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大教务管理系统2000级双语地理系王艳萍的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青海师范大学2014年招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2)
文章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李和成教授李和成,男,1973年生,青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进化算法、最优化方法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研究主题包括:递阶优化、多目标优化、全局优化、网络优化以及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供应链模型、成本效率等问题的优化模型及算法设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级科研项目两项,参与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青海省“135”人才培养对象。在《Engineering & Optimization》、《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计算机学报》和计算智能国际会议《CEC》等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8篇、EI检索近20篇次。火博丰& 教授火博丰,女,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图论与组合优化、化学图论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近年来在《European J. Combin.》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被SCI收录7篇,中文核心2篇。(二十一)& 计算机系统结构马俊& 教授&马俊,男,1973年生,教授,博士研究生,青海民和人,省级骨干教师。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DSP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及磁悬浮控制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已在《物理学报》、《J Supercond Nov Magn》、《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测量技术》等刊物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3篇;参与并完成985特色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其中“智能电子自旋共振仪”已实现产品化;目前参与并主持项目3项,其中863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校青年基金项目1项。耿生玲 教授耿生玲,女,藏族,1970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青海都兰人,现任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不确定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和理论研究,尤其在图形图像处理、数据挖掘与决策分析、嵌入式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公开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7篇刊登在中文核心期刊,SCI/ISTP/EI收录3篇。先后主持并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现主持并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其中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1项。马克 教授马克,男,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运行管理以及相关研究工作,任CERNET省主节点主任、校网络信息管理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网格技术与网络通信协议与网络安全。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主持完成课题成果鉴定2项,参与完成课题1项。主持实施了国家计委《西部大学计算机网络建设项目》中的《青海师范大学校园网建设》和《西宁市教育城域网建设项目》、CERNET国家网络中心211项目的主节点子项目等建设工作。(二十二)计算机应用技术段新文& 教授段新文,男, 1963年2月生,山东省单县人。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学教授、系主任、中国高师电子与信息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EDA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该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近年来,共编撰高等学校教材和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在武汉理工大学、电化教育研究、电讯技术、兰州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中文类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一篇被EI收录;2004年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者),2008年度荣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完成者)。200年、年分获青海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1994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000年、2003年度分获青海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现作为课题组副组长参与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项目。姜占才& 教授姜占才,男, 1958年10月生,青海西宁人。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长期从事数字信号处理、语音与图像数字处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声学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10余篇;多年来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生开设语音数字处理、图像数字处理、数字信号处理、语音编码、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等学位课和专业方向课;首批省级骨干教师。杜秀娟& 教授杜秀娟,女, 1970 年 2月生,河北省藁城人,天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无线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物联网技术等研究,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多篇被EI检索,出版专著1部,发明专利3项,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级自然基金项目1项,承担或完成多项省部级项目。宋长新 教授宋长新,女, 1971 年 3月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数据挖掘、CAD、生物信息、图像处理等方向的研究和工作。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EI、ISTP收录。作为主持人或主要研究人员承担国家部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学基金项目3项。黄鹤鸣&&& 教授黄鹤鸣,男,藏族,教授,1969年8生,青海乐都人。1992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计算机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9月-2009年7月在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访学一年;现为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在读博士。曾先后讲授数学分析、离散数学、运筹学、常微分方程、C++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模式识别、中文信息处理等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课程。自2004年7月以来,主要从事藏文信息处理研究工作,先后完成玛钦藏文平台、玛钦藏文字库以及藏英汉电子字典等原国家信息产业部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8篇刊登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应用》等中文核心期刊上;曾获2008年度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获得年度青海省“小岛奖励金”;第六届青海省省级学术骨干教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青海师范大学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1项。孙茂松 教授孙茂松,男,博士,教授,现任青海省昆仑学者、青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理解、中文信息处理和Web智能。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973二级课题、863重大专项二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约20项,主持信息处理用分词国际标准2项。在国际刊物、国际会议、国内核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多次担任相关领域国际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大会主席或程序委员会主席。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届专家评审组成员,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地税信息化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类全国核心期刊)主编,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计算机教育》、《语言文字应用》、《南开语言学刊》、《澳门语言学刊》等期刊编委,863重点项目“中文为核心的多语言处理技术”总体专家组组长等。&
