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e抗体弱阳性抗体阳性能不能到菲律宾五星酒店工作

乙肝是常见的传播疾病,因此要重视疾病的防治工作,除了了解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和症状外,还应注意乙肝五项的检测报告如何看,全面做好乙肝的防治工作。乙肝五项的检测报告如何看?乙肝“二对半”:HBsAg和HBsAd(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HBeAg和HBeAd(乙肝e抗原和抗体);HBcAb(乙肝核心抗体),正常均阴性。下列各种“组合”的阳性,其意义为:1、HBsAg、HBeAg、HBcAb均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2、HBeAb、HBcAb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HBsAg、HBcAb阳性:表示有既往感染,已获得免疫力。4、乙肝五项的检测报告如何看?HBsAg、HBcAb阳性: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急性HBV感染。5、HBsAb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HBV有免疫力。6、HBcAb阳性:急性HBV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7、乙肝五项的检测报告如何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HBV携带者。(PS:在一起吃饭会不会造成一噶传播。在一起吃饭不会造成传播,公用餐具也不会造成传播。)  更多养肝护肝常识,请点击阅读原文&&  如果您觉得此文让你受益匪浅,不妨转载或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和更多的朋友一起感触吧!养肝护肝肝病交流社区 / 交流QQ群:养肝网(yangganwa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黄疸型肝炎的转归与黄疸的性质、体质强弱、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阳黄、阴黄、急黄虽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乙肝患者平时要复查哪些项目?   慢性乙肝病程往往较长,除按时、合理用药外,患者还应注意定期复查。复查项目主乙肝传染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危险的。乙肝的到来给很多患造成危害,乙肝在我国有着很高的发病率,临床上有很多患发乙肝的患者,乙肝的影响人们不能忽视,要注意其中的治疗方法。我们都知道黑眼圈经常是因为熬夜、情绪不稳、眼部疲劳时发生的,很多女性朋友熬夜后会出现黑眼圈。于是很多朋友担心黑眼圈与乙肝的联系。那么女性朋友黑眼圈是乙肝症状吗?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肝病的发生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养肝护肝,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一同养肝护肝-_-)肝病患者,如乙肝、丙肝、酒精肝等,久治不愈就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这是肝病患者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的病情发展到了肝硬化的地步了呢?“乙肝五项”的检测结果只是反映有无乙肝病毒感染和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情况,以及被检测者目前是否具有传染性的指标,而不是反映病情严重性的记录。(支持我们请分享朋友圈-_-)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病,目前发病率较高,今天向您介绍一下乙肝五项的化验单。(关注健康,关注养肝网,支持请分享朋友圈-_-)转氨酶是存在于肝细胞中的一种酶类,其他脏器如心、肾、肌肉、肺中也有一定的含量。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储存在肝脏中的转氨酶就会进入血液中,从而引起乏力、食欲不振、低烧等症状,也有的轻度患者表现为口渴、嗜睡和容易出汗。肺病少吃苦,肾病少吃甜,肝病少吃辣,心病少吃咸,脾病少吃酸,胃病少吃干。五味不太过,无病保平安。肝硬化早中期有情志抑郁、精神不爽、身困乏力、面色萎黄、两胁隐痛、胸腹闷胀、纳呆少食、恶心便溏、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缓、无力、肝郁虚脾征象。(大家任何问题欢迎提交到微信,您的问题或许会帮助很多人)如果一贯擅长推杯换盏从不怯场的你发觉酒量明显下降,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可能是肝脏向你发出的严重警示信号。如果体检时医生告诉你患了脂肪肝,那你得好好检讨一下了,看你是不是“好吃懒做”型的生活方式。脂肪肝是一种与吃和动有关的疾病,多吃少动以及长期饮酒是其最重要的病因。对于脂肪肝患者,在饮食上应采取4+1方案,运动上则采取3、5、7方法。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所致的肝脏细胞纤维化性疾病。肝硬化早期为肝功能代偿期,症状较轻,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等,其中以食欲不振出现较早为突出症状。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根据五行(木、火、土、金、水)学说,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绿、红、黄、白、黑)与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说明人与大自然的关联。人体五脏与大自然的五色有着密切的关联。大量研究表明,对脂肪肝的治疗上,日常饮食调节保养是关键。养肝网()为您介绍脂肪肝患者食疗的原则。