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乎提问那么繁琐且有限制 知乎的头条问答怎么提问水平反而比较高

为什么果壳问答的质量,比知乎的高那么多?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为什么果壳问答的质量,比知乎的高那么多?
比如说。Ent 的回答很明显质量很好啊,其它领域也是。。。知乎就是一些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没什么水平的。。。还有各种喷子。。。为什么呢??????
博士的情商的提高迫在眉睫,共勉。
知乎的用户群比果壳的广阔的多,数量也不是一个等级的。甚至说理工科方面的高手,知乎上的数量也一定是远高于果壳的。这两个网站没有可比性,本身就不是一个水平的网站。可能楼主比较喜欢理工类的问题,果壳恰好满足了楼主的这个需求而已。比如楼主提到的个人崇拜的对象ent,类似他的水平的人,在果壳上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了吧,知乎上面我认识的就已经非常多了,就别说我不认识的了。如果说人文方面的问题,知乎上面的回答才是回答,果壳上面的都是扯淡。。。。。。。顺便看看下面的到处追着我咬的那位,就知道果壳上中二泛滥到什么程度了,摇头。。。。。。。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知乎上,知识渊博的人有权「侮辱」来知乎提问的求上进的人吗?
如题,正是因为自身不足才来知乎提问,想寻求进步,当然有些问题在专业人员或知识渊博的人看来可能极其没有水平,但他们有权利说这个问题“很脑残”“损智商”之类的吗?另外,知乎是定位于“精英”阶层的高层次交流还是向所有人敞开的兼容并包?再另外,问题本身是否有含金量题主个人认为与提问者或可能的回答者自身认识水平相关,如果觉得问题很水可以选择不回答,但为何有人又会在回答的时候表达这个问题很脑残云云?是仅仅的吐槽或告知对方你的问题很水还是变相奉劝在某方面知识水平欠缺的人不应该在知乎上寻求答案?如果是,要往哪里寻答案?再再另外,假设一个事件:有人提问“1+1为什么等于2?”。这对于已经背过加法表的人来说是一个常识,所以一定会有人云这问题很脑残之类,但我们似乎应该想到陈景润一生也还没能证明“1+1=2”,所以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在知乎上提出难道不应该细细的考量吗?怎能妄自下结论某个问题很水或很脑残呢?看到有回答者指出“1+1为什么等于2?”不是一个好问题,那么这个例子呢:假设有人提问“为什么老虎吃肉?”。这是也是大家的常识,幼儿园都知道,但我们似乎应该想到这涉及到了进化初期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分界问题,所以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在知乎上提出难道不应该细细的考量吗?怎能妄自下结论某个问题很水或很脑残呢?PS.问题源自某位同学对某个问题的解答“……可以骂人么?看到这个问题真想骂人……。希望不会再听到这样脑残的问题了。……”——我是否可以理解为,知乎上回答问题的人们本身素质就是参差不齐的?他们不懂得既然答案可以百花齐放,问题为何就不能兼容并包?
