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服用海醇肽种头发对身体有害吗吗

>> >>请问吃海马雄肽对身体有害吗
请问吃海马雄肽对身体有害吗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58175条
医生建议:男性如果性生活问题情况,建议你还是及时检查有无前列腺疾病,有无引起的不适情况表现,不要随便使用这些药物!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专业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相关用药指导
相关健康资讯
乳腺外科热门问答
乳腺外科专业医生在线
已帮助 5672896 位患者
疏肝活血,软坚散结。...
健客价:¥69.00
疏肝活血,软坚散结。...
健客价:¥25.00
舒肝活血,祛痰软坚,...
健客价:¥25.00
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健客价:¥37.00
温肺祛痰,活血化瘀。...
健客价:¥20.00
用于治疗抗雌激素治疗...
健客价:¥122.00
软坚消肿。用于痰核瘿...
健客价:¥35.00
软坚消肿。用于痰核瘿...
健客价:¥28.00
温肺祛痰,活血化瘀。...
健客价:¥12.00
软坚散结,活血消痛,...
健客价:¥18.00>> >>明胶对身体有害吗,长期服用
明胶对身体有害吗,长期服用
病情描述:
你好,请问明胶对身体有害吗,长期服用,求解答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3609条
医生建议:你好,看什么明胶,例如,软胶囊调节血脂,调节血压,清理血栓,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视力、延缓视力的衰退。进口浓缩鱼油:国际公认最好的挪威浓缩鱼油,提炼自野生鲑鱼的眼窝以及不含脂的部位。优质明胶。胶囊外壳源自全球最大的明胶生产企业、法国罗赛洛优质药用骨胶,更安全。特别添加进口自德国科宁公司的天然维生素E,更有效保护鱼油不会受氧化而变质。甘油三酯型鱼油,不会引起过敏症等不良反应。每日2次,每次1粒,随餐食用。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专业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相关用药指导
相关健康资讯
相关治疗医生
孙致信&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长宁分院血液科
翁巍&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长宁分院血液科
冯莹&主任医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
史旭波&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
舒文秀&副主任医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肿瘤科
祝慧鹏&副主任医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相关治疗医院
医院地区等级
营养保健科热门问答
营养保健科专业医生在线
已帮助 5672896 位患者
疾病问题推荐
【汤臣倍健鱼油软胶囊】
【血栓形成】
【微血栓形成】
本品适用于存在营养不...
健客价:¥79.00
可作为全营养支持或部...
健客价:¥61.50
能全力适用于有胃肠道...
健客价:¥85.00
用于胃肠道功能有损失...
健客价:¥300.00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
健客价:¥98.00
本品能补充人体日常生...
健客价:¥53.00
本产品是已麦芽糖精,...
健客价:¥175.00
本品主要用作儿童和恢...
健客价:¥25.00
维生素类药。用于身体...
健客价:¥12.40
用于预防和治疗b族维...
健客价:¥6.50当前位置: >>
服药最佳时间
随着药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时辰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通过研究发现,一种 药物、同一剂量,不同的服药时间,其疗效和毒性可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患者用药 时应考虑合理的给药时间。 以下是我的课堂笔记,具体列出了一些药物,以供参考! 宜早上或上午服用的药物包括 1)糖皮质激素:因为如果我们按照通常的每日 3 次给药方案,那就会扰乱我们体内皮质激素 的昼夜节律,引起很多副作
用。所以,可采用在皮质激素分泌高峰时(早上 7-8 点)一次给予 全天药量。这样不但疗效更佳,而且可将副作用降到最低点。 2)抗高血压药:人体血压呈&两峰一谷&现象,即上午 9-11 点(峰值更大),下午 2-4 点呈峰值, 凌晨 2-3 点为谷值.所以高血压患者宜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应大些。若晚上睡前服药, 血压会明显下降,出现脑血流量减少。特别对老年人来说,易使血液凝集成栓,加上脑血管 硬化,管腔变窄,可诱发脑血栓。 3)抗抑郁药:抑郁症有&暮轻晨重&的特点,所以宜早上用药。 4)抗组胺药:实验证明,服用同等剂量抗组胺药, 若早上 7 时服用,疗效可持续 15~17 小时, 若晚上 7 时服用,只能持续 6~8 小时。因此,患皮肤病需要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组胺 药者,早上服药效果最佳。 5)利尿药:利尿药的药效与肾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等密切相关。因此双氢克尿塞在早晨 7 时服 用副作用小,而速尿于上午 10 时服用,利尿作用最强。 6)抗肿瘤药:因肿瘤细胞上午 10 时生长最旺盛,而正常细胞下午 4 时生长最旺盛。 7)抗风湿性关节炎药: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关节肿胀、僵直和握力下降等 症状,以早晨最为严重,因为此时人体的免疫反应最强。故服激素最好在凌晨 4~5 点钟。 目前主张“激素顿服疗法”,即把“每日三次”激素的总剂量改在早晨一次服用。这样不但疗效 更佳,而且使连续服用激素而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点。 8)抗结核药:研究证实,结核杆菌需靠药物浓度高峰来“围歼”杀灭或抑制其繁殖生长,所 以如雷米封、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常用抗结核药物,应以早晨一次服用为佳。 宜空腹或饭前服用的药物包括 1)抗菌药:广谱抗菌药如氟哌酸等药应饭前服用,这样可使药物不被胃内食物较多地混合、 稀释,可以发挥较好的疗效。同时应根据药物半衰期加服药物以维持杀菌浓度,防止因血药 浓度过低而出现耐药性. 2)抗溃疡药:胃酸分泌从中午开始上升,下午 8 时急剧上升,10 时达最高峰.具体如下: ①促进胃排空药 (动力药 ) :胃复安、吗叮啉等 ,需餐前 30 分钟服用 ;②抗胆碱能药物 (解痉药 ) :普鲁本辛等 ,需餐前 15- 30 分钟服用 ;③黏膜保护剂 :乐得胃等 ,需餐前 1 小时 和睡前服用 ;④黏膜修复剂 :生胃酮等 ,需餐前 15- 30 分钟服用 ;⑤抗胃蛋白酶药 :硫糖铝 等 ,需餐前 15- 30 分钟服用 ;⑥抗胃泌素药 :丙谷胺等 ,需餐前 15- 30 分钟服用 ⑦乙酰胆 碱拮抗剂 :哌仑西平等 ,需餐前 15- 30 分钟服用 ;⑧抗幽门螺杆菌药,如阿莫西林等,需空腹 服用⑨H2 受体拮抗剂 ,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需餐时服用和睡前服用 3)降血糖药:糖尿病人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效果最好。 宜晚上用的药物包括: 1)平喘药:因凌晨 0-2 点是哮喘病人对引起气管痉挛的 Ach 和组胺反应最敏感时段,故平喘 药宜于睡前服用(氨茶碱例外,因其安全范围小,宜早上服用) 2)他汀类调血脂药:胆固醇在肝脏内的合成主要是在夜间进行,因此,他汀类调血脂药应 在睡前服用 3)解热镇痛抗炎药:因前列腺素酶在晚间活动较强. 4)麻醉性镇痛药:因人的痛觉处午最为迟钝,而午夜至凌晨最为敏感. 5)铁剂钙剂贫血者补血药:如果晚上 7 时服用,比早上 7 时服用在血中的浓度增加 4 倍, 疗效最好。 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 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 和利用。眼用给药剂型宜忌(用药教育)张先生因沙眼用利福平眼药水治疗 1 周,不但无效还加重症状。找药师咨询后,才知是没按 说明书要求配制,不但滴的是缓冲溶媒,还把配药的药片当口服药吃了。可见滴药水是一个 小动作看似简单,但不掌握正确的用法,可影响疗效甚至延误病情。因此,药师要关注患者 眼科用药的使用细节。 眼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作为眼科用药除存在口服或注射给药外, 因眼科病患多限于局部, 也有其特定的给药途径。 眼用给药剂型有,滴眼液、 眼膏、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眼用膜剂等。 1.滴眼液 清洁双手,头向后仰,眼向上望,轻轻把下眼睑拉开成“袋状”,滴管靠近眼睑 距眼球 1.5~2cm,挤出药液 l~2 滴置入小囊,过 10 余秒钟再将拉开的眼皮放回,轻闭眼 休息 1~2 分钟, 用一手指按压鼻侧眼角 1~2 分钟。 如眼部分泌物多时应先用消毒棉签拭去 后再滴眼药水。 注意事项: ⑴多滴有害 标准滴眼液 30~50μ L/滴、 泪液的更新每分钟 16%。 每次多滴进 l~2 滴可减少 泪液稀释,提高主药的利用率,但反可增加毒性作用。 ⑵尽量滴到结膜下部,因直接滴到神经丰富的角膜,可分泌大量泪水洗出滴眼液。 ⑶滴药后按压鼻泪道以及闭睑数分钟, 可以减少泪道的排泄作用, 增加眼部吸收和减少全身 吸收。 ⑷再滴眼药的最短间隔为 5 分钟,促进药液的眼部吸收而又不被冲溢出眼外。 ⑸先溶后滴 不稳定的药物制成眼用片剂、散剂如利福平、吡诺克辛钠、障翳散等。用前须 加入溶媒中完全溶解后再滴眼,防止滴入不含药的缓冲溶媒或口服眼用片、散剂。 ⑹水溶液可直接滴眼。混悬型眼液如可的松或强的松龙、卡林 U 等滴眼液,须摇匀后滴眼。 2.眼膏 清洁双手,用消毒的剪刀剪开眼膏管口,头部后仰,眼往上望,轻轻把下眼睑 拉成“袋状”,挤压眼膏管的尾部,将约 1cm 线状眼膏挤进下眼袋内,将拉开的眼皮放回轻 轻按摩 2~3 分钟;眨眼数次,使眼膏分布均匀,闭眼休息 2 分钟后,用棉签擦去眼外眼膏, 盖好管帽。 注意事项: ⑴眼膏增加眼药与眼表结构的接触时间,明显增加脂溶性药物在眼部的吸收; ⑵眼表病损时,可起润滑和衬垫作用,减缓眼刺激症状,缺点是视物模糊。 ⑶除角膜溃疡外,一般晚间临睡前用,眼内停留时间长,可避免白天使用影响视力。 ⑷眼膏应先滴眼药水隔 10 分钟再涂眼膏(先水后膏),应注意向患者特别交待。 ⑸人工泪液优乐沛凝胶含维生素 A,遇强光失效,宜睡前用。 ⑹眼膏多次开启易污染,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1 个月。 3.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用洁手液洗手并清洁镜片后, 将镜片放在食指指尖上, 注意正面朝上 双眼注视前方,双手中指将上下眼睑拉开,然后将镜片附着于角膜中,然后移开食指再往下看 以使镜片附着于眼睛上,双手中指徐徐放松眼皮。 镜片卸下方法, 双手洗净后,眼睛看着镜子, 以左手食指右手中指拉开上下眼皮右手拇指与食指轻轻按住镜片下缘两侧使镜片拱起后慢 慢取出。 注意事项: ⑴镜片须每日进行清洁、冲洗和消毒,且定期更换。冲洗镜片药水开瓶后一个月必须弃掉。 ⑵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镜片的使用不是有利于眼疾病的恢复,则必须停止配戴镜片。 ⑶许多抗感冒药物中都含有抑制眼泪的成分。 泪液分泌量减少会使隐形眼镜过于干燥、 透明 度降低,进而影响视力。此外,某些激素、抗生素、作用于植物神经的药物也具有减少泪液 分泌的作用。 ⑷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是利用软性接触镜对液体的吸收负载和缓慢释放的特性, 可显著提高滴 眼剂的生物利用度,减少滴眼的频度。 4.眼用膜剂 洗净双手, 将眼药膜放入结膜囊内或眼下穹窿部即可达到缓释效果, 但有异物 感。 5.眼用给药其他注意事项: ⑴防止滴管开口接触到眼球、眼睑或睫毛污染瓶口。每次用后要把盖子拧紧,以减少污染和 药液外漏的机会。 ⑵眼药水一定要和其他类水剂药物分开存放, 防止误用外包装易混淆的滴鼻净、 红霉素软膏 等。 ⑶刺激性大的眼药宜单独用,以防被泪液稀释和洗去其他眼药。 ⑷双眼用药应按先健眼后病眼或按先病轻的眼再用病重的眼的顺序。 ⑸避光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 注意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 ⑹切记:即使一滴眼药,不正确的使用,也可影响疗效,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冯春雷 中国药店健康社区 2008 年 11 期 对造影剂过敏试验的认识 ――从非离子型含碘水溶性造影剂做碘过敏试验的争议谈起 劳药师(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学部) 一、争议的发生背景 碘造影剂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造影剂,一种是离子型造影剂(ICM),在水溶液中形成大量离 子电荷,毒副反应大;另一种是非离子型造影剂(NICM),在水溶液中不形成离子电荷,毒 副反应相对少(4-6 倍)。