适合肝病患者食疗的菜谱大全推荐(大家可以把想了解的肝病方面的问题回复到微信,我们每天都会专时间解答的-_-)如果确为“大三阳”,则需作进一步的全面评价肝脏功能的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养肝网()提示:为了更好的调理乙肝患者的身体,一旦患上乙肝疾病不要害怕,乙肝患者会受到很多的压力,患上乙肝疾病要注意了解其中的护理事项,乙肝患者也要注意心理的调节方法。肝硬化对病人的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大家对肝硬化的具体症状认识度不够,会导致肝硬化的恶化,生活中人们不要忽视肝硬化的处理方法。以下就是养肝网()对肝硬化的有关食疗方和饮食建议的介绍。最近很多朋友在微信提问,很多问题都是原来很多朋友问过的,在此抽取几条典型问题统一作答。有什么肝病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直接回复微信。(支持我们请分享到你的朋友圈)脂肪肝病人日常生活禁忌——不宜吃油炸食物——这类食品含脂肪量较高,不仅引起消化障碍,而且易诱发胆、胰疾患复发或加重病情;顶级学术会议警告:肝炎已成中国公共卫生重大威胁。“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的话,接下来十五年间,中国会有大概九百万人因为肝炎相关疾病而死亡。”万紫千红的花朵是人们观赏的佳品,给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然而人们也许不知道,这些花朵不但可以供观赏,还能防病治病。有些花卉对肝病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下面介绍的花卉粥,不妨尝试一下。养肝护肝的食物: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做好养肝护肝才能促进肝脏健康。哪些我们平常所吃的食物是养肝护肝的食补都是很好的养肝护肝办法。从中医角度来看,需要补肝的.人,以食补为最好,其中又以鸡为最佳,较其他动物补肝的作用更强中医讲:肝主情志。中医亦云:怒伤肝。肝异常会影响人的情绪,反之,心情 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肝,而许多肝病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好生气。最近雾霾席卷全国,有些地方雾霾比较严重,有些人出现呼吸道不舒服、干咳等症状。我们不光出门要做好措施,还应该吃一些雾霾天该吃的东西。那么?雾霾天气吃什么好呢?37养肝网小编向你推荐雾霾天气吃什么雾霾天气喝什么?让你轻松应对雾霾天气。乙肝患者常吃红枣有益。红枣又称大枣,是滋补佳品。它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养心安神、缓和药性等作用。养肝网(yangganwang)全体人员祝大家国庆节快乐!养肝网温馨提示:国庆过节聚餐注意养肝护肝哦!养肝网放假日期:——,正式上班,有问题可以微信留言或加小编微信:bfjjcg!(大家有什么肝病相关的问题,可以直接回复微信,分享给好友一起来关注健康,求转发,求分享,让转发分享来得更猛烈些吧。)乙肝是常见的传播疾病,因此要重视疾病的防治工作,除了了解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和症状外,还应注意乙肝五项的检测报告如何看,全面做好乙肝的防治工作。肝病的症状表现之全身症状:肝病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本期问题解答:日常怎么养肝?)看到肝炎这两个字,首先要做的不是呆住,也不是发蒙,而是正确的看待它,其实很多人一听到自己得了什么病,就开始担心自己的病情会不会很严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伤心过后还是要回归到病情上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的检查,那么都需要做哪些检查呢?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和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是次要的传播方式。同一办公室工作,如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或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夫妻及家人、子女间的接触才是真正的密切接触,如果其中某人患有乙肝,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有可能造成家庭其他人的感染。(本期问题解答:肝炎患者适合饮茶吗?)怎么调理酒精肝?怎么调理酒精肝?什么食物护肝呢?脂肪肝怎么护理?我国现有乙肝患者大约50%以上都是由母婴垂直传播而来,如果乙肝母亲为乙肝“大三阳”,所生子女如果不加预防干预,90%以上都 会成为“小乙肝”,所以乙肝妇女不敢怀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好乙肝预防工作是完全有可能要一个健康的宝宝的。中医一直说,肝病都是有内外双因引起的,所以对于肝病的治疗并不能很容易的治疗,所以我们进行肝病治疗的同时,我们还有在饮食方面要主要保护我们的肝,那么有哪些食物是保肝护肝的王牌美食呢?乙肝遗传吗?打了乙肝疫苗后性生活还会传染吗?乙肝大三阳转为乙肝小三阳是不是一定就好?乙肝的知识你到底知道多少?跟养肝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乙肝大三阳吃什么好?对于乙肝大三阳的人来讲,除了要吃药,每天的饮食是影响病情最多的了,因此一定要格外的讲究,那么乙肝大三阳的人吃什么好呢?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以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养肝护肝的日常食疗很重要。首先我们要知道大怒会伤肝,肝脏不好的人千万不要生气,因为愤怒会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从而损伤肝脏功能。有些人一生气便常常面红耳赤、头晕、头痛、甚至出现吐血、昏倒、血压升高等现象,这都是因为肝气郁结所致。了解肝病知识,做好提前预防,是防治肝病的重要举措。看看下面的肝病自测方法,如果出现下列几方面的情形,就要引起格外注意了。