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律诗怎么写律诗

读书笔记《茶席曼荼罗》
& 《茶席曼荼罗》
艺术家出版社
我有一席,茶器相和,虽是两分,还是一个。
台湾的传统文化做的好,特别是茶文化,有日本人五十年统治下来的味道。但是还是有点酸。
第一章&& 茶曼荼罗
茶席是一种什么味道
茶席成为一种自我询问与对话的作业方式。
茶席象征着一种审美的合理性,让人感受到一种能量,而其中隐藏着可能突破的原动力。
茶器是终身伴侣
如果现代人的生活上能采取对茶器的投入,那么茶席给人的亲切感就不只是为了喝茶而已。
桌布用对颜色,会使茶席的参与者带来不可思议的安定感。
茶器的摆设犹如参禅悟道,凝聚精气神韵。
茶壶成为书法大师
用壶如写字,见杨万里诗,银瓶注水如提气运笔写字,有时行云流水,有时气势如虹。
品味茶器要想到陆羽时代二十四种茶器的考究,要感到陶瓷文化的魅力。
茶器增值的诱惑
茶席上的茶器具有颜色、温度、质感、深度,蕴含着茶人的一种精神。选择不同质的茶器表现了茶人不一样的心境,也会强烈诱惑宾客的心。
如茶席摆设不得宜,可以将茶器解体,等待着茶器组合成另一种不同的境界。
没有秩序的秩序
茶席的摆设有时从部分出发,例如从壶开始;有时从整体开始,例如跟环境结合,看起来是矛盾的逻辑,却是摆设茶席的趣味所在。
透过茶席美学的介面,可延展到对现实生活美感的追求。因此,学习茶席摆设,成为体现摆好茶席的生活美学,这也是将茶艺的情调、艺术的趣味,揉进审美的观照和体验,并对照出内心情境的交融,这是本书提出的核心价值。
布置善巧不善巧
明朝太极易象字师来知德:我有一丸,黑白相和,虽是两分,还是一个。大之莫载,小之莫破,无始无终,无右无左。
以佛教密宗曼荼罗图化出茶席的图。
茶席的精神娱乐性
茶席贯穿茶、人、茶器三者。
茶人通过自己,将茶客和品茗环境的普通形象,透过观念引升茶席涵养的超凡视觉管、引发震撼冲击力,进而主导茶席带来的“精神的娱乐性”。
“精神的娱乐性”说明茶席独具魅力,是茶道最佳的诠释。
中国一直有事实茶道,这里作者想提出他认为的茶道核心思想。
喝茶有什么“道”
中国自唐有茶道之实,无茶道之名。
“茶道”各走各“道”
朱自振指出:中国提出“茶道”之名实际上是“有道无学”,只存在事实的茶道,却未形成固定的记载与理论学说。
日本美学教育家冈仓天心,十八世纪在日本倡导“茶道”,作为国民生活美学的载体,并使“茶道”成为国粹,茶道就是美学。
如何演绎出“事实茶道”
由茶席入门构建事实茶道。
茶人要有理性与创造力,加上对茶席的表现要热情怀抱梦想,才能在方寸之间掌握人与器的“对话”。
中国历代茶器的丰碑,让后人觅得潜藏其间的元素,作为奠基茶席的基础。
或以一壶一盏体味平淡而山高水长的文化况味,或壶杯相映同赏其色,又可玩其形制。
如何诠释茶器内涵
茶器本身没有表现功能,须由茶人透过茶席的设计和演绎,才能将茶器隐逸的文化符号清楚的表达。
如何欣赏茶器美
须从茶器外形、制作理念连结,并与用茶茶种、茶席设置地点呼应共鸣。
轻发酵的茶,茶汤清明,若用杯非白色挂釉,就难表现茶汤的透明度。茶席的这些小地方可以窥探茶人在文化的素养与用心。
如何以茶席自娱娱人
茶席的丰富多彩,超越了饮茶与喝茶层次。
茶人通过学习茶席的摆置,对茶器的认知和学习,先要自娱自足,才不落于为器所用的窘境。更要回归到茶席的仪式、清规、仪轨的制定与执行。
第二章&& 茶席人文
来自心灵超脱物欲的满足,正是茶席深层打动人的愉悦。
茶对中国人有野趣,古诗为证。
甘苦的闲适人生
用茶让自己的心闲适下来,能体味出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带来的逸趣。
闲适不是空泛的享乐主义,关键在于茶人对茶器必备文化认知。
枯索中的新味
文徵明句:午眠新觉书无味,闲倚栏杆吃苦茶。
品茶适合“精行”之人,我们常对“俭德”颇多理解,而“精行就是要求生活精致,摆设茶席的细致认真,有条不紊就是创造精致人生的形象。
喝茶也要有创意
苏洵:焚香消书永,听琴煮茗送残春。
茶有“隐”的品格,古人诗文为证。
视觉与心灵的调和
准备茶席的工作每次都不可能完全相同,都是独一无二的,真正茶席之必然永远保存在美学之中。
用直觉来摆设茶席
直观性、形象性、整体性
茶与器是整体的概念
既要懂茶的特性,又要懂茶器的特性,两者的特性要为泡出最好的茶服务,而又要懂得变通。如投茶量并非仅僵化的看容积大小,还要考虑到茶叶的条索大小、焙火高低,喝茶人的口味。
第三章 盛唐茶席 华丽典雅
陆羽茶经生活写实,唐僖宗窖藏金银器出土再现。茶席华丽,典雅风范。
陆羽最喜欢的茶杯是青瓷,可见唐人饮茶尚绿。
唐代品茗的魅力在哪里
一是品茗活泼生动的魅力,繁复。如《茶经·四之器》所列的茶具,又所制作这些茶具最理想的各种材料,精细复杂。煮茶饮茶的优质选材,为的是让茶汤有最佳表现,但动辄百款百斤的器皿,并非人人可用。所以《茶经·九之略》中又有“六废”之说,在六中情况下可以简化茶具使用,可以让茶席简约实用,这也是盛唐茶事兼容风格的呈现。
