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想问我奶奶94岁,这一个星期来不怎么吃饭,老人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没吃也很大的劲乱打乱抓乱说,她没有生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产后新妈妈如何应对尿失禁的烦恼
来源: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生了宝宝后,有了尿不自禁的烦恼
  漂亮时尚的李莎,对自己的身材保养十分注重,平时最喜欢看方面的时尚杂志,吃饭像个小猫咪,只来一点点。而她又是一个有抱负的好强女 子,在学业上绝不容许自己输给别人,大学四年,年年都是一等奖学金的获得者。节食又缺乏运动使她患上了便秘的毛病,于是泻药成了她的依赖。年轻的她快乐而 又健康,这一小小的疾患在她阳光的生活里并没投下一丝阴影。
  大学四年,漂亮的李莎自然吸引了不少异性的目光,但李莎心目中早已有了一个&他&。他是她的高中同学,一个和她一样出色的阳光男孩。异地求学的两人鸿雁传情,亲密地热恋着,一毕业两人就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毕业后凭着外语口语好,成绩优异,学财会的她进入了一家大型外资企业财务部。优越的办公 环境、丰厚的薪水令她踌躇满志,她又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普通员工&&财务主管&&财务总监。她太渴望成功了,喜欢那些仰慕的眼光环绕着她。因 此,她成了本部门来得最早的一个,走得最晚的一个,有时忙起来,她连一杯水都顾不得喝,节假日加班更是常有的事。
  可她没想到幸福生活里也有一些烦恼的小插曲,这几天她感到恶心,头晕,没食欲,她的月经平时不是太规律,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她也从没在意过。经老公提醒她才惊出一身汗,意识到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来。急急忙忙买来试纸条,那赫然的两道红刺激得她的心怦怦乱跳。从不操心的她避孕总是好脾气的老公带套,她当然把怒气全撒在老公身上,她拿着枕头雨点般地砸向老公,&你个坏东西,叫你舒服!&老公一边躲闪,一边抗议:&你不也舒服了,怎么一出事全赖我 身上了!真是千古一冤案啊!&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孩子是断不能要的,第二天李莎就做了无痛人流。正赶上年底要报表,李莎休息了两天就上班了。付出总有回报,第三年李莎就升为财务主管。
  生活仍旧按她的计划一如既往地继续着,虽说那夜色的浪漫时不时让她紧张几天,但她仍旧安然地享受着。她想等她梦想的一切都有时再要孩子,那时候孩子会给她的生活锦上添花,而现在要孩子无疑是添乱了,当然不在她的计划之列。
  但生活却不能事事如愿,一年后她又一次怀孕了,这一次老公坚决不让她做人流,并鼓动双方父母劝说她保留下来。&28岁了,也许以后会失去做母亲的权利。&医生的话言犹在耳,权衡再三她决定找领导好好谈谈,请求领导答应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在产后仍保留她的职位。领导鉴于她平时的业绩勉强同意, 但她也明白一旦她的职位出现空缺,领导的口头承诺是没有用的,职位会随时有人替代。
  因此整个孕期她都在坚持工作,产后仍旧通过电话与助手协商工作。本来领导批准她可以休满3个月再上班,可她听说公司可能近期会选拔几名业务骨干去美国总部进修,她猜想公司明年要进行人事变动,如果失去这次机会,可能就失去了一次的机会。于是满月后她就上班了。工作后她当然积极表现,并不断争 取,3个月后如愿以偿得到了这次进修的机会。
  可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她有了一个难言的苦恼:她不能咳嗽,一咳嗽小便就控制不住地流出,而且不能大笑,不能提重物,否则裤子就湿漉漉的。刚开始症状很轻微她没在意,只是在抱孩子时她和婆婆唠叨几句,说孩子在她肚子上一蹦她就想上厕所,有时控制不好就弄脏了裤子。婆婆深有同感地说,女人生完孩子都 这样,她有这毛病30多年了,也没啥好办法治,注意点也没啥大不了的。
  可李莎却感觉这个病越来越影响她的生活了。有一次他们单位组织去黄山,爬山很累,可她不能多喝水,否则就得一次次找厕所,要不稍微跑动就会尿湿 裤子。同事讲笑话,她总是使劲地憋着而不敢大笑。在外换内裤不方便,她只好用上了尿不湿,由于外阴天天密不透气,她相继患上了外阴炎、阴道炎和尿道炎。
  尴尬的还在后边。以前两个人缠绵时,她喜欢老公用手和舌尖&阅读&她的全身,每一次温柔的爱抚都会令她情难自禁,渴望着老公更猛烈的撞击。但现在她却盼望着老公能早点结束,因为老公每一次的进攻,都会使她感觉下腹憋胀,有几次她发现床单上竟濡湿了一大片。这令自尊而爱清洁的她感到颜面扫地。慢慢地她开始躲避老公,回避老公那焦渴而又热烈的暗示。时间久了,她渐渐感到老公看她的目光由温柔、怜爱到冷漠,而且老公归家的时间一次比一次晚,有时竟彻夜 不归。她敏感的心猜测而焦虑着,夜夜不安难眠。
  原来阳光健康的她脾气大变,动不动就发无名火。同事都私下议论李莎是不是得宠了就不可一世了,有意无意都离她远远的,所以只要她在,办公室都会出现一种很怪异的气氛,搞得她自己很不自在,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回到家孩子也不敢和她亲近了,见了她就往奶奶怀里钻。刚刚还欢声笑语的一家人,一见她进 了家门就小心翼翼的,亲人的疏离又使她感到很痛苦。不能这样了,再这样下去她会毁了自己的生活。在丈夫的劝说下她走进了医院。
  接待她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耐心地帮李莎解开了心中的疑问。听了医生的讲解后,李莎郁闷的心情感觉舒展了许多。
  让我们来听一听李莎和教授的对话。
  我的病重吗?
  膀胱不能维持其控制排尿的功能、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称为尿失禁。女性尿失禁一般可分为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以及混合性尿失禁三种。
  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有强烈的尿意,但在到达厕所前,即有尿液不自主地漏出,或是当听到流水声时,即使喝少量的液体,也会导致尿液不由自主地漏出。
  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行走时,一般体力劳动时或大笑、打喷嚏时,即有尿液不自主地漏出,患者常常为了避免漏尿,而采取预先多次提前上厕所的方法。
  混合型尿失禁,往往同时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产后女性最常见的就是压力性尿失禁。它可分为三度:1。轻度:即一般活动情况下无尿失禁,夜间无尿失禁,只有在腹压骤然增加时偶尔发生尿失禁,不需使用尿布垫;2。中度:在立起活动时有频繁的尿失禁,需使用尿布垫;3。重度:无论是在起立 活动时还是在卧位体位变化时,都有尿失禁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尿布垫试验能对尿失禁程度作出更准确的分析。
  你可能属于轻中度的压力性尿失禁。
  产后的女性都会患这个病吗?这个病是不是和生孩子有很大关系?
  尿失禁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成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在发达国家,成人尿失禁发病率并不低,如美国39%,德国27%,据推测,亚洲发展中国家发生率还要高。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女性中有46.5%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造成尿失禁的原因很复杂,它的发生与年龄、分 娩、睡眠、肥胖、独居、缺乏帮助等有关。年龄大、分娩次数多、分娩时新生儿体重大者患病率明显升高;便秘、慢性咳嗽、中风、糖尿病等也与尿失禁有一定关系。压力性尿失禁是妇女各类型尿失禁中最常见的类型,与生育有很大关系,在绝经前发病率高,绝经后则急迫性尿失禁发病率增多。
  对症下药,治疗尿失禁
  尿失禁虽不像心脏病、脑中风等重症那样可以致命,但长时间的无法控制的漏尿、滴尿带来的生活不便、心理挫折以及负担问题,却不亚于心脏病或 脑中风等痼疾。如引起下身潮湿、尿臊味、感染等麻烦,妨碍社交,甚至累及,给夫妻关系蒙上阴影。因此,积极应对尿失禁势在必行。
  尿失禁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只要发现得早,治疗得当,完全可以治好。医生将根据尿失禁的类型与轻重,为你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疗法通过药物改善膀胱的关闭功能,升高尿道的阻力而防止漏尿,管通(米多君)为其代表。对于轻、中度压力型尿失禁,或害怕手术以及无手术条件的患者,都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雌激素替代疗法适用于绝经后或雌激素水平低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缺点是雌激素药物制剂有诱发妇科癌症的危险(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故应在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下。
  运动疗法适用于70%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通过强化盆底肌肉张力锻炼,促使漏尿症状减轻或消失。方法有3种:
  缩肛运动,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做50~100遍,每遍3~5秒。做法是:做忍大便的动作,使肛门处于收缩状态,坚持从1数到10 后,由嘴缓缓吐气,放松,重复同样的动作。
  仰卧起坐,平躺于床上进行,每次做10分钟,每天2次。
  双腿运动,平卧于床上,快捷而有规律的伸缩双腿,每次10分钟,每天3次。
  疗法可提升盆底肌肉的张力,改善膀胱功能而收效。取穴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中、重度尿失禁患者,以及上述疗法无效者,应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不少新的手术方法相继诞生,如尿道悬吊术、膀胱颈悬吊术等,较之传统的手术方式效果更好,值得推荐。
  如何预防尿失禁
  与其他疾病一样,预防尿失禁始终是第一位的。预防要点有:
  首先,孕产妇应列为重点防护人群,做好产后的调养与。如适时做会阴肌肉运动、会阴按摩及盆底肌运动,加快会阴肌肉复原;养成规律大小便的习 惯,切忌憋便,多吃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喝水,防止便秘;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防止尿路感染;合理休息,不要过度负重,避免劳累;用正确姿势提拿重物, 避免腹部用力不当而导致膀胱与尿道正常位置发生改变;有产伤要及时治疗,力求早日修复。
  其二,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研究证明,绝经后的妇女若能继续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能明显延缓卵巢合成雌激素功能的生理性退变,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几率,同时可防止其他老年,提高健康水平。
  其三,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慢性疾病,如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肥胖、腹腔内巨大肿瘤等,因为这些疾病都可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尿失禁。
  其四,加强体育锻炼,尤其要进行适当的盆底肌群锻炼。最简便的方法是,每天早晨醒来与晚上就寝后,各做50~100遍缩肛运动。
  最后一招是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阴道有堵塞感,大小便或用力时有块状物突出外阴,阴道分泌物有异味或带血,排尿困难、不顺畅,尿频或失禁,腰酸、腹坠等症状时,及时向医生求助。【图文】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大小:2.0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已收藏本页面
前年老婆生孩子,肚子痛了三天,也没见动静。突然那天早上在产房,老婆说,“我要大便!放我下来!”医生欣喜若狂,说:“对!就是这个感觉!加油!用力!孩子马上要出来了!”哗啦一声二货老婆真的就把翔拉出来了。医生满脸黑线,双手的翔,直接来了一句,“剖了吧!”