中医学认为苹果具有润肠、生津止渴、健脾益胃、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而现代医学也认为苹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糖类、有机酸、矿物质、多酚及黄酮类营养物质,被科学家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进入秋季,人体毛孔变粗,我们的营养物质会随之而散发,而且加上秋季的天气干燥,风尘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肝病的复发,秋季如果保肝护肝的好,会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那么在秋季该如何来养肝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秋季养肝要注意的地方,一起来看看吧。  不少乙肝患者,不论自己病情轻重,总喜欢长年累月吃点“保肝药”,自认为既然是“保肝药”,长期坚持服用,有益肝脏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脏器之一,且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强,很多人虽已患上肝病却在一定阶段不会感到明显不适,等发现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那应该怎样有效预防肝病呢?专家提醒,肝病预防主要是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并适时进行检查。中医的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绪,分别是怒、喜、思、悲、恐。其中,肝脏对应的是“怒”,正所谓“怒伤肝”,因此平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肝脏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情绪、睡眠yangganwang养肝网()— 中国肝病第一养生门户!全民健康养肝护肝必上网站,学会养肝护肝! 发布各类权威的肝病养生、食疗、保健、健康信息,已成为中国肝病人群获取肝病养生常识、了解肝病养生保健动态的最佳途径。热门文章最新文章yangganwang养肝网()— 中国肝病第一养生门户!全民健康养肝护肝必上网站,学会养肝护肝! 发布各类权威的肝病养生、食疗、保健、健康信息,已成为中国肝病人群获取肝病养生常识、了解肝病养生保健动态的最佳途径。schistosome
&&& 6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1904S. haematobium& Bilharz1852S. mansoni Sambon1907(S. intercalatum Fisher,1934), (S. mekongi Voge et al, 1978) (S. malayensis Greer et al,1988)
schistosomiasisB.C 1632160
七律二首·送瘟神……毛泽东& ()
&&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想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洲尽舜尧。
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世波。&&&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 (1) 1020mm0.50.55mmgynecophoral
canal1228mm0.10.3mm
35msoluble eggs
antigen, SEA
&&& (4) 280360mglycocalyx1/352352
(5) schistosomulum
5p132 10-17
&&&&&&&&&&&&&&&
10~200.5~0.55
6~140.8~1.1
10~150.75~1.0
11~140.3~0.5
15~17.80.2~0.41
4.3~9.20.24~0.43
12~280.3&&&& &&&&&
6.48~11.30.28
6.5~11.30.21
& &&&&&&&&&
&&&&&&&&& &&&&&&&&&&&&&&
,&&&&&&&&& &&&&&&&&
() &&&&& &&
&&&&& &&&&&&&
13- 18 3 &5p135 10-18
111011212222.5% , 69.1% 0.7%7.7%
&&& 12mOsM100%1.2%10 oC37oCpH7.57.8,0.3ppm
159437 oC202
pH2025 oC13 oC5 oC812
&&& 2025 oC10
2430356063
4.5, 3.5, 3.827, 32.5, 46, ,,
5p136 10-19
&&&&&&&&&&&&&&&&&&
&&&& &&&&&&&&&&&&&&&&&&&&&&&&&&&
&&&&&&&&&&&&& &&&&&&&&&&&&&&&&& &&&&&&&& &&& & &&&&&&&& &&&&& &&&&&&&& &&&
&&& &&&&&&&&&&&
&&&&&&&&& &&
&&& 1. & I(IV)
&&& 2. & &
&& &3. & III
&&& 4. & TThTh
&&& —Hoeppli
phenomenonHLAHLA-A1 HLA-B5
HLA-A1 HLA-B13
&&& 1& 582514
临床上表现为畏寒、发烧、多汗、淋巴结及肝肿大、常伴有肝区压痛、肝肿大左叶较右叶明显,质地较软、表面光滑;脾肿大常见于重症感染;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或脓血便等;呼吸系统症状多表现为干咳,偶可痰中带血丝,有气促、胸痛,线检查可见点状、云雾状或雪花状浸润性阴影,多在发病后月余出现,一般持续~个月消失。重症患者可有神志迟钝、黄疸、腹水、高度贫血、消瘦等症状。患者除有皮疹外,还可能出现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出血性紫癜、支气管哮喘等过敏反应。
&&& 3. & II
50%1.6%5.4%70%
29862.4%HBsAg
&4(ectopic lesion)
&&& 2&& TB
&&& 3& concomitant
&&& 4& ADCCIgGIgE
(ABH),Halterative
pathway regulator factor HfH
&&& 3IgGFcIgG ADCCThr-Lys-Pro
4glycoprotein ligands