其实IT圈子的不少人应该都看过知名黑客,开源运动的领袖之一 Eric Steven Raymond写的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中文名叫提问的智慧,虽然他是从黑客和IT技术的角度来评价这个问题,但我倒觉得他写文章的背景和知乎是完全相似的。先摘录两段前言吧(感谢中文翻译):“我们不想掩饰对这样一些人的蔑视--他们不愿思考,或者在发问前不去完成他们应该做的事。这种人只会谋杀时间--他们只愿索取,从不付出,无端消耗我们的时间,而我们本可以把时间用在更有趣的问题或者更值得回答的人身上。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失败者”(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有时把它拼作“lusers”)。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志愿者,从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解惑答疑,而且时常被提问淹没。所以我们无情的滤掉一些话题,特别是抛弃那些看起来象失败者的家伙,以便更高效的利用时间来回答胜利者的问题。 如果你觉得我们过于傲慢的态度让你不爽,让你委屈,不妨设身处地想想。我们并没有要求你向我们屈服--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最喜欢公平交易不过了,只要你付出小小努力来满足最起码的要求,我们就会欢迎你加入到我们的文化中来。但让我们帮助那些不愿意帮助自己的人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不能接受这种“歧视”,我们建议你花点钱找家商业公司签个技术支持协议得了,别向黑客乞求帮助。 ”事实上,知乎上所有乐于回答问题而且回答的好的,大都是同一类人。因为优秀的回答来源于认真仔细的求学态度和长期的积累实践,回答者往往在自己的领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他们不会有大把大把的闲暇时间用来挥霍。他们之所以愿意在知乎上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是因为他的善良和友好;其次,回答一个好问题以及分享知识是让人内心愉悦的;第三,有价值的讨论会让他们自己也有所提高。在我看来,这是知乎得以前进的原动力。知乎是一个很棒的社区,你可以问任何问题,但是未必有人一定要回答你的任何问题。另一方面,一个问题是不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并不在问题那几个字,而在于你如何提问。正如lz所言的,一个小学生问出的“为什么老虎吃肉?” 和一个研究古生物学的学者问的“为什么老虎吃肉?”有显著的不同。但最好在问题上表现出这种不同,知乎没有限制问题的长度。当你提出问题,是你在追索答案,如果你都不愿意花时间好好提出你的问题,那就更不会有人花时间在回答你的问题上了。 “草率的发问只能得到草率的回答,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答案。表现出越多的在寻求帮助前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你就越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所以对于提问者,我的建议是你看看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大神给出的第一步:“=======提问之前========
在通过电邮、新闻组或者聊天室提出技术问题前,检查你有没有做到:
1. 通读手册,试着自己找答案。
2. 在FAQ里找答案(一份维护得好的FAQ可以包罗万象:)。
3. 在网上搜索(个人推荐google~)。
