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一男孩初中毕业学什么大学毕业,骑行去西藏。

15岁高一男生23天单车骑行到拉萨_骑行-自驾_新浪户外_新浪体育_新浪网
一键点击注册户外频道会员,就能参加不限次数的户外装备大抽奖。
15岁高一男生23天单车骑行到拉萨
  四川新闻网新都11月25日讯(记者 蒋选)今年7月29日晚8点,8个年轻人在布达拉宫广场上留下了一张难忘的合影。经过23天的骑行,他们终于到达心中的圣地――拉萨,忘却了途中疲劳与艰辛,他们在布达拉宫前激动地跳跃起来,身后神圣的布达拉宫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渺小。
8个骑士在布达拉宫前欢腾。
  在这8个年轻骑士中,年龄最小的才15岁。这位带着一脸阳光与羞涩的90末出生的小伙子名叫闵煜涵,现就读于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刚上高一,是班上的体育委员。
  在2166公里的远距离行程里,闵煜涵与他的骑友们饱览了山河之雄奇,领略了自然之神秘,也经受了人生中一次巨大的磨砺,这次磨砺让闵煜涵明白:梦想,并不奢侈,只要你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从成都到拉萨,骑士们用两个轮子跨越川藏2省,穿过25公里的泥浆路,翻越了十几座大山,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10座、 5千米以上的2座……在充满梦想与期望的路上,尽情燃烧着青春的激情。
  梦想起航,艰险难挡少年跳跃的心
梦想起航,艰险难挡少年跳跃的心。
  单车去西藏绝非偶然,也不是一次突发奇想。早在一年前,酷爱骑单车的闵煜涵就开始做准备,他从小向往着西藏的美丽与神秘,在他心中,西藏是单车骑行者挑战的最高境界,怀着一颗挑战的心,这位15岁的少年跃跃欲试。
  通过互联网,闵煜涵遇到了几个骑友,其中有两名大三的学生,当听说闵煜涵还是个15岁的高一学生时,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能骑到终点吗?这是骑友们的疑问,闵煜涵也常常在心里问着自己。闵煜涵的父母听儿子说要骑车去西藏,他们很支持,也很心疼,儿子还那么小,就要接受那么高难度的挑战,他的身体能吃得消吗?爷爷奶奶则很不放心,不愿让孙子去冒险,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最后,在父亲的安慰下,爷爷奶奶同意了,毕竟这么小就能去经受考验和挑战,是同龄人几乎做不到的事,一定能收获到他人收获不到的东西,或许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为了适应长时间骑车的生理状态,今年6月,闵煜涵曾与4名同学从成都骑行到九寨沟,5天的骑行,为川藏单车骑行做了最佳的热身准备。
  好几次打退堂鼓依然咬牙前行,艰难中体会到了幸福
  日早上6点,带着希望与期待,闵煜涵与他的骑友们从成都双流出发了。“第一天骑行到雅安时,已经是下午6点多,身体的疲惫让我无法动弹,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想了,我才明白原来骑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晚上,我辗转反侧,思量着明日起早就打道回府的事儿。可当第二天旭日升起的时候,我终于坚定了我的想法――万事开头难,只要我咬牙,就没什么困难能难倒我!”
