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放坡系数做内支撑,用到格构柱。做立柱桩的同时还需向桩孔内吊装格构

地区:广州
头衔:砌墙工
悬赏分:100
浏览数:53
请问是先打立柱桩还是先挖基坑
基坑深度三十多米,沿竖向设置四道水平钢筋砼支撑,施工时顺序是否为:地连墙——立柱桩——开挖基坑与施工支撑梁(随挖随撑,分层进行)
问:(1)先挖坑还是先打立柱桩,如果先打立柱桩,基坑开挖时立柱桩会不会受到挖掘机的破坏
(2)如果立柱桩顶标高为首道支撑梁底标高,那么立柱桩作为支撑梁的支承构件,立柱桩如何与后做的第二道支撑结合,使第二道支撑的自重传到立柱桩上
地区:新疆
等级:16 级
头衔:全球总裁
来自团队:
这个肯定是先打立柱桩再挖基坑,要不然基坑一挖就垮了,立桩的目的就是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这个与喷护不同。
建筑工程地下室深基坑内第二道或以下支撑梁与立柱桩的连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工程技术领域,在立柱桩桩身钢筋笼制作时,于第二道或以下支撑梁设计标高位置将钢套筒与立柱桩箍筋焊接固定,待桩体成形且土方开挖至相应道的内支撑梁标高位置后,凿除立柱桩钢套筒处的混凝土,使钢套筒完全露出,然后将支撑梁端头的钢筋弯折后与钢套筒进行焊接。在进行基坑支护工程内支撑梁施工时或其它类似工程需在桩或柱子中间部位连接混凝土后浇结构时可以采用该施工技术,这样不仅不对桩身或柱身结构产生损坏,而且梁筋的锚固长度也得到了有力保证,施工方便,能有效缩短工期,还切实保证了结构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提问者对最佳答案的评价:5星
请填写消息,提交后将发送给用户
及时采纳答案不仅是对回答者的认可,同时也能避免问题过期后被
地区:山东
等级:15 级
头衔:亚太区总裁
先打立柱桩,目的就是支护
地区:山东
等级:13 级
头衔:集团总裁
(1)先挖坑还是先打立柱桩,如果先打立柱桩,基坑开挖时立柱桩会不会受到挖掘机的破坏 --先打立柱桩再开挖
(2)如果立柱桩顶标高为首道支撑梁底标高,那么立柱桩作为支撑梁的支承构件,立柱桩如何与后做的第二道支撑结合,使第二道支撑的自重传到立柱桩上,---凿桩头,将钢筋锚固到梁中即可
操作执行中...
无满意答案
  及时举报违规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环境
举报原因:
问题与专业无关
没有实用价值
问题描述不清晰
同IP自问自答,恶意刷分
完全复制他人答案
部分复制他人答案
无实际价值
同IP自问自答,恶意刷分
    
如果您认为这个答案有误,或者有更好的答案,请立即告诉我们!
如果您的“揪”错被采纳,可获得10分积分奖励!
