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推荐的书看国学的哪几个名家的书

  高晓松:辛亥革命,揭秘那些没有被写进历史书中的故事    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历史有的时候是故事,有的时候是事故;历史不是镜子,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高晓松《鱼羊野史o第5卷》  日,辛亥革命爆发,这是对近现代中国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  关于辛亥革命,我们的历史课本中有详尽的描述,大量的影视作品也有涉及,成龙主演的电影《辛亥革命》很多观众都非常熟悉,所以大家对整个辛亥革命的过程、影响都耳熟能详。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一点点细节,这些细节并没有被写进历史书,但其实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当中,许多人的命运以及一些细节,才真正地代表那个时代中国的样子。  先来讲讲在历史书中一直不太被提及的黎元洪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历史对黎元洪的描写当然都是对的,他确实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手刃过士兵。当时他是反动军官,本来已经躲起来了,穿了便装,但他还是被强行拉出来参加了这次行动。黎元洪当时是协统,也就是旅长,这实际上是在武汉的新军中能找到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官了。黎元洪应该是北洋水师学堂科班出身,而且参加过甲午战争,当时他是一艘著名的军舰“广甲”号上面的一个小军官。“广甲”号后来被敌人击沉了,但黎元洪表现得还比较英勇,在日军击沉“广甲”号之后,他自己跳海,最后逃了回来,他后来一路都走得比较顺利。新军当时最强大的就是北边袁世凯的北洋军和南边张之洞的这支新军。张之洞一直比较欣赏黎元洪,所以黎元洪就跟着他一直做到协统。在辛亥革命刚爆发时,黎元洪确实是像我们历史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躲了起来,这些都没有异议。但是他最后还是被拉出来了,一开始他先扛了一阵子,说我不当,结果别人非要让他当,然后他说那就当吧。据说人家还替他签了字,签了个“黎”,所以他也没办法。然后别人又以他的名义发电报,他也没办法,但是他一直都不说话。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机会来了,他毕竟是老官僚、老军人出身,当看到武汉三镇人民踊跃参军,各个阶层的人都支持革命,就突然觉得这事儿好像有点儿意思,自己人生的机会又来了。他确实是个机会主义者,但是机会主义者对革命的成功也起了重大的作用。  如果当时武昌起义由革命党领袖来领导,孙文也好,黄兴也好,那我觉得结果会不一样,因为他们是怀着革命理想的,是不会妥协的。但是当时革命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武昌起义当中的那些革命领导人都是由连、排级干部组成的,一没经验,二没威望,最后才找到了黎元洪。黎元洪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作为一个老官僚,在整个革命中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稳定住了局势。为什么他能稳定住局势呢?就是因为他了解其他省的那些军官,知道那些官僚都是怎么想的,知道人心向哪边去。据说黎元洪当时还利用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设在武昌的一个国库的中转库,西南地区的大部分税收的中转都是在武昌。大家知道当时的国库中存有很多银子,黎元洪敏锐地发现利用这个库就能稳定住局面。所以他每天就干一件事儿,就是上午给各省发电报,下午汇款。电报发给各个省的巡抚或者军官,说你独立吧,你支持我们吧,我们团结起来,等等。他知道只要各个省都独立了,哪怕有十几个省开始独立,那这个革命就不会失败。于是他就大撒银两,把当时在武汉中转国库的大量银子汇给各个省,只要你独立,就给你汇钱,这样做相当程度上促成了各省的独立。  大家知道在整个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流血是很少的,就是武昌起义时流了一点儿血,在山西的时候流了一点儿血。当时是山西的新军阎锡山包围了山西巡抚,山西巡抚就是我外婆的爷爷陆钟琦,陆钟琦也是在辛亥革命中被杀的唯一的地方大员。当时陆钟琦其实已经打算要独立了,结果还没有来得及行动,就被新军阎锡山包围了,后来阎锡山独立成了山西的头儿。当时江苏的巡抚程德全直接把辫子一剪就宣布独立了,咱也甭等着被新军杀了,先当都督得了。于是程德全摇身一变,从江苏巡抚变成了江苏都督。程德全还干了一件特别可笑的事儿,他觉得既然革命,那总得破坏点儿什么吧,什么都不破坏,这怎么能叫革命呢?