泥泞的道路。
  在翻越4170米的宗拉山时,他们几乎骑了一整天的上坡路,到山顶已是晚上9点过,半夜12点才安静下来,两条腿已是酸软无力。
  最惊险的当属通麦――排龙,为预防高空落石,路上没人敢说话,通麦天险,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每走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豆大的汗水挂满额头,25公里的泥浆路他们花了7个多小时才走完。
几个人在途中自己修理自行车。
  途中车坏了,所有人都把车停靠路边,跟他一起修理,从未修过车的闵煜涵也学着去修理去解决,这是多么难得的野外生存技巧;有时迷路了,他们会想办法去问路,羞涩的他也渐渐开朗起来。
  骑行的日子里,他们几乎没有准时吃过一顿饭,晚上躺下了就根本不想动,吃一顿饱饭、睡一个懒觉,几乎成为年轻骑士的一种奢望。自小生活在城市里、衣食无忧的闵煜涵这才体会到:其实幸福很简单,饿的时候能吃顿饱饭,冻的时候能有个取暖的地方,就是一种幸福。
  到达芒康时,闵煜涵接到家人的电话,爸爸妈妈也开车过来了,一家人在一起高高兴兴吃了一顿饭,这种温暖正是煜涵在旅程中最渴望的幸福。看到儿子变黑了变瘦了,爸妈不由地心疼,他们说要开车去旅游,其实就是想为儿子保驾护航。因为之后的骑行途中,煜涵经常接到他们电话,告诉他前方的路况,提醒他注意安全,时刻鼓励和支持着他。
  人来人往,相遇就是缘分
  西藏,果然是骑行者的天堂。一路上,闵煜涵看到许许多多的骑行者和背包客,个个都是怀揣梦想而去。刚开始的那几天,在路上遇到的骑行者有时会超过两千人,之后越来越少。而在他们的队伍中,有人加入,也有人离开,队伍里人数最多时达到40多人,可最后只剩下8人。骑友的行列里,有大学生、有公司白领、有摄影师……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旅途中最开心的莫过于晚上围着篝火,听他们畅聊学习与工作,理想与人生……
  在蓝天下驰骋
  因为年龄最小,闵煜涵得到的鼓励与照顾最多。骑慢了,他们会等着他;遇到危险,他们就让他走在中间;累得快骑不动了,他们会为他加油打气;想放弃了,总有人告诉他梦想就在前方。他想,人与人之间,不用说相知相识,相遇就是缘分。
  历经万难终于圆梦,解开多年西藏情节
  骑行西藏,就是感受生活酸甜苦辣的大杂烩:翻过高山、越过深谷,看过美丽风景,走过塌方断道,在蓝天白云下毫无顾忌的驰骋,也在坎坷泥泞中推车前行……“纵使一路上的每时每刻我都有过打退堂鼓的心理,因为我觉得我的确骑不动了,冷、饿,累让我感觉到很难受。但转念一想,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和父母养育我这十几年吃的苦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每次激烈的思想斗争结束之后,我又提起精神,奋力向前。”
  当接过陌生的路人递过的红牛,听路人说“小伙子真不错,加油!”的那一刻,他为自己骄傲。当看到西藏的朝拜者三步一个长头,用身体丈量土地时,他为这种虔诚所折服。
  23天之后的7月31日,他们一行8个人终于站在了辉煌的布达拉宫面前,同行的人也仅剩他们8个,23天的坚持,梦想鲜活地呈现在眼前。“我无法用言语去形容内心是何等的复杂,但我明显感觉到,我的眼眶已经彻底湿润了。近一个月的艰难行程,一路上的风餐露宿还有各种复杂的情绪和心理,已让我的泪腺彻底决堤。照相机可以拍下那一刻我略带疲倦的面容,却无法诠释我内心的情绪。因为此时此刻,我终于可以不以梦的形式去解开我多年的西藏情节,这种深入骨髓的痛在这一刻化为一种深深的感动。”
  三年如一日,为理想的大学前进
  骑行就是学习,也许正因这次骑行,闵煜涵学会了坚持,放下了浮躁,学会了克服万难,放下了自暴自弃。在班上成绩不算优秀的他,竟在短短两个月从B上升到A,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单车社,选拔闵煜涵为社长,现在单车社里已经有了四、五十人。
  而闵煜涵的梦并没有因到达拉萨而就此停止,他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考入美国西北大学。为了这个梦想,他正在准备着,“从前不懂事,认为一件事想做就去做,不必做太多准备,现在才知道要做成一件事不仅要做充分的准备,还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他把QQ签名改为“三年如一日,为理想的大学前进。”
  发掘特质,成就理想
  “对学生的培养,首先从规划开始。” 他的班主任谭文厚老师说,“国外的名校尤其看重学生的特质,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更加注重发掘他们的特质,根据这一特质,变被动为主动,帮助他们进行规划,重点培养。”
  闵煜涵骑行西藏的事,成为全校学生的榜样,学校以此鼓励学生发掘并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寻找自己潜在的特质。三原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主任王劲松说:“学校会首先认识学生具备什么潜质,找准一个发展点,为其发展提供平台。比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独导学生社团,在社团里发挥自己的潜质,同时提升管理、协调等诸多能力;或者引导学生从一件事中获得感悟,明白如何与今后的每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将一件事所发挥出来的某种特质运用于其它事情,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闵煜涵在布达拉宫前高举单车。
  也许正如闵煜涵所说:“有了这样的一次经历后,我想我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我都会迎难而上,想尽一切方法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勇于去攀登一个又一个知识和生活上的高峰。因为我相信:梦想,并不奢侈,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你就一定有机会成功。”
  关注新浪户外,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登录名或密码错误:
1、如果登录名是邮箱地址,
请输入全称,例如
2、请检查登录名大小写是否正确。
3、请检查密码大小写是否正确。
下次自动登录
你还可以输入140字
户外名人正在说
载入中,请稍后......