我的答疑任务
图片正在上传...厦门协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
&市政公用工程监理甲级
&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甲级
&工程咨询丙级
欢迎光临厦门协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 技术论坛 & 推荐论文
深基坑内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1529次
&&&&&&&&&&&&&&&&&&&&&&&&&&&&&&&&&&&&&厦门协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肖志文)
摘& 要:结合厦门市某局&&&大厦&深基坑内撑支护工程实例,着重阐述了内撑支护及其相关分项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关键词:深基坑;内撑;支护;格构柱;环梁、监理控制要点
随着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大开挖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普遍,基坑开挖与支护则成为一个涉及多学科多种复杂因素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成为建设工程中施工难度与风险较高的重大危险源。首先,深基坑施工往往伴随着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小,四周临近建筑物(构筑物)和城市主干道(地下管线)、坑边堆载较大等情况;其次,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亦较多;最后,就设计计算而言,目前一般还难于在设计时就对其做精确的计算和预测,而主要依靠工程经验来指导设计和施工,并以信息化设计与施工为基础,借助现场监测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流泥、流砂、管涌、渗漏、支撑体系受损、基坑周围发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基坑整体失稳等事故。
本文以厦门市某局&&&大厦&工程为例,就深基坑内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阶段的有关质量重点进行分析,同时阐明监理控制要点。
1、工程概况
&&&& 厦门市某局&&&大厦&是一幢办公楼(写字楼),地上27层,地下三层,总建筑面积69630m2,地下室建筑面积12461m2;建筑高度99.98米,一至四层裙楼为大商场,五层以上为办公用房,现浇钢筋砼框架核心筒结构,大直径冲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桩220根,桩径1.0,1.1,1.2,1.3m,桩长22~49m。该项目位于市中心,东临某大厦(33层,人工挖孔桩基础),南靠居民住宅(80年代建成,条形基础),西临区法院大楼(13层,静压管桩基础),北接城市主干道(最小距离15m),场地十分窄小,基坑周边环境复杂。
2、深基坑支护概况
&&&& 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开挖范围100m&52m,开挖深度13.6m和14.1m,支护结构形式为:采用冲钻孔灌注桩加两道钢筋砼内支撑组合支护体系,桩间采用三重管摆喷作为止水帷幕;第一道内支撑位于标高-2.9m,第二道内支撑位于标高-7.10m;支护孔桩为&P,桩长18.6m和20.6m,嵌固深度不小于7m和8.5m;桩间摆喷深度进入基坑底面1.4m,穿越砂层不小于1.0m;内撑结构的支撑桩为28根独立的冲钻孔桩(&P1000,桩端进入坑底不少于6m) 上接型钢格构柱;每根桩一组6&P25@100的吊筋拉吊腰梁,腰梁断面1.2&1.0m;坑内设置降水管井10口;每道内支撑各设25个钢筋应变测点;支护桩顶1.7m的范围采用放坡抹浆,内置铁丝网;下部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基坑顶面超载限制值为10kpa。
3、内撑支护平面布置
4、冲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该分项主要应该控制以下几点,其余同普通冲钻孔灌注桩,本文从略。