由于含碘水溶性造影剂是从离子型发展到非离子型,而离子型 含碘造影剂如泛影葡胺的安全性较差, 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所以在七 十--八十年代初,对这些离子型含碘造影剂普遍要求做预试验。而八十年代后期,由于欧乃 派克等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的的应用, 很大程度地提高了造影剂的安全使用, 降低了不良反 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欧乃派克注射液进口产品于八十年代末在中国已开始临床 应用, 1998 年获准在中国进行进口分装, 2000 年 10 月经国家药品监督委员会批准在中国进 行生产,在中国也已经有十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从首次在中国被批准临床应用至今,历次 批准的说明书中均无需做碘过敏试验的内容。 医疗单位使用时不接受“无需做碘过敏试验” 观念,沿用旧习惯,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患者先采用 1ml 30%泛影葡胺注射剂(离子型造影 剂)做过敏试验,或使用哪一种造影剂就从该造影剂中抽取原液 1-2ml 做过敏试验。由于当 时现行《中国药典》“使用造影剂前应作过敏试验” 二、造影剂生产厂家就此问题的态度 说明书中均无需做碘过敏试验的内容, 但使用单位做法令造影剂生产厂家担忧。 为什麽说目 前做过敏试验方法不合理? 国外关于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调研 不良反应 离子型(n=6,006) 欧乃派克非离子型(n=8,857) 泛影葡胺加类固醇(n=805) 总计 轻度 中度 重度 死亡 263(4.4%) 174(2.9%) 70(1.2%) 19(0.32%) 2 52(0.59%) 39(0.44%) 12(0.14%) 1(0.01%) 0 72(1.2%) 32(4.0%) 23(2.9%) 7(0.9%) 2(0.25%) 0 21(0.24%) 14(1.7%)需要处理(轻、中、重)所有的 P 值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值&0.0001 和 P&0.01)。(数据来源安盛药业) 相关资料给我们的提示是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患者采用 1ml 30%泛影葡胺注射剂(离子型造 影剂)做过敏试验是危险的,也是相当不合理的。 国内有人做过 5 年观察,增强扫描病人 1300 人次年龄 6-75 岁,平均 40 岁 其中离子型造 影剂(60%泛影葡胺)1000 例,用量 60-80mL/次,泛影葡胺先做静脉过敏试验,阴性者才做 增强扫描;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 人次,用量 50mL/次。小儿按 1.5-2mL/kg 体重计 算。碘海醇不做过敏试验,直接增强,用手推团注法,5mL/秒,速度先慢后快,如病人发生 副反应,则做相应记录和处理。 离子型造影剂发生轻度反应 70 例, 中度反应 3 例, 重度反应 1 例, 副反应发生率 7.4%。 非离子型造影剂发生轻度反应 3 例,中、重度反应未发生,副反应率为 1%。 造影剂反应分轻、中、重度。轻度反应表现为面部潮红、皮肤荨麻珍、红斑。中度反应 表现为皮肤荨麻疹、红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轻度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 难,血压下降,心跳加速。重度反应表现为皮肤荨麻疹、红斑,严重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 哮喘、紫等,大小便失禁,惊厥、昏迷呈休克状态,严重者可致死亡。 一些著名的造影剂生产厂家就非离子型造影剂是否做碘过敏试验问题与有关部门或临床使 用医疗机构的内容进行反复说明。 上海安盛药业有限公司医学事务部 2003 年 3 月 18 日就碘 海醇注射液均无需做碘过敏试验的问题做的说明如下: 欧乃派克(碘海醇)注射液是我公司生产的含碘水溶性非离子型造影剂。该产品最早于八十 年代初在欧洲上市,经过国内外几十年的广泛临床应用,已被证实是一个诊断效果确切、安 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和质量稳定药品,现已被收载在美国药典(24 版)、欧洲 药典(1997 版)、美国临床医生案头手册(PDR,1995)、马丁代尔药典(31 版)和默克索 引(12 版)中,在这些收载的内容中均无需作过敏试验的内容。 欧乃派克注射液进口产品于八十年代末在中国已开始临床应用,1998 年获准在中国进 行进口分装,2000 年 10 月经国家药品监督委员会批准在中国进行生产,在中国也已经有十 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 从首次在中国被批准临床应用至今, 历次批准的说明书中均无需做碘 过敏试验的内容。 国家药典委员会二 000 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同意《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不再保 留水溶性含碘造影剂需进行预试验的描述及相关规格先灵 (广州) 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该类 产品的说明书可不注明有关预试验的内容。 三、《中国药典》95、 版对“含碘造影剂做过敏试验”的认识《中国药典 95 版临床用药须知》 在造影剂章节的总论上第 673 页提到对含碘造影剂规定“使 用造影剂前应以相同品种作过敏试验”,而《中国药典 2000 版临床用药须知》在造影剂章 节的总论上第 919 页, 对含碘造影剂使用规定“用造影剂前可以做过敏试验。 应该注意造影 剂过敏试验结果只具有参考价值。 阳性结果并不预示一定发生过敏反应, 也不能预示发生反 应的严重程度。阴性结果也存在严重反应(包括致死反应)的可能性。过敏试验本身也可导 致严重过敏反应”。 《中国药典 2005 版临床用药须知》 关于“造影剂过敏试验方法” 及相关内容如: 对含碘造 影剂使用规定“用造影剂前可以做过敏试验。应该注意造影剂过敏试验结果只具有参考价 值。阳性结果并不预示一定发生过敏反应,也不能预示发生反应的严重程度。阴性结果也存 在严重反应 (包括致死反应) 的可能性。 过敏试验本身也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 内容删掉。 由此可见,中国药典委员会对含碘造影剂过敏试验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程,从 95 版“使用造影剂前应作过敏试验”到 2000 版“用造影剂前可以做过敏试验,并提示造影剂 过敏试验结果只具有参考价值, 2005 版关于“造影剂过敏试验方法” 及相关内容内容删 到 掉。 四、各国药典就此问题的建议 日本造影剂安全委员会所做试验结论: 用小剂量造影剂进行预试验对严重不良反应不能做出 预测。 (该论文见“放射学”杂志 1991 年 178 卷, 并在 1991 年北美放射年会上宣读) 由此, 欧美、日本等国开始对非离子含碘造影剂不再要求做碘过敏试验。 日本造影剂安全委员会在日本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著名的、 大型、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含碘 造影剂的安全性比较试验。该试验有 337,617 个病例,分别应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 结果,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离子型组为 0.22%,而非离子型组为 0.04%。从而证明非离子 型造影剂的安全性比离子型造影剂要高得多。 该试验结果发表在“放射学”杂志 1990 年 175 卷,并在 1990 年北美放射年会上宣读。同时,该试验除了对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 进行安全比较, 还对含碘造影剂早使用前用小剂量静脉注射进行预试验, 以预测是否会发生 严重不良反应的可靠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是预试验的可靠性和敏感性均很低, 在离子型造影剂为 1.2%和 3.7%,非离子型造影剂为 0.0%和 0.0%,结论是:用小剂量造影剂 进行预试验对严重不良反应不能做出预测。该论文在“放射学”杂志 1991 年 178 卷发表, 并在 1991 年北美放射年会上宣读。由此,欧美、日本等国家开始对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不 再要求做碘过敏试验。 欧乃派克是 AMERSHAM HEALTH 生产的非离子造影剂。已被收载在美国药典(24 版)、欧洲 药典(1997 版)、美国临床医生案头手册(PDR,1995)、马丁代尔药典(31 版)、默克索 引(12 版)中,在这些收载的内容中均无预试验的内容。 五、作者的观点 建议:做增强前,告之患者碘过敏可能性,并签字同意。要求在造影检查室内配备各种处理 和抢救造影反应的药品和器械, 在病人注射造影剂后应有掌握造影反应和处理技能的医护人 员在场作严密观察。严重反应着重于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和加强现场抢救设施。临床药学中的护理问题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 副主任药师 陈东堂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 药物剂型、 给药方法治疗机制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 因而采取医、 药、护三结合,共同负责病人的药物治疗,是保障药物有效、安全、合理应用的根本措施。 实际上,护理人员日夜工作在病人身边,对病人的主观反应和病情客观变化了解最为清楚, 从而能及时地向医师、 临床药师提供最重要的诊疗依据。 各种药物治疗方案最终由护士执行, 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药物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也是临床用药的最后一关。WHO 认为全球有 1/3 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 与发展中国家缺医少药、 有限资源严重浪费有关。 我国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有:适应证不明确,用药禁忌;量过大或过小,疗程过长或 过短,用药种类与复方过多(住院病人一日内用药多达 6 种或 6 种以上);用药不计成本效 果,对卫生经济质量的影响明显(投入大产出小,甚至为负产出),贫困地区则普遍存在有 效疗法使用不足;随访与遵从医嘱差;抗感染药合理使用率不足 50%,大医院药费开支前 50 位半数为抗生素,甚至前 10 位全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适应证不符,疗程过长,低热或 已退热仍在用药者普遍存在;激素适应证过宽,滥用于抗感染、类风湿、肾炎,不良反应偏 多;抗高血压药使用不规范;抗癌药的使用合乎治疗规范者也仅占两成;注射剂使用过宽, 大输液滥用,合用配伍禁忌者多(10%~30%);中草药处方者懂中医者少,中西药合用情 况混乱,用药品种过多。不合理用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①使用不足: 已证明的有效干预使用不足导致丧失改善健康与功能的重要机会。 如未查出与 未治疗的高血压病或忧郁症。②使用过度: 使用过度是指把潜在伤害超过可能效益的医疗服务用于病人, 并使病人承担了 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风险。例如,给伤风等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毒感染者使用抗生素。③使用失误:发生了可避免的并发症是重要的使用失误问题。例如,使用了已知病人的过敏 药物而导致的药害;对孕妇、儿童使用了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据统计,我国 180 万聋哑儿 童中,约 100 万用药不当引起的,并且还在以约 2 万~4 万的速度递增)。用药的正确原则: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剂量,正确的药物,正确的给药途径,正确的病人。 产生药疗纠纷的原因:用药差错,不合理用药,超出说明书规定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大量事实表明, 不同药厂生产的同一品种和同一剂量单位的药物固体制剂, 可能有不同的生 物利用度。同一药物制剂由于变更赋形剂亦可带来不良后果,如 60 年代后期,澳大利亚发 生的暴发性苯妥英钠中毒事件, 药厂将苯妥英钠胶囊的赋形剂由硫酸钙改为乳糖, 提高了苯 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使一批服用该制剂的癫痫患儿出现苯妥英钠毒性反应。一、正确执行医嘱对临床药物治疗的影响临床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一般都要考虑选用何种药物、采用何种给药途径、剂量多少、 合并用药的种类和数量、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个体差异等问题。