载入中,请稍后......
载入中,请稍后......11岁男孩受父亲鼓励骑车去拉萨
刘乐表现得很勇敢
刘乐一行三人在路上
在父亲的鼓励下,刘乐昨日已骑到雅江县城
●11岁的刘乐表现得很勇敢,他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最终骑到拉萨,但有爸爸一路陪伴着,他觉得自己能克服后面的困难
●“总之,我和儿子说好了,能骑到什么地方就是什么地方,但一定有个坚定的目标”
●到达理塘县后,他们要去一个偏僻乡村,看当地居民尤其是小学生需要什么帮助,让刘乐学会去爱别人,知道和他同龄的很多孩子还需要帮助
“我们头一次留宿一位藏族阿妈家中,今天中午在我一路鼓励下,孩子成功骑到了雅砻江畔的雅江县城了。”昨日下午,从声音上听,电话中的安徽籍男子刘稳全很高兴。
前日下午3点多,华西都市报记者驱车从雅江赶往康定,翻越4400多米海拔的高尔寺山垭口处,在一个上坡处邂逅了刘稳全。这个3人的骑车队伍显得那么特别,其中有一个个子小小的孩子。
攀谈得知,这个11岁的男孩,要在这位父亲的带领下,准备骑车征服川藏线,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骑到拉萨。从出发不久,连续的山路和翻越雪山,已让孩子体验到川藏线的艰险和残酷。刘稳全说,之所以这样做,是让儿子有不同的人生体验和磨练。
孩子说骑得很累在父亲鼓励下挺过来了
记者驱车到了高尔寺山垭口后,迎面有3个骑游者蹬着自行车,使劲完成垭口的最后一个上坡。最前面是一个小孩,蹬起来显得特别吃力,后面的骑车男子大声鼓励着:“孩子,快成功了,你是好样的!”在男子的鼓励声中,孩子终于骑上了垭口。
小男孩支好自行车,埋着头无暇顾及身边的美景,两位成年骑游者气喘吁吁,脸上充满胜利的喜悦。男子叫刘稳全,小男孩是他的儿子,名字叫刘乐,今年11岁;另外一名男子是刘稳全的好朋友,他们3人组成了这个特别的骑游车队。
和爸爸及叔叔一样,刘乐也是从头到脚的专业装备,一辆崭新的山地车,坐垫比大人的调矮了不少。记者问他:“刘乐,骑上这雪山,累不累?”“有点累。”“你能吃得消
吗?”“……还好,吃得消。”孩子一直埋着头,话不是太多,看上去比较腼腆,但回答时却透出小小男子汉的自信。
对于骑行川藏线,当天记者邂逅他们的时候,刘乐说他骑得挺累,特别是漫长的上坡路,让他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艰辛,但在大人的鼓励下,他都挺了过来。刘乐表现得很勇敢,他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最终骑到拉萨,但有爸爸一路陪伴着,他觉得自己能克服后面的困难。
提及路上的艰辛,刘稳全说,儿子毕竟还是个孩子,肯定会有退缩的念头,特别是从成都出发进山后,儿子时常会闹点情绪,有时停下来说不想骑了,想多歇一会儿,有时自己像是赶着孩子在走,但他相信儿子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也在一路上分享着与孩子一起经历挑战、互相鼓励的那种快乐。
挑战川藏线之前他们已完成1个多月骑游
刘稳全是安徽人,在江苏做生意。儿子刘乐在华西村就读于当地的小学。其实,他们的骑行计划已进行了1个多月,10月11日那天,就是刘乐11岁生日刚过的第三天,他们从华西村出发,基本沿着国道318线一路行进,并在11月上旬骑到了湖北宜昌。而后,他们从宜昌坐船到了重庆,后来又到了成都。
到成都后,他们购买了骑车装备,11月19日出发挑战川藏线,计划用1个月抵达拉萨。24日,他们骑车翻越第一座雪山——折多山。刘乐第一次经历那么长的上坡和高海拔,体力和毅力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但在父亲和叔叔的一路陪伴和鼓励下,刘乐一路骑骑停停,总算成功过了第一关。
前日一大早,他们翻越第二座高海拔的高尔寺山。骑到垭口时,他们已累得四肢发软。刘稳全说,这两天连续翻越两座雪山,算是体验到了真正的318线挑战。
记者将这对父子骑行川藏线的事通过华西都市报微博发出去,众多网友很快送来祝愿,希望这对父子早日实现骑到拉萨的目标。
网友“飞天豆爸”:坚持到底,我多年的愿望,以后可以跟儿子一起去完成;
网友“陈年佳酿chelsea”:绝
对支持,小家伙从此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有质的改变!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有这样的经历,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意志力,更是人类心灵的一种升华。祝福这对父子,伟大的父亲,可爱的孩子!
