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于过程的学高校教学经费保障机制质量保障机制

高校科研质量保障机制研究及对开放大学的启示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作为我国大学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开放大学同样具有这三项职能。其中,科研既是开放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同时也对教学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衡量科研工作的成效,科研质量无疑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加强科研质量管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科研质量保障机制,对于提升开放大学的科研实力,更好地发挥其科研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研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综述
关于高校科研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索,学者们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学者分析了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其现实困境在于: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度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科研队伍建设滞后,缺乏学术人才引领;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创新性不足;科研保障体系不完善,学术视野有待提高。有学者针对申报课题、发表论文、科研评奖等高校几项主要的科研活动,对高校科研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课题管理上,重立项、轻结题,重经费管理、轻研究过程管理;在论文发表上,缺乏原创性,虽数量庞大,但质量不高;在学术评奖上,受非学术因素影响较多,其公正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高校科研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科研质量管理刻不容缓。有学者指出,科研质量管理具有科研成果质量特征不直观性、人的因素更为重要、有赖于优质的文献资料、质量把关形式的多样性、科研成果质量评价的复杂性等特征,基于此,在科研质量管理上应从加强过程控制、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质量、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进行同行专家评议等多角度着手,以保障科研质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制度性障碍是影响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制度性障碍主要有:一是评价主体责任不明,二是评价标准缺失,三是质量评价有功利化倾向,四是制约机制不到位。
科研队伍建设不足是高校科研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制约高校科研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设富于创新、业务过硬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对于保障科研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学者通过分析汇总,指出,在科研团队组建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科研方向分散、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团队文化建设、科研团队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忽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等几个方面,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应当具备完善的建设方针和目标、合理的组织机构体系、有利的基础条件保障、及时的外部监督管理与内部沟通、适宜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措施等几个要素。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科研绩效的重要保障。有学者通过对团队科研人员激励因素和科研团队的激励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建立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应综合应用内外结合的多种激励模式,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激励,以及利用心理契约构筑起团队成员之间的战略伙伴型关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的学习、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不仅促进了基于虚拟学习环境的在线学习方式的普及,也催生了虚拟科研团队这一新的科研组织形式。有学者针对虚拟团队建立和运作中所存在的技术、产权、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从注意组建虚拟团队的必要性、重视契约的重要性、加快多元文化的沟通、加强资助和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破解对策。
有学者对教育经费结构对高校科研质量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高校教育经费数量及来源结构与其科研质量存在着紧密联系。针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高校科研质量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仍在于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是其中的政府投入、校办产业等收入、社会捐集资和其他收入。此外,不同类型的高校为提高其科研水平,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而不能单纯照搬别人的经验。有学者对高校科研项目的网络化动态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该体系基于过程导向,由科研项目内部的研究成员将其平时的研究内容和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网络登记,由科研管理部门随时公开研究记录,以实现及时有效的学术交流,并接受同行的监督。该模式要求研究活动记录要通过网络进行公开,并要做好配套措施的设计,同时应重视研究人员创新意识等软指标在该体系中的作用。近年来,部分高校将广泛应用于企业中的质量管理标准引入学校科研管理中来,建立起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理论界也对此开展了深入的探讨。有学者指出,由于高校与企业在任务方向、中心任务、管理模式、生产数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致使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为保障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较好地发挥作用,应着重做好设立质量管理机构、培养质量管理骨干、实施科研项目分类质量管理、局部实现科研生产过程集中管控等几方面的工作。
