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总结的职业技能培训

广东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南方农村》2005年01期
广东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正目前,广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正受其自身职业技能缺乏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现状也令人堪忧。因此,真正重视和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已势在必行。 一、农村劳动力技能及转移就业的状况 随着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些值得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323.6;G725【正文快照】:
目前,广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正受其自身职业技能缺乏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现状也令人堪忧。因此,真正重视和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已势在必行。 一、农村劳动力技能及转移就业的状况 随着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映强;石大立;;[J];南方农村;2006年06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黛;[J];南方农村;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藕香;李录堂;;[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6期
葛孚桥;[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8期
李录堂;张藕香;;[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年04期
张藕香;;[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藕香;[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丽霞;[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李顼;[D];吉林大学;2006年
梅淑元;[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罗清平;[D];山东大学;2006年
邢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张冬毛;[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李碧峰;[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汪相会;[D];西藏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红,赵海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姜长云;[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3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景熙;[J];人口研究;2002年06期
农业部产业政策法规司课题组
,陈晓华,张红宇,欧阳海洪,夏英,杨菁;[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荃香;;[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王晓红;郭景璐;;[J];中国就业;2005年04期
孙峰;魏加驹;;[J];中国培训;2011年08期
周波;;[J];湖湘三农论坛;2009年00期
暨雪梅;;[J];福建建筑;2011年08期
邓志;;[J];南方论刊;2011年S1期
赵金胜;;[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年08期
李芮;;[J];成人教育;2011年08期
常现军;;[J];河南教育(下旬);2011年09期
隋帆;汪雯;栾江;卢禹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永作;;[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昭文;;[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顾力平;刘瑞霞;;[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刘后跃;;[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余祖光;;[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李守项;;[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李露;薛薇;;[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孙万良;;[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李恺;;[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徐世鹏;[N];张掖日报;2008年
刘泽;[N];张掖日报;2009年
陈万民 曾荷英
邹萍艳;[N];上饶日报;2009年
杨立峰 郭俊峰;[N];河北日报;2011年
闫应标;[N];张掖日报;2008年
王三虎;[N];甘肃日报;2009年
朱兴忠;[N];张掖日报;2010年
季建军;[N];陇南日报;2009年
王建保;[N];固原日报;2008年
李雪宁;[N];固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储诚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郝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马云启;[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丽华;[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周永刚;[D];西南大学;2006年
李坤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陈灵仙;[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伍齐珊;[D];湘潭大学;2011年
李奕军;[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李亚玲;[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李文娟;[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胡少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薛俊楠;[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市人社局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工作动态&&&&正文
市人社局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日
阅读数:779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主线,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健全工作机制,积极落实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广泛开展了以产业项目为核心的订单定向式培训和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培训工作。“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4万多人。
市人社部门按照《辽宁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开展产业项目特色培训工作。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优选培训机构,按照《鞍山市职业培训(普惠制就业技能培训)政府补贴专业市级目录》合理选择培训专业,安排理论和实操培训课时比例,重点加强动手操作能力,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提升就业者的职业技能,为企业输送急需技能人才,同时帮扶劳动者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做到“七统一”即:统一招生、统一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统一办理“就业培训卡”、统一培训报名、统一组织参加双考、统一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合格后统一签订《劳动合同》。市就业局通过鞍山市就业门户网、《鞍山日报》、《千山晚报》等媒体连续发布产业园区企业订单、定向招生信息,取得了良好的招生效果。为辽宁省激光产业园区定向委培电子设备装接工,针对失地农民开展定向委培焊工班、装配钳工等班期,并积极做好培训服务工作。良好的培训效果得到用工企业的认可,培训合格的学员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二是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工作。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城乡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6―12个月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参加预备制培训的学员培训结束后可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后人社部门颁发初级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愿意报考技工院校的,可凭培训合格证及职业资格证书转为技工院校正式学生,学习期限连续计算。三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远程培训工作。我市为做好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鞍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远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服务体系。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根据各站点的特色产业,以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安全生产知识、有关法律法规、外出就业基本知识为辅。这种培训方式,突出就地就近就便的特点和优势,多媒体教学、面授和实训相结合,能够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对有创业意愿、有创业条件的返乡农民纳入创业培训体系中来,结合返乡农民创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深入开展特色创业培训,服务各类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进村屯活动,在千山区甘泉镇甘泉村开展了农事产业创业培训,聘请农事产业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和点对点帮扶,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很多未报上名的农民纷纷要求报名和旁听。对符合小额贷款条件的自主创业的农民工,还提供创业资金方面的支持。
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维权意识,提升了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为提高我市城乡劳动者的整体技能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日]&&&&&&[日]&&&&&&[日]&&&&&&[日]&&&&&&[日]&&&&&&[日]
主办单位: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号: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莘英路899号
邮编:114004
维护及技术支持: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
您当前位置:
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发布日期:&&浏览次数:74
  据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有专业技能职称的比例仅为0.5%,受过职业教育或培训并获证书的比例仅为3.8%。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其就业空间狭窄、工资待遇低和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也制约其向非农转移。因此,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和问题“对症下药”方有疗效,在提出措施、对策建议之前,本报告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第一,农村劳动力培训潜在需求较强烈,但费用、观念、培训体制、培训效果等因素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现实需求。  第二,培训资源总体上较丰富,但有效供给不足。其原因在于:(1)由于历史的原因,政府主办的培训机构(或学校,下同)大都集聚在城镇,在当前各项政策仍带有明显二元特征的背景下,“事业性质”的身份使得其本身没有向农村劳动力开放的强烈动机,表现在行为上这类培训机构并没有将培训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造成了对农村劳动力事实上的高门槛;(2)各部门、各行业主办的培训机构条块分划、各自为政,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3)地区间的资源配置不均衡。(4)在政府推动下,各地民办培训机构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对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类机构在利润最大化的作用下,大多设施简陋,再加上市场恶性竞争(学费战),使得其培训质量、效果大打折扣。综上所述,尽管从总体上看,我国培训资源丰裕,但由于整合不够,闲置与稀缺并存,导致有效培训供给不足。  第三,从政府层面来观察,缺乏统筹、投入不足、服务不够、监管不力、组织机构不健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  缺乏统筹。表现在培训工作没有与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形成培训“单打一”的局面;二是参与培训工作的各部门不能有效配合,各拉各的弦,以至有些地方的“阳光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政绩工程”。  投入不足。农村劳动力人均收入低的现状和培训事业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有较大的投入,资金困难已成为目前制约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由于投入不足,很多地方的阳光工程变成了“豆腐渣”工程。  体制不健全。尽管许多省、市、县都建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但作为培训发动、引导、管理的直接承担者———基层队伍都普通存在残缺不全的现象。  服务不足。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要求政府提供包括信息服务、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在内的各种服务体系。但我们的调研表明,政府这方面提供的服务离期望还有差距。  监管不力。我们的研究表明: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的状况目前依然存在,并由此导致培训市场竞争的无序性。  培训发展不平衡。由于区域间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由于领导者、受培者、用人单位对劳动力培训认识不同,目前各地区、行业、部门之间培训进展很不平衡。  培训体制改革方向及具体对策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制的改革方向:第一,从输出地培训为主转变为输出地、输入地共同培训;第二,从城乡分离转变为城乡统筹;第三,从二元投入体制转变为多元投入体制;第四,从行政推动转变为市场需求驱动。  激励与约束第一,通过改革配套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引导来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变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第二,通过转变公办培训机构的办学体制,支持并规范民办培训机构,政策鼓励用工单位参与培训来激发培训有效供给。  领导和组织第一,重整组织结构,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协调指导中心,并明确责任;第二,理顺管理体制,分工协作,形成各部门、各行业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第三,健全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确保具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协调与整合第一,将培训事业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系统中去,实现培训与其他事业(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区建设)、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第二,通过城乡统筹,各层次培训机构职能的合理定位,培训机构的改组合作,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化。  服务和监管建立二个数据库,完善培训与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第二,加强师资、教材等建设;第三,建立培训转移效果、办学水平评价制度;第四,逐步完善法规并加强对培训市场的有效监管;第五,当今急需的是建立针对农村劳动力特点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绿色证书”相对应,我们称之为蓝色证书)。  统筹和调控第一,加强普教和职教的前后衔接;第二,加强培训和转移的横向衔接;第三,加强区域间合作。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微观层面研究本研究报告简要考察了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有关微观层面上的问题;在办学观念上,坚持市场导向,抓住两个需求。在办学模式上,要根据市场设置专业;要根据优势特色产业树立培训品牌;要学会借鸡生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培训方式上,以短为主,长短结合;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受训对象接受水平,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市场需要变化及时快速调整培训内容(简称为“短平快”)。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财政支持研究本研究报告的最后一章则专题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财政支持问题。首先从世贸组织规则、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外部性、促进社会公平等角度指出了加强财政支持的必要性,随后就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1)在分析农村劳动力培训受益对象的基础上,根据“谁受益,谁投资”原则,提出了建立政府、个人、用人单位多元投入体制的建议;(2)在分析指出以县财政为主承担培训资金补贴不合理性的基础上,建议农村劳动力培训财政补助应主要由中央、省级政府承担;在近期操作上,可实行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省级统筹;(3)在分析当前财政补贴方式利弊的基础上,建议:第一,从训后补贴转变为三阶段补贴(或称三级补给);第二,推广使用培训券制度,从远期看逐步转变为个人帐户制度;(4)在比较分析间接手段和直接手段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报告建议政府应逐渐增加间接手段(如税收、融资)的使用比重,降低直接手段的使用比例,同时承担必要的基础条件建设支出。(本文来源:会商宝农业纺织网)
您可能还会关注的
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谦意,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取得联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 吉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邮箱登录:
您所在的位置:&&&&&&&&
欢迎访问吉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吉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 (C) 2010 版权所有 地址:吉安市城南中心大道市行政中心C区五楼 咨询电话:12333
网址:http://www. 邮箱:jahrss@
创奇信息 设计制作&技术支持 备案证编号:赣号东大滩乡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
来源:中共东大滩乡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tzxcxm
今年,东大滩乡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作为推动乡域经济发展进程提供人才的有力支撑。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在具体培训工作中,突出&两大任务&、把握&三条原则&。突出&两大任务&。一是围绕发展劳务经济,突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培养农牧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业技能,不断提升外出务工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就业,促进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苦力型向技能型、自谋自发型向规模组织型转变。二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发展旱作农业和特色畜牧业,着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引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牧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切实把现代农业发展转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把握&三条原则&。一是把握区别对待、分类培训的原则,做到广覆盖。根据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有转岗就业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在岗需要提高技能的农民工等不同层次的需求,按岗位工种、产业种类合理归类,从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等方面加以区别,因人、因地、因时、因情施教,量身定做培训&菜单&,深入搞好分类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覆盖到各个层面的农村劳动力。二是把握分工协作、统筹培训的原则,做到多领域。积极开展各行各业的培训工作同步推进,整合现有培训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优化师资、设施和资金配置,统筹开展培训。三是把握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做到大规模。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条为主、乡村联动的要求,乡上根据产业布局以及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掌握情况,重点抓普及型培训;村一级合理确定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和培训模式,结合农忙时机,扩大培训规模。今年,共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8场次1000人次,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16场次,培训农牧民1623人次。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