这医生真牛逼,把手放屁眼下接孩子。。。
一般先灌肠的
男人们永远也体会不到生孩子和大便的感觉是一样的 啧啧啧[诶~]
回复96楼:有时候是拉了不知道,医生一般也不说
回复 37楼:我只知道阴道过后就是宫颈
回复73楼:不是马桶,老式的那种蹲便,好大一个洞,知音也报道过,新生儿掉下去了
回复103楼:你还能再逗点么,肯定是用工具呀
回复 42楼:剖腹产內检是看是否符合剖腹产要求和宫口开没开。这些因素决定麻药的计量和手术时间的安排
回复 36楼:掏?不会吧,她要用手伸屁股里面去吗?
回复 31楼:辛苦了
回复 3楼:为什么在好多段子里都能看到你呢(? ˙o˙)?
回复97楼:是啊。有的婆家人还真不是人。做出来的那些事。唉。
回复80楼:嗯。嗯。谢谢
回复 51楼:我婆婆家屋前有户人家两个儿子各娶一个老婆,第一个在家生死了,第二个还在家生又死了。现在两个儿子都单身
回复 6楼:不是都会拉,只是很多会拉。我就没拉。我生之前拉了屎拉了尿进去的。因为生孩子的用力方式和拉屎是一样的。所以生之前没拉的很容易拉
回复 34楼:不会,医生见多了
回复 16楼:孩子比较小的话是可以掉下去的
现实就是这样顺产可能会失禁
把宝宝逗乐了
回复 17楼:对的
我记得我生孩子的时候 一使劲就拉一点出来
一使劲就拉一点出来
医生还会安慰 紧接着给擦干净还给消毒呢
你确定你儿子现在是健全的?
看了一早上,就这个笑了
生孩子和拉翔不是同一个地方出来吧? 她本人还不清楚哪里有感觉麽???
没什么尴尬的,拉出来是正常的
要不是刚生完孩子还真就信了楼主的鬼话……医生只会跟你说,没事别不好意思,这是正常现象,安抚你好嘛
的确的,到最后会有拉屎感,医生以为真的要出来才这么说的
回复 51楼:哎,老人老脑筋,也没办法,你现在好好的就好了,以后日子越来越好。
回复 10楼:没见识
搞笑!医生会时不时的检查宫口开几指,可以看到孩子头顶才会让使劲的,不然下使劲会把孩子头磨出水泡或是血泡,是很麻烦的,因为处理不好会感染!
分享该糗事到糗友圈
回复 10楼:你是从屎里出来的,我们不是
回复 8楼:不会,火车马桶排水很小
回复 14楼:不是有脐带么
回复 4楼:同感
回复 50楼:头都长了????你儿子是个传奇
不开骨缝还用力,真瞎扯
去求吧!大部分顺产的时候都会拉出屎的!我就不信医生会是这反应!弄得跟没见过似的
回复 6楼:喜欢你的头像
回复 3楼:怎么不说本宫路过了
回复 50楼:哈哈
我当时生孩子时也是尴尬的要命,我还告诉医生了我要大便了,医生说就是现在了要生了,大便出来了孩子也就出来了,医生还安慰我说大部分产妇都这样的,没什么的。
回复57楼:是。她对她女儿。女婿好的没话说。做媳妇的再怎么做的好。对她来说都没她女婿重要。她女婿每次回家他们老两口喜欢的不得了。女婿骂她们。吵架都动刀子了。下次他们回家又把他们当宝贝一样。
想起那些坐在马桶上生下的牛人
一看就扯,还没有看见胎头呢!医生会用手接吗?肛门又不是长阴道里的!医生不用手保护会阴吗?
回复 51楼:遇到这种婆婆也是无语了,如果她闺女生小孩那待遇肯定不一样。
遇到这种婆婆也是无语了。如果她闺女生小孩的话那待遇肯定不一样。
百分之90的都会拉出屎来
想想都觉得尴尬
额,给单身狗长知识了
很少听说会拉出来,至少我这么多亲戚朋友都没碰到过,包括我自己
住了3天院。婆婆吵着要回家。医生不让回。说我的情况不同。婆婆说以前她们都在家生。哪像现在还跑医院生。医生听着这话都摇头。
我老婆喷了主任一脸血,不会用力把力气全用在胳膊上,生完孩子两只胳膊动不了。孩子是医生强力挤出来的,由于时间长孩子头都夹长了。老婆不容易,儿子也不容易啊。
我生我女儿时。也在产床上拉的屎。我进产房后上了几次厕所蹲不下去。医生说你还是拉床上吧。然后一疼就用力。一用力就拉屎。屎拉完了。医生都说还真是好多粑粑。过几分钟后孩子也生下来了。不过伤口感染了。婆
楼主应该发个,老婆在医院待产,忽然屎意来袭,急忙去厕所,一分钟后,老婆抱着儿子出来了。
楼主老婆整个医院火了,亲戚朋友发朋友圈然后上新闻头条
一看就是胡扯的。顺产拉便便出来很正常。不会因为拉出便便就让顺转剖的。
生孩子肯定会拉屎出来。。。多少都会拉点
会觉得尴尬
生孩子的时候医生就会说,就像拉大便一样往下拉,拉出大便也没事,就使劲就行了
有个女的内检出来抱着她老公哭,说:我剖腹产为什么内检,还是男大夫
好有画面感
瞎说…………
都会大小便失禁的…
回复 27楼:拉倒吧,你知道宫口在哪吗?我生那会医生看我宫口宽度,疼的要死要活的
这很正常,我生孩子那时候我记得护士还给我把便便掏出来呢,谢谢美丽的护士姐姐
没事,只有把大便排干净,胎头才会顺利下降。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告诉她们就像拉大便一样,就好了。还有帮助排尿排便。很正常的
回复 31楼:那样子
医生会不会觉得尴尬啊
现在孕期中
好怕自己生孩子 拉出来粑粑
感觉好尴尬 [惊呆了][惊呆了]
我们都会说对,拉,往下拉。先把便排了孩子出来就快了。然后我们还会查一下内诊,看看还有没有大便阻止胎头的下降
好久没有笑了,这个真心笑了
笑笑,判断是不是快生了不会看宫口?
正常的 第一胎不会,即使上厕所也不会掉厕所的。
回复 22楼:因为无聊,在糗百里有快乐
回复 3楼:妹子,我怎么在哪里都能看到你
分享该糗事到糗友圈
秦始皇都挖出来I了
十七楼正解
回复16楼:哈哈
胡扯吧,医生都会说想拉就拉,不用害羞,正常的
回复15楼:[惊讶]木坐过火车的无法理解了,脑洞跟不上了
回复14楼:新生儿小,老式厕所能掉下去
回复 8楼:电影没看过,不过这孩子掉铁轨上了,这厕所洞多大,[流鼻血]
哈哈哈哈,笑了
生孩子用力的方法跟大便用力的方法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都是从屎里面出来的
分享该糗事到糗友圈
医生不让去,怕孩子掉马桶里,姜文拍的太阳照常升起,女主角把孩子生火车的厕所里,掉到铁轨上了,很是传奇
忍不住笑了
其实生孩子都会拉翔的,可能是痛,也可能是要用全部力量,这是控制不了的
要真送她去厕所,会把孩子直接拉出来,那更火了
医生醉了吧
这个还不火?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电话:周一至周六 8:00-18:00
关注微信 获取最新资讯!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独生子女的悲哀:如今孝顺已成奢侈品,公立养老排队100年,而私立...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独生子女的悲哀:如今孝顺已成奢侈品,公立养老排队100年,而私立...》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独生子女的悲哀:如今孝顺已成奢侈品,公立养老排队100年,而私立...》 精选一律小金的导读:有钱人不必考虑赡养父母的难题,只要有钱,可以请十几人甚至更多人来照顾老人,连眉头都不必皱一下;赤贫的人也不用多考虑,他们没有多余的选择。而处于中间阶层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很多独生子女,会反复挣扎...故事有点长,但很多人可能深有感触。等电梯的时候,尤奇男掏出手机看了一眼,还有四分钟,上午是部门新领导第一次开会,不能迟到。这时候,电话响了,是照顾住院父亲的护工。“大夫说让你马上过来一趟,可能要进ICU。昨天又叫了一晚上,不吃不喝不睡。大夫还说已经欠费了,今天必须交上。”简短的三句话,句句戳心。挂了电话,尤奇男走进电梯,心里盘算着开完会怎么跟领导请假。新来的领导对人事方面有不少新想法,而两周内他已经请了三次假。进ICU的话可能一天都回不来,明天就要跟客户谈方案,今晚必须连夜加班了。上次父亲进ICU,一周费用将近五万,这次更严重,可能要准备更多钱,还要加上请护工的支出。他在心里默默把所有的股票、、存款算了个遍。20万,这是他目前能拿出的全部现金。人到中年,职位中层,虽然已经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但将近40岁的他,还是把眉头皱了起来。除了担心三天不吃不喝只靠营养液维持的父亲,还有很多事需要他操心,脑子已经被填满了。“突然会有一些时候,觉得自己良心过不去,首先想到的不是老爷子难不难受,痛不痛苦,而是时间和钱。但是没办法,如果我抛开一切,守在我爸身边,没有收入支撑他的治疗,他可能早没了。”尤奇男说。“很多时候恨不得分出十个身子”一年前,尤奇男的父亲诊断出肺癌,开始了漫长的放疗、化疗、出院、定期检查、复发、住院的过程。刚开始,尤奇男请长假短假,事毕亲为。母亲走得早,他不想让自己将来后悔。仅仅一个月之后,他的孝顺梦就被现实打醒了。尤奇男在一家狼虎丛生的外企工作。在照顾父亲的一个月期间,自己负责的重要项目被同事接手了,上级似乎也有点不满,再这样下去,自己的位置就会被人取代。辛苦奋斗四年,加了无数班,喝吐了无数次才得到的项目主管位置,可能会保不住。而父亲的病,自己的家,孩子上学、辅导班,每月近两万房贷,都需要这份收入。筋疲力尽之后,他决定像同病房的其他人那样,请一个护工。按照深圳的行情,每天240元。但是这次父亲的病情加重,护工要求加价至280元一天,他答应了。因为护工的工作量的确很大,白天晚上都休息不好,还要不停给父亲擦身子以防褥疮。尤奇男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父亲没有,也没有,从生病到现在已经花去将近五十万。“刚开始离开医院去上班的时候,我爸在病床上看着我,说‘没事别过来了,有事让护工给你打电话’,我开车哭了一路。现在我有空还是会去看他,但是每次走的时候,都像在做一件很坏的事,真恨不得分出十个身子。”他说。像他这样每年有40多万进账的人,在外人看来理应光鲜从容,与“狼狈”完全沾不上边。然而,“狼狈”恰恰是他形容目前自己的词。现在,他连叫外卖都要掂量一下价格。以前能帮他接孩子,做做饭的父亲,现在躺在病床上要人照顾。好像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他身上。不仅如此,他还要不断衡量他对父亲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对得起父亲对他的付出,并且在这两者的差距中反复煎熬。孝顺是个奢侈品护工李阿姨回到13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收拾东西,她要跟着准备出院的王阿婆回家。“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护工,这老太的儿子雇了我们两个人照顾她,其实护理起来不难,就是走路不方便而已。她儿子跟我们说,主要的任务就是陪着老太太打麻将,说是特别爱玩。”每天260元,一个月7800,活儿少钱多,李阿姨觉得自己很幸运。“这家儿子很孝顺的,什么都要买最好的,吃也要最好的,老太太一个人的生活费每个月大概都要差不多2万。人家说了,只要妈高兴,多花点钱算什么。”她撇撇嘴,“老太太命真好,有这么孝顺的儿子。”这样的孝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绝对是奢侈品。一个背负房贷,每年收入40万的家庭,日常支出大概要需要24万。子女的教育方面,按照市场价格,一个英语辅导班的开销是每年2万左右,每个孩子至少两个课外辅导班,再加上其他费用,粗略计算至少5万。这还不包括夫妻两个人各自社交需要和购买大件物品的支出。李阿姨照顾的老人,一年支出至少需要24万,这远远超出了一般中等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护工价目表步入晚年的父母,一旦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大多数的子女就会进入继抚养子女外的另一个困境——赡养上一辈的焦虑期。方得意至今仍坚信,自己在父母养老问题上颇具前瞻性。