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性能和4790差不多好的CPU,不要超过1500,知道多少说多少。。

关于iphone CPU到底啥水平的问题
其实看纯粹CPU性能测试就好了 GPU考虑进去反而复杂化。。A8处理器是追求单核性能的超大核
前面那个帖子楼层盖得太高估计回复这么长也会被埋掉
干脆专门开一帖首先 看看 A8处理器的构架[img]/IT/cr/.png[/img]这货除了是ARM指令集 就一点不像移动设备的CPU好嘛6指令并发的前端
乱寻执行 intel core 以及i系列 现在也只是4指令并发 乱序执行
而AMD在推土机之前一直是3指令并发乱序执行 到了推土机为了满足双模块的需要用了2+2的所谓4指令并发乱序执行reoder buffer size
这是和Intel haswell构架同样的深度 保证6指令发射端 乱序执行的时候管线顺畅缓存部分L1 cache 64k指令 64k数据
这种规格放到桌面都不弱了好吧
没有堆更多恐怕是为了节省晶体管降低功耗[img]/IT/cr/.png[/img]2个CPU内核执行管线部分几乎占了和GPU差不多大的面积
毫无疑问 这玩意儿是超大核心每个核心 4个整数执行 3个浮点运算单元
不输给haswell的豪华执行单元
但是没有AVX 那种暴暴力SIMD单元和专门优化FMA操作 浮点上不能和有专属扩展指令的haswell去比较
下面是重点SPEC2000
跨平台经典CPU性能测试分析软件[img]/IT/cr/.png[/img]根据这些子项目测试 按照计分规则
单线程单核心 SPEC2000
INT 大约在1500分出头
不超过1550分这个1.4ghz 划算成1GHZ 去和龙芯最近放出的 1ghz 各种不同核心的执行效率表对比
A8大约是 1100分左右[img]./mon_/436_55ee62b9dea99.jpg[/img]也就是蓝色进度条的那个整数处理效率水平其实基本整数执行效率上也只是小输给 intel SNB二代i系列而已
这可是桌面级的高端CPU了已经超过了AMD的桌面处理器PS:龙芯GS464E在新的编译器下 整数效率差不多是1ghz CINT分左右 比这个图表发布出来的时候又有了一些提升==================================================当然 这并不是说 这就代表着A8比其它移动CPU牛逼很多
因为更强大的单核 构成的双核方案
和其它公司例如4个大核心4个小核心的方案并不能纯粹比较单核执行能力
差不多晶体管和集成度的情况下
各个公司对方案制定的方向和取向不同决定了设计上的区别更强大的单核心可以让它在单个应用中非常容易获得高性能
而4大4小的那种方案显然在多任务和续航方面有先天优势纯粹回到CPU设计技术水平的话
至少A8的核心设计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
补充一下 A8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到了20亿的规模 就是刨掉GPU 恐怕 也不会比Intel的Haswell处理器中Core i7的14亿晶体管 小多少(14亿里面还有内置GPU)就cache 和CPU核心部分
A8双核心就已经快赶上Intel 4核心的规模了 说超大核心绝对不是开玩笑GS464E 4核心的晶体管应该在11亿出头
二代i系列的架构明明是SNB……
[b]Reply to [pid=21157,1]Reply[/pid] Post by [uid=8474197]liuchang213[/uid] ( 12:42)[/b]记混了 &_&
[s:ac:晕]没……没看懂![s:ac:花痴]不过好像隐隐约约感觉在说苹果!
关键是这货还能20min不降频....
[b]Reply to [pid=21157,1]Reply[/pid] Post by [uid=347603]ayanamei[/uid] ( 12:46)[/b]而且SNB i5的性能根本不能说是“高端”,只能说比肩中端桌面处理器
[b]Reply to [pid=21157,1]Reply[/pid] Post by [uid=]魔神苏莲萦[/uid] ( 12:46)[/b]简单说A8这货的单线程执行效率完全是先进桌面级CPU的水平。。
本身apple这个思路就正确,多核没优化有个蛋蛋用,和PC一样。AMD当年吹到8核,现在普通的应用有几个给8核做优化了?
