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复方金银花颗粒粒治疗喉头炎吗?

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外用类抗癌中药 ,中药清热解毒类药,肿瘤 除痰软坚类中药,肿瘤扶正补虚类中药,肿瘤活血化瘀中药,肿瘤以毒攻毒中药
发布时间:&&&来源:&&&54人关注
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症情复杂,发病几乎可以遍及人体的各个部位、组织、脏器。每一个肿瘤病人由于所患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被侵犯的组织器官不同,病期的早晚不同,机体自身情况及抗病能力不同,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发生各种并发症,临床医生应该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 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有许多种手段和方法,比如外科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以中医中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治疗、免疫治疗等等。这些治疗手段对恶性肿瘤都有一定疗效,有的也能治愈一些病人,各自都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有的疗效较局限等等。临床医生在治疗恶性肿瘤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根据实际病情,选择各种治疗手段,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提高治疗效果。医务人员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交流、总结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其中比较主要的原则有3条。&&&&
一、整体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 恶性肿瘤病灶多数生长在人体的某个部位,肿瘤细胞在局部失去控制地迅速生长,肆意侵犯邻近组织,但实际上这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恶性肿瘤是由于免疫机能低下,内分泌功能失常等全身性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引起的。患了肿瘤以后,除了局部病灶的变化外,还会发生一系列的全身性改变。比如肿瘤细胞失去控制地旺盛生长使全身的代谢功能紊乱;肿瘤细胞分泌的毒素,引起全身各系统的多种反应;恶性肿瘤后期,由于长期的物质消耗,发生全身性营养不良;肿瘤细胞还会通过血液、淋巴液向全身扩散、转移,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转移性瘤等等。&&&& 在治疗恶性肿瘤的时候,对局部肿瘤病灶的控制当然非常重要,因为它不断释放毒素侵犯全身,侵噬周围的正常细胞,还随时可能转移扩散,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能够控制局部病灶时,都应该及早地尽可能彻底地用手术、放疗等办法控制局部病灶。但是即使是早期肿瘤,已在局部做了广泛的根治性治疗,肿瘤细胞仍然可能经血液淋巴液转移,或者局部浸润扩散。比如早期乳腺癌,已经及时做了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仍然有扩散的病例;食管癌用根治剂量的放射线在局部照射后浸润复发的不少,胫骨的成骨肉瘤作了下肢截除术后,许多病人仍在半年或一年后肺部转移。&&&& 综上所述,由于不少肿瘤长在人体局部组织器官,所以必须作局部的针对性治疗,但是仅仅治疗恶性肿瘤的局部病灶,忽视全身性的治疗,对控制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特别是防止复发和转移,也是不行的。必须要根据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肿瘤医生们往往将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措施与化疗、免疫治疗、以中医中药为代表传统医学治疗等全身性治疗措施结合起来,用手术、放疗等清除大多数的癌细胞后,再用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法消灭残存的、可能转移到全身的癌细胞;用中医中药等措施减轻中毒症状,减轻各种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用多种综合措施避免和减轻后遗症、并发症,大大提高和巩固了疗效。&&&
& 二、扶正治疗和祛邪治疗相结合&&&& 这是中医学理论的一个概念,运用在恶性肿瘤治疗原则的阐述中非常确切。&正&,就是病人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邪&,是指恶性肿瘤。扶正治疗和祛邪治疗相结合,就是在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用各种手段消灭控制恶性肿瘤的同时,注意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争取取得更好的疗效。&&&&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因机体受到外界的化学、物理、生物等致癌因子的作用,导致一些细胞发生突变。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者缺乏,不能及时歼灭突变的细胞,不能阻止突变细胞的盲目增生和扩散,恶性肿瘤组织就形成并且迅速发展起来,破坏人体的正常组织器官,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也就是说,免疫功能的好与坏,是肿瘤产生、发展及转归、预后的重要因素。&&&& 临床上消灭和控制恶性肿瘤生长的常用治疗手段也就是&祛邪&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线治疗能杀灭癌细胞,但是杀伤细胞的选择性不强,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将人体的正常细胞,包括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也一起杀伤了。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病人的免疫功能。外科手术在切除肿瘤组织的时候,要将正常组织器官的一部分一并切掉,才能防止扩散和转移,所以也要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削弱机体的抵抗力。60年代,国外有的医生曾主张用广泛切除组织的外科超根治手术、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的根治性放疗和大剂量化学药物的冲击化疗等方法来治疗恶性肿瘤。这些手段虽然能大量杀灭肿瘤细胞,但是同时对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伤害,何况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已经是比较低下的了。结果远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还给病人带来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病。有临床观察证实,免疫功能和防御能力的低下,还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和第二种肿瘤的生长。&&&& 所以,在治疗恶性肿瘤时,一定要遵循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的原则。近年来,临床肿瘤科医生越来越重视维护肿瘤病人自身的免疫能力,抗癌能力,以及机体内环境的调整能力。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肿瘤免疫治疗能够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正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和青睐。用中医中药为主的传统医学能够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提高抗病能力,临床运用也非常广泛。另外还有精神治疗、康复治疗、气功治疗支持疗法等扶正手段与祛邪相结合。这些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在提高病人免疫功能,控制癌症发展,促进造血功能,平衡内分泌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保护骨髓、心、肝、肾等少受放化疗损害,以及减轻手术、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 三、以中医药学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 由于中医中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有相当的效果,所以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在中国,几乎大多数患恶性肿瘤的病人,都采用两种医学结合的治疗手段,都用中医中药治疗过。&&&&&&&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各自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某些方面,传统医药的优势可以弥补现代医学治疗上的不足。两者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一点早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 我们知道,由于肿瘤诊断技术的局限性,目前约70%左右的恶性肿瘤,明确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了饣大多数已经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即使是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由于肿瘤细胞的生长特性,也不能保证不再扩散和转移。所以对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来说,仅用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很有限。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对杀灭肿瘤细胞有一定效果,但是有明显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使治疗效果受到限制,还常常给病八带来许多痛苦。中医中药在减轻放疗、化疗等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减轻恶性肿瘤症状,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疗效。另外,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对病人的免疫机能造成较大伤害,特别是一些晚期病人,机体已不能耐受这些治疗措施。用中医药扶正祛邪的方法,提高病人自身的抗肿瘤能力,既控制了病情,又可以增加接受现代医学疗法的耐受性,使病情有所转机。