由于药物治疗由护士执行, 护士掌握第一手资料, 所以护理人员要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 主动参与到临床合理用药中去, 而不应盲目、被动地执行医嘱,这对药物有效、安全、合理地应用,减少药源性疾病和降低 医疗成本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到给药时间、药物剂量间隔时 间、饮食、合并用药等方面对药物治疗的影响。1、给药时间对药物治疗的影响大多数药物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给予一定剂量, 才能使病人达到期望的治疗效果, 给药时 间取决于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依赖于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和吸收速率。 一些吸收和消除非 常迅速的药物, 每日需给予多次剂量才能使病人体内维持一定的治疗血药浓度, 但给药次数 过于频繁给医疗及护理带来麻烦, 所以有些药物通过增加剂量来减少给药次数。 如心得安半 衰期为 2.5 小时,要求每日给药 8 次,但可以剂量增加一倍,给药次数减为每日 3~4 次即 可。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改变给药次数或增加给药剂量,由于给药剂量的增加,体内血药浓 度的蓄积程度也随之增加, 这对安全治疗指数小或维持一定血药浓度对治疗非常重要的药物 是极其危险和不允许的。对于一个药物,要经过 4~5 个半衰期药物才能达稳态血药浓度,首次给予负荷剂量,可使 治疗血药浓度立即达到期望的稳态血药浓度。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次数每日 3~4 次,也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给药时间间隔,仅适用于半衰 期 5~8 小时药物;有些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即消除慢的药物,每日 1~2 次即可,对于缓释 或控释制剂,每日只需 1 次。给药时间是影响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上为工作方便 常安排 8AM―4PM、8AM―2PM―8PM,这样有效血药浓度所持续的时间分配不均匀,显然是不 合理的,如更改为给药时间 8AM―8PM、8AM―4PM―12PM,即为最佳给药方案。另外,口服给药往往与饮食相关,尤其是每日需服 3 次药物,为了工作方便,护士常常在进 食前后给病人服药,不仅给药时间分配不均匀,而且食物对药物吸收有很大影响。如对乙酰 氨基酚,空腹服药 20 分钟达最大血药浓度,早饭后服 2 小时才能达最大血药浓度,且血药 浓度峰值空腹远高于饮食后给药。大量事实证明,人和动物的许多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均出现节律性, 一天中选择最恰当的给药时间对于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药 物疗效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2、剂量间隔对疗效的影响剂量间隔是指两次给药剂量之间相隔的时间,用 τ 表示。剂量间隔时间对药效的影响具有 重大意义,给同一病人、相同药物、相同剂量、每天给药次数相同,若剂量间隔时间不等, 就会导致体内血药浓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药物效应。3、饮食对药效的影响在临床药物治疗中, 一些药物常常被要求在饭前或饭后服用, 而另一些药物清晨或睡前给予, 这样要求除考虑到药物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外,就是食物对药效的影响,食物不但可使 某些药物降效,甚至无效,也可使某些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增加。3.1 胃排空速率的影响:影响药物的吸收是由于胃与肠之间的 pH 值不同;3.2 影响药物向消化道壁的扩散:即食物引起胃肠道内容物的黏度增高,妨碍了药物向消化 道壁的扩散,从而使药物的吸收减慢。3.3 影响药物溶解:口服给药,饮水量能影响药物的溶解和吸收。3.4 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如各种含酪氨、多巴、5-羟色胺、组氨酸、酪氨酸的食物(如酒、 鸡肝、陈干酪、巧克力、酸牛奶等)可使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发生严重的高血压 反应。因为酪胺可使组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多巴是多巴胺前体,而上述各种氨基酸在体内 脱羧后形成升压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阻断这些升压胺或其前体的代谢灭活, 产生严重的 升压反应。食物中的氨基酸可与左旋多巴竞争吸收部位,显著降低后者的吸收。有些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为主动转运过程, 由于转运载体的数量有限, 表现为药物的吸收总 量保持基本恒定,因此吸收总量/给药剂量的比值下降。如核黄素(维生素 B2),经小肠主 动转运吸收,且有部位特异性,如胃排空速率快,则大量的药物迅速达到小肠的吸收部位, 使吸收达到饱和状态, 结果仅有一小部分药物被吸收, 若饭后服用, 食物使胃排空速率减慢, 使维生素 B2 少量而持续不断的被转运到吸收部位,主动转运未出现饱和现象,吸收量比空 腹时大的多。食物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继而影响药物作用, 因此药理学上要求根据药物不同特性和 治疗目的确定饭前、饭后、饭间服药。长期以来,临床上通常指定饭后服药,可以方便的提 醒病人不至于忘记服药,显然这种千篇一律的服药时间是不合理的。另外,乙醇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乙醇是一种酶诱导剂,有必要询问病人是否有饮酒 嗜好,或告诉病人治疗期间禁饮酒。①乙醇与镇静催眠药类作用,对中枢神经有协同抑制作 用,禁用于控制醉酒时的兴奋症状;②乙醇与吩噻嗪类:对中枢神经有协同抑制作用,能抑 制乙醇脱氢酶而阻碍酒精的降解,使其作用加强或延长。③乙醇与抗凝血药:长期大量饮酒 可使华法林半衰期缩短。④与抗生素如头孢哌酮、甲硝唑、呋喃唑酮等合用可出现戒酒硫样 反应,利福平可增加其肝脏毒性。⑤较大剂量抗组胺药可增加酒精对中枢抑制作用。⑥酒精 能增强水杨酸类药物对胃肠道反应。⑦中度以上酒精中毒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与降 压药合用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及昏厥。一些极性较强的药物,如羟氨苄青霉素,口服不同剂量的羟氨苄青霉素,随着剂量的 增加,生物利用度下降,因此小剂量给药是该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模式,或餐后服药通过减缓 胃排空来增加药物吸收。异博定在一天不同时间点服药,血药浓度变化明显,早上 8 点服药,AUC 最高;中午次之; 早上 8 点服药,AUC 最低。这种随时间变化规律主要是食物影响药物吸收,还可能和肝血流 量、酶活性及蛋白结合有关。螺内酯与普通早餐同服,吸收量明显高于空腹服药。胃排空速度能影响药物到达小肠部位的时间, 而能影响主要在小肠吸收的药物出现时间的快 慢;泻药可加快肠蠕动,减少药物吸收。4、时辰药理学与临床用药由于用药时间不同,给予相同剂量药物时,其作用强弱有很大差异,如机体分泌皮质激素在 午夜至上午 9 时分泌量为全日量的 70%,上午 8 时为峰值,若在高峰期一次投入全日皮质激 素总剂量,不但可以增强疗效,而且减少了对机体内源性分泌的抑制。因此临床用药时,不 仅考虑到剂量大小,还要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以期把疗效和毒副作用分开,使疗效最好和 毒副作用降低。哮喘病人呼吸道阻力增加, 夜晚或清晨气道阻力增加时即可诱发哮喘。 所以 β 2 受体激动剂 采取夜高晨低的给药方法:即特布他林早 8:00 5mg,晚 8:00 10mg;茶碱类药物白天吸收 较快,而晚间吸收慢,根据这一特点,也可采取日低夜高的给药剂量。服药时间 药品示例 说明清晨空腹 1. 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 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氟美松)等。 1.因为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现在早晨 7-8 时。 此时服用可避免药品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性 抑制作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较轻,可减少不良反应。2.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络活喜)、依那普利(悦宁定)、 贝那普利(洛丁新)、拉西地平(乐息平)、 洛沙 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索他洛尔(施泰可)、复方降压平(北京降压 0 号)。 2.血压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现一次高峰, 因此有效控制血压, 每日仅服 1 次的长效降压药宜在 早 7 时左右服;每日服 2 次的宜在下午 4 时再补充一次。3.抗抑郁药如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瑞波西汀、氟伏沙明。 3.抑郁的症状如忧郁、焦虑、猜疑等常表现晨重晚轻。4.驱虫药如四氯乙烯、甲硝唑 4.迅速进入肠道,并保持高浓度。5.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 5.晨服可迅速在肠道发挥作用,服后 4-5 小时致泻。6.免疫抑制剂如青霉胺6.因为食物可减少其吸收。餐前(餐前30~60 分钟) 1.止泻药 1.鞣酸蛋白 如如鞣酸蛋白、药用炭 。1.鞣酸蛋白餐前服,可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遇碱性小肠液而分解出鞣酸,使蛋白凝固,起 到收敛和止泻作用。药用炭饭前服,胃内食物少,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及气体的作 用。2.胃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或复方制剂(胃舒平)、 复方三硅酸镁(盖胃平)、复方铝酸铋 2.餐前吃可充分地附着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3.苦味药如龙胆、大黄 3.宜于饭前 10 分钟左右服,可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4.促进胃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叮啉)、西沙必利(普瑞博思)、莫沙必利 4.宜于餐前吃,以利于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5.降血糖药如甲磺丁脲(甲糖宁)、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瑞怡宁、美吡达)、格列喹酮。 5.小剂量在早餐前服用疗效高,血浆达峰浓度时间比餐中服用短。6.滋补药如人参、鹿茸等与其他一些对胃无刺激性的滋补药 6.于餐前服用吸收快.7.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克洛、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异烟肼、利福平 7.与食物同服可延迟吸收 8.肠用丸剂 8.使较块通过胃入肠,不为食物所阻。9.利胆药(如小剂量硫酸镁、胆盐)、胆道抗感染药(如磺胺脒)、驱虫药(如甲紫) 9.使药品通过胃时不致过分稀释。餐前 30~60 分钟) 10.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及其合成代用品)、 止吐药(如吐来抗)、 内服局麻药(如苯佐卡因)、 抗酸药(如碳酸氢钠) 10.使药品保持有效浓度,发挥作用快。餐时 1.助消化药如乳酶生、酵母、胰酶、淀粉酶 1.宜在餐中吃,一是与食物混在一起以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二是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坏。2.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波糖(倍欣)、格列美脲 2.宜餐中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抗真菌药如灰黄霉素 3.灰黄霉素难溶于水,与脂肪餐同服后,可促进胆汁的分泌,促使微粒型粉末的溶解,便于 人体吸收,可提高血浆浓度近 2 倍。4.非甾体抗炎药如舒林酸、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依索昔康、氯诺昔康(可塞风)、美洛昔康、奥沙普嗪(诺松)4.舒林酸与食物同服,可使镇痛的作用更持久。吡罗昔康、依索昔康、氯诺昔康、美洛昔康、 奥沙普嗪与饭同服,可减少胃黏膜出血。5.治疗胆结石和胆囊炎药如熊去氧胆酸(护肝素) 5.于早、晚进餐时服用,可减少胆汁胆固醇的分泌,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的溶解。餐后(餐后 15-30 分钟) 大部分药品可在饭后服,特别是: 1.