网友“怕海盗船的猫”:一路平安坚持就是胜利。
骑到哪儿是哪儿但要有个坚定目标
记者向刘稳全提出,川藏线一路已快是冬雪期,前往拉萨的一路上还有很多雪山,这个季节骑车挑战川藏线的人并不多,路上危险而且更为艰辛,他是否考虑过孩子年纪太小,根本吃不消这漫长的路途和一路的未知数。
对此,刘稳全说,开始时,妻子也不太乐意他带着儿子去完成这么大的挑战,毕竟孩子才11岁。但后来妻子也理解了。他这样做的目的,看上去心狠了一点,但就是想带着孩子经历一种不同的人生体验和磨练。至于冬雪期的困难,他说:“总之,我和儿子说好了,能骑到什么地方就是什么地方,但一定有个坚定的目标。”为了应对寒冷,他们备足了防寒装备,一路上也尽量住宿旅馆,并带了炉子等取暖工具。
昨日下午,他们3人已抵达雅江。前晚,因为刘乐比较疲惫,天黑时只到了距离雅江20多公里的一个小镇,留宿在一个慈祥的藏族阿妈家中。刘稳全说,他们在雅江会和一个朋友会合,他们这次出发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就是到了理塘县后要去一个偏僻乡村,实地查看当地的居民尤其是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让儿子刘乐学会去爱别人,知道和他同龄的很多孩子还需要帮助。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作者: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79722条
评论98894条
评论91017条
评论87228条
评论80036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如何看待骑行去西藏?
按时间排序
你如果见到新都桥过后的天地一体你如果见到海子山姊妹湖倾斜壮阔你如果见到怒江七十二拐的气势磅礴你如果见到布达拉宫的庄严神圣你如果见到青藏线的落日余晖你如果见到夜晚上拉萨的中国国旗如果你见到这些,那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只想强调一件事,所有说骑川藏线是跟风,装比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大多数都是追风,吃饱了没事干的。
我没骑过。我老公在还不是我老公的时候骑过。没有原因,就是觉得暑假在家宅着还不如出去一趟。从成都到拉萨,骑了二十八天,翻了多少座大山我忘了,风餐露宿倒不至于,但感觉挺艰苦的。下坡的时候被同行的小伙伴撞了,摔了脑袋,掉了一层皮,不再长头发。这他倒不爱提。他爱提路上遇见的一个男人,走着去拉萨,带着狗,狗走不动了,就背着狗,爬上爬上一座座山。
先说结论,骑行西藏不能洗涤心灵,不能改变性情。但是会或多或少影响一个人。骑行西藏没有那么难,但是也一点都不简单。我走的318,上个月16号从成都出发,没骑完,9天成都到巴塘,没搭车没拉过驮包,但是推过车。今年出发的人都知道什么情况,巴塘到芒康318国道完全无法通过,从24号开始等了4天,放弃了。不找借口,我当了逃兵,可以绕行滇藏,可以绕行317。考虑了时间考虑了钱考虑了很多。等待4天也磨掉了我的锐气。总之放弃了。这个会一直梗在心里,直到我完成。川藏线已经很好了,到巴塘都是柏油路,没有以前那么困难。正常体力的人都能完成,区别是有的人坚持了下来,有人没有。可能大神觉得简单吧。但是我觉得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遇见长上坡和下雨。每天人都在变少,每天都有人拉驮包有人搭车。只要有了第一次,就再也停不下来。爬坡每小时6公里爬到你绝望,下雨的时候下坡冷到按不动变速器。虽然318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但是仅说四川境内,相克宗村,红龙乡,和尼乡,连续三天没法洗澡。对我一个平时有轻微洁癖的人来说是蛮不舒服的。高原的开水我喝了连续拉了三天肚子,爬高尔寺山的时候感冒,头昏脑涨四肢无力。高原的雨说下就下,一个晚上骑行裤洗了也不够晾干,我极少身上是干燥的。在和尼的没有灯的简易厕所里和别人并排拉肚子。所幸我没有高反。那么多人去318,真正骑行过的人知道,真能坚持下来的,只是一部分而已。所以我觉得我坚持了这么久,对我是很宝贵的一份经历。骑行不能洗涤心灵,不能改变人的性情。大多数时候,想的都是“好累啊/好饿啊/还有多久到目的地/下个弯过后就是下坡了吧/好想家/再坚持一下。”没有搞笑。累到没有功夫思考。