circumoval
precipitin test
COPTIHAELISAimmunoblottingIFTlatex
agglutination test, LAdipstick assayCOPTIHAELISAdipstick assay
&&& (2) 60%81%190%
DNA697kDaParamyosin Sm97SGSTTPI5IRV5Sm37GAPDHSm14GST
&&& 1& 374
&&& 133701160143m2 1401999523652200281
&&& Oncomelania
hupensis10mm34mm68
&&& 1233cm4~6
&&& 3& 710300mg 6mg/kg11
10(cercarial dermatitis)(swimmer’s itch
&&& Trichobilharzia(Orientobilharzia)
&&& IIV 12341您好,分享的企鹅
乙肝五项两对半的检查项目和意义
当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候,医生都会给患者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那么什么是乙肝五项呢,在成都去那检查乙肝五项正规呢,我们先来看看乙肝五项需要检查那些项目。1、b超检查:此项检查可以得知肝脏有无逐渐缩小,脾脏有无逐渐增大,若b超检查肝脏逐渐缩小,脾脏逐渐增大,表明肝脏有活动性炎症,需要积极治疗。2、甲胎蛋白检查:医学界目前公认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提示肝癌早期,甚至比b超、ct、磁共振成像还可以早期发现肝癌。3、乙肝两对半检查:两对半检查大概反映了身体里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需要配合hbv-dna检测,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真正病毒在身体中复制的情况。4、hbv-dna检查:hbv-dna检查可以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数量,病毒是否在复制,患者是否传染、传染性有多强,是否有必要服药控制,肝功能异常改变是否由病毒引起,以及判断病人适合用哪类抗病毒药物并判断药物治疗的疗效等。5、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转肽酶、白蛋白、球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根据以上指标可以综合判断病情是处于什么阶段,对疾病的治疗及病情的估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乙肝五项临床意义如下: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3、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4、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5、核心抗体: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检查乙肝一定要到专业正规的医院,当您拥有了肝病健康方面的困惑不知所措时,不如咨询四川华西肝病研究所诊疗中心专家,网上预约,独享免专家挂号费、优先就诊等服务。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diy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majia921
提交日期: 11:50:52
      作者:majia921 提交日期: 11:32:03           问个弱弱的问题,患有乙肝小三阳可以出国工作么,请了解的大侠指教,谢谢了!!                         作者:dietecoke911 回复日期: 20:58:28          這我不太清楚,不過出國之前都要體檢把,由所去國家的大使館指定醫院和醫生,好像乙肝是檢查的項目。                   作者:时差七小时挺紧的 回复日期: 21:49:58          可以到是可以,只怕你的身体到了国外承受不了国外那高压似的紧张生活方式。                   作者:majia921 回复日期: 11:21:40          可是我本来(现在也是)是身体很强壮的啊,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小心被传染了,现在DNA检测是阴性,医生说不传染,只是病毒捐带者,想知道哪些国家是不允许我们去的??而且我们是属于公司外派,工作比较轻松的!!                         作者:majia921 回复日期: 11:36:00           如果一定要检查,那么去那些指定医院能否舞弊或者是还有其它的解决方式呢?有没有特殊的药物啊!!好少的人回答啊,没有人有同样经历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惟有叹气啊,怪惟利是图的传媒?还是不作为的管理机关?其实,小三阳在中国才显得恐怖。    我亲戚小三阳,转氨酶正常,几年前去迪拜工作,之前和楼主一样的紧张(NND就是给深圳的骗子医疗机构吓怕了),害怕出国后体检不合格给否掉回国,在深圳找医院体检。我极力安慰。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所以,楼主按道理不用害怕。
  我有朋友是你的这种情况,他们出国留学和工作都不受影响。  只是我们国内比较变态,对这个有歧视。
  谢谢你们回复,唉!  我们是惊弓之鸟啊
  作者:szkelly
回复日期: 22:32:00
      我有朋友是你的这种情况,他们出国留学和工作都不受影响。    只是我们国内比较变态,对这个有歧视。  ---------  呵呵,不是国内对这个有歧视,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谈了一个理由,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比外国人更容易传染乙肝。外国人吃饭的时候是各吃各的,分的很开,而中国吃饭的时候是一并上的,呵呵,你的唾沫,偶的唾沫,那可是难舍难分啊。。。。。  所以,象乙肝这样绝对可以通过唾沫来传染的病在中国更危险!!!
  推荐给你们一个网站:肝胆相照      或许能给你们解惑!