于是他就拿着棍子,把他们家房上的那两片瓦给打碎了,说这是革命。  扬州的革命更可笑,那时扬州是水运以及盐商等的重镇,扬州当时也有总督、巡抚等。扬州的巡抚、总督都没想好怎么革命,革命党就开始“革命了”!可见当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进行了这么多年的革命,已经深入人心,最后扬州总督跳墙跑了,巡抚投河自尽了,扬州就这样光复了。然后扬州的那些士绅大佬就一齐到革命军的指挥部去,跪下说,欢迎革命党来,扬州人民支持革命,请发安民告示。革命可以啊,我们可以剪辫子,但是不要乱。革命党一看,好啊,那就发安民告示吧。扬州就这么光复了。  当时全国各地都爆发了革命,武昌起义是由连、排军官发动的,其中黎元洪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个大局看,还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包括黄兴等,这一批革命党人,这么多年坚持不懈地宣传、起义,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在黄花岗起义失败之后,大家就总结经验,说我们不能总在广东起义,广东不是中国的中心地带,新军、大的帮会都不在这里。最后革命党决定到长江流域去发展革命力量,因为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码头,有码头的地方就有帮会,新军当中大量的士兵就是帮会成员。革命党当时联络了很多帮会,包括帮会在新军中的人,动员其加入革命党,这一切都促成了最后武昌起义的成功。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先生并不在场,据各种记载说,孙先生当时正在美国的一家中餐馆里刷盘子。对于这个细节其实我做过调查,我去了孙中山当年住的地方,孙先生当年生活得还不错,住在一间相当不错的公寓里,而且我也问过周围的人,孙先生当时确实没有穷到要去餐馆刷盘子。当然了,孙先生是不是刷过盘子不重要,后来还是孙先生回国,革命党才开始控制住局面。所以可以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我再讲一个小细节,从这里大家也可以看到整个国家那种心向革命的状态。我的母校清华大学就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这一年成立的,而且就在辛亥革命之前,刚刚通过考试招来了第一批学生,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的吴宓,他是清华的第一届学生。清华大学当时的名字叫清华学堂,是留美预备学校。在吴宓的回忆录中有特别有意思的记载,他说当时考进了留美预备学堂,准备好好地读八年书,到那儿学生食堂也开伙了,每顿饭四菜四汤,还有米饭馒头,宿舍的条件也好,正准备开始好好学习,结果突然就被遣散退学了。学生们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立刻分成两派,革命热情高涨的那一派马上南下了,剩下的那些人还在商量怎么办。最后校方给学生每人发了二十块大洋,先把大家遣散了。二十块大洋在那时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了,可见清华多有钱。这些在吴宓先生的回忆录里都写得很清楚。后来直到辛亥革命彻底成功,清帝退位,革命的浪潮平息,第一届学生才开始入学。  这些革命时期的小细节我觉得很有意思,从这些细节中我们能看到,当时革命为什么能成功。它不是偶然的,不是放了几枪、用了一些什么计策就能成功,而是大势所趋。  推荐阅读:  《鱼羊野史o第5卷》  ★ 高晓松最畅销系列,《鱼羊野史》以更扎实更丰富的内容,打造高晓松品牌作品  ★ 本书是高晓松至今为止最用心、最全面的历史爆料  ★ 40万字的超级读本,将《晓松说》节目中未公开的细节秘史完整收录  ★ 该书讲的是历史上每一天发生的大事件或有趣的事,以高晓松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历史事件,风格轻松幽默,与严肃的讲历史的不同,有很多高晓松个人见解和趣闻  推荐篇目:  著名的空城计,是诸葛亮弹琴吓跑了司马懿,还是司马懿有意撤退放他一马?  连续七任年份以零结尾上任的美国总统都死于非命!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印第安人所施的魔咒?  基努o里维斯变胖了,是因为中餐太好吃,还是因为有个“周先生”?  国家博物馆中同样两幅名为《开国大典》的油画有何不同之处?  为什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说西班牙语可以畅通无阻?  新版《红楼梦》中“老祖宗”的扮演者竟然是“邦女郎”出身,你相信吗?  …………
楼主发言:1次 发图: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高晓松在《晓说》和《晓松奇谈》中讲的东西有哪些是错误的?