陈玉忠& 教授陈玉忠,男,藏族,博士,研究员/教授,现任青海省昆仑学者、青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语言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取得理学博士学位。从1987年以来一直在青海师范大学藏文信息与机器翻译省级重点实验室工作,从事汉藏机器翻译、藏文自动分词、藏语知识资源建设、藏文字符编码标准、藏文字库建设、藏语术语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主持2项国家863项目和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参加国家863重大专项1项、国家973项目1项、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科技部重要基础项目1项、科技部十五期间重大专项1项,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完成的成果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5部。才让加& 教授才让加,男,1963年10月生,教授,现任青海师范大学藏文智能信息处理与机器翻译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青海师范大学藏文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青海省工程与技术学术带头人。现从事藏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藏语计算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先后做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两项863计划项目和多项科技攻关、教育部重点等国家项目,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汉藏机器翻译、藏文字处理软件、藏汉英电子词典、藏文自动分词、藏文自动标注等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4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主持中科院项目1项,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合作项目1项。才智杰& 教授才智杰,男, 1970年10月生,教授,青海乐都人,现从事藏语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和藏汉机器翻译研究。近年来,主持、参加并完成省级、国家级项目8项,先后做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一项863计划项目和多项科技攻关,研制开发了《班智达藏汉英电子词典》、《班智达藏文输入法》、《班智达藏文自动切分系统》和《班智达自动标注系统》等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软件,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4部,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和国家教育部第四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主持青海省科技厅项目1项和青海师范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1项。(二十三)软件工程赵海兴& 教授(略)&
刘群&& 教授刘群,男,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青海省昆仑学者、青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获理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信息提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承担国家863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发表在计算语言学最高级别期刊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一篇,顶级学术会议ACL、EMNLP、COLING二十余篇,其他刊物和会议论文数十篇。出版译著一部,专著一部。2006年获COLING-ACL 2006 Meritorious Asian NLP Paper Award一项,2010年获获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田立勤& 教授& 田立勤,男,汉族,博士,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010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兼职教授,目前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计算机学会Petri网专业委员会委员。已在计算机学报、清华大学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第一、二作者论文43篇,EI收录28篇,主编《网络工程技术教程》和《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材两部。先后主持项目9项:包括科技部973前期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重点科技项目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学校项目2项;参与重大科研项目7项。获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学习奖”,校科技先进工作者和校科研成果一等奖等。主要研究网络安全评价、Petri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服务质量和工作流。李和成 教授李和成,男,汉族,博士,硕士生导师, 2009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主要从事智能算法与网络优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在计算机学报和J.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俞惠芳& 副教授俞惠芳,女,1972年11月生,青海乐都人,副教授,工学硕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密码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与密码学。2008年,参加完成的《密码学中的签名体制与割圆系列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青海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小岛奖励金”。目前主持青海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Z-750)1项、青海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信息安全技术概论》建设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IRT1068)、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青海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6项;参与完成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已在国际会议、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二十四) 无机化学陈必清& 教授陈必清,男,1963年3月出生,硕士,教授,中国化学学会会员,现任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物理化学》创新团队和省级精品课程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稀土功能材料、环境友好功能材料和新型储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开发研究工作。近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和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研究工作,在《 Trans.Nonferrous Met.Soc. 》、《Electrochemistry》、《Rare Earth》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多篇被 SCI和 EI 收录。