心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室梗塞”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分型”的临床观察,对心电图疑难心律失常、心电向量、临床心脏电生理、心室晚电位、心律变异性分析等有深入的研究,撰有专著2部,学术论文、译文数百篇。心内专家,现任业务院长覃事范。1993年从北京安贞医院进修回院后,主持开展了“右心导管检查术”、“有创心脏电生理检查术”、“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我院在湖南地区最早开设内分泌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内分泌专业技术日益成熟,实力明显增强,于2007年1月正式独立成科。2008年9月从内一病区迁出,与神经内科置于一区。该科在诊治内分泌疾病特别是糖尿病方面,有一整套的方法,成为了糖尿病宣教、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治治疗及病情监控一体化的专业学科;在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异位甲状腺癌、嗜络细胞瘤等疾病的诊断和甲状腺疾病的药物、手术、放射性治疗上具有优势。该科现有副主任医师1名、硕士研究生2名。
开院初期,传染病区设有床位45张,当时医师不固定,由内科其他病区医师轮换。1971年开始筹建新的传染病区。1972年建成使用,正式独立成立传染科,开设病床76张,配有医护人员2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5人、护士长1人、护士16人、检验士1人、卫生员4人,席与纯任科主任,唐永年副主任医师为第二任科主任,刘仁怀副主任医师为第三任科主任。1995年,根据地方政府的要求,成立了以周红英副主任医师为组长的院霍乱防治小组,配备了药品和器材,进行专门训练。1997年1月,开设结核病区,收治结核病人。1997年,在医院创“三甲”活动中,科主任周洪英组织进行“三基训练”,制订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分配制度。1999年,周安民接任科主任,重视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科室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引进了“肝病治疗仪”、“光量子氧疗仪”、“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等诊疗技术,每2~3年选派一名医师到上海、北京等外地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医院从相关科室抽调医生、护士约10人和传染科医务人员一起组成了一支20余人的医疗队伍,重点是排查发热病人。2003年5月,我院传染科被衡阳市卫生局定为衡阳市非典防治中心(隔离病区),并从南华附二医院、衡阳市中心医院抽调医务人员20人与我院传染科同组一支40余人的医疗队伍,周安民任非典防治中心主任。先后排查了发热病人近400人次,收治疑似患者一例,经过全封闭隔离治疗,患者转危为安,并最终排除了“非典”。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该科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得到了省卫生厅、衡阳市政府、衡阳市卫生局和医院领导的高度表扬。传染科大力开展新技术,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使科室医疗技术水平跃上新的台阶,相继开展了肺结核大咯血的介入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抗病毒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
小儿科成立于1962年,骨干来自广州、上海,共有医护人员19人。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对儿科学深有造诣的主任医师卓育章,是我院儿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衡阳市儿科学的开拓者。他治疗“新生儿破伤风”享有盛誉,他领衔的我院儿科,在六十至八十年代,独占市内鳌头。1985年开设了危重患儿抢救室和新生儿病室,使抢救成功率和新生儿存活率明显提高。1987年,庄淑华接任科主任,开展了“正常和病理儿童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大剂量海俄辛抢救重型呼吸衰竭”;“中西药综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防治核黄疸”、“新生儿死亡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科研活动。1991年,开设新生儿专科病房,一改过去普专混治的状况,开创了新生儿救护工作新局面。1993年,杨惠霞接任科主任,主持开展了“新生儿行为测定”、 “小儿哮喘以吸入治疗为主的阶梯式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肺炎患儿甲状腺功能观察”、“危重症新生儿血糖变化观察”等新技术和科研。1991年~1998年,先后派出5名医师、4名护士分别到湖南省儿童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修儿科血液病、肾脏病、心血管病、新生儿急救,使儿科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1997年,李桂媛接任科主任,在小儿出血性、溶血性疾病和小儿白血病及新生儿疾病的治疗上取得新的进展。她主持开展的“肺炎患儿甲状腺功能测定” 、“新生儿感染血糖测定”及“大剂量氨甲喋啶对白血病的治疗观察”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医院并入南华大学后,儿科一直承担了《儿科学》临床教学任务。年,承担了1项南华大学研究课题和1项衡阳市科委课题。2007年,何少为接任科主任。2008年,刘晓日担任副主任。近两年,在正、副科主任的带领下,在小儿川崎、重型毛支、重症哮喘、婴儿肝炎综合症,难治性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极低出生体重患婴等疾病的救治上又取得了明显进展。现有医师8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2人、主治1人、医师4人。