4.1冲钻孔桩作为支撑冠梁、腰梁和格构柱的载体,其沉降变形的控制对于内撑体系的结构稳定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其沉渣厚度应按端承桩的规范指标来控制,即不能大于50mm;
4.2支撑桩嵌入基坑底的深度原设计为3.5m,专家论证认为偏小,后加大至5m。
4.3支撑桩的持力层原设计按深度控制,后经专家论证,改为双控,且持力层改为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土层。
4.4冲钻孔灌注支护桩按不少于4倍桩径的距离间隔跳打,在相邻4倍桩径范围内如有施工的围护桩,其桩身砼浇注完成时间应在2周以上后才可施工下一根桩。
5、格构柱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钢筋砼内支撑采用型钢格构柱支撑,其重要程度仅次于冲钻孔桩。格构柱采用4L125&10角钢与400&100&5钢板带焊接而成,如下图:
&&&&&&&&&&&&&&&&&&&&&&&&&&&&&&&&&&&
&&&&&&&&&&&&&&&&&&&&&&&&&&&&
间隔500与钢筋笼连接节点&&&&&&&&&&&&& &&&&&&&&&&&&&&&&&&&&&&&&&&&&&&&&&&&&&&&&&&& &一般节点
5.1 格构柱安装在钢筋笼上必须位置准确,固定牢固,吊装就位和浇筑砼时不能松动。
5.2 保证插入砼中深度&1.75m,且为有效深度,该深度为扣除拟凿除掉的桩头砼后的高度。
5.3 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好格构柱垂直度。
5.4 格构柱所有钢结构件均满焊,焊缝高度均为10mm。
5.5 格构柱系分段加工,分节安装,安装时节与节之间对应角钢必须用两台经纬仪控制中心线对中,保证传力为轴向力状态。
5.6 格构柱安装时应考虑环梁钢筋的穿入问题,即应保持环梁与穿入面之间垂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将所有环梁钢筋穿入角钢内。一般情况下,满足刚度、强度、稳定性要求的格构柱截面不会太大,有效净空有限,如果安装定位不准确,就会造成格构柱面与环梁不垂直。环梁钢筋就不能全部穿入,这时就需要在格构柱横向钢板上满焊T形牛腿,用以支撑环梁钢筋。
5.7 由于灌注桩空孔深度达14m之多,这段孔中的格构柱周边仅是回填泥砂土,不密实,所以挖土前,在格构柱顶部拟设置标记,以防碰撞。
5.8 浇筑砼时,导管应尽量离开格构柱,防止碰撞导致格构柱歪斜。
5.9 格构柱竖缝止水。在安装底板钢筋前,先将地板部位(90cm)范围内格构柱上的泥浆清除干净,除锈后,在底版中部沿柱一周包裹反&G形止水钢板,接触格造柱缝隙及接头全部双面满焊,为了达到该目的,格构柱在地板内的一段截面形式宜改为如下图所示:
6、腰梁、冠梁和环梁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6.1 钢筋加工安装质量。钢筋必须按照图纸要求的规格、型号、品种、数量进行加工及安装,满足构造要求,注意布筋的间距,按程序进行隐蔽验收。
6.2 砼浇注质量。砼为商品砼,由于梁截面大(冠梁,环梁和腰梁1200(宽)&1000(高)),钢筋密(环梁56&25,冠梁和腰梁50&25),所以浇筑砼时,振捣必须到位,加强旁站控制。
6.3 内撑腰梁需要的吊筋。内撑腰梁需要的吊筋及水平插筋在冲孔桩中的预埋定位必须准确(焊接在冲孔桩的钢筋笼外围),焊接必须牢固,端部绑扎在冲孔桩主筋上,以防下笼进井时反向撑起,导致钢筋笼不能入孔。钢筋笼中同一根主筋不得焊接两个及其以上的吊筋,同时,吊筋及水平插筋位置的上下一定区域桩身钢筋笼的箍筋应该加密。
6.4 冲孔桩桩头处理。冠梁浇筑前,应将桩顶浮浆凿除干净至原砼,保证桩与冠梁的整体性。
6.5 格构柱与环梁节点。第一道环梁与第二道环梁在格构柱处的牛腿结点做法必须按设计图纸,焊缝必须饱满。
6.6、传力带设置
原设计共有三道传力带,即底板传力带和地下室一层、二层楼面传力带,其与冲孔桩的衔接均用传力腰梁过渡,而且该梁必须植筋,传力带并未对中冲孔桩。后经会议研究,将传力带腰梁取消,改为板式传力带,位置调至与冲孔桩一一对应,直接顶在冲孔桩上,且底板(楼板)传力带与底板(楼板)一起浇筑砼,不必二次浇筑。
6.7 吊筋与腰梁的连接。吊筋深入腰梁锚固长度应足够,同时植筋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如图(有条件时吊筋最好形成环向封闭箍筋状将腰梁抱住)。