在自己三十二岁的时候,他先后给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在自己家周围买了两套80平米的房子,位于北京四环和五环之间,按照几年前的价格,每平米两万出头,每家一百多万,三家人凑,再加上贷款,并不是非常困难。“我是八零年的,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模式非常普遍。如果一方或双方老人有什么问题,既要保证照顾,又不能全住在一起,我这种方法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在他的带动下,身边很多的朋友都开始考虑借鉴他的做法。但这种做法的难度已经上升了许多,按照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想在四环和五环之间临近买两套房子,首先房源不太容易找到,其次,现在的房价已经比几年前翻了3倍。方得意当时买房子的小区,现在已经超过5万元一平方米。吴所求没有这么幸运,父亲脑血栓后,他把父亲接到自己的家,雇了保姆照顾。妻子也是上班族,孩子刚上小学,对孩子教育的焦虑,需要付出的资金和精力,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族家庭尚且不易,更不要说三代同堂,老人还患病。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家庭矛盾……“全家人都非常压抑、烦躁,原来孝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说。找一个好保姆比找个媳妇难保姆也是问题,而且是仅次于房子的大问题。如果房子能用钱来解决,保姆则不仅需要钱。夫妻双方都要工作,一旦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保姆就是必备装备。“每个家政公司都说自己的保姆专业有经验,但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找一个好保姆比找个媳妇难。孩子出生后找月嫂时我就体会到了,现在又来一遍,甚至更难。照顾婴儿可能只是体力上辛苦,照顾老人可没那么简单。”范莉的母亲半年前被一辆汽车撞,导致多处骨折,做了两次手术,已经换了四五个保姆了,都没能做够一个月。“在我妈看来,这些阿姨不是干活儿不干净,就是懒,要么就是总是吃家里东西,总之没一个让她满意的。”她摇头,换了几个以后,她决定自己上网找。登录一家大型网站,输入服务内容,保姆类型,经验要求后,范莉发现一排字,在24小时内已有268人成功预约了保姆。“原来这么多人家里都有类似我妈这样的老人,需要保姆照顾。”她看到一组数字,2016年从事家政行业的人员超过2000万,全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350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6%。费用也不是开玩笑。按照现在的行情,如果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管吃管住,大概一个月要元不等,如果大小便都不能独立完成,还需要加价五百元左右。每家中介的中介费则在4000元上下。“上有老下有小,正在用钱的时候,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范莉现在已经顾不得钱,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保姆,解决燃眉之急,让她不必再因这事每天烦心,她就烧高香了。“每天因为家里的事,工作都没办法安心,这些领导都是能看在眼里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被边缘化,升职加薪基本上就没你事了。”她语气中带着无奈和焦急。养老院也是分阶级的犹豫了好多天,吴所求还是试着跟父亲说了去养老院的事。“最近一段时间,他开始大小便失禁。家里还不到80平方米,加上保姆五口人。房子是买不起了,如果在附近租,我又怕只有保姆和他,更不放心。还不如去一家养老院,有专业点的照顾,还有老人作伴。”他说。当他说完后,父亲没吭声。“诶呀,眼圈红着,特别可怜。”说到这,吴所求也说不下去了,眼睛看向窗外。自从有了送父亲去养老院的想法,吴所求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他时常想起小时候去海边,害怕地紧紧搂住父亲的脖子,腿夹住父亲的身体;夏天的晚上,父亲会不时给他买个雪糕,在那个年代这是很奢侈的事……他一边想,一边默默流泪,枕巾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尽管没有最后决定,吴所求还是去打听了一下养老院的情况。他来到一所公立的养老院。这里价格便宜,条件好,护理相对有保障,但现在光排队的就有两千多名老人,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不到一百人。一位老人如果从现在开始排队,得等到至少20年后才能入住。“如果两年后还没有排到,你到时候再联系我,看看情况,这种失能的情况我们会适当优先照顾,但不能保证,因为人太多了。”所有接触过养老院的人都知道,公立养老院的“门难进”,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吴所求拜访的这类区一级公立养老院,排队20多年的情况已属乐观。曾经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标杆公立养老院——第一社会福利院,仅能提供1100张床位,排队登记的老人一度超过1万人。一位从事养老工作的业内人士对该媒体称,“1万多人排队,每年只能入住几十位,即使按100人算,也要等上100年。”“那种一个月两三千的不能考虑,条件设施不行,更不要说护理水平,我曾经去过一家,老人们就在一个小院子里坐着,吃饭时每个人拿个小盆,而且那些护理人员说话的口气很不耐烦。”有朋友给吴所求介绍了一家医养结合的老年病医院,以养老为主,也有医生护士,如果是深圳市本地户口可以走医保,但是最多只能覆盖一周到十天,报销上限是6500元左右,届时系统变会自动切换回养老模式。护士长介绍:包吃住,三人间,每个月8910,所有护理人员三班倒,负责所有老人,没有一对一服务。“如果想一对一,也可以自带护理人员,我们可以减2400元。”护士长说,在深圳,这算是中上水平。△养老机构价目表凡是在送不送养老院问题上煎熬的人,一旦决定把父母送养老院,都会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选择,以让老人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过的舒服,也图自己的心安。虽然知道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但养老院的价格,还是比一般人想象的高。“给孩子都那么舍得花钱,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在身边养老,还不找个条件好的养老院,我自己的日子能过下去吗?”郑绸看中了一家的养老社区,独门独户,整个社区分为独立生活区和护理区。独立区是给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准备的,具体的收费是,第一笔需要交20万的入门费,第二笔要根据一居室、小一室一厅、大一室一厅、两居室这四种不同的户型,分别交100万、150万、200万和300万的押金。月费是元(不含餐费),以上都是按户收费。餐费是按人收取,每人每月1800元。护理区的月费会更高些,总计为元/月不等。后来他听说还有外资的养老机构,也顺带打听了一下。这家外资机构总部在上海,北京也有。对入住的老人有一定的要求,要预先评估,比如有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或者严重失能的老人,一般不会接收。费用方面,能够自理的老人费用在12000元/月-15000元/月之间,需要护理的老人,按照护理级别的不同,每月的费用在15000元-25000元之间。“贵的地方,不光硬件好,软件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家境更接近,就更容易聊得来。”郑绸说。“一开始我也觉得送老人去养老院舍不得,自己心里也过不去。但是后来一想,跟老人一起住或者给老人买个房子在身边,白天也是他们自己在家,晚上我们回去也是各忙各的,还要给我们做饭,时间长了有了矛盾更不开心。这样我们把给他准备另一套房子的钱,用在养老院,条件又好,又有同龄人,想想也是不错的,我爸最后也同意。”他显得很轻松,好像解决了一件大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那样轻松。徐菲是一名脑外科医生,在医院见惯了生死别离,也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不易,拿不出钱的、没时间的。每天穿梭于手术台和病人之间的他,最长不间断手术记录是27个小时。即便如此,他绝不会送自己的父亲去养老院。“这是我的底线。每个人都不容易,只是不容易的方面不一样。条件好的人的烦恼,并不比条件不好的人少。如果用自己的困难作为借口,我说服不了自己。”方嘉珂刚接到一个电话,“我们这儿一个老人的孩子,给我打电话特别高兴,说他母亲自从来了以后,心情开朗了很多,气色也好了。”二十多年前他在天津创办了一家养老机构,专门针对失能老人,后来还有了福利协会和公益基金等,他自己也是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他说,对于家里有失能老人的这部分人来讲,很多问题是没有经历的人想象不到的。“刚才给我打电话的这个人,老母亲失去自理能力很多年,总是对着固定的人,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到后来变成了对子女的怨恨,而且这种怨恨越来越强烈,最终导致整个家庭的氛围很不好,老人更不高兴,恶性循环。“到了我们这以后,最起码有护士和护理的人员陪伴,每个老人每天要接触至少8个人,这8个人里总有他喜欢的人,这就是一种盼头。”他笑着说。送不送养老院,送什么样的养老院,怎么开口说去养老院,丝毫不比我们为待下一代挑幼儿园和学校更轻松。赡养上一辈的过程一旦开始,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无奈。父母对自己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的付出,使子女们都希望能给父母一个更好的晚年。然而这些已经步入中年的子女们,受制于金钱与时间,往往既不能让父母享受最好的照顾,也不能长期陪伴父母左右。将父母送往养老院,或许是保障自己家庭和谐及生活舒适的最好选择。但除了金钱的压力外,情感上的羁绊也让子女们踌躇不已。面对抚养自己成人的父母,终究是不忍。但无论如何无奈,这个选择的时刻,总有一天会到来。来源:凤凰WEEKLY(phoenixweekly)