茶具可大可小。
茶席和茶互为尊重。
汤瓶要小“易候汤”,容积标准化,高15公分上下最好。
茶汤颜色与茶盏釉色的调和决定唐代越要青瓷第一。
李刚认为应以陶瓷的立场来扩大青瓷之美,陆羽仅从茶汤颜色来评定只是茶人的偏好,而且未必客观。越瓷的精品后来被称为秘色瓷。
神秘波斯的工法
从一些出土茶器,特别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器的纹饰中可以看出波斯风格,这说明了唐代与波斯的茶文化交流让人惊喜。
一套迷你版唐代茶席
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藏有一套较简化的唐代茶具,共十二件,全用滑石做成。
唐代茶的要点是匀称。
拥抱秀异的奢华
茶席的品味是由文化资本所表现出来的品味。
盛唐茶席,华丽简约在调和中秀异出隽永。
宋代茶席 品不厌精
点茶流窜生活的美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十八学士图卷》即《文会图》,刘松年的《撵茶图》,其实作者都不确定。但都写真宋代品茗时的精致表现。均是表现文人雅集,啜茶点茶。都有备茶吃茶的场景,图绘多项茶器和布局情景是一种寄语郊野的茶席活动,《十八学士图卷》中绘的茶器有黑漆茶托、建窑茶盏、水注汤瓶、水瓮、放置茶器的都篮……《撵茶图》中的茶器有茶磨、茶帚、拂末、茶筅、青瓷茶盏、朱漆茶托、玳瑁茶末盒、水盂、提梁鍑等,由多项茶器组合呈现宋代品茗茶席的极致。
斗茶的羞耻心
同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赵伯驌(su)(年,字希远)绘《风檐展卷》确切点出宋代文人生活四艺。点茶、挂画、插花、焚香,画中主角坐几榻悠闲自得,等待茶童送来茶器,茶童托盘上绘着黑漆茶托、茶盏、水注,这些正是宋代点茶必备的茶器。
另一幅无款绘著的《文会图》则具体描绘在林中屋内,宾主三人对坐的小型茶会场面,主人备着三只黑漆茶托、青瓷茶盏,旁有茶童焗盏洗器,好为客人与主人一场斗茶做准备。
品茶忆故人
原来林和靖也是大茶人,有诗篇《尝茶次寄越僧灵皎》,可见茶与隐士的关系。
元代茶席 含蓄澎湃
点茶法的余晖
出土的墓室壁画写真着元代品茗风格,画中描绘元人品茶情景,画的是承袭宋代风格的点茶。壁画传真了当时茶席的现场精华。山西大同冯道真墓室画《道童进茶图》画出来当时点茶器重所用的汤瓶、盏、托、筅等茶器一应俱全。茶桌上所画茶罐上写有“茶末”字样。
还有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元墓壁画《进茶图》将点茶茶器画成一幅茶席图。
墓室壁画藏玄机
壁画中写“茶末”的茶罐,原出处是一九五八年十月,山西省大同市宋家庄发现元代冯道真、王青墓上的壁画。考古发掘了该墓壁画中的东壁南端绘有《道童煮茶图》。考古报考记录:“画面南北长1.52米、宽1.18米。道童面带喜悦,右手托碗,左手捧物置于胸前,立于草坪之中。道童身高73厘米、腰宽14厘米,发梳双髻,身穿大斜领宽袖土黄色道袍,内穿短布水裤,脚穿云履,腰系丝带,垂于袍外。道童背后绘有毛竹,竹前有形式古朴的八仙桌,桌腿及装板为深土黄色,桌面深棕色,上置覆碗三件,大盆一件(下置圆形座),带盖罐一件,罐腹部斜画一长条方块,上用墨写楷书‘茶末’两字,碗托子三件,叠放于左,其旁置勺一件,另外还有小笤帚一件,仙桃一盘,‘仙品’一盘。桌高46厘米、宽44.5厘米。道童前侧绘有虎眼石及牡丹花。”
《道童进茶图》出现彰显了几项意义:一、点茶仍在元代流行;二、用器以茶碗、碗托、小笤帚一应俱全;三、使用茶为已碾过的“茶末”,而为了保险防异味还装入茶叶罐,外面以黑字写上“茶末”,这是佐证元代保有前朝点茶法,元代征服宋朝,政治上统治了大宋,在生活习俗中却被茶文化给融入了,甚至爱上“茶百戏”的趣味。
元人“疯”分茶
一九八二年七月,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发现一座元墓,墓室中的生活图共两幅,画于东西壁面之右半壁。大小相同,幅宽140厘米、高84厘米。
出土报告记录:“东壁在醒目位置上画一长方形高桌,四足细长,桌沿下镶曲线牙板,腿间前后连单枨,左右连双枨。桌上一端倒扣三件圈足、敞口、浅腹碗。碗侧一盖上及腹部均饰莲纹。旁有一黑花盖罐,盖形同前,器腹饰捲云纹构成兽首。”
敞口浅腹碗即为宋斗茶必用的盏器,碗侧放的就是用来击拂茶汤的“竹筅”,而放在桌面的黑花执壶正是用来注汤的“水注”。斗茶用器一应俱全,正为元人品茗茶席的布置作了说明。
出土报告说:“桌旁立一人,头戴有花饰的硬肩幞头,长圆脸,身着圆领紧袖蓝长袍,中单红色,外加短护腰,左手捧一碗,碗中一物似为研杵,握于右手。西壁画高桌上放黑花瓷壶,盖罐和元代典型的‘玉壶春’各一件。桌旁也立一人,头戴硬角幞头,身着圆领窄袖袍,加短护腰,脚穿黑靴,双手托盘,盘内置两碗,作供奉状。”碗中的研杵系源自茶碾器。
