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可参与合成的物质有

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合成什么,氧化分解成什么?我知道书上有,可我的书被别人借走了,好心人行行好吧
楼主是说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吗?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后,不含氮部分有两条路,一是合成糖类和脂肪,还有就是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同时放出能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从生物学角度讲是蛋白质,从化学角度讲是酸。
扫描下载二维码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请举例说明氨基酸降解时转氨作用、氧化脱氨和联合脱氨三种主要脱氨基的过程。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氨基酸降解时,通过脱去氨基形成碳骨架进行代谢。主要的脱氨方式如下:
(1)转氨作用:通过转氨酶的作用通常将氨......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呼吸作用受温度影响,植物有生长的最适温度,但植物始终保持在生长的最适温度下,植物体持续高呼吸速率会过多地消耗...... 2.问答题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DNA聚合...... 3.问答题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1)蛋白质变性后,维持高级结构的次级键被破坏,天然构象解体,生物活性丧失,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
(2...... 4.问答题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光周期感受的部位在叶片。选用4盆生长情况相似、未开花的盆栽短日照植物菊花进行以下处理,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5A.3-磷酸甘油 B.3-磷酸甘油醛C.3-磷酸甘油酸 D.1,3-二磷酸甘油酸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动物生物化学复习习题及其答案_大学生考试网
当前位置: >>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习题及其答案
名词解释1、 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集中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 的区域 2、 蛋白质的等电点:当溶液在某个 pH 时,使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正好相 等,即净电数为零,在直流电场中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此时的溶液的 pH 就是该蛋白质的等电点,用 pI 表示。 3、 竞争性抑制作用:一般与天然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降低酶 与底物结合效率,抑制酶活性的活性,这种抑制作用称竞争性抑制作用 4、 米氏常数: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其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底 物的浓度,单位为 mol/L 5、 全酶: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 都没有催化活性, 只有两者结合成完整的分子时, 才具有活性,这种完整酶分子 6、 糖的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7、 P/O 比值:底物进行氧化时,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所消耗的用于 ADP 磷酸化的无机磷酸 中的磷原子个数 8、 呼吸链:指排列在线粒体内膜的一个有多种脱氢酶以及氢和电子传递体组成的氧化还原 系统 9、 解偶联作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传递与 ATP 的形成两个过程分离, 这种作用称为解 藕联作用。 10、 氧化磷酸化:底物脱下的氢经过呼吸链的依次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个过程所释放的能量用于 ADP 的磷酸化反应(ADP+P i)生成 ATP,这样,底物的氧化作用 与 ADP 磷酸化作用通过能量相偶联 11、 酮体:在肝细胞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经常出现一些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产物,即乙酰乙酸,β -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 12、 脂肪酸的β -氧化: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是从羧基端β -碳原子开始的, 碳链逐次断裂,每次产生一个二碳单位,即乙酰 CoA,此过程称为脂肪酸的β -氧化 13、 必需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太慢,远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因而必须由饲料供给,被称为必需氨基酸 14、 联合脱氨基作用: 体内大多数的氨基酸脱去氨基, 是通过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 作用两种方式联合起来进行的,这种方式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 15、 