国外对高校科研质量保障机制也开展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英国是世界上首个建立科研质量评价制度的国家。英国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经历了从基于院校层次地位的阶层等级选择到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选择,再到以质量竞争为前提的整体协调发展的演变过程。英国科研管理制度的演变路径表明:科研质量管理以学科评估与同行评议为科研评估的核心,以拨款制度为方向标,以质量竞争为关键,以科研质量的整体协调发展为终极目标。高校科研实力的提升有赖于科研经费与科研队伍的保障。美国研究型大学提升科研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专职科研队伍的建设。其专职科研人员不仅数量大、学历高,而且国际化程度较强。从专职科研人员的职务分类来看,一般分为研究教授、研究员和研究助理三个系列;从管理体系上来看,主要包括聘任、考核晋升和薪酬福利等三个方面。然而,由于专职科研人员的薪酬福利高度依赖于外部的科研经费,其稳定性与终身制系列人员比较,相去甚远。此外,专职科研人员在学校中的学术权力、行政权力等也受到较大的限制。美国政府对高校科研的经费资助针对于科研项目和研究者,而不是机构。其对科研项目的评选主要采取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联邦政府主要针对基础研究进行资助,而州和地方政府则主要针对应用研究进行资助。在对高校科研的经费资助中,联邦政府与州和地方政府进行合作,通过资金匹配等形式,共同推动高校科研的发展。在澳大利亚,基金项目关注于基础研究的突破和创新,而工业界的项目则主要关注于技术创新以及经济社会效益。在科研政策上,通过建立研发园、设立合作研究基金等形式,加强科研人员与企业的合作。在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上,严格按立项时的经费预算执行,并做到专款专用。在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上,其评价标准主要是获得资助情况、出版情况、研究生人数等指标。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上,各大学基于其不同的特点,通过建设科技园、与企业联合建立研究中心、成立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等不同形式,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二、开放大学科研现状分析
开放大学依托广播电视大学转型而来,作为我国高校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其科研状况既与普通高校存在着共性问题,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现实生态。当前,开放大学在科研上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科研工作重视不足,科研机制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电大一直以教学为主导,重教学、轻科研的情况较为突出,科研工作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被边缘化。一方面,学校对教师工作量的考核一般仅针对教学情况,对科研情况通常没有要求。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动因多是基于职称评聘的需要,一旦评上职称,科研活动则鲜有开展。并且,出于评职的需要,一些教师短期内突击发表论文,科研课题草草结项,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对教师的科研激励机制,对优质科研成果的重视力度不够,对于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教师未能开展适当的表彰和奖励,不仅影响了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也未能有效发挥其科研示范和带动作用,不利于学校整体科研氛围的形成和科研实力的提升。此外,科研机构建设相对滞后,从学校到院系未能设立相关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所设的科研行政部门兼具科研管理和研究的双重职能,且研究工作一般也仅限于对远程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及教学管理部门相比,地位较为边缘化,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有关科研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
(二)科研队伍建设薄弱,实力不强
科研水平的提升有赖于科研队伍的建设。由于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意识不强,导致电大科研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较为薄弱。由于缺乏相关的校内研究机构作为支撑,在科研上尚未形成团队。通常都是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临时组成研究队伍,结构较为松散,缺乏长期的科研目标、相关的规章制度约束、有效的基础条件保障以及团队文化建设。并且,这种临时性的松散组合由于科研方向分散,缺乏科研积累,未能形成科研合力,难以胜任大型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研究领域较为单一,科研成果质量不高
长期以来,电大的科研主要集中于对远程教育的研究,而有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则较为薄弱。许多教师所发表的论文几乎均为远程教育的内容,而针对其所任教的专业知识却鲜有文章发表。并且,所发表的一些远程教育论文内容分散,缺乏理论深度,难以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和个人学术风格。对学科知识研究的不足,使得电大教师很难在本学科领域中获得认可并取得一席之地。这不仅不利于电大对外学术声誉的提高,而且在当前转型为开放大学的背景下,也留下了内涵式发展不足的隐忧。除学科研究较为薄弱外,电大科研工作面临的另一突出问题就是科研成果质量不高。从发表的学术论文来看,主要发表于电大系统创办的刊物,而在核心期刊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则较少,且多集中于教育学领域。此外,所发表的论文总体而言创新性不足,质量不高,引用率和转载率较低,且多为电大系统内教师引用。在科研立项上,多为电大系统内部以及学会类的课题立项,且主要集中于教改类立项,有关学科领域的科研立项较少,而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高水平的科研立项则更是屈指可数。
(四)科研机会不多,科研经费有限
电大科研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科研机会不多,科研经费有限。一些课题管理部门在发布课题公告时,往往将申报主体限定为普通高校,使电大失去了课题申报的机会。究其原因,除了与普通高校相比电大所受的关注度不高以外,电大自身的科研队伍建设薄弱,科研机制不够完善,科研条件较为有限,也使其难以承接高水平的课题研究工作。此外,由于对电大科研产出的预期不高,企业一般很少将课题委托给电大进行研究。纵向课题来源的不足以及横向课题的缺乏,使得电大很难从外部获得科研经费资助。加之对科研工作重视不足,学校对科研的投入相对有限,即便有时规定了课题经费的配比办法,但往往也会因外部课题资助的难以获得而使得内部资助落空。
标签(Tag):
------分隔线----------------------------
------分隔线----------------------------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2014年1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衡量学校优劣的重要标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所学校的追求,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中,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到了重要位置,在基本内容第四项管理职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下具体提出了11条管理要求。为了切实落实《管理标准》,需要学校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即从课程建设入手,以深入的教学改革为基础,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保障,利用实用的教学资源为支撑,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把握好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中国论文网 /9/view-6537859.htm  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课程建设入手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落实《管理标准》,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历程中,学校要从课程建设入手,努力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重点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依据课程方案和标准全面实施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体现国家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的质量标准。为确保国家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应将认真研读和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作为内涵发展的重点工作;教材选用应坚持适宜性,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每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一套教辅材料推荐给学生选用。