6.8 腰梁(冠梁)与环梁连接。按原设计环梁与腰梁(冠梁)相交时,钢筋全部穿过腰梁(冠梁),如下图
但在实际施工中,钢筋布不下,最后按腰梁(冠梁)作为支座,环梁钢筋锚固长度满足要求即可,且环梁的箍筋必须完全抱住腰梁(冠梁),且有足够的加密范围。
6.9 腰梁稳定性。为了确保腰梁构件的稳定工作,拟把腰梁嵌入到支护桩的钢筋保护层内,这就要求做好支护桩的砼保护层凿除工作。
6.10 必须按设计严格控制吊筋的弯折角度。
6.11地下室一层、二层楼板与格构柱节点。考虑到将来腰梁与环梁拆除时震动对楼板的影响,该节点如何做法应与设计综合考虑。
6.12腰梁和环梁的拆除
① 传力带和楼板的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拆除,且大角区域内撑应对称拆除
②化学拆除。经过试验利用裂断力学原理,用一种化学药品灌入预留的砼孔内,遇水时膨胀可形成砼裂缝。
③拆除的砼如果无法运出,应全部破碎至符合要求的粒径,然后配合砂土(类似三合土)作回填土用。
7、土方开挖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根据地勘报告,本工程水位标高为-1.44~2.46m(相对标高),粗砂中漏水量约为160Q,影响半径为130m,渗透系数约为14K;粗砂④总体是中密状,力学强度较高,分布较稳定,但在地下基础施工时大多将被挖除。该层属强透水层,且承压水头较高,对基坑施工影响较大,需考虑产生漏水,塌陷,流砂等问题。
针对这些地质状况,出了常规的开挖原则、推载限制、降水措施等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外,针对本工程还应加强如下要点控制。
7.1土方开挖的分区分片应考虑内撑结构初始受力的对称性,应审核专项方案中开挖的平面顺序与每层厚度协调控制的平面图,并严禁超挖和提前开挖。
7.2 开挖前应计划安排好土方开挖顺序,出土及装车方法,严防机械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降水井或扰动基底原状土,确保结构安全。
7.3 基坑开挖应在支护桩,冠梁,内支撑,支撑桩强度分别达到设计强度的100%,90%,80%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
7.4 因基坑深度较大,土方开挖时出土坡道的位置应尽量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禁止在悬空的内支撑顶面行走挖土机械。若需在支撑顶面运行机械时,坑内土面标高应高出支撑顶面30-50cm,并在机械通道处铺设钢板。
7.5 冠梁底(-3.7m)以上土层支护和冠梁下桩间非砂层土层为土钉墙支护形式,即挂网喷射混凝土,做法按图纸设计即可。
&&& 实际施工时在冠梁上部13轴和⑩~13/G轴范围发生了流泥流砂现象,形成局部塌陷和暗坑。启动的应急预案为打木桩,压沙袋,浇注砼,然后再按土钉墙面层处理;对明显漏水点,先引流埋管,后注入水溶性聚氨酯浆液处理。
7.6 第一道腰梁下13轴,⑥~13/A、G轴砂层也出现了流泥、流砂、管涌现象,为此,设计专门出具变更,施工专门出具分项专项施工反方案:
①桩间设计变更做法
a.对因基坑透水引起砂层流土、流砂地段,采用200厚的现浇C30砼板护面,护面砼板应捣实振密。如图
b.对现浇C30砼板护面下的地段,采用喷射砼护面。
c.对已产生流土部位,应进行灌填低标号的砼或采用水泥砂浆(M7.5)灌填,灌填压力不宜超过2MPa。
d.当施工中遇侧壁水压很高时,应设置临时泄水孔,适当降低承压水头,便于该段其它部位施工。
e.待基坑支护板墙的强度达到80%的设计强度后,可适当封堵基坑临时设置的泄水孔。
②施工专项方案做法
砼护面板施工过程中,采用堆砂袋,注射水玻璃和水泥浆防塌堵漏,及时焊接钢筋支模板浇筑砼,具体做法严格按专项方案实施。&&&&&
7.10 止水帷幕(桩间三重管高压注浆摆喷)
该分项按照设计和专项方案控制即可,但土方开挖后发现止水帷幕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分析原因有五:①三重管摆喷存在薄弱点,当时专家在专项方案论证时,曾提出改为二重管施喷,但设计未采纳。②施工时水压、气压、浆压控制可能有偏差。③砂层本身水量大,透水性强,水压大,可能将浆体带走,不能固结。④摆喷定位不准,未将桩头挖出准确定位。⑤有的地方未分层跳槽开挖。
上述原因,也就是监理控制要点。
8、支护结构监测及基坑检测