刺激性药品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盐酸奎宁、 硫酸亚铁、金属卤化物(如碘化钾、氯化胺、溴化钠等)、多西环素、黄连素 1.避免对胃产生刺激。2.维生素如核黄素(维生素 B2) 2. 以利于吸收。3.其他: 如呋喃妥因、普萘洛尔、苯妥英钠、螺内酯、氢氯噻嗪 3. 以利于吸收。睡前 1.催眠药各种催眠药的其效时间有快、慢之分,水合氯醛(服后 10 分钟起效)、司可巴比 妥(速可眠)(服后 20 分钟起效)、艾司唑伦(舒乐安定)(服后 25 分钟起效)、地西泮(安 定)(服后 40 分钟起效)、硝西泮(硝基安定)(服后 45 分钟起效)、苯巴比妥(服后 0.5-1 小时起效)失眠者可择时选用,服后安然入睡。 1.使适时入睡。2.平喘药如沙丁胺醇、氨茶碱、二羟丙丙茶碱(喘定) 2.哮喘多在凌晨发作,睡前服用氨茶碱、二羟丙丙茶碱(喘定)止喘效果更好.3.降血脂药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来适可) 3.提倡睡前服,因肝脏合成脂肪的峰期多在夜间,睡前服药有助于提高疗效。4.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特非那定、赛庚啶、酮替芬 4.服后易出现嗜睡.困乏和注意力不集中,睡前服安全并有助于睡眠.5.缓泻药如酚酞(果导)、比沙可啶、液状石蜡 5.服后约 12 小时排便,于次日晨起泻下。5、药物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在医疗实践中,为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发生,联合用药日益增多,护理人员如能掌握一 定的药物相互作用知识,对促进合理用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理化配伍、药动学配伍、药 效学配伍。5.1 中西药混合静滴: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不能同瓶静滴,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提取 工艺参差不齐, 同瓶容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 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两种中药配伍更不提倡。 复方丹参与能量合剂 、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可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但近年有复方 丹参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混合静脉滴注发生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包括过敏性休克致死、 心跳停 止等,故二者不可同瓶静脉滴注。 5.2 抗生素与活菌制剂合用 :两者合用,可因后者的存在而被灭活或被抑制,而抗生素亦 因前者的存在而药效降低。 因此,两药宜分开服用,以利于发挥各自疗效 , 达到治疗目 的 。5.3 理化配伍:酸性药物盐酸氯丙嗪同碱性药物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混合,造成两药或两药 之一沉淀。20%磺胺嘧啶钠(pH9.5-11)与 10%GS(pH3.5-5.5)混合后 pH 改变,析出磺胺 嘧啶结晶。氢化可的松是 50%乙醇溶液,与其他注射液混合时,由于乙醇浓度稀释,溶解度 下降发生沉淀。5.4、10%葡萄糖注射液中不能加入下列药物: 氨茶碱、氢化可的松、 可溶的磺胺类、 华法林、 红霉素。生理盐水中不能加入两性霉素 B。5.5、四环素类抗生素不宜与铁制剂或含钙、镁、铝离子的抗酸药如碳酸钙、氧化镁、氢氧 化铝凝胶等同服,因金属离子与四环素形成螯合物,降低四环素的治疗效果。5.6、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氯贝丁酯、保泰松、水合氯醛、磺胺类都有蛋白置换作用,增 加一些药物的游离形比例,增大其作用。5.7、酶促药物:苯巴比妥、水合氯醛、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保泰松、利福平、安体舒通、 尼可刹米。酶抑药物:氯霉素、西咪替丁、异烟肼、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类药物、保泰松、红霉素、 甲硝唑、咪康唑、利他林。5.8、癫痫患儿长期服用苯巴比妥与苯妥英钠,易出现佝偻病,因二药均有酶诱导作用,提 高维生素 D 的代谢率,影响钙的吸收,因此应注意补充维生素 D 。5.9、服用强的松已经控制哮喘发作的患者,在加用苯巴比妥之后,哮喘发作次数增加,可 能是巴比妥增加泼尼松代谢,降低其浓度使疗效降低。5.10、地高辛与抗心率失常药奎尼丁、维拉帕米、胺碘酮、普罗帕酮合用,可使地高辛的肾 清除率下降,表观分布容积降低,血药浓度增高 50%(地高辛主要经肾排泄),应适当调整 地高辛用量。约 10%的人群中,肠道内存在可将地高辛分解为无活性代谢产物的特殊菌群,抗生素如 红霉素、四环素等可抑制肠腔菌群,减少地高辛降解失效,以至地高辛生物利用度提高,地 高辛的血药浓度提高。5.11、硫糖铝与四环素类、西咪替丁、苯妥英钠、华法林、各种维生素、氟喹诺酮或地高辛 同时服用,可减少药物的吸收,故不宜同服;硫糖铝与多酶片合用时,两药的疗效均降低;5.12、西咪替丁与茶碱合用时可使茶碱的去甲基代谢清除率降低 20%~30%,升高其血药浓 度,引发癫痫大发作;氟喹诺酮类抑制茶碱代谢,与茶碱联合应用时使茶碱血药浓度增高, 出现茶碱毒性反应,甚至惊厥,应予注意;红霉素+茶碱,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高于正常, 易致中毒,有出现心律失常,癫痫发作的危险。5.13、对于胃酸缺乏者,为促进铁剂吸收,可同时服用维生素 C 100mg tid,或稀盐酸 10ml tid,服铁剂期间禁饮茶。5.14、长期大剂量使用维生素 C 可使血清维生素 B12 浓度降低,因此使用维生素 B12 后 1 小时内不宜摄入大剂量维生素 C。5.15、缺乏 6-GDP 可引起还原型谷胱肝肽减少,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奎宁、伯氨奎、 磺胺类药、呋喃妥因、维生素 K,可能发生溶血性贫血。5.16、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将双香豆素类从其结合部 位置换出来,使抗凝血作用加强。5.17、甘露醇+地塞米松:甘露醇为过饱和溶液,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可能析出甘露醇结晶。5.18、25%G-S+西地兰+呋塞米:速尿为一弱酸强碱盐,PH 为 8.5-10,禁与酸性静脉注射液 伍用,在酸性环境下(糖 PH3.5-5)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危及生命。可 25%G-S+西地兰、 NS+呋塞米。对磺胺药过敏禁用。5.19、 各种氨基酸营养液中不得加其他药物, 因为一些对酸性不稳定的药物在这种营养液中 容易降解。抗菌药物单独应用。5.20、局麻药+缩血管药,收缩用药部位的局部血管,减少局部麻醉药从给药部位吸收,保 持较强的局麻效果。5.21、利培酮合用卡马西平,24 小时即可升高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 5.21、红霉素+华法林,有威胁生命的相互作用,曾有患者因合用两药,肺部出血而死亡。5.22、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合用奥美拉唑血药浓度升高,因抑制 CYP3A4。5.23、奥美拉唑+苯二氮卓类:抑制 CYP2C19 活性,抑制苯二氮卓类药物代谢,镇静作用增 强。5.24、噻嗪类利尿药或依地尼酸、呋噻米在发挥利尿效果时,可引起钾离子丢失,这类利尿 药与强心甙类合用,所造成的低血钾促进强心甙的心脏毒性,因此必须注意补钾。5.25、氯丙嗪增强多种中枢神经抑制药的作用,呋噻米有耳毒性,与氨基糖甙类合用,会加 快耳毒性的出现。5.26、无论何种原因停止药物治疗时,切记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立刻停药,为防止出现停药 反跳或撤药综合症,有些药物如精神神经系统用药、糖皮质激素、β -受体拮抗剂等需要一 个逐渐减量期才能停药。5.27、双膦酸盐类如依替膦酸钠、阿仑膦酸钠等治疗骨质疏松时,常与钙剂一同处方,有研 究显示,当两种药物同时服用时,二者的生物利用度均显著降低,导致治疗失败。这种影响 可通过二药在间隔足够长时间治疗加以避免。如 12 周疗程中,先服 2 周依替膦酸钠,再服 10 周钙剂。5.28、 服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后, 使维生素 K 合成减少, 可加强香豆素类抗凝药的作用, 应减少抗凝药的给药剂量。5.29、去甲肾上腺素可减少肝血流量,使利多卡因主要代谢部位肝脏的分布量减少,可明显 减慢该药代谢,血药浓度增高;异丙肾上腺素可增加肝血流量, 使利多卡因主要代谢部位肝脏的分布量增加, 可明显加快该 药代谢,血药浓度降低。5.30、H2 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其结构中的咪唑环可与细胞色素 P450 酶中的血红素部分结 合, 抑制多种细胞色素 P450 酶而影响许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目前报道有 70 多种药物的肝 清除率与西咪替丁合用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临床上当药物与西咪替丁合用时应注意调整 剂量,必要时可用雷尼替丁代替西咪替丁。 5.31、水杨酸类与另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可增加甲氨喋呤毒性,有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5.32 活性炭、白陶土、蒙脱石能吸附药物而减少它们的吸收,因此不能与其他药物同服。 另外活性炭还可以通过阻断肝肠循环, 降低以吸收入血的药物血药浓度, 故活性炭广泛用于 轻度和中度药物中毒的解救。鞣酸蛋白能影响胰酶、胃蛋白酶、乳酶生等的药效,故不宜同 服。5.33 氨苄西林不能与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 配伍,不用 10%GS 作溶媒。5.34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 禁与氨茶碱、H―C、EM、氯丙嗪等伍用。氨茶碱与地塞米松、 促皮质素、克林霉素、肾上腺素为配伍禁忌。6、其他情况下的不合理用药6.1 重复用药:由于对复方制剂成分不了解而错误联合用药,如抗感冒药中大部分含有对乙 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本那敏,避免重复应用。6.2 缓释、控释制剂、肠溶制剂不应掰开服用.7、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问题7.1 老年人用药特点:胃酸分泌减少,胃肠活动度低,胃肠与肝血流减少,局部循环差。老 年人对利尿药、降压药、中枢神经系统、抗凝血药的敏感性增高。老年人用药除急症或器质 性病变外,应尽量少使用药物,当必须进行药物治疗时,选用药物原则为最少药物最小有效 剂量,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应用成人剂量的 3/4。配伍用药一般不超过 3~4 种。简化治疗用 药方案,最好是一日用药一次。7.2 早产儿和新生儿服用磺胺类或水杨酸类,可将胆红素从血浆蛋白置换出来,引起脑核性 黄疸症。38、老年人用药除急症或器质性病变外,应尽量少使用药物,当必须进行药物治疗时,则应 用最少药物最小有效剂量, 岁以上的老年人应用成人剂量的 3/4。 60 配伍用药一般不超过 3~ 4 种。简化治疗用药方案,最好是一日用药一次。8、药物特殊性质的合理用药 8.1 格列齐特(达美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降血酯,最适用于伴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老年 糖尿病患者。8.2 氢氯噻嗪作为基础降压药和各类降压药配伍治疗各期高血压病,既可加强各药疗效,减 少各药剂量,又能对抗不少降压药所引起的水钠潴留的副作用。8.3 降血酯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 的限速酶活性,胆固醇合成受机体节律性影响,夜间合成增加,进行一天一次给药,早晚双 盲法比较实验, 晚间给药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强, 即从时间药理学角度晚饭后服药是合理的。抗高血压药的缓释制剂,如要求一日一次服用,应在早晨服用,因 7~10 点,下午 3~5 点 血压最高。9、输液速度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护理治疗中,输液滴速通常控制在成人 60~80 滴/分,儿童 20~40 滴/分。在液体中加入某 些药物如抗生素类,其滴速的快慢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某些药物,滴速 过快产生毒副作用, 滴速过慢起不到治疗作用。 静滴速度的调节对那些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尤 为重要,如硝普钠、强心药洋地黄、茶碱等使用时严格控制速度。静滴速度的控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9.1 儿童和老年人、心肾功能较差的人必须慢滴,否则会因短时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心脏负 担过重,甚至导致心力衰竭。