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课程安排,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不随意增减课时。   2.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该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学校要充分利用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要尽量将活动安排在社区或更大范围的开放性环境之中,使社区成员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服务活动,以鼓励他们继续积极参与。   3.开发校本课程要兼顾需要性与可行性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需求,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选择。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要兼顾需要性与可行性,在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现状、社区条件等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制订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确保课程实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逐步形成学校校本课程特色。   4.通过创造性的课程实施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更加强调知识的生成性,强调教师的创新性的课程实施。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把课程实施视为师生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信息搜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 提高科研素质。   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深入的教学改革为动力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有序、多方面以及可持续地发展。为此,学校要致力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适切、最有效、最契合的教育,需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学校深入开展教学改革,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工作中下大力气。   1.借助教学质量分析改善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分析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总结和梳理,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和诊断,它是学校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应在定期开展的、科学的教学质量分析中,有针对性地改善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分析要抓住特点,找准典型;要找出其共同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准症结,提出教学改进的对策建议。要全面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个别化学习需要,据此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评价标准,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和学的策略,形成相对稳定、科学的教学模式。   2.通过系统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改进课堂教学   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强化制度建设,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形成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学校应建立基于过程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统筹各环节,要建立一整套目标监控体系,要建立含长效机制、监控机制、预警机制、激励机制在内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教师需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学生反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作业、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可以是课后评价或者是对教师的综合性评价,可以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以及对评价方式的理解。   3.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不同,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讨论式教学,强调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合作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情感共鸣。   4.在作业的“松绑”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作业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也影响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新课程目标的最终落实与作业管理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合理布置家庭作业、减少课外作业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教师要合理控制作业量,努力探索多样的作业方式,让学生从作业的“松绑”中实现自主发展。教师布置作业要坚持“精选、批改、讲评”原则。分层作业的实施中,教师要在“资源共享制”中开展差异合作,引入“科学分层制”,讲求评价的“适切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出发,创设有情趣的作业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文艺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保障   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有科学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这种支撑和保障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为了切实落实《管理标准》,学校要在教育教学评价工作中着重做到以下几方面。   1.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启动,旨在通过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学校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应针对重点考察的项目,对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开展检查。学校要改进教学评价方式,要将定量、定性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内部、外部评价相结合。学校要改进教学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生成长记录、学业水平考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等成果和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构的评价工具。要科学设计评价流程,有序开展评价工作。要改进评价结果使用,改进教育教学,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   2.