临床上许多病人,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后,带瘤生存好多年,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一些中药还有对放射治疗的增效作用,对化学治疗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放化疗的疗效,这也很值得重视。&&&&&&& 日前,临床肿瘤医生常常在手术、化疗、放疗之前和之后用中药治疗,提高病人接受治疗的耐受性,减轻治疗后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在按受现代医学等各种抗肿瘤治疗,病情基本控制以后长期服用中药,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都有很好的效果。两种医学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等待我们去研究、总结、提高。&&&&&&&& 以上面3个治疗原则为指导的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近年来在临床上越来越被强调和重视。但是综合治疗不应该仅仅是几种治疗方法的简单相加,它应该是多学科的综合。除了手术、化疗、放疗、传统医药治疗、免疫治疗外,还有针灸治疗、气功治疗、饮食疗法、支持疗法,以及康复医疗、精神治疗,等等。综含治疗要求肿瘤医生掌握传统医学西医各种治疗方法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的病理类型、病期早晚、病灶的部位、发展趋向、机体状况、免疫功能情况,以及精神状态、所处环境等等,再综合分析整体与局部、邪与正的关系。经过周密的思考,设计各种疗法结合的方式、主次、时机、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等,并且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处理出现的新问题,调整方案。还要争取病人的家属的密切配合。总之,就像有些肿瘤医学家所说的,达到一种&艺术境界的综合治疗&。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对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且对每一个病人都运用完善的综合治疗措施,就一定能大大提高治愈率,恶性肿瘤将不再会那么可怕。外用类抗癌中药&&外用类抗癌药具有蚀疮祛腐、攻毒抗癌的功效。此类药适用于各种浅表恶性肿瘤如皮肤癌、宫颈癌、肛管癌、唇癌等。&&&& 外用抗癌药在癌瘤表面直接上药,或在瘤体及基底部作浸润性注射,使瘤体腐蚀脱落。此类药基本有毒,一般不入汤剂内服,与其他内治抗癌药配合使用,疗效更佳。&&&& 其他类药功效各不相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肿抗癌作用,临床上常与其他类抗癌药配伍使用。&乌药(樟科山胡椒属植物乌药的根。)别  名:&&& 蒡其(《本草拾遗》),矮樟(《本草纲目》),铜钱树、香叶子、天台乌药、斑皮紫(浙江),白背树、鲫鱼姜、细辛樟、土木香(江西),白叶子树(广东)。性味功效:&&& 叶辛,性温。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临床应用:&&& 近用于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肠癌,还用于膀胱癌等。&&& 此外,还用于治疗心胃气痛、吐泻腹痛、痛经、疝痛、尿频、风湿疼痛、跌打伤痛及外伤出血。用法用量:&&& 内服3~12g。注意事项:乌梅(蔷薇科李属植物梅的果实。)别  名:&&& 消果坍、酸梅子、红梅(四川),梅露、桐梅、青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全厍中草药汇编》)。性味功效:&&& 味酸涩,性温。敛肺涩肠,生津止渴。临床应用:&&& 可治疗癌肿。临床用于治疗阴茎癌、宫颈癌。用乌梅27个,卤水1000ml放于砂锅或搪瓷缸内,煮沸后小火持续煮20分钟左右,放置24小时过滤备用。每服3ml每日6次,饭前、饭后各服1次。可同时外用做搽剂。服药期间禁吃红糖、白酒、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本品近还用于结肠癌、直肠癌、食管癌、胃癌等。&&& 此外,还用于治疗肺虚久咳、口干烦渴、胆道蛔虫、胆囊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腹泻、卢经过多、牛皮癣。外用治疗疡久不收口,鸡眼等。用法用量:&&& 内用3~10g;外用适量。注意事项:石蒜(石蒜科石蒜属植物石蒜的鳞茎。)别  名:&&& 龙爪花(江苏、湖北、陕西),蝉螂花(江苏、浙江),老鸦蒜(《世医得效方》、汨西、湖北、陕西、福建),银锁匙(《本草纲目拾遗》引《百草镜》),秃蒜、野蒜、明红(江西),&枝箭(《百草镜》、江西),三十六桶(浙江),避蛇生(湖北),鬼蒜、野独蒜(福建),红花石试(广西),独蒜(贵州),乌蒜,蒜头草。性味功效:&&& 味辛,性平,有小毒。解毒,祛痰,利尿,催吐。临床应用:&&& 每日1~2g,水煎服;外用适量。用法用量:&&& 鳞茎接触皮肤后易引起红肿发痒,进入呼吸道会引起鼻出血,操作时要注意。注意事项:百合(百合科百合属植物百合的鳞茎。)别  名:&&& 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野百合。性味功效:&&& 味微苦,性平。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临床应用:&&& 适用于肺癌、急性淋巴癌,此外,还用于治疗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神丝衰弱、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用法用量:&&& 内服6~15g。注意事项:诃子(使君子科榄仁树属植物诃子树的果实。)别  名:&&& 诃黎(《千金方》),诃黎勒(《金匮要略》),随风子(《传信方》),阿如拉(西藏)。性味功效:&&& 味苦、酸、涩,性温。温肠止血,敛肺化痰。临床应用:&&& 可用治疗多种癌肿,如结肠癌、直肠癌、肺癌、咽喉癌等。&&& 此外,还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慢性气管炎、哮喘、慢性喉头炎、溃疡病、便血、脱肛、痔疮出血。用法用量:&&& 内服6~10g。注意事项:芦荟(百合科芦荟属植物芦荟或斑叶芦荟的叶或叶的干浸膏。)别  名:&&& 奴荟。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通便;杀虫。临床应用:&&& 芦荟常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如肝癌、胰腺癌等。常与自花蛇舌草、石见穿、黄芩等配伍应用。&&& 此外,还用于治疗肝经实热头晕、头痛、耳鸣、烦躁、便秘、小儿惊痫、疳积。叶外用治龋齿、疖痈肿瘤、烧烫伤、湿癣。用法用量:&&& 内服,叶10~15g,芦荟膏1.5~3g,多入丸散剂服用。注意事项:鸦胆子(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鸦胆子的果实。)别  名:&&& 老鸦胆(《生草药性备用》)、鸭胆子(《中药志》)、鸭胆子(《医学衷中参西录》)、解苦楝(《广西中药志》)、苦榛子(《本草纲目拾遗》引《吉云旅钞》)、苦参子(通称)、苦山参(福建)。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杀虫,止痢,止疟。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癌症,如宫颈癌、直肠肛门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结肠癌、贲门癌、甲状腺癌。&&& 据临床报道,用10%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11例消化道癌和皮肤癌,疗效达94%。&&& 本品与其他中药结合治疗加化疗其疗效可超过单纯化疗及本品与中药结合的疗效。&&& 此外,还用于阿米巴痢疾、疟疾、疣及鸡眼等。用法用量:&&& 内服10~15粒;外用适量,将种仁捣烂敷患处。注意事项:&&& 鸦胆子甙的急性中毒表现症状为中枢神经抑制、呼吸减慢,心搏增速,呕吐,腹泻,尿量减少,四肢软弱及瘫痪等。柒切(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狭叶柴胡的全草。)别  名:&&& 竹叶柴胡、韭叶柴胡、狗头柴胡、硬苗柴胡、软苗柴胡、南柴胡、香柴胡、细叶柴胡、茅胡。性味功效:&&& 味苦,性微寒。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郁。临床应用:&&& 近用于肝气抑郁、气血瘀滞的肝癌、胆道肿瘤及乳房肿瘤等。&&& 此外,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疟疾、寒热往来、胁痛、肝炎、胆道感染、胆囊炎、月经不调、脱肛等。用法用量:&&& 内服每次3~10g。注意事项:菱(菱科属植物的果壳、果柄、果、茎和叶柄。)别  名:&&& 菱角、水菱角、风菱。性味功效:&&& 味甘、涩,性平。健胃止痢、抗癌。临床应用:&&& 可用于抗癌治疗,常用于治疗食管癌、乳腺癌、子官癌等。&&& 用菱茎叶、成果柄、菱壳30~60g、薏苡仁30g,煎汤代茶,连服数月,用治食管癌、乳腺癌、子宫癌。&&& 此外,还常用于胃溃疡、痢疾等。用法用量:&&& 内服30~45g。注意事项:马蔺子(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别  名:&&& 斋玛。性味功效:&&& 辛,平。解痉止痛,驱虫,生肌敛疮。临床应用:&&& 经腹膜给予马蔺子甲素,对子宫癌U14,淋巴肉瘤,肝癌(实体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肝癌(腹水型)及艾氏腹水癌有延长生命的作用。马蔺子甲素可以使在亚致死量照射下的小鼠的30天存活率提高,股骨有核细胞数也有所提高。与放疗合用时能增加放疗对小鼠宫颈癌U14的疗效。可使患者耐受辐射的能力增强,造血功能改善;并可增强对肺癌的效果。用法用量:&&& 内服,常配方用,每次2~4g。注意事项:相思豆(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成熟种子。)别  名:&&& 挞居。性味功效:&&& 苦、平。通脉,催产,破积聚。临床应用:&&& 相思子毒蛋自能抑制艾氏腹水癌,L1210白血病。B16黑色素瘤及路易斯肺癌;对19种人癌也有较好的疗效。相思子毒蛋白与核酸配合治疗肿瘤,可降低毒蛋白的毒性,而不降低其抗癌活性。用法用量:&&& 配方用,每次6~9g。注意事项:鬼臼(小檗科植物西藏鬼臼和鬼臼果实的根。)别  名:&&& 噢莫色。性味功效:&&& 果实甘,平。调经活血,催生,下死胎。根苦、辣温,有小毒。祛湿解毒,外用治宫颈癌。临床应用:&&& 鬼臼脂素的作用类似秋水仙碱,为&细胞毒&。其对小鼠和大鼠的多种肿瘤模型有抑制作用,包括急性白血病、转移淋巴瘤、局部淋巴瘤、腺瘤和黑色素瘤。此外,对人体KB细胞也有抑制作用。用法用量:&&& 果实配伍用,根叶熬膏外用。注意事项:骆驼蓬(蒺藜科植物骆驼蓬的种子及全草。)别  名:&&& 阿格豆林。性味功效:&&& 苦、涩,温。通经活络,祛湿止痛。临床应用:&&& 骆驼蓬水、醇提取物,经试验对大白鼠W256和小鼠EAC有一定抑制作用,但S180抑制作用不明显。用法用量:&&& 配伍用,干品每次6~9g,鲜品每次12~15g,浸膏每次2~3g。注意事项:沙棘(胡颓子科植物沙棘及其同属植物的干燥果实。)别  名:&&& 达布。性味功效:&&& 味酸,性凉、锐、轻。利痰,消食,活血。临床应用:&&& 主治肺病、咽喉病、培根病、肺和肠肿瘤、消化不良等。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3~6g。注意事项:麝香(雄麝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为藏医常用的贵重药物之一。)别  名:&&& 拉泽。性味功效:&&& 味甘、辛,性凉。临床应用:&&& 对人体食管鳞癌、胃腺癌、结肠癌、膀胱癌的组织匀浆培养液显示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浓度大时作用大。在体外对HeLa细胞、艾氏腹水癌细胞、肉瘤180及肉瘤37细胞有抑制作用。用法用量:&&& 内服0.01~0.015g,外用适量。注意事项:拉拉藤(茜草科植物拉拉藤的全草。)别  名:&&& 奈玛吉卜玛。性味功效:&&& 味苦、甘,性凉。