作者:艾自由律小金的感悟:听说80年代的时候,实行计划生育时有这样的承诺:只生一个好,国家管养老。可现实呢?所以靠什么都不如靠自己。不论你是给自己,还是为父母,现在开始更加地努力挣钱,合,才能在“养老”的问题上有更多的选择性。别怪小金说得世俗,可现实叫我们不得不低头。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来律金,为“养老”完成点滴积累。延伸阅读:我身边的长辈们我外婆活到93岁,4个子女,我妈妈是最小的孩子。姨妈那时已经六七十岁了,根本照顾不动了。大舅提供了所有生活费用,但每次都要瞒着舅妈,悄悄的塞给我妈。小舅在外地,也不可能送他家。最后10年在我家住,其中8年老年痴呆症,其中的辛苦真是一言难尽,最后外婆无疾而终,大家都很难过,我妈一滴眼泪也没有了,只是默默地料理后事,我想她是终于解脱了吧。有人评论,照顾父母很幸福,我想往往是没有能照顾到父母的,感觉遗憾的,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尤其是老年痴呆症,真得很磨人,这幸福感我等凡人真心体会不到。我奶奶活到85岁,4个子女,但两个女儿因病走在了她前面,一直是我小姑在照顾她,我爸出生活费用。我奶奶是个很能干的女人,但能干往往伴随着强势,什么都得按她的想法来,我小姑为了迁就她,老公孩子搁家里,一个人陪她住,照顾她,弄得夫妻关系一直不好。我大姨活到89岁,两个女儿,一直和小女儿住,有退休工资,最后5年,身体不太好,都是小女儿照顾,所以退休工资,房子(同住的房子是姨妈姨夫老房子拆迁和小女儿一起分的两居室,当时大女儿拆迁单独拿了一居室)都归了小女儿。我大舅,现在86岁,独居,有两个儿子。现在,请钟点工一天3小时,生活还能自理。积蓄,房产全部公开,关照儿子,如果住院兄弟两轮流照顾,可以居家养老,就请保姆,如果用完积蓄,儿子贴生活费,百年以后,卖了房子,先还儿子贴的钱,然后兄弟平分。我小舅 ,现在81岁,小舅妈75岁,两个儿子,周一到周六,每天钟点工4小时,周日小儿子去照顾,大儿子不住一个城市,经济上给予资助。聊聊老年痴呆症付钱是容易的,照顾,尤其是长期的照顾是艰难的。但是,如果连基本的生活费用都不能足额支付,那。。。我真是无话可说了!我外婆早期的老年痴呆症症状是记性差,尤其是短期记忆。比如说上午我舅舅来看过她,下午她问我妈,上午来那个老头子是谁;明明刚吃过饭,硬说没吃过,还有出门会走丢。我有个同事,她爸爸70多岁老年痴呆症走丢2天,死在街上,她快哭疯了。但你不让她出门,她会生气,我外婆就会拼命砸铁门,还有站到阳台上往外大喊,救救我啊,让我出去!其实我外婆本来性格是很温和的。发展到后来,不认识厕所了,就到厨房,拿个锅子,在里面大小便。我妈没办法,要去上班了,就锁了厨房,外婆就到房间里,把写字台的抽屉拉出来上厕所。发展到最后,她问我妈,你是谁?外婆谁都记不起来了。好在我爸妈都在大学工作,工作时间比较弹性,我爸没有坐班,我妈说是坐班,但每天午休有两小时,又住在大学的家属楼,办公室走回家也就20分钟。如果是现在的工作节奏,不离职根本不可能照顾得了。这十年,我妈从不出差,(当年他们的出差其实是公费旅游),忙完工作,回家就是埋头做家务,照顾外婆。这个真的不是计算老人能吃多少东西,用多少水电来计算得出个结论,老人花不了多少生活费的。外婆去世后,妈妈退休了,才半年,查出来糖尿病,我总觉得和她这十年太辛苦有关系,她真得是用完了她的洪荒之力。后来,奶奶身体不好了,有小姑照顾,妈妈说,我们出,一直到后来,奶奶去世,小姑的儿子上大学,学费都是我爸妈给的,他们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小姑的感谢吧。要早作安排,但不要过早散财我老公的大姨,今年89岁,有4个儿子。早在7年前,就开始安排自己的养老,卖了上海中环外的一套一房的老式公房,当时只卖了50万人民币。大儿子身体不好,50多岁已经装了心脏起搏器,自顾不暇。三儿子家是大姨最想去的,因为老三两口子厚道,三媳妇更是对她好。但是,亲家母当时90多岁了,老三家只有2房,一家三口再加90几岁老太太,已经很拥挤了。老四,是大姨最喜欢的孩子,她压根都没想过要住老四家。所以,大姨住进了二儿子家。卖房的50万,一家10万,先分掉了40万,大姨自己留10万,退休工资3000多,交一半给老二做生活费,看上去是安排妥了。谁知才过了2个月,一天大姨打电话给她妹妹(就是我婆婆),说她住到敬老院去了。婆婆一听忙赶过去,看看怎么回事。大姨说,二儿子家住不惯。主要有两点,第一他家孙子下班晚,全家要6点半吃晚饭,她平时5点半就要吃晚饭的,跟儿子说了,儿子让他先吃点点心,却没有提前开饭,大姨不高兴了。尤其生气的是,看到家务都是儿子做,媳妇一点不碰,(儿子退休早,媳妇还在工作),她旁敲侧击了几次,儿子儿媳都没理会。大姨不想和他们住了,自己联系了养老院,就在老三家小区,说来,老太太真是能干人,自己统统办妥了,知会老二一声,打电话叫老三来帮他搬行李,搬养老院了。养老院住了一个月不到,大姨又给我婆婆打电话了,住的四人间,里面一个老太太,天天凌晨3点起床洗衣服,根本没法休息,她和工作人员聊聊,原来还有间单人间空着,她决定搬单人间了,就是单人间价格高点,退休工资基本全垫进去了。婆婆安慰她,住着舒服点,贵就贵点吧,反正还能负担。两年前,老三的丈母娘99岁去世了。大姨很高兴,想着终于熬出头,不用住养老院了。开始左等右等,老三也没提出来要接她到家养老。日子久了,她也知道没希望了,心情一下变得很差。婆婆每次去看她,她一直数落养老院里的不好,比如天气不热的话,洗澡一周才洗一次,伙食也很一般。其实老三家走过来才5分钟,他家做了好吃的,也常常会端一碗来,只是因为本来给予很大希望想住老三家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些时不时过来看看,送点菜什么的,在大姨眼里都不算什么了。我婆婆给她出主意,请个钟点工,每周一次一小时专门给她来洗澡,现在的行情大概35元人民币一小时。大姨,犹豫了一下下,说,现在退休工资4000多,但养老院的单人间费用已经到了5000,不够的部分都是大儿子补贴的。婆婆说那不是还有十万,现在不用,什么时候用啊?就放在老三那儿,让他记好账,以后有多算遗产,用完就四兄弟平摊啊。大姨,犹豫了半天,才说,卖了房子才半年,四儿子说要做生意,借去了,当然,毫无悬念地,生意后来肯定是失败了喽,因为再也没提还钱的事。而且大姨还急急地帮着老四辩解,真的是生意亏钱了,他都不好意思来看我,每年就过年来养老院看看。去年,婆婆和我们说,大姨开始常常犯糊涂了,一次半夜起来,到处乱走,还好养老院的门卫拦住了她。半夜打电话给三儿子,三儿子立马赶来养老院,婆婆最后加了句,幸好离老三家近啊!一点点教训,现在寿命都越来越长,眼下看来是一大笔钱,很快会被稀释,可能的话,房产还是留着,毕竟房产还是抗通胀,可以拿房租补贴。还有就是,疼着最喜欢的,又想靠着最老实的,算盘打得好,只是老实的,也不是傻子,还是公平点好。网友评论:这还是多子女,养老都这么难!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就更难了!来源:澳洲新足迹中文网站(ID:oursteps_com_au)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在公众号留言联系小编删除,谢谢!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读者参考。《独生子女的悲哀:如今孝顺已成奢侈品,公立养老排队100年,而私立...》 精选二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官网网址:热线:服务号:zsdqian100作者|艾自由 编辑|金快乐,原载于凤凰WEEKLY微信号(ID:phoenixweekly)有钱人不必考虑赡养父母的难题,只要有钱,可以请十几人甚至更多人来照顾老人,连眉头都不必皱一下;赤贫的人也不必考虑,除了自生自灭,他们没有多余的选择。只有处于中间阶层的人,会反复挣扎。△2013年重阳节,昆明的一家养老院里,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沉沉睡去。摄影/ Wong Campion 路透社等电梯的时候,尤奇男掏出手机看了一眼,还有四分钟,上午是部门新领导第一次开会,不能迟到。这时候,电话响了,是照顾住院父亲的护工。“大夫说让你马上过来一趟,可能要进ICU。昨天又叫了一晚上,不吃不喝不睡。大夫还说已经欠费了,今天必须交上。”简短的三句话,句句戳心。挂了电话,尤奇男走进电梯,心里盘算着开完会怎么跟领导请假。新来的领导对人事方面有不少新想法,而两周内他已经请了三次假。进ICU的话可能一天都回不来,明天就要跟客户谈方案,今晚必须连夜加班了。上次父亲进ICU,一周费用将近五万,这次更严重,可能要准备更多钱,还要加上请护工的支出。他在心里默默把所有的股票、基金、存款算了个遍。20万,这是他目前能拿出的全部现金。人到中年,职位中层,虽然已经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但将近40岁的他,还是把眉头皱了起来。除了担心三天不吃不喝只靠营养液维持的父亲,还有很多事需要他操心,脑子已经被填满了。“突然会有一些时候,觉得自己良心过不去,首先想到的不是老爷子难不难受,痛不痛苦,而是时间和钱。但是没办法,如果我抛开一切,守在我爸身边,没有收入支撑他的治疗,他可能早没了。”尤奇男说。“很多时候恨不得分出十个身子”一年前,尤奇男的父亲诊断出肺癌,开始了漫长的放疗、化疗、出院、定期检查、复发、住院的过程。刚开始,尤奇男请长假短假,事毕亲为。母亲走得早,他不想让自己将来后悔。仅仅一个月之后,他的孝顺梦就被现实打醒了。尤奇男在一家狼虎丛生的外企工作。在照顾父亲的一个月期间,自己负责的重要项目被同事接手了,上级似乎也有点不满,再这样下去,自己的位置就会被人取代。辛苦奋斗四年,加了无数班,喝吐了无数次才得到的项目主管位置,可能会保不住。而父亲的病,自己的家,孩子上学、辅导班,每月近两万房贷,都需要这份收入。筋疲力尽之后,他决定像同病房的其他人那样,请一个护工。按照深圳的行情,每天240元。但是这次父亲的病情加重,护工要求加价至280元一天,他答应了。因为护工的工作量的确很大,白天晚上都休息不好,还要不停给父亲擦身子以防褥疮。尤奇男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合肥的养老院内,护工们为卧床的老人们喂食。中国约有940万失能老人。摄影/ Jianan Yu 路透社父亲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商业保险,从生病到现在已经花去将近五十万。“刚开始离开医院去上班的时候,我爸在病床上看着我,说‘没事别过来了,有事让护工给你打电话’,我开车哭了一路。现在我有空还是会去看他,但是每次走的时候,都像在做一件很坏的事,真恨不得分出十个身子。”他说。像他这样每年有40多万进账的人,在外人看来理应光鲜从容,与“狼狈”完全沾不上边。然而,“狼狈”恰恰是他形容目前自己的词。现在,他连叫外卖都要掂量一下价格。以前能帮他接孩子,做做饭的父亲,现在躺在病床上要人照顾。好像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他身上。不仅如此,他还要不断衡量他对父亲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对得起父亲对他的付出,并且在这两者的差距中反复煎熬。孝顺是个奢侈品护工李阿姨回到13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收拾东西,她要跟着准备出院的王阿婆回家。“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护工,这老太的儿子雇了我们两个人照顾她,其实护理起来不难,就是走路不方便而已。她儿子跟我们说,主要的任务就是陪着老太太打麻将,说是特别爱玩。”每天260元,一个月7800,活儿少钱多,李阿姨觉得自己很幸运。“这家儿子很孝顺的,什么都要买最好的,吃也要最好的,老太太一个人的生活费每个月大概都要差不多2万。人家说了,只要妈高兴,多花点钱算什么。”她撇撇嘴,“老太太命真好,有这么孝顺的儿子。”这样的孝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绝对是奢侈品。一个背负房贷,每年收入40万的家庭,日常支出大概要需要24万。子女的教育方面,按照市场价格,一个英语辅导班的开销是每年2万左右,每个孩子至少两个课外辅导班,再加上其他费用,粗略计算至少5万。这还不包括夫妻两个人各自社交需要和购买大件物品的支出。