陈元涛&& 教授陈元涛,男,73年11月生,博士,教授,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政协青海省委员,青海省首批自然学科与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青海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青海省优秀专家,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功能材料和高原特色资源开发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火炬”计划、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青海省高新技术项目和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等二十余项科研项目,有诸多开创性研究工作,发表论文60余篇,SCI收录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3项。本课题组成功实施了青稞麦绿素、青稞胚芽油、亚麻木酚素、高纯亚麻籽胶、高含油率亚麻油微胶囊和高纯亚麻酸的产业化,与中科院联合培养多名博士研究生。(二十五)分析化学杨& 林& 教授杨& 林:男,(1962.8-),青海人,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从事分析化学、环境监测、配位化学和化学计量学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是化学计量学方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主持和参加了省部级课题11项,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编写了《环境监测实验》校内教材一本。薄海波&& 教授薄海波,女,1962年12月出生,中科院理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副教授,分析化学硕士生导师,甘肃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从事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和研究工作,在色谱类仪器分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主持研究制定了“GB/T 牛奶和奶粉中六种聚醚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河豚鱼、鳗鱼和烤鳗中角黄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和“GB/T 牛奶和奶粉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三项国家标准,以及两项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进出口水果和蔬菜中嘧菌酯残留量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中英文)和“SNT 进出口食品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量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质谱法(中英文)”。主持和参与的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3项,在《分析化学》、《色谱》、《食品科学》和《分析实验室》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多篇。(二十六)物理化学陈元涛& 教授(略)(二十七)有机化学尹大学& 教授尹大学,男,教授,博士,1964年生。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有机合成和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单体及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方向包括:新型有机物的合成,有机反应机理研究、有机反应新型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及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应用。参与完成了国家 863 项目的子课题、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课题和教育部重点课题等研究项目,发表 SCI 学术论文 10 余篇。&
张炜&& 教授张炜,女,教授,硕士,中国化学会会员,青海省级骨干教师,“小岛奖励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提取和产业化开发等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6项,现主持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和青海省重点科技公关项目2项。近年来在《Food chemistry》、《食品科学》、《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和《食品科技》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余篇。(二十八)高分子化学&
尹大学& 教授(略)&
&&&&&& (二十九)自然地理学专业刘峰贵& 教授刘峰贵,男,1966年出生,教授,1990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为青海省省级科技人才培养对象和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西部之光”人才培训计划高级访问学者,担任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分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资源学会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曾担任《环境学基础》、《植物地理学》、《青海灾害地理》、《自然资源学原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授课任务。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青海省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省、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全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等多项,现为校级骨干教师,至今已在《地理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出版《人类环境学》等学术专著5部,参与和完成科研项目5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曹广超& 教授曹广超,男,汉族。1971年2月出生,祖籍山东,教授,理学博士,地理学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后分别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盐湖所)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获得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主任,青海省十一届政协委员,青海省学位委员会委员,青海省青藏高原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青海省第三批自然科学类学科带头人,青海省高校“135”人才培养工程学术领军人才人选(第一层次),青海师范大学地理学学科带头人。曹广超教授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地区环境变化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水文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当代地理学技术与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实习的指导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了高原地区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科院“西部之光”等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项目研究区集中分布于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三江源、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等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敏感区,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Quaternary Geochronology》、《Geomorphology》、《地理学报》、《沉积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五十篇,其中7篇被SCI和EI检索。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著,科学出版社)。。沈彦俊& 教授&沈彦峻,男,汉族,理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昆仑学者特聘教授。取得获奖科研成果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14项,取得国家授权专利73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21篇)本人研究工作主要以人类活动改变地表水热过程的机理与气候变化影响为主。主要成果包括1)通过微气象和稳定同位素的方法确定华北典型灌溉农田的水热传输与农田水分转化与耗散规律;2)建立的城市化速度定量评价的指标,提出快速城市化不仅影响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影响到水循环的结构;3)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特别是干旱和半干旱区的水循环变化。