9.2 因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引起人体严重脱水而出现休克者,静滴的速度要快。如有 必要甚至可在手、足同时静滴(多通道输液)、以尽快增加血容量,促使病情好转。9.3 患严重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良者,尽量不宜静滴,以免加重心肺的负担。非用不可时 应谨慎,使药液呈小滴,滴速要慢,同时密切观察心、肺、肾功能。9.4 不同药的滴速也不一样,如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含钾药、升压药的滴速宜慢。而治疗脑 出血、 颅内压增高的疾病时滴速宜快, 一般要求在 15~30 分钟滴毕 20%甘露醇注射液 250ml, 否则起不到降低颅压的作用。 9.5 治疗脑血栓常用药的渗透压较高, 输入体内后, 会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血容量快速增多, 导致心脏负担过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等症。因此滴速每分钟多少滴为宜,是一个 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成人以每分钟 40~60 滴的滴速较安全,但最佳滴速应由医护 人员根据用药者的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来控制,患者不宜随意自行调整滴速。二、不良反应监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各级医护人员法定的责任, 医药护三方面分工协作是作好药品不良 反应监测的关键,作为护理人员应作好以下工作:(1)、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信号及时报告 给医生或专职人员; (2)、注重用药监护,对不合理用药提出质疑,完善整体护理; (3)、 及时督促医生或主动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表; (4) 及时发现和救治危重的 ADR 病人; 、 (5) 、 警惕高危个体差异病,注意 B 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防治:(1)、毒性反应:与用药剂量高低和用法有关:1.1 剂量与疗程:降低剂量、减慢 给药速度、停药、加速药物消除。减少长疗程和大剂量用药是关键;1.2 用法:注意给药途 径和给药速度;1.3 注意药物配伍和相互作用;1.4 个体差异;1.5 治疗指数窄的药物有: 抗癫痫药、抗心律失常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环孢菌素 A、地高辛、茶碱、镇静催眠药等。 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低于 10ug/ml 无明显疗效, 10ug/ml~20ug/ml 为有效, 20ug/ml 以上可能 出现毒性反应。1.6 少数严重病人根据情况用解毒药、拮抗药或对症处理。(2)、变态反 应:2.1 停药;2.2 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2.3 对症处理:如升压、抗休克、抗感染、 补液、脱水、给氧等;2.4 需皮试的,规范皮试液浓度;2.5 该类反应与药物浓度无关。护理在监察不良反应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精神紊乱是老年人药物中毒的早期症状,不一定与青年人一样表现为恶心、呕吐等,往 往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精神状态改变, 以及继发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输出量减少。 因此, 对于老年病人,护理人员一定要仔细观察其体症和症状的变化。2、在过多超过药物常用剂量时,病人会产生昏迷,精神错乱,而情绪变化大多属于药物的 副作用。3、药物中毒表现出神经症状,如肢体麻木、刺痛、视觉与听觉障碍、惊厥、多动、震颤等, 能引起听神经障碍的常用药物有:抗生素(氨基糖甙类、万古霉素等)、奎宁、水杨酸类、 利尿酸、呋喃苯胺酸等。氯丙嗪及其衍生物(奋乃静)和利血平、甲基多巴、氟哌啶醇等能 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异烟肼、巴比妥类可诱发惊厥。 4、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的常见症状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便泌等,一些对胃 肠黏膜或迷走神经感受器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均可引起恶心呕吐,如硫酸亚铁、制酸药、洁霉 素等。乙酰水杨酸、吲哚美辛、乙醇、咖啡因、呋喃苯胺酸、利血平、维生素 D 等可诱发胃 及十二指肠溃疡。 然而值得注意是, 病人的神经―精神症状有时亦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症状的 发生。5、药物对血液系统影响常见的症状有:皮肤苍白、干燥、萎缩、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四 肢酸痛、头痛、紫斑等,引起这些症状的常见药物有:抗肿瘤药、氯霉素、苯妥英钠、地巴 唑、吲哚美辛、磺胺类三甲双酮、呋喃类等。6、药物引起肝脏和肾脏功能病变的常见症状为:黄疸、发热、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及血尿、 尿闭、浮肿、蛋白尿等。在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主动与病人多接触,观察病情变化,并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及爱 好等。一旦发现病人有异常现象,查明原因并记录交班,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力求减轻由 药物反应给病人带来的痛苦。7、抗菌药物的共性不良反应药物类别不良反应内酰胺类药物热、药疹、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磺胺类药物热、药疹喹诺酮类药物热、药疹、中枢兴奋大环内酯类消化道反应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孙忠实,朱珠. 当代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对策.2003 年中国药师周报告) 8、 抗菌药物的个性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特异药物同类药物光敏反应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司帕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佳替沙星、莫西沙星癫痫发作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曲伐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佳替沙星、莫西沙星肝炎曲伐沙星、格帕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佳替沙星、莫西沙星(AST/ALT 升高)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急性胰腺炎曲伐沙星其它喹诺酮类间质性肾炎苯唑西林其它 β 内酰胺类曲伐沙星、替马沙星其它喹诺酮类(孙忠实,朱珠. 当代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对策. 2003 年中国药师周报告)三、抗菌药物应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 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 并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尽管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对注 射此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 出现的几率较少, 但因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引起严重剥 脱性皮炎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和引起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致死的报道见诸报端, 所以 无论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目前都必须做皮试,是做到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医药专 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风险及减少医疗纠纷的保障。先做皮试,皮试阴性者方可开写处方,并在 处方药前标明皮试阴性字样,方可调剂、发药。凡有过敏性疾病或其他药物过敏史者,应慎 用或不用这类药物。舒巴坦可致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应禁用。2、禁用于对任何一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过敏史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用药前 必须详细询问患者先前有否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的过敏史。有青霉素类、其 他 β 内酰胺类及其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应谨慎使用本类药物。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为过敏性体质,内容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直 系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家族过敏史。如果是过敏性体质,用前须做头孢菌素皮试,并要以 处方所开的头孢菌素药物配液使用同一品种、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新鲜配制。皮试液的 浓度可为 300ug/ml~500ug/ml。因为头孢菌素的致敏性弱于青霉素。皮试药量不宜太少, 皮试方法及结果?护理服务与药学服务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 年第 3 期第 17 卷 综述 作者:杭晓华 王卓 胡晋红 单位:杭晓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科,上海 200433);王卓(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 院药学部,上海 200433);胡晋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433) 关键词: 护理;临床药学;药学服务;结合 摘要: 综述药学服务与护理服务的主要结合点, 认为现代临床药学的发展及药学服务的 推广不仅依赖于药学工作, 更依赖于临床药师与护理工作者的紧密配合, 并从理论和实践上 讨论了临床药学与护理工作在药物治疗效果、 治疗药物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及临床药学 研究等方面相互协作的重要意义与效果。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3-0016-03 Pharmaceutical Care of Nursing Care HANG Xiao-hua,WANG Zhuo,HU Jin-ho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Changhai Hospita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ct:A review is made of combination of nursing work with pharmaceutical care,pointing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linical pharmacy and spread of pharmaceutical care depend not only on pharmacy itself,but on closely combined work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and nursing care workers.