监测初始日为,截止日期,期间共测47次,其中16次(至)水位预警,其余各项指标正常,未预警。
8.1监测内容
水平位移、测斜、沉降、支护桩内力、地下水位观测、支撑轴力、立柱变形、土方分层开挖、基坑底隆起
8.2截止日的监测综述
变化最大位置(测点编号)
累计变化值
本次变化值
是否超警界值
基坑水平位移
基坑垂直沉降
道路垂直沉降
建筑物垂直沉降
基坑深层水平位移(测斜)
基坑地下水位
内支撑环梁钢筋应力
&&&&&&&&&&&&&
截止日前,从监测结果看,除水位外,其余数据在允许范围之内,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关于水位,经论证专家现场检查后,认为预警超出不多,从水量大周边基坑稳定的状态看,可以不回灌处理。所以未回灌。
9.1、基坑支护设计重在以信息化设计与施工为基础,主要借助现场监测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9.2、建立应急处理预案非常重要,当出现流泥流砂管涌时如何支、封、堵、疏显得尤为重要。
9.3、止水帷幕的设计施工举足轻重,在地质情况复杂、砂层厚、水量大、水压大的情况下,三重管摆喷存在明显的缺陷。
9.4、对于内支撑结构体系,除冲钻孔桩和各种梁按设计和规范做好施工外,型钢格构柱质量和一些预埋件的埋设,一些构件的定位都十分重要。
9.5、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腰梁下楼层施工的净间距问题,应考虑机械在地下二层、三层之间挖土时是否可以通过中间的环梁处,即中间还梁相交处的净空高度是否允许机械通过。
9.6、挖土必须按规范规定的原则进行。
9.7、支撑体系施工前就应该考虑如何拆除的问题,这样才能未雨绸缪。
厦门协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闽ICP备号 &预制方桩做为竖向承重构件,用于深基坑混凝土内支撑体系如何设计分析?
预制方桩用作深基坑工程混凝土内支撑立柱的设计分析
为了解决预制方桩用于深基坑工程混凝土内支撑体系竖向承重构件所存在的问题,以盐城某基坑工程实例为背景,介绍了预制方桩与混凝土内支撑结构采用抗剪构件的连接方法,在结构基础底板位置采用刚性止水结合柔性止水的双重防水措施,并对用作混凝土内支撑竖向构件的预制方桩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相应的限定。监测结果表明:基坑施工过程,预制方桩立柱最大沉降量为29.62mm,满足要求。表明所采用的这些关键技术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在同类基坑工程中参考。
基坑支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风险工程,设计过程应充分认识支护工程的特点,设计方案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的安全,又要方便施工、节约造价。目前,土地使用范围受限,支护结构不能超越用地范围红线,致使软土地区大部分基坑采用板式围护墙结合混凝土内支撑的支护型式。内支撑系统由水平支撑和竖向支承两部分基本构件组成。在常规的支护工程中竖向构件包括立柱和立柱桩两部分。其中立柱常采用角钢格构柱、H型钢[1]、钢管或者钢管混凝土柱,立柱桩常采用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或者高压旋喷桩[2~3];部分工程采用PHC管桩[4]。根据工程需要,立柱和立柱桩进行组合设计。对大面积深基坑工程,竖向支撑系统采用上述组合型式,造价较高,不经济,且立柱桩需要较长的养护时间。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预制方桩用作支撑立柱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该立柱型式的技术难度、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结合监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预制方桩用作内支撑立柱的可行性,希望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1 &工程实例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2层地下室,基坑面积约17600m2,周长约535.0m。基坑北侧地下室外墙与用地红线最近距离约10.0m;南侧地下室外墙与用地红线最近约5.6m,西侧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约9.0m;东侧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约8.5m。