4. 向你身边精于此道的朋友打听。 当你提出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说明在此之前你干了些什么;这将有助于树立你的形象:你不是一个妄图不劳而获的乞讨者,不愿浪费别人的时间。能说明你从这些操作中学到了什么就更好了。如果提问者能从答案中学到东西,我们更乐于回答他的问题。”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 原文链接: (作者是个认真的人,前一阵子刚更新了最新版,在我看来,这就是知乎的态度)中文版链接: 另外答案中已经有 提到这篇文章了,但是没有深入介绍,因此我想或许我可以稍微认真地写一下这文章的内容,也希望大家能够抽点时间去阅读一下,为让知乎成为一个更好的问答社区而努力。ps,在有空阅读了其他人的回答后才觉得自己偏题了,我没有在讨论是不是有权“侮辱”的问题。这大概是因为我潜意识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个问题,我坚信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任何人都不应该“侮辱”别人。我可以接受的,是当你觉得这个问题不值得浪费你的时间,直接走开。或者,以某种方式告诉提问者,你这个问题我暂时不想回答,你可以再做一些你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然后再来讨论。而对于提问者,其实你会发现如果你按照上面提到的方式去提问,大部分人都会愿意回答你的问题,你就毫无疑问不会感到被“侮辱”,我相信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好事。
1、【陈景润也没证明1+1=2】这种档次的,我见一次吐槽一次!就跟有人颠儿出来说【推翻了相对论】和【做出了永动机】他喵的一个效果!你他喵的见多了号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胡子拉碴大叔兴致勃勃地跟你讲1+1=2,你他喵的也得掀桌!必须让有他喵的这种误解的不认真看书的人都自·惭·形·秽!(p.s.为了防止你“不感兴趣”不点下面的链接,【陈景润做的是1+1】【没有=2】!它完全是另一个问题,跟1+1=2别说八竿子,八十杆子都打不着!你家小学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不会帮你补这个=2的求别脑补!!)(p.s.为了防止你“不感兴趣”不点下面的链接,【陈景润做的是1+1】【没有=2】!它完全是另一个问题,跟1+1=2别说八竿子,八十杆子都打不着!你家小学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不会帮你补这个=2的求别脑补!!)2、什么叫“寻求上进”?啥基础知识都不懂脑子里灵光一闪冒出来个问题,我他喵的就有责任从牛顿三大定律给你讲到薛定谔的猫?我吃你的穿你的拿你的欠你的了?凭什么啊!?您要真“上进”,好歹得先做点儿基础功课吧?跑过来问“1+1等于3,但是为什么2×2不等于6?”之类的问题,你让人怎么回答,怎么回答!!3、(深呼吸,不急,不急……)通常来说,会被吐槽成“脑残”问题的,“过于简单”不是主要因素,甚至根本不是因素。p.s.关于“1+1”,请见大部分会被吐槽的问题,是因为“缺乏基本的素养”一类常见人群即我们经常所说的“民科”,这种人往往固守己见,无视逻辑,无视事实,自定义基本概念,他只是过来推销自己的观点的,根本不是想“得到解惑”试举二例:这种家伙,他面临的根本不是“要往哪里寻答案?”的问题,而是“要好好反省自己的整个思考回路!”的问题再比如说,常识性前提条件错误使得整个问题毫无意义的。(我所谓的常识性:使用搜索引擎第一页有结果,或者九年义务制教育必修内容)举例:连基本的去核实前提条件的心都没有,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那等会儿我说什么他也信什么,对他有意义吗?有价值吗?他能得到提高吗?会提出这种问题,就证明这个人根本不在一个“认真学习”的状态。盲从不是认真学习,从来都不是。比起交给他这个问题的答案,告诉他“以后这种事儿先百度一下”甚至“JFGI”反而是授人以渔。4、有涵养,耐心细致的回答,对这类提问者或者旁观者的确更有帮助。值得鼓励和提倡。5、但不能因为4的原因,就恬不知耻地觉得“我无知我自豪,你就该耐心细致有涵养地给我讲,你不给我耐心讲就是排挤我就是别有用心就是歧视就是搞阶级分化”6、完全按照4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会使得这类槽糕的提问的提问者不能得到“自己提了很糟糕的问题”的反馈,不利于知乎提问质量的提升。当然我们可以使用拒不回答的方式让提问者感受到它的问题有多糟糕,但是更多时候这类做法只能让提问者觉得“为什么我的问题没人理?是因为我不是著名用户吗?”而不能真正让他意识到是他的提问很糟糕。直率地点出“这个提问很糟糕”,促使提问者反省,是促进知乎提问档次提升的一部分。========================咦居然没有被折叠,那为了避免不好的影响,我多说几句吧:1、韩冬提到的答案很好,也是我很赞赏的做法。2、情绪化的,对问题没有帮助的回答,应该被点没有帮助。(按钮大概在…↘这个方向)3、一般来说,因为我很希望学做有涵养的人,我自己遇到这类问题,会根据情况选择如下情况,(按照被我选择的频率排序):
