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有后遗症吗后遗症有哪些?

手足口病有后遗症吗?
可能有,据我们观察的病例,部分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患儿可遗留有肢体瘫痪、吞咽障碍等症状。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手足口病后遗症有哪些
手足口病后遗症有哪些
概述:我的小孩最近不小心得了手足口病,手上、足部、口腔里面,全部都是疱疹。嫩嫩的皮肤上面,全部都是可怕的东西,孩子疼痛得一直哭闹。特别是口腔里面,还有溃疡的症状,吃东西也吃不下,一吃东西就疼痛得要死。还有一点厌食的症状,这么小的孩子吃不下东西,我真的是很烦恼。而且一直发低烧没有退、好几天了都是这样。这几天一直都在治疗当中,孩子得手足口病的后遗症有哪些呢?&步骤/方法:1.小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如果症状非常严重的话,很可能导致脑膜炎、脑炎、脑水肿、循环障碍等,这种情况发病比较急,更严重的状况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死亡。另外还有一种是神经系统方面,孩子有可能会头痛、呕吐甚至昏迷,有脑膜刺激症、眼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肢体抖动等等并发症。2.呼吸系统方案方面会并发肺水肿;循环系统方面,还有可能会导致心肌炎,出现心律不齐、血压不正常等症状。所以的小儿手足口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早的去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拖延。生活上也要做好防治工作,尽可能地把这种疾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争取能够痊愈。3.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把双手洗干净。在吃饭的时候,或者是喝奶的时候,奶嘴和吃饭的工具都要进行消毒,家长在喂食的时候,自身的双手也要彻底的消毒洗干净。因为小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比大人要差很多,所以这方面一定要非常的注意。注意事项:小孩子接触到的东西比如玩具、地板等,全部都要消毒,还有孩子在治疗之前的穿的衣服用过的床单等用品,也都要热水烫洗。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的症状,应立即让其和其他的小孩隔离开来,避免互相传染,把疾病的面积扩大化。&
更多知识查询:&&&&&&&&&&&&&&
发表评论:
馆藏&14578
TA的最新馆藏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出疹性疾病,绝大多数孩子为轻症的手足口病,即仅仅表现为皮疹、口腔炎,有时伴有发热。该病有自限性,通常1周左右症状完全消失,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手足口病的孩子出现下列情况提示有危重症可能,应及时就医。 1.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者嗜睡; 2.频繁惊跳或肢体抖动; 3.肢体无力、瘫痪; 4.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四肢冰凉、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 5.呼吸困难、频率明显加快或减慢,呼吸变浅、节律不规则等; 6.高热(体温大于 39℃)持续不退超过4小时,即使服用退热药并做好物理降温仍效果欠佳。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出疹性疾病,绝大多数孩子为轻症的手足口病,即仅仅表现为皮疹、口腔炎,有时伴有发热。该病有自限性,通常1周左右症状完全消失,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手足口病的孩子出现下列情况提示有危重症可能,应及时就医。 1.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者嗜睡; 2.频繁惊跳或肢体抖动; 3.肢体无力、瘫痪; 4.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四肢冰凉、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 5.呼吸困难、频率明显加快或减慢,呼吸变浅、节律不规则等; 6.高热(体温大于 39℃)持续不退超过4小时,即使服用退热药并做好物理降温仍效果欠佳。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可以完全治愈,一般病程7-14天左右,如果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不会留下后遗症的,本病不会终身免疫,可以反复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廊坊友谊
宝宝们每次生病的时候家长们都会细心的照料好,虽然疾病好了但也许会有后遗症留下来,差不多每一种疾病都会有某些后遗症发生,不过主要都是取决于疾病是否痊愈。那究竟手足口病不会留下后遗症呢?
手足口病又名“发疹性水疱口腔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多发于3岁以下幼儿。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人,包括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以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宝宝生病,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宝宝会不会因此而留下后遗症。例如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宝宝患病的时候会有红点或者疱疹发生,这些点会不会留下痕迹呢?究竟手足口病会有后遗症吗?
  有新妈妈给我提议,夏秋季是宝宝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能不能说说相关的预防知识呢?今天就整理一些有关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推送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手口足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夏秋季节患病最多,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传播方式   1、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   2、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患儿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   ▍临床表现   1、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2、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3、患儿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4、口腔疱疹1-2天后,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手足部较多。   5、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6、此病为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   7、极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治疗   1、发病后一定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卧床休息。   2、对症治疗,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有疱疹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如有感染需用抗生素及镇静止痒剂等。   4、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   ▍护理   1、宝宝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服、被褥清洁柔软,经常更换。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4、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5、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消毒隔离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宝宝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   2、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3、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如何预防   1、因为病程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往往会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宝宝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就地隔离避免接触。在家隔离治疗也要同其他孩子分开食宿,用具、玩具应分开,以免传染其它儿童。   3、把住病从口入关。防止粪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彻底处理好宝宝的粪尿排泄物,布尿布要洗净消毒再用,宝宝的奶瓶、食具也要经常消毒,不让宝宝随便吃不可靠的食品饮料。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远离垃圾及不清洁环境;养成游戏后、饭前、便后一定彻底洗手的习惯。   5、强化环境卫生。对幼托机构的环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须严格消毒,最好通过卫生防疫部门来指导处理。注意粪便无害化处理,绝不允许污染用水/
本帖有0条评论
手足口病是常见的一种肠道病毒感染疾病,随着气温的回升,在公共场合容易感染某些细菌病毒,诱发手足口病的几率比较大。这种疾病的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3岁以下的婴幼儿是主要的发病人群,一般宝宝初期的症状就是低烧、流口水、咽喉痛、不爱吃饭等症状。随后宝宝的手上、脚上、口腔内部、舌头等部位会出现红色的斑点,斑点逐渐发展为疱疹。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宝宝。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宝宝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宝宝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宝宝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宝宝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宝宝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宝宝接触其他儿童;宝宝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宝宝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宝宝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儿童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宝宝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宝宝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宝宝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有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本帖有0条评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多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这就要求在进行治疗之前,妈妈们需要对手足口病症状作较为全面的了解。一般手足口病症状不严重者可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进行缓解。而有并发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   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尽早治疗处理。 手足口病的危害有哪些?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发热、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均可能是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发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极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嗜睡、频吐、甚至抽搐,也有的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腹痛、手脚发凉等。如出现这些情况多提示病情较重,可能并发了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病症    手足口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手足口病疱疹怎么治?   中医讲究辩证治疗。针对手足口病症状的不同,往往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缓解。具体可分为以下6中情况:   1、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2、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   3、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4、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5、如果孩子口腔出现疱疹,则可采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   6、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
本帖有2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足口病脑炎后遗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