[quote][tid=8521157]Topic[/tid] [b]Post by [uid=347603]ayanamei[/uid] ( 12:28):[/b]前面那个帖子楼层盖得太高估计回复这么长也会被埋掉
干脆专门开一帖首先 看看 A8处理器的构架[img]/IT/cr/.png[/img]这货除了是ARM指令集 就一点不像移动设备的CPU好嘛6指令并发的前端
乱寻执行 intel core 以及i系列 现在也只是4指令并发 乱序执行
而AMD在推土机之前一直是3指令并发乱序执行 到了推土机为了满足双模块的需要用了2+2的所谓4指令并发乱序执行reoder buffer size
这是和Intel haswell构架同样的深度 保证6指令发射端 乱序执行的时候管线顺畅缓存部分L1..[/quote]其实A8处理器做的最好的不是性能 而是能维持满载运行不降频,这比810的3秒真男人强多了啊
[quote][pid=21157,1]Reply[/pid] [b]Post by [uid=]菲娅·库布里克[/uid] ( 12:49):[/b]本身apple这个思路就正确,多核没优化有个蛋蛋用,和PC一样。AMD当年吹到8核,现在普通的应用有几个给8核做优化了?[/quote]AMD错不是错在多核,请搞清楚。。
[b]Reply to [pid=21157,1]Reply[/pid] Post by [uid=8474197]liuchang213[/uid] ( 12:48)[/b]然而haswell整数执行效率也只比 snb高了个15%左右
由于这里用的是1ghz下统一比较 后期处理器飙频率并不影响这个成绩 就是换成haswell 也并没有差多少
[b]Reply to [pid=21157,1]Reply[/pid] Post by [uid=9207366]果粉小歪[/uid] ( 12:50)[/b]满载不降频这点和双核大核心是有关的 晶体管分布和面积不同
大面积的大核心高负荷情况下热量更容易传导出去
情况就会好一些一方面底层布局应该也比较好
[b]Reply to [pid=21157,1]Reply[/pid] Post by [uid=645505]wincenty[/uid] ( 12:51)[/b]因为单核性能搞不上去 才走了多核多模块的邪道
[quote][pid=21157,1]Reply[/pid] [b]Post by [uid=9207366]果粉小歪[/uid] ( 12:50):[/b]其实A8处理器做的最好的不是性能 而是能维持满载运行不降频,这比810的3秒真男人强多了啊[/quote]降频还是降的 当然这是CPU部分极限测试 普通APP应用不会降频[img]./mon_/436_55eef.png[/img]
[b]Reply to [pid=21157,1]Reply[/pid] Post by [uid=]菲娅·库布里克[/uid] ( 12:49)[/b]4大核4小核的设计其实更多是为了续航 &_&
这个不好战啊。。。大家看不懂
[quote][pid=21157,1]Reply[/pid] [b]Post by [uid=347603]ayanamei[/uid] ( 12:53):[/b][b]Reply to [pid=21157,1]Reply[/pid] Post by [uid=645505]wincenty[/uid] ( 12:51)[/b]因为单核性能搞不上去 才走了多核多模块的邪道[/quote]盲目追求单核性能也没好处。Intel当初33级流水线的下场看到没。作为商业化产品均衡才是最主要的。AMD吃亏也是吃亏在均衡上,单模块性能落后太多。
[quote][pid=21157,1]Reply[/pid] [b]Post by [uid=347603]ayanamei[/uid] ( 12:51):[/b][b]Reply to [pid=21157,1]Reply[/pid] Post by [uid=8474197]liuchang213[/uid] ( 12:48)[/b]然而haswell整数执行效率也只比 snb高了个15%左右
由于这里用的是1ghz下统一比较 后期处理器飙频率并不影响这个成绩 就是换成haswell 也并没有差多少[/quote]haswell的执行端比snb多了20%左右但是解码和访存部分的提升只有不到10%最大的提升在于L1L2通道比snb的提升是翻倍的然而整体效率的提升并不好 只有10%平均15%极限
[b]Reply to [pid=21157,1]Reply[/pid] Post by [uid=645505]wincenty[/uid] ( 12:55)[/b]长流水线的P4可是只有频率 没有性能啊对于处理器性能取向