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SCI收录20篇,单篇最高被引70次。&&&&&&&&&&&&&&&&&&&&& 赖忠平& 教授赖忠平,男,汉族,理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昆仑学者讲座教授。1968年11月生于江西省安远县。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199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硕士学位,200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获博士学位(优等生);是国家优秀留学生(2004年),德国洪堡学者。2007年11月回国。曾应邀访问过英国、丹麦、德国、美国、瑞士、荷兰、澳大利亚、波兰和印度等国家。研究兴趣主要有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变化、释光年代学、古人类考古、地质灾害等,研究区域主要包括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中国北方沙漠、及欧洲黄土等。是国际权威刊物Quaternary Research(IF=2.7)和Aeolian Research副主编,并在国际SCI刊物Geochronometria上任物理学编委。在国际SCI主流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完成及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陈克龙&& 教授陈克龙,男,汉族,安徽巢湖人,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并留校任教,年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国内访问学者,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生态中心内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生物地理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全球变化、高原生物地理与自然保护的教学和研究。至今已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9篇),先后主编出版《生物地理学》等专业学术论著2部。已参与完成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常华进&& 教授常华进,男,汉族,1980年11月出生,湖北钟祥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就读于兰州大学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就读于兰州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引进至青海师范大学从事地球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讲授《地质学基础》、《地球化学》、《地球概论》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涉及古海洋环境与生命演化、现代环境对人类活动响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方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交流学习。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近年来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Gondwana Research》、《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Science in China-Series D》、《岩石学报》、《地质论评》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9篇。研究成果获省级奖励1项,校级奖励多项。鄂崇毅&& 副教授鄂崇毅,男,土族,出生于1979年2月,青海民和人,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2001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 2001年7月-2004年1月担任地理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2003年9月-2006年6月青海师范大学读硕,2006年9月-2009年6月兰州大学读博,2009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研究。近三年,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目前主持青海省科技厅项目一项,青海师范大学创新项目一项。先后在国际SCI刊物《Quaternary Geochronology》,《Environmental Geology》,《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STUDIA UNIVERSITATIS BABES-BOLYAI, GEOGRAPHIA》发表论文6篇,发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多篇,担任《Environmental Geology》,《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审稿人。&
侯光良&& 教授&&& 侯光良,男,汉族,青海大通人,1972年生,理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演变与人类响应-适应;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青海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西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励各1项,多次获青海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得2011年青海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小岛奖”。参与编写学术著作4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在权威刊物《地理学报》发表学术论文5篇,现主要从事全球变化与人类响应-适应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曹生奎&& 教授曹生奎,男,汉族,1979年11月出生,博士,副教授,2012年被直聘为校聘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至今,在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和青藏高原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生态水文与水资源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12年获得青海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小岛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6项,已结题2项,曾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青海省科技厅和青海省林业厅项目各1项,先后在《Photosynthetica》、《Hydrogeology Journal》、《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生态学报》和《中国沙漠》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篇,其中SCI 4篇,EI 8篇,核心23篇,参编学术专著1部。(三十)人文地理学专业李玲琴& 教 授李玲琴,女,1963年10月出生,硕士,教授,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副主任,从事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参与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发表研究论文及论著40余篇,获科技成果证书3项,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2年获香港李嘉成与教育部“西部计划”资助,在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获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资助,在日本横槟JICA国际培训中心“国土地域发展政策”培训班培训;2005年获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资助,在北京大学“城市经济、政策与规划高级培训班”培训。&王小梅& 教授王小梅,女,1965年12月出生,硕士,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旅游与资源环境系系副主任。青海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青海省信用调查中心特聘研究员。1986年7月于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地理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参加、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10篇;参与专著编写3部,主编《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青海卷)》、《青海导游词》等专著,获教学成果奖励2项。2007年获得由青海省颁发的信用经济高级管理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张海峰&& 教授张海峰,男,汉族,甘肃庆阳人,1969年生,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国家“九五”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一项,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一项。参编出版学术著作二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现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管理、资源环境与GIS应用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