元宝山墓壁画中所用茶器,从敞口浅腹茶盏,都与宋代斗茶茶盏一脉相承。
马可孛罗看过的青花茶盏
1970年北京出土元青花带托小盏。可见元代散茶盛行。
1972年《考古》中《元大都的勘察与发现》中记载,元青花带托小盏出土地点在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出土器物有青花碗四件、青花杯两件、青花托子两件、青花觚一件、青花壶一件。
元青花是蒙古人于至元15年(1278)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官府机构“浮梁磁局”掌管烧造的瓷器,藉由对外贸易,为元朝带来大量收入,尤其是景德镇针对海外贸易的特殊需要,按照伊斯兰国家的习惯,生产了大量纹饰精美的青花瓷器,至今传世品仍受世人喜爱。这也是意大利作家马可波罗进入元大都(今北京)时亲眼目睹青花盏为民所用的盛况。
釉色与汤色的绿光组曲
写出元青花盏托极适合冲泡绿茶。
初入口的浅尝之美
写出元青花有的釉有利于发散茶香。
又写茶盏符合人体力学,特别是花纹影响视觉从而影响口感。
端起元代品茗风华
元代盏托在中国茶器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性。茶托诉说着宋代吃茶法的雅趣与精致,盏缩小了,开启明代以后散茶用杯的先河。
明代茶席 浪漫苏醒
四大才子爱茶终不悔
茶叶制作方法的变动,引动茶器的转变,茶席布置也由华丽繁复趋向隐逸清静。
明画茶人的隐逸在画中不发任何语言。明画中茶室俭朴造就了简朴清静的茶席。明代文人特别是吴门画派着墨钜深。
著名的有唐寅的《七言律诗》轴,透露“水为茶之母”的要件;钱谷《惠山煮泉图》、沈周《汲泉煮茗图》就描绘了江南文人以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第三泉——虎跑泉煮泉烹茗的实景。
茶画反映明人幽雅清静的品茶环境,仇英《松亭试泉》、唐寅《品茶图轴》、李士达《坐听松风图》皆见到明代文人喻品茗追求的人生理想境界——清幽自在。这些画作也体现了一切茶事所用之处皆同禅道,自无宾主之茶,宾主融为一体,在无压力下自然进行茶席。
喝绿茶带来什么感动
文徵明的《品茶图》,在草席内两人对坐品茗,上置一壶两杯,茶寮灯火正旺,童焗火煮茶,后有茶叶罐。这是一幅文人茶会。茶室简谱清静,傍溪而建,没有富丽堂皇,草屋反映茶室的简朴。图题诗云:“碧山深处绝尘埃,面面轩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火也。”这位自喻“吾生不饮酒,亦自得茗醉”的文人,在自己茶室里与好友清谈。
沉潜于深层的永恒,隐逸带来的雀跃。
隐逸在壶与杯相遇的温柔气氛茶席里,对山水自然及文艺有独特的审美,具有抒发自我、脱俗独赏的特点。
明代著茶画抒己见成为历代之冠。
茶画看简洁的明代茗风
茶器多样,品茗茶席要懂得驾驭以繁化简,明画中写实再生。
《煮茶图》画于嘉靖戊午(1558),以白描技法绘成,画面右边主人,席叶坐于竹炉前,正聚精会神挟碳烹茶,炉上提梁壶一把,右旁两罐,一上置水勺,罐内或贮山泉,以便试茶。主人面前,一仆收卷侍侧,一文士展卷挥毫作书,状至愉悦。席上备有笔、砚、香炉、盖罐、书卷、画册等。画面呈现文人相聚,论书品茗,弥漫书香、茶香的清雅悠闲生活,也是明晚期绘画常见的题材。
此画非常写实地将晚明文人用器聚之一堂,无论茶器、文房用具或是瓷器盖罐器型,皆与嘉靖时期器物相符。竹炉上的茶壶与江苏南京嘉靖十二年(1533)太监吴经墓出土的提梁壶的提梁形制基本一样;而壶身又与福建漳浦万历四十年(1612)工部侍郎卢维祯墓出土鼎足盖圆壶极为接近。
谢环(生卒年不详,字廷循,一字庭循,号乐静,浙江永嘉人)《杏园雅集图卷》、唐寅《琴士图卷》、仇英《东林图》一直到明末李士达《坐听松风图》,品茗的茶瓯的盛行与观赏茶色有关。
用哪种茶杯喝茶
明代品茗重视的是青花杯或是白釉小盏,这种风格影响到日本煎茶道风格,并联动影响了闽南、广东与台湾使用小壶小盏的风格。
琴棋书画有茶伴
陈洪绶《品茶图》中有两位文士对坐于山石,双双手拿白瓷杯。一位文士身旁置有茶壶、煮水器、茶炉。茶炉中的火正旺,一碗茶饮尽,好一场琴棋书画的清赏。
清代茶席 经典豁达
清宫里都喝什么茶
康熙时的《耕织图》、《养正图》,雍正时的《雍正像耕织图册》,乾隆的《太平春市图卷》、《十二月令图轴·二月》、《汉宫春晓图卷》、《泛舟煮茶图》、《乾隆雪景行乐图轴》、《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轴》皆可见皇帝与后妃们于宫园烹茶品茗的风雅活动,有多人的雅集,有独啜的场景,茶器系内府造的官窑器,其中壶器与杯器正迈向制瓷巅峰的极致,使用便利的盖碗成为新宠。同时茶的进贡上朝也受到皇室激励,而呈多元面貌。