更强的单核一定是比稍弱的多核更好用毕竟就没软件优化依赖性和对程序结构依赖性性价比高的cpu有哪几种,最好不要超过1500_百度知道i54690和i74790单核性能差多少,百分之多少_百度知道以16款典型CPU之名!单核性能全面对决
  第1页:五年内16款典型CPU的架构之战  泡泡网CPU频道8月2日 CPU的性能一直在快速增强,在以前Intel和AMD采用不断提升CPU频率和改进每赫兹性能的办法来提升处理器的性能,而现在它们都在不断向有限的体积内塞入更多的晶体管和处理器核心,尽管处理器的核心在不断增加,但是现在的多数软件只能利用CPU的一个或几个核心,那么在经历了5年的进化之后,现在的CPU单核性能又比之前的处理器增强了多少呢?国外知名IT网站Tom"s Hardware就找来了包括Athlon 64和Pentium 4在内的16款典型处理器进行了评测。  由于产品型号较老,找齐这16款处理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本次参测的CPU就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酷睿处理器、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羿龙处理器。此外更为艰难的是找到配套的其他配件,最重要的就是主板。为了公平起见,测试需要把所有的处理器都只激活一颗核心,而且主频要都限定在3GHz  ,这就对主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为除了能调节CPU的激活核心数之外,主板BIOS起码要能方便调节频率,有些CPU还需要超频,另外则需要降频,不过还好他们都做到了。  当然,为了使这些处理器一直都工作在3GHz,测试中关闭了Cool"n"Quiet 和SpeedStep这样的节能技术,此外Turbo Core和Turbo Boost也关掉了。由于处理器定位的不同,它们的频率也各不相同,因此默认主频在2.93GHz的Clarkdale和Lynnfield处理器在调节主频时就始终存在66MHz的误差,不过还好这并不影响整体对比。  第2页:Thuban和Gulftown的六核对决  参测的处理器中包括Thuban核心的AMD羿龙II X6 1100T和Gulftown核心的Intel酷睿i7-980X两款六核心处理器。  AMD羿龙II X6 1100T的默认主频为3.3GHz(200MHz X 16.5),由于是黑盒不锁倍频设计,这里只需要将倍频调至15就轻松将频率绑定在3GHz。这款处理器采用45nm制程和E0步进,支持Turbo Core和 Cool"n"Quiet节能技术(当然测试中都关掉了),每颗核心拥有512KB二级缓存,六颗核心共享6MB三级缓存,内置双通道DDR3内存控制,TDP功耗为125W。  参测的Intel酷睿i7-980X是首批采用32nm制程的处理器之一,采用Gulftown核心,同一系列的处理器还有酷睿i7-990X和酷睿i7-970,顺便说一句后者将在明年一月份开始退市。酷睿i7-980X的默认主频是3.33GHz(133MHz X 25),在不锁倍频特性帮助下,这里直接将倍频降至22。这款处理器每颗核心拥有256KB二级缓存,共享12MB三级缓存,内置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TDP功耗为130W。  尽管目前市场上的Intel主流处理器都已经更新到了Sandy Bridge,但是由于定位旗舰级的六核Sandy Bridge-E处理器还没发布,因此现在的Intel旗舰还是LGA1366的Gulftown处理器。  第3页:Deneb和SNB的四核比拼  在来势汹汹的六核处理器面前,四核心的CPU已经稍显落伍了,不过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四核处理器已经足够应对一阵了,这里参测的就有包括采用Deneb核心的AMD羿龙II四核和采用SNB、Lynnfield、Bloomfield核心的Intel酷睿i系列四核处理器在内的5款典型CPU。  AMD羿龙II X4 980BE是羿龙II X4系列中的旗舰,默认主频达到了3.7GHz(200MHz X 18.5),这里如法炮制羿龙II X6 1100T的方法将倍频锁定在15。这款处理器跟羿龙II X6 1100T有很多相似之处,仍采用45nm制程,采用AM3接口,内置双通道内存控制器,TDP功耗为125W。  Intel酷睿i7-2600K采用了第二代酷睿架构Sandy Bridge,采用32nm制程,内部采用环形联通总线架构设计,支持AVX指令集和Qucik Sync快速转码技术,并全线内置HD Graphics显示核心,因此在各个方面都提升了不少。