李阿姨照顾的老人,一年支出至少需要24万,这远远超出了一般中等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护工价目表步入晚年的父母,一旦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大多数的子女就会进入继抚养子女外的另一个困境——赡养上一辈的焦虑期。方得意至今仍坚信,自己在父母养老问题上颇具前瞻性。在自己三十二岁的时候,他先后给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在自己家周围买了两套80平米的房子,位于北京四环和五环之间,按照几年前的价格,每平米两万出头,每家一百多万,三家人凑,再加上贷款,并不是非常困难。“我是八零年的,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模式非常普遍。如果一方或双方老人有什么问题,既要保证照顾,又不能全住在一起,我这种方法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在他的带动下,身边很多的朋友都开始考虑借鉴他的做法。但这种做法的难度已经上升了许多,按照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想在四环和五环之间临近买两套房子,首先房源不太容易找到,其次,现在的房价已经比几年前翻了3倍。方得意当时买房子的小区,现在已经超过5万元一平方米。△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外的一名老人。摄影/ Carlos Barria 路透社吴所求没有这么幸运,父亲脑血栓后,他把父亲接到自己的家,雇了保姆照顾。妻子也是上班族,孩子刚上小学,对孩子教育的焦虑,需要付出的资金和精力,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族家庭尚且不易,更不要说三代同堂,老人还患病。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家庭矛盾……“全家人都非常压抑、烦躁,原来孝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说。找一个好保姆比找个媳妇难保姆也是问题,而且是仅次于房子的大问题。如果房子能用钱来解决,保姆则不仅需要钱。夫妻双方都要工作,一旦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保姆就是必备装备。“每个家政公司都说自己的保姆专业有经验,但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找一个好保姆比找个媳妇难。孩子出生后找月嫂时我就体会到了,现在又来一遍,甚至更难。照顾婴儿可能只是体力上辛苦,照顾老人可没那么简单。”范莉的母亲半年前被一辆汽车撞,导致多处骨折,做了两次手术,已经换了四五个保姆了,都没能做够一个月。“在我妈看来,这些阿姨不是干活儿不干净,就是懒,要么就是总是吃家里东西,总之没一个让她满意的。”她摇头,换了几个以后,她决定自己上网找。登录一家大型网站,输入服务内容,保姆类型,经验要求后,范莉发现一排字,在24小时内已有268人成功预约了保姆。“原来这么多人家里都有类似我妈这样的老人,需要保姆照顾。”她看到一组数字,2016年从事家政行业的人员超过2000万,全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350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6%。费用也不是开玩笑。按照现在的行情,如果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管吃管住,大概一个月要元不等,如果大小便都不能独立完成,还需要加价五百元左右。每家中介的中介费则在4000元上下。“上有老下有小,正在用钱的时候,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范莉现在已经顾不得钱,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保姆,解决燃眉之急,让她不必再因这事每天烦心,她就烧高香了。“每天因为家里的事,工作都没办法安心,这些领导都是能看在眼里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被边缘化,升职加薪基本上就没你事了。”她语气中带着无奈和焦急。养老院也是分阶级的犹豫了好多天,吴所求还是试着跟父亲说了去养老院的事。“最近一段时间,他开始大小便失禁。家里还不到80平方米,加上保姆五口人。房子是买不起了,如果在附近租,我又怕只有保姆和他,更不放心。还不如去一家养老院,有专业点的照顾,还有老人作伴。”他说。当他说完后,父亲没吭声。“诶呀,眼圈红着,特别可怜。”说到这,吴所求也说不下去了,眼睛看向窗外。自从有了送父亲去养老院的想法,吴所求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他时常想起小时候去海边,害怕地紧紧搂住父亲的脖子,腿夹住父亲的身体;夏天的晚上,父亲会不时给他买个雪糕,在那个年代这是很奢侈的事……他一边想,一边默默流泪,枕巾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尽管没有最后决定,吴所求还是去打听了一下养老院的情况。他来到一所公立的养老院。这里价格便宜,条件好,护理相对有保障,但现在光排队的就有两千多名老人,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不到一百人。一位老人如果从现在开始排队,得等到至少20年后才能入住。“如果两年后还没有排到,你到时候再联系我,看看情况,这种失能的情况我们会适当优先照顾,但不能保证,因为人太多了。”△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内,一位老人站在她的卧室里。作为一家享有声誉的公立养老机构,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只能容纳1000多名老人。而到203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6亿。摄影/ Kim Kyung-Hoon 路透社所有接触过养老院的人都知道,公立养老院的“门难进”,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吴所求拜访的这类区一级公立养老院,排队20多年的情况已属乐观。曾经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标杆公立养老院——第一社会福利院,仅能提供1100张床位,排队登记的老人一度超过1万人。一位从事养老工作的业内人士对该媒体称,“1万多人排队,每年只能入住几十位,即使按100人算,也要等上100年。”“那种一个月两三千的不能考虑,条件设施不行,更不要说护理水平,我曾经去过一家,老人们就在一个小院子里坐着,吃饭时每个人拿个小盆,而且那些护理人员说话的口气很不耐烦。”△位于河南南街村的一所养老院内,老人们正在吃午饭。摄影/ Jason Lee 路透社有朋友给吴所求介绍了一家医养结合的老年病医院,以养老为主,也有医生护士,如果是深圳市本地户口可以走医保,但是最多只能覆盖一周到十天,报销上限是6500元左右,届时系统变会自动切换回养老模式。护士长介绍:包吃住,三人间,每个月8910,所有护理人员三班倒,负责所有老人,没有一对一服务。“如果想一对一,也可以自带护理人员,我们可以减2400元。”护士长说,在深圳,这算是中上水平。△养老机构价目表凡是在送不送养老院问题上煎熬的人,一旦决定把父母送养老院,都会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选择,以让老人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过的舒服,也图自己的心安。虽然知道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但养老院的价格,还是比一般人想象的高。“给孩子都那么舍得花钱,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在身边养老,还不找个条件好的养老院,我自己的日子能过下去吗?”郑绸看中了一家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独门独户,整个社区分为独立生活区和护理区。独立区是给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准备的,具体的收费是,第一笔需要交20万的入门费,第二笔要根据一居室、小一室一厅、大一室一厅、两居室这四种不同的户型,分别交100万、150万、200万和300万的押金。月费是元(不含餐费),以上都是按户收费。餐费是按人收取,每人每月1800元。护理区的月费会更高些,总计为元/月不等。△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里的老人,正在上网娱乐。摄影/ Kim Kyung-Hoon 路透社后来他听说还有外资的养老机构,也顺带打听了一下。这家外资机构总部在上海,北京也有。对入住的老人有一定的要求,要预先评估,比如有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或者严重失能的老人,一般不会接收。费用方面,能够自理的老人费用在12000元/月-15000元/月之间,需要护理的老人,按照护理级别的不同,每月的费用在15000元-25000元之间。“贵的地方,不光硬件好,软件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家境更接近,就更容易聊得来。”郑绸说。“一开始我也觉得送老人去养老院舍不得,自己心里也过不去。但是后来一想,跟老人一起住或者给老人买个房子在身边,白天也是他们自己在家,晚上我们回去也是各忙各的,还要给我们做饭,时间长了有了矛盾更不开心。这样我们把给他准备另一套房子的钱,用在养老院,条件又好,又有同龄人,想想也是不错的,我爸最后也同意。”他显得很轻松,好像解决了一件大事。△某外资品牌养老机构,环境舒适,但定价较高。费用在12000月/月至25000元/月之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那样轻松。徐菲是一名脑外科医生,在医院见惯了生死别离,也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不易,拿不出钱的、没时间的。每天穿梭于手术台和病人之间的他,最长不间断手术记录是27个小时。即便如此,他绝不会送自己的父亲去养老院。“这是我的底线。每个人都不容易,只是不容易的方面不一样。条件好的人的烦恼,并不比条件不好的人少。如果用自己的困难作为借口,我说服不了自己。”方嘉珂刚接到一个电话,“我们这儿一个老人的孩子,给我打电话特别高兴,说他母亲自从来了以后,心情开朗了很多,气色也好了。”二十多年前他在天津创办了一家养老机构,专门针对失能老人,后来还有了福利协会和公益基金等,他自己也是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他说,对于家里有失能老人的这部分人来讲,很多问题是没有经历的人想象不到的。“刚才给我打电话的这个人,老母亲失去自理能力很多年,总是对着固定的人,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到后来变成了对子女的怨恨,而且这种怨恨越来越强烈,最终导致整个家庭的氛围很不好,老人更不高兴,恶性循环。