肖景义&& 教授肖景义,男,1971年生,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至今主持、参与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含副主编)出版教材2部。目前在研项目4项。曾获青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青海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0年获青海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小岛奖”。解家安&& 教授解家安,男, 1972年5月出生,硕士,教授,主要从事交通地理学、交通运输理论等人文地理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先后主持青海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三十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高小红& 教 授高小红,女,汉族,陕西白水人,1963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198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获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9年5月-2010年5月,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习一年。近年来参加、主持参与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联合国、日本合作项目1项,“西部之光”资助项目2项。目前在研项目:主持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基于遥感与GIS的湟水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水环境效应研究”1项(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湟水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水文效应遥感研究” 1项,青海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青海师范大学创新科研项目一项。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级奖励1项。曹广超& 教授(略)&
沙占江& 教授沙占江,男,1971年10月出生,教授。 理学博士。近年来主持完成了环境遥感及现代环境变化相关的多项研究项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西线前期工作项目“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影响区域生物本底调查及影响预测”,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设计公司项目“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雅砻江阿达水库影响区域陆生动植物调查及影响预测”,青海省林业局项目“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中日合作项目“环西宁圈旅游规划自然环境调查及评价研究”,青海省科技厅项目“环青海湖区土地沙漠化现代过程研究”;目前在研的研究项目主要有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 之子课题“临水湖滨带湿生植被封育保护与培植技术”,国家自然基金“青海湖西北岸河口沉积环境的现代过程研究”,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项目“青海湖沿湖地下水排放对水体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培养项目,研究员,博导。发表30余篇有关环境变化研究的科研论文。殷青军&& 副教授殷青军,男,1969年10月出生,副教授。1991年毕业武汉大学信息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系),获学士学位。年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进修自然地理,2004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1992年在青海省测绘局工作,1992年调入青海省气象局参加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组建工作,1999年任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青海省遥感中心副主任(副处级)。2004年调青海省气象局业务科技处,任副处长。2005年调青海师范大学任教。2001年受聘卫星遥感应用高级工程师岗位,2002年聘为青海省气象局遥感首席研究员、第25届卫星与空间天气学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气候与环境变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加了十多项课题和项目。其中两次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一次获青海省气象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的主要课题研究有主持国家“863”计划“江河源地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研究”课题;科技部公益类课题“三江源水土条件的动态监测研究”;中国气象局2005推广项目“EOS/MODIS草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研究”参加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近25年草地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研究”;参加“青海省干旱、雪灾监测和预测评估服务系统研究”,2001年,获青海省科学进步二等奖。近5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十余篇。(三十二)植物学专业陈志&&& 教 授陈志,男,1963年出生,籍贯四川,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青海省西宁市科技特派员专家咨询团成员,青海省西宁市工业项目专家咨询组成员,学科带头人。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级成果4项。王文颖& 教 授王文颖系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院长。2008年入选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2009年获得青海省第十二届“青海青年五四奖章”,2010年获得青海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青海省科技厅项目等5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10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主持植物生物学课程群校级教学团队,参与生物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获青海省科研成果4 项,年度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年度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西宁市第六届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2012年本人参加的科研成果“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生态畜牧业发展技术及应用”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李建民& 教 授李建民,男, 1964年9月出生,教授。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系副主任,1986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系。在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从事植物学及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为省级骨干教师。先后参加和主持科研项目14项,其中,科技部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级项目7项;参编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级科技成果2项。