按投票排序
182 个回答
11.25 更新:承蒙各位抬举,居然让这答案收获了一些赞,感激ing。不少知友在评论里问到去Scarborough fair的方法,我在此补充一下。其实Scarborough fair倒不是在什么深山老林,以至于要来个神隐才能去到,一般情况下,在英国境内坐火车去还是很方便的,这是因为英国火车主干线路里就有一站:Scarborough。一般做法是在thetrainline那网站订火车票,网上付费,接着去就近的火车站按照回执的ref. number获得车票。如此下来,便可以坐火车到Scarborough。英国的铁路覆盖率还是超高的,大家出行能选火车还是选火车吧。当然,网上订火车票的网站还有很多,直接看好具体哪一班火车再去相应官网订也可以。Ps: 网上付款需要英镑卡。网站地址: 话说,我貌似做了的专长工作了。。。大家若对去Scarborough 旅游有更详细的问题还是问她吧,她应该比我清楚。我在此更新的一个原因是我想吐个小嘈。此答案尼玛都是被什么文件夹收藏啊!我打开页面一看该答案被收藏在:有图不一定有真相、换体位思考、把妹...等文件夹。我默默看着那列表,听到的都是节操破碎的声音~~------------------------------------------------------------------------------------------------------------------------------------八一八欧罗巴专题里讲意大利的一期,高先生说他虽到处旅行,但有两个地方一直没找着:一个是意大利的苏莲托;另一个是英国的Scarborough fair,and then,他说苏莲托最后还是让他给遇上了,但是呢,Scarborough fair 却一直与他无缘,他只知道在苏格兰某个海滨,请看截图:听了高先生的描述,我暗自叹了口气。唉,高先生你这样找,怎么可能找得着呢?就算去一百遍苏格兰你也不可能找着啊!因为Scarborough fair 压根不在苏格兰,而在英格兰啊!准确而言,Scarborough fair 在英格兰的约克郡北部海边。为什么我这么肯定?因为我曾经去过。Scarborough fair 三面环海,其中一边集市,另一边则是古迹和自然风光,春夏之交前往最为相宜,其时百草丰茂,花海连绵,梦幻若陶潜笔下之桃花源。若有知友到英国游玩,本人真心推荐这个连高晓松同学都没去过的地方,绝对比大本钟和伦敦眼更值得一看。我搜了一下百度,本想找一张像样的壁纸在此展示,可惜百度里竟连一张Scarborough fair的实景图都没有。看来对于这地方,国人确实还是知之甚少。在此贴几张鄙人2012年初夏拍的 Scarborough fair 实景图。因为鄙人不是文艺青年,所以拍摄技术极为有限,若有未得神韵之处,还望海涵:
1.澳洲各地从1788年到1868年接受来自英国和爱尔兰的囚犯,
1788年悉尼开始接受囚犯,1803年墨尔本开始接受囚犯
1820年塔斯马尼亚州开始接受囚犯,1824 年布里斯班开始接受囚犯
1850年佩斯开始接受囚犯,1868年澳洲才结束囚犯殖民史。2.这个承认有点挑刺,但是墨尔本在1890年是日不落帝国的第二大城市,但1901年就已经被悉尼反超了,而英联邦是1949年成立的。3.妮可 基德曼美国夏威夷出生,悉尼长大4.英国在澳洲只有四个殖民地(维州,昆州,塔岛,南澳)
现在澳洲六个州有三个州外加北领地都是从新南威尔士州独立出来的从高晓松讲澳洲的那集发现了4个从高晓松讲澳洲的那集发现了4个
先放结论,他最大的错误是对贫穷的无知。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能说会唱,如果不是那脸和身材,绝对全民偶像,他的见识阅历,也没有误了那样好的家世。我只是不喜欢他说诗和远方时那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指责大学生找工作太现实没出息,毫无道理,且无同理心。他一个物质基础远高于正常中国家庭的人,一个既得利益者,哪里懂得多少家庭还苦苦挣扎在生存线上,家里一个人得大病就得倾家荡产,一个普通家庭抚育一个大学生倾全家之力的心理和物质负担。其实他说的没错,人心里应该有诗和远方,只是太多太多的负担,消磨了人的精力,甚至尊严。而作为我国最高学府的学生,来自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中的一员,早已经预见未来的困苦,甚至就在这样的困苦中长大,比起诗和远方,今天的面包,孩子的奶粉,老婆已经一年没买新衣服了,他伴随着这样的苦痛成长,为了摆脱贫穷,才那样刻苦读书,考上清华北大。