但是有没有收获?有。过了金沙江大桥,过了西藏界,但毕竟都没到芒康。但只说甘孜,就美的让我窒息。从折多山垭口开始,新都桥,卡子拉山,理塘,毛垭大草原,海子山等等。骑车的好处就是想停就停,遇见让人心仪的景色就停下来。另一方面是来自人。我一个人出发,路上捡了来自湖北的兄弟,同吃同住同洗澡,累的不行的时候一起推车,想要放弃的时候互相鼓励,我爬上坡比较快,他骑缓坡和平路较快,我们骑一段都会等着对方,萍水相逢,说好了不合适就散开,却一直同行了下来。来自河南的兄弟,告诉我其实大家都累,让我跟上他,再坚持一下,不要给自己留遗憾。本来在卡子拉山上已经推了一个小时的我,跟着他的速度骑了5公里陡坡,从那过后再没推过车。到了巴塘,我们几个不愿绕路也不甘心放弃,一起在巴塘苦苦等待,一起去金沙江大桥西藏界的牌子那里,望着封路的地方懊恼,一起在住的民居里喝酒聊天,走的时候帮我拆车。后来徒搭稻城,遇见了主动让我上摩托车的藏族大爷,沟通困难就在前面一直唱歌。在新都桥民居的藏族小孩管我要糖,给她过后,过了会儿给我拿了一大把瓜子。路上骑友路过时都会互道加油,自驾游和徒步的人也会对我们竖起大拇指,有些藏民在我路过时会大声喊加油或者扎西德勒。微不足道。但很暖心。还遇见了很多人,我很相信缘分,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很多人我并没有留联系方式,没有必要。但他们是我记忆中很珍贵的一部分。旅行不能改变人的性情,但可以让人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更多的人,更多的生活方式和更多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和自己对话,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有个很肤浅的想法吧,不想老了以后,回首往事,没有故事可讲,没有牛逼可吹。但我还是我,旅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我的生活。半途而废很遗憾。但是,回家真好。贴几张路上拍的照片吧,手机拍的没处理过。折多山折多山折多山垭口折多山垭口新都桥新都桥新都桥新都桥卡子拉山卡子拉山过了理塘隧道后俯瞰理塘过了理塘隧道后俯瞰理塘毛垭大草原毛垭大草原海子山海子山西藏界西藏界后来徒搭去了稻城亚丁,天晴的时候,真的很美,与题无关,就不贴图了。
这问题用看待这词,我感觉挺别扭!没有啥看待不看待,想去干一件事的理由太多了,有很多事也可能不需要理由,嗯,就是这样,这事我干过!
很多年前,大约只有十岁左右,看到一位残疾人骑行西藏的报道。当时在我们那,能进次省城都是可以夸耀几天的事情。作为一个连省城都没进过的小孩子,心里一直很好奇,是什么力量,什么原因,什么愿望能支持一个人跑去天边(小时候觉得西藏已经是天边了)!?于是在自己心里默默许下自己人生第一次的愿,一定要亲自骑车去西藏一次。多年以后,人马上到而立之年,成功了一些事情,经历过一些事情,失败了一些事情。早已经出了小县,进过省城,到过京城,冲出亚洲,走遍世界。但有件事在心里一直压着,好像告诉你自己,你小时候许过的愿,如果不去完成,你就是一个失败者,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于是,一个人骑上了318。一路上车祸,泥石流,冰雹,山体滑坡,大雾大雨大太阳什么的都是小事情。到排龙时,遇到泥石流桥毁,然乌大雪,预计半个月内无法过人。考虑了一天,转317,在昌都新添了睡袋,防潮垫,帐篷和补给等等,最后还是坚持到了拉萨。每一个人有自己的拉萨,每一次骑行都有一个自己的理由,有的是要与众不同,有的是要沿途风景。于我,算是完成自己的心愿,好让自己觉得自己不是loser,是个愿必到,言必果的人,如此而已。上点队友图,都是手机照的,大家就不要吐槽像素什么的了。最后是成果图
问题下啥备注都没,不知是题主想太多还是我们想太多。这事想去就去,有理由也好,有梦想也好,有追求也好,跟风也罢,纯属个人行为。别人看待啥的都与己无关,自己咋看待自己则必须由本人去想。PS.我开心我可以爬着去,看看虔诚的信徒们。
我现在躺在川藏线上芒康站的旅馆里,我来告诉你们骑行川藏线什么感受,只有一个词:上坡!!!无穷无尽的上坡。没去过的人真的不会懂那种绝望!一天能有七十多公里的上坡!!!没去过的人考虑好了!而且看似骑行省钱,确很费钱。一天住店,吃饭,水,各种工具都是钱,你还要会补胎换胎。表示本人虽然都会,也被一次爆胎一次补胎搞的烦死。就一句话,,没去考虑好,去了别后悔!