临床应用:&&& 5g/ml生药尹美蓝试管法筛选,对急性淋巴细胞型自血病及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均为阳性;醇浸膏2.2g/kg口服或腹腔注射连续6天,对小鼠白血病L615有轻微抑制作用。用法用量:&&& 配方偶用,3~9g。注意事项:西藏蟾蜍(蟾蜍科动物西藏蟾蜍,以肉、肝、胆入药。)别  名:&&& 巴那合。性味功效:  &肉:味甘、咸,性寒,有小毒。肝胆不详。临床应用:&&& 蟾蜍皮提取物对小鼠肉瘤180、兔B.P瘤有效,可延长患精原细胞瘤、腹水癌和肝癌小鼠的生存期,并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蟾酥与蟾皮制剂对体外白血病细胞具有特殊高的糖酵解过程呼吸过程。蟾酥制剂配合化疗治疗肿瘤的同时,蟾酥能不同程度的防止治疗中的白细胞下降,对下降者,可使之回升。用法用量:&&&常配方用,0.015~0.03g。注意事项:中药清热解毒类药清热解毒类药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及其他较为广泛的药理作用。尤其适用于各种肿瘤的早、中期,表现为热毒蕴积,有口干、便结、尿黄、舌红、脉数等症状者。 本类药物较多,临床运用较广泛。根据不同的药理作用,其主治症各有侧重。如喜树、白花蛇舌革等常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穿心莲、天花粉等常用于滋养叶细胞肿瘤;三尖杉、青黛等常用于白血病。在这些中药中已分离出有效的抗癌活性成分,如喜树碱、天花粉蛋白、三尖杉酯碱等。本类药除具抗肿瘤和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细菌、原虫等。)的作用外,它们中的部分还能广泛的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方面和环节,如白花蛇舌草、穿心连、苦参等,对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类药物临床使用上常与活血化瘀药或扶正补虚药配伍,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扩大适用范围。清热解毒药性多寒凉,且味苦,对脾虚体弱者不宜久用。 七叶一枝花(百合科重楼属植物七叶一枝花的根状茎。)别  名: 蚤休(《神农本草经》),重楼金钱、重台、草甘遂(《唐本草》),螯休(《曰华子本草》),紫河车(《图经本草》),九道箍、铁灯盏、七叶一盏灯、鸳鸯虫(《分类草药性》),重楼一枝箭(《植物名实用图考》),中华王孙(《鄂西草药性》),独脚莲、铁灯台、枝花头(广西),独立一枝花、金盘托荔枝、双台、独叶一枝花、金盘托珠、重楼、红重楼、七叶遮花、白河花、金丝两重楼(浙江),七支莲、七叶莲(江西),螺陀三七、一支箭、一把伞、双喜草、芋头三七(湖茼),九道箍、海螺七(四川)。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肝癌、贲门癌、膀胱癌、脑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常与石韦、蒲公英、黄芩等配伍治疗痰热恋肺、痰火胶结的肺癌。 常与参三七、石见穿、石打穿、白花蛇舌草等配伍治疗瘀毒内阻型的消化道肿瘤。 此外,本品还适用于治疗咳喘、呼吸道感染、瘰疠、疔疱痈肿等。用法用量: 每日10~15g,水煎服。注意事项: 本品为苦泄之品,不可多服。过量往往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痉挛等。了哥王(瑞香科荛花属植物岭南荛花的根、果实、种子。)别  名: 九信菜(《生草药性备要》),南岭荛花(《中国树木分类学》),了哥麻(广东),山豆榴(广西),山络麻(浙江),石谷皮(江西),山麻皮(广东),铺银草(福建),红灯笼(福建),铁骨散(广西),雀儿麻(广西),石棉皮、狗信药、消山药、山埔仓、桐皮子、大黄头树(《全国中草药汇编》)。性味功效: 味辛、苦,性寒,有毒。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通经利水。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肺癌、肝癌、宫颈癌、淋巴肿瘤及乳腺癌等。对癌肿引起的胸腹水也有一定作用。 常与蒲公英、前胡、石韦、旋复花等配伍治疗邪热壅肺、痰火蕴结于肺的肺癌。 常与夏枯草、天葵子、黄药子、七叶一枝花等配伍应用于湿热凝结、痰毒留经的淋巴肿瘤。 此外,本品还适用于瘰疠、风湿疼痛、七叶一枝花等配伍用于湿热凝结、痰毒留经的淋巴肿瘤。用法用量: 每日3~9g;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本品所含树脂有较强的泻下作用,所含南荛素有利尿作用,所含羟基荛花素有镇咳作用,脾虚泄泻者慎用。三尖杉(三尖杉科三尖杉属植物三尖杉的种子或叶。)别  名: 头形杉(《中国裸子植物志》),藏杉(四川天全),桃松(成都),狗尾松(湖北兴山),山榧树(江西、浙江),血榧、石榧(浙江),水油松(云南)。性味功效: 种子:昧甘、涩,性平,驱虫、消积。叶:味苦、涩,性寒,抗癌。临床应用: 本品叶适用于多种肿瘤,如淋巴肉瘤、肺癌、嗜酸淋巴肉芽。对胃癌、上颔窦癌、霍奇金病、子宫平滑肌肉瘤、食管癌有一定效果。 本品主要通过提取生物碱,制成注射剂发挥抗癌作用,从三尖属植物中可提取20种左右生物碱,其中抗肿瘤疗效较好的有粗榧醅碱,其次是高粗榧酯碱,此外还有异粗榧酩碱、脱氧相榧酯碱、粗榧碱等(粗榧碱与三尖杉碱同名,其他也是)。用法用量: (1)三尖杉酯碱:每天量0.15~0.3mg/kg体重。(2)高三尖杉酯碱:每天量0.5~0.1mg/kg体重。均加入5%~10%葡萄糖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停1~2周,可用1~3疗程。(3)三尖杉总碱:0.2~0.3g/d,分2~3次肌注,用药5天,停3天再用。(4)三尖杉碱:0.2~0.4g/d,加人5%~10%葡萄静糖脉滴入,每日1次,4~10g为1疗程。注意事项: 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尖杉产地不同,总生物碱含量及毒性差别很大。本品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属可恢复性骨髓抑制。高三尖杉酯碱胃肠道反应比较突出。三尖杉醅碱对体液免疫和以GvH为指标的细胞免疫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山豆根(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的根及根茎。)别  名: 广豆根、柔枝槐、越南槐、南豆根(通称),小黄连、岩黄连(贵州)。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有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咽喉部肿瘤、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自血病、肺癌、膀胱癌、肝癌、宫颈癌、胃癌、胆道肿瘤、乳腺癌等。 常与石上柏、白花蛇舌草、马勃、玄参等配伍治疗热邪火毒郁滞的咽喉部肿瘤。 常与黄芩、石韦、蒲公英、七叶一枝花等配伍治疗痰热恋肺、热毒壅盛型的肺癌。 此外,还用于扁桃体炎、牙龈肿痛、肺热咳嗽及各种痈疖肿毒等疾病。用法用量: 每日6~12g,与他药配伍煎汤或制成制剂。注意事项: 用量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天花粉(葫芦科栝楼属栝楼的干燥根。)别  名: 栝楼根、瓜蒌根、花粉。性味功效: 味甘、苦、酸,性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肺癌、鼻咽癌等。 本品制成天花粉注射剂治疗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常与紫草、木馒头、土茯苓等配伍治疗湿聚毒盛的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等。 常与沙参、麦冬、瓜蒌皮等配伍治疗痰热壅盛、肺失清肃、损伤肺阴的肺癌。 此外,本品还用于热病伤津口渴、肺热咳嗽、消渴及热毒炽盛、红肿热痛的痈肿疮疡等症。用法用量: 每日15~50g,水煎服,或制成片剂、注射剂。注射剂用于肿瘤,每次1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开始每分钟4滴,无反应者可渐加滴速,但以不超过每分钟40滴为宜,4~5小时滴完。用药每小时测血压1次,隔2~5天用药1次,待绒毛膜促性激素低于100国际单位/l后,再用2~3次以巩固疗效。注意事项: 天花粉蛋白为一大分子物质,具有抗原性,能引起过敏反应,其精品过敏反应较少。用前需做皮试,阳性者不用,或脱敏法使用。有活动性心、肝、肾疾病或严重贫血及精神病患者慎用或忌用。用药后需卧床休息两天,注意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可能发生,用药数小时即可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关节酸痛、颈项不利、白细胞上升;严重者可以全身皮疹、恶心呕吐、胸闷气急、脉快、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表现,应立即作抗过敏性休克治疗。静滴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上述不良反应。凤尾草(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凤尾草的全草。)别  名: 井栏边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阉鸡尾(《中国药用植物志》),金鸡尾(《四川中药志》),五叶灵芝(云南),鸡爪莲(福建),凤凰尾、牛肋巴草(四川),背阴草(江苏),乌鸡脚(浙江),五指草(贵州),九把连环剑(广西),鸡脚草、进边凤尾(《全国中草药汇编》)。性味功效: 味甘、淡、微苦,性凉。消肿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生肌。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胃肠道肿瘤、膀胱肿瘤、咽喉肿瘤、肺癌及子宫癌等。 常与自花蛇舌草、苦参片、生薏苡仁、半枝莲等配伍治疗热毒蕴结、湿滞留聚的胃肠道肿瘤。 常与小蓟草、海金沙、瞿麦、石韦等配伍治疗热毒湿聚、下注膀胱的膀胱肿瘤。常与大青叶、板蓝根、玄参等配伍治疗热毒挟痰湿的咽喉部肿瘤。 此外,还适用于菌痢、胃肠炎、黄疸型肝炎、肺咯血、尿血、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并能解农药、野菇中毒。用法用量: 每日15~50g,水煎服;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其性寒凉,脾胃虚寒者忌用。名上柏(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深绿卷柏的全草。)别  名: 深绿柏,岩青(四川),金龙草、龙鳞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岩扁柏、过路蜈蚣(《浙江药用植物志》),梭罗草、地梭罗(贵州),山扁柏、水柏校(广西)。性味功效: 味甘,性凉。消肿解毒,驱风散寒,止血生肌及抗癌。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绒毛膜上皮癌、肺癌、鼻咽癌、喉癌及消化道癌症等。 常与七叶一枝花、三白草、垂盆草等配伍治疗肝郁化火、热毒壅盛的肝癌。 常与蒲公英、黄芩、七叶一枝花等配伍治疗邪热恋肺、痰热壅盛的肺癌。 常与穿心莲、玄参、银花、紫草根、半枝莲等配伍治疗郁火上炎、痰火胶结、热毒炽盛的喉癌、绒毛膜上皮癌。 此外,对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肝硬化也有较好疗效。用法用量: 每日15~50g,或鲜品25~50g,与其他药配伍煎服。治癌片(佛山制药厂生产)为本品提取加工而成,每片含原生药铯,每次7片,每日3次。注意事项: 本品对化疗、放疗敏感的肿瘤均有一定疗效,其中对体积小的肿瘤疗效较好,与化疗、放疗同用有协同作用。石打穿(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石打穿的全草。)