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两优146表现亲情的诗歌如何?有亲知道的吗?

Y两优1号(Y优1号)>>>RiceData==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数据库
?Y两优1号(Y优1号)亲本来源:(♀)&&(♂)选育单位: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完成人:邓启云品种类型:籼型两系杂交水稻适种地区: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重庆、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河南南部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Y58S与9311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龚亚丽等, 2009)将本文分享到:?2015年广东审定,编号:粤审稻2015047育种者: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品种来源:Y58S×R9311特征特性: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6~120天,比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长2~4天。株型集,分蘖力中等,剑叶挺直,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强(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强)。科高102.0~110.5厘米,亩有效穗14.7~16.7万,穗长24.4~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46~152粒,结实率81.6%~84.6%,千粒重26.5~27.5克。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整精米率60.4%~61.7%,垩白粒率16%~25%,垩白度1.7%~2.9%,直链淀粉15.3%~15.7%,胶稠度63~69毫米,长宽比3.1~3.2,食味品质分79~84。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72.73%~77.4%,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68.42%~68.8%和78.57%~84.6%,病圃鉴定叶瘟3.2~5.0级、穗瘟5.4~6.5级;感白叶枯病(Ⅳ型菌5~7级,Ⅴ型7~9级)。产量表现:2013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为450.68公斤,比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增产8.46%,增产达显著水平;2014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514.34公斤,比粤晶丝苗2号增产9.3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36公斤,比粤晶丝苗2号增产15.89%。日产量3.76~4.43公斤。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省品审会审定意见:Y两优1号为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长2~4天。丰产性好,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2013年国家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8选育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品种来源:Y58S×9311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60.8天,比对照Ⅱ优838长2.6天。株高108.2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8万穗,每穗总粒数181.2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2%,长宽比2.8,垩白粒率29.0%,垩白度4.3%,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2.7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7%;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602.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3.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2.5千克,比Ⅱ优838增产2.6%。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9.5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6%。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1.5千克。2.亩插1.1~1.3万穴、基本苗6~7万。3.中等偏上肥力水平地块栽培,施肥以基肥、有机肥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穗粒肥。4.水分管理做到前期浅水,中期轻搁,后期干干湿湿灌溉,断水不宜过早。5.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螟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072号,该品种还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8年国家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0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3.2天,比对照Ⅱ优128长0.1天。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剑叶挺直窄短,二次灌浆明显,每亩有效穗数18.5万穗,株高114.7厘米,穗长23.6厘米,每穗总粒数133.3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56.7%;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0%,长宽比3.0,垩白粒率27%,垩白度3.9%,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0%。