  作者:汉舞大蒂湿鎏车
回复日期: 10:14:00  呵呵,不是国内对这个有歧视,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谈了一个理由,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比外国人更容易传染乙肝。外国人吃饭的时候是各吃各的,分的很开,而中国吃饭的时候是一并上的,呵呵,你的唾沫,偶的唾沫,那可是难舍难分啊。。。。。    所以,象乙肝这样绝对可以通过唾沫来传染的病在中国更危险!!!    又一个不负责任的白痴在这里大放厥词,你要是通过唾液被传染了乙肝,你恭喜你真是中大奖了,有这样的运气买彩票你都中了。强烈鄙视那些对乙肝完全是白痴的人在这里放屁,影响别人。
  “乙型肝炎”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  第二十六章 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hepatitis B,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乙肝在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严重,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乙肝约占25%,在慢性肝炎中,乙肝占80%-90%。乙肝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该病呈世界性流行,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在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前,慢性乙肝患者约有3000万例,每年急性乙肝新发病例约300万例;HBV总感染率约57%,约7亿人感染过HBV,约1.2亿人携带HBsAg,每年约60万新生儿成为HBsAg携带者。目前虽已通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但现有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防制在今后几十年内仍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一、病原学        (一)病毒形态及基因结构        人类乙肝病毒是嗜肝DNA病毒科,嗜肝DNA病毒属(hepadna viruses)的一个成员。在感染HBV的病人血液中,电镜下可见到三种不同形态的颗粒:一是直径约22nm的小圆球状颗粒;二是直径约22nm,长度为50-500nm的管状颗粒,由小圆球状颗粒连接而成。这两种颗粒为HBV的多余外壳,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不含病毒核酸,无感染性,但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第三种是直径约42nm的大圆球状颗粒,由双层衣壳和核心组成。外壳厚7nm,是病毒的包膜,为HBsAg;核心表面有一种类似壳微粒的对称结构,称为核壳蛋白,是HBV的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核心内有HBV DNA和DNA多聚酶,此颗粒即为HBV,因1970年英国的Dane首先描述,故又称Dane颗粒。        HBV基因组为非闭合的双股环状DNA,由一条长链和一条短链绞扎而成。长链为正链,由3200个左右的核苷酸组成,短链为负链,长度为正链的1/2-3/4。长链含有4个主要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分别命名为s、c、P和x基因区,互有重叠现象。s区又称表面抗原编码区,由S、前S1和前S2基因组成,该区编码病毒外壳蛋白,其中S基因编码HBsAg,其上游的前S1和前S2区编码前S蛋白。C区又称核心抗原编码区,由C区和前C区组成,C区编码核心抗原(HBcAg),前C区编码e抗原(HBeAg)。P区又称多聚酶编码区,编码DNA聚合酶(polymerase)。X区编码X蛋白(HBxAg),是一种通用的转录启动因子。        目前将乙肝病毒分为A-G 7种基因型,其分布呈一定的地域性,A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B型和C型主要分布在亚洲,D型主要分布在南欧,E型分布在非洲,F型见于美国,G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欧洲。我国的优势基因型为B型和C型,但其分布也有明显的地区性,如广西和湖南省主要为B型和C型,而河南和河北省主要为C型。HBV基因型的差异与其地区间流行程度的差异及预后有关。        (二)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1•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和抗-HBs)    HBsAg是机体感染HBV后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指标。一般在血清中出现于感染后l~2个月,在症状期及转氨酶异常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一般维持1~6周,但约5%-10%的成人、90%以上新生儿可超持续超过6个月,变成慢性HBsAg携带者。        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一个指标,但它不是诊断乙肝的唯一依据,应按照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的改变以及其它血清学标志物,并结合流行病学特征才能做出结论。        HBsAg除具有共同的“a”抗原决定簇外,还有两组相互排斥的d、y和w、r抗原决定簇。w亚型又分为w1~w4,构成了HBsAg的8个血清亚型和5个混合型,常见的亚型有adw、adr、ayw和ayr。研究HBsAg的亚型有助于追踪传染源,了解亚型的地理分布,对疫苗的研制也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地HBsAg亚型分布各不相同,我国汉族以adr为主,adw次之;少数民族以ayw居多;长江以南以adw为主,长江以北以adr多见。        抗-HBs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一般在感染后4-5个月出现,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抗-HBs是乙肝唯一有效的保护性抗体,保护效果与抗体滴度成正比,它的出现标志着感染恢复、病毒清除、传染性消失和免疫力产生,也是考核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标。        2•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和抗-HBc)    HBcAg主要在肝细胞核内合成,HBcAg阳性表示存在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外周血中的HBcAg存在于HBV的内核,血清中无游离的HBcAg,需要将HBV经特殊处理才能测到,实际工作中一般不检测血清中HBcAg。        抗-HBc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总抗体,无保护作用,分为抗-HBc IgM和抗-HBc IgG两种。