别  名: 黄毛耳草(《浙江民间草药》),伤口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落地蜈蚣草、山蜈蚣、穿地蜈蚣、摊地蜈蚣(浙江),耳草(福建),拖地莲,青藤仔(广东),蜈蚣草、锦石草、黄老虎(江西)、絮被草、朴地瓜子(湖南),地蜈蚣(香港),铺地地蜈蚣、过路蜈蚣(通称)。性味功效: 味苦、性平。清热解毒,凉血平肝,利水消肿,散结。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食管癌、腮腺癌、肝癌、胃癌、贲门癌等。此外,还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暑热泻痢、小儿急性肾炎、水肿、风湿性关节炎、乳糜尿、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疮疖肿痛、血崩等。用法用量: 内服3~10g。注意事项: 石见穿(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石见穿的全草。)别  名: 华鼠尾草(《中国植物志》),紫参(江苏、江西),小丹参(江西、湖南),石打穿、月下红(江苏),半枝莲(江西),活血草(四川),野沙参、乌沙草、黑面风、大发汗(广西)。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平。清热解毒,活血,利气,止痛。临床应用: 可用治各种癌症。如宫颈癌,常配鲜六月雪、鲜墓头回各30g,鲜香附15g,煎汤,每日1剂,分2次服。 本品还用于食管癌、胃癌及骨肉瘤或肿瘤骨转移等。 此外,还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肾炎、白带、痛经、淋巴结核、象皮肿,外用治面神经麻痹、乳腺炎、疖肿。用法用量: 内用服15~30g;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白花蛇舌草(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别  名: 珠仔草、定经草(《台湾药草》),蛇舌癀、目目生珠草、鹤舌草、节节结蕊草(福建),南地珠、尖刀草(江西),蛇蜊草、子竹叶草(广西),甲猛草、散草、竹叶草(广东),蛇针草(海南岛),自花十字草(香港),奶沙尔、铁沙尔(四川),牙灵俄(云南傣语),蛇总管、蛇舌草、二叶律(通称)。性味功效: 味甘、淡,性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尿。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食管癌、直肠癌、肝癌;还有肺癌及淋巴系统的肿瘤。 常与石见穿、石打穿、苦参、薏苡仁、地榆等配伍治疗热毒壅盛,痰湿交阻,胃肠道肿瘤。 常与茵陈、山栀、大黄等配伍用肝郁化火、热毒内蕴的肝癌。 常与夏枯草、浙贝母、昆布、牡蛎等配伍治疗邪毒内蕴、痰热恋肺的肺癌或淋巴肉瘤。 此外,本品还适用于阑尾炎、肺脓疡、咽喉炎、泌尿系统感染、急性肾炎、湿热黄疸、痢疾、痈疽疔疱、毒蛇咬伤。用法用量: 每日量50~200g,与它药配伍煎服;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冬凌草(唇形科香荼菜属植物冬棱草的全草。)别  名: 冰凌草、六月凌(令)、山荏(河南),碎米桠、破血丹(四川),山香草(贵州),野藿香(花)(贵卵、湖北)。性味功效: 味苦、甘,性微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食管癌、贲门癌、肝癌、乳腺癌、直肠癌、甲状腺癌等,有缓解症状而延长生命作用。 此外,本品还用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用法用量: 每日15~50g,煎服。冬凌草麦注射剂(25mg/支),静脉滴注每次75~100mg,每日或隔日1次,每疗程为1~3月,总量1.1~3.125g。片剂(相当生药4.3g),每次4~5片,每日3次。糖浆剂,每次20ml,每日3次。注意事项: 本品注射剂注射局部有刺激性,可发生静脉炎,过快滴入可出现口唇麻木、牙痛、头昏、心烦等。少数可有恶心、腹胀等反应。半枝莲(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的全草。)别  名: 韩信草、并头草、牙刷草(通草);耳挖草或挖耳草(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金挖耳或金耳挖、望江南(湖南、江西、广东),四方马兰(湖南、广东),赶山鞭、瘦黄芩(四川),耳耙草、四季春、细叶红背草(广东),通经草、紫莲草、四基草、水黄芩(江苏),野夏枯草、方草儿、半向花、半面花、偏头草、四方草(浙江),虎咬红、再生草、狭叶向天盏、小号向天盏(福建),笃辣耙(广西三江侗语)。性味功效: 味微苦,性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多种肿瘤,如消化道肿瘤、肝癌、肺癌、子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等。 常与白花蛇舌草、八月札、石见穿等配伍,治疗热毒壅盛、积聚滞留的胃肠道肿瘤。 常与自英、寻骨风、鱼腥草、前胡等配伍,治疗痰热恋肺、壅遏气机的肺癌。 常与口基黄、垂盆草、白花蛇舌草、平地木、半边莲等配伍,治疗热毒壅滞、腹水肿大的肝胆肿瘤。 常与穿心莲、石上柏、葵树子、紫草等配伍,治疗伴有湿热症状的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用法用量: 每日15~100g,与它药配伍制成煎剂或浸膏用。注意事项: 半枝莲对肝硬化或肝癌引起的腹水有一定利水作用,与白花蛇舌草配合,用量大即会引起腹泻。临床利用这一泻下特性治疗腹水,往往可获得暂时性消退。青黛(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蓼科蓼属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的叶或茎,经加工制成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别  名: 靛、靛花、靛沫、蓝靛。性味功效: 味咸,性寒。清热毒,凉血定惊。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多种肿瘤,如白血病、鼻咽癌、肺癌。 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黄连等配伍治疗热毒炽盛的鼻咽癌。 常与石膏、黄连、山栀、银花、板蓝根等配伍治疗火毒上炎、郁结成核的咽喉肿瘤或放疗、化疗后出现的口腔溃疡等。 常与鱼腥草、紫菀、黄芩等配伍治疗痰热、郁火壅滞的肺癌。 常与猪殃殃、羊蹄根、紫草、白花蛇舌草等配伍治疗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肿大的白血病。 用本品提出的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经17个省市314例临床验证,抗癌效果达87.3%。 此外,青黛常用于火热或血热证,如温病热盛、斑疹、吐血、衄血、咳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痄思、虫蛇咬伤等。用法用量: 青黛内服每次2~4g,每日3次;靛玉红片:每次60~70mg,每日3次;治疗其他疾病,每日1~3g,冲服;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服青黛的部分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痛,少数病人还有便血,但减量后便血可自止。靛玉红比青黛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小。虎杖(蓼科蓼属植物虎杖的根、根状茎或茎、叶入药。)别  名: 酸汤杆(西南、西北、中南),阴阳莲(广东、广西),大叶蛇总管(湖北、广东、广西),花斑竹(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山大黄(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斑杖(湖北、云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黄地榆。性味功效: 味微苦,性微凉。清热利湿,通便解毒,散瘀活血。临床应用: 用于肝、胰等肿瘤。此外还用于治疗关节疼痛、经闭、湿热黄疸、慢性支气管炎、高血脂症,外用治烫伤、跌打损伤。用法用量: 内服10~15g;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败酱阜(败酱科败酱属植物黄花龙芽的全草及根茎。)别  名: 黄花败酱(北方各省、湖南),野黄花(北方各省、福建),黄花草、山白菜、野芹(北方各省),女郎花、马草(吉林),土龙草、黄花龙芽(江苏),苦猪菜(江西),苦菜(湖南),假苦菜(广西),苦芙、野苦莱、鹿场、黑多芹(福建),野青菜、黄花香、豆渣菜(云南),箭头几(昭乎瑶语),大吊黄(金秀瑶语)。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等。常与白花蛇舌草、苦参片、生地榆配伍。 此外,还常用治疗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用法用量: 内服15~30g;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芦笋(禾木科植物芦苇的嫩苗。)别  名: 灌(《尔雅》),芦尖(《要药分剂》)。性味功效: 味甘、小苦,性寒。清肺止渴,和利通淋。临床应用: 近年来用于治疗肺癌、膀胱癌、霍奇金病、皮肤癌具有良好效果。 此外,还用于治疗热病口渴、淋病、小便不利等。用法用量: 内服15~30g,煎服。注意事项: 苦参(豆科槐属植物苦参的根。)别  名: 野槐(北京、河南、福建、湖南、陕西、甘肃),山槐、地槐(东北、内蒙古、湖南),地参(江苏、江西),水槐(江西、山东),苦骨(江西、福建),川参(江苏、江西、贵州),好汉枝,地骨。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利尿,燥湿杀虫。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子宫颈癌、肺癌、滋养细胞癌等。 常与黄连、紫草、败酱根、白花蛇舌草等配伍治疗湿热较甚、热毒壅滞的结肠、直肠癌。 常与茵陈、山栀、大黄等配伍治疗肝癌湿热毒盛型。 常与半枝莲、墓头回、土茯苓、鸦胆子等配伍治疗湿聚毒盛的子宫颈癌。 此外,还适用于血瘌、便血、痔疮出血、黄疸、浮肿、小便不利、疥癞、湿疮瘙痒、赤白带下。用法用量: 每日3~10g,水煎服。注意事项: 内服外用均可,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以防损伤胃气。狗舌草(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狗舌草的全草。)别  名: 狗舌头草、铜盘一枝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白火丹草、铜交杯、糯精(《全国中草药汇编》)。性味功效: 味苦、微甘,性寒。清热解毒,利尿,活血消肿。临床应用: 适用于自血病、网织细胞肉瘤、皮肤癌等肿瘤。 常与猪殃殃、葵树子、紫草根等配伍用于热毒内蕴的白血病。 此外,还适用于肺痈、疖肿、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跌打损伤、口腔炎、小便不利等。用法用量: 每日10~15g,水煎服。注意事项: 金银花(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的花蕾。)别  名: 银花、双花、二宝花、茶叶花(山东、东北)。性味功效: 味甘、性寒。清热解毒。临床应用: 适用于鼻咽癌、咽喉部肿瘤及各种中晚期肿瘤患者继发感染,癌性发热等。 常与连翘、石上柏、葵树子、白毛夏枯草等配伍治疗热毒壅盛、痰火互结的鼻咽癌。 常与山豆根、射干、马勃、开金锁等配伍治疗火毒炽盛、郁结的咽喉部肿瘤。 常与连翘、石上柏、蒲公英、自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等配伍治疗各种中晚期肿瘤患者继发性感染或癌性发热。 此外,本品还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扁桃腺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大叶性肺炎、肺脓疡、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急性阑尾炎、痈疖脓肿、丹毒、外伤感染、子宫颈糜烂等。