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of mutual coordination between clinical pharmacy and nursing work on therapeutic effect monitoring,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as well as on the study of clinical pharmacy. Key words:combination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自 60 年代开始至今已有了 30 多年的发展,1987 年,Hepler 〔1〕又提出了临床药学的新概念――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主张药师应该在整个 卫生保健体系中展示自身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 这标志着药房工作的另一次新的革命 的到来。美国医院药师协会(ASHP)在其《药学服务申明》 〔2〕中称述道:所有对于患者 的服务(patient care)应包括医疗服务(medical care)、护理服务(nursing care)和药学服务 (pharmaceutical care)。从此,对美国药师而言,其使命就是提供药学服务,即运用自身独具 的知识和技巧来保证药物使用获得满意结果。 这种概念的转换, 既将药师从药房赶到患者面 前,也将其赶到医生和护士面前,使药师不得不和医生以及护士相互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 全面的服务。因此,药师与护士的接触和协作,不仅限于先前的配方室、摆药室,而是扩大 到病房乃至整个为患者服务的过程。 1 护理服务与药物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drug therapy)是临床医疗的基本手段,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3〕 。参与 药物治疗是现代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的主要方式和目的。 事实上护理工作早就与药物治疗有着 不可分割的关系。俗话说:“医生动嘴,护士跑腿”,说明护士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医生的 许多诊疗措施都由护理工作者执行,其效果也直接由护理工作者首先观察得到。同样,一名 临床药师对一位病人制订的药物治疗方案, 也必须由护理工作者执行并观察疗效。 要达到理 想的药物治疗效果, 不仅依靠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制订理想的给药方案, 更依赖于护士科学、 严格地执行给药方案。 例如, 每日多次给药的医嘱, 具体给药间隔则决定于护理工作的安排。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于 tid 给药的时间一般为每日 8:00,12:00,16:00;qid 一般为 8:00, 12:00,16:00 及 20:00。事实上,根据药代动力学的原理,每日给药时间应该尽量等分, 以使药物体内浓度维持在有效药物浓度与中毒药物浓度之间。 按照个体化给药和时辰药理学 的理论,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除了要调整给药剂量外,还应对其给药间隔、给药时间 进行个体化调整。 虽然这在我们目前的实际工作中尚做不到, 但如果护理工作者具备这方面 的知识和意识,伴随“整体化护理”的推行,在给药上可以由护士主动请示临床药师做可能的 调整,会给药物治疗的效果带来益处。 药物的剂型规格日新月异, 新药的别名、 商品名、 外文名更是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护士, 如果不相应补充药物方面的知识,轻则会闹出笑话,重则便会酿成大祸。呼吸科患者会用到 许多喷雾剂,如果不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疗效,而且可能贻误病情,产 生药品的不良反应。这些都是护理工作与临床药学的结合点。 2 护理服务与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临床药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 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TDM 综合了药代动力学原理、新的分析技术以及微机的有利 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技术性服务,以利实现最佳的药物治疗效果。目前医院分级管理 中规定:三级医院要求开展血药浓度测定工作〔4〕 。TDM 的一般流程大体分为申请、取样、 测定、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等五个步骤〔5〕 。TDM 不仅限于药物浓度的测定本身,更体现 于其后的结果解释和咨询服务, 即在结果异常时, 根据病理情况和药代动力学原理作出合理 的分析解释, 并帮助临床提出处理意见和进行必要的研究。 在整个流程中除了临床药师与医 生的密切配合与联系外,也不能忽视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地位。医生填写好 TDM 申请并下好 医嘱后,取样则主要由护士负责完成。取样过程虽然简单,但也有很多知识在其中。 一般来说,样品的种类、取样的多少都与所测药物及其采用的测定方法有关。例如体液 标本可以是血浆、 血清、 全血以及唾液、 尿液或脑脊液等。 仅目前常用的荧光偏振免疫 (FPIA) 法,地高辛检测血清浓度,取样时取不加抗凝剂的静脉血约 0.5 ml,以便测定时分离血清; 环孢霉素 A 则测定全血浓度, 须取加肝素抗凝的血液约 0.3 ml。 如果护士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或不与临床药师进行必要的配合,往往会造成此环节的问题。特别在取样时间、取样部位上 更应依据检测目的和方法的特点,不能图方便、省时间。有的护士为图方便而从静脉输液管 中抽取血样或不顾服药时间而随意取样,都会给 TDM 结果带来人为误差甚至严重错误,并 将误导医生的治疗方案。 3 护理服务与药品不良反应监察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 能过程中,给予正常用法、用量的药品时所出现的任何有害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药 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是其作用的两个方面。 我国每年有 250 多万人因 ADR 而住院,住院中发 生 ADR 可有 500~1 000 万人(次),国家和个人每年仅仅用于 ADR 抢救、治疗所花的费用 可达几十亿元。监察、研究 ADR 对预防和减免药害、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 义。目前,我国 ADR 监察采用的是自发呈报制度。虽然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或全军药品 不良反应中心都定期接受各成员单位的 ADR 报告,但是各个医疗单位在具体操作中都感觉 此项工作的开展仍具有较大的困难, 漏报率非常高。 一些单位通过各种方法调动临床医生的 积极性,但是效果并不佳;现在很多单位依靠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亲自统计报告 ADR,但是 目前我国药师下临床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人力、精力都不可能胜任。以作者单位为例,今 年以来,逐步发动护理工作者,通过护理部的管理网络,以临床药学室为技术支持,组成了 全院 ADR 小组。护理工作者具有群体大、覆盖面广,与患者实际接触时间长等特点,实行 “整体护理”以来,每个患者都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这样对患者的关心、照顾程度大大提 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也大大提高。试行此方式进行 ADR 报告以来,效果较先前有了明 显的好转,各个临床科室的护士长非常支持这项工作,大力宣传该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组 织实施,在短短 2 个月之间就上报 ADR 病例 20 多例(次) 。这种做法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 进一步探索。 4 护理服务与临床药学研究 虽然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都是一些新提出的概念。 事实上,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者不仅进 行着护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且一直在进行着给药、用药的研究及 ADR 的观察和防护。 李玉梅等〔6〕曾研究了安瓿割据长度和擦拭方法对药物微粒污染量的影响,对护理操作和 药品包装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朱宝茹〔7〕等在实践工作中摸索出输液配制、输注过程中消 除泡沫的方法,姚毅文等〔8〕研究了输液的合理配制方法,龚美珍〔9〕观察了庆大霉素不 同用药方法对肾脏的影响,刘沛新〔10〕等改进了榄香烯乳输注方法,减少了液体渗出及静 脉炎等 ADR 的发生。这些都表明护理工作者在实践中有效地进行了许多自发的合理用药研 究,如果今后能够在工作中密切与临床药学研究人员配合,结合临床工作进行一些有目的、 有设计的科学调查或实验研究, 不论对临床药学的研究还是护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医学服务、 药学服务和护理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不可或缺的三大组成部分, 要提高整个 整体服务水平,一方面依靠三者的详细分工、各司其职,更重要地依赖着三者在工作中的密 切协作与相互促进。药学服务的发展,在临床药师大步走向临床与医生协作的同时,千万不 要忽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杭晓华(1964-),女,江苏丹阳人,主管护师,本科,从事呼吸科临床护理工 作 参考文献 〔1〕Hepler CD.The third wave in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the clinical movement〔J〕.Am J Pharm Educ,):369 〔2〕ASHP Council on Professional Affairs.Draft statement on pharmaceutical care〔J〕.Am J Hosp Pharm,):1720 〔3〕李家泰.临床药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 〔4〕李家泰.临床药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李家泰.临床药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 李玉梅, 李家育, 陈 善等.安瓿割据长度和擦拭方法对药物微粒污染量的影响 〔J〕 . 中华护理杂志,) :1 〔7〕朱宝茹,于淑存,安 兢.介绍一种药液配制输入过程中免除泡沫的方法〔J〕.中 华护理杂志,) :295 〔8〕姚毅文,钟 梅.头孢唑啉钠静脉滴注液合理配制的实验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484 〔9〕龚美珍,游秀琴,谢芳.庆大霉素用药方法对肾脏影响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 :418 〔10〕刘沛新,刘淑敏.榄香烯乳输入方法的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 : 475将药学服务观念渗透于护理程序中陈小燕,田洁,陶金成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深圳市 518035 中图分类号:R954;R4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9-02 药学服务与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共同组成卫生保健服务的整体,医、药、护人员各以其专业 特长完成对患者服务的过程。药学服务(药学监护)是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 括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1]。药学服务是一 个过程,它包括 3 个功能: (1)发现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与药物有关的问题; (2)解决实际 存在的用药问题; (3)防范潜在的用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护理程序是在护理实践中科学地 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由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5 个阶段组成,是综合 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2],使护理人员能高效率地帮助患者增进或恢复 健康。药师深入临床,将药学服务观念渗透于护理程序中,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药学方 面的信息和知识,有利于促进各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促使用药方案有效实施。