抗-HBc IgM是HBV感染后的第一种应答抗体,是HBV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标志,一般约持续6个月,以后逐渐消失,如果持续阳性,则表示体内病毒复制活跃,易转为慢性。        抗-HBc IgM下降、消失后,抗-HBc IgG出现,它可在血清中长期存在,是HBV既往感染的标志。        3•e抗原-抗体系统(HBeAg和抗-HBe)    HBeAg是HBV内核的主要结构蛋白,多见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几乎与HBsAg平行出现,但消失较早。HBeAg阳性时,一般血清中HBsAg滴度较高,DNA多聚酶及HBV DNA也阳性。HBeAg阳性表示感染早期,HBV在体内复制,传染性大。H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疾病预后不良,易发展成慢性。        大部分抗-HBe在HBeAg消失后出现,表示HBV在体内复制减少或终止,传染性减弱或消失,病情开始恢复。但抗-HBe不一定总在HBeAg消失后才出现,有前C区变异的HBV感染者,HBeAg阴性,而抗-HBe可呈现阳性。      
  上述三大抗原抗体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另外,HBV感染血清学标志还有前S(Pre-s)和前S抗体(抗-Pre-s)、HBxAg和抗-HBx、HBV DNA、DNA聚合酶(DNAP)等。HBxAg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内,与HBV复制有关,HBxAg和抗.HBx可作为HBV感染和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预后指标。HBV DNA存在于病毒的核心部分,为HBV感染最直接的指标,是HBV复制的可靠标志。HBV多聚酶是HBV复制酶,它的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的动态变化见图26-l。        图26-1 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各种血清学标志动态变化(略)        (三)抵抗力        HBsAg不能单独作为测量HBV灭活的指标。采用HBV DNA多聚酶、HBV DNA探针及电镜下观察HBV形态等多种手段,对HBV抵抗力进行综合研究表明,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20℃条件下可存活15年,60℃加热l小时,乙醚或pH2~4处理6小时,均不能完全灭活。100℃直接煮沸2分钟;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500W、75℃)1-3分钟,O.5%过氧乙酸,3%漂白粉溶液,5%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处理均可灭活HBV。        (四)动物模型和组织培养        在体外细胞中尚不能培养HBV。黑猩猩和长臂猿等高等灵长类动物是人类HBV的动物模型。但由于这些动物价昂量少,不是理想的动物模型。美洲旱獭、美洲黄鼠和鸭可感染与人类HBV类似的病毒,这些病毒均属嗜肝DNA病毒科,因此此类动物常作为间接乙肝动物模型。另外,采用转基因鼠作为慢性HBV携带者的动物模型,可以测定乙肝DNA疫苗的免疫效力。但由于转基因鼠与HBV自然感染情况不同,故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传染源        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其中以慢性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最为重要。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一)病人        乙肝病人的潜伏期一般为50-150天,平均60-90天,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病毒感染数量、感染途径及机体状态,经血感染的潜伏期较短。        HBV感染后可表现为 临床型和无症状感染,临床型包括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和慢性乙肝。一般认为,当血液中病毒颗粒浓度达到lO00-10000/ml时即可引起传染。急性期病人由于血中HBV浓度最高,可达1,000,000,000/ml,因此是危险的传染源。而无黄疸型肝炎在流行区所占的比例远高于黄疸型,可达100:1,且经常被误诊和忽视,故它是比黄疸型更重要的传染源。慢性乙肝病人因反复发作,排毒时间较长,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二)HBsAg携带者        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但无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据估计全世界有3.5亿HBsAg携带者。HBsAg携带者因数量大、隐蔽性强、活动不受限而成为乙肝最主要的传染源,其传染性除与自身滴度的高低有关外,还与HBeAg、HBV DNA、HBV DNA多聚酶等指标是否阳性有关,若这些指标阳性,说明传染性较大。        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阳性的母亲,因HBV母婴传播而具有重要的传染源意义。我国HBsAg携带者中至少有40%来源于母婴传播。如果在婴幼儿时期感染HBV,则易发展成为慢性携带状态且常伴HBeAg阳性。迄今为止,对于已有的HBsAg携带者,尚无有效的HBsAg消除手段。HBsAg携带者已成为一个非常特殊而棘手的问题。        三、传播途径        HBV可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月经、乳液、胆汁、泪液、尿液、汗液等多种体液排出体外。因此,HBV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为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和接触传播。        (一)医源性传播        主要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或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物品,使HBV经皮肤或粘膜进人人体而感染。医源性传播既可以由乙肝患者或HBsAg携带者传染给其他人或医务人员。也可以由携带HBV的医务人员传染给病人。        1.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经输血(包括血清、血浆、全血及其它血液制品)后引起的肝炎为输血后肝炎。近年来通过敏感的血清学筛检方法,使输血后肝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目前最灵敏的血清学筛检方法仍不能完全阻断HBV经输血传播。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可发现部分HBsAg阴性者仍有低水平的HBV复制,此类感染称为HBV隐匿型感染。因此,对肝炎经输血传播的途径仍不容忽视。         