用法用量: 每日10~15g,水煎服。注意事项: 穿心莲(爵床科穿心莲属穿心莲的全草或叶。)别  名: 春莲秋柳(《岭南采药录》),一见喜(《泉州本草》),榄核莲、苦胆草、斩蛇剑、日行千里、四方莲、金香草、金耳钩、印度草(广东),苦草(福建)。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临床应用: 制成片剂和注射剂可适用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等。 此外本品汤剂、片剂、注射剂还可用于各种感染,如急性菌痢、滴虫性阴道炎、肠胃炎、扁桃体炎、肺炎、百日咳、毒蛇咬伤等。用法用量: 每日10~25g,水煎服;外用适量。穿心莲注射液(含氯仿或乙醇提取物1%)50~100ml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直至痊愈;对有阴道转移者,另对转移灶结节基底部注射,每次5~10ml,1~2日1次。穿心莲片(每片含生药1g)每次5~10片,每日3次,临床基本痊愈后连续1~3月以巩固疗效。对非肿瘤疾患用量酌减,注射作肌注,每次2~4ml,每日3次。注意事项: 茵陈蒿(菊科蒿属植物茵陈蒿的全草。)别  名: 茵陈(《本草经集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绵茵陈(《本经逢原》),小白蒿、香蒿(《陕西中草药》),青蒿(四川、浙江、福建、湖南、广西),阿荣(蒙语),西瓦克(维吾尔语),阿坤(阿坝藏语),绒蒿,猴子毛。性味功效: 味苦,性微寒。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临床应用: 适用于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等。 常与三白草、垂盆草、栀子、大黄等配伍治疗湿热内蕴的肝癌。常与虎杖、郁金、金钱草、山栀等配伍治疗湿热阻滞的胆囊癌。 常与七叶一枝花、田基黄、龙胆草、土茯苓等配伍治疗湿热毒盛的胰腺癌。 此外,还适用于急性黄疸肝炎、胆囊炎等。用法用量: 每日10~50g,水煎服。注意事项: 绞股蓝(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全草。)别  名: 七叶胆、公罗锅底、落地生(云南),小苦药,遍地生根。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消炎解毒,止咳祛痰。临床应用: 用于抗癌治疗,适用于肝癌、胃癌、肺癌、皮肤癌、子宫癌等治疗。 此外,还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胃肠炎。用法用量: 内服0.75~1g(散剂)。注意事项: 粉防己(防风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的根。)别  名: 石蟾蜍、倒地拱、汉防己(通称),白木香、金丝呆鳖、金丝呆葫芦(浙江),土木香、九节葫芦、金钱吊蛤蟆、过山香(江西),独脚乌柏(广东),长根金不换(海南岛),铜锤秤锤(广西)、山乌龟(广西、福建)。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寒。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癌症,如膀胱癌、肺癌、肝癌、肾胂瘤等。 常与萆薢、薏苡仁、黄柏等配伍湿热治疗下注的膀胱肿瘤。 常与葶苈子、蚤休、茯苓等配伍治疗气滞湿阻,水湿停滞的肺癌。 常与三白草、垂盆草、茯苓等配伍治疗气滞湿阻,水湿停滞的肝癌。 常与片姜黄、桑枝、黄芪等配伍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肩背疼痛。 此外,本品还用于风湿病、水肿、关节炎、高血压病等。用法用量:每日5~10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注意事项: 汉防己甲素静脉用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静脉炎、血红蛋白症、血红蛋白尿和轻度贫血等。射干(鸢尾科射干属植物射干的根状茎。)别  名: 乌扇(《滇南本草》、陕西、甘肃、福建、广西),野萱花(《本草纲目》),扁竹(《本草纲目》),黄花扁蓄(《生草药性备》),开喉箭(《分类草药性》),蝴蝶花(福建、江西、湖南),山蒲扇(山西、甘肃、陕西、辽宁),扇子草(山西、陕西、甘肃、湖北),老鸦扇(陕西),铁扇担(江苏),黄知母(四川),交剪草(广东、广西)。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利咽消痰。临床应用: 适用于咽喉癌、肺癌等。 此外,还适用于咽喉疼痛、痰咳气喘、腮腺炎、支气管炎、闭经、乳腺炎,外用治水田皮炎等。用法用量: 每日3~6g,水煎服。注意事项: 桔梗(桔梗科桔梗属植物桔梗的根。)别  名: 道拉基(延边)、苦菜根(河北)、铃当花(山东)、大药(江苏)、包袱花《《全国中草药汇编》)。性味功效: 味苦,性平。宣肺,散寒,祛痰排脓。临床应用: 适用于肺癌、咽喉部肿瘤等。 常与鱼腥草、蒲公英、瓜蒌皮、葵树子等配伍治疗痰热壅盛、痰气交阻的肺癌。 常与甘草、山豆根、牛蒡子、板蓝根等配伍治疗瘀毒内阻、郁火上炎的咽喉部肿瘤。 此外,还适用于外感咳、咳痰不爽、咽喉肿痛、胸痛、胸闷腹胀、支气管炎、肺脓疡、胸膜炎等。用法用量: 每日3~10g,水煎服。注意事项: 桔梗的溶血作用相当强,故只宜口服,不能作注射剂用。黄芩(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根。)别  名: 子芩、条芩、独尾芩、鼠尾芩、黄芩条、山豆根、土金茶根。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湿热,泻火,解毒,安胎。临床应用: 适用于肝癌、胆囊肿瘤。与其他中药配伍治疗肺癌、大肠癌、子宫颈癌、乳癌、肠癌、睾丸癌、胃癌等,可延长生存期,或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 此外,还常治疗温病发热、肺热咳嗽、肺炎、咯血、黄疸、肝炎、痢疾、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疮疖等。用法用量: 6~10g,煎服。注意事项: 黄连(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的根茎。)别  名: 味连、川连、鸡爪连。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胂瘤,如肝、胆肿瘤,舌癌,唇癌,食管癌,胃癌,膀胱癌等。 常与茵陈、山栀、三棱、莪术、丹皮等配伍治疗热毒壅盛、瘀毒和积的肝胆肿瘤。 常与生地、木通、竹叶、赤芍等配伍治疗火毒炽盛的舌癌和唇癌等。 此外,还适用于高热神昏、吐血、衄血、疔疮肿毒,湿疮瘙痒、急性结膜炎、口疮、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胄炎、热盛心烦、痞满、消渴、烧伤等症。用法用量: 每日1.5~6g,水煎服;研粉吞服,每次1~2g,每日2~3次。注意事项: 其性苦寒,凡阴虚烦热或脾胃虚实而无湿热实火者,均不宜应用。黄柏(芸香科黄柏属植物黄柏的树皮。)别  名: 檗木、黄檗木、黄波萝、元桕。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膀胱肿瘤。此外,还常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口疮、风湿病。用法用量: 3~10g;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淡竹叶(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的全草。)别  名: 碎骨子(《本草纲目》),迷身草(岭南科学杂志),竹叶麦冬(《中国药用植物志》、《江西草药》),山鸡米(《华南主要经济禾草》),淡竹米、山竹叶(《江苏植物药材志》),金竹叶(《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林下竹、野麦冬(《闽东本草》),草子山麦麦(福建)。性味功效: 味甘,性寒。清热除烦,利尿,生津,止渴。临床应用: 适用于舌癌、唇癌,也适用于肿瘤化疗、放疗后。常与灯心草、木通、赤芍、黄连等配伍治疗用脾虚胃热、心火上炎的舌癌、唇癌。 常与天花粉、麦冬、石斛、银花等配伍治疗经化疗、放疗后气阴两伤的肿瘤患者。 此外,还适用于心中烦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尿少色黄等。用法用量: 每日3~15g,水煎服。注意事项: 蛇莓(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以全草入药。)别  名: 地莓、蚕莓(《本草纲目》),蛇含草、蛇泡草、蛇盘草、哈哈果、麻蛇果(《滇南本草》),九龙草(《本草纳目拾遗》),鸡冠果、野杨梅(《救荒本草》),三点红、龙吐珠、狮子尾(《生草药性备要》),地锦(《植物名实图考》),三匹风(《草木便方》),一点红(《岭南采药录》),小草莓、地杨莓(《陆川本草》),三脚虎(福建),红顶果、蛇蒿、雪丁草、血疔草(云南),红毛七(湖北)、三叶蛇、三面风、紫莓草(江苏),蛇龟草(湖南),落地杨梅(广西),老地蜢、金蝉草(贵州),蛇不见(江西),蛇婆、龙吐珠(台湾)。性味功效: 味甘、酸,性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临床应用: 临床用于多种癌肿,如肝经郁火旺盛,热毒壅滞的乳腺癌,痰火胶结的鼻咽癌、甲状腺肿瘤、子宫癌、肺癌、肝癌。 此外,还适用于治疗虫蛇咬伤、跌打损伤、湿疹、带状疱疹、腮腺炎、肠炎、小儿惊风、外感咳嗽、百日咳。全草可治白喉、喉痛黄疸等。用法用量: 内服12~30g,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猪殃殃(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猪殃殃的全草。)别  名: 锯锯藤、细叶茜草(《抗癌中草药介绍》),小红丝线(广西),齿蛇草(福建),小禾镰草(湖南),小锯子草(湖南、贵州),拉拉藤、锯子草(通称),活血草(《全国中草药汇编》)。性味功效: 味辛,性微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散瘀止痛,止血。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白血病、下颔腺癌、甲状腺肿瘤、子宫颈癌等。 常与自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草根、野菊花、连翘等配伍治疗瘀毒内阻、热毒郁滞的乳腺癌。 常与丹皮、百蹄根、山栀、牛黄等配伍治疗热毒壅盛、迫血妄行的白血病。 也可用本品50g,水煎后加红糖适量分3~6次服,每日1剂,或用鲜品250g,绞汁加红糖,长期服用。 此外,还适用于急慢性阑尾炎、菌痢、疮疖肿毒、蛇咬伤、感冒发热、痛经、白带、崩漏、尿路感染等。用法用量: 每日15~100g,水煎服;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猕猴桃(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猕猴桃的根和果实入药。)别  名: 藤梨、木子、猕猴梨(《开宝本草》),羊桃(《医心方》),阳桃(《日用本草》),毛叶猕猴桃(《经济植物手册》),杨桃(《云南中草药》),毛粟树、白毛桃(《云南中草药选》),大红袍(《贵族民间方药集》),山羊桃(《贵州草药》),猴子梨、大零核(《福建民间草药》),绳梨、金梨、野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狐狸桃(《草药手册》、江西),野洋桃、公洋桃(湖南),鬼桃(陕西、湖南),毛桃子、毛梨子(四川)。性味功效: 果:味酸、甘,性寒,调理中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通淋。根、根皮:味酸、微甘,性凉,有小毒,清热解毒,活血水肿,祛风利湿,利尿。茎中汁:味甘,性寒,无毒。临床应用: 本品根适用于肿瘤,如胃癌、乳腺癌等。 与水杨梅根、蛇葡萄根、并头草、白茅根、凤尾草、半边莲等配伍可以治疗胃癌。 与野葡萄根、八角金盘、生南星等配伍可以治疗乳腺癌。 