南北喝茶大不同
王翬的《石泉试茗》,金廷标(生卒年不详,字士揆,乌程人,画家金鸿之子)的《品泉图》,董诰(,官大学士,浙江富阳人,字西京,号蔗林,一号拓林,董邦达子)《复竹炉煮茶图》,阮元(,乾隆年间进士,字伯元,好芸台,江苏仪征人)《竹林茶隐图》,金农(,清代画家,浙江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玉川先生煮茶图》,钱慧安(,上海高桥人,初名贵昌,字吉生,号清路渔子,室名双管楼)的《烹茶洗砚图》等。汪士慎(,安徽歙县人,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自述“茗饮本生千瓮雪,蓬生三径逐年贫”有“汪茶仙”之号。高翔(,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字凤岗,号西塘、樨堂)为巢林作《煎茶图》:“巢林先生爱梅兼爱茶,啜茶日日写梅花。要将胸中清苦味,吐作纸上冰霜桠”。
清代阮林曾有《竹林茶隐图》中有“画竹林茶隐图小照自提一律”序:“时督两广,兼摄巡抚印。抚署东园,竹树茂密,虚无人迹。避客竹中,煮茶竟日,即昔在广西作一日隐诗意也。画竹林茶隐图小照,自题一律。”他们都是在啜茶活动中的清苦味化作纸上体裁,是书法感情的情境写照,更是一时作画的流行素材。
茶担子见证百年茶颜
闽南茶风中的茶担子,扬州又叫“游山具”,颇有意思。
泡功夫茶朱泥壶最出名
潮汕壶的砖泥料可以修饰茶中的单宁酸。
现代茶席 入境随俗
松竹茶席最合味
讲到茶竹关系:
唐代王维“茶香绕竹丛”;
唐代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
宋代苏轼“茶笋尽禅味,松衫真法音”;
宋代陆游“手执风炉竹下来”;
宋代张来“蓬山点茶竹荫底”;
元代马祖常“竹下茶瓯晚步”;
明代高启“竹间风吹煮茗香”。
茶席上放花合适吗?
许多古人认为花不宜茶。此处有审美。
走出户外泡茶去
日本茶道表千家、里千家推动茶席重气候。春日茶席叫“新绿”;立夏茶席因使用风炉叫“初风炉”;秋日赏月茶席叫“月见”,适逢赏枫叶叫做“枫叶狩”;晚秋茶席因使用旧茶称“茗残”。
任何场地都可办茶席
徐渭《茶事七十》……
冯可宾《岕茶笺》“宜茶十三境”……
茶席跟着时序走
日本茶道茶事七式:正午、夜咄、朝、晓、饭后、迹见、不时。
生活茶席 韵味故事
以实例讲布一场茶席的步骤、要点。
一、主题设定。二、用茶选器。三、茶席禁忌。四、述说茶器身世。五、选好水才能泡好茶。六、行动场域大挥洒。七、用心泡好茶——不语。
我的茶席 随心所欲
经营位置。随类赋形。应物象形。
&&&&&&&&&&&&&&&&&&&&&&&&&&&&&&&&&&&&&&&&&&&&&&
日历三地于南书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征稿及活动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国学园地】2013-8月精华
一、国画: 石榴 & (作者:票友高老头,国学园地版主)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75868&extra=page%3D1
二、九嶷派 若冰&&阳关三叠(古琴曲) (作者:若冰,国学园地首席版主)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75203
三、书法 甲骨:万物皆师(作者:谭杰氏,国学园地版主)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75644&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26digest%3D1
四、不寐二首(作者:青牛,齐鲁国风版主)
& & & 《一》
风雨愁无寐,烟吸一点红。
寒蛩怜泣露,误我梦江东。
& & &《二》
许诺期沧海,听香约谢桥。
踏莎人去后,消息问芭蕉。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45914&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26digest%3D1
五、国画: 冰山(作者:北人杨虹,国学园地版主)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79057&extra=page%3D1
六、题杨虹老师《荷塘秋色》图:五律&《荷塘秋色》(作者:清芬,国学园地版主)
依稀似落红,争奈又西风。
水浸芳心苦,露沾明月清。
烟波摇玉影,缃叶隐凫踪。
试看飘零处,萧疏几不同?