输入被HBV污染的血小板、因子Ⅷ等血凝抑制剂,或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也会引起乙肝传播。这主要是因为所采用的血液未按规定筛检HBsAg、生产中未采取有效的灭活措施所造成的。         2.经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    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在外科手术、拔牙、静脉穿刺、化验采血、注射、预防接种、针刺、使用不洁注射器静脉吸毒时,均可引起乙肝传播,这是HBV医源性传播的主要方式。另外,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器械进行纹身、理发等操作以及共用剃刀、牙刷等都极易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HBV。        (二)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产前或宫内传播,即HBV在孕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约占整个母婴传播的5%;二是产程传播,即在分娩过程中母血或阴道分泌物渗入胎儿体内,约占90%;三是产后传播,即产后母亲在护理婴儿的过程中发生传播。在乙肝高流行区,特别是我国,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经此传播的婴儿至少可携带HBVl0年以上。  
  (三)接触传播         乙肝接触传播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     乙肝患者或HBsAg携带者的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检测到    HBV。家庭中HBsAg阳性者的配偶较其他成员更易感染HBV,妓女和男性同性恋者HBV感染率也较高。国外资料表明,性乱人群HBsAg阳性率比一般人群高13倍。         2.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该传播方式的机理是带有HBV的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通过易感者的皮肤、粘膜的破损处进入机体,而非经粪.口传播。河南曾调查760例HBsAg阳性者,其中57.5%无注射史,99%无输血史。有人对191例乙肝患者的一级亲属及配偶进行调查,发现乙肝家庭中暴露人群的HBV感染率明显高于无乙肝患者的家庭。         此外,其它的传播途径如吸血昆虫传播、经粪-口途径传播等均尚未证实;水和衣物不是HBV的传播媒介;空气飞沫传播在人群中不起传播作用,但在疫苗生产车间的传播作用不容忽视。        四、人群易感性        人对HBV普遍易感,我国的主要易感人群是全体新生儿和约40%左右的未感染者。人感染HBV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其标志是血清中出现抗-HBs,免疫力的大小和持续性与抗-HBs滴度成正比。HBV不同血清亚型之间存在交叉免疫,免疫后各亚型间能交叉保护,但与其它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         人感染HBV后,机体可产生原发性和继发性抗体反应,前者是指初次感染HBV,大多数感染者可产生抗HBs,并持续一定时间,但抗体滴度不高;后者是指既往曾感染过HBV,且体内已存在抗-HBs,再次感染后使抗-HBs水平迅速升高,但不发病。        五、流行特征        (一)地区分布        乙肝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但各地差异较大。如亚太地区,新加坡HBsAg携带率13.6%;菲律宾9.O%-15.0%;韩国12.3%;印度尼西亚5.5%;澳大利亚2.5%;日本1.3%。1982年WHO将乙肝在世界各地的流行状况划分为低、中、高三类流行区,我国为乙肝高发地区。1992年全国乙型肝炎调查显示,HBsAg流行率平均为9.75%,各省之间差异很大,最高为广东省,达17.81%;最低为河北省,仅为4.94%;长江以南地区(10.85%)高于以北地区(8.54%);东部沿海(11.12%)高于西部边疆(8.71%);中南和华东地区(12.75%)高于华北地区(5.53%);农村(10.49%)高于城市(8.08%)。抗.HBs和抗.HBc流行率分别为27.42%和49.8l%,乙肝病毒总感染(HBVM)率为57.63%。        (二)性别和年龄分布        乙肝发病率、现患率和HBsAg流行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抗-HBs流行率女性高于男性,不同性别间HBV总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我国HBsAg阳性率男性为11.33%;女性为8.23%,抗-HBs阳性率女性为28.88%;男性为27.48%。         HBV感染年龄分布与乙肝流行程度有关。在低、中流行区,HBV感染者主要为成人,HBsAg携带率高峰年龄为20-40岁;在高流行区,HBV感染者以儿童为主。我国乙肝发病率、现患率和HBsAg阳性率的年龄分布均有两个高峰,10岁以前为第一个高峰,30-39岁为第二个高峰,    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        (三)职业及特殊人群分布        不同职业人群由于其HBV暴露率和强度不同而使其感染率不同。我国1992年调查。HBsAg流行率工人(8.51%)低于农民(9.93%);抗-HBs则以干部最高,农民最低。除医务人员外,其它如托幼机构儿童、妓女、静脉内滥用毒品者和男性同性恋者等HBV感染率均较高。血液透析单位和口腔科工作人员HBsAg携带率和乙肝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数倍。上海市的12所医院中,在透析室工作1年的医务人员和经两次透析的病人HBV感染率均达100%。妓女、暗娼、犯人中HBV标志阳性率在我国高达85%以上。         不同民族之间HBV流行率也有差别。黄种人HBsAg阳性率高于其它肤色的民族。我国维吾尔族HBsAg阳性率只有2.07%,而壮族则高达12.88%。        (四)家庭聚集性         乙肝病人、HBsAg和HBeAg携带者均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现象,在乙肝高流行区,特别是居住拥挤、人口众多的家庭尤为明显。我国1980年调查的19421个家庭中,8569个HBsAg阳性者分布在5305户中,表现出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HBsAg携带者的家庭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在我国,家庭聚集性主要与HBsAg、特别是HBeAg阳性的母亲有关,主要由母婴传播和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引起。      