转氨基作用:在氨基转移酶或称转氨酶的催化下,某一种氨基酸的α -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 -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和α -酮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 16、 17、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脱去氨基的作用,称为脱氨基作用 尿素循环:尿素的生成是一个循环过程,该过程从鸟氨酸开始,每经过一次循环,生成一分子尿素,鸟氨酸恢复原状,因此把此过程称为尿素循环或鸟氨酸循环 18、 DNA 的半保留复制:在复制开始时亲代 DNA 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双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为模板,分别复制出与其互补的子链,从而使一个 DNA 分子转变成与 之完全相同的两个 DNA 分子, 复制出来的每个子代双链 DNA 分子中, 都含有一条来自 亲代的旧链和一条新合成的 DNA 链,所以把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19、 DNA 的半不连续复制:DNA 复制时复制叉向前移动留下两条单链分别做模板,一条是 3'-5'方向,以它为模板合成的新链是 5'-3'方向,是连续的,称为前导链,而另一条 模板链是 5'-3'方向,以它为模板,合成的新链是不连续的 DNA 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所以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20、 冈崎片段:以方向为 5'-3'的 DNA 单链为模板合成的新链是不连续的 DNA 片段,称作冈崎片段 21、 22、 23、 前导链:在一条链上,DNA 合成方向和复制移叉动方向相同,称作领头链 滞后链:在一条链上,DNA 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是相反的,称作随从链 反转录:是以 RNA 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 DNA 的过程,是 DNA 生物合成的一种特殊方式 24、 25、 26、 模板链:负责转录合成子链的链叫模板链,又称无意义链 编码链:与模板链互补的链称为编码链,又称有意义链 转录:以 DNA 为模板,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 mRNA,将遗传信息从 DNA分子上转移到 mRNA 分子上,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7、 28、 PolyA:真核生物 mRNA3’末端多聚 A 通常写作 PolyA,又称尾巴结构 遗传密码:是 DNA 或其转录的 mRNA 中的核苷酸(碱基)顺序与其编码的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顺序之间的对应关系 29、 翻译:在细胞质中以 mRNA 为模板,在核糖体、tRNA 和多种蛋白因子等的共同作用下,将 mRNA 中由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的遗传信息转变为由 20 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 的过程,称为翻译 30、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密码子共有 64 个,除 UAA、UAG 和 UGA 不编码氨基酸外,其余 61 个密码子负责编码 20 种氨基酸,因此出现了多种密码子编码一种氨基酸的现象5’-GATCAA-3’这段序列的互补序列为 3’-TTGATC-5’。 真核细胞 mRNA 帽子结构最多见的是 m7GPPPNmPNmP DNA 中的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 RNA 中的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 1953 年,J.Watson 和 F.Crick 提出了 DNA 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组成: C、H、O、N 及少量的 S,微量的磷、铁、铜、碘、锌、 钼 特点:N 在各种蛋白质中的平均含量为 16% 用定氮法可测定蛋白质含量(凯氏定氮法) :蛋白质含量(g) = 蛋白质含氮量× 6.25 天然蛋白质中存在的氨基酸有 20 种,且均属 L-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 维持三级(空间)结构的作用力: (1)氢键(2)疏水相互作用(3)离子键(盐键) (4)配 位键。 (5)范德华力(分子间及基团间作用力:取向力:极性基团间、诱导力:极性与非极 性基团间、分散力:非极性基团间(6)二硫键,二硫键不指导多肽链的折叠,三级结构形 成后,二硫键可稳定此构象。 细胞质中的 RNA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 rRNA、tRNA 及 mRNA,其中文全称分别是核糖 体 RNA、转运 RNA 及信使 RNA。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带有芳香环的有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它们在 280nm 波长有 明显的光吸收,利用此性质可以方便、快速地测定这三种氨基酸的含量。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决定其功能,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搞及结构和功能, 一级结构是空间构 象的基础。 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不同,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酶作用高效率机理:1、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 底物形变 3、共价催化(亲核催化,亲电子催 化)4、酸碱催化 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贮存形式,在体内,可以存在于肝脏和肌肉。 