目前主要从事中藏药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形成、中藏药植物的GAP规范化种植与栽培技术以及结构植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阳&& 教 授曾阳,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硕士,教授,药用植物资源方向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系,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作为青海省高层次人才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访问学习。现为第四批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西宁市生物学会理事,“中华医学研究杂志”专家编委会常务编委。主要从事药学、药理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及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作。曾获得青海省科技成果、青海省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近年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40篇,核心期刊近20篇,承担并参加教学科研项目15余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 藏药翁布抗类风湿关节炎(RA)有效组分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马建滨&& 教授马建滨,男、汉族,1956年8月出生,教授,理学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任青海省药学会“塞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冬虫夏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海省保健食品咨询专家和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工作”咨询专家,“青海省高校教师小岛奖励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植物学、天然产物应用开发、功能食品开发以及相关技术。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西部之光”、“春晖计划”项目和青海省科技厅项目、横向委托科研项目14项,参编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8项,发明专利1项;目前主持在研的省部级科研项目三项。苏旭&& 副教授苏旭,男,汉族,198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菏泽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Flora of Pan-Himalayas》编委。2009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主持项目5项,即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赖草属的分类修订(LSEB 2012-01)”、教育部2010年度“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青海省特有药用植物野薄荷中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的研究(Z2010078)”、以及青海省科技厅项目“披碱草属的系统学与植物地理学研究”(2011-Z-745)等;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5项,即国家自然基金“赖草属的分类修订()”、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项目“青海湖湿地种植试验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指导青海师范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通天河分区植物标本的制作和数字化研究”1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2篇,核心22篇;参编《生物地理学》学术专著1部; (三十三 )生态学专业陈志&&& 教 授(略)刘泽华& 副教授刘泽华, 男, 1970年9月出生,副教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学博士。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10 篇,在Primates,2004和Acta Zoologica Sinica及动物学研究各发表论文1篇。目前承担项目共2项,其中:国家项目1项,省部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委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亲子通讯方式与巢环境关系主要参加人;主持教育部项目祁连山绢蝶的繁殖生态学。都玉蓉&& 教授& 都玉蓉,女,196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生理学、种群生态、分子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2002年6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6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室”做访问学者一年。&&&&&&&&&&&&&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母体低氧胁迫对高原鼢鼠子代EPO基因表达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创新基金“啮齿类动物灾害发生与种群调控的分子机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飞蝗、草地和鼠害监测预警及持续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青海省科技厅项目“藏羚羊微卫星标记分离与保护遗传学研究”等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SCI收录二篇。(三十四)动物学专业陈振宁&& 教授&陈振宁,男,1970年4月出生,硕士,教授。199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在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从事动物学专业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2001年获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2006年为校级骨干教师;2009年为省级骨干教师;年任动物学教研室主任,2010年至今任动物学教研室主任和生物技术系副系主任。先后承担《动物学》、《动物生物学》、《普通生物学》、《昆虫学》、《实验动物学基础》、《生物防治学原理》、《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动植物标本制作》等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理论和实验课程及硕士生《实验动物学》、《生物统计学》和《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讲授;承担了历年的动物学野外实习、毕业实习、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持青海省教育厅教学实践项目《高原地区动物学野外实习探索与实践》、参与《具有高原特色动物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主持进行了青海师范大学第四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动物学》的建设,2010年主持校级精品课程《动物学》的建设。曾先后主持、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母体应激对根田鼠种群冬季存活率的迟滞性密度制约效应》、省级科研项目《高寒藏药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研究》、《独一味种植技术研究》、《有机枸杞生产加工技术示范》、《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自然保护分区野生动物调查》、《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影响区域生物本底调查及影响预测》、《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青海东部地区蝴蝶资源调查》等近10项、校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获省级科技成果2项。(三十五)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徐进& 研究员&&徐进,男,博士,研究员。青海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耐逆的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微量元素营养的分子生理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中科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8项课题。在Plant Physiol, New Phytol, Planta, Plant Soil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和专利55篇,其中SCI收录30篇。参编英文专著1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评专家,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委员会 (NSERC) 自然科学基金外国评审专家,以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会审专家。