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满江红 作者辛弃疾古诗

【满江红】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满江红辛弃疾
满江红【朝代】【作者】 【原文】风卷庭梧,黄叶坠、新凉如洗。一笑折、秋英同尝,弄香挼蕊。天远难穷休久望,楼高欲下还重倚。拚一襟、寂寞泪弹秋,无人会。
今古恨、沈荒垒。悲欢事,随流水。想登楼青鬓,未堪憔悴。极目烟横山数点,孤舟月淡人千里。对婵娟、从此话离愁,金尊里。本文来源:分享:暂无该诗词的赏析以上内容是否解决了你的问题:太复杂,看不懂不是我要的答案其他问题辛弃疾的简介辛弃疾日-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 苏轼 合称苏辛与 李清照 并称济南上一篇:下一篇:辛弃疾的诗词宋代的诗词诗词按类别索引诗人按拼音索引诗词按拼音索引猜你喜欢的词语猜你喜欢的字猜你喜欢的谜语猜你喜欢的歇后语最受欢迎诗词 1作者:[唐代] 2作者:[唐代] 3作者:[当代] 4作者:[当代] 5作者:[南北朝] 6作者:[宋代] 7作者:[魏晋] 8作者:[宋代] 9作者:[宋代] 10作者:[魏晋] 你可能感兴趣辛弃疾――《满江红(三)》
& 辛弃疾――《满江红(三)》
辛弃疾――《满江红(三)》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满江红(三)》【内容】
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
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
诗句好,馀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 据《铅山县志。选举志》记载:赵晋臣,名不迂,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清风峡在铅山(今属江西),峡东清风洞,是欧阳修录取的状元刘早年读书的地方。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以“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为题,主要写赵晋臣,说清风峡的词句,也是从属于人物描写的。这首词用“古今人物,一夔应足”来称颂赵晋臣,难免失之过份,但从全篇的艺术构想来看,这又很有他的道理。赵晋臣既然是个如此出众的人物,为什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却被小人算计,赋闲在穷乡僻壤呢?其实,了解辛弃疾的人不难发现,他于绍熙五年(1194)从福建安抚使岗位上下来,退居铅山农村,长达10年之久。赵晋臣此时是从江西漕使岗位上被免职,也来到铅山居住。这时,他们两人都在铅山,遭遇极为相似,所以,作者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了解到这些写作背景之后,我们再仔细欣赏这首词,便不难感悟出作者的忧愤是何等痛切、真实。
&&& 起句写清风峡形势,接着便将笔锋转向赵晋臣。“清风旧筑”,指刘曾经读书其中的清风洞;如今归谁占领呢?不用说是和他同游的赵晋臣占领的。住在清风洞,既可眺望“两峡崭岩”,又可欣赏“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但这里人迹罕至,岂不孤寂?以下数句,即回答这个问题。“世上无人供笑傲”,还不如住在这里领略自然风光,这是第一层。即使“门前有客”来访,也大抵是些俗物,还是“休迎肃”为好,这是第二层。如果因无人作伴而感到凄凉,也不必“怕”,多栽些竹子就是了。这是第三层。层层逼进,把赵晋臣超尘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 下片的“风采妙,凝冰玉。”歌颂赵晋臣冰清玉洁,乃是对上片的概括。“诗句好,馀膏馥。”则由颂扬人格进而赞美文采。《新唐书。杜甫传赞》云:“他人不足,甫乃厌馀,残膏剩馥,沾丐后人。”赵晋臣的诗“馀膏馥”,那也是可以“沾丐后人”的。进而用《韩非子。外储说》“如夔者一而足矣”的典故,把赵晋臣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须再说什么了。
&&& 于是换笔换意,由感慨人、事归到留连诗、酒。人,像秋天的鸿雁,今天落到这里,明天飞向那里,住无定所。我和你都是一样。事,像飞出的弹丸,应该圆熟些,处事何必那么固执。这次同游,你既陪酒、又陪歌,真是千载难逢的见面啊!以“阳春曲”收尾,紧承“陪歌”,指赵晋臣的原唱,自然也带出自己的和章。宋玉《对楚王问》云:“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岑参《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结尾云:“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是和赵晋臣的原唱的,赞原唱为《阳春曲》,则对自己的和词已含自谦之意,可谓一箭双雕。恰如其分地运用典故,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满江红(三)》 相关内容: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内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满江红(二)》【内容】点火樱桃,照一架、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内容】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鉴赏】: 这首词被邓广铭收集在《稼轩词编年笺注》(编于光宗绍...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内容】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千年调》【内容】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永遇乐》【内容】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沁园春》【内容】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沁园春(一)》【内容】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查看更多>>满江红(古典文学词牌名)_百度百科
?古典文学词牌名
[mǎn jiāng hóng]
(古典文学词牌名)
满江红,著名中国作品之一。作者为()。(1103年—1142年),字鹏举,宋(今河南安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汉族,位列之首。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词中“,八千里路云和月”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经典。另外,、等名家的《》词也非常著名。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唐人小说《》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以“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满江红作品名单
以“满江红”为词牌的知名作品名单:
【宋】《》、《》
【宋】《》、《》
【宋】《》
【宋】《》
【宋】《》、《》、《》
【明】《》
【清】《》
满江红(张砚钧作品)
,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贺兰山是中国回族自治区西北山岭。公元前127年,汉朝著名战将卫青、李息率军北上抗击匈奴,再一次将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贺兰山地区。21年后,汉武帝分全国为13刺史部,下辖郡县,其中在贺兰山东麓设立了属于北地郡管辖的廉县(今宁夏平罗县暖泉农场一带),这是汉族政权在贺兰山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县级行政建制,也标志着贺兰山开始走进汉朝政权的统治范围。
