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厉庄吧乡邵庄有一家苏姓老中医吗

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通许厉庄乡的历史这么牛,你一定得知道!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这是去年发布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厉庄乡的村史当然了,每个乡都有的,文章最下方有提示厉庄乡概况厉庄乡位于通许县南部,乡政府...
这是去年发布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厉庄乡的村史当然了,每个乡都有的,文章最下方有提示厉庄乡概况厉庄乡位于通许县南部,乡政府驻地北距县城3公里。该乡东邻四所楼镇,西接竖岗乡,南邻邸阁乡,北界城关镇。全乡总面积约53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总人口3.8万人,以汉族为主。全乡行政村以及自然村有:厉庄村(前厉庄、后厉庄、黄庄、十里堡)、张庙村(五里铺、黄堂、张庙)、于庄村(康庄、袁滩、于庄)、刘庄村(刘庄、张小耧、沈铺、西毛庄)、东巨岗、西巨岗(西巨岗、南楼、河西新村)、万寨、贠庄、万庄(万庄、代庄、小代庄、刘同庄、洪山庙)、桂店(前桂店、后桂店、姜庄、罗庄、张芳堂、王庄)、马庄(前马、后马、前牛、后牛)、坡于(坡于、楚庄)、双楼(双楼、邵庄、木锨张)、前柏岗、后柏岗(后柏岗、畅庄)、塔湾(前塔湾、后塔湾、大安庄、杨庄)、安王庄(魏庄、王庄、安庄)、靳岗(靳岗、小于庄)、东付村、西付村、犁掩庄(犁掩庄、东毛庄)、范庄(范庄、谢李)等。境内主要河流有:涡河故道自本乡塔湾村入境,前柏岗村出界,孙成河、涡河在本乡万寨村交汇后经过西巨岗流入邸阁乡,谢李沟经本乡后并入涡河故道。安王庄安王庄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东南4公里处,涡河故道贯穿其境,北邻密杞公路,南邻前柏岗村,西靠木锨张村,东邻塔湾村。辖安庄、王庄、魏庄3个自然村,全村现有483户,1938口人,2233亩耕地。安庄、王庄因安氏、王氏始祖于明朝后期最先在此落户,故名安庄、王庄。军阀混战时期,安庄、王庄统一打寨,改名双沟寨,解放后,改名为安王庄至今。魏庄村因魏氏首先在此居住,故称为魏庄至今。安王庄行政村有安、王、李、孔、张、刘、秦、赵、魏、耿等姓,其中安、王、李姓最多。靳岗靳岗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东南4公里处,通玉公路西侧。西邻厉庄村,南邻西毛庄,北与城关镇申庄村接壤。村子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600多米,乡级公路穿村而过。靳岗行政村辖靳岗、于庄两个自然村,全村现有336户,1400口人,2050亩耕地。据传,以前靳岗行政村北面从西北到东南全部是岗丘,解放后还有两个岗子,有屋脊那么高,后来成立集体农庄时,一些村子来拉岗土育红薯苗,现在岗子已基本没有。岗下有条官道,解放前全部是土路,道路蜿蜒,解放后才把这条路取直,后来铺了柏油。据说很久以前,村里人在岗西住,上黄水后,村民都搬到岗顶上散居。因在该村最先居住的是靳氏家族,故名靳岗。村里先有靳、杨、孙、卫等姓,后迁入刘、郭、娄、韩、张、李、董、于、桂、马、胡等姓氏。马庄马庄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南4公路处,西邻万寨村,南邻范庄村,东邻厉庄村,北邻桂店村。马庄行政村包括前马庄、后马庄、前牛庄、后牛庄四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有‘七家八姓’之说,言其村庄小,人口少。1975年3月,原属于邸阁公社范庄大队的三个自然村——前牛庄、前马庄、后马庄和原属于城郊公社桂店大队的后牛庄重新组成马庄大队革命委员会,属于新成立的厉庄人民公社管辖,有6个生产队。据说,这四个自然村建村之初,是以姓氏定名为村之名的,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乱频繁,自然灾害多发,人口流动大,缺少文字记载,没有人能够详述历代以来村庄的演变历史,只能靠健在的老人回忆民国以来村庄的零碎事件。双楼双楼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东南4公里处。