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3.5天,比对照Ⅱ优838长0.3天。株型紧凑,叶片直挺稍内卷,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株高120.7厘米,穗长26.3厘米,每穗总粒数163.9粒,结实率81.0%,千粒重26.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90%;白叶枯病平均6级,最高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9%,长宽比3.2,垩白粒率33%,垩白度4.7%,胶稠度5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9.3千克,比对照Ⅱ优128增产4.01%(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08.4千克,比对照Ⅱ优128增产2.6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3.8千克,比对照Ⅱ优128增产3.32%,增产点比例72.2%。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1千克,比对照Ⅱ优128增产2.97%。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2.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93%(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73.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9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2.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95%,增产点比例76.2%。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5.5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28%。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早播,秧田每亩播种量12~15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5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适时移栽,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每亩栽插1.5万~2.0万穴、7万~8万基本苗。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每亩栽插1.1万~1.3万穴、基本苗6万~7万苗。3.肥水管理:适宜在中等偏上肥力水平下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在水浆管理上,做到前期浅水,中期轻搁,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灌溉,断水不宜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时,熟期较迟,产量较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中感白背飞虱,米质较优;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时,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较优。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8年重庆引种,编号:渝引稻2008001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中籼迟熟两系杂交水稻。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6.25天左右,与对照Ⅱ优838相当。株高111.5厘米。在亩栽秧1.2万窝的密度下,亩有效穗数16.21万穗,穗平着粒数166.5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6.2克。株高适中,株型松散适中,叶片较直立,叶色绿,分蘖力强;穗粒兼顾型品种。稻瘟病抗性:综合评价5级,抗性评价中感。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1.2%,整精米率55.3%,粒长6.6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16%,垩白度2.8%,胶稠度68mm,直链淀粉含量16.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产量表现:两年区试,13个试验点次增产,2个减产,产量变幅442.0-633.7公斤,平均亩产550.5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66%。两年试验增产点率86.7%。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区适宜3月初播种,深丘及武陵山区适宜3月下旬播种;3.每穴栽两粒谷苗,每亩1.2万穴左右,栽一粒谷苗应不低于1.5万穴;4.种子必须进行包衣处理,注意稻瘟病防治。?2006年湖南审定,编号:湘审稻2006036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迟熟中籼,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株高112.2厘米,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大穗型,谷粒长粒型,谷壳黄色稃尖无色。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5.5万穗,每穗总粒数210.3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6.6克。抗性:叶瘟7级,穗瘟9级,高感稻瘟病;抗高温能力较强,抗寒能力一般。米质:糙米率80.7%,精米率73.7%,整精米率68.7%,粒长6.8毫米,长宽比3.1,垩白粒率30%,垩白度3.8%,透明度2级,碱消值6.6级,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4%,蛋白质含量7.9%。