1.2 基坑支护设计概况
综合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土质条件、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工期及造价等因素考虑,本工程挡土支护桩采用450&600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矩形支护桩,间距600mm。止水桩采用Ф850@12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水平向设置二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竖向立柱体系采用边长500mm的预制方桩。支护型式详见图1。
2 &关键的设计技术
2.1 &预制方桩作为支撑立柱的可行性分析
竖向支撑体系包括立柱和其下的立柱桩。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利用主体结构工程桩以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经济性;受主体结构影响时,立柱桩应专门增设。
支撑立柱需满足基坑开挖阶段的受力和使用要求,而且应便于现场施工操作[6]。在大面积的深基坑工程中,由于各个工程的现场环境以及主体结构设计等条件各不相同,必须合理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对策,既要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又要兼顾施工效率,有效的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内支撑立柱一般按照轴心受压或者小偏心受压柱计算。传统的预制桩因其抗弯、抗裂能力较差,作为支撑立柱欠妥,但目前国内生产的高强度空心预制方桩,其抗弯、抗裂性能已提高,降低了原有混凝土方桩的施工破损率,且高强混凝土配方形头部,耐冲击性能较高,桩在施工中桩头破损几率很小。方形具有较大的焊接周长,充分保证每节桩之间的有效焊接强度,减小了施工中出现的节头脱焊或移位现象,使沉桩质量较易保证。因此,高强度预制方桩可作为内支撑竖向的立柱及立柱桩,即“一桩两用”。本工程设计采用PHS-B500(300)空心方桩作为立柱及立柱桩,现场实景详见图2。
2.2 &预制方桩与首道支撑连接设计
支护桩、止水桩、工程桩及立柱桩施工结束后,开挖基坑内第一皮土方至第一道支撑底标高,人工清理立柱桩桩头。清除桩顶时,不得将桩头打得缺棱掉角、开裂、酥烂,避免影响预制桩与支撑的可靠牢固连接。
桩头清理后,在预制方桩外侧四周分别包焊4块125&125&10角钢,增大预制方桩立柱的强度,必要时可在外包角钢上施加预应力。角钢外侧加焊矩形钢缀板,其中支撑下第一块钢缀板尺寸为&440&450&12。外包角钢应锚入支撑梁内,其锚固长度与预制桩锚入支撑内的长度相同。锚入支撑内的角钢四周加焊长3.50m、直径为Φ25(HRB400级)钢筋的抗剪短钢筋。预制桩与角钢之间的间隙应采用等级不低于C30的素混凝土密实填充。预制方桩立柱与首道支撑的具体型式详见图3。
焊接结束后,在桩芯内插入连接主筋为6Φ20(HRB400级)钢筋笼,并填芯浇筑混凝土至第二道支撑底标高。填芯连接钢筋笼一般要求深入首道支撑内一定长度,露出桩截面500mm左右,露出的钢筋弯钩锚固在支撑里面,最后立柱桩桩头与内支撑整体浇注在一起。
2.2 &预制方桩与二道支撑连接设计
预制方桩立柱与第二道内支撑的连接节点区,处于压、弯、剪复合受力状态,受力较复杂。节点区不同尺寸和材料的抗力元件上下、左右、前后交错,构造连接复杂。这种复杂的连接构造应合理、可靠、传力明确,不应力集中,方便构件加设、支撑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实现“节点更强”的设计原则。第二道支撑与预制方桩立柱连接实施效果详见图4。