诗和远方,离贫穷的人们太远太远,作为本国的精英阶层,他才是真正应该考虑能为祖国带来些什么的人,因为他没有家庭负累,他的人脉资源,甚至知识见识,都是普通清华北大学生奋斗一生都达不到的。--------------------------------------------------追加:高晓松的见识阅历来自于家族底蕴,红楼梦不是中下贫农能写出来的,释迦摩尼的大彻大悟可贵于他放弃了高贵的王子的身份感受尘埃,杨振宁的爸妈还是爷爷奶奶哪个还是院士呢。他当然有理想,甚至有贡献,我第一句话就写了我欣赏他,只是他的高远并不只是因为他自己,他把家庭的影响看的太低了。成功的人都容易有这样的误解,譬如li小琳的“我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没有这样的家庭,就没有高晓松。而普通人,应该更多的脚踏实地为家庭和国家创造物质或精神生活,那样大概可以培养下一代出一个高晓松。在评论里见识了大千世界,有不少人能把同理心理解成你穷,你没有志气,你自己穷没有志气还瞎bb,翻翻这些人的回答,要么三无用户,要么回答都是不超过20个字的短句,诗和远方的影子都没看到,就看到了素质。还有些知友或赞同或不赞同,都客客气气的和你探讨,大家互相理解学习,这种知友想必在工作岗位上也是认真敬业,生活积极向上,不谈诗和远方,工作消费踏踏实实的为国家的富强做了贡献。敬你们。
第二期:高晓松炮轰:汉人无音乐都怪老祖宗 中他说440Hz是C调DO,当时我就很敏感的觉得不对,印象中是LA。特意去查证了一下确实A4=440Hz,就是从钢琴的低音数第4个A。ps.即是钢琴调律中所用到的音叉的频率。
高晓松犯过很多错误,根源在于他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说的太多,不过《晓说》本身也就是个聊天吹牛的节目,这种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也没必要苛求。我看很多人批评晓说似乎把这个节目当成公开课看,要求高晓松“严谨认真”,这是何必呢?人家做的节目本身就不是这个套路啊……
一、康有为那期,高晓松说:实际上,康有为是1873年的秀才,1893年的举人,1895年的进士。接着,他又说:实际上,康有为是1873年的秀才,1893年的举人,1895年的进士。接着,他又说:即便康有为真的连秀才都没考上,也跟他够不够得上“国学大师”没有关系。高晓松所敬仰的钱穆,不就只有中学学历嘛。即便康有为真的连秀才都没考上,也跟他够不够得上“国学大师”没有关系。高晓松所敬仰的钱穆,不就只有中学学历嘛。二、讲张勋复辟的时候,高晓松说梁启超不同意中国参加一战。这是错的,梁启超支持参战。先占个坑,待补充。
五道口不是因为有五条道,而是因为这是京包铁路的第五个道口,故名“五道口”。
讲北洋军阀的时候,10分钟7个错误。1:蒙古问题,晓说说台湾不承认是因为苏联支持中共,啥啥啥。事实是苏联先废除了这个条约,于中共签了个,然后台湾52年向联合国提出废除,52年联合国通过,53年台湾宣读废除。事情是苏联先废了,而不是台湾觉得啥废了。2:外蒙入联合国,台湾是投了弃权票的,就是默认了。不是像他说的一样,蒋做了多少努力,大陆捅刀子。台湾到时是五常,一个反对票事情就o了,根本不用做啥。大陆承认也是有原因的,不是他说的苏联是老大哥。原因不说,会被查水表。3:陈水扁承认外蒙是有的,但是台湾是没有的。现在是民进党认,国民党不认,台湾政府不认(法理上不认)。4:西藏问题,内藏跟北洋政府没什么关系,有过这么一段说仿照热河,察啥啥的。但是这是清光绪的事情,岺春煊提出的,不过没干成。真成了是民国冯玉祥为了巩固他在西北的地盘,划出来的。西藏的核心是藏南,政府在拉萨,青海很穷。5:西沙气象站是57年大陆政府建的,南沙气象站是88年了。北洋政府早不见了。还说啥南京政府给钱,很扯淡的。南海的事情很有意思,以后可以跟你讲。6:北洋政府跟孙文政府的关系。袁世凯称帝后蔡鄂云南起义,打的袁取消帝制,三个月后死了。之后北洋进入皖直奉时代。孙中山护法运动,跟皖打,打着打着皖跟直打了起来,然后被灭了。直系上台,大佬是吴佩孚,他没统治到湖南。不久直奉干起来了,第一次奉输了,第二次赢了,直被灭了。奉上台后,孙中山北伐了。然后抗日了。所以说北洋对孙政府采取怀柔政策啊,想打孙政府马上挂啊啥的。是很无语的7:内阁问题,第一届内阁国民党5个,军法财政都在袁手上,所以说袁国民党占了超过一半,袁世凯只有2个是乱说,这个其实也是后来国民党跟袁干起来的原因之一。此外,这里面没有梁启超。这段内容,前后不到10分钟。错误远不止以上,手机码字真辛苦,我没错误请给个赞。