酶活性影响因素包括有: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 酶的可逆性抑制作用类型: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 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点:Vmax 不变,表观 Km 增大。 非竞争性抑制动力学特点:Vmax 降低,表观 Km 不变。 反竞争性抑制动力学特点:Vmax 降低,表观 Km 降低。 ATP 的生成方式有两种,分别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并且后者是主要的。 一般情况下, ATP 将磷酸基团转移给肌酸生成磷酸肌酸将能量贮存起来。 磷酸肌酸作为肌肉 和脑组织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 复合体Ⅰ: NADH-Q(泛醌)还原酶功能:将电子从 NADH 传递给泛醌 复合体Ⅱ: 琥珀酸-Q(泛醌)还原酶功能: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 复合体Ⅲ: QH2(泛醌)-细胞色素 c 还原酶功能:将电子从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 c 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 c 氧化酶功能:将电子从细胞色素 c 传递给氧 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基本原料是乙酰 CoA 和 NADPH,先合成 16 碳的软脂酸,再转化为其他 种类脂肪酸。 谷氨酰胺是中性无毒的氨基酸, 是体内迅速解除氨毒的一种物质, 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 尿素的生成部位:主要在肝细胞的线粒体及胞液中。 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生成 α-酮酸,α-酮酸可转变成糖;在动物体内,糖是可以转变成脂肪 的,因此生糖氨基酸也必然能转变为脂肪。 通过补救途径,生物体可以利用游离的碱基或核苷合成核苷酸。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2+2x1.5 个 ATP 或 2+2x2.5 个 ATP 即 5 或 7 个 ATP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2x2.5 个 ATP 即 5 个 ATP 第三阶段:三羧酸(柠檬酸)循环 2x10 个即 20 个 ATP DNA 损伤的暗修复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 SOS 修复。 原核生物转录终止方式有两种,分别为非依赖 ρ 因子的转录终止和依赖 ρ 因子的转录终止。 非依赖 ρ 因子的转录终止子的特点是序列中有一段富含 G≡C 的反向重复序列和在反向重复 序列的下游有 6~8 个 A=T 对。 保证 DNA 复制忠实性的因素碱基互补配对,半保留复制,DNA 聚合酶 I 的校对作用和引物的 切除。 核糖体上能够结合 tRNA 的部位有两个,分别称为 P 位和 A 位。 核糖体小亚基上的 16SRNA 协助识别起始密码子。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因子(IF)有 3 种,延伸因子(EF)有 2 种,终止释放(RF) 有 3 种。真核生物细胞质蛋白质合成的延伸因子通常有 2 种,终止释放因子有 1 种。 DNA 的 Tm 值较高是由于 C+G 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解旋酶是一类解开 DNA 双链的酶,反应过程中需水解 ATP 供能。 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由 3’ ,5’磷酸二酯键的方式连接 抑制剂使酶的活性减弱或降低,但并不变性的物质 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局部主链的空间构象 变位酶在糖原分解和糖原合成中都起作用 呼吸链中复合体Ⅱ不具备质子泵功能 β-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为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一个线性双链 DNA 分子经过连续 5 代复制后,原始 DNA 占总 DNA 的 3.125%真核细胞 mRNA 的 5′端无 SD 序列,因此在原核细胞中,不能有效地翻译。 核糖体需要解离成大小两个亚基才能够与 mRNA 结合,启动翻译。 根据摆动学说,当一个 tRNA 分子上的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为次黄嘌呤时,它可以和 mRNA 密码子的第三位的 3 种碱基配对 根据 DNA 的核苷酸序列并不能准确推断出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这是因为大多数真 核细胞的结构基因为断裂基因。 从核糖体上释放出来的多肽,大多数不具有生物活性。试述碱基,核苷酸和核酸在结构上的关系 答: 核酸的组成单元是核苷酸, 核苷酸是由核苷和磷酸组成, 而核苷又是由核糖和碱基组成, 碱基分为嘌呤和嘧啶,共有 A、G、C、T、U 五种。 论述 tRNA 的二级结构特征 答:tRNA 的二级结构特征是三叶草结构,主要特征是四环四臂,包括是反密码子环、额外 环、TΨ C 环、二氢尿嘧啶环,四臂是反密码子臂、TΨ C 臂、二氢尿嘧啶臂、氨基臂。 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结构假说的特点?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假说:Singer 等 1972 年提出液态镶嵌模型 (1)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2)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有不同生理功能 的蛋白质。 (3)膜蛋白在脂双分子层中自由扩散,但不能从一侧转到另一侧。 简述 DNA 双螺旋的特点 答: (1)双螺旋是反平行双链右手螺旋。DNA 双链中一条链的方向是 5-3,另一条链的方 向是 3-5。 (2) 双螺旋的外侧是两条由脱氧核糖-磷酸构成的主链, 每 10 对碱基旋转一圈, 螺距为 3.4 nm,碱基平面与螺轴垂直,且位于螺旋的内侧,磷酸-脱氧核糖位于螺旋外侧。 (3)双螺旋内部的碱基按规则配对,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 (4)双螺旋表面形成两种 凹槽,在双螺旋表面形面大沟和小沟。 试述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呈倒铃型,是因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当 PH 小时,溶液呈酸性,酶 活性小,反应速度较慢,随 PH 值的加大,溶液酸性减小,酶活性加大在,反应速度加快, 此时 PH 称为最适温度,此后再随 PH 的增加,溶液呈碱性加强,酶作为蛋白质受 PH 过高的 影响而渐渐变性,反应速度渐渐变小,直止酶失活。 试述 DNA 的复制过程 答:DNA 的生物合成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 、 DNA 双链解开: 在拓朴异构酶作用下 DNA 解开超螺旋, 再由于解旋酶作用下, 解开 DNA 双螺旋,解开的双链结合上单链结合蛋白。 (2) 、RNA 引物的合成:前导链沿 5‘-3’方向在 聚合开始复制,滞后链则先要合成 RNA 引物。 (3) 、DNA 链的延长:前导链沿 5‘-3’方向在 聚合继续进行连续复制,滞后链链沿 5‘-3’方向合成一个个冈崎片段,进行不连续复制。 (4) 、 切除引物、 填补缺口、连接相邻 DNA 片段: 在 DNA 聚合酶催化下切除引物、填补缺口、 再在 DNA 连接酶催化下连接相邻 DNA 片段。 试述 RNA 的生物合成过程(转录) 答 RNA 的转录分为起始位点的识别,转录的起始,RNA 链的延伸,转录的终止: 1、起始位点的识别:RNA 的合成不需要引物,RNA 聚合酶先与 DNA 模板上的特殊启动部 位结合,σ 因子起着识别 DNA 分子上的起始信号的作用。 2、转录的起始:起始位点的全酶结合第一个核苷三磷酸,所形成的启动子、全酶和核苷三 磷酸复合物称为三元起始复合物。 3、RNA 链的延伸:DNA 分子和酶分子发生构象的变化,核心酶与 DNA 的结合松弛,核心酶沿 模板移动,并按模板序列选择下一个核苷酸,RNA 链延伸时,新生的 RNA 链离开 DNA 后,两 条 DNA 则重新形成双股螺旋结构。 4、转录的终止:RNA 聚合酶沿 DNA 链移动,RNA 聚合酶在p因子的帮助下识别终止信号,终 止转录。新转录的 RNA 链和 DNA 链。 简述转录过程和复制过程的不同点。 (1)复制时两条 DNA 链均为模板,转录时一条 DNA 链均为模板; (2)复制时 dNTP 为底 物,转录时 NTP 为底物; (3)复制时需要 DNA 聚合酶、连接酶等,转录时仅需要 RNA 聚 合酶; (4)复制产物为子产物代双链 DNA ,转录产物为 mRNA、tRNA 、rRNA; (5)复 制时 A=T、G≡C 配对,转录时 A=U、G≡C、T=A 配对; (6)复制时需要一小段 RNA 为引 物,转录时不需引物。 简述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的不同点。 真核生物的转录在很多方面与原核生物不同,具有某些特殊规律,主要包括: (1)转录单位一般为单基因(单顺反子) ,而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多为多基因(多顺反子) ; (2)真核生物的三种成熟的 RNA 分别由三种不同的 RNA 聚合酶催化合成; (3)在转录的起始阶段,RNA 聚合酶必须在特定的转录因子的参与下才能起始转录; (4)组织或时间特异表达的基因转录常与增强子有关,增强子是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的远 程调控元件,具有增强转录效率的作用; (5)转录调节方式以正调节为主,调节蛋白的种类是转录因子或调节转录因子活性的蛋白 因子。 丙酮酸进入 TCA 循环之前的关键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生成的,写出其反应式 .答:丙酮酸进入 TCA 循环之前的关键物质是乙酰 COA,丙酮酸是在丙酮酸脱氢酶催化下 脱氢氧化生成乙酰辅酶 A、CO2、NADH。 对于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动物的尿液进行检测时发现尿中酮体含量增加,原因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动物血液中酮体含量极少。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饥饿、禁食或高产乳牛开始泌 乳后及绵羊妊娠后期,糖的来源或氧化供能障碍,脂肪动员增强,脂肪酸就成了动物体的主 要供能物质。若肝中合成酮体的量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二者之间失去平衡,血中 浓度就会过高,引起酮病,酮体随乳、尿排出体外,分别称为酮血症、酮乳症、酮尿症。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其组成如何? 答: 核酸的组成单元是核苷酸, 核苷酸是由核苷和磷酸组成, 而核苷又是由核糖和碱基组成, 碱基分为嘌呤和嘧啶有 A、G、C、T、U 五种。 酶为什么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 答:主要是以下因素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邻近定向效应;变形与扭曲效应;共价催化;微环境效应; 写出脂肪酸β -氧化的化学过程(用结构式表示) 答:β 氧化过程:1、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在 ATP 供能下活化生成酯酰辅酶 A,消耗两分 子 ATP;2、脱氢:酯酰辅酶 A 在酯酰辅酶 A 脱氢酶催化下生成反烯酯酰辅酶 A,同时生成 一分子 FADH;3、水化:反烯酯酰辅酶 A 在水化酶催化下生成β 羟脂酰辅酶 A;4、脱氢: β 羟脂酰辅酶 A 在β 羟脂酰辅酶 A 脱氢酶变成β 酮脂酰辅酶 A 生成一分子 NADH;5、硫 脂解:β 酮脂酰辅酶 A 与辅酶 A 进行硫解成乙酰辅酶 A 和少两个碳的脂酰辅酶 A。 