建立综合素质档案和成长记录   综合素质档案是学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提高教学与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信息资源,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过程,注意留心收集综合素质档案,材料、信息来源必须客观、真实。班主任要指导学生了解综合素质档案的各项内容和收集方式,及时将有关材料收集存档,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和数字化。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资料。成长记录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体现学生的优势领域。   3.改革和完善学业考试   早在2000年1月,教育部曾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其中提出:“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取消百分制。”学校要从根本上改善教育教学评价,需要从考试改革入手。“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新增规定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生的成长过程纳入考核标准中,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兴趣和才能的发挥。   学校要减少考试次数,将“压缩”出来的时间用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考试评价的结果解释应具人性化和质性化,要努力减少考试焦虑;多鼓励和多关怀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业考试结果反馈,应当分析学生答卷的思考过程和特点,作出具有教育学意义或心理学意义的说明和注解。并且要注意测验方法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适应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长;作答题目的评分看答案结果又要看过程,对有创造性思维的答题过程给予鼓励和加分。   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以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为支撑   教学资源是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必须的素材,提供有力的支撑。要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管理标准》,需要学校为努力提供便利使用的教学资源,重点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教学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的配置旨在满足教学需要,为实现教学服务。学校要加强教学资源的系统建设。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保养好设备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学校需加强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建立资产台账。学校设财务总账、实验室设台账。要通过执行备案制度,完成账目的登记,保证账物相符。   2.提升图书馆、实验室使用效益   图书馆、实验室与功能教室是学校教学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室)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提供服务的信息机构。实验室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设施和功能室。功能教室是教室,还是教师的工作室、研究室,学生的探究室,学科博物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在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与功能教室管理中提升其使用效益。应该配备专职(兼职)管理员,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拥有完整的档案资料。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图书,更新库存。在实验室和功能教室的建设上,要结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加大对学生的开放力度,科任教师必须积极配合管理员完善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于世华.提高课堂效率的三条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41-42.   [2]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J].课程?教材?教法,2012(7):21-24.   [3]付旭明.对综合素质评价几个问题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05(4):14-16.   [4]田俊.建设学科功能教室 实现资源离师生最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11-12.   (责任编辑 王永丽)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的位置: &
基于过程方法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基于过程管理的高校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基于过程管理的高校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在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最为核心最为基本的职能应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理应成为高校工作的中心。教学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四大因素,教学质量的提升无不与以上因素息息相关。当前高校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赋予的创新人才培养和规模大众化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使命,但是随着高校类型增多与规模扩大,高等教育功能深化和复杂所导致的高校内部治理变革、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学科专业融合和划分,课程以及教学形式探索、学术标准的建构等问题都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影响。为应对挑战,深入开展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具体包括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教材、课程、学科专业等进行研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联合出台了国家“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自上而下的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其中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是重要举措之一。意见要求各高校根据文件精神以及自身条件,在以往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组织本校教学团队相关申报工作,在获得教育管理部门的审批许可并列入主管部门投资计划后投入运行。意见还要求教学团队自身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从以上要求来看,教学团队作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新生事物,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教学团队的良性运行有利于高校教育资源整合;有利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高校学科专业的建设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但是高校教学团队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价值难以实现。所以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成为近几年来人们关注的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热点问题。本文选择以高校教学团队为研究对象,选取江西师范大学E教学团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研究案例,采取访谈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和比较法四种研究方法相结合,从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调查出发,查找出高校教学团队在组织构架、团队目标设置、组织活动、团队精神、经费划拨与使用、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共七个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后,以过程管理理论为基础,尝试提出保证高校教学团队良性运行的对策。