i 不理他;
看一下回答里有没有人炸毛,笑一下,在屏幕前暗道:同感同感; iii
看一下回答里有没有人很有耐心有涵养的解答,赞同和感谢他。(这个出现的频率比ii更低,是因为遇到耐心解答的时候比遇到炸毛的时候少……) iv
召唤陈章鱼,他有一个叫做“我真的希望知乎可以出一个对问题点“反对”的功能”的收藏夹,我很喜欢……
跳出来亲自炸毛…… ============补充:本篇回答中心思想概要1、有些提问很难让人冷静。2、告知提问者“这样提问不好”,利于改善整个环境。3、作为个人修养的目标,尽量减少炸毛回答(甚至侮辱性回答)是十分有必要的。p.s.我十分认真地觉得我炸毛之后的回答被顶到高票让我觉得犯了错误……【蹲墙角……
基本同意。我见过很多在我个人看来不好的问题,即某些用户所说的“脑残问题”或者同义词语。大多数情况下,我会跟我室友吐槽说这个问题有点二,但绝对不会评论这个问题很脑残,更不会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首先提问者尽量提高姿势水平,或者至少表述的时候认真点,把字打对,标点符号正规点,尽量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词汇。我如果评论,最多说“这个问题不是个好问题”。比如前几天有个问题大概意思是问“美国研究生包括MBA申请的最基本要求”,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是个伸手党问题,我评论“每个项目要求都不一样,你自己可以上学校的官网查”。“脑残问题”在我看来是侮辱。 但是 那个 点反对的问题 我不认为是侮辱,只是让我时间线受到了打扰。我并不喜欢一些用户用一些极其口语化或者在熟人面前采用的负面词汇评论其他用户的问题,比如脑残。如果你说“这个问题不是个好问题”或者其他相对客观而不牵扯到对题问者本身判断的词语,某些用户也不会有被侮辱的感觉。当然,我相信很多用户都是想知乎往好的方向发展,只是用了一种不为某些用户理解的方法而已。
「鄙视」就像瘟疫,它快速流行,又全无益处。很多人都应该有类似的记忆:小学、初中时,班级里面总有一两个倒霉蛋,成为全班嘲笑的对象。他们的特点不外乎其貌不扬、衣着邋遢、成绩糟糕,并且,软弱自卑。对他们的嘲笑往往从班里的一些「活跃分子」开始,然后蔓延到全班,直至班里最善良温厚的几个人都会投以轻蔑的笑声。而这些倒霉蛋,把所有侮辱照单全收,成为更加沉默寡言的人,疏离在人群之外。显然,这种氛围并不值得称道。并且,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应怀有愧疚。在知乎,我有几个答案也被收入了纳米黑客的那个著名的收藏夹,我甚至曾自鸣得意。不过不多久,我就后悔了。我意识到,这种小聪明的卖弄毫无营养,廉价而速朽。因为这种行为没有创造什么,却毁坏了一些你看不到的东西。毁坏的东西包括对无限可能的敬畏,对多元视角的包容,更重要的是,对他人的善意与尊重的底线。即便那个人其貌不扬、衣着邋遢、成绩糟糕,他也没有被人公然嘲笑取乐的义务。知乎上的「傻问题」同理。通过放大别人的愚蠢,来展现自己智力的优越性,这怎么看,都不像是聪明人的做法,而更像站在闹市区街头撒钱的暴发户。相反,真有智慧的人,总是致力于推动着这个世界,力图让它整体上更有智慧。因为,他们所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去解释不可解释的一切,而不是负责给(看似)已知的一切打勾、画上婀娜多姿的休止符。