脂肪酸的β 氧化过程最终产物是什么?它的去向如何? 答:脂肪酸的β 氧化过程最终产物是乙酰辅酶 A,它的去向主要有一是进入线粒体进行三羧 酸循环,为机体提供能量;二是合成酮体,通过血液方向运送到其他组织进行利用;三是通 过脂肪合成酶合成脂肪。 什么是酮体,简述酮体产生的部位及其生理学意义。 肝细胞的氧化中,会出现一些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产物,如乙酰乙酸,β -羟丁酸和丙酮,统 称为酮体。 酮体在肝细胞的线粒体中由乙酰 CoA 合成。生理意义: 1、可以成为肌肉和脑组织利用的能源物质。2、成为新生动物合成类脂的重要原料。 简述酶的特异性 答:酶的特异性即酶的专一性,其主要分为下面四类专一: 1、结构专一性:即酶对底物分子化学结构的特殊要求和选择,它又分为绝对专一即只作用 于一个底物;相对专一即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键专一即只作用于一定的键,对 键的其他基团无要求;族专一性即除对一定键作要求外,对键两端的基团还有一定的要求。 2、立体异构专一性:酶的立体异构专一包括旋光异构的几何异构专一。 什么是血脂,简述血脂的主要来源。 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统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游离脂肪酸等。磷脂主 要有卵磷脂,约占 70%,神经鞘磷脂,约占 20%,脑磷脂,约占 10%。 血脂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外源性,即从饲料中摄取的脂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二 是内源性,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 简述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 (1)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 (2 ) 其他含氮化合物,如胺类、 嘌呤和嘧啶分解也能生成少量氨; (3)在消化道细菌作用下,部分未被吸收的氨基酸发生脱 氨基作用,产生的氨可被消化道吸收。 去路: (1)合成无毒的尿素,这是哺乳动物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最终从尿中排出体外; (2) 通过脱氨基作用的逆反应,重新合成氨基酸; (3)参与合成嘌呤、嘧啶等其他重要含氮化合 物; (4)氨可以在动物体内形成无毒的谷氨酰胺,这是运输氨和贮存氨的方式; (5)谷氨酰 胺在肾脏分解生成 NH4 ,以胺盐的形式直接排除体外。+ 呼吸链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各有何作用? 主要有五大类:①NAD+,在呼吸链中传递氢,传递氢和电子;②FMN 和 FAD,传递氢; ③铁硫蛋白,传递电子;④CoQ,传递氢;⑤细胞色素体系,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结合 蛋白,传递电子。 试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答: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四种,即α -螺旋、β -折叠、β -转角 和 自由卷曲 1、α -螺旋是蛋白质中最常见、最丰富的二级结构,其主要特征如下:肽链中酰胺平面绕 Cα相继旋转一定解度形成α -螺旋, 并盘旋前进, 每隔 3.6 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每圈间距 0.56螺旋体中所有氨基酸残基侧链都伸向外侧;链中的全部羰基与胺基几乎都平行 于螺旋,每个氨基酸残基的胺基与前面第四个氨其酸羰基形成氢键. 2、β -折叠是多肽链靠是氢键盘联结成的锯齿状片层结构,它是依靠相邻两条肽链间内的两 个肽段间的羰基与胺基间的氢键不稳定其结构,主要有两种平行与反平行两种. 3、 β -转角又称以夹结构,其特点是肽链加回折 180 度,使得氨基酸残基的羰基与第四个残基 的胺基形成氢键. 4、无规则卷曲 是一些没有确定规律的盘曲. 试述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呈倒铃型,是因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当温度刚升高时,增加了分 子间的碰撞能量,使反应速度加快,到一定温度时反应速度最快,此时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此后再随温度的增加,酶作为蛋白质受温度过高的影响而渐渐变性,反应速度渐渐变小,直 止酶失活。 简要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特点。 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与原核生物基本相同,只是过程更加复杂一些,其特点如下: (1)真核生物核糖体更大更复杂,分子量为 80S,小亚基 40S、大亚基 60S。 (2)真核细胞的起始氨基酸也是甲硫氨酸(蛋氨酸),但不需要进行甲酰化。 (3)真核细胞的 mRNA 无 SD 序列,但其 5′端有“帽子”结构,该结构可促进 mRNA 与核 糖体的结合及蛋白质合成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4)真核细胞 mRNA 是单顺反子,即一种 RNA 只能翻译产生一种蛋白质。 (5)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与 mRNA 的转录过程不同时进行。 (6)真核生物的翻译过程需要更多的蛋白因子参与。有 13 种起始因子、2 种延长因子和 1 种 终止因子。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体内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可参与合成的物质有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氨基酸氨基活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