这款处理器默认主频为3.4GHz(100MHz X 34),由于支持倍频调节,这里将倍频设定在30就可以了。每颗核心拥有256KB二级缓存,共享8MB三级缓存,TDP功耗为95W。  Intel酷睿i5-2500K同样隶属已成主流的Sandy Bridge系列,到明年22nm Ivy Bridge发布之前,这一系列处理器将一直在市场攻城掠地。酷睿i5-2500K的默认主频为3.3GHz(100MHz X 33),这里只将倍频锁定在30。每颗核心拥有256KB二级缓存,共享6MB三级缓存,TDP功耗仍未95W。  Lynnfield家族派出的代表是Intel酷睿i7-875K,从这代起Intel的主流级和发烧级处理器开始采用不同接口主流的Lynnfield处理器采用LGA1156接口,而同代的旗舰级酷睿i7-9XX则采用LGA1366。酷睿i7-875K的默认主频为2.93GHz(133MHz X 22),这里采用了默认的设置,尽管距3GHz还差66MHz,但这样设定在成绩上的影响最小。每颗核心拥有256KB二级缓存,共享8MB三级缓存,TDP功耗为95W。  Bloomfield处理器是Intel首批酷睿i系列CPU,它们采用了目前仍很强悍的Nehalem架构,当初定位于发烧级市场,最便宜的就是直到今年上半年才退市、牢坐2000元价位性价比之王宝座的酷睿i7-920。这里采用的是酷睿i7-975EE,默认主频为3.33GHz(133MHz X 25),这里将倍频降至22。每颗核心仍拥有256KN二级缓存,共享8MB三级缓存,TDP为130W。  第4页:Regor和Clarkdale的双核厮杀  多核化优势的最明显体现就是从单核处理器升级到双核(跟从1GB内存升级到2GB效果一样明显),这里参测的两个代表分别是Regor核心的速龙II X2 260和Clarkdale核心的酷睿i5-661。  在目前的入门级市场,Regor核心的AMD速龙II双核处理器一直是性价比的代表,这里采用的是速龙II X2 260(速龙II X2 270已经可以预订了),默认主频为3.2GHz(200MHz X16),仍然采用绑定15倍频的方法控制在3GHz主频,每颗核心拥有512KB二级缓存,没有三级缓存,TDP为65W。  顺便说一句,由于速龙II X3和速龙II X4系列处理器跟速龙II X2系列采用的同样架构,因此这里的单核性能测试也能作为这两个系列的参考。  Clarkdale核心的Intel酷睿i系列处理器是和酷睿i7-980X一同发布的首批32nm处理器,这里采用的酷睿i5-661。默认主频为3.33GHz(133MHz X 25),这里仍采用将倍频降至22的方法来实现3GHz主频,每颗核心拥有256KB二级缓存,共享4MB三级缓存,TDP功耗为87W,测试过程中关闭了Turbo Boost和SpeedStep。值得一提的是,这批产品代表着CPU首次集成GPU核心(CPU部分采用32nm制程,GPU部分采用45nm制程),除此之外,Clarkdale处理器还实现了内置内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的高度集成化设计。  Intel酷睿i3-530是Clarkdale核心的典型代表,在32nm制程帮助下,超频能力很强悍,普遍可以超至4GHz。这颗处理器的默认主频为2.93GHz(133MHz X 22),这里仍采用默认频率,每颗核心仍然拥有256KB二级缓存,共享4MB三级缓存,TDP功耗为73W。测试过程关闭了SpeedStep。  第5页:Brisbane/Conroe/Wolfdale的老双核混战  在经典的双核处理器中,不能不提的是采用Brisbane核心的AMD速龙 64 X2系列,其中典型的“黑5”速龙 64 X2 5000+就是AMD的得意之作,曾俘获了多少超频玩家的“芳心”。不过参测是90nm的速龙64 X2 6000+。同样经典的还有Intel Conroe核心和进化版Wolfdale核心的酷睿2处理器。  AMD速龙64 X2 6000+采用90nm制程(后来的版本和速龙64 X2 5000+一起进化到了65nm),默认主频即为3GHz(200MHz X 15),两颗核心共拥有1MB二级缓存,TDP为125W(速龙64 X2 5000+为65W),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已经采用了集成内存控制器设计,此外这款处理器采用了940针的AM2接口,可能不少网友还在使用。  Conroe核心的处理器代表着Intel开始从老旧的Netburst架构转向高效的酷睿架构,2006年酷睿处理器一推出便开始以迅猛的势头抢占市场。