小时候就想去,只不过完成自己一个愿望罢了。别人怎么看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挺开心的,自己开心,这还不够吗?
骑车去西藏感觉就是挑战二逼极限,不值得。呵呵
可能是一种信仰吧,但是顶烦那种穷游的,
对于勇于接受挑战 克服万难 不回头就是向前走的人都抱以敬佩的心,如果被别人的三言俩语就放弃了自己所坚持的事情也不见得是有多渴望多喜爱。。别哔哔就是干!
前言:一些废话——曾几何时我刚刚有些长途骑行经验的时候,特别喜欢有人问我“如果要骑长途需要准备什么?”,答案是如此纷繁复杂,我的回答也是事无巨细。回过头来到现在,再看见类似的问题就没那么大的积极性了,如果不是询问一些比较细节的问题,比如“XX国的签证你们怎么办的?”“帐篷选择那种比较好?”“我该怎么跟家里沟通这种事?”之类的,我一般都会说“你们上网去找找吧,现在网上攻略很全的”。所以来了知乎以后,在问题里就翻了很久,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是我最想答的一个。正文:时代不同了女人说:“男人从来不会长大,只是他们的玩具越变越大。”哲人说:“战争,战争从来不会改变。”自从战争结束到建国再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中国经济腾飞,一大部分中国人都会面对这样的生活现状——身边有位参与过战争甚至功勋卓著的长辈、有位家境殷实甚至富甲一方的父辈,再有,就是面对荣誉不知从何下手甚至不知该不该下手的我们。60后、70后和80后有哪个不是看着爱国主义教育片长大的?战争不再,他们还可以在建设祖国的领域里开疆扩土、“征战四方”。而到了新世纪以后,物质也慢慢丰富了,站在新世纪的我们又能在什么地方获取属于我们的荣誉呢?时代不同了,战场变了...无论说是热血青春也好、鲁莽冒进也罢,骑车进藏是新世纪的疆场,在被家庭和学校保护的太过完美的环境下长大的我们,希望知道离开了保护以后我们能有怎样的表现又能创造怎样的价值从而去评判自己的价值。而骑行进藏就是这么一个合适的试炼场——一路不可避免的困难无论你选择走哪条线,平均四千的海拔在等着你,不翻山是不可能的!一点高反也没有也是不可能的!在体能上没有挑战是不可能的!在风景环境上没有冲击也是不可能的!如何去面对这些生活中不需要去面对的困难,又如何去感受和适应这些不可能,就是我们在进藏路上洒下的一片热血。(不过,热血可能真的只有这么一点点...)(不过,热血可能真的只有这么一点点...)也是一路有基础保障的试炼近些年随着川藏、滇藏、青藏骑行的不断升温,沿途的各种基础建设及保障服务也越来越完善。医疗、餐饮、住宿设施越来越完备,沿途甚至有不少面包车在路上冲骑行客招手——“骑不动就上来吧。”在这样的保障体系下,也不会给人以流浪荒野、无依无靠的恐慌,那种“只要我愿意,我还可以这样”的安定也会给人以力量。(要知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部分骑友进藏是为了构建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的缺失不会在这里起到任何帮助作用,反而只会引起人的焦虑、恐慌、惧怕和畏缩。)还有那么一点点可能——你要为之付出生命虽然这不是大家想要的,也不是任何人希望看到的,但是,在这条路上,总会有那么些意外发生,无论是自然灾害也好、人为事故也罢,稍微那么一个不小心、甚至是小心了也无济于事,就会和这个世界说再见。想到这里,再想到你付出了这些去追求的东西,是不是有些小兴奋呢?“到底打还是不打?!”有很多人的青春安放在了进藏路上——无论是那些逝去了生命的,这辈子只走一次的,“不去做就再没有机会了”的,刻骨铭心爱过的(无论哪种形式)等等——在我看来都是这样。但也有更多的人没有这样选择,相比于每年骑行进藏的大军来说,更大的部队其实奋战(或是放弃)在其他的地方。这仗到底打还是不打?要打怎么打?又是另一个问题。无论在知乎还是豆瓣,关于骑行进藏的论战恐怕是永无休止,也无论是鸡汤还是技术,骑行进藏都是我们在物质丰富了以后去选择一种生活体验的结果——之所以大家说的新四大俗,也无非是如此——有一大批人希望如此去体验生活。但可以肯定,这绝不是生活的唯一方式——进藏路上遇到的问题在生活中别的地方也依然可能会遇到,不过没有这么集中罢了——于是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从:1、遇到问题;2、拖拖拖拖拖;3、解决问题;4、走走走,咱们去嗨皮一下!