南距开封——周口的省级公路0.5公里。全村现有410户,1650口人,1995亩耕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景色秀丽。现辖双楼、木掀张、邵庄3个自然村。据说,邵庄村最早有邵姓人来此定居,以姓而取村名为邵庄。现有姓氏为邵、任、苏等。木掀张自然村有张、杨两姓,张姓在几百年前从杞县青龙寺口迁来。可能由于战乱或灾荒携家外出,现在张姓的坟茔里,只有老祖爷的尸骨,没有祖奶的尸骨,村名的来历,少有人说出,据推测,可能为张姓先祖制作木掀或买卖木掀而得名。清朝末年,双楼于家勤俭持家,家道逐渐殷实,便置地盖房,西头于大帅家盖起一栋楼,并有东西厢房,东头一于家也盖起了一栋楼房,比西头的更体面,门楼高大,安装插花兽,三进院,客房院主房为楼房,配有东西厢房,后有柴禾院,专门盛放柴草和喂养牲口等。过去罕有盖得起楼房的,所以这两栋楼就很是惹人羡慕,周围的人每每说起,就是双楼这,双楼那的,双楼,双楼,都这么说啊说,这个村庄原来的名字倒是让人忘了,就把它叫成了双楼村了。村里现有于、李、贾、刘、修等姓,以前两姓居多,修姓只一家,这个姓氏很罕见,据说百家姓里没有这一姓。西巨岗西巨岗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南7公里处,东邻东巨岗村,西与大岗李乡、南与邸阁乡交界。村北有一条柏油公路与村委、乡政府贯通。西巨岗行政村现有居民315户,1325口人,2115亩耕地。辖9个村民小组。有王、翟、范、郭等四姓氏,以王、翟姓氏居多。西巨岗村与东巨岗村在1976年之前原是一个行政村,称为巨岗村,1976年,巨岗村以巨岗学校为界,分为东、西巨岗两个行政村。现西巨岗二、三组居民系1964年水灾后迁往河西,称为西巨岗新村。东傅东傅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西南4公里,厉庄乡政府所在地西3公里处。东临通(通许)大(大岗李)公路,西临孙城河,原通大公路旧道穿街而过,因与东西小傅庄相对,俗称大傅庄。全村现有110户,508口人,802亩耕地。据传,500年前,本村傅氏先人从外地迁居于此,几经沧桑,繁衍生息,形成村落。原村中央有一小河沟,历史上曾被称作“夹河滩傅”,后来有一渠姓人家迁入,傍居于村落西头,逐渐繁衍。大傅庄只有傅、渠两个姓氏,统称为大傅庄,中间以小河沟为界,傅氏居东,渠氏居西。原本属于一个行政村,1987年经县政府批准,分为东傅、西傅两个行政村至今。东傅村人秉承耕读传家的祖训,以勤劳实干著称。大傅庄文化人多,解放前后在外工作人员也多,成为美谈。东傅村人还有热爱生活、崇尚善德、热爱文娱的良好传统。解放前,每到正月、二月都有狮子会,吸引十里八乡的人前来观看,热闹非凡。狮子会一般在夜晚举行,包括二狮滚绣、大头刘崇、海爬戏鹞鹰等,拌有锣鼓等乐器。“二狮滚绣”穿桌跃凳,翻爬滚打,引狮人翻转腾挪的绝妙表演令人眼花缭乱,给人以雄浑大气、酣畅淋漓之感。“大头刘崇”、“海爬戏鹞鹰”,惟妙惟肖,风雅奔放,令人留恋忘返,回味无穷。狮子会还应邀到外地出演,并到通许县城公演,影响很大,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可惜1958年以后失传。东巨岗东巨岗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西南8公里,厉庄乡政府西南4公里处。东邻谢李村,西与西巨岗村紧邻,南邻西时村,北与马庄村相邻。东巨岗行政村辖东巨岗一个自然村,全村共10个村民组,1670口人,2700亩耕地。很久以前,东巨岗和西巨岗是一个村子,叫巨岗,那时有大土寨,安有四个寨门,村里人原来在寨里居住,后来上了黄水,黄水退后,寨外泥沙淤积,地势增高。土地改革后,一部分村里人搬到寨外东边地势较高的地方居住。直到1975年,巨岗村分离,各自成为独立的行政村——东、西巨岗行政村。东巨岗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东巨岗村最早有王、赵、高、郭、蒋等姓,后迁入张、于等姓。其中以王姓居多,赵、高、郭、蒋等姓人数较少。范庄通许县城南3公里,开(封)扶(沟)公路和惠贾渠西侧0.5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宁静、安逸、楼房林立的村庄,这就是方圆十几里人们所熟悉的村庄——范庄行政村。全村共有226户,974口人,1430亩耕地。土地肥沃,村内的柏油路与开扶公路相接,交通便利。村民忠厚、勤劳、善良。范庄行政村辖东谢李、西谢李、范庄等3个自然村。