这里选出的代表是酷睿2 E6850。这款处理器采用65nm制程和LGA775接口,默认主频为3GHz(333MHz X 9),仍采用默认设置,拥有4MB二级缓存,前端总线为1333MHz,TDP功耗为65W。  在2008年第三季度进化到45nm制程的Wolfdale处理器到来,其中的入门级代表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超频强U奔腾E5200,中高端代表就是酷睿2 E8400,这里采用的是酷睿2 E8600。这款处理器默认主频为3.33GHz(333MHz X 10),将倍频降至9后就将主频锁定在了3GHz,FSB总线为1333MHz,两颗核心拥有6MB大容量二级缓存,TDP为65W。  第6页:Windsor和Prescott的"廉颇"之战  现在的处理器性能已经有很多评测,那么5年之前的CPU性能你还有印象吗?下面的两款“廉颇”级的老双核尚能饭否?  AMD速龙64 X2 5400BE采用90nm的Windsor核心,默认主频为2.8GHz(200MHz X 14),这里将倍频提升到15就使主频达到了3GHz。每核心拥有512KB二级缓存,TDP功耗为65W。  Intel的奔腾系列处理器至今仍在紧追时代的脚步,不过现在的效率已经比最初的版本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参测的处理器中,这颗采用Prescott核心的奔腾4 660是最特殊的一款,因为它由之前的Socket 478接口直接转换到了LGA775接口,仍采用90nm制程,拥有2MB二级缓存。在主频大战中,奔腾4系列处理器功不可没,主频从最初的1.3GHz直接飙升至近4GHz,这使得它的最高功耗达到了130W,由于NetBurst架构的限制,奔腾4的能效比很不理想。  第7页:LGA55/775/,AM2+/AM3  随着处理器性能的提升,配套芯片组也一直在进步,而主板的接口也一直随着进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依次采用LGA55/775/,SOCKET AM2+/AM3接口的主板。LGA1366平台LGA1156平台LGA1155平台LGA775平台AM2+平台AM3平台  第8页:测试平台及测试软件设置介绍  第9页:3DMark 11:i7-980X不敌i5-2500K  首先测试的是3DMark 11,需要平台搭配一款DX11显卡,这里使用的是HD 5850。  从显卡部分的成绩来看,Intel处理器的单核性能变化很小,而相比之下,AMD处理器的三级缓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L3缓存的速龙系列处理器相比同代高端羿龙系列性能下降了很多。  处理器部分的测试,反映了架构效率的进步,Sandy Bridge系列处理器取得了领先,这部分测试也反映出了大缓存的重要性。  上面是开启了tessellation曲面细分和physics物理加速后的测试总成绩,从结果可以看出,Sandy Bridge架构的效率提升很明显,不过由于3DMark 11能较充分利用多线程,因此酷睿i7-980X甚至不敌酷睿i5-2500K,然而在开启多核心的实际使用中结果并非这样。  第10页:Sandra:i7-2600K拔得头筹  接下来的测试是Intel的传统强项SiSoftware Sandra科学计算测试,成绩具有一定参考性,还是一起看看吧。  从上面的测试结果看出,Intel的Sandy Bridge架构优势明显,酷睿i7-2600K在测试中拔得头筹,取得最好的成绩。在AES加解密测试中,由于Intel的部分处理器支持AES指令集,因此取得巨大优势也在情理之中,而在解压缩和内存带宽测试中,Sandra的测试结果都表现了Intel架构的高效,而相比之下,AMD的单核性能变化不大。  第11页:视音频处理:大缓存无用?  这次的测试是视音频解码。  从上面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除了Intel奔腾4之外,其他的Intel处理器均表现出色,Sandy Bridge架构再次显示出了高效率,而AMD处理器速龙系列变化不大,大缓存在这次的测试中也似乎没有起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视音频处理软件都对多线程做了优化,这里的测试仅仅是单核心性能,因此假如开启多核心和多线程的话,这里的成绩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第12页:解压缩处理:羿龙Ⅱ等同酷睿2  下面是解压缩处理的测试。  