甚至是:甚至是:1、遇到问题;2、拖拖拖拖拖;3、拖拖拖;4、拖;5、呃...变成了:1、遇到问题;2、解决问题;3、妈逼的,老子要睡觉...至于大家想怎么玩儿,选择权其实还是在自己手里。毕竟也不能排除某些人生经验丰富的童鞋一直走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本人之前骑车国外流窜过,也真真切切地见识到了几种不同形式的战争,回来以后就越来越觉得罗曼·罗兰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一点没错。那不是在向主流、大众和平凡妥协,而是利用平凡去创造不凡。而骑行进藏,就是这样一种举动。后话:永不止步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国家太平,百姓安居,经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骑行进藏就不会衰败,即使再多的公路和再多的隧道都不可能让行者的双腿一跃千里,圣地终究还是圣地,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它,因为他们的前辈也是一样的热爱这个地方。以上。嗯!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嗯!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发生了什么!?我刚刚手滑了!发生了什么!?我刚刚手滑了!
很好啊,玩骑行,不是骑这就是骑那,西藏是这和那中的一个罢了
其实自我认为骑车去西藏,不是想证明给谁看,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只是单纯的喜欢走出去,呼吸一下外边的空气,尝尝异域美食,欣赏不一样的美!如果非得说想得到什么,我觉得那便是满足自己那颗放荡不羁的心!
川藏对每个骑行者都是一个拷问,你骑行的意义是什么?十二年前第一次见到布达拉宫的照片,脑子里只有惊艳。后来在我狂热迷恋自行车的时候看到有人骑行川藏,发自内心佩服他们,羡慕他们,而我还没有自己第一辆自行车。和自己的车和伙伴一起,经历千辛万苦,看到最美的景色——多么美好。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骑川藏线。三年前我终于攒钱买了自己的车,开始骑行。成都(郫县)到都江堰的路,短短80公里的路,我失败了两次,第三次才成功,终于如愿到达都江堰的时候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想想自己还要骑川藏呢,怎么能够因为这点成功就高兴成这样,淡定了。两年前清明节,和朋友一起从成都骑到牛背山。之前都没有骑车没有锻炼,前一天说走我收拾东西第二天就走。我是体力最好的一个,就一个人之前和我骑过都江堰,其他人都没出过远门。到最后,我骑着最费力的车,他们骑着最好骑的车都赶不上速度;驮着大部分东西,他们累得骑车都困难了,我不驮怎么办?跑在最前头,因为我感觉自己一停下来就没力气再走了——都是不得已,我不能给他们说,只能一边告诉他们自己没感觉累,一边鼓励他们,让他们多一点自信——我和那小子身体素质差不多,他行我也行!他们这么想我们才能走得更远,万一我停下来,大家想得可就是"全军覆没,我们低估了困难,真不该来的"更不想往前走了。。。。。。最后成功了。这件事让我思考"骑行"对于我的意义。骑行对于我,是自由,是努力,是一件神圣的单纯的事。之后的夏天一个人带着帐篷骑了一周。回来的时候是晚上,手机没电,身上没钱,不过我喜欢这样的感觉,我自由,我真实地走过。但我突然厌恶川藏线,一路上看到了很多进藏骑行队伍,真是队伍,我第一次见这么多人一起骑车,有人明显经验丰富,有的人。。。以我的眼力见他们过不了三天就只有放弃,这么大一群人插着旗子,放着大喇叭,一起闯红灯——不止一起,着实让我重新思考了川藏线对我的意义,我会是他们这样的人吗?我会在城市里放着大喇叭吗?我会成群结队闯红灯吗?我会不自量力要挑战结果搭车完成吗?我会搭车完成后回来宣称我骑行了318吗?骑行该是这样吗?318连着这群人一下子在我心中变俗了——什么时候骑行318也值得炫耀了呢?骑行对于我,是真实的困难与景色不是"哇塞,你骑过318!好厉害哟!"。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不是耻辱,享受不属于自己的赞美才是耻辱,但是有些骑行318的人却作假,让整个骑行团队都因此面对质疑。