据传,300多年前,范庄因有一个姓范名叫二德的迁居此处,故称范庄村。桂店桂店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西南约5公里,涡河东侧和惠贾渠西岸之间的狭长地带。通大公路从本村西部穿过,一条引水渠从本村中间流向东南。两条乡级公路贯穿本村东西南北。桂店行政村所辖6个自然村——前桂店、后桂店、王庄、姜庄、罗庄、张芳堂。共9个生产小组,现有农户550户,2500口人, 3100亩耕地。据说在很早以前有桂姓的人在此开了一家客店,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人口逐渐增多,形成了村庄,这就是桂店名的由来。后柏岗后柏岗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东南7公里,厉庄乡政府所在地东4公里处。西邻涡河故道,与前柏岗隔河相望,东临大广高速公路,与四所楼韭菜王村接壤,北2公里与省道密杞公路毗邻,南邻商登高速公路。后柏岗行政村下辖后柏岗、畅庄两个自然村。共有380户,1200多口人,1800多亩耕地。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前后柏岗中间有一方土岗,上植有很多柏树,又高又大,故名柏子岗。沧桑巨变,土岗被水冲成河流,即现在的涡河,柏子岗被分成前柏子岗、后柏子岗,后更名为前柏岗和后柏岗两个自然村。犁掩庄犁掩庄行政村位于通玉公路南侧,距县城5公里处。东邻坡于村,西邻刘庄村,南与邸阁乡张扛庄村接壤。犁掩庄行政村辖犁掩庄、东毛庄两个自然村。现有350户,1370口人,耕地1920亩。相传,犁掩庄原名叫王庄。在汉朝时,王莽带兵追赶刘秀到该村东地,刘秀跑得筋疲力尽,刹那间,就被王莽追上,这时恰巧遇一农夫在村东地犁地。在那万分危急时刻,农夫为救刘秀一命,急中生智,随即把刘秀掩埋在地沟里。等王莽追来时却不见刘秀人影,便继续前追。刘秀得救,为报答该村人的救命之恩,刘秀便把王庄改名为犁掩庄。据传,现在的“马歇蹄”、“蝼蛄打洞”均是来自此传说。犁掩庄村先有王、张、冯等三姓,冯姓已在本村绝户,后迁入董、靳、马、娄等姓。东毛庄的来历。相传是在400多年前,该村北临一条大河,河宽水急,能行驶船只(1974年挖仲庄沟时,在该村东头挖出一个1米多高、80多斤重的大锚,这就足以证明当时确实是一条大河),河的南岸是一码头(现在的东毛庄),据说毛总平先定居于此,他给该码头起名叫毛河沟,此村名一直沿用到清朝中期。后因毛总平在村西500米处建造一花园,又有人长期居住在此,为区别两村村名,毛河沟改名为东毛庄。该村姓氏有耿、张、李、苏、陈、马、毛、良、许、康(后四姓已绝户)等。刘庄刘庄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南6公里,厉庄乡政府南3公里处。东邻东毛庄村,西邻开扶公路,南邻康庄村,北邻黄庄村。全村共有450户,1650口人,2100亩耕地。据传,大约在明末清初年间,该村叫小崔庄,由于刘姓先祖刘双全迁来居住,刘姓先祖当时是位很有名气的郎中,同时对武术也颇有研究。行医为文,打拳为武,因为以文武双全而得名。后来,小崔庄就改名为刘双全村。由于长时间的发展变化,刘氏家族居多,刘双全村又更名为现在的刘庄村。刘庄村有一个老红军叫刘天霞。1927年,刘天霞就跟随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参加了南昌起义,还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刘天霞同志被编在贺龙部下,部队编号为120师258旅715团1营,任司号长。在八年抗战中,他亲手枪杀日本鬼子20多名,被八路军总部授予“抗日战斗英雄”称号,被总政治部授予“人民功臣”光荣称号。刘天霞同志参加过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解放战争等。在这20多年战争岁月里,参加大小战役440多次,多次立功。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为怀念他,每年清明节,附近学校广大师生纷纷为刘天霞扫墓。坡于坡于行政村辖两个自然村,即坡于村和楚庄村。坡于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东南6公里处,隶属厉庄乡。北与前柏岗隔河相望,西与犁掩庄村毗邻,东部和南部分别与四所楼镇和邸阁乡的高顶庄、张扛庄接壤。全行政村现有450户,1800口人,2000余亩耕地。