於:二〇一三年八月四日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48965&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26digest%3D1
七、[金石书画] 篆刻:无限关山(作者:煮石散人,国学园地版主)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75785&extra=page%3D1
八、[曲联] 暗香二首(作者:碧水蓝天,四星诗友)
暗香 ● 苦恋
&&次韵姜夔之《暗香 ● 旧时月色》
& & & 朦胧暮色,映高挑俊影,凭栏鸣笛。寂寞伊人,急盼春花有心摘。无奈笛音渐远,猛折断、手中诗笔。恍惚见、倜傥情郎,疾步进茶席。
& & & 南国,巷空寂。遇朔风劲吹,池畔冰积。浪涛痛泣,孤泛轻舟苦追忆。?回首缠绵又现,几曾经、情留双碧。眼迷茫、秋菊放,艳香兼得。
暗香● &辞别
& & & 如鸣佩玦。望潺潺流水,悲欢纠结。几度钟情,换得珠玑众称绝。入睡醒来亢奋,细斟酌、成诗方歇。犹喜爱、夕照桑榆,舟楫荡银雪。
& & & 辞别,久关切。念芷兰枯艳,蝶梦圆缺。遍翻谱牒,何处相思寄红叶。回首缠绵又起,更难忘、怀春时节。仲秋乐、同品味,菊香月洁。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53778&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26digest%3D1
九、秋趣(国画)(作者:国风玉砚,国风玉砚首版)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79003&page=
十、[蝶恋花] 秋兰(作者:紫箫横吹,国学园地版主)
欲挽春兰春已累,负手盘桓,探访秋时萃。且喜紫砂舒萼蕊,馥浓飘袅横烟翠。
兰指羞遮梳凤尾,绰约柔姿,宛若伊人媚。赏尽仙葩胡不寐?花台芳沁阿谁醉。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68910&extra=page%3D1
十一、《鹊桥仙》(篆书)(作者:蜀南重午,六星诗友)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67809&page=
十二、[曲联] 七绝 忆 (新声韵)
每每母亲忙灶台,蒸馍之际我烧柴。
时光一瞬匆匆去,香味常从梦里来。
地址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81475&extra=page%3D1
十三、[金石书画] 国画: 逐鹿泉(作者:禺樵,国学园地版主)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78686&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26digest%3D1
临江仙---癸巳七夕(作者:杜不若,二星诗友)
俯拜凤庭星月,仰怀鹊渡云烟,良辰天上共人间。可怜诸俗子,徒羡两神仙。
绛汉虽多阻隔,丹心未废萦牵,涛声如诉又经年。何须嗟少聚,只怕到无言。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80218&page=
十五、【五律一组 江南莲花开 入韵】(作者:文向蓬莱,燕赵风骨版主)
引:【夏歌】 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摘&江南莲花开&句为韵,并首句入韵。
(三)莲韵
浅淡几枝莲,婷婷谁比肩。
偶逢新雨濯,时向白云眠。
开谢未经意,清宁皆为禅。
出尘何造化,低看一涓涓。
(四)花韵
盈盈六月花,潋滟满塘霞。
月霁千重影,云微一抹纱。
窈窕无俗媚,淡雅最清嘉。
经雨尤芬馥,从容向岁华!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58810&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26digest%3D1
十六、七律&云子诗意图(十首)(作者:禅云子,律诗专栏版主)
涧籁怡然梦里秋,谷空风静好清幽。
寻梅侠影山中雁,枕木琴音天外楼。
幸有诗笺逢白酒,惜无道德对青牛。
欲知飞瀑今何往?叶落翩翩虫自啾。
花木怡芳隔岸居,粉墙环护遣诗余。
蜿蜒妙道悠闲处,潋滟清波自在书。
天上良缘无远近,人间好梦有亲疏。
龙吟细细今犹待,和泪离经愧不如。
草舍望云知路遥,长街柳拂起心潮。
俏妆娇媚红花蕊,润雨稀疏翠竹桥。
清水乱穿风砺石,兰舟分赏雾芭蕉。
买茶溪上连连问,谁煮青梅香气飘?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01310&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26digest%3D1
十七、晚归(作者:绿静春深,二星诗友)
湖光千顷碧,灯火万家红。
仰见秦时月,平分落帽风。
屈曲西溪路,归来带晚霞。
满山黄菊里,红透紫榆花。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60555&extra=page%3D1
十八、[曲联]二人转&&合璧集(作者:青牛,齐鲁国风版主)
沧海别来归梦频,屏前犹忆踏莎人。【青牛续】
今朝携手郊原里,栽束玫瑰合种春。【子佩出】
经年漂泊恨无家,何处温馨梦里赊。【青牛续】
懒问红尘熙攘事,携君泛海共云霞。【子佩出】
寒蝉凄切闭柴门,湖海生涯梦一痕。【青牛续】
花落庭前烟雨后,依窗默默坐黄昏。【子佩出】
晓风露冷觉新凉,山影微微出短墙。【梓煜出】
花谢知君归又晚,无聊闲理旧衣裳。【青牛续】