仅举一例这个问题把知乎上某些喜欢上来就讽刺题主、给别人添上‘傻逼’‘离谱’标签的人的脸煽的啪啪响。我没有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当中,但非常仔细的观察了这个问题的走向。开头这个问题一提出,同样是thinkwoon口中的随意给这个题目扣上了‘离谱’‘带个人判断’的帽子并且在他最初的回答里,引用了一张讽刺题主这个问题‘带有种族歧视’倾向的图片。但令我大跌眼镜的是,这个答案立刻得到了不少平时在我看来比较严谨的人的赞同票(包括几个知乎大号)。我没有去及时的响应这个答案,因为在我印象里,汉字在以前日韩等周边国家的地位确实非常之高,比如纯粹的朝鲜语最初只是汉字的‘拼音文字’,具体什么时候发生地位扭转我也不清楚,正当我准备开始收集资料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佐藤的答案出来了这个答案的出现,使得无论最初的问题和修改过的问题都显得非常合理和完备,而那些最初揶揄题主的人显得非常愚蠢和无知(后来刘中阳及时修改了自己的答案,这点要赞一个,比许多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强上很多)。后来我询问一个对日本文化非常有爱的同学这个问题时,他说这个问题绝对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近现代日本影响走向式微过程的非常好的一个问题-----------------------------------------------------------------------------------------------------------------------------------------------上面这个例子让我对整个知乎哪些‘看上去很蠢’的问题一下子产生了一种非常大的敬畏,到底有多少被自己暗地里笑过的问题实际上所提出来的深度是自己根本都不够水平想到的呢?就像苏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里描述的一样一个人如果对某个领域的思考非常深入,他表现出来的可能会非常简单。这个过程基本上是:初学者说话比较浅,慢慢变得复杂起来,越来越“听着像内行”,但是等他变成了真正的内行,说话又会特别简单,但是高度却有不同要知道PONYMA在知乎的唯一回答就是一个连百度知道级别才勉强够上的问题以楼上很多知友的逻辑来说,这个问题应该随便去贴吧问一下,百度知道问一下,腾讯客服问一下,在知乎问被骂就是活该,类似马化腾这种级别的人如果看见有人在知乎微信领域上问这种问题还不得把题主喷的祖宗十八代都不认识,很可惜,真正的大牛永远不会如此浮躁,以通过侮辱的方式去回敬哪些‘素质不高的问题’。最后我想说的是在知乎,很多问题,有资格、有能力去侮辱题主的人往往所处的思想高度和为人境界使得他们不会去用‘侮辱’这种方式,而那些在‘侮辱’题主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水平高估成前面这种人
有必要再强调一下@Gino的答案 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最让提问者伤心的是提出问题来没有人理会(知乎上有相当多的问题享受这个待遇)。所以我非常不建议大家骂提问者脑残。如果你觉得问题脑残,直接不理是最好的处理。一个令我很痛苦的事情是,经常在时间线上看到傻问题,而我之所以看到这个傻问题,是因为我关注的人专门写答案骂它。
扯什么,扯太多都好一个灵光一闪的好(ba)奇(gua)心完全不经修饰,不去百度不查资料就挂上来知乎求助考虑过那些几十年如一日科普到腻的人吗?比如我,好吧唱歌话题还不是特别热闹呢呵呵······有时候骂人的人错,但是这是在提问的人没错的前提下才能成立的真的要说上进的话,上进的人,可真的不会提弱智问题提弱智问题的就是懒人,准确地说是又笨又懒的人先从克服自己的惰性开始上进起来吧
.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云门饼、赵州茶、临济喝、德山棒,只要能让人顿悟得道,就是好法门。.
若非 @我,我还真不知道 对我这么大意见。想评论,发现你拉黑我了,只能就你的答案
,来回应一下了。(感谢你如此看得起我,在这样的一个问题的回答里,居然@了我。“知识渊博”这四个字亚历山大。在我所知道的知友只有里面
都可以这么介绍。)你提到的那个问题,我有印象,但是至于我增加了什么“傻逼标签”我就没什么印象了。浏览了你的个人主页,也没找到这个问题。如果那个问题没有删除,烦请你把链接或者截图给我。让我鉴定一下自己当初是不是傻逼了。如果你给出链接或者截图,证明我实在傻逼,那我衷心抱歉。但,我想说的是,你所提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不好的问题。为什么?1,在你的回答以及答案之中,有这么些话:你真的认为这个问题是看三秒钟就能回答的问题? 我就问你你认为导致人们有此想法的原因就和钱的来路有关? 为什么十八大之前没有这种言论,反而在十八大即将举行时传出来?这个问题仅仅是与政治斗争有关? 为什么在中国【领导人的过去】那么重要? 扪心自问,你认真的看题了? 还是向中国多数领导人一样,看待问题,拍脑袋决定?还有诸如:很多问题,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我想反驳你的是:你把这些你心里对这个问题的描述,都在问题说明里补充完全了,它的确可以算一个不错的问题。但是你冒冒失失地丢出:“