据传于氏始祖于贡杰于清道光年间曾任山西道台(无考证),其子孙于清咸丰年间从靳岗迁徙而来,因村西有一小河沟,于姓定居河坡之上。故名坡于村,后陆续有冯、马、谢、徐、李、邓、何、桑、杨等姓迁至。楚庄相传有一楚姓人氏先在此定居,后有王、禹、刘、周、代姓陆续迁至,楚姓已绝,其他姓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前柏岗前柏岗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东南6公里,厉庄乡政府所在地东南4.5公里处。东临涡河故道,与后柏岗村隔河相望,南与楚庄毗邻,北邻安王庄村,西和靳岗村接壤。全村290户,1230口人,1840亩耕地。明朝胡镒等所著《河南总卷》卷四景致篇记载(通许八景)中,即有《柏岗晚渡》一节,涡河源于开封,蜿蜒东南,流经柏岗东侧,注入太康。岗岭上古柏苍翠,树密林深。鹊鸟翻飞,百鸟争鸣。岗下河水荡漾,碧波粼粼。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河面上薄雾飘逸,密林中炊烟缭绕。往来船只,渔火点点,穿梭水面。乘客的嬉笑、喧闹,加上归鸟的鸣叫,其情其景,真让人留恋忘返。在当时,已名噪京都。据前柏岗张姓2002年2月所立《张氏先茔》碑文记载,张氏祖上于700多年前迁到柏子岗。后有秦氏三公于500年前由河北延邑迁来。至今张、秦二姓在前柏岗亦是大姓。后有沈、谢、高、蒋、米、汪、王、杜、申、孙、杨诸姓相继迁来。后因天灾人祸,疾病疫情所致,申、杨、杜、于、孙已乏后,汪姓于解放后外迁。民国初年,因自然灾害,战火兵乱所致,岗岭上树木被砍伐殆尽,柏子岗已面貌全非,后人为省事,把柏子岗改叫柏岗。解放后,人们将柏岗改称前柏岗,河东的后阁叫后柏岗,沿用至今。塔湾塔湾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东4公里处,西临涡河故道,东邻四所楼镇李庄村,南邻后柏岗村,北邻密杞铁路,郑永公路和大广高速在该村纵横贯穿。塔湾行政村辖后塔湾、前塔湾、杨庄和大安庄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663户,2860口人,3160亩耕地。据传1000多年前,在涡河故道拐弯处东岸有一雄伟壮观、屹然耸立的古塔,把南北两个村庄相隔开来,故有前后塔湾之分,南为前塔湾,北为后塔湾。前塔湾南面的村庄当时有安氏兄弟居住,弟弟居住在现在的安王庄,故称之大安庄。后塔湾东有一村庄,因有一杨姓始祖开辟的庄园,在清初称之为杨庄。后沧桑变化,历年战乱,杨姓逐渐外迁或绝户,现存刘、朱、赵、景等姓氏,刘姓居多。万寨在通许县城西南6公里涡河与孙城河的交汇处,通大公路的东边,坐落着一个楼房整齐、街道宽阔、平坦的村庄,这就是从土改至今小有名气的万寨行政村。万寨行政村辖1个自然村,4个生产组。据考证,1911年前,本村并非叫万寨村,当时共有新庄、朱庄、裴庄、南庄四村组成。为了防御匪盗的干扰,四个村共同商议筑寨之事,因地理位置关系,当时只把新、朱、张三村划到寨里,南庄仍居寨外。后因匪盗猖獗,也逐渐搬入寨里。打寨后因选举万姓为寨主,所以以姓氏代为村名,即叫万寨村。西付西付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南6公里,厉庄乡政府所在地西4公里处,东邻贠庄村,西邻竖岗乡张营村,南邻竖岗乡车岗村,北邻孙营乡张四雨村。一条幽静的孙城河从西付村中间流过。全村现有180户,700多口人,680亩耕地。据传几百年前,西付村叫杏花村,原是姓渠的弟兄俩个从开封县万隆乡金马营村搬过来的,不在付庄住,而是在竖岗乡张营村东头居住。后有小弟兄4人,绝一门,剩弟兄三个,当时张营村很大,宋、郭、李等几大姓经常欺负他们,又过几十年,没办法,就搬到付庄西头,称杏花村,没过几年就改名付庄村(别名大河滩村)。于庄于庄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南7.5公里处,开扶公路穿村而过。北邻刘庄,东南邻邸阁乡,西靠惠贾渠,东邻县电业局35万伏变电站。全村现有居民419户,1650口人,1800亩耕地。据于氏家谱记载,于氏八世祖于善峰1612年从老家六营迁居此地。于庄下辖于庄、袁滩、康庄三个自然村。因于庄村历史悠久,人口又多,故而得名。贠庄贠庄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西南4公里,厉庄乡政府所在地西3.5公里处。西邻竖岗乡,南接大岗李乡,北与城关镇毗邻。贠庄行政村辖贠庄寨里、寨外两个自然村,共有450户,1762口人,2117亩耕地。