这一轮的测试除了奔腾4一如既往的“惊人”表现外,测试的结果整体未出现明显变化,Intel的Sandy Bridge继续保持领先,而AMD的速龙II和羿龙II处理器的单核心性能跟Intel酷睿2处理器保持在同一水平。  第13页:办公应用处理:SNB继续领先  下面是分别采用Abbyy FineReader和Adobe Acrobat9进行PDF转换和创建的办公应用处理测试。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Intel处理器在办公应用中能更快得完成办公任务。  第14页:专业应用:Intel CPU更节省时间  下面的测试是3D MAX、Adobe After Effects等专用应用的测试。  从上面的测试成绩看出,Intel处理器仍保持着较高的效率,不过由于专业应用一般都会针对多核心优化,因此如果开启多个核心后,AMD羿龙II X6 1100T的成绩会有大幅提升。  第15页:测试总结:如何看待单核性能  这次的测试让我们重温了多款经典处理器,尤其珍贵的是我们得到了关于近5年内主流处理器单核性能的宝贵数据,不过如何看待和解读这些数据和测试结果呢?  毫无疑问,多核化是处理器发展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始加入多核优化的大潮中,因此应该认识到,这里的单核性能并不代表处理器在现在已经将来的实际应用中的真实性能,我们看到的只是处理器近几年架构效率提升的情况。  从前面的多个测试中,我们看到的是,随着架构的不断改进,近几年CPU的运算效率一直在进步。而如果开启多核心的话,进步幅度会更明显,而且由于其中不少软件都对多核心进行了优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AMD处理器会有更好的表现,AMD一直在以更便宜的价格提供更多的处理核心。  此外,这些数据还告诉我们的是,如果经常处理像3DMark 11和Sandra这么大运算量的计算的话,就需要选择计算性能较强的高端处理器;而如果要经常面对AES加解密任务的话,就需要选择支持这样指令集的CPU。  总结的总结  这次的测试对Intel和AMD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测试中,Intel处理器除奔腾4外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每赫兹性能,而且随着制程和架构的不断更替,单核性能也在稳步上升,这在高负载测试中表现很明显,因此Intel需要做的是继续保持进步的势头,并在下代22nm Ivy Bridge处理器中体现出来;而AMD处理器尽管每赫兹性能跟酷睿2差不多,但是同价位下,AMD处理器具有更多核心,因此如果开启全部核心的话,AMD的多核处理器会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而且AMD一直在做的是以较低的售价提供更多处理核心,这样让消费者能受到更多的实惠。AMD下一步需要以Bulldozer架构的Zambezi处理器为跳板,在争取超过Nehalem架构的同时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强的每赫兹性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8/01 10:1207/29 00:4307/28 18:1007/28 18:0907/28 18:0507/28 14:4007/28 09:5907/28 06:00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 光明网IT | 环球网科技 | 虎嗅网 |
| DOIT| 安防知识网 | 站长网 |
第一家电网 |
科技资讯网 |
驱动中国 | 华北新闻网 | 蝌蚪五线谱网 | 大公科技 |
| 畅享网 | UC浏览器 | 移联名商 | 华强北 | 中国电子银行网 | 一财科技 | XDA智能手机网 | ZDNet至顶网| 蜂鸟网| e-works |博瑞网 |央广网科技 |会计家园 |
| 申请友链
新闻热线:010-
招商电话:010-
E-mail: it@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22号泛利大厦11层
邮编:100020
传真:010-cpui7 K差多少?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