榭台花落梦凉时,谁续云笺半阕词。【青牛续】
若是清风难解意,莫吹细雨道相知。【云水出】
檐下秋蛩唱未停,一轮明月似曾经。【云水出】
吹箫人隔寒云外,为问归期漫卜星。【青牛续】
小楼昨夜雨横斜,晨起庭前拾落花。【若冰出】
遍地忧伤吹不散,柔荑轻抚玉琵琶。【青牛续】
梧桐夜雨枕寒烟,一梦何曾到辋川。【青牛续】
最忆溪前聊共饮,水柔花好月盈天。【滢滢出】
杯深酒烈浸风烟,独祭轻狂雨再三。【云水续】
落拓青衿鬓星也,采蘋人忆水云间。【青牛出】
去年挽手小河边,碧水蓝天映笑颜。【滢滢出】
应叹谢桥君别后,总教秋雨蹙眉弯。【青牛续】
木落萧萧秋露重,子规啼处梦犹浓。【滢滢出】
归心应似清溪水,云阻偏怜隔数峰。【青牛续】
地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66908&extra=page%3D1
点击图标,表达阅读心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热门文章19981925424194319434332010032140020162383013035113019501958101965,,,,,,,1535200839020121210069194644193025184094001931193319311931SusieSusie192519301932SusieSusie19081937190810772030301943319382070198782519321938193320802033163100020019373070每周一至周日 更新原创文章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 茶业复兴从小喜欢诗词,胡写乱填,颇得其乐,尤其学茶之后,对古老文化的热情,似乎又多了个具体承载的事物,有了茶,诗便多了许多主题与意象。有了诗,茶也多了许多情致与表达。&每一个阶段,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触动,万千变化与创造,都可以由茶、由诗,娓娓道来,字里行间,一啜一饮,无不体现着我们的品味与修养,让人们心灵不死。纵是悲伤,也变得那样的艺术。&茶,其实也如诗,杯盏之间,永远保有的,许是刹那的欣喜与感动,又或者,片刻心头,欲说还休。若为四海传斯物,一世闲人半世仙。——七律《和蒋爷爷咏狗牯脑茶》大学,本就是冲着茶学专业去的,阳春三月,新芽窈窕,行走雾谷深山,花鸟为伴,悉心摘下每一颗茶芽,品尝自己亲手炒制的新茶,再累也不觉疲惫。&茶是生活的,也是艺术的,但不同歌唱、乐器、书画等,享受喝茶的乐趣,是这样的没有门槛,它只静静陪伴在我们的生活中,凭你翻不翻开。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能够从朴实的操作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在平凡的创造中,享受精神的愉悦与自由。&好茶不易,春山的滋味,茶农的期盼,都在这颗颗饱满的新芽上,一泡茶,三克,近300个芽头,光是采摘就至少得半个多小时,天气、原料、工艺,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影响着最后的呈现。不独健康,更是辛勤。能参与这份传递,分享这杯盏中的故事,想象着人们咽下茶汤的欣喜,多留得这片刻韶光,心头充满希望。&清茶好,消解事纷纷,天长惹得行客躁,等闲惊了落花声,昨夜梦初成。——《忆江南·落花》&那些年在学校,每日里沉浸在想象中茶与文学的世界里,翻遍历代茶书、文史典籍,读书,写作,总结,没有烦恼,没有忧虑,颇有小楼懒问世间天的感觉,每晚图书馆关门,孤灯照影,独自归来,却半点也不觉寂寞,可以为了别人的故事,可以为了找寻的情怀,唏嘘扼腕,良久不语。不去想,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不知道,梦醒的时候,会有怎样光景。&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茶,不也如此吗,既然在学校,不如多积淀些知识与记忆,丰富内心的诗情,给精神营造一个可能坚固框架,日后当真入了江湖,再慢慢经历,印证不迟。&累日殷勤为所乐,此生一梦付黄芽。——七绝《蒙山制茶》&四年本科,还有太多的困惑,愿望着能对茶再多些了解,于是,研究生课题,选择了尤为钟情的黄芽,喜它甘甜醇和,不愠不火。黄茶是小众中的小众,工艺杂乱,产量极低,为做好研究,蒋爷爷每日里带我深入大小茶厂,作坊,寻根问艺。没日没夜,尽情投入在茶山的怀抱。还记得蒙顶半山,一条小路,一半是金黄的油菜花田,一半是碧绿的茶园,挎着茶蒌,穿行其间,久不欲归。&累日殷勤,但为所乐,何来辛苦,那年,对它许下誓言:此生一梦付黄芽。想着这辈子,只要能走在这条茶路上,不论有着怎样的遭遇,就是做一颗铺路的石子,只要能追随于茶,心里,也是欣慰的。&风烟散尽千年事,唯有茶香似旧时。——七绝《山中》&为了找到好的老川茶原料,在深山,住着50年代的房子,不能洗澡,没有信号。然而,每日里伴着山间的晨雾,穿进茶丛,听着阵阵鸟语,心里总无比的满足,莫道山中岁月辛!有时候,不小心脚下一滑,一上午采摘的茶芽洒落一半,顾不得地上的火麻草,伸手就检,一颗也舍不得落下。实验处理多时,黄茶又耗时长,常连夜杀青闷黄,手上烫的泡,早已经没有了感觉。看起来是自讨苦吃,可一想到黄茶就无比憧憬,喜欢,又有什么办法呢&但凡得空,四下巡山,看风烟变化,云起云收,胡诌几句诗词,弹一曲江山,扯一把鱼腥草,晚来在山间小亭,点堆小火,烤个土豆,喝一葫芦小酒,或是与蒋爷爷种豆、联诗、寻访古老茶路、茶人遗迹,倒也自在。人间富贵天,又有何羡,此心安处,方是家园。千年前,大明宫里,是否正尝着雅州的新进的石花茶,千年前,蒙山深处,是否家家茶忙。