产量表现:2004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34.9公斤,比对照1两优培九和对照2汕优63分别增产11.2%和9.9%,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634.8公斤,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6.4%,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34.9公斤,比对照增产8.8%,日产量4.56公斤,比对照高0.39公斤。栽培要点:4月上中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1.0-1.25公斤,秧龄30-35天,5-6叶时移栽,种植密度20×26.7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分蘖壮秧,每亩基本苗3-5万,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及时晒田控蘖,在幼穗分化4期看苗每亩追施尿素2-4公斤、钾肥3-4公斤作穗肥,抽穗扬花后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不要脱水过早,以利灌浆结实,注意防治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高感稻瘟病,抗寒能力一般。适宜在我省海拔800米以下、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还适宜在我省一季晚稻主产区作一季晚稻种植。?新品种权申请或公告信息本申请品种是以Y58S为母本,以扬稻6号为父本配组杂交而成的杂交种。?参考文献?该品种1983年以来累计推广超过2381万亩,其中:单年推广面积,略...
?以上信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提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Y两优2号 -
一、良种简介
  审定编号:湘审稻2011020Y两优2号品种审定证书品种名称:Y两优2号
  选育人:
  选育单位:
  品种来源:Y58S×远恢2号
  Y两优2号是以Y58S为母本,以远恢2号为父本杂交配组而成。其中,父本远恢2号是以R163早期世代优良株系BC3F1为母本,以蜀恢527为父本杂交后,混收获得F2,从F2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自交5代选育而成。年分别在和参加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级杂交稻示范、品比均排名第一,定名为Y两优2号。2010年院士将Y两优2号作为首届杂交水稻大会观摩现场超级杂交水稻示范基地首选品种,锁定目标产量为860公斤。该品种具有典型的超级稻层、矮穗层株叶形态。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耐高温、低温能力都比较强。后期落色好,产量高是该组合的突出优点。被袁隆平院士确定为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公关首选苗头品种。9月18日,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在对杂交稻“Y两优2号”108亩高产攻关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百亩田实验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首次实现超级杂交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大关,这一成果入选2011国内十大科技进展。
  二、品种特性
  Y两优2号株型好,松散适中,叶片着生角度小,上三叶挺直,群体通风透光良好,广适性强,表现出高冠层、矮穗层的理想株叶形态,株高120 cm左右,但从地面至穗颈转弯处仅90~95 cm,重心较低。因此,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穗大粒多、茎杆粗壮、耐肥抗倒、抗逆性强、米质优良、口感好等诸多优点,穗长30厘米,分蘖力较强,在湖南作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5天左右,在浏阳做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30天左右。一般亩有效穗17万左右,亩穗总粒数220粒,主穗可达400粒,后期落色好,结实率85—92%,适应不同栽培水平。
Y两优2号 -
三、栽培技术
  在湖南做中稻栽培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在浏阳作一季晚稻栽培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0.75—1公斤,每亩秧田用播种量8 公斤,做到秧田稀播匀播,最好采用软盘旱育秧,旱育秧根系发达,分蘖力强,但注意保持湿润状态,施好断奶肥和送嫁肥。在二叶一心喷施,秧田期要加强稻飞虱、蓟马及螟虫防治,每5—7天喷施一次防治稻飞虱药剂有效控制“”的发生,秧田期一般25天左右。宽行窄株栽培(20cm×30cm),每亩插足1.1万兜以上,每兜插2—3粒谷秧,基本苗8万以上。大田以纯氮14kg标准,N—P—K配比1:0.6:1。一般用40%以上优质复合肥40--50kg作底肥,插后5—7天每亩追施尿素5kg、 氯化钾8kg。在幼穗分化2—3期每亩追施尿素3--5kg、氯化钾5kg,大田注意加强综合防治及科学管理,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南方的不断蔓延,要重点加强秧田期及移栽前期稻飞虱防治,达到“治虱防矮、治虫防病”的效果。在抽穗前5天,每亩施爱苗或好力克2包,齐穗后再施一次,有效防治稻曲病。
Y两优2号 -
四、通过验收
杂交稻“Y两优2号”  金秋时节,年过八旬的——袁隆平院士迎来了他和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又一次大考:9月18日,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在湖南省隆回县对杂交稻“Y两优2号”108亩高产攻关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9月19日下午,农业部验收专家组组长程式华宣布:羊古坳乡108亩超级稻高产攻关片加权平均亩产926.6公斤,世界水稻史上大面积(100亩以上)亩产的最高纪录诞生。至此,袁隆平终于放下了那颗“忐忑”的心。