本研究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第一部分为导言,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目的、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对于教学团队的概述,对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和阐述高校教学团队的特征、类型、功能以及高校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高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的区别。通过对其内涵、具体表现形式,与高校其他基层组织比较分析,进一步阐述教学团队对于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价值所在。
第三部分为理论研究,主要分析和阐述支持本文的核心理论——过程管理理论和在该理论指导下方法的运用方式。首先阐述该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而后介绍了管理最基本的方法PDCA循环法,并论证了过程管理理论与方法对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适用性。
第四部分是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和运行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调查法、文献法和比较法以获得有效数据,对江西师范大学E教学团队自2009年立项以来各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归纳梳理出了高校教学团队运行过程中的各子过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阐述和分析。
第五部分将尝试提出基于过程管理的保证高校教学团队良性运行的对策,结合高等教育各级管理部门和高校对教学团队的要求以及教学团队自身的目标,力图构建高校团队良性运行机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G647.2【目录】:
摘要3-5Abstract5-8目录8-111 导言11-21 1.1 研究背景11-1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1.2.1 研究的目的12-13
1.2.2 研究的意义1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6
1.3.2 国内研究现状16-19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19-21
1.4.1 研究思路19-20
1.4.2 研究方法20-212 高校教学团队的概述21-32 2.1 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界定21-23 2.2 高校教学团队的特征23-25
2.2.1 高校教学团队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23
2.2.2 高校教学团队应具有优秀的团队带头人23
2.2.3 高校教学团队成员应具有异质性23-24
2.2.4 高校教学团队成员应具有团队精神24-25 2.3 高校教学团队的类型25-26 2.4 高校教学团队的功能26-29
2.4.1 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26
2.4.2 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6-27
2.4.3 有利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27
2.4.4 有利于高校学科专业的建设27-28
2.4.5 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整合28-29 2.5 高校教学团队与相关组织的比较分析29-32
2.5.1 高校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比较分析29-30
2.5.2 高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的比较分析30-323 过程管理理论32-37 3.1 过程管理理论概述32-34
3.1.1 过程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32
3.1.2 过程管理的内涵32-33
3.1.3 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关系33-34 3.2 PDCA 循环法—过程管理的基本方法34-35 3.3 过程管理方法对于高校教学团队运行改进的适用性35-374 关于高校教学团队运行现状的调查37-51 4.1 调查方法及其局限性、研究假设和程序以及样本分析37-39
4.1.1 现状调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37
4.1.2 现状调查的研究假设和研究程序37-38
4.1.3 关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38-39
4.1.4 调查样本分析39 4.2 E 教学团队运行情况现状调查39-43
4.2.1 关于 E 教学团队组织构架的调查39-40
4.2.2 关于 E 教学团队建设目标的调查40-41
4.2.3 关于 E 教学团队组织活动现状调查41
4.2.4 关于 E 教学团队立项成果情况调查41
4.2.5 关于 E 教学团队经费划拨与使用现状调查41-42
4.2.6 关于 E 教学团队绩效评价体系调查42
4.2.7 关于 E 教学团队现有激励机制调查42-43 4.3 高校教学团队运行的问题43-47
4.3.1 高校教学团队内部组织构架不合理43
4.3.2 高校教学团队组织目标不明确43-44
4.3.3 高校教学团队活动组织不力44-45
4.3.4 高校教学团队经费分配和使用不合理45
4.3.5 高校教学团队团队精神缺失45-46
4.3.6 高校教学团队绩效评价不科学46-47
4.3.7 高校教学团队激励机制不健全47 4.4 高校教学团队存在问题的原因47-51
4.4.1 高校教师相对自由的传统工作方式47-48
4.4.2 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48
4.4.3 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冲突48-49
4.4.4 高校教学团队内部的社会惰化现象49-50
4.4.5 高校教学团队的成果难以量化50-515 基于过程管理的高校教学团队运行改进策略51-66 5.1 PDCA 循环法在高校教学团队运行改进中的运用51-53 5.2 运用过程管理方法改进高校教学团队运行的建议53-66
5.2.1 设计高校教学团队合理组织构架53-54
5.2.2 围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设置教学团队目标54-55
5.2.3 组织服务于教学的高校教学团队活动55-57
5.2.4 保证高校教学团队经费按时到位使用57-58
5.2.5 提升高校教学团队的团队精神58-60
5.2.6 运用发展性评价,合理评价高校教学团队成效60-62
5.2.7 通过过程激励激发高校教学团队活力62-64
5.2.8 以教学团队良性运行拉动高校教学持续改进64-66结语66-67参考文献67-71附录71-72致谢72-7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7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恩舜;;[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孙丽娜;贺立军;;[J];河北学刊;2007年05期
何克抗;[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亮;[D];天津大学;2004年
徐治国;[D];浙江大学;2003年