有钱就不是君子吗? ”是不知乎的。是一个可以直接给出否定答案的问题:有钱不一定就不是君子(然后举出几个有钱的善人,如果还要对“有钱”“君子”这两个词进行释义,那是很没有必要的。)可以说,这是最标准的答案。但这样的回答,和你这样的问题,有意思吗?没意思。所以,我们产生矛盾的关键是:你的思维没有充分表达出来,作为外人要去充分了解你问题背后的隐含意义是非常难的。不是所有人都能见微知著,一个称职的提问者,首先要把问题说得很明白,以及提问者自己的困惑或者想产生讨论的点到底在哪里。2,你还说到: 我邀你回答我的问题了吗? 问题既然放到了知乎,就是鼓励所有人来回答的。如果,你仅仅希望被邀请的人来回答,那么你最好说明。你没有说明,也就等于你默认了所有人都是有权利可以回答的。3,你又说到: 手拿铁棍,面对不反抗的平民。如果你把“拉黑”比喻成铁棍的话,那么你拉黑了我,我没拉黑你。所以我没有拿铁棍;如果你把添加标签或者增加补充说明作为铁棍,那么知乎就可以组建一个铁棍军团了。此外,你也没有不反抗。你的回答不就是在反抗吗?而且你的答案有部分人赞同,也就是有部分人在支持。我们都是平民,这种事情就没必要上纲上线戴帽子了。祝你的知乎玩得开心。
很奇怪,来知乎九个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经历了梁海键盘膜和王三表回答的争论(还有另外一个用户的签名是「知乎应该引入智商准入制了」,叫什么不记得了,我刚加入的时候就看过,很刺眼不过没在意),然后就在这半个月突然发现了各种打击题主的怪回答,而且是赤裸裸的零营养,比如「此问题已收录在【我真的希望知乎可以出一个对问题点“反对”的功能】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手千眼@顾惜朝 菩萨,求折叠」。我很欣赏键盘膜争论里luckystar酱的回答
,对于问题没有什么好或坏的偏见,干净利索解决问题。我也很欣赏回答里的评论,不要在回答当中顺带损人,这是基本礼貌。自从提问siri被梁海说「如果这么直白的笑话都看不懂,再怎么解释你也不会觉得好笑的」之后我就很讨厌批评题主的人,因为他们在调侃问题的同时也不自觉地秀来路不正的优越感,(我从不是理性的科学的但我还是想说)这可能是潜意识里的什么玩意吧。其实回过头想想我那个问题确实很蠢,但是覃超老师的答案
确实很值得一看,抛砖引玉大概就这个意思吧。上面的回答大多都在解释批评的正当性和「侮辱」的尺度,但我觉得批评和调侃甚至侮辱的区别还是能用肉眼区分的。「题主的问题有概念性的错误,应该是XXXXX」和「呵呵,要按你说的我就XXXX了」或者「这问题……题主敢不敢先自己看看《提问的艺术》 再来问」确实是有同样的效果,哪个更有说服力见仁见智吧。HipHop不是说看不爽就要讲出来不要拿走我的麦克风,然后提升到第一修正案的高度,结果还不是讲的「lots of shiny things and a rather less lustrous attitude to women」。回过头说,知乎从一开始不就在淡化提问者么,提问者的智商跟回答有什么关系。每天知乎发现
里的优质答案很多都来自于所谓蠢问题(比如柏林那个,有人还评论「为什么问?」……),答题者的态度决定一切。我以前见过一个答案说一个蠢问题如果换作单位领导问肯定会有很多人给出详尽得体的回答,这种区别是利用价值的区别。我可能稍微理想化一点,觉得如果互相都尊重一点,事情就会好很多。说到这儿我都想建议知乎显示题主身份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为什么知乎上有些答案跟问题无关却还有那么多赞,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关于,知乎上有哪些精彩的系列问答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日头条问答如何提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