  六、预防措施        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应采取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制对策。        (一)管理传染源        1.乙肝病人管理     乙肝病人确诊后,应及时进行疫情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住院治疗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出院,不宜以HBsAg阴转或肝功能完全恢复为出院标准。对从事饮食或保育工作的患者,应调离岗位,痊愈后应观察半年,无明显症状且肝功能正常,无乙肝传染性标志者方可恢复工作。疑似肝炎病例在未确诊之前,应停止原工作,待观察至无明显临床症状时为止。         2.HBsAg携带者管理     这类人不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作为献血员、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和保育员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加强随访。HBsAg携带者应注意个人卫生。         3.献血人员管理    对义务献血者应严格做到每次献血前体检,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sAg(RIA或ELISA法),凡ALT异常或/和HBsAg阳性者不得献血。         (二)切断传播途径        1.防止医源性传播     医疗单位应加强消毒等防护措施,注射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医疗器械用具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对血液污染物品的处理及血液透析病房的管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采用多种灵敏方法检测HBsAg,阳性制品不得出售使用,禁止输入国外血液制品。         2.阻断母婴传播    将HBsAg作为产前常规检查项目,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设专床分娩,    分娩过程中尽量防止损伤胎儿,以防母婴传播。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应进行乙肝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对其他所有新生儿于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3.其它    坚决遏止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丑恶活动。服务行业的理发、刮脸、修脚等用具应做好消毒处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     乙肝的自动免疫是接种乙肝疫苗。第1代乙肝疫苗为血源性疫苗,由于其原料有限、成本高及纯化与灭活技术要求高,现已被基因工程疫苗取代。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O)乙肝疫苗。实验表明,3针接种后抗-HBs的阳转率可达90%-95%,母婴传播阻断的保护率为79.8%-92.1%,免疫持久性在15年以上,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乙肝疫苗的免疫对象为全体新生儿,条件许可时,可扩大到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免疫程序按0、l、6个月的时间间隔接种,即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l针;1个月(4~8周)时接种第2针;第3针在接种第1针后的6个月(5-8个月)进行。出生时未能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幼儿,以接种第1针的时间为O,并在接种首针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第3针。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内。          自2002年起,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即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这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乙肝防制事业的发展。        2.被动免疫    乙肝的被动免疫是注射HBIG,可预防急性HBV感染、意外暴露或阻断母婴传播。HBV感染者的血或分泌物由皮肤破口或针刺部位进入体内时称为意外暴露,应在24小时内注射HBIG,以后按时注射疫苗3次。         3.联合免疫    HBIG还可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阻断HBV母婴传播。对于HBsAg阳性(特别是同时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可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HBIG,2-4周时按0、1、6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如用低效价HBIG(50-100IU/0.5m1),可与乙肝疫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比较研究表明:联合使用HBIG可提高5%-10%的保护率。         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的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有一些缺点,如全程免疫需接种3剂;约l%-10%的健康人对疫苗应答不佳;可能存在逃避现有疫苗保护作用的HBsAg变异株等。目前正在研制乙肝DNA疫苗、合成肽疫苗、重组表面抗原亚单位疫苗、口者估计为9.7亿人;约有1.2亿多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近10年来,通过大规模接种甲、乙肝疫苗,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甲、乙型肝炎所占比例仍未改变。更严重的是,乙、丙、丁型肝炎易慢性化,且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病毒性肝炎还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估算我国每年因病毒性肝炎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有300-500亿元。因此,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    第5版 2003年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  
  唾液传播其实也不是没可能,如果刚好对方口里有出血或者伤口,接吻的话也有可能被感染的吧。70-80后应该肝炎的比较多吧,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到高中,那些打各种疫苗的,赤脚医生和乡镇医院的人都有,一个针头连着打好些个人,真真实实的害了一代人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