担任J Exp Bot, J Hazard Mater, J Plant Physiol, Environ Exp Bot, Ecotox Environ Safe, PLoS One, Plant Sci, Plant Cell Rep等国内外30余家学术期刊审稿人。E-mail: 。王文颖& 教 授(略)(三十六)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李 涛&& 教授李涛,1965年出生,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新苗体育奖学金”获得者。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主要分管教学工作。多年来,参与编写教材及著作4部;近几年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6项;曾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中国学校卫生》、《福建体育科技》、《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马福海 研究员马福海,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原训练的方法与应用研究。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青海省优秀专家,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青海省体育科研领域领军人物,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高原训练专家,中国运动医学学会医务监督组专家。共主持参加了国家973项目和省部级30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曾获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1、2、3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科研论文60多篇,主编学术专著4部。郭永峰&& 教授郭永峰,男,1955年生,教授,国家级教练。现任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书记、高水平运动训练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职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教练委员会主任,青海省篮球运动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曾四次担任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队教练参加了在土耳其、泰国、以色列、法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世界大学生篮球锦标赛。女篮2010年5月获得世锦赛冠军,本人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优秀教练员称号。主要从事运动训练教学和篮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近年来,参与编写教材及著作4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研课题1项,青海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青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青海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三十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扎& 布& 教授&&& 扎布,男,藏族,青海省共和县人。1987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少语系藏族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后留学日本,2008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藏学院藏族文学与藏传佛教专业博士研究生班,获博士学位。现为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民族师范学院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藏族文学史、藏族古典文学文类学、藏族民间文学、印度古代文学、印度思想史、印藏文化比较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藏族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在藏学界有一定的影响。《中国藏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出版《藏族文学史》、《藏族古典文学文类研究》、《藏族古典文学分体文选》、《标准日本语》等著作,目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印度婆罗门文化与藏族古典文学》。曾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一等奖、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青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吉太加& 教授吉太加,男,青海贵德县人,1963年6月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副院长、藏学研究所所长。2001年12月晋升为藏语言文学专业教授。长期从事藏语语言学、藏语语法和藏族文字学的教学与研究,在藏语语法、藏族文字学方面有一定建树。在《中国藏学》、《西藏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篇,已承担或参与三项国家级课题并结题,目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语句法研究》。先后出版《藏文文法问答》、《贵德铁瓦寺志》、《现代藏语语法通论》以及《藏族文字发展简史》、《藏语语法研究》等六部著作、一部教材和一部译著,有四部论著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多 旦&& 教 授多旦,男,青海共和县人,1963年8月生,1988年6月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系,2003年11月晋升为藏语言文学专业教授。现任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藏文系主任、藏学研究所副所长。藏语修辞学、诗学、历代文选、教学论等课程教学的同时,在《中国藏学》、《西藏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十八篇学术论文,独立出版了《诗歌概论》、《诗学通论》、《心愿之花》三部专著,与人合作出版了《藏族文学史》(上下)、《大学藏语文》、《中学藏语文译作选评》、《恰嘎地方志》等六部教材、专著,其中两部专著荣获多项奖励。(三十八)统计学&
陈占寿 副教授陈占寿,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线性与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应用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青海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青海师范大学校级科技创新项目各一项,以主要参与人参与两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tatistics》,《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主要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被SCI收录7篇,被EI收录10余篇。专业简介&
民俗学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专业,是青海省唯一的民俗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批准于2003年,2004年起招生。目前有民俗文化学、区域民俗学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国内权威期刊《民间文化论坛》于2006年第6期曾专文评介本学科建设成就,给予高度评价。2007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民俗学教学团队12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1人,其余均为硕士。数位教授被聘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专家,从学术资源方面发挥资政作用。近年来出版了《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青海花儿大典》等多部专著,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985项目、国家古籍整理项目、教育部人文科学项目等14项。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多位著名民俗学家担任兼职教授,承担硕士研究生部分课程教学工作,还与日本、美国等民俗学者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机制。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理论水平、从事民俗学教学与研究的专业人才。学位获得者从事民俗学及相关业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从事文化宣传、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的专门工作。
考试平台今日头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海师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