基坑工程中支撑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支撑纵筋会受到预制方桩立柱的影响,不能使梁内纵向主筋顺利贯通。若在节点处预制方桩立柱上开孔、现场穿过钢筋,方桩内需设置上下两层双向钢筋孔,消弱了桩壁,不利于保持节点的整体性。
现浇混凝土内支撑梁的宽度一般大于预制方桩立柱的边长,因此设计时,可采用梁纵筋绕过方桩的连接方式,将梁端局部增大、加宽,使梁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靠近桩边连续通过。同时可根据计算,必要时加设牛腿作为梁的支座以传递梁的剪力。梁端加宽的腋角边长不小于600mm,在梁宽的起点处,于钢筋转折点前后设置附加箍筋,以承受纵筋的侧向张力。
立柱与支撑连接节点,施工期间主要承受临时支撑竖向荷载引起的剪力,设计时一般根据剪力的大小计算确定后在节点位置立柱上设置足够数量的抗剪钢筋。图5为设置抗剪钢筋与临时支撑连接的节点示意。
2.4 &预制方桩底板止水构造设计
基坑工程中由于预制桩立柱要在水平支撑全部拆除之后方能拆除,水平支撑则随着地下结构由下往上逐层施工而逐层拆除,因此立柱需穿越基础底板,方桩立柱与结构底板接缝处,将成为地下水往上渗流的通道,应根据防水等级要求采取多道防水措施设防。立柱底板防水现场照片详见图6。
预制桩立柱位置,基础底板设置施工缝,采用二次浇筑的型式,其中基础底板施工缝应设置在基础底板内部,即基础分两层施工,施工缝形成凹字形,把施工缝留在底板内部,降低基础底板漏水的几率。凹字后施工面积和深度应根据结构基础底板的厚度和配筋综合确定,不宜太大,深度建议取板厚的2/5。施工缝是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也是地下工程易出现渗漏的部位,因此,其防水设防应采用多道设防的处理方法,具体防水措施详见图7。
基础底板施工缝以下,在预制桩外侧竖向包焊四块高度为30mm,尺寸为510&510&10方形钢片,且四块钢板焊接成一个整体;水平向包焊一块530&530&10封闭的方形钢板。竖向钢板与预制桩间隙密实填充环氧树脂或者丙烯酸脂胶乳类防水涂料等其它柔性防水材料,不宜采用刚性防水材料。最上端预制立柱四侧采用四块L140&140&10角钢包焊,形成两道防水,通过延长渗水途径起到止水目的。
后期预制方桩凿除后,采用一块&600&600&10盖在角钢上面,四边与密封角钢焊接牢固。立柱位置留空浇筑,待立柱凿除干净后,将施工缝凿毛,设置尺寸为20&30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并采用水泥钉固定,然后填充微膨胀混凝土。
3 &监测结果分析
本工程从基坑开挖至第一道内支撑底标高开始到拆除第二道内支撑期间,对预制桩立柱先后进行了20次沉降观测,其中图8为五个关键部位的立柱沉降变化曲线。从图8可看出,预制桩立柱的沉降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均为回弹和沉降相互交叉。其中从第二道支撑施工到向下开挖土方至坑底(第十三次监测)这一段时间内,立柱沉降发展迅速。地下结构施工期间沉降仍继续发展,但沉降速度明显减慢,之后各测点的沉降缓慢趋向稳定。
从图8中可看出,LZ2号立柱发生最大沉降为29.62mm;LZ1号立柱发生最大沉降最小沉降为18.51mm;LZ4号立柱和LZ5号立柱最大沉降两者均接近于25.00mm。存在差异沉降是因立柱的沉降存在“时空效应”,LZ2号立柱和LZ5号立柱在先开挖的区域内。因此,沉降大于其它立柱。但是在整个基坑施工过程预制桩立柱没有发现裂缝。表明采用预制方桩作支撑立柱能够较好地承担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撑自重及部分竖向荷载。
目前相关基坑支护技术规范未明确内支撑立柱桩的具体设计方式,但在工程设计中,既要保证立柱、立柱桩的设计承载力具备足够的安全度,又要保证立柱与支撑连接的可靠性,并应提出全面的质量检测要求。
本工程施工已结束,实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立柱沉降均在可控范围内,对支撑稳定无安全影响,该方式是可行的、有效的。这说明本工程设计的预制方桩用作混凝土内支撑立柱的新技术是较成功的,可为今后类似的基坑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12:14&&来源:中国岩土网&&阅读:50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方开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