  “这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遥遥领先世界水平。”在9月19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袁隆平院士难掩心中喜悦,“这不仅为我国粮食增产提供了,更增强了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的信心。
  历经7年奋斗,平均亩产926.6公斤——这个新的世界纪录是如何诞生的?
  “Y两优2号”,一粒卖出“天价”的
  按照袁隆平院士的攻关方案,保证水稻高产,良种是核心。
  创下纪录的这片百亩稻田,种植的就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Y两优2号”。2008年,这个品种曾被国内一家企业以650万元的“天价”拍下了专属使用权。当时的拍卖底价是400万元,经过6轮竞价后成为那场拍卖会的“榜眼”。
  “Y两优2号”之所以卖得“天价”,在于它出身“高产世家”,具备产量突破900公斤的潜力。Y2系列杂交水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2001年成功研发出“”杂交水稻品种。2002年,在“Y两优1号”的基础上开始研发“升级版”。2007年底,“Y两优2号”在海南三亚试种,亩产高达754.74公斤。而普通的水稻产量也就三四百公斤。现在,“Y两优1号”全国种植面积已达500万亩,居超级杂交中稻推广面积首位。“Y两优2号”则在超级稻高产攻关考场大显身手,为创造世界纪录立下汗马功劳。
  “良种就是要将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结合起来,就像好的,既要高大壮实,还要体力充沛。”袁隆平向记者描述他心中的良种。记者在验收现场看到的“Y两优2号”,1.2米高的稻秆迎风而舞,30公分长的稻穗齐刷刷、沉甸甸。这个品种优点多多:前期生长快便于机插、耐肥抗倒、穗大粒多、抗病性较强、增产潜力大。
  说起“Y两优2号”此次的优异表现,其领衔选育人研究员一脸兴奋。“要是这回在生长晚期少追点肥,估计产量还要增加一二十公斤,这应该是它的最大潜力。”
  科学栽培,水稻高产的第二驾马车
袁隆平院士查看水稻长势  除了良种,保证水稻高产的第二驾马车是什么?袁隆平院士提出:科学栽培方法。
  干了38年农技服务的,是隆回县羊古坳乡农技站站长,也是此次高产攻关片的良法指导员。他告诉记者:“搞栽培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攻关组5个成员基本上天天吃住在攻关田,观察、记录水稻生长情况。根据这7年攻关积累的经验,在常规的栽培方法外,今年我们还搞了一些新法子。”
  深耕后,每亩掺几百担黄土,再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四周开沟,有利于水的灌溉和循环,让作物好“喝水”。
  播种时,东西对行,南北通风。
  插秧时,要求非常严,每兜禾要插两粒谷子,比以往多1倍,这样稻田里的有效苗才会多。移栽时要带着土插秧,这样上午插完,下午就能长新根,比以往快了1天。
  对水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肖利民也很有心得。“水稻生长前期要控水,中期保持有水就行,孕穗期和抽穗期要多水,后期则是干干湿湿。病虫害以防为主,打了四五次农药,没出现大的病虫害。除草剂对水稻生长帮倒忙,所以我们是人工除草。”
  “有一个,去年没用,今年用上了,亩产增加了四五十公斤,了不起。”说起此次攻关的良法,袁隆平院士还特别夸奖了一位“功臣”。就是这位“功臣”,让百亩攻关片首次享受了量身定造的“配方精确施肥法”。据丰惠肥业技术负责人闻蔚宏介绍,项目组首先拿出了两三分地不施肥种植“Y两优2号”,发现土壤只拥有供给亩产500公斤的肥力。而要达到亩产900公斤,必须给土壤补充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补充营养很有讲究,既要全面,又不能有短板,而且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所需的养分不同,要投其所好。”
  袁隆平表示,除了种子和栽培方法两个因素,水稻超高产还需要得天独厚的栽培环境。此次创下世界纪录的百亩攻关片,位于余脉望云山脚下的隆回县羊古坳乡。这里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小环境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超级杂交中稻。2000年和2004年,超级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攻关先后在该乡取得成功。
  “我希望再努力10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
  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那么,超级稻“Y两优2号”能不能在我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院士表示,良种、良法、良田是保证水稻高产的三个基本条件,良种是核心,好的栽培技术是手段,良田是基础。“缺了其中之一,那么900公斤就很难达得到。”同时,他指出,高产超级稻培育需要较高的技术规范,因此要推广到普通农户尚待时日。“如果推广的话,产量要打个八折。”袁隆平说,但就算如此,也可达到亩产720公斤,“这也是个不得了的产量。”
  农业部委派的验收专家程式华也表示,该品种水稻目前只能在得到验收的湖南境内推广,由于全国水土、气候差异较大,大面积推广尚有相当难度。
  但是,现今已逾80岁、自称“80后”的袁隆平依然难掩他的雄心壮志。“依照光能利用率2.5%来计算,从理论上讲,水稻亩产1500公斤是具备潜力的。我希望再努力10年,在‘90后’时实现亩产1000公斤!”
  在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今天,为什么还要不断追求更高亩产?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介绍,当前国家下大力气来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在我国现有耕地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水稻单产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
  水稻超高产也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现在每公顷生产的稻米可养活27人,据估算,到2050年,每公顷必须养活43人。据介绍,是世界上水稻单产最高的地区,其亩产平均约660公斤,水稻的亩产为445公斤。目前,我国已经大面积推广的第一、二期超级稻的亩产已经分别达到550公斤和600公斤。
  袁隆平告诉记者,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适合种植,如果世界上杂交稻种植面积增加7500万公顷,每公顷按增产2吨计算,可增产粮食1.5亿吨,能多养活四五亿人口,将有效保障世界粮食安全。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35:12