晓说的清明上河图的那一期。在说到画中虹桥结构时高晓松大力称赞该桥梁让人惊叹的结构技术,话锋一转说该桥梁技术已经失传(想必高晓松一定很期待你们各自惋惜愤恨的表情)。可事实是该技术并没失传而且还找到了实物!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在福建还有传承。就是木拱廊桥,也叫厝桥、叠梁式风雨桥。是纯由木头以榫卯结构架构而成,中间不费一钉一铁。  木拱廊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足支撑在两岸的岩石上,底座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结构”,不用钉铆,完全靠它自己本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直径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的距离等巧妙搭接,结构简单,却坚固异常。是一种“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因形似彩虹,又称虹桥和虹梁式木构廊屋桥, 因桥上建有桥屋,俗称“厝桥”。 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根据其拱架结构特点,在《中国科学史·桥梁卷》中将其定名为贯木拱桥。由于使用短的构造材料,形成了大的跨度,被认为是中国在世界桥梁史上的独特构造。木拱结构的廊桥曾风行于北宋,是我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同时具有极高的传统美学价值。木拱结构的“虹桥”在北宋时代曾风行于中原,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那座横跨汴水的虹桥就是木拱廊桥的典型代表。自北宋覆亡后与干枯淤死的汴河河道一起被历史的尘埃湮灭,900多年后却在闽浙山区一带被重新发现。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泉州的万安桥、潮州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中国科学技术史》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对福建的廊屋桥评价为“闽中桥梁甲天下”。  我国木拱廊桥集中在闽浙边界,主要分布在福建寿宁、屏南和浙江泰顺、庆元、景宁等地。目前全国保存下来的木拱廊桥有一百多座,在福建宁德境内有五十四座,其中寿宁县有十九座保存完整、最具特色木拱廊桥,为“中国之最”。 屏南是中国廊桥现存较多的县域,现存廊桥六十一座,其中木拱廊桥十五座(十三座为古代木拱廊桥)。在这些廊桥中,三座木拱廊桥已录入桥梁大师茅以升编著的《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史》,万安桥、千乘桥、百祥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福桥、广利桥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安桥为全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长达九十八点二米;龙井桥还被茅以升称为东南第一险桥。2008年六月,福建寿宁、屏南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记得他说现在的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基本不打工,可是我以前在餐厅洗盘子的时候可以肯定有1/3的都是中国留学生,我上学的时候也一直打工。尽管总体打工的比例可能是不如他那个时代,但绝不是他说的,几乎不打工。还有就是他对印度很高的评价,说相比之下中国人活的很累不幸福。