此外,果实适用于烦热消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黄疸、石淋、痔疮、烧烫伤。根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丝虫病、肝炎、痢疾、淋巴结核、痈疖肿毒、水肿。茎中汁适用于石淋、胃闭。叶适用于烫伤、杀虫。用法用量: 每日15~100g,治癌症可用至200g,水煎服。注意事项: 紫阜(紫草科软紫草属植物新疆紫草的根。)别  名: 软紫草(通称)、山紫草、红石根。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滑肠通便。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绒毛膜上皮癌、子宫癌、肝癌、肺癌、白血病。 常与七叶一枝花、三白草、半枝莲等配伍用于肝郁化火、热毒炽盛的肝癌。 常与葵树子、天冬、七叶一枝花、苦参等配伍用于血热毒盛的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 本品还适用于血热郁滞、疹发不畅或斑疹紫黑,色不红活、以及血热毒盛兼二便秘涩者。用法用量: 每日5~10g,水煎服。注意事项: 紫菀(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的根。)别  名: 青菀(《吴普本草》),紫倩(《名医别录》),驴耳朵菜(辽宁),青牛舌头花(河北),呼荣一温都苏(蒙语)、小辩儿、夹板菜、紫菀(《全国中草药汇编》)。性味功效: 味辛、苦,性温。散寒润肺,祛痰止咳。临床应用: 适用于肺癌和纵隔肿瘤等。 常与贝母、麦冬、款冬花等配伍用于治疗痰涎壅盛、肺气壅滞的肺癌。 常与昆布、海藻、牡蛎、夏枯草等配伍治疗痰壅肺络、痰气凝结的纵隔肿瘤。 此外,还适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等。用法用量: 每日6~12g,水煎服。注意事项: 本品含皂甙,有强烈溶血作用,故不宜作注射使用。椿皮(苦木科樗树属植物臭椿的根皮或干皮。)别  名: 椿根皮、樗根皮、凤眼草(果实名)(《全国中草药汇编》),樗(古名),臭楮(《食疗本草》),臭椿皮(《滇南本革》),山椿(《本草拾遗》),大眼桐(《本草纲目》)樗树、白椿(通称)。性味功效: 根皮味苦、涩,性寒,燥湿清热,止泻,止血。果实味苦,性凉,清热利尿,止痛,止血。临床应用: 适用于结肠癌、直肠癌、宫颈癌等。 常与黄柏、苦参片、露蜂房、生地榆、七叶一枝花等配伍治疗热毒壅滞的结肠癌、直肠癌。 常与墓头回、紫草根、木馒头、土茯苓等配伍治疗湿热蕴结、久遏成毒、湿毒下注、阻塞胞络的宫颈癌。 此外,椿根皮还适用于慢性痢疾、肠炎、便血、遗精、白带、功能性子宫出血。果实还适用于胃痛、便血、尿血;外用治阴道滴虫。用法用量: 每日5~15g,水煎服。注意事项: 雷公藤(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别  名: 莽草、水莽子、水莽兜、黄藤、大茶叶、水莽(《植物名实图考》),菜虫药、蝗虫药、红药、红紫根、断肠草(《中国树木分类学》),黄藤草(《中国药用植物志》),水莽藤、山花色(《中国经济植物志》),黄药(《中国经济植物志》),水莽草(《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山砒霜(《福建药物志》),黄藤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性味功效: 味苦,性凉,有剧毒。祛风,解毒,杀虫。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治疗鼻咽癌、白血病等。 此外,本品还适用于麻风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等,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腰带疮、烧伤、皮肤瘙痒等。用法用量: 制成片剂内服,每日2次,每次2~5片。注意事项: 雷公藤对各种动物的毒性殊不相同。对昆虫有触杀效能,对人、狗、猪的胃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并可引起肝、心的出血与坏死,要导致死亡;但对羊、兔、猫、鱼等却无毒性。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别  名: 黄花地丁、地丁(《本草纲目》)、蒲公丁(《本草纲目》、《陕西中草药》)、茅萝卜(《四川中药志》),奶奶草(《宝鸡中草药》),黄花苗、勃勃丁(《河南中草药》),古古丁(《江苏植物药志》),乳汁草(湖南、福建、江西),婆婆丁(东北、河北、山东),克什芒(青海藏语)。性味功效: 味苦、甘,性寒。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肝癌、肺癌等。常与夏枯草、八月札、浙贝母、木芙蓉、瓜蒌皮等配伍治疗热盛血滞的乳房肿瘤。 常与银柴胡、半枝莲、山栀、炙鳖甲等配伍治疗瘀毒内阻、热毒壅滞的肝癌。 常与石韦、山海螺、黄芩、七叶一枝花等配伍治疗痰热恋肺、邪热炽盛的肺癌。 本品还适用于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疮肿毒、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乳少等。用法用量: 干品每日10~25g,鲜品50~100g。外用适量,用鲜品洗净捣烂敷患处。也可制成糖浆和片剂。注意事项: 狼毒(瑞香科植物狼毒的根。)别  名: 热吉合巴(西藏)。性味功效: 辛,锐。清热解毒。临床应用: 肌内注射狼毒制剂对肺癌、乳腺癌、肠癌及脑部之胶质细胞瘤有一定的疗效。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庆巴消夏(豆科植物瞌藤的成熟种子。)别  名: 瞌藤子、拉哥肖夏。性味功效: 甘凉,清热解毒。临床应用: 抗癌、杀虫、灭螺、催吐泻。用法用量: 单用,1~2g,一日2~3次。注意事项: 木瓜(蔷薇科植物西藏木瓜、皱皮木瓜、毛叶本瓜。)别  名: 赛亚。性味功效: 酸、微甘,温。清解培根之热。临床应用: 毛叶木瓜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注意事项:&肿瘤 除痰软坚类中药 除痰软坚类药具有祛痰散结,消肿软坚等功效。本类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尤多用于治疗甲状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妇科肿瘤等。对有痰湿中阻、苔腻者效优。 本类药多数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抑杀肿瘤细胞、溃散癌块的作用。临床运用时可根据病情配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或扶正补益药同用。也可与化学药物放疗、外科手术等配合使用,以便加强疗效。 本类药物中,动物药较多,多数药物性峻猛,或具有泻下作用,有些对皮肤粘膜有明显的刺激性,应注意用量与用法。 小茴香(伞形科茴香属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别  名: 小茴、谷茴、谷茴香、香丝菜、怀香(江西),小香(青海)。性味功效: 味辛,性温。行气止痛,健胃散寒。临床应用: 可用于消化道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等。 此外,还用于治疗胃寒疼痛、小腹冷痛、痛经、疝痛、睾丸鞘膜积液、血吸虫病。用法用量: 内服3~10g。 注意事项: 牛黄(洞角科动物牛胆囊中的结石(少数为胆管、肝管的结石)。)别  名: 丑宝,天然牛黄。性味功效: 味苦、甘,性凉。清热解毒,镇惊祛痰。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胂瘤,如颅脑肿瘤、肿瘤脑转移、淋巴肉瘤、黑色素瘤、肝癌。 常与朱砂、菖蒲、远志、羚羊角粉等配伍治疗痰热壅滞的颅脑肿瘤和肿瘤脑转移。 常与黄药子、昆布、浙贝母、夏枯草等配伍治疗痰毒留经的淋巴肉瘤、黑色素瘤等。 常与黄连、山栀、大黄等配伍治疗热毒壅盛、肝阴耗损的中晚期肝癌。 此外,还适用于高热神昏谵语、小儿高热惊厥、狂躁、痰涎壅盛、痈肿疔疮。用法用量: 每日0.15~0.4g。一般配成丸、散剂,亦可随汤冲服。注意事项: 与麝香、没药、乳香等配合制成的牛黄醒消丸,对癌肿溃疡、疼痛亦有消肿止痛作用。牛蒡子(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的果实及根。)别  名: 恶实、蝙蝠刺、大力子、鼠粘子、万把钩、老母猪耳朵。性味功效: 种子:味辛、苦,性寒,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散结解毒。根,味苦、辛,性寒,清热解毒,疏风利咽。临床应用: 牛蒡子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制剂治疗肺癌、大肠癌及其他转移性癌,发现有癌肿消失或缩小的现象,并能延长生存期。 本药也用于热毒壅盛、气血瘀结的咽喉部肿瘤。 此外,还常用治疗感冒、咽喉红肿、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痈疖疮疡、湿疹等。用法用量: 内服,果实5~10g,根10~15g。注意事项: 水菖蒲(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菖蒲的根状茎。)别  名: 香蒲(上海、江苏、福建),臭菖蒲(上海),凌水档、十香和(福建),白菖蒲(各地),剑(叶)菖蒲、大(叶)菖蒲(四川、湖北),臭草(北方各省)。性味功效: 味辛、苦,性温。开窍化痰,辟秽杀虫。临床应用: 可用以治疗胃癌、肺癌、子宫颈癌等。 此外,还可用于治疗痰涎壅闭、神志不清、慢性支气管炎、痢疾、肠炎、腹胀腹痛、食欲不振、风寒湿痹。用法用量: 日服3~4g,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瓜蒌(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果实。)别  名: 栝楼(《神农本草经》),果裸(《诗经》),王菩(《吕氏春秋》),地楼(《神农本草经》),泽巨、泽冶(《吴普本草》),珀(《广雅》),天瓜(《尔雅》),泽姑、黄瓜(《名医别录》),天圆子(《东医宝鉴》),柿瓜(《医林纂要》),野苦瓜(《贵州民间方药集》),杜瓜、大肚瓜(《浙江中药手册》),药瓜(《四川中药志》),鸭屎瓜(《广东中药》),大圆瓜(山东),写瓜、吊瓜(浙江)。性味功效: 味甘、微苦,性寒。润肺祛痰,滑肠散结。临床应用: 适用肺癌、纵隔肿瘤及胃癌、各种中晚期肿瘤。还可用于乳腺癌。 常与浙贝母、前胡、石韦、白毛藤、夏枯草等配伍治疗气滞不宣、肺气壅遏、痰火互结的肺癌、纵隔肿瘤。 常与火麻仁、生地、知母等配伍治疗各种中晚期肿瘤患者出现阴液耗损、津枯肠燥者。 此外,还适用于肺热咳嗽、胸闷、心绞痛、便秘、乳腺炎等。用法用量: 每日10~30g,水煎服。注意事项: 龙茶(茄科茄属植物龙葵的全草。)别  名: 天茄子(陕西、浙江、内蒙、福建),黑天天(东北),野辣椒(江西),山海椒(贵州),乌疔草、七粒扣(福建),黑姑娘(河北),淖海-乌珠玛(内蒙古),苦葵,黑茄子,野葡萄。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肺癌、膀胱肿瘤、喉癌、声带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等。 常与白英、半枝莲、鱼腥草、蒲公英等配伍治疗痰湿壅盛的肺癌。 常与木通、泽泻、茅根、扁蓄等配伍治疗湿热积聚、下注膀胱的膀胱肿瘤。 常与大青叶、山豆根、蜀羊泉等配伍应用于郁火上炎的喉癌、声带癌。 此外,还适用于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尿路感染。用法用量: 每日10~15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注意事项: 龙葵碱作用类似皂甙,能溶血,过量可致中毒引起头痛、腹痛、呕吐、腹泻、瞳孔扩大、神经错乱,甚至昏迷,用时须加注意。寻骨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绵毛马兜铃的根、全草。)别  名: 白毛藤,猴耳草(河南),猫耳朵(江苏、河南),黄木香、毛香、毛风草、穿地筋、猪耳朵(江苏),鹅婆娘(湖南。性味功效: 味苦,性平。祛风湿,通经络,止痛。临床应用: 可用于多种肿瘤,如用于痰热恋肺、肺气壅滞的肺癌,气血瘀阻、湿滞经络的骨肿瘤或肿瘤骨。 本品还用宫颈癌、食管癌、肝癌等。 