相传500年前,有一贠氏家族首先在此地居住,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故名贠庄村。以后相继迁入了刘、万、孙、陈、马、代、关、高等姓,至今仍是以贠氏居多。解放前,为防止军阀匪盗的侵袭骚扰,在村庄周围筑起了一个又高有大的土寨,以寨为界,分寨里、寨外两个自然村。厉庄厉庄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南3公里处,是厉庄乡政府所在地。开扶公路、惠贾渠贯穿其境。北依张庙,南接刘庄,东邻靳岗,西靠桂店四个行政村。全村现有873户,3864口人,5000亩耕地。厉庄行政村辖前后厉庄、黄庄、前后十里铺5个自然村(注:居南者为前,居北者为后)。因厉氏、黄氏始祖于明朝后期最先在此落户,故名厉庄、黄庄。前后十里铺据《通许县县志》记载:宋朝时称“潘楼铺”,因宋朝太师潘仁美在该村建有别墅一座,故此得名(注:县志有别墅图示)。现因村庄距离县城十里,所以称十里铺。万庄万庄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西南4公里,厉庄乡政府西北4公里处。南邻貟庄村,北邻密(县)杞(县)小铁路并与城关镇高砦村接壤,西临孙城河并与竖岗乡张营村、张瑞宇村接壤,东邻通大公路并与城关镇辛店村接壤。全村现有456户 ,1916口人,2125亩耕地。万庄行政村包括洪山庙、刘同庄、万庄、西代庄、小代庄等五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洪山庙村。据传三百年前,现村庄东头有一座古庙宇(牛王庙),牛王叫洪山,洪山得道,故名洪山庙,全村现有91户,389口人,541.6亩耕地。王姓占三分之二,芮姓占近三分之一,张姓三户,徐姓一户,该村为万庄行政村第一村民小组。刘同庄村。据传二百年前,此村居住几户人家,其中最早居住的一户,户主叫刘同,后人为纪念他,以其名定为村名,全村现有88户,396口人,435.8亩耕地,马姓占三分之二,刘姓占三分之一,无其他姓氏,该村为行政村第二村民小组。万庄村。全村现有121户,496口人,428.8亩耕地,王姓占四分之三,万姓占四分之一,许姓二户,杜姓一户,因该村人口较多,居于五村之中,故村委会在此设立。为行政村第三村民小组。大代庄(西代庄)村。全村现有117户,489口人,595.7亩耕地。张姓占五分之三代姓占五分之二,无其他姓氏,该村人口较多,分为两个村民小组,即四、五村民小组。小代庄村。因比大代庄小,居于大代庄之东,又称东代庄。据传,百年之前,此庄代姓人居住较早,故而得名——老代庄。全村现有38户,146口人,167亩耕地,代姓、付姓各半,孙姓四户,为行政村第六村民小组。村庄较小,1968年,全村有74口人,通过三十多年的大力发展,变化很大。张庙张庙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南2.5公里,厉庄乡政府北1公里处,开封至周口的一条省级公路从村中穿过。全村现有162户,668口人,816亩耕地。村内均为张姓,别无他姓。相传,五百年前,此地荒无人烟,有一外来户在此落脚,安灶搭棚,刈草垦田,四季耕作,自种自收,自给自乐,自娱为世外桃源也。较有盈余以后,也不忘祭祖教子,且耕且读,并立碑建庙,遥念始祖。虽世事纷乱,但他们勤苦劳作,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渐成村落,有人在一处发现其碑,上写“张爷庙”三字,故给村庄取名张爷庙,后简称张庙村。庙前有一大坑,宽一丈,长一丈五尺,经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此坑原样不改,仍是原初之大小。听九旬老人讲,不管下多么大的雨水,此坑也冲不进泥土,坑沿不毁不瘫,坑水不漫不溢。张庙村历史悠久,张姓人家最初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现居住在村里十字路口,据说过去有一座桥,是古人建的。查看其他乡镇村史,请回复:100如没有你的乡镇,请再回复:101
觉得不错的,点个吧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itongxu114