药师协助护 理人员按照护理程序,通过评估(给药前评估) 、诊断(与用药有关的护理诊断) 、计划(与 药疗有关的护理措施) 、实施(对已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用药护理) 、评价(药物治疗评价) 等过程来观察和监护一些重点药物和重点患者,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 将药学服务观念渗透于护理程序中的意义 1 ? 1 有助于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 药师深入临床, 将药学服务的观念渗透于护理程序中, 有助于护理人员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认 识和应用药物,逐步强化用药知识,增强临床观察的主动性,进而提高药疗效果,减少药物 不良反应的发生。 1 ? 2 有助于药师与护理人员密切协作,提高用药水平 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过程, 与护理人员密切配合, 有助于她们增强参与药物治疗的能力,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升护理质量。药师深入临床,还可以及时发现医、护人员用药中的盲 点,并加以纠正。在这一过程中,药师应将药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摆脱长期以来只是被动执 行医嘱、配方发药的约束,在具体的医疗活动中提高用药水平。 2 将药学服务观念渗透于护理程序中的主要形式 2 ? 1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药学服务体系 2 ? 1 ? 1 给药前评估:给药前应明确用药目的,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患者和家属对药物治 疗的认知情况,确定有无用药禁忌证存在,并收集用药前各项检查资料。比如,在应用利尿 药治疗水肿时,给药前应记录出入液量、体重、血压、水肿部位及程度,监测血清电解质、 尿酸、血糖和血尿素氮水平,了解肾功能状况及有无糖尿病和痛风病史,进行利尿药知识宣 教。 2 ? 1 ? 2 形成与用药有关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主要是针对患者因药物治疗而产生的反应 及问题。例如,疼痛(头痛) ,与药物对中枢神经的刺激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药物过 敏引起的皮疹有关。 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 是药学知识与护理程序 相联系的结合点。 2 ? 1 ? 3 制订护理计划:与药疗有关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给药时应注意的问题、药物疗效 的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观察、促进药物疗效的措施、药物治疗的管理、制订教育计 划等。根据相关护理措施可以制订出护理计划。在个体化给药过程中,给药时间、观察临床 效果、及时按要求采取血药浓度监测的标本都与护理人员的工作密切相关。例如,地高辛至 少应在给药 6 小时~8 小时后检测血药浓度,因此只有在检测前 1 天晚上 5 时以后给患者服 用地高辛, 才能确保第 2 天标本的采集时间落实在地高辛的分布相早期, 如此检测所得的数 据才真正有意义。 2 ? 1 ? 4 实施计划:根据制订的护理计划进行实施,这是护理程序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 是决定药疗效果的关键步骤。在具体的用药过程中,药师应当协助督促护理人员合理用药。 如抗生素的联用,医师选择联用繁殖期杀菌剂和抑菌剂时,给药顺序即变得很重要,必须先 给予杀菌剂,间隔 2 小时后再给予抑菌剂,这样才能保证用药效果,若用药顺序颠倒,则可 能降低疗效或无效。 2 ? 1 ? 5 药物治疗评价:主要是评价用药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决定药物治疗是否继 续、 停止或更改。 要做好药效评价, 必须掌握药物起效的时间、 客观指标及患者的主观反应。 对于有多种适应证的药物,必须了解医师的用药目的。例如,硝苯地平可治疗高血压和心绞 痛,用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时,应监测血压变化;治疗心绞痛时,应询问并记录患者胸痛是 否减轻、发作次数是否减少、心电图有无改变等。如经过评价发现未达到预期目的,应当建 议医师调整治疗计划,以免延误时机。 执行护理程序,应有正确、简明的记录。记录常采用 PIO 方式,P 即 problem,问题(记述 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 即 intervention,措施(简明、有条理地记录针对问题所采取的措 ;I 施) ;O 即 outcome,结果(记录措施执行后,原有问题是否解决,并提出进一步解决问题 的方法)[3]。例如,1 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口服地高辛(0 ? 125mg/次,qd) ,出 现头晕,测心率 50 次/分钟,律齐,血压 90/60mmHg。记录如下: 8∶30am 问题:心动过缓 措施:①暂停给予今日的地高辛;②通知医师;③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④测量生命体征; ⑤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⑥说明血压低、头晕时需要卧床休息,避免跌倒、摔伤 的重要性。需要上厕所时按铃,由护士照顾。 10∶30am 结果:①心率 50~54 次/分钟,血压 90~100/55~66mmHg,平稳,无头晕;② 继续每 2 小时测量生命体征。 2 ? 2 以护理程序五要素为主线的药学服务步骤 临床药师每人选定 1 个或 2 个临床科室定点、 定期深入病房, 巡视病房前通过微机了解患者 的一般情况,以便对特殊患者的用药作重点准备。然后,药师和医、护人员一同查房,在查 房讨论过程中提出用药建议,根据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与用药有关的护理诊断, 并制订与药疗有关的护理计划(包括用药指导、询问和观察用药后的情况等) ,评价用药效 果。每次查房后,药师应及时做总结,记录特殊患者的药历,对所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或 药物相互作用做好登记, 对临床用药中遇到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研究。 以护理程序 5 要素为 主线的药学服务,发挥了药师在临床药学中的应有作用,保证了护理人员科学、严格地执行 给药方案。 3 将药学服务观念渗透于护理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 3 ? 1 体现专科特点 药师不可能掌握全部药学知识, 其所提供的药学服务主要表现在专科用药上, 体现在护理程 序的 5 个步骤中,只有做到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方能使药疗工作有序开展。护理人员在 药师的指导下,应当能够举一反三,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新药时,可运用基础知识,参考资料 确定该种新药的用药注意点,不断充实自己,为真正实现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3 ? 2 强调团队协作精神 药学服务是要为患者提供系统、完善的药学技术服务,必须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需要医、 药、护共同参与,承担各自的工作,因而强调团队协作精神格外重要。药师在介绍药物知识 的同时,亦应论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扩展和应用,同时也应关注护理专业的发展动向。不同 专业人员应相互学习,密切配合,共同促进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晋红主编?全程化药学服务[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2 ? [2]林菊英, 巩秀玉?整体护理概论与模式病房建设[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1[3]袁剑云,陈可清?药理学总论?见:肖顺贞,袁剑云主编?药理学与护理程序[M]?北 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5 ? 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非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对乙 酰氨基酚的镇痛作用相对较弱,而且镇痛作用有剂量封顶效应。与阿片类镇痛药相比较,非 阿片类镇痛药长期用药或大剂量用药发生器官毒性反应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阿片类镇痛药物。 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达一定剂量水平时, 增加用药剂量不增加镇痛效果, 但是药物的不 良反应危险性将明显增加。因此,如果需要长期服用镇痛药物,或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日用 剂量达限制性用量时,应考虑换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或只增加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药剂量。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镇痛作用较弱,镇痛作用有剂量封顶效应。长期大剂量服用非甾体类 抗炎药发生消化道溃疡、 血小板功能障碍、 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危险明显增加。 据美国 FDA 的统计,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达 3 个月或以上者, 上消化道溃疡、 出血及穿孔发生率为 1 % ~2 %,如达 1 年,则发生率为 2 % ~5 %。据澳大利亚统计,在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 药的患者中,有高达 20 %的人会发生胃溃疡,其中 1 / 10 死亡。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容易发生消化道溃疡的高危患者包括:老年人、消化道溃疡病史、 酒精过量、重要器官功能不全、长期大剂量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 前列腺素的生成,产生胃肠毒性反应。即使给予肠溶剂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非口服用药 ( 直肠、注射用药等 ) 也难以避免发生消化道溃疡的危险。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毒性易发 生于老年人、合并肾脏疾病、合用肾毒性药物的患者。 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如下: 1 、 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发生及程度与用药种类有关 ( 表 13-1 , 13-2) 。 COX-2 选择性抑制剂是新一代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传统非甾体类抗炎药。 COX 有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异构酶,即 COX-1 和 COX-2 。 COX-1 主要在血小板、胃粘膜及 许多正常组织中表达, COX-1 表达对保持胃和肾等器官功能平衡起重要作用。 COX-2 则 通常在病变时被诱导表达, 在炎症及肿瘤组织中应答性暂时表达。 大多数非甾体类抗炎药在 抑制 COX-2 的同时也对 COX-1 产生抑制作用,因而长期用药易出现不良反应。目前已批 准用于临床的 COX-2 选择性抑制剂包括:塞来昔布 ( clelecoxib ,西乐葆, CLXB ) ,氯 诺昔康 ( lomoxicam ) 。其他对 COX-2 的选择性抑制呈剂量依赖性的药物包括:美洛昔康 ( 莫比可, meloxicam , MTX ) ,尼美舒利 ( nemesulide ) 。 COX-2 特异性抑制剂在与 传统 NSAIDs 镇痛消炎作用相似的情况下, 可以使严重胃肠毒性反应的危险性降低 54 %, 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降低 62 %。该类药物主要适于需要长期用 NSAIDs 发生胃肠溃疡不 良反应危险性高的患者,但有引起心血管并发症之虑,使用时应注意。 2 、 长期用药控制用药剂量 对