此外,还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痛、腹痛、疟疾、痈肿。用法用量: 内服3~10g。注意事项: 牡蛎(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或同属动物的贝壳。)别  名: 左牡蛎、海蛎子壳、左壳。性味功效: 味咸、涩,性微寒。敛汗,固精,软坚,制酸。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肝癌、胃癌、甲状腺腺癌、肺癌、恶性淋巴瘤等。 常与白芍、菱冬、鳖甲、三白草等配伍治疗瘀毒蕴结、肝阴耗损的肝癌。 常与玄参、浙贝母、昆布、海藻等配伍治疗痰火胶结的甲状腺腺瘤。 常与煅瓦楞、海蛤壳等配伍治疗痰湿凝聚的中晚期肺癌。 此外,还适用于自汗,盗汗,淋巴结核、遗精、崩漏带下、胃酸过多、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抽搐等。用法用量: 每日15~50g,生用或煅用。生用宜先煎。注意事项: 苦杏仁(蔷薇科樱桃属植物杳的种子。)别  名: 杏仁(《本草经集注》)、杏核仨(《神农本草经》)。性味功效: 味苦,性温,有小毒。止咳,平喘,宣肺润肠。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贲门癌。此外,尚可治疗咳嗽气喘、大便秘结等。用法用量: 内服3~9g。注意事项: 珍珠母(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的蚌壳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等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除去角质层煅烧而成。)别  名: 真珠母、明珠母。性味功效: 味咸,性寒。平肝潜阳,定惊明目。临床应用: 适用于肝癌及鼻咽癌等肿瘤。 常与野菊花、生牡蛎、生地、丹皮、赤芍等配伍治疗热毒内蕴、耗损肝阴的肝癌。 常与牡蛎、玄参、麦冬、地骨皮生甘草等配伍治疗肝郁化火、口干津少的鼻咽癌。 此外,还适用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抽搐惊痫、头痛、目疾、高血压病等。用法用量: 每日10~60g,水煎服。注意事项: 高良姜(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的根状茎。)别  名: 风姜(《全国中草药汇编》),膏凉姜(《本草经集注》),雷州高良姜(《证类本草》),蛮姜、佛手根、良姜、小良姜(广东、广西)。性味功效: 味辛,性温。温中,散寒,止痛。临床应用: 近用干脾胃虚寒、瘀血凝滞、胃气上逆的食管、胃肿瘤。 此外,还常用于治疗脘腹寒痛,胃寒吐泻噎膈反胃,食滞、瘴疟,冷癖等症。用法用量: 内服3~10g。注意事项: 海蛤壳(帘科动物青蛤的贝壳。)别  名: 海蛤、蛤壳、文蛤、蛤蜊皮。性味功效: 味咸,性寒。清热利湿,化痰散结。临床应用: 可用于抗肿瘤治疗。此外,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皮肤湿疹。用法用量: 内服6~10g。注意事项: 夏枯草(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的花果穗。)别  名: 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铁色草(《本草纲目》),棒柱头毛(《中国植物志》),棒槌草(《中药志》),棒头花、白花草(河北),灯笼头、羊肠菜、榔头草(江苏),灯笼草(江苏、四川),锣锤草、东风、牛牯草、地牯牛、广谷草(湖南),古牛草、土枇杷、金疮小草、羊蹄尖(四川),大头花(浙江),牛低头(河南),丝线吊铜钟(广东),毛虫药(广西),夏库菜(藏语)。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寒。清肝火,散郁结。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肝胆肿瘤、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淋巴肉瘤、乳房肿瘤、纵隔肿瘤等。 常与野菊花、蒲公英、白芍、白花蛇舌草等配伍治疗瘀血壅滞、日久化热、肝阴耗伤、肝火上炎的肝胆肿瘤。 常与黄药子、天龙、牡蛎、浙贝母、僵蚕等配伍治疗痰凝气滞、痰火郁结的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淋巴肉瘤和纵隔肿瘤等。 常与王不留行、八月札、青皮、枸橘李等配伍治疗肝失疏泄条达、肝经气郁凝结的乳房肿瘤。 此外,还适用于头目眩晕、目赤肿痛、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乳腺炎、高血压、腮腺炎、痈疖肿毒等。用法用量: 每日6~30g,水煎服。注意事项: 治疗甲状腺腺瘤、纵隔肿瘤等,一般用的剂量较大,是正常剂量1~2倍。深绿柏(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深绿卷柏的全草。)别  名: 石上柏、岩青(四川),金龙草、龙鳞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岩扁柏、过路蜈蚣(《浙江药用植物志》),梭罗草、地梭罗(贵州),山扁桕、水柏枝(广西)。性味功效: 味甘,性凉。消肿软坚,驱风解毒,止血生肌及抗癌。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绒毛膜上皮癌、肺癌、鼻咽癌、喉癌及消化道癌症等。据临床报道,用全草制成的片剂、注射剂或煎剂治疗鼻咽癌、肺癌及喉癌有较好疗效。适用于各处肿瘤热毒壅盛,症见发热、口渴,尿赤、便秘、舌红及肿瘤并发感染者。 此外,对上感、肺炎、肝硬化也有较好疗效。用法用量: 每日15~50g,或鲜品25~50g,与其他药配伍煎服。&治癌片&(佛山制药厂生产)为本品提炼加工而成,生片含原生药3g,每次7片,每日3次。注意事项: 本品对化疗、放疗敏感的肿瘤均有一定疗效,其中对体积小的肿瘤疗效较好,与化疗、放疗同用有协同作用。僵蚕(蚕蛾科昆虫家蚕虫因感染淡色菌科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全体。)别  名: 白僵蚕、僵虫、天虫。性味功效: 味辛、咸,性平。祛风痰,镇惊,化痰。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颅脑肿瘤,咽喉部肿瘤、甲状腺腺瘤、鼻咽癌颈淋巴转移、恶性淋巴瘤、神经系统肿瘤、肺癌等。 常与天麻、钩藤、代赭石、全蝎、远志等配伍治疗肝阳上亢、痰蒙清窍、肝风内动的颅脑肿瘤。 常与牛蒡子、山豆根、马勃、薄荷等配伍治疗风痰上扰,痰气交阻的咽喉部肿瘤。 常与黄药子、贝母、夏枯草、昆布等配伍治疗痰气凝滞、痰热互结的甲状腺腺瘤、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等。 此外,还适用于急性惊风、痉挛抽搐、头痛、急性喉炎、扁桃体炎、失音、皮肤搔痒、丹毒等。用法用量: 每日3~10g,水煎服。注意事项: 临床上常与蜈蚣、全蝎等配伍,治疗肿瘤以及其他腹部肿块压迫所致的疼痛,有一定疗效。肿瘤扶正补虚类中药 扶正补虚药具有扶助正气以祛邪之功效,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动机体的抗癌因素,这对预防和治疗胂瘤均有积极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消化道肿瘤、肺癌、白血病、肝癌及妇科胂瘤兼有体虚者。 肿瘤患者出现正气虚弱时,宜用补虚药治疗或用补虚药配合祛邪药同治,以挟正祛邪。本类药物中一部分并具有直接抑杀肿瘤细胞作用。 扶正补虚药绝大多数无明显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不少药物还能防治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等,可促进手术后机体的恢复。临床常与其他类抗癌中草药、化疗、放疗、手术等配合使用。 人参(五茄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根和参叶。)别  名: 棒棰、血参、人衔、神草、地精(《中国药用植物志》),山参、圆参(《东北药用植物志》)。性味功效: 味甘、微苦、性微温。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肺癌及各种中晚期肿瘤。 常与白术、茯苓、白花蛇舌草、木香等配伍治疗脾胃气虚、肺气不足的肺癌。 常与生黄芪、五味子、生甘草等配伍治疗正气虚弱、肺气不足的肺癌。 常与黄芪、党参、炙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黄精、制首乌等配伍治疗各种中晚期肿瘤,或术后、放疗、化疗后致气血不足、白细胞下降者。 常与沙参、麦冬、天冬、玄参、百合、石斛、玉竹、生地、龟板、鳖甲、天花粉等配伍治疗各 种中晚期肿瘤经放疗、化疗后气阴损伤等。 此外,还适用于虚脱、劳伤、虚烦、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等。用法用量: 每日1.5~10g,水煎服;或研粉吞服,每次1~2g,每日1~2次;或制成片剂或注射剂,片剂3~4片/次,每日3次,针剂2~4ml/次,每日1~2次肌肉注射。注意事项: 人参由于产地不同和加工方法不同,性能各有差异,需酌情选用。女贞子(木樨科女贞属植物女贞的果实。)别  名: 贞木(《山海经》),女贞实(《神农本草经》),冬青、蜡树(《本草纲目》),冻青(《救荒本草》),水蜡树(《植物名实图考》),鼠梓子(广西),冬青子,冬青叶、甲兴(西藏),爆格蚤、冬青子(河北、江苏、福建、广西、云南)。性味功效: 味苦、甘,性平。补肝肾,强腰膝。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肝癌、各种中晚期胂瘤和肿瘤患者放疗和化疗后。 常与龟板、鳖甲、牡蛎、桃仁等配伍治疗肝阴耗损、阴虚火旺的肝癌。 常与墨旱莲、枸杞子、熟地、黄芪等配伍治疗正气虚弱、肝肾两亏、阴血不足的各种中晚期肿瘤。 常与麦冬、黄芪、沙参、首乌等配伍治疗邪火炽盛、损伤阴液的经放疗、化疗后的肿瘤患者。用法用量: 每日10~15g,水煎服。注意事项: 山茱萸(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实。)别  名: 萸肉(各地统称),实枣儿(《救荒本草》),枣皮(四川),药枣(浙江、四川、山西),红枣皮(浙江)。性味功效: 味酸、涩,性微温。涩精,敛汗,补肺肾。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肝癌、膀胱肿瘤及经放疗、化疗后的各种肿瘤患者。 常与熟地、枸杞子、杜仲等配伍治疗肝肾不足、正气亏损的肝癌。 常与五味子、补骨脂、仙灵脾等配伍治疗肾气不足、膀胱气化失司的膀胱肿瘤。 常与五味子、黄芪、麦冬、桑寄生等配伍治疗真气虚弱、体虚多汗的经化疗、放疗后的肿瘤患者。 此外,还适用于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月经过多、体虚多汗等。用法用量: 每日3~12g,水煎服。注意事项: 天门冬(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天门冬的块根。)别  名: 天冬(通称),小叶青(江西、福建),三百棒(湖南),乳薯(福建),明天冬,天冬草,倪铃,赶条蛇,多仔婆。聂西(西藏)。性味功效: 味甘、苦,性大寒。养阴润燥,清肺生津。临床应用: 适用多种肿瘤,如肺癌、鼻咽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 常与北沙参、大麦冬、蒲公英等配伍治疗阴虚内热、肺阴亏损的肺癌。 常与天花粉、地骨皮、玄参、生甘草等配伍治疗邪火炽盛的鼻咽癌,或鼻咽癌经化疗、放疗后。 此外,还适用于肺热燥咳、阴虚潮热、盗汗以及热病后期津亏便秘等。用法用量: 每日6~20g,煎眼或制成制剂。注意事项: 云芝(多孔菌科云芝属植物云芝的全草。)别  名: 杂色云芝、黄云芝、灰芝、青云芝、云气芝。性味功效: 味微甘,性寒。清热解毒。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病、胃癌、乳腺癌、宫颈癌、肝癌、皮肤纤维瘤、肺癌等。 此外,云芝糖浆还适用于肝硬变、肾炎、类风湿、风湿等与免疫有关疾病。用法用量: 每日10~40g,煎服,宜煎24小时以上。云芝多糖注射液,肌注,每次40mg,每日2次,连用4周,停药2周后再用4周;静脉滴注,每日1次,120~16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300m1,连用10次,停1~2周,再用10次为1疗程。