朱秀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巴连良;[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增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唐勇;[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李志远,梁毅刚,李素英;[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金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田海洋;於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闫蒙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杨行玉,单福东,向纪明,屈险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向纪明;[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张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张启树,陈修梅;[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婷;;[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王民;丁洪娟;;[A];中日以水为主题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刘贵华;;[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祥海;[D];浙江大学;2004年
张劲松;[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郝志军;[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唐德海;[D];厦门大学;2001年
卢晓中;[D];厦门大学;2001年
程承坪;[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张学敏;[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刘新民;[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眭依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阎光才;[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亚红;[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盛春霞;[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徐红梅;[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陈青芸;[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李海冬;[D];南昌大学;2007年
翁舟峰;[D];汕头大学;2005年
谢芳华;[D];浙江大学;2005年
郑海洲;[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刘晓海;[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徐治国;[D];浙江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闵维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叶俊黔;[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邬小撑;[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2期
臧兴兵;娄星;;[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于慧源;[J];工业安全与环保;1994年03期
孙丽娜;贺立军;;[J];河北学刊;2007年05期
刘旭,杜小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尤霄峰;[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2年01期
孙志军,金平;[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姚加惠;[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上仁;[D];厦门大学;2004年
夏丽萍;[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素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李贺;[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国大学教学;2000年01期
李海霞;;[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8期
韩芳;杨春霞;;[J];教育与职业;2006年36期
李桂荣;;[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严朝芳;;[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年S2期
刘述亮;;[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黄佑琴;刘庆华;;[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黄利梅;;[J];兰台世界;2008年22期
;[J];椰城;2009年01期
徐芳燕;;[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厚;;[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王悦;;[A];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王晓阳;;[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付蕊;宋国力;;[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吴晓鸣;;[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论文选集[C];1996年
;[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杨琬;;[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杨红;;[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2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秀英;[N];益阳日报;2008年
罗本琦;[N];社会科学报;2001年
本报记者 赵秀红;[N];中国教育报;2004年
记者 张桃英;[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9年
;[N];文汇报;2004年
林佳;[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赵凤华;[N];科技日报;2009年
王廷连;[N];钦州日报;2009年
刘昊;[N];北京日报;2010年
赵国香;[N];中国人事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道奎;[D];山东大学;2012年
谢心灵;[D];重庆大学;2010年
奉小斌;[D];浙江大学;2012年
张崴;[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张涛;[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吴国英;[D];天津大学;2010年
谢陆宁;[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陈彦亮;[D];辽宁大学;2012年
卢青伟;[D];吉林大学;2010年
丁楠;[D];江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干;[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曹海英;[D];广西大学;2008年
李云文;[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肖晓莺;[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卢耀阳;[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王小飞;[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陈蕾;[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胡玉娟;[D];南昌大学;2008年
李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王宙;[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