年 12 个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 不同种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均有胃肠毒 性作用,而且其毒性反应与用药剂量关系密切。因此,为避免长期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发生不 良反应的潜在危险,建议限制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药剂量。根据临床经验,一般将非甾体类 抗炎药的上限剂量限定为标准推荐用药剂量的 1.5~2.0 倍。 美国 NCCN 癌症疼痛治疗指南 提出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布洛芬≤ 3.2g / d ,非诺洛芬≤ 0.2g / d ,舒林酸≤ 400mg / d ,对乙酰氨基酚≤ 4g / d 。 表 13-1 NSAIDs 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表 13-2 NSAIDs 的胃、十二指肠毒性3 、联合 用药预防消化道溃疡 为减少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可以选择性联合使用抗酸剂、 H 2 受体拮 抗剂、米索前列醇、奥美拉唑等药物。这些药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 炎药所导致的胃肠毒性反应。 最新的研究还表明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之前, 进行抗幽门 螺杆菌根治性治疗可使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4 、注意合并症对用药的影响 低血容量、低白蛋白血症等合并症也可能明显增加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毒性和耳毒性。 综上所述,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发生及程度与用药种类有关 ( 表 4-1 , 4-2) , 也与连续用药时间、剂量有关。低血容量、低白蛋白血症等合并症也可能明显增加药物的肾 毒性和耳毒性。对需要长期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建议避免超量用药。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滥用问题 事实上,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负面作用容易被忽视。由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十 分广泛,比较容易非处方获取药物,因此,非甾体类抗炎药出现滥用的机会可能相对较高。 患者普遍容易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 加之获取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对较容易, 因此应重视此类 药物的滥用问题。 二、辅助药物的不良反应 用于疼痛治疗的辅助药物种类较多,而且辅助用药的种类选择、用药剂量及持续用药时 间等问题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因此,合用镇痛辅助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及防治。 (一)抗抑郁类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抗抑郁类药用于镇痛辅助治疗的首选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种类很 多,主要的常用药有:阿米替林、去甲替林、丙咪嗪、多虑平、氯丙咪嗪等。该类药物主要 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用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口干、 便秘、 视物模糊、 排尿困难、尿储留。三环类药物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氟西汀、帕罗西丁、舍曲林等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用于疼痛辅助治疗的作用尚待进一步证 实,但这些新的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 (二)抗惊厥类药 抗惊厥类药物主要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用药。用于镇痛辅助治疗的抗惊厥药物包 括卡马西平、加巴喷丁、苯妥英等。该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 肤过敏反应、头晕、头痛,共济失调、嗜睡,疲劳、复视、眩晕、失眠、精神紧张。 卡马西平长期用药可能发生低钠血症,其发生率为 5 %。在用卡马西平治疗期间,若出 现嗜睡、眩晕、虚弱、失眠、癫痫发作、晕厥或昏迷时,提示可能发生低钠血症,应及时检 测血清电解质。 由于该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 而不良反应的进展可能严重威胁 患者的生命,因此服用卡马西平期间应常规检测血清电解质。 (三)皮质激素类药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于疼痛辅助治疗,尤其是用于辅助治疗肿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的疼痛。地塞米松、泼尼松是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用于生理剂量替代治疗 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于应用药理剂量治疗时,而且与用药疗程、剂量、用药 种类、用法及给药途径等密切相关。 (四)局部麻醉/抗心律失常类药 用于辅助镇痛治疗的局部麻醉类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和妥卡尼 (tocainide) 。利多卡因和妥卡尼都属于 I B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局部 麻醉类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有关。主要不良反应:头晕、头痛、眩晕、 恶心、呕吐、倦怠、感觉异常、说话不清、肌肉震颤、周围神经炎、共济失调等。 (五)双磷酸盐类 双磷酸盐类药物主要用于由癌症骨转移所引起的骨疼痛,也用于骨质疏松所引起的骨疼 痛。 磷酸二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是常用于骨疼痛治疗的双磷酸盐类药物。 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相 对较少。 三、镇痛药及辅助药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 阿片类镇痛药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用药以及镇痛药与辅助药物联合用药可以明显增加 镇痛效果。但是,联合用药同时也会因药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因此,镇痛治疗联合用药时,均应酌情减量使用。 1. 消化道溃疡:多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会显著增加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或因此 禁忌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2. 便秘:阿片类镇痛药与 5-HT 3 受体拮抗剂类抗呕吐类药物或阿片类药与抗抑郁类药 联合用药可能加重便秘。 3. 肝毒性:卡马西平等抗惊厥类药物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尤其是单次超量或长期大剂 量用药时,肝脏中毒的危险性增加,而后者的疗效降低。 4. 肾毒性:对乙酰氨基酚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用药,尤其是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可明 显增加发生肾乳头坏死等肾毒性的危险。 5. 排尿困难:阿片类药物与镇静剂类药及抗抑郁药类合用,可明显增加发生尿潴留的危 险。 6. 镇静:联合用药,如阿片类镇痛药与催眠镇静剂,抗呕吐类药物与催眠镇静剂,抗抑 郁剂与催眠镇静剂,都可能明显增加药物的镇静作用,导致嗜睡、昏睡等过度镇静。 7. 精神症状: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使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精神症状加重。三环类抗抑郁药可 降低癫痫阈值, 从而降低抗惊厥类药物的作用。 抗惊厥药物与局部麻醉类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合用可能加重精神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曲马多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合用 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增强。 8. 凝血功能障碍:对乙酰氨基酚及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抗凝血药合用,可以使凝血时间更 加延长。 长期大量合用对乙酰氨基酚及非甾体类抗炎药, 因可以减少凝血因子在肝脏内的合 成,有增强抗凝药的作用,因此同时用抗凝血药时,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进行调整。 9 、心功能异常:抗惊厥药物与局部麻醉类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用可能增加心肌抑制作 用,甚至导致心脏停搏。 10. 呼吸抑制:阿片类药与抗抑郁类药联合用药可能加重呼吸抑制。 11. 其他:阿米替林可能延长或增强卡马西平的作用,增强其毒性作用。
服药最佳时间的选择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服药最佳时间的选择服药最佳时间的选择以下推荐吃药最佳时间的选择,希望以此为患者用药有所帮助 【摘要】 :吃药是什...晚上 7―9 点:降胆固醇药 大部分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在夜晚服用效果最好。 英国桑德兰大学研究表明, 当患者 把服药时间从晚上改为早上后,胆固醇含量会明显上升。...服药最佳时间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患者服药的最佳时间随着药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时辰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通过研究发现,一种 药物、同一剂量,不同的服药...口服药物的最佳服药时间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口服药物的最佳服药时间 【关键词】口服药物 服药时间 口服给药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给药方法,也是医师、药师提倡的最佳给...服药的最佳时间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服药的最佳时间 许多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昼夜节律波 动现象有关。选择最佳服药时间,可...一般最佳服药时间选择参考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一般最佳服药时间选择参考时间 药物及敏感度 凌晨 4 点 此时人体胰岛最为敏感,治疗糖尿病,此时给予低剂量药物可达满意...药物的最佳服药时间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药物的最佳服药时间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力求消耗最少的卫生资源,达到最佳的治疗效 果” 已成为当今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常见药物的最佳服药时间_药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常见药物的最佳服药时间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专家们发现许多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 体的...吃药的最佳时间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吃药的最佳时间近日,有媒体报道,司机...然而,专家说,已经早上 服降压药的患者没必要改变服药时间,因为低血压也会增加...依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时辰药理学( chronopharmacology)又称时间药理学,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为近年来在研究上取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属于药理学...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受精对身体有害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