SP-K每日3~6g,口服。注意事项: 甘草(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的根和根状茎。)别  名: 甜草(东北、内蒙古)、甜根子(陕西)、生甘草(新疆)、棒草(黑龙江)、红甘草、粉甘草、粉草。性味功效: 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缓急定痛,调和药性。临床应用: 适用于肺癌及各种中晚期肿瘤,也适用于子宫癌、直肠癌、膀胱癌。 常与知母、石韦、沙参、麦冬等配伍治疗邪热炽盛、肺阴耗损的肺癌。 常与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配伍治疗中气不足、气血两亏的各种中晚期肿瘤。 此外还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喘气喘、痈疽疮毒、腹中挛急作痛、缓和药性、解药毒等。用法用量: 每日3~10g,水煎服。注意事项: 白术(菊科苍术属植物自术的根状茎。)别  名: 台术(《神农本草经》)、于术(《杭州府志》)、贡术(《四川中药》)、冬术、浙术、种术。性味功效: 味甘、苦,性温。健脾,燥湿,和中,安眙。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消化道肿瘤、肝癌、胃癌等,以及各种肿瘤患者见脾胃虚弱者。 常与党参、陈皮、茯苓、扁豆等配伍治疗脾胃虚弱、脾虚湿聚的消化道肿瘤。 常与猪苓、茯苓、泽泻、大腹皮等配伍治疗脾失健运,水湿停滞的肝癌、肺癌。 此外,还适用脾虚泄泻、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用法用量: 每日3~15g,水煎服。注意事项: 白芍(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的根。)别  名: 芍药(《全国中草药汇编》)。性味功效: 味苦、酸,性微寒。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临床应用: 适用于肝癌及胃肠道肿瘤。此外,还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胸胁疼痛、胃肠痉挛性疼痛、泻痢腹痛、手足拘挛疼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用法用量: 内服6~18g。注意事项: 白首乌(萝藤科鹅绒藤属白首乌的根。)别  名: 牛皮消(《救荒本草》),奶浆草(《开宝本草》),飞来鹤(《植物名实图考》),耳叶牛皮消(《中国药用植物志》),瓢瓢藤、老牛瓢、七股莲、何首乌(江苏),青洋参、菁洋参(云南),隔山消、隔山橇、野山苕(四川),白木香(浙江),万世竹、剪蛇珠、土花旗参(江西),牛皮冻(湖南)。性味功效: 味甘、微苦,性微温,有毒。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止心痛并兼有健脾益气之功。临床应用: 具有一定的防治肿瘤作用,并能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 此外,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的头昏眼花、失眠健忘、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筋骨不健、胸闷心痛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肾炎和小儿高热等症。用法用量: 内服1~30g。注意事项: 冬虫夏草(麦角科(肉痤菌科)虫草属植物冬虫夏草的子座及其寄主的干燥虫体。)别  名: 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性味功效: 味甘、性温。滋肺补肾。临床应用: 可用于治疗肺癌、纵隔肿瘤、鼻咽癌、骨癌及前列腺癌等。用人工培养的冬虫草菌丝做成的玉灵胶囊能辅助治疗恶性肿瘤。 此外,还用于治疗肺结核咳嗽、咯血、虚喘、盗汗、遗精、阳痿、腰膝酸痛。用法用量: 内服4.5~10g。注意事项: 当归(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的根。)别  名: 秦归、云归(《全国中草药汇编》)。性味功效: 味甘、辛,性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临床应用: 可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配方用当归、黄柏、龙胆草、栀子、黄苓各30g,青黛、芦苓、大黄各15g,木香9g。经研粉、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日服3~4丸。本品还用于宫颈癌及胃肠道肿瘤等。 此外,还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血虚闭经、痛经、慢性盆腔炎、贫血、血虚头痛、脱发、血虚便秘等。用法用量: 内服6~18g。注意事项: 向日葵(菊科向日葵植物向日葵的根、茎髓、花盘、花及种子。)别  名: 葵花(通称),迎阳花、丈菊(《群芳谱》),转日莲(《烟台中草药》),向阳花(江西、陕西、福建、甘肃),尼玛美多(藏语),娜仁一花儿(蒙语),望日葵,朝阳花。性味功效: 味甘,性温。根:清热利尿,止咳平喘。花盘:养肝补肾,降压,止痛。子:滋阴,止痢,透疹。叶:清热解毒,止疟。临床应用: 适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 常与凤尾草、水杨梅全草等配伍。 此外,还适用于小便涩痛、尿路结石、乳糜尿、咳嗽痰喘、浮肿、白带等。用法用量: 每日花盘50~150g,根25~50g,茎髓25~50g,水煎服。注意事项: 灵芝(多孔菌科灵芝属植物灵芝的全草。)别  名: 赤芝、红芝、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灵芝草、过夏(藏名译音)。性味功效: 味苦、涩,性温。滋养强壮。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主要通过扶正固本作用,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对放疗和化疗的耐受性,达到治疗和延长生命使用。民间常用灵芝每日15g水服治食管癌、胃癌。 本品还适用于头晕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病、血胆固醇过高症、肝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矽肺、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鼻炎。用法用量: 每日3~10g,水煎服。灵芝糖浆,每次6ml,每日3次,癌症患者失眠,头昏可用研末,每次1.5~3g,每日2次。还可制成片剂、酒剂、胶囊或提出灵芝多糖制成制剂。注意事项: 补骨脂(豆科骨脂属植物补骨脂的果实。)别  名: 黑固脂、兰苋(云南),黑故子(广东),吉固子(江西),外兰苋,胡韭子,破故纸。性味功效: 味辛,性温。补肾助阳。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肺癌、结肠癌、直肠癌、骨肿瘤、骨肉瘤、肿瘤骨转移等。 常与白蔻仁、吴茱萸、厚朴、炮姜炭等配伍治疗脾肾阳虚、寒凝气滞的骨肿瘤、胂瘤骨转移。 常与仙灵脾、杜仲、山茱萸等配伍治疗肾阳虚衰、寒凝气滞的骨肿瘤、肿瘤骨转移。 此外,还适用于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阳痿、腰膝冷痛、虚寒喘嗽。用法用量: 每日3~15g,水煎服。注意事项: 本品为挟正抗癌药,常用于肿瘤患者的阳虚型,如属阴虚火旺,不宜应用。刺五加皮(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五加、天梗五加和红毛五加的树皮。)别  名: 五加皮(《神农本草经》、《植物名实图考》),豺漆(《神农本草经》)女章草(《巴蜀异物志》)、茨五甲(《草木便方》)、五叶木(《新本草纲目》),豹节(《名医别录》),木骨、追风侠、刺通(《本草图注》),白刺(《本草纲目》),刺五加、白路刺、五谷皮、小号五加皮、五爪刺(《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老虎獠、白芦刺(《中药大辞典》),五加风、鸡脚风、五加勒(福州),红五加、苦刺头(贵州),刺五甲、大五爪龙、叶上花(云南),白刺尖(四川),戈哈(云南红河哈尼语),焦娥瓦(广西融水侗语),受索宾(广西金秀瑶语),莪卡皮、勾当蒸、奴干被(广西壮语),猴威家来(湖南蓝山瑶语)。性味功效: 味辛,性温。祛风湿,强筋骨,活血祛瘀。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骨肉瘤、肿瘤骨转移及消化道肿瘤等。 常与菝葜、野葡萄藤、地鳖虫等配伍治疗湿浊凝聚,经络痞塞的骨肉瘤或肿瘤骨转移等。 此外还适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酸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水肿等。用法用量: 每日10~15g,水煎服。注意事项: 茯苓(多孔菌科卧孔属植物茯苓菌核。)别  名: 玉灵、茯灵、万灵精、茯菟、松腴、更生、金翁、不死曲、降晨伏胎、云茯。性味功效: 味甘、淡,性平。利尿,健脾,安神。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卵巢癌、膀胱癌等,对各种肿瘤化疗后引起的消化道反应也适用。常与白术、党参、薏苡仁、半夏、陈皮、瓜蒌、黄芪等配伍治疗脾虚湿盛、运化失司的消化道肿瘤。 常与厚朴、苏梗、枳壳、代赭石、清半夏、橄榄、硼砂、橘络等配伍治疗食管癌。 常与丹皮、赤芍、玄参等配伍治疗原发性肝癌。 此外,还适用于脾虚湿盛、小便不利、食少脘问、痰饮咳嗽、心悸失眠等。用法用量: 每日6~10g,水煎服,或制成丸、散。注意事项: 扁豆(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的种子。)别  名: 萹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鹊豆(《图经本草》),蛾眉豆、治篱豆(《本草纲目》),茶豆(江苏),膨皮豆(广东),南豆(广西),小刀豆、树豆(四川),火镰扁豆、峨眉豆。性味功效: 味甘、性微温。和胃化湿、健脾止泻。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胃肠道肿瘤及其他肿瘤患者脾胃运化失司者。 常与白术、茯苓、薏苡仁、白蔻仁等配伍治疗脾气虚弱、湿浊内阻的胃肠道肿瘤。 常与藿香、佩兰、厚朴、泽泻、薏苡仁等配伍治疗肿瘤患者暑湿内蕴、脾胃运化失司者。 此外,还适用于脾虚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自带等。用法用量: 每日6~20g,水煎服。注意事项: 香菇(侧耳科斗菇属植物香菇的全草。)别  名: 香蕈、冬菇、香纹(山西),菊花菇。性味功效: 味甘,性平。益气,治风破血,化痰理气。临床应用: 由本品提取的香菇多糖适用于多种肿瘤,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胃癌、鼻咽癌、食管癌等。 此外,还适用于助食、预防身体衰弱、毛细血管破裂、牙床及腹腔出血等。用法用量: 每日6~30g,水煎服。注意事项: 茜阜(茜亭科茜草属植物茜草的根。)别  名: 金钱草(《植物名实图考》),绿伞(山东),挂拉豆、山龙草(东北),红根(河南),血茜草(江苏),土丹参、穿骨草(福建),红藤子草、血藤(台湾),拉拉蔓(西藏),地苏木(安徽、云南),小血藤(贵州、甘肃),风车草,小活血,血见愁。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止血化瘀,消炎解毒。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饮食宜忌:
有哪些症状
、、、、、
今日坐诊大夫
车利副主任医师
擅长:乳腺癌、肺癌,干细胞移植及大剂量化疗。
食管腺癌&是怎么引起的?
食管腺癌&如何治疗?
食管腺癌&吃什么好?
食管腺癌&病人的经验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方金银花颗粒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