1964年开院时,设有急诊室,归门诊办管理,关淑琼任护士长,有护士6人,急诊工作由各科门诊值班医师担任,主要负责正常门诊时间以外来院的危急症病人的诊治抢救工作。1987年,陈派贵首任急诊室负责医师,专事急诊工作;1988年下半年,旷幼安接任急诊室负责医师;1994年,门诊办副主任邓立普兼任急诊室负责医师。这期间,莫尚郓、张爱芬、吴小春先后担任护士长。1996年医院新门急诊大楼投入使用,正式挂牌成立了急诊科,配制了整套急诊设备和专业医护人员,设有急诊留观病房6间、病床23张,周春娣任科主任、邓立普任副主任,有护士19人,急诊医师由相关专业选派,每3个月轮换一次。1997年,按照“三甲”要求,进行了科学、有序的“三基”训练,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湖南省“三甲”急诊科达标建设考核评估。1999年,符秋红经过内科相关专业轮训后,成为第一个急诊专科固定的住院医师。2000年,邓立普任科主任,刘刚飞任副主任。2004年,医院投资近30万元,对急诊科进行了改造,扩建和改造了抢救监护室、急诊输液室,添置了抢救室中心吸氧、留观病床传呼系统,扩建了急诊候诊厅和护士工作站。日,承办衡阳市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邓立普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2006年5月,成立衡阳市第一个中毒与蛇伤病区。急诊科成立以来,以良好的医德、过硬的技术和突出的特色,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先后被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中核集团公司“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光荣称号,真正成为了医院医疗技术和精神文明的闪亮窗口。该科急字当头,人道为重,开设急救绿色通道,对危急症病人实行“抢救第一,全面优先”,成功抢救各类危急症伤病员4000余例;形成了以蛇咬伤和农药中毒救治为专长的技术优势,完成省市科研课题2项。在毒蛇咬伤的救治上,现任科主任邓立普教授把现代急救医学与传统中医有机融合,总结提炼出了一套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法,使毒蛇咬伤所致的肢体坏死、组织溃烂、脏器衰竭等症状得到彻底扭转,大大降低了致残率;在农药中毒的救治上,邓立普主任成功地攻克了最为棘手的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症,从“死神”手中挽救了许多中毒者的生命。急诊科现有主任医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1个,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2人。
皮肤科于1968年成立,附设于外科,配有1名医师,以门诊为主;1975年开始收治住院病人,医师增为2名,划归五官病区;1980年医师增为3名。吴凤英、刘振球、冷明先后主持该科工作。1982年以前,皮肤科除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外,也能对一些疑难病进行诊治,如胶原性疾病、大疱性疾病、皮肤结核病等,开展了冷冻治疗、霉菌镜检、环钻活组织检查、软疣刮除术等;八十年代后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皮肤科在技术上有了新的提高。现为中华医学会衡阳市皮肤性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性病学会会员、副主任医师的冷明,担任皮肤科主任后,重视业务建设,带领科室人员博采众长,改良和新创了多项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各种皮肤病,使数十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恢复了正常生活;使用超剂量免疫抑制剂间歇冲击疗法,使重症皮肌炎吞咽肌麻痹致食道长时间不能进食的病人重获健康;在结缔组织疾病和皮肤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经验,确诊过多例被外医院误诊为“湿疹”的“乳房外湿疹样癌”;采用激光治疗皮肤良性肿瘤和性病、改造高频电刀治疗腋臭,均获得医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包皮环切进行联合治疗,提高了尖锐湿疣的疗效;在中科院“驱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摸索了一套融中西医于一体的用药方法,提高了梅毒血清抗体的转阴率;开展系列皮肤外科手术治疗,大大提高了科室实际收益和知名度。2005年6月,皮肤病硕士研究生田黎明到皮肤科工作以来,致力于痤疮和各种颜面皮肤病的预防和诊治,开设了痤疮治疗专科,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拓展了皮肤科的业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医院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占地面积380亩,南临湘江,北临107国道,京珠高速、衡枣高速、衡大高速穿旁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院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病房设施先进。
医院现有固定资产1.2亿元,其中总院部分近亿元,医疗用房达3万平方米;现有职工95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800人,高级职称142人,中级职称23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3人(含退休专家),硕士生导师12人。医院开放病床650张,设有15个病区、16个一级临床科室、29个二级临床专业和24个医技科室、两个临床医学实验室。医院拥有高档螺旋、ECT、高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大型C臂机、高压氧仓、彩色多普勒B超、血透机、腹腔镜、前列腺汽化电切镜等高精尖设备2000多台(件),为病人就医及康复提供了较完备的医疗条件。
医院呈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分科精细的新格局,手外科、肝胆外科、外科、乳腺外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神经内科、核医学科等优势独具、特色突出的专科在湘南地区有较大影响。先后获国家科学大会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开展的复杂性断指(肢)再植、肾移植、脑室肿瘤摘除、肝断面胆管空肠吻合等技术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先后采取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把“竭诚、温馨、优质”贯穿于服务全过程,如今又推行“母亲式”服务,根据病人不同个体的需要,对病人生理、心理、文化、精神和生活起居进行全方位“零距离”的护理。
近半个世纪以来,附属南华人恪守“厚德博爱、精业创新”的院训,贯彻“医者仁心、关爱生命”的办院宗旨,对病人实施“母亲式”的亲情服务,把爱遍洒三湘大地。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if list && list.leng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衡阳市南华附一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