我不想别人听我骑完后心里想"谁知道你是不是搭车的呢"——怀疑我的能力我可以忍受,怀疑我没有能力还要欺骗别人我不能忍受——最好的办法是不去骑,不给他们怀疑的机会。去年夏天毕业,朋友(每次一起骑行的)约我去川藏,我拒绝了。他一个人去,我一个人在近处骑着玩,遇到一个西财的大叔,难得我居然愿意开口和陌生人聊那么多,听了我的情况后他建议我去试一试,因为景色真的很美。"那条路太俗了,那么多搭车的人""你不搭车就是了啊""那么多人没有自知之明要去‘征服’,不知道敬畏""谁能征服它?真是不自量力。我们骑行是感受""我万一体力不济会拖别人后腿""你一个人骑慢慢骑,总会到。我几次都是一个人骑的。""嗯,我喜欢一个人骑""一个人骑可以好好感受,细细体会,不用急着赶进度,蛮好的。我建议你一个人去骑。"分开的时候他又一次提起,让我一定要试一试,我尽量吧。他回来了,真真实实骑完了全程的回来了。他告诉我,不过如此,你真该去试试。他是我身边第一个骑完川藏线的,不管怎么说,我感受到了真实,并且觉得318其实也没那么俗。骑行对于我,是自己真实走过的路,脑中所想的问题,此刻的感受,哪一条路都一样,只不过川藏线更难更美。我并不渴望从骑行得到夸奖,也不渴望自己因此变得多强壮,我在意的不过是骑行的过程中,一路上遇到的,给我带来的触感——我想要的只是享受这独一份的收获。
不羡慕不崇拜。也不当喷子。别人走的路
这个应该算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我来说一下个人见解吧!首先说说骑行去西藏是如何被吐槽的,许多人把它列为了四大俗之列,这四大俗分别是“辞职去旅行”、“城市开咖啡馆”、“丽江开客栈”、“骑行去西藏”。想想都知道,这四大俗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实现的,任何一件都需要自己放弃和付出很多东西,一般人想做到也只能是在床上了——做梦。相对而言“辞职去旅行”和“骑行去西藏”,是这四个中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它们并不需要你拥有太多钱,就能让你上路需找你想要的某种东西。正因为这两种方式的相对“消费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人被诱惑走上这条路,尤其在这个充满鸡汤,大家都想逃离现状的时代。你要跳出这个圈子去想,事实上这部分人还是算少数的。一般对于少数人能做的,又美好的事物,大部分人都会心生向往之情。然而,就像吃不到葡萄的狐狸一样,这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勇气,或不可能放弃一些东西,所以也只能说葡萄很酸。用我爸小时候常对我说的话就是:“喜欢吃,还装想吐!”对于那些因为别人说了俗,而放弃念头的人,只能说明他们没有主见,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骑,那就完全没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骑了,在家看看书、上上网、当当键盘侠也挺好的。对于真正骑行过西藏的人,无论这条路多么商业化,有多少人骑过,都深知进藏线路对自我的挑战,以及它包含的许多困难和危险。当然,这其中不包括全程基本靠搭车,还到处装逼说骑行去西藏跟玩一样的“傻逼”(装逼仔)们。没有骑行去过西藏的人,是完全没有资格评判这件事的,因为他们一无所知,所以他们才愚昧无知得妄下定论。而骑行去过西藏的骑友们,肯定不会去玷污和否认自己做过的事情。谁会那么无聊花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还“劳民伤财”得去做这件事情,你当我们傻么!最后要说的是:骑行去西藏的行为是自发的,所有的得失都是我们独自承受的,别人怎么看待对我们都无所谓,只有你自己了解自己的真正诉求,关键是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别管那些成天瞎逼逼的键盘侠!
相关经历:骑过三次不同的进藏线路结论:骑车是件很私人的事,比起爬雪山,重装走野线,骑车的风险比较低,大部分人可以完成,你想,去骑就是。
认识的人里有一两个去了 还有三五个嚷嚷着想去 朋友讲他认识的例子也是 这些人日常都有点怪怪的 不能说不好 反正就是怪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城外环骑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