天子汉家,已成过往,老农西蜀,依旧背负淸霜,往事过后,唯茶香不改,最撩人处,还是寻常。&活水新煎林下意,闲听落叶动琴音。——七绝《云顶煎茶》&不知不觉,茶已悄然化作了一种状态,一份心情与视角,点染着平凡的生命,在单纯的投入中,涵养心灵。于是,每有闲暇,或古寺弹琴,或城头独立,或坐饮暮色江风,或邀陪淡月疏星,或桃花树下,铺一茶席,或水湄山间,候松风蟹眼。&还记得,泸沽湖畔,万顷的湖山,宁静的时光,都透过杯盏,摇漾心头;还记得,那年暮秋,云顶石城,置琴寺中,注水,泡茶,忽然,微微的声响,一片树叶,恰落弦间。不禁莞尔,难不成你,也贪恋这茶的芬芳吗。&清梦几时歇,柳老鸥偕,东风未与故人约。一片蒙茸无定絮,又落眉阶。——《浪淘沙·夕阳》&也有迷茫,也有倦怠,但日边清梦,从未停歇。那两年春天,白天做茶,晚上整理数据,没有参考,常辗转反侧,思考着如何行进,偏又不得究竟,小小失误,全部重新来过。还记得那夜寝室,漏断人静,一杯茶,一枝花,论文写到伤心处,顺手端茶,不想竟看到了花苞缓缓开了些,如此美好而宁静,这才是生命恒久的伴随。于是,一切纷繁的杂念与情绪,都不过昨夜依稀雨落,无论结果,都有山头明月相迎。&停杯莫问当年情!又何必愁眉深索,智矩寺中,当年的那眼清泉,依然浸人心脾,还有那始终的一杯茶,等待着与你同赏斜阳。&清茶好,几度送斜阳,勒马停蹄颔首待,藕丝衫袖有余香,莫道是他乡。——《忆江南·世博归来》&喜爱茶,更喜爱这种因茶而生发的状态,每一次茶艺,每一回编创,都想尽可能通过一杯茶的时光,让大家不仅仅喝到一杯滋味纯正的好茶,更感受到茶背后承载的中国人千年来的生命哲学,或是讲述一段历史,或是回味一故事,或是演绎一种情怀。伴随舞美、音乐、灯光的渲染,让人们有所触动,有所思悟,回归天地原本的简单与唯美。得以身心安住,此时此刻。&在德国,一位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教授,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为他和他的妻子,再展示一回中国茶艺术,他收藏着很多中国茶的典籍,全套的茶具,专注地录着,看着每一个动作,欣然微笑,沉浸于这份短暂而宁静的时光。&在米兰,中国茶文化周,老外们纷纷驻足,烈日下,久久等候着一杯茶的绽放,中国的和乐礼让,自如平常,在一杯茶中传递,孩子们双手敬奉父母,恋人们相视一笑,对美的欣赏与认同,没有国界。&不羡杨枝高,非为红尘误。留与苍松一样青,回首白云处。——《卜算子·过袁崇焕墓》&转眼间,到了离开学校的时候,茶的使命,仍在继续,也曾纠结何去何从,也曾陷入别处的风景。无数次地挣扎与质疑,无数次问自己是不是应该妥协一条看似光鲜体面而虚荣的外在。也许都是探索,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爱茶人,或者说热爱茶文化的,初出校门的同学们,心中的远方并非那样明晰。&我不知道到底要“成为”什么,或是“应该”要做些什么。也许,我需要选择的,只是自己的一份价值承担。&我拷问着自己:你究竟热爱的茶,是什么?我回答着自己:我仅仅想保有这份对茶最真实的执念,在世间的行走中,炼就一份因茶而浸润的视角,传递一种积极从容的状态。&如此,是该在固有的形态中谨小慎微,在体制内寻求一份看似的安全感,把自己耗费在获取某一个体面的称谓上,让别人通过所谓的外在的标签来认可的“我”?从而愈发背离初衷?还是抛开所有的枷锁,为了心头所愿,闯出一条自己的路途,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想,便做,只有方向,没有理由,更没有目的。一如喜欢旅行,每每出发寻找古迹,便是一种完成。别处的山峰,都不过是西行路上的诱惑。听起来华丽的殿堂,背离了自己的初衷,便不是积淀,而是虚荣。&春茶不解身何物,千载留得草色青。——七绝《夜半》茶,在山野深林,自开自谢,纵无人采撷,也尽情地完成着生命的代谢,留下的,正是这年年青青草色,滋养人间。&一切,本都是“我”的追寻,若在自己心灵深处那个单纯而非理性的“想”上都不能释放能量,何谈“利国利民”?&今生,就做好这一颗种子,跟随内心所思所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尽可能选择一条契合的路途,不断地突破,在一如既往的坚守中,在当下每一刻的洒扫践行中,获得一份踏实与安心,完成对茶的理解,也足矣。&工作,本只是一种支撑,心中的远方,唯有自己去抵达。且惜行路,自有安排。纵使两岸楼台尽换,还有江边一树树落梅,尤送行船,不管人间。&蒙顶春风君慢采,北国新火待松声,枝头斜月已初升。——《浣溪沙·闻友蒙山采茶》&又是一年新茶时候,南方的嘉木,北国的早春,看着朋友们晒着上山采茶的照片,且煮一炉清泉,等待着熟悉的滋味。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细雨蒙山,江湖路远,你我都是旧行人。&也许,世间的行走,只为多一些历练,一些素材、一些体验,一份视角。我们这代80、90后的爱茶的年轻人,也许还可能为茶做的,或者称之为心愿,便是让中国茶能够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真正合力,不再是山头林立,众说纷纭,而是共同推动茶本身,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活泼,有趣的“轻”形态,提供一些具有价值导向的传播内容,让大众更好地参与体验优雅而时尚的茶生活。&茶也好,诗也罢,我们都只是通过熟悉意象来抒发着心头对应的这份不可逆的感慨与升华。不论是什么样的方式,既然选择追随,无论穷通行止,莫负茶心。&图文|杨瑞END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茶人列传」是茶业复兴倾情打造的一档茶人记事栏目,过去一年,我们集中发布了26位茶美的故事。