通许覆盖人数最多信息服务平台,综合信息发布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地区资讯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招标-通许县厉庄乡2016年通村公路工程招标公告 19:56:43 VIP 招标-通许县厉庄乡2016年通村公路工程招标公告通许县厉庄乡2016年通村公路工程招标公告通许县厉庄乡2016年通村公路工程已经上级批准建设,招标人为通许县厉庄乡人民政府,建设资金为财政配套资金,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受通许县厉庄乡人民政府委托对该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欢迎具有相应资质的投标人参加投标,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二、工程概况:2.1、项目名称:通许县厉庄乡2016年通村公路工程2.2、项目编号:豫通财工程公开招标(号豫通财服务公开招标(号2.3、总投资:约670万元;资金来源:财政配套资金;2.4、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5、工期要求:施工60日历天/标段,监理90日历天,缺陷责任期:2年2.6、标段划分:本项目共划分四个施工标段,一个监理标段,共五个标段;施工标段:第一标段:东付至西付段,全长0.466公里;洪山庙至X022段,全长1.630公里;第二标段:Y014至西巨岗段,全长0.797公里;Y005至后司马庄段,全长2.299公里;第三标段:Y015至范庄段,全长1.618公里;范庄至张小楼段,全长1.174公里;第四标段:S326至犁掩庄段,全长1.255公里;田堂至安王庄小学段,全长1.83公里;监理标段:第五标段:对厉庄乡通村公路工程道路建设施工全过程及缺陷责任期阶段监理。三、对投标人的资质要求:4.1、报名及招标文件出售时间:2016年8月 1 日至2016年 8 月5 日,每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联系人:郝 亮(经理)电 话:010-手 机:传 真:010-邮 箱:--------------------------------------------------------------------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内容由会员自行免费发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详询请联系信息的原作者!haoliang216微封面#美女秀场#通许县厉庄乡:厉艳珊_通许大管家-爱微帮
&& &&& 微封面【美女秀场】通许县厉庄乡:厉艳珊
通许封面人物美女秀场GIRLS SHOW姓名:厉艳珊年龄:22岁身高:160CM职业:销售星座:天秤座自我介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兴趣爱好:唱歌 玩 睡觉微语、微心愿、祝福词:待我强大,给自己天下所属街道或乡镇:通许厉庄更多详情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于·微封面你觉得自己够个性吗,你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吗……“通许大管家”为你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将你的自信美丽传播给所有人。报名条件:通许本地人,男女不限,形象气质良好,发送3-5张照片、个人简历,免费参加。报名方法:在通许大管家微信上回复“封面”,然后按照提示填写照片和个人简介。查看封面:在通许大管家微信上回复“我的封面”,查看自己的封面来源:通许视窗封面秀场编辑:通许视窗▍&敬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 & & & &▍&微信/QQ: ▍&通许视窗综合信息门户网站 官网:& & & & &▍征稿:,采纳即奖励10-100元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封面秀场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通许覆盖人数最多信息服务平台,综合信息发布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厉庄初级中学胡英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