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愤怒得头发冲掉了帽子,挡着栏杆的地方,纷纷的大雨刚刚停下。抬头远望,仰望着天空发出声音,雄壮的报国之心在怀中激荡。三十岁来的所得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路上经过多少风云。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到头发白了,才知道后悔。靖康之变的奇耻大辱,至今也还没有昭雪。大臣和人民的愤恨,何时才能消除啊!我要驾上战车,(像汉朝卫青一样)踏破贺兰山口。在实现雄心壮志的时候饿了就吃敌人的肉充饥,开玩笑的时候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等到向从前一样,收复旧日山河,穿着朝服向朝廷报告胜利的消息。
陈天麟书法《满江红》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绍兴十年(1140),岳飞 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 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 他对 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这是以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 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抒发了岳飞那无人可比的爱国情怀。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 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 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 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 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 尽见于字里行间。它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 “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 再回京献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岳飞此词,激励着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凶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满江红词牌格律
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最多,其体不一,今以柳词为正体,其余各以类列。《》注“仙吕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平韵词只有姜词一体,宋元人俱如此填。
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后阕三字四字也用对仗,此调例用入声韵脚。具体如下:
通仄平平,通通仄、通平通仄(韵)。通通通、通平通仄,通平平仄(韵)。
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平平仄(韵)。仄通通、通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平通仄,平通仄(韵)。平通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通平平仄(韵)。
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平平仄(韵)。通通通、通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满江红格一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1/4 ●○○(句) 1/2
1/2 ●(豆) 1/2 ○ 1/4 ●(韵) 1/2
1/4 (豆) 1/4 ○ 1/2 ●(句) 1/4 ○○●(韵) 1/4 ● 1/2 ○○●●(句) 1/4 ○ 1/2 ●○○●(韵)● 1/2
1/4 (豆) 1/2 ●●○○(句)○○●(韵)
满江红--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横短艇,尽将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格二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句)○○●(豆)●○○●(韵)○●●(豆)●○○●(句)●○○●(韵)●●○○○●●(韵)●○●●○○●(韵)●●○(豆)○●●○○(句)○○●(韵)
○○●(句)○○●(韵)○●●(句)○○●(韵)●○○○●(句)●○○●(韵)○●○○○●●(韵)●○○●○○●(韵)●●○(豆)●●●○○(句)○○●(韵)
满江红--
春水连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
绿遍芳洲生杜若,楚帆带雨烟中落。认向来、沙嘴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蓬窗无寐,引杯孤酌。
寒食清明都过却,可怜辜负年时约。想小楼、日日望孤舟,人如削。
满江红格三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句)●○●(豆)●○○●(韵)●○○(豆)○○○●(句)●○○●(韵)●●○○○●●(句)○○●●○○●(韵)●○○(豆)●●●○○(句)○○●(韵)
○●●(韵)○○●(韵)○●●(句)○○●(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满江红--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烈炬鱼龙怒。卷江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旁、杨柳为谁青,摇金缕。
满江红格四
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句)○●●(豆)●○○●(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句)○○●(韵)○●●(句)○○●(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满江红--
燕拂危樯,斜日外、数峰凝碧。正暗潮生渚,暮风飘席。
初过南村沽酒市,连空十顷菱花白。想故人、轻箑障游丝,闻遥笛。
鱼与雁,通消息。心与梦,空牵役。到如今相见,怎生休得。
斜抱琵琶传密意,一襟新月横空碧。问甚时、同做醉中仙,烟霞客。
满江红格五
双调,八十九字。前段七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句)○○●(豆)○○●●(韵)○○●(豆)●○○●(韵)○●●○○●●(句)○○○●○○●(韵)●●○(豆)●●●○○(句)○○●(韵)
○●●(句)○○●(韵)○●●(句)○○●(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满江红--吕渭老
晚浴新凉,风蒲乱、松梢见月。庭阴静、暮蝉啼歇。
萤绕井阑帘入燕,荷香兰气供摇箑。赖晚来、一雨洗游尘,无些热。
心下事,峰重叠。人甚处,星明灭。想行云应在,凤凰城阙。
曾约佳期同菊蕊,当时共指灯花说。据眼前、何日是西风,吹凉叶。
满江红格六
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句)○○●(豆)○○○●(韵)●●●(豆)○○○●(句)●○○●(韵)○●○○○●●(句)●○●●○○●(韵)●●○(豆)○●●○○(句)○○●(韵)