“到了我们这以后,最起码有护士和护理的人员陪伴,每个老人每天要接触至少8个人,这8个人里总有他喜欢的人,这就是一种盼头。”他笑着说。△合肥的一所养老院内,一位老人坐在自己的床边。摄影/ Stringer 路透社送不送养老院,送什么样的养老院,怎么开口说去养老院,丝毫不比我们为待下一代挑幼儿园和学校更轻松。赡养上一辈的过程一旦开始,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无奈。父母对自己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的付出,使子女们都希望能给父母一个更好的晚年。然而这些已经步入中年的子女们,受制于金钱与时间,往往既不能让父母享受最好的照顾,也不能长期陪伴父母左右。将父母送往养老院,或许是保障自己家庭和谐及生活舒适的最好选择。但除了金钱的压力外,情感上的羁绊也让子女们踌躇不已。面对抚养自己成人的父母,终究是不忍。但无论如何无奈,这个选择的时刻,总有一天会到来。△合肥的一所养老院内,一位老人透过门缝向外张望。摄影/ Stringer路透社深圳市钱一百有限公司是由中晟达控股集团倾力打造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公司致力于为提供优质安全的信息服务,年化收益9%-12%,让您的财富安全稳健升值!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三周年2%”活动《独生子女的悲哀:如今孝顺已成奢侈品,公立养老排队100年,而私立...》 精选三最近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戳中了我的泪点。这期的辩题是,父母要去养老院,我要不要支持?猛一看,好像没什么可辩的。既然父母愿意,做儿女的除了兴高采烈地支持,顺便把养老院的费用出了,还能怎么办?如果亲情这么简单就好了。但亲情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微妙的感情,父母在子女面前永远在装。人老了,就像孩子。但他们与孩子最大的不同是,孩子不装,他们需要爱,就去要。而父母会装,他们需要的往往不会告诉你,告诉你的是他们认为的标准答案。住养老院,就是父母眼里的标准答案。在中国,养老院有每月几千的,也有每月几万的。我没见识过几万每月的养老院,但见过几千每月的养老院。单人房,每天有人打扫卫生收脏衣服,食堂按时开饭,大楼里有康乐中心,院子里有健身器材。然而那里太安静了,甚至院子正在开放的蜀葵都是沉默的。那里的老人,神情茫然行动迟缓。马来西亚的神剧《美丽新世界》,在《美丽新世界之乌鸦》里,老人到了70岁,就被亲人送到山上的孝子树下“回收”。回收前一个月,他们可以住到“恩孝山庄”接受最好的照顾,恩孝山庄看上去跟我们的养老院差不多。我大学同学,给他父亲住的是五万块一个月的养老院。父亲在他生日那天,终老于豪华养老院。这件事让他不舒服了好几年,觉得是父亲给他的惩罚。马薇薇说得真好,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做选择,而是在两个错误的选择之间做选择。把父母留在身边,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与精力去照顾,免不了有摩擦;送他们去养老院,就是把亲情之间的依赖与对立,亲人之间的相爱相杀,暂时埋在海面之下。在这种虚假的平静下面,是对人生的疏离与绝望。年轻人活在年轻人的世界里,老人活在老人的世界里,这两个世界,彼此传承却又互相隔绝,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面临艰难的选择。建议大家看这段《奇葩说》。马薇薇说的话,代表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纠结。但也许看完你就不纠结了,反正人生没有什么完全正确的选择,只是看哪一个错误的选择,你能承担得起。有尊严地老去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业。霍格威是荷兰的一个小镇,整个小镇就是一个大型养老院。在这里,没有医生护工,只有咖啡馆收银员、杂货店主、理发师、邮局、邻居等普通人。霍格威小镇里有学校、美术馆、旅行社、名品店,在这样的养老院,才是生活,而不是被圈养。小镇上,除了老人以外,都是不穿工作服的医生与护工,他们扮演老人生活中需要的各种角色。目前有近300名全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为152名老人提供照顾。这个特殊的养老院像老人们年轻时生活的小镇,没有高墙与守卫,人们在这个虚拟而真实的环境里,体验慢慢老去的尊严。跟你骑脚踏车的邻居其实是你的医生,这样的感觉真好。老人都喜欢跟年轻人一起玩,抬眼看到的除了医生就是比自己还老的人,会短寿啊。这是我眼里养老院的理想模样。然而,霍格威目前只接受荷兰籍的失忆老人入住。每个老人每月花费4.8万元人民币,经过政府补贴后,老人的实际花费大约是每月2.16万元。这对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也是天文数字。人老了,就是嘴硬的软弱分子。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里,父亲去世,年迈的母亲独居,跟儿子说,父亲变成蝴蝶跟着自己,“我告诉他,我一个人过得很好”。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都有很多不舍人类所有的思考与努力,其实是为了与时间对抗。我们不喜欢渐渐老去的父母,不能宽容他们的缺点,很大的程度也是无法正视衰老是一件可怕的事,它不可避免又身不由己。“人都走了,再想也没用了。还是趁人在的时候,好好对待才行。”中国古语是养儿防老,其实我觉得,每个人年轻时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防老。衰老是一道命运的方程式。我们努力跟更年轻的人在一起,Follow他们的生活;努力奋斗,让成就感帮自己忘掉岁月流逝;努力掌握一项技能,最好是中医、国学等越老越值钱的门类;努力健身,过了30岁就早睡早起……是因为有一只名叫衰老的猛虎,与我们一起登船,朝夕相伴却又彼此防备。“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当孩子质疑,你为什么不像别人家的妈妈,为了我而放弃旅行,放弃工作,放弃自己的追求,我会告诉孩子:过了20岁,你会发现,父母心态年轻、身体健康、有活力、有爱好、有才能、有钱,才是对你最好的爱。为了这个最好的爱,在你小时候,我可能会牺牲一点陪伴你的时间,但会努力提高陪伴的质量,保证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不玩手机。我相信,会有一种老人,真的活得很好,而不是装作活得很好。愿我们从现在开始自己,做这样的老人。让我们的孩子,在做出任何一个与父母有关的选择时,都不至于过于沉重。这是《奇葩说》这个辩题最大的意义吧。想要收获更多金融知识的小伙伴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公司微信哦!点击右上方→查看公众号查找公众号“(赣州)俱乐部”扫描俱乐部二维码《独生子女的悲哀:如今孝顺已成奢侈品,公立养老排队100年,而私立...》 精选四FAMILY“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一句话中饱含孝顺 责任 感恩...DAD MOM ME先别忙着热泪盈眶地点头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陪伴父母变老呢?近日网络疯传着一篇关于养老的文章《中产爸妈养老价目表:公立养老100年,私立先交20万,每月2万多》听听他们的故事你会有更多感触故事一主人公:尤奇男某外企项目主管年收入40万孩子小学 房贷每月2万第一阶段:事必躬亲一年前,父亲确诊肺癌,开始了漫长的放疗、化疗、出院、定期检查、复发、住院的过程。母亲走得早,他怕留下遗憾,所以事必躬亲。第二阶段:请护工但一个月之后,由于工作压力、家庭的经济压力,必须保住工作,因此决定请护工。护工每天280元,父亲没有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一年时间父亲生病花去近50万元。第三阶段:生活狼狈不堪现在,尤奇男觉得最适合自己的形容词就是“狼狈”。因为父亲之前是可以帮忙照顾孩子做饭的,但现在也需要照顾;自己连点外卖都需要掂量价格。附:陪护价格表一张故事二主人公:吴所求家中父亲瘫痪,大小便失禁阶段一:挣扎是否要送父亲去养老院苦于房屋居住面积小,又无额外资金更换更大房产,万般无奈纠结之下,打算将父亲送去养老院。阶段二:打听养老院现状公立养老院:价格便宜,条件好,护理有保障,但目前已经排队2000多名老人,每年只能安排不到100位老人入住。意味着现在排队,20年之后才能入住。(科普:吴所求拜访的这类区一级公立养老院,排队20多年的情况已属乐观。曾经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标杆公立养老院——第一社会福利院,仅能提供1100张床位,排队登记的老人一度超过1万人。一位从事养老工作的业内人士对该媒体称,“1万多人排队,每年只能入住几十位,即使按100人算,也要等上100年。”)低端私立养老院:元/月,设施条件、护理水平差,伙食跟不上,对待老人不耐烦。养老社区:第一笔入门费20万,第二笔根据户型不同,缴纳元/月不等的月费。医养结合的老年病医院:包吃住,三人间,每个月8910,所有护理人员三班倒,负责所有老人,没有一对一服务。附:养老院价格表一张看了以上故事主人公的艰难小僧感同身受赡养上一辈的过程一旦开始每一个选择都会充满无奈然而着眼未来中国养老情况会变得更加严峻未来十年内中国老年人队伍由现在50-60岁的朋友们组成这一代朋友的子女凑巧是中国独生子女一代家庭构成大多为“4-2-1”站在中间的中年夫妻(也就是80、90后)上要赡养4位老人下要抚养1-2个孩子无论从人力、时间、金钱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如何未雨绸缪?小僧对“养老事件”中的当事人有话要讲国家政府:科技创新 政策随行在民众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生活保障之时,最需要的就是国家政府的支持,小僧可以先支两招:1、“建立社区医院”:将每个社区都安装护理医疗设备,小区内如有无人照看的老人,既实现了老人的看管,儿女又不必担心离得太远。2、“家居”:如果老人与儿女可以远距离,并且老人喜欢独居,可以开发人工智能家居,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房产,按一按电钮就可以实现自我照顾的所有服务。老年人:你们平安健康是给孩子最大的帮助过年时候,听父亲和兄弟们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我们平安健康,就是我们能给孩子提供的最大帮助了。”听到这里不禁热泪盈眶,草根阶级家庭,父母无权无势,孩子只能靠自己打拼,父母希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不要成为孩子生活的牵挂和拖累。亲爱的父母们,在养老问题没有妥善解决之前,希望你们也能够为了自己、为了孩子、为了家庭,锻炼身体,保卫自己,但是如果一旦发生不可预知的病痛,请及时告知你的儿女,以免留下遗憾。主人公:赚钱才是正道有钱人不必考虑这个难题,因为有钱可以请十几人照顾老人,眉头都不需要皱;赤贫的人也不必考虑,自己生存都是问题,何谈赡养老人;而中产阶级却很为难,选择有很多,不同等级的养老院、不同服务水平的护工,差别就在于“价格”。