我跟印度同学还算有些交流,能来美国留学的印度人都算是家庭条件不错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他们一样吐槽自己政府,说啥制度不公平,政府贪污腐败。普通人想出头只能学那几门学科,很辛苦。另外,我上学的时候做项目都避免去和印度人一组,因为同学普遍反应他们是能说会道,但是不干实事,中国学生辛辛苦苦干的活最后present因为表达不好被印度人抢功。尽管我也有不错的印度朋友,他们人也很好,但我真没觉得印度像高晓松说的,那么那么的好,一片祥和,万世太平。再联想到前段时间连续的强奸案以及政府的不作为……不过其实高晓松也说了,他只是把自己的所见和思考给大家分享一下,并且鼓励大家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一个人不管所见所闻有多广,永远是带着自己的眼光在看世界。以前我在个小城市,去超市买东西,美国收银员用起塑料袋毫无节制,我那时候就觉得美国人真是一点环保意识都没有反而还赖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消耗了太多资源。后来工作去了个大城市,发现这边用超市的袋子要收钱,大家都自己带袋子。所以说我们经常会根据自己看到的东西来轻易的给一个东西下定论,这点上哪怕是高晓松这样走了四十年路的人也会犯。有时候看的越多,反而越是想感叹:这个世界我永远不懂。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高晓松杂书馆宝贝多:藏有清朝和民国杂志所有首期_藏界人物_新浪收藏_新浪网
高晓松杂书馆宝贝多:藏有清朝和民国杂志所有首期
  本报记者 路艳霞
  杂·书馆是一家私立公益图书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开业十余天,不少读者发现周末要想到此看书并不容易,他们被告知,500人预约量已满,只能改选其他时段来馆。
  上个月,这家图书馆馆长、音乐人高晓松在微博透露杂·书馆即将开业的消息,并贴出了照片,他还描摹了这样一幅图画,“清茗一杯,杂志两卷,闻见时光掠过土地与民生,不绝如缕。”
  百万册藏书,随手翻出宝贝
  乘15号地铁线在马泉营站下,大概走十分钟的路程,就会见到杂·书馆,它位于北京崔各庄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内。装饰一新的杂·书馆分为新书馆和国学馆两个区域,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总计藏书百万册(件),其中拥有20多万册藏书的新书馆已率先面向读者预约开放。
  走进这家图书馆,一片安静,你甚至会为眼前所看到的藏书楼般的气派所震住。新书馆藏有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等各类图书共20余万册。直通屋顶的书架足有四米高,人被书架、图书所包围,瞬间觉得自身很渺小。特意辟出的儿童区域,有孩子们最爱的积木,还特别突出了连环画特色,《沸腾的群山》《白毛女》《宋江》《风云初记》等正静待小读者的到来。
  国学馆在另一个楼,距离新书馆大约有几十米的样子,有三层,分为晚清民国期刊馆、民国图书文献馆、西文汉学馆、特藏新书馆、线装古籍馆、民族民俗古籍馆、名人信札手稿档案馆等几大分馆。其中,晚清民国期刊馆和民国图书文献馆的图书目录已整理完成,读者可以预约阅读。
  杂·书馆业务副馆长姓和,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在国学馆内,他只是随便在书架一翻,就会翻出一件宝贝。“我们这里有清朝和民国杂志的所有‘首期’,共4000余册。”和馆长介绍,这里更藏有明嘉靖袁耿嘉趣堂《世说新语》、清嘉庆刻本《二十四史》,还有开化纸印刷的《康熙字典》等珍贵文献,“开化纸是清代最名贵的纸张,非常柔软、透明,即便在水里煮,墨色也不脱。”和馆长边翻边说。
  名人信札手稿档案馆还未对外开放,20万件信札大多躺在纸箱里,还未来得及上架。和馆长随手拿起梁启超写的一组信札,其中有梁启超写给法部司法大臣的信,详说其戊戌变法的主张。此外,馆内还藏有康有为、阎锡山、胡风、冯友兰、艾思奇、吴玉章等等众多名人信札。“不过,像李大钊、陈独秀的信札没有,当年我舍不得买,这几个人的信札太贵了,买陈独秀的一封信,可以买梁启超一百封信。”他更笑言,名人信札暂不能展阅,因为涉及个人隐私太多,但日后可对学者开放。