今年,我们涉及的范围会扩大一些,包括古今男女了解该栏目详情,请加微信:Lust2013往期茶人列传,点击下文标题阅读& &茶业复兴·空中课堂正在火热招生微信号加Lust2013咨询锥子周茶业复兴(chayefuxi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时不时的,外婆还是偷偷制茶,还是那片茶树,还是那双手,还是那个味道——爱的味道,乡土的味道......本周推荐四本书。当我们谈边境茶园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文化之风悄然兴起,与茶文化互为表里,日渐浸润着,慢慢改变着人们看待生活的方式。当代有不少以“书院”、“茶书院”命名的传统文化修习之所在,为传统雅致生活方式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成人的寓言,是为了反思一个复杂的世界。稀土不超标,你都不好意思和领居打招呼这个说不懂茶道的人,一生都以茶践行生活。做茶就跟玩魂斗罗一样,各种障碍陷阱花气熏人
泡法国墨红玫瑰花瓣,体验香颂浪漫
看中国经典有料茶书,享受闲雅生活
夏日香风,只需238元我说人生二十知酒,四十知烟,六十始能知茶,人家问我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因为酒是一种很烈性的,很青春热血的东西,是一种让人燃烧的液体,二十岁的人因为青春年华很容易理解酒的精神。真真假假的普洱茶,让人眼花缭乱,溯本清源,这本书能帮你解决一些困惑消费者选择小产区易武,是这个个性时代中的共性。还是窖藏好。汪曾祺是精致的园林。有小桥流水,乱石横空、修竹茅屋,野菜清茶,锅碗瓢盆,让人觉得亲切。他一生慢悠悠的,画几幅画,写几笔字,炒几个小菜,喝口浓茶,写写文章。多少年之后,我们才知道,这叫小日子。个体主义的退步,团队崛起才有利于大张旗鼓的攻城伐地。我和父亲在茶台上静坐慢品
我陷入了沉思......祝每一位在夏天减肥的胖子都能在今年冬天拥有窈窕身姿!记忆中橘子皮的味道呢?说好的柑普茶呢?这是一次精心准备的茶会,是蒙顿茶膏西南运营团队、上雅国际教育、天下茶友网通力合作的结果,今后希望有更多企业的参与,继续为广大茶友呈现不同的精彩!一切都在变,传统茶企的思维方式,正在迎来新的挑战。人们学会记录时间之后,便十分喜欢与特殊的日子建立美好的联系,于是产生诸多节日。如题。本周推荐3本书。杨先生其文如茶,其性亦如茶,这与她嗜茶有关。这三个标志性年份必将载入普洱茶发展的史册,这三个标志性事件必将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一首茶诗和一句与普洱茶相关的话,也宛如破茧而出的蝴蝶,随便舞动下轻盈的翅膀,就释放出巨大的魔力,引发一场茶界的话语海啸。一些有意思的读书笔记用心则意诚,意诚则形阔,皆为作品服务也。苏岚,在茶的世界里寻找美的逻辑。陈孝文手制十年陈正岩大红袍,干茶色泽乌褐光润,条索均匀,略有短碎。茶香纯正,陈香浮现,炒米香与熟果香相互交融,化于汤水,留于杯底。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在读些什么?产地,是我们谈论茶叶的重要语码。他跑太多地方,居然鞋破了。穿着露脚趾上台,被好几个人认为有济公风范。文化在民间点点滴滴地传播与渗透你以为你懂铁壶?命名形成词语,词语又演变出话语。词语就是权力,话语就是影响力。词语的背后是专家,话语的背后是学者。命名的前端是茶品,是产品,是商品,背后是品牌,是企业,是银子。现在我们是时候需要为古茶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做一些工作了中山箐茶叶特殊的口感被很多商家看好,但商家都相对保密,卖茶时都不愿意推荐,只顾闷着发财,所以中山箐茶叶外界知道就很少,就像抗日英烈一样成为无名英雄。中山箐茶叶特殊的口感被很多商家看好,但商家都相对保密,卖茶时都不愿意推荐,只顾闷着发财,所以中山箐茶叶外界知道就很少,就像抗日英烈一样成为无名英雄。现在我们是时候需要为古茶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做一些工作了命名形成词语,词语又演变出话语。词语就是权力,话语就是影响力。词语的背后是专家,话语的背后是学者。命名的前端是茶品,是产品,是商品,背后是品牌,是企业,是银子。朋友们都远隔天涯,有的常常见,有的缘悭一面,杯水人情,我们的友谊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感谢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茶空间是人们修养心灵的所在,每一个精心搭配的器物,无不充满艺术的创意与感受。一株小花一枝小草,也能让心歇息片刻。停下忙碌,才能感受茶与器给予的美好。本期「茶美 空间」将推荐几家原创茶器尤为出色的空间。早,意为比某个时间提前,或是一件事物生发的初期。这只是一个时间状态,有时候却激发了我们心里的一点点渴望,期待心心念念的事物快点到来。你以为你懂铁壶?文化在民间点点滴滴地传播与渗透而大益在这个市场的溃败和缺位,才给了上述提到的这些茶企机会,抓住山头茶火了一些年(虽然大多又遇到困境了)。老班章也是这些茶企业构筑起来的一个“神话”,没有这些茶企,哪来老班章可言。英国和中国对中医的看法不一样。我爸爸是西医,妈妈是护士,我是中医师。在英国,中医要考执照。但中国不一样,是望、闻、问、切,是手口相传。chayefuxing可订购的茶生活。热门文章最新文章chayefuxing可订购的茶生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茶席设计文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