如果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为你做的点滴细碎,没人愿意看他们老了吃苦受罪。赚足金子,在父母需要的时候贡献出来,让他们获得最好的照顾。小僧箴言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无论是否做的好但父母对我的养育永远不会忘掉?如果你还有关于父母养老的困惑或是想直抒胸臆的欢迎留言小僧在这里静静聆听!*▼长按下方二维码立即关注“订阅号”《独生子女的悲哀:如今孝顺已成奢侈品,公立养老排队100年,而私立...》 精选五如果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我该支持还是反对呢?热门节目《奇葩说》最新一期辩论直击养老现状网友们纷纷表示看哭了宝君的心也被深深的扎到了01你会怎么选?一开始,支持父母去养老院的有74%,反对的有26%。反方的立论是,老人需要的是菜场的烟火气和生命的朝气,即在家买买菜带带孙子。让他们去养老院,就剥夺了老人融入亲情的权利。正方则很理性地反驳说:这是典型的,青年和中年用自己的理解,对老人的幸福观进行的刻板偏见。02没有孩子的家,和养老院没区别现在的父母,很少会和孩子住一起。有的住在一个城市的两个地方;有的孩子在外地,父母在老家。我们不回去,那个地方,对他们来说,和养老院没什么区别。而且,还没有朋友,没有自由自在的心情,没有专业的护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期盼你回家。然后,你告诉他,他所有的幸福来源就是亲情,我舍不得送他过去……太不地道了。养老院又不是牢房,爸妈如果觉得想去,就答应他们去试试,不开心再回来。最后正方总结说,给父母提供更多选择,也许是这个时代尽孝的一种更好的方式。讲真,宝君一直也觉得,自己结婚生子以后绝对绝对不会和自己父母或是对方父母住一起。因为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两代人两个家庭在一个屋檐下如何共融?况且,宝君妈妈总说:“我也不稀罕跟你们小年轻住一起,天天为柴米油盐吵架,我还想多活几年。”宝君对父母这句话信以为真,直到我看完了《奇葩说》的这期节目。03中国式亲情是,孩子装,父母也装反方马薇薇说:老人,就是不萌还作的小孩,比小孩还闹人,很固执,很挑剔。请更专业的人能更好的地照顾老人?小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在教育方面也是最专业的,你是愿意和老师过一辈子呢,还是和爸妈?同理,老人就像孩子一样,他们很敏感,就算你提供了再专业的护理,他们也会发现,这里面没有爱,只有金钱。况且,对中产家庭来说,根本就没有能力送父母去最好的养老院,养老院的价格,远远比想象中高。反方还比较了两种选择。1.选择在父母老了的时候和他们住一起。需要承担生活琐事的磨难,可能会天天吵架,但是,这并不难面对,父母就是这么过来的。吵吵闹闹和父母过一辈子,等他们离开的时候,你可以和父母说:“你们这一辈子对得起我,我这一辈子,也对得起你们。”2.如果选择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呢?你的中晚年会很幸福,家里不会吵架,可以安心过二人或者三人世界,只要周末去看看父母就好。但这个选择背后的痛苦是,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你就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因为一些琐事,就离开他们了呢?孝顺这个词,就是由后悔构成的。反方马薇薇的一番话,把何炅和蔡康永听哭了。正方又问:如果老人是真心想去养老院呢?马薇薇却说,父母提出去养老院,是因为他们“懂事儿”,但子女就真的忍心让他们做出这种牺牲吗?她说起自己的经历,泣不成声:为孩子着想,父母真心愿意委屈自己,可是,我们就能坦然无愧得接受这种真心吗?父母说自己愿意去养老院,就像我们向他们报平安一样,都是真心的,但真心的话,却不一定是真话。宝君这么多年一直以为父母不愿意和我住一起,直到五一假期的一个早晨,宝君妈妈望着睡眼朦胧的宝君,低声问道:“这么大个人了睡觉还像小孩子一样不老实,我以后老了你也会做早饭给我吃吗,会不会嫌我老了,脏了,把我扔在养老院……”原来,妈妈不是真的不愿意和我住一起,她在说反话。真心说出的不一定是真话,那是情话啊,你这个傻孩子。节目最后,反方反超,以60%的支持率获胜。宝君观点事实上,就像马薇薇说的那样,养老院的价格,远远比想象中高。也许你根本就没有能力送父母去最好的养老院。你知道现在的养老院一个月多少钱吗?普通养老院每个月三四千元,高档养老院每月高达上万元!未来选择养老院养老,也是需要一大笔钱的!想要养老无忧,现在就应开始,才能更好地为以后做打算。预期高达14%,加上银行直接存管系统,分散了风险,投资理财,你值得拥有哦。最后,宝君决心以后没事儿就去看看爸妈,哪怕只是陪妈妈买买菜,跟爸爸下下五子棋……五一劳动节中奖名单名次微信ID分数奖品1欣慰11140现金88元2壬 午10210现金68元3歪歪6860现金28元请中奖的用户将付融宝账户私信至微信后台,我们将在1-3个工作日内进行兑奖。今日讨论话题你更支持哪一方的观点?(请在评论区留言)《独生子女的悲哀:如今孝顺已成奢侈品,公立养老排队100年,而私立...》 精选六原标题:北上广的老人和小县城的老人晚年生活差别好大 还是因为贫富差距
一心为儿女带孩子的老人们常常感到画地为牢。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你会如何安度晚年?你是大城市里向往自由退休生活的老人,还是小城镇退休后依然为儿女操劳的老人?又或者是欧美自由自在“以房养老”的老人? 近年来,“老年漂”成为城市的庞大群体,老人为了照顾孙子、孙女从老家来到儿女生活的大城市,更有甚者去国外帮儿女带小孩。一时间大城市老人和小城镇老人以及国外老人的晚年生活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思维活跃的老年人,既有自由的个人空间,也能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国内大城市老人: 享天伦之乐,也需个人空间 当你老了,想和儿女住在一起吗?俗话说养儿防老,但是现实中,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似乎更倾向于自己住。据此前针对中国一线城市的老人调查结果,40%的老人不希望与子女住在“同一屋檐下”,而是希望有自己的独立自由空间。 而自己养老就会涉及“以房养老”的话题。“以房养老”在国外屡见不鲜,但在国内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以房养老”的政策在实施的时候,往往得不到老人的“支持”。 家住南京的王大叔对记者说:“你们别提‘以房养老’,没看新闻吗?北京690万的房子,因为相信‘以房养老’被1000块贱卖了,这是抢钱啊!我们岁数大了,也看不懂那些,再说骗子多,我们就宁愿拿6000块退休金够吃够喝就行,不折腾房子了,以后房子留给儿子,免得儿子恨我,你说是不是?不管欧美怎么样,我这思想啊,是自古老祖宗传下来的。” 在一旁喝茶的沈爷爷也说:“我的房子早就过户给儿子了,咱们中国人观念根深蒂固,就是要传给子女的。而儿子把我接去住,就是在帮我养老。” 家住广州的林阿姨坦言,自己和老伴简直就是儿子儿媳的免费“仆人”。自从被儿子接来家里住后,早上6点多,老两口就要起床给小两口准备早餐,有时候还得敲门叫起床,怕小两口上班迟到。儿媳喜欢猫猫狗狗,在家里养了一只狗和两只猫,喂猫遛狗的事儿也都归他们俩管。到了中午,老两口随便热点儿剩饭剩菜,下午休息一会儿就得琢磨着晚上做点儿什么好吃的。经常是费尽心思做的晚饭,小两口还觉得不合胃口。而收拾屋子、洗衣服这样的家务事,也基本上都是林阿姨代劳。
数据来源:中国青、中国社会科学网、央广网、中新网、国家卫计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 林阿姨家庭观念重,终于到孙子小学毕业的时候,林阿姨提出来分开住。自从分开住后,林阿姨才真正开始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刚在美国旅游了一个月的林阿姨,下周又要出发去桂林了,她的朋友圈里不是参加跳舞、唱歌的活动图片,就是游览名山大川的旅游照片,每天都精神饱满,活力充沛,一点儿都不像个已经65岁的老人。她觉得,退休生活就要活得这么潇洒。 当儿子生了二胎要换大房子的时候,林阿姨还是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房子卖了给儿子换大房子,以后跟儿子一起住。林阿姨笑着说:“体验一下自由就可以了,中国人嘛,最后还是儿女心重。” 然而还是有大城市的老人不愿意享受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反倒乐意“独守空房”。 家住北京的张奶奶今年已经80岁高龄了,依然单独居住,她身体硬朗,思维清楚,买菜做饭洗衣打扫,样样都亲力亲为。前几年,老伴患了老年痴呆,张奶奶又多了个照顾病人的职责,但她照样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鉴于老人年事已高,儿子儿媳多次提出要接去同住,张奶奶总是婉言拒绝。 老伴离世后,张奶奶被儿子接到家里住,可没住多久,还是返回了自己的老房子。 其实儿子儿媳特别孝顺,可张奶奶为什么还是回家了?因为她觉得怎么都不如在自己家里自在。老人觉少,早上5点多就醒了,但怕吵着儿子儿媳,醒了也得在自己房里待着;晚上五六点就饿了,可儿子儿媳还没到家,张奶奶又不好意思自己开伙先吃;想出门去买个菜,也被儿子拦下,因为担心她一个人在路上出岔子。另外,房间的摆设都是儿子儿媳弄的,张奶奶平日闲来无事做了小手工作品也不敢往桌子上摆,担心他们会不喜欢。“我知道他们想让我住得舒服,但我总感觉自己像个外人。” 回到和老伴儿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张奶奶的心才放下来。两居室虽然不大,但收拾得整洁利落,墙上挂着老两口的合影,卧室里也随处可见儿孙满堂的温馨照片,桌子柜子上摆放着她平时制作的剪纸、丝袜花等小作品。每天早上5点多出门,在一草一木都很熟悉的社区里遛弯儿,和多年的老邻居打声招呼、和居委会的姑娘小伙儿们聊聊天,儿孙有空了来看看……她更喜欢这样的生活。
国外老人更愿意以旅游、娱乐的方式享受晚年生活。 小城镇老人: 每日咀嚼孤独滋味 家住江苏宿迁的王大妈说:“我现在70岁了,我不缺吃、不缺穿,但我一点也不快乐,我活得太孤独、太寂寞了!”她是宿迁某大学退休的老师,但谁能料到,1995年,退休回家的王大妈越来越孤独。她说:“我现在每月有三千多元的退休金,我一个人又住着一套大房子,可这些对我真的没用,我需要的是情感的抚慰和心理的补偿。”真希望在上海打拼的儿子常回来看看,这是王大妈的心声。 在小城镇和农村生活的老人大都如此,家住四川农村的李阿姨每逢过节就暗自神伤,今年是儿子没回来过年的第6个年头了,每年的理由都是没抢到票,“其实就是嫌票贵”,李阿姨这样说。刚说完儿子的不是,李阿姨又拿出汇款记录说:“儿子虽然不回来,但还是经常寄钱的,他知道乡下不比城里,我们没有,一直靠一亩三分田,但是现在干不动了,我把地全都租出去了,一年能有七八千收入,平时种种小菜,拿去集市卖。我不怎么花钱,都把钱攒着以后给儿子。” 被问及在农村的老年生活,李阿姨说,各家都有各家的事儿,可比不上城里,他们家还好,邻居张阿姨都60多了,还在城里打工给儿子攒房子首付钱呢!“儿子条件好,老人就很享福。村里好几个老人,儿子定期给,他们用来打麻将,这样的老年生活也算丰富吧。”张阿姨说。 还有些小城镇老人退休后为了亲情,离开家乡熟悉的生活圈子和亲朋好友,来到北京、上海等陌生的大城市帮助忙于工作的儿女照顾孩子。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很多老人成了“老年漂”。这些“老年漂”最怕的就是生病了。