贡献光荣榜欢迎您回来!
当前位置:
城市热点:
城市热点:
城市热点:
城市热点:
城市热点:
民航资讯:
国内热点:
城市热点:
本地热点:
城市热点:
民航资讯:
民航资讯:
民航资讯:
城市热点:
城市热点:
民航资讯:
本地热点:
国内热点:
本地热点:
航空知识:
民航资讯:
杂交稻新品Y两优143抗倒伏性强增产潜力大
“从目前田间穗粒结实率看,Y两优143亩产650公斤肯定没问题,部分高产田块每亩可达700公斤。”10月9日,在广东省高州市石鼓镇合丫埒村举办的杂交稻新品种Y两优143高产示范观摩会上,茂名市120多位种子经销商和种粮大户一致认为,该品种增产潜力大,抗倒伏性强,值得推广。
笔者在石鼓镇合丫埒村连片种植的100亩Y两优143现场看到,植株长势清秀,穗大粒黄,结实饱满,沉甸甸的谷粒压弯了穗枝。“Y两优143这个品种高产,如果后期再适当追点肥,亩产还会增加100多斤,其生长粗壮,抗病抗倒伏,可扩大种植面积。”村民张华光对笔者说。“种好一亩禾,选好品种非常关键。”观摩会上,石鼓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李亮站长说,目前很多村庄水稻面积都在减少,选择种植高产抗病品种很有必要,“种1亩Y两优143这样的超级稻胜过4亩低产常规稻”。
杂交稻Y两优14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感温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已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2018。该品种早造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约114厘米,比一般Y两优系列品种矮,茎秆粗壮,分蘖力强,剑叶挺直,穗大粒多,结实高,其耐寒性中强,适宜广东省中南和西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田间表现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编辑:(王迪)
【重要声明】:酱邮网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目的,并不代表酱邮网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合肥黑飞坠水详情将公布 当事人已缴10万罚款
正阳机场荣获“最佳直升机机场建设奖”
青岛航空新开青岛至兰州、乌鲁木齐等航线
天航安全员在新疆反恐比武大赛中拔得头筹
韩国成功开发智能无人机 用于商用开发工作
中航研制的垂直涵道升力风扇型直升机
新型的航空器动力——化工往复式化工肌肉
空客将改用镍镉电池 交付A350XWB宽体飞机
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空燃料技术试飞成功
飞鸿300小神童触屏航电套件获双局认证
科学家开发出首个全方位模拟昆虫飞行机器人
Universal Avionics选用飞行显示平板系统
霍尼韦尔公司为巴航工业提供其航电系统
霍尼韦尔为中国东航新飞机配备航电设备
GE公司欲将3D打印技术制造发动机喷嘴
霍尼韦尔航电系统获认可兼具创新和安全
霍尼韦尔提升菲律宾Fieldtech服务
霍尼韦尔为悉尼机场提供首个GBAS系统
CFM新型发动机计划2015年进行飞行测试
国产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制2020年有望完成
注意:遵守《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Y两优7号成茂名亮点品种
来源:南方农村报(广州)
日期: 09:53:31
强台风“彩虹”正面袭击广东,造成广东直接经济损失超230亿元。在遭受损失最大的湛江、茂名地区,由于晚稻部分中早熟品种正处于孕穗抽穗期,受本次强台风的影响极为严重。据湛江市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在雷州、遂溪、廉江和吴川等地,晚稻受灾面积共135.5万亩。其中,吴川市仅绝收面积就达6.94万亩,占该市播种面积的30.4%。来自人保财险茂名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承保农业保险的业务部门查勘申请水稻理赔面积达61.07万亩,已结案赔付金额达1296万元。南方农村报记者近日在茂名化州地区走访发现,一些水稻种植户因种植“Y两优7号”水稻品种避免了台风的影响,其稻田也成为了当地村民争相观摩的田块。“不少农户询问我种的是什么品种呢。”化州市中垌镇塘村种植户魏惠玉告诉记者,她今年一共种了5亩“Y两优7号”水稻品种,没想到该品种一点也没受台风影响,而旁边的多块水稻都被台风吹倒了。同她一样,当地种植户董雪玉和杨彩华分别种植了该品种4亩和6亩,她们也庆幸自己的水稻在台风“彩虹”过后没有倒伏,丰收在即,心里踏实了很多。化州市中垌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刘冠博,在当地进行农作物新品种和技术推广工作30多年,他告诉记者,稳产、抗性好的品种最受农民欢迎,该品种2014年通过广东省审定,在当地表现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性较强,其丰产性、抗旱性也不错。“今年销售量达到了1万多斤。”化州种子经销商李瑜林说,今年台风过后,Y两优7号依然屹立不倒,相比较于其它品种,该品种的抗倒性更为突出,预计明年的销量将继续增加。据他介绍,2014年在化州一些地区小面积试验示范该品种,效果不错,成熟收获期间,田间表现为植株整齐一致、青枝蜡杆、抗病性较好,所有示范田块收获后的产量都能够达到每亩1000斤以上。刘海英
(责任编辑:王沛)
我要评论:
已有0人参与Y两优973谷种问题_百度知道
Y两优973谷种问题
播种时并没有给我们特殊说明这一点,现在导致减产?谁的责任啊,也没有用任何药,是谁的责任,为什么偏偏就只有这种谷种的人家才受灾?关键是别的品种都没有任何问题
两优973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不育系的Y58S与四川泰隆公司选育的恢复系泰恢973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根据鉴定结果找种子经销商进行索赔? 如果是大面积现象建议找相关的农业专家现场鉴定。 这个品种本身应该不错啊,不知道减产是大面积的还是少数问题? 是不是买到假种子了
助理研究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种子提供商的责任
我家的六亩地也是一样情况.政府与种子公司都在推责任.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亲172母亲14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