○●●(句)○○●(韵)○●●(句)○○●(韵)○○●●●(句)●○○●(韵)○●●(豆)○○○●●(句)○○●●○○●(韵)●○○(豆)○●●○○(句)○○●(韵)
满江红--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边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脩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满江红格七
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句)○○●(豆)○○●●(韵)○●●(豆)○○●●(句)●○○●(韵)●●○○○●●(句)●○●●○○●(韵)●○○(豆)●●●○○(句)○○●(韵)
○○●(句)○●●(韵)○●●(句)○○●(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满江红--
惨结秋阴,西风送、丝丝雨湿。凝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欲往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连南北。但修眉、一抹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隔。
欲待忘忧除是酒,奈酒行欲尽愁无极。便挽将、江水入尊罍,浇胸臆。
满江红格八
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句)●●●(豆)○○○●(韵)○●●(豆)●○○○●(句)●○○●(韵)●●●○○●●(句)○○●●○○●(韵)●○○(豆)●●●○○(句)○○●(韵)
○○●(句)○○●(韵)○○●(句)○○●(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满江红--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酴醾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满江红格九
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句)○○●(豆)○○○●(韵)○●●(豆)●○○●(句)●○○●(韵)●●●(豆)●○○●●(韵)●○○(豆)●●○○●(韵)●●●(豆)○●●○○(句)○○●(韵)
○○●(句)○○●(韵)○●●(句)○○●(韵)○○●○○(句)●●○●(韵)●●●(豆)○○○●●(韵)●●●(豆)●●○○●(韵)●●○(豆)○●●○●(句)○○●(韵)
满江红--柳永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滋味。
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消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
不曾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抵死难拌弃。待到头、终久问伊著,如何是。
满江红格十
双调,九十四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句)○○○●(句)○○○●(韵)●○○(豆)●○●●(句)●○●●(韵)●●○○○●●(句)●○○●○○●(韵)●●○(豆)●●●○○(句)○○●(韵)
○●●(句)○○●(韵)○○●(句)○○●(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满江红--
无名无利,无荣无辱,无烦无恼。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笑。
又值群山初雪满,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老。
知富贵,谁能保。知功业,何时了。算箪瓢金玉,所争多少。
一瞬光阴何足道,但思行乐常不早。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
满江红格十一
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句)○○●(豆)○○○●(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句)○○●(韵)○●●(句)○○●(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满江红--
雪后郊原,烟林外、梅花初坼。春欲半,犹自探春消息。
一眼平芜看不尽,夜来小雨摧新碧。笑去年、携酒折花人,花应识。
兰舟漾,城南陌。云影淡,天容窄。绕风漪十顷,暖浮晴色。
恰是槎头收犯钓处,坐中仍有江南客。问如何、两桨下茹溪,吞云泽。
满江红格十二
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句)○○●(豆)○○○●(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韵)○●●(句)○○●(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满江红--叶梦得
一朵黄花,先催报、秋归消息。满芳枝凝露,为谁装饰。
便向尊前拌醉倒,古今同是东篱侧。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彭泽。
回首去年时节,开口笑,真难得。使君今那更,自成行客。
霜鬓不辞重插满,他年此会何人忆。记多情、曾伴小阑干,亲攀摘。
满江红格十三
双调,九十二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七仄韵。
●●○○(句)○●●(豆)●○○●(韵)●○○(豆)○○○●(句)●○○●(韵)●●○○○●●(韵)●○●●○○●(韵)●●○○●●(句)○●○○●(韵)
○●●○○●(韵)○●○●○●(韵)○●○●(韵)●○○●(韵)○●○○○●●(韵)○○●●○○●(韵)●○○(豆)○○●(句)○●○○●(韵)
满江红--
竹马来迎,留不住、寸心如结。历湖滨、须濡相望,近同吴越。
阙里风流今未灭,此行报政看期月。已验永沂富有国,千古曾无别。
多谢润沾枯辙,令我神思清发。新命欢浃,两邦情惬。
明日西风帆卷席,高樯到处旌麾列。忽相思、吾当往,谁谓三山隔。
满江红格十四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
1/2 ●○○(句) 1/4
1/4 ●(豆)○ 1/4 ●○(韵)○ 1/2 ●(豆) 1/4 ○ 1/2 ●(句) 1/2 ●○○(韵) 1/4 ●○○○●●(句) 1/2 ○ 1/2 ●●○○(韵)● 1/4 ○(豆) 1/2 ●●○○(句)○●○(韵)
○ 1/2 ●(句) 1/2 ○○(韵) 1/4
1/2 ●(句)●○○(韵)● 1/4 ○ 1/2 ●(句) 1/4 ●○○(韵) 1/2 ● 1/2 ○○●●(句) 1/4 ○ 1/2 ●●○○(韵)● 1/4 ○(豆) 1/2 ●●○○(句)○●○(韵)
满江红--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与、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应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江楼,帘影间。
企业信用信息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参考释义】
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寘 通:置)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
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满江红辛弃疾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