一些城镇老年人无法适应城市生活,每日期盼在城市定居的儿女回来探望,自尝孤独。 “医保异地报销太难了,我去年生病住院,医药费拖了半年多才报完。”吉林的刘大爷退休后来北京女儿家住。去年,刘大爷突发心梗,在北京一家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住院10多天,共花了5万多元。由于是住院费,又是突发疾病,医药费可以回老家吉林报销。 “原以为很轻松,没想到整个过程非常复杂,要求一周之内必须将急诊证明等各种材料寄回我原来工作的单位,再由原单位到省医保局备案。”刘大爷说,“那边一会儿要委书,一会儿要医院病历,不知催了他们多少次,才报销了一部分。” “我身体不太好,就担心看病这麻烦事!要是能解决老年人异地看病报销难的问题,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就能安心在北京养老啦!”刘大爷说。 而当刘大爷的病养好之后,又立即和老伴儿化身贴身保姆。老两口的每天日常是有分工的,刘大爷负责接送孙子上学和放学,放学后再把孙子送去兴趣班,兴趣班从下午5点到晚上8点,这期间刘大爷就一直在外等候,而老伴儿则负责在家洗衣烧饭,伺候儿子和媳妇儿一家的一日三餐。每天早晨7点钟,刘大爷的老伴儿就会骑上自行车,到离家2公里的农贸市场采买一家人的蔬菜、水果。“农贸市场的菜便宜,1斤青菜几毛钱,超市里要1块多。水果也比小区里的便宜,算下来每天能省十来块钱呢!” 被问及是否会和社区的北京大妈一起跳广场舞时,刘大爷的老伴儿直摆手,说:“根本没有时间啊,比在老家忙多了!再说和人北京老头老太咱也搭不上话。现在就想回我那三四线小城待着,可是儿子需要我们啊。”
国外老人: 独立自由,崇尚“以房养老” 西方人一直推崇“以房养老”或者其他方式养老,西方谚语说:上帝要毁掉一个人,先毁掉他的头脑。反过来说,上帝要存活一个人,就会让他们保持头脑清醒。这一说法用来形容欧美老年人的生活,可以说是再确切不过。许多美国老年人利用房子和存款,找人帮忙做自己做不了的事,用这种方法照应自己的老年生活。 欧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年轻时生活方式的延续。独立自主是美国生活方式中的代表。 有不少老人退休后从北方搬到南方热带、亚热带气候的佛罗里达州,或搬到中部沙漠气候的亚利桑那州,很大的动机是为了延长独立自主的年份。因为温暖炎热的气候省去老人冬天扫雪的负担,而干燥的沙漠气候可使有关节炎的老人减少发病的机会,延长了自我照应的时日。加上这些炎热的地区在空调普及之前发展缓慢,相对来说,房地产比较便宜。 美国老人罗拉就是一例。她卖掉原来比较贵的住房,买下比较便宜的现住房,一进一出,省下了一笔钱做自己的。在服务产业相当成熟的美国,有钱常常就等于有自主权。 经济上独立自主,独立生活是绝大多数美国老年人所遵循的生活原则。孩子长大离家后,许多美国人从大房子换到小房子。退休后,若体力下降,就会从小房子换到单元房,以减去庭院管理,诸如割草之类的事。如果体力继续下降,他们就会从单元房换到部分护理居住。到完全丧失自我护理能力时,万不得已才住到养老院。绝大多数老人都是一步步退却,不轻易放弃每一步,能自己做的绝不求人。 在德国,老人倾向于住老年公寓。埃丽卡·科赫是奥古斯提诺老年公寓的住户,女儿弗里德里克·施瓦茨基本上每周都来看她。自从老伴去世后,她决定搬到这个老年公寓居住。女儿开始还担心妈妈不能适应,不久后发现,她们母女俩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一起相处。“一方面不用担心平时妈妈有急事找不到人,公寓24小时有人值班;另一方面,去了也不用光忙着帮妈妈干活,公寓有保洁服务,更多的时间可以陪妈妈。”而平常女儿不在时,妈妈可以跟公寓里的其他老人一起玩桥牌、参加文娱活动,也不会感到孤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独生子女的悲哀:如今孝顺已成奢侈品,公立养老排队100年,而私立...》 精选七李老今年70岁,老伴儿68岁。退休前,李老夫妇都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培养子女的问题上,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优势。李老的两个儿子,曾经是、如今也是他们老两口的骄傲。他们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继续深造并取得了高学历,如今都在北京定居。在世俗意义上,有这样的两个儿子,对于任何家庭的长辈来讲,此生都应当算是功德圆满了。而“功德圆满”,也是李老在接受我采访时,除了“理性”这个词以外,最喜欢说出的词语。但在我听来,这四个字从李老嘴里吐出,并不尽是欣慰的情绪,相反,多多少少还有些自我劝慰式的唏嘘。李老的表述,在我访问到的老人中最有特点。长期的科研思维,使得他的表述极富逻辑性,但又并不显得刻板机械,反而更有一种可信的抒情力量。结束采访后,我对他笑言:李老,您具有诗人的气质。李老哈哈大笑,说:科学本来就是有诗意的。以下内容,根据老李自述整理——文 | 弋舟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记者”(ID:reporterbbs)。1两个儿子远居北京,我们的老年空巢生活,过了将近有十年了。起初,一切似乎都还和谐。充裕的养老金足够我们老两口安度晚年,那段时间,我们还经常出门旅游,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这对在抚养子女上“功德圆满”的老人,越来越感受到垂暮生命的重荷。我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最近两年,更是每况愈下。我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老伴儿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彼此的医生,一个替另一个量血压,一个监督另一个按时服药。我们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而且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其中的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都没力气将对方背出家门,而且另一个也势必会跟着累倒。这种担忧在今年年初得到了证实。当时,我的心脏病突发,幸亏邻居帮忙,打电话叫来了 120 急救车。老伴儿也想跟着急救车一同去医院,被邻居好说歹说地劝住了。邻居也是好心,担心她跟到医院去只会把自己也急出毛病来。可是当天晚上,一个人在家的老伴儿突然感到天旋地转。依靠平时掌握的医疗常识,她理智地没有进行多余的挣扎,而是就地躺在了地板上。躺下后,老伴儿就感觉到完全动弹不得了,整个身子已经完全不受自己的支配。她后来说,那一刻,她认为自己要完了。就这样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直到黎明时分,老伴儿的病情才渐渐缓和。她始终不敢动,更不敢睡着,她怕自己一旦睡着了,就再也不会醒过来。等到第二天,邻居发现了她,喊来120,后脚跟着前脚,把老伴儿也送进了医院。这件事情发生后,我们这对老夫妇的空巢生活正式敲响了警钟。2我们不是没想过去北京和儿子一起生活。以我们俩的收入,即使生活在北京,也不会给孩子们增添太多负担。但是,北京的情况太特殊了。孩子们在“北上广”之外任何一座城市生活,我和老伴儿的晚年都不会遇到今天这样大的困难。两个孩子目前在北京生活都算稳定,也都买了自己的房子,这样已经算是“功德圆满”了。但要说宽裕,却绝对算不上。两个孩子买的房子都是150平米左右,合计下来,这两套房就将近1000万了。买完房子,他们的人生基本上就被套死在那一百五十平米上了。因为太不容易,孩子们的心理上,就格外爱惜自己的小家庭、小日子。这种心理,也可以说是自私,但老我和老伴儿都能够理解。按说150平米的房子,除了他们各自一家三口,也够住下我和老伴儿了,但孩子们谁都不主动开口请我们去住。有一年过年,全家人都在,两个儿媳妇用开玩笑的方式互相说:现在国家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标准是30平米,如果咱们谁家再挤进两个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线以下了。也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和老伴儿当时只能相视苦笑。也许生活在北京,这条“小康线”就是孩子们潜意识中的一个底线,如果击穿了,在心理上就是对于他们人生价值的否定。他们好不容易在北京立了足,过着还算体面的“小康”日子,我们做父母的,也不忍心扰乱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成功的心理抹上一道阴影。而且一个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对私密些的空间,这个观念我们老两口也是有的。让我们和孩子们挤在一起,也会替孩子们感到不便。还有个办法,就是我和老伴儿在北京租房住。可是,怎么盘算,这样都不可行。即便我们住在北京,儿子就在身边,可日子一样是我们老两口自己过,一样是空巢家庭——顶多周末时候孩子们能过来看一眼。这样就等于是白白花了一笔冤枉钱。思前想后,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和老伴儿独守空巢。3对于暮年生活,我们老两口不是没有做过设计。可现在看,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我们的想法都太过乐观了些。当年,我们退休的时候想着,自己老了绝不拖累孩子们,以为我们老两口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自从他们考上大学那天起就已经“功德圆满”,从此,在彼此的义务上都不做强求。那时我们想,在自己的老年,可以依靠不薄的退休金游山玩水,完全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直到老的哪儿也去不了的时候,就找一个小保姆伺候自己。起初,一切都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着。我和老伴儿退休后年年去外地旅游,在丽江,我们还租了一间民房,连续3年都在那边过的夏天,自己买菜做饭,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我们老两口自得其乐,孩子们也很高兴,都说自己的父母真潇洒。因为彼此无扰,我们和孩子们的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样的日子没有过上10年,计划就完全被打乱了。我们没有料到,自己的身体垮得会这么快。我年轻时候做科研,玩命加班的时候太多,身体留下的亏欠很大。这一点,算是个变量,我们没计划进去。怎么办?只有终止云游四方的日子了,提前进入请保姆的程序。可是,真的开始请保姆时,我们才发现自己太幼稚了。在我们的思想里,花钱请人为自己服务,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小便失禁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