  民族民俗古籍馆也是国学馆很重要的一部分,该分馆内收录了十余万册弹词、鼓词、唱本等民俗读物,这类民俗读物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受重视,在官方图书馆中很少见。其中光是唱本就有一万多册,《十魔九难》《闹朝廷》《百花楼》等都是说书人讲给老百姓听的。
  高晓松当馆长,不拿一分钱
  100万册藏书是由100辆卡车运来的,光是分门别类地搬书上架就花了一年时间,这些书被工作人员细心摆放在了一千多个书架上。
  这100万册书为几位收藏家30年积累所藏,而和馆长正是其中的一位。“民间图书馆真正有特色的太少了,我们搞这么大规模的图书馆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是希望让多年的收藏能为社会所用,让更多人分享。”
  和高晓松的合作,是几位藏家的一个战略。副馆长赵先生说:“我们希望在高晓松的智慧、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带领下,将杂·书馆发展成为中国第一民间图书馆品牌。”收藏家们与高晓松并不相识,一次偶然机会见面后,高晓松被他们的想法所感动,答应出任馆长,而且一分钱都不拿。“他说,如果是公益就做,如果不是公益,要想在他身上挣钱,绝对不行。”赵先生转述了高晓松的话。
  高晓松并不是甩手掌柜,就连杂·书馆网站网页设计这样的具体事务,他都会出主意,甚至放下豪言,“希望直到我们去世后,这个馆还在。”
  杂·书馆得以面世,还牵出另一位热心的公益人士。去年年初,和馆长与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总经理邹玉凤见面,双方只谈了十几分钟,就达成了合作意向。邹玉凤说,“我一直都想做公益事业,但始终找不到合适项目。我看好这次合作,和先生他们爱书如命,不会糊弄我的心意。”
  杂·书馆与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签订了首期6年的合同,产业园不仅免费提供场地,而且光是装修、家具、灯具等各项资金投入目前已达200万元,“茶水、水果都是免费向读者提供的,我们想做到让读者开心、放心。”邹玉凤说,欢迎各机构到杂·书馆办沙龙、读书等活动,场地都是免费提供。
  馆址有点远,但吸引了爱书人
  杂·书馆实行预约制,目前平日大约有五六十人到馆,但周末达到了预约最高量500人,不少读者甚至预约不上。
  工作人员看到了很多令他们欣慰的场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张謇全集》,一个小女孩看了一天。还有一位读者,借去《王阳明文集》,端坐在沙发上,一看一整天……
  高晓松馆长确实在读者中有强大号召力。61岁的沈振羽一直在网上听高晓松讲座,听说他开了一家图书馆,前天特意赶了过来。他走遍市内各大图书馆,想找“文革”前出的一本书,叫《女王皇冠上的钻石》,“我这人比较念旧,回忆不起书中的细节,所以想找来看看。”而工作人员答应他,会尽力帮着找找。
  在新书馆的二楼,两对年轻夫妻一直在静心阅读。刘女士说,这家图书馆交通有点不便,但也过滤掉了那些不爱看书的人,因为在这儿到此一游,成本有点太高了,所以这里吸引了真正的爱书人。她发现,“这里比很多图书馆更像是个看书的地儿,人能静下来。”而在书桌另一头,曲洋夫妇也在安静地看着书,曲洋爱看传记,《梵高自传》《甘地》都是些有年头的老书了,而她丈夫显然对历史更偏好,《世界文明史》《人类愚昧疯狂趣史》看了好长时间。他们觉得这一天过得别有滋味。
  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家洲来说,杂·书馆更带给他一份惊喜,因为他发现自己上大学时的作业竟然也被收藏在此。他甚至充满期待地说,将来出个人集子时,会把这份作业收进去。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借助丰